钦州工业提升门厂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钦州工业提升门厂和钦州港简介及详细资料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钦州工业提升门厂以及钦州港简介及详细资料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港口概况
钦州港位于广西钦州钦南区内的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位于钦州市南部沿海,管辖面积约152平方公里,分为金谷工业园和金光工业园。管辖7个社区(不设乡镇建制),常住人口9万,流动人口8万左右。
钦州港是国父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规划的"南方第二大港"。由于钦州的区位优势突出,市委、***采取措施得力,特别是实行了业主制建码头、仓储的形式飞速发展。
1996年6月,开发区被设立为省级开发区。2000年,广西经济区域规划将钦州港定位临海工业港和广西大型临海工业园区。
2008年5月,国务院批准在钦州港设立中国第六个保税港区--钦州保税港区,成为中国西部沿海的保税港区。
钦州港天然深水岸线长达63公里,内湾深槽天然水深一般-15--22米,最深处达-28.5米,避风、回淤小、港池宽、潮差大,是我国非常宝贵的天然深水良港。规划 10个作业区,可建 l-30万吨级深水泊位 200个,其中 10-2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 30多个, 25-30万吨级若干个;整个港口远期年吞吐能力可达亿吨以上。
2012年底,随着钦州港30万吨级主航道竣工,30万吨级油码头水工部分建成,钦州港已经仰首迈进吞吐能力超亿吨的大港行列。钦州港,"南方深水大港"的美丽容颜已展现世人面前----
一条13.26公里长的三墩公路犹如一条巨龙浮出海面,汪洋变通途;中石油30万吨级油码头及保税港区10余个10万吨级码头气势恢弘地屹立钦州湾外湾,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巨轮;起于钦州湾外湾-25米水深处、止于建成的10万吨级航道入口处全长约34.3公里的30万吨级航道全面竣工,"国家级"深水大港在北部湾启航……
来到钦州港仙岛公园,站在孙中山先生远眺大海的铜像前,开发区壮观的景色尽收眼底。感动着这百舸争流,这车水马龙的场面,顿觉得,钦州港酷似一艘超大无比的巨轮,承载着380多万钦州人民自强自立的精神,承载着南中国一方热土一个时代的兴盛,驶向远方,播向世界。
经济腹地
钦州港的经济腹地为拥有丰富矿产的桂、云、贵、川。钦州市工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初步形成了食品、制糖、建材、医药、机械等工业体系。
自然条件
气象:气温:全年平均气温21.9度。
降水:降雨集中在夏季,6、7、8、9月的雨量占全年的66.7%.
风况:季风气候明显,年受台风影响次数为2.4次,每年5~8月,盛行偏南风,10月~翌年3月盛行偏北风。
雾况:
冰况:终年不淤不冻。
水文:潮汐:为非正规全日潮,一月内全日潮为19~25天,其余为半日潮。
潮流:浪差大、流速大、潮流具有往复流特征
港口港区分布及泊位
200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成钦州港大榄坪1#和2#的万吨级以上泊位。
优势:1、钦州港三面环山,港湾内水域宽阔,风浪小,含砂量少,冲淤平衡,是我区的深水良港之一。钦州市所辖海岸线西起钦防界茅岭江口,东至北钦界大江口,岸线总长520.8公里。港口规划岸线96.89公里,其中深水海岸线68.98公里,可建1~80万吨级深水泊位约200个,其中10万吨级以上35个,年吞吐能力可达亿吨以上。钦州口岸进口主要商品为矿、黄大豆、液化气和无烟煤等,进口货值均超亿美元。
钦州港还是中国仅有的6个保税港之一,区域政策、优惠政策优势明显,是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扶持发展的大海港。
2011年9月9日,钦州港大榄坪3-8号泊位水工工程顺利通过验收,这6个30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建成并交付使用,使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30万吨级码头增到8个,形成30万吨级码头群;5000吨专用液化气泊位1个。
助航信息
锚地:港外锚地设在航道进口处西南5.6千米水域,万吨级船舶可在此抛锚待命,锚地面积1.6X1.6平方公里
航道:万吨级航道长13.5海里,水深-6.6米,潮汐属不规则全日潮,平均潮差3.5米,最大潮汐5.7米,乘潮可进出载货3万吨左右船舶。通过国家论证的5万吨级航道(设计水深-11米)已于1999年建成,载货10万吨左右船舶乘潮可进出。
仓储堆场
仓库面积6万平方米,堆场面积8万平方米。可同时存放货物20万吨。
装卸机械
门式起重机5台,最大起重机能力25吨。
港内铁路、道路
港作船舶
吞吐量
2011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完成4716.2万吨,同比增长56.1%,完成年度计画任务(4000万吨)的117.9%。其中内贸完成3056.4万吨,增长58.7%;外贸完成1659.8万吨,增长51.4%。货柜突破40万标箱,完成40.22万TEU,增长60.2%。
这是钦州港继2007年货物吞吐量突破千万吨后,连续三年都跨越一个千万吨台阶,实现港口吞吐量连年高速增长,货柜吞吐量2008继续位居广西沿海港口第一。
2011年钦州港腹地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特别钦州市经济快速发展,促进钦州港货物中转量和临港工业企业进出口量的快速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其中石油、煤炭、金属矿石等大宗货物以及货柜增长迅速,分别同比增长103.7%、36.2%、25.1%和60.2%。同时,钦州港临港工业发展迅速,临港工业各种原材料和产成品进出口增加,促进和带动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长。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厂2010年进口原油1088.5万吨,出口成品油316.9万吨;国投钦州电厂进口煤炭373.8万吨;中粮、大洋公司2011年进口的原料大豆120万吨,另外金桂、东油等临港工业企业的各种原材料和产成品进出口,有力促进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幅增加。此外,港口货柜吞吐量发展呈强劲势头。2011年,市***继续实行财政补贴货柜业务的扶持政策,对开展货柜业务的航运公司、货主、代理公司进行补贴和奖励。钦州港充分利用钦州保税港区的带动效应,加大对货柜适箱货源的组织,培育货柜货源市场;加强与中海、中远、香港永丰、深圳海格、中海五洲等货柜航运公司的合作,加快货柜中转时间,提高装卸效率,促进货柜吞吐量的快速增长。2011年货柜完成402203TEU,同比增长60.2%。 2013年,钦州港累计完成港口吞吐量6035.2万吨,同比增长7.3%;货柜吞吐量完成60.1万标箱,同比增长26.9%。 2018年12月26日,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同比增长20%,货柜完成226.5万标箱,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交通水运交通:钦州港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湾顶端的钦州湾内,北靠南宁,东与北海相邻,西南与防城港交界,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广西沿海"金三角"的中心门户,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铁路交通:从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南宁启程至钦州港铁路里程分别为1921'1487、1016、963、152公里,黎(塘)钦(州)铁路1998年底建成后,西南诸省市至钦州港的铁路里程缩短10公里。
公路交通:有钦钦州南北高速旁经过。
航空交通:钦州港到南宁和北海机场均是一百多公里。
发展2008年5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位于钦州港内,这是继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之后的全国第六个保税港区,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保税港区。
(一)配套市政公用项目
1、给水工程规划
钦州港保税港区水源引自港区二水厂和大榄坪水厂。
2、排水工程规划
采用雨、污水分流制系统排水。保税港区内规划一座污水泵站,占地3500平方米,污水经污水泵站提升后向北排入规划大榄坪污水处理厂。
3、电力工程规划
在保税港区内规划2座110kV变电站,规模2×5万kVA/座,占地5000平方米/座,电源由现状港口220kV变电站和规划大榄坪220kV变电站提供,双电源保障保税港区供电。
4、燃气工程规划
规划钦州市采用液化天然气作为城市气源;气源引自三墩20万吨级LNG码头,LNG上岸气化后进钦州港高中压燃气调压站。自北侧高中压燃气调压站引入中压燃气管线为保税港区供气。
5、电信工程规划
规划将钦州港区的通信系统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主要为管理服务区及保税物流加工区服务的城市通信系统;第二类是为港口服务的港口通讯导航系统。保税港区电信管道自北侧规划电话局引入,在规划区内设一座电话局和一座邮政所,建筑面积共2000平方米,规划与公建合建,为规划区提供宽频、电信及邮政快递业务。
(二)发展定位和功能
钦州保税港区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平台,中国-东协合作以及面向国际开放开发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
钦州保税港区由码头作业区、保税物流区、出口加工区和综合服务区组成,具有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口岸等功能。
(三)开展业务与产业目标
一、主要开展的业务
存储进出口货物和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
对外贸易,包括国际转口贸易;
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
国际中转;
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
商品展示;
研发、加工、制造;
港口作业;
经海关批准的其他业务。
二、钦州保税港区重点发展产业:
汽车组装制造业及零配件产业
粮油与食品加工产业
纺织与服装产业
家具制造业
商业油储与分拨
三、钦州保税港区远期重点发展产业:
新兴环保产业
机械设备制造产业
化工产业
建筑材料产业
电子产业
前景随着钦州港港口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港口临港工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有不少大型的石化、冶金、能源、造纸等项目落户钦州港。中国加入 WTO、中国--东协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国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全面推进,将极大地促进钦州港港口建设和临港工业的发展,钦州港将跨进亿吨级世界大港行列。
2008年1-5月,外省企业从钦州口岸进出口货值达4959万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39.1%。其中出口4486万美元,增长1.5倍,占进出口总值的90.5%。
外省企业在钦州口岸的进出口特点突出,一是西南企业是钦州口岸进出口主力军。1-5月,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企业经钦州口岸进出口4391万美元,占同期外省企业在钦州口岸进出口总值(下同)的88.5%;福建企业异军突起,1-5月经钦州口岸进出口66.3万美元,增长2.2倍。二是以肥料和建材出口为主。重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铵分别出口1567万美元、2109万美元,占74.1%,均为净增长。同期,花岗岩出口表现强劲,共出口66.3万美元,增长2.3倍。三是主要出口到东协、巴西等国家和地区。1-5月,外省企业在钦州口岸出口到越南、泰国、印尼等东协国家1232美元,占24.8%;对巴西和斯里兰卡出口均为净增长,分别为2143美元和652美元,分别占43.2%和13.1%。
2007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达1206.3万吨,2005-2007年吞吐量平均增速为26.1%,外省企业经钦州口岸进出口货物也以每年超10万吨,年均37%的速度快速增长,钦州港的区位优势正逐步体现。
规划建设根据地质勘察情况表明,钦州港规划岸线约 60.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 44.6公里,内湾深槽天然水深一般- 15~- 22米,最深处达- 28.5米,避风、回淤小、港池宽、潮差大,是我国非常宝贵的天然深水良港。规划 12个作业区,可建 1~ 30万吨级深水泊位约 200个,其中 10~ 3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 30多个;整个港口远期年吞吐能力可达亿吨以上。
地质勘察成果还表明,钦州港湾外三墩、大面墩和大风江口附近岩面标高均在- 24米~- 26米以下,可建设 25~ 30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多个。
已建码头
钦州港已建成投产的码头有: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10万吨原油接卸泊位5000吨和3000吨成品油泊位各2个;钦州港一期万吨级泊位 2个;二期 5万吨级通用泊位 2个;东油沥青 5万吨级油气泊位 1个;天盛 5万吨级油气泊位 1个;中石化 3万吨级油气泊位 1个;广明万吨级油气泊位 1个;华润红水河5万吨级泊位 1个;国星 5000吨级液化气泊位 1个和中山港务等一批中小型码头。全港已形成年吞吐能力超过 800万吨。
建成投入使用仓库 12. 5万平方米,堆场 50万平方米,各种储罐容量 31. 7万立方米,其中植物油储罐 6. 1万立方米,散装沥青储罐 3万立方米,成品油储罐 21. 4万立方米,液化气储罐 1. 2万立方米,食糖储备仓 8. 8万平方米。
在建码头
钦州港在建码头有:钦州市港口集团公司30万吨级石油减载平台(2个泊位)、大榄坪3#~10#泊位、大榄坪12#、13#泊位、大榄坪北#1泊位(滚装)、大榄坪北2#~6#泊位、钦州港三期工程(2个泊位)、勒沟5000吨级泊位新增泊位21个、新增年通过能力6555万吨(其中货柜210万TEU)和100万辆。至2013年末,在钦州港域的泊位总数达28个,实际年通过能力达8305万吨(其中货柜285万TEU)和100万辆。
天盛 10万吨级煤码头泊位 1个,大榄坪3#~8#6个7万吨级多用途泊位、12#~13#2个10万吨级油船泊位
拟建码头
钦州港三期工程 5万吨级货柜泊位 1个, 5万吨级散货泊位 2个(水工部分按 10万吨级设计); 15-20万吨级矿石泊位 3个; 1~ 4万吨级泊位 5个;电厂 10万吨级散货泊位 1个;金桂工业园项目配套 2~ 5万吨级泊位 5个;广西东油公司 10万吨级码头 1-2个;三墩 25~ 30万吨级码头前期工作正抓紧进行。
钦州三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工可论证、地质钻探、海域使用论证和环评等前期工作,并已完成 3个泊位的水工建筑物设计招标工作。
航道
钦州港投入使用的西航道为万吨级航道,设计水深-10.03米,全长 24.4公里,可进出载货 2万吨级左右的船舶。
投入使用的东航道为 3万吨级进港航道,全长 33.3公里,设计底宽 110- 120米,低标高-8.9米,设计水深-12.3米,乘潮可进出 5万吨级船舶。
为了大型石化、能源等大型临海工业项目的大吨位码头配套建设,钦州港开工扩建 10万吨级深水航道。钦州港 10万吨级航道扩建工程设计总长 30.7公里,由内段航道、大榄坪段航道、三墩段航道及南段航道组成,轴线基本沿现有的 3万吨级航道轴线布置,向两边拓宽。航道设计底标高为- 13米,水深 16.43米,其中乘潮水位 3.43米,乘潮保证率为 90%。除三墩段航道设计底宽为 190米外,其他段航道的设计底宽为 160米。工程总投资估算为人民币 9.38亿元,计画于 2006年 6月竣工投产。
钦州港装备有先进的 GPS卫星导航系统,为船舶进出港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新海运航线与伊朗开通新的海运航线
2016年2月 3日,据中国环球时报报导,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钦州港已开通至伊朗的海运航线。
可装载 3280个标准货柜的伊朗货船 Perarin号带着 978个来自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货柜抵达钦州港。
Perarin号的到来标志著第一条连线中国北部湾与中东的海运航线的开通,北部湾有钦州、北海及防城港。这条国际海运航线连线中国东南部、南部、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最终抵达伊朗阿巴斯港。
钦州港,位于北部湾湾顶的钦州湾内,具有显著的地理位置优势。它三面环陆,南向大海,是华南与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陆路运输距离优于其他出海口,被孙中山先生规划为南方第二大港。钦州港被定位为广西临海工业港,是国家重要港口。
该港建港条件优越,拥有86.08公里长的码头岸线,其中深水岸线长达54.49公里,可建200个1至30万吨级泊位,具备亿吨吞吐能力。钦州湾独特的溺谷型海湾结构,为建设多功能国际贸易港口提供了理想条件。
钦州港地处广西中心,连接东南亚与大西南,是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要地,对东盟和世界具有重要门户作用。经济腹地广泛,包括多个省份,资源丰富,为港口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
便捷的交通网络由桂海高速、南昆铁路、黎钦铁路构建,与全国及国际港口联系紧密,如通过钦港线,铁路运距优势明显。钦州港还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和电力供应,为港口和临港工业提供保障。
目前,钦州港已有2296万吨设计吞吐能力,多个大型工业项目如石化、能源、造纸等已落户,形成了稳定的工业物流支持。码头、仓储设施齐备,航道设计合理,集疏运条件完善。口岸服务完备,商业贸易活跃,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
随着临港工业的发展,钦州港前景广阔,如中石油广西石化项目、钦州燃煤电厂等大型项目将显著提升港口吞吐量和产值,预计临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港口吞吐量将突破6000万吨。
扩展资料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日前正式批准广西沿海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统一使用“广西北部湾港”名称。防城港位于广西南部北部湾北岸西端,是中国沿海24个主要港口之一。防城港北靠云、贵、川,东邻粤、琼、港、澳,西接越南,南濒北部湾,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内陆腹地进入中南半岛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门户。
历史沿革
钦南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归属秦设象郡所辖。汉朝至晋朝时期,钦州属交州合浦郡,南朝末元嘉设末寿郡,这是钦州的最早建制。梁代设安州。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易名钦州,取"钦顺之义"。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元改为钦州路,明初改为钦州府,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曾一度合并到湛江专区。1965年7月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钦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钦州、灵山、浦北、合浦、北海七个县市。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市。1985年,防城港从防城县分出,成立自治区辖防城港管理区。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4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地区,设立地级钦州市。
海滨1994年6月28日由钦州市析出成立钦南区。1997年1月,钦州港经济开发区成立并从钦南区析出。2001年,丽光华侨农场划入钦南区。2003年9月撤销钦城管理区,并归钦南区。
行政区划钦南区辖4个街道、12个镇,共有22个居委会、142个村委会,1976个村民小组。
钦南区行政区划乡镇
面积(k㎡)
人口
下辖村庄
向阳街道
9.8
3.6万
沙坡、永福、新兴、城中南4个社区。
水东街道
17.8
2.5万
东南、五里桥、小江、山塘4个社区。
文峰街道
7.1
4.8万
东风、江滨、中山、三宣堂、文昌、新隆6个社区。
南珠街道
16
5.4万
城西、北营、白水塘、高岭4个社区。
沙埠镇
145.5
2.6万
高岭社区;大石古、下南山、大岭、沙寮、油路、桥坪、海棠、沙埠、田寮、分界、坭桥、望埠、平银、油埠、明天移民新村15个村委会。
康熙岭镇
89.2
3.6万
傍钦、高沙、西围、新平、诗家、白鸡、板坪、横山、长坡、团和、新营、新南12个村委会。
黄屋屯镇
226.7
3.8万
黄屋屯镇社区委会;一屯西、一屯安、一屯胜、一屯利、加其、一屯北、大冲、一屯光、一屯南、金竹、圩埠、田寮、塘营、一屯显、西显、料连16个村委会。
尖山镇
831.9万
尖山镇村委会;西沟、黄波豕、谷仓、九鸦、黎头咀、排榜6个村委会。
大番坡镇133.76
1.4万
沙坡、葵子、大番坡、青龙、板桥、大窝口、六村、深坪、茅坡、辣椒槌、亚路江、水井坑12个村委会。
龙门港镇 11.9 0.8万东村、南村、西村、北村、果子山5个村委会。久隆镇 222.92 2.8万久隆镇社区;久隆、黎屋、沙田、丁屋、高桥、水铺、新明、平新、那庆、白鹤、青草、大岭、高明、新圩、石安、细岭头、荷木17个村委会。东场镇 178.1 1.4万关塘、六加、高塘、东场、英窝、白木、上寮7个村委会。那丽镇 220.08 3.7万那丽镇社区;那丽、充包、殿艮、芦荻竹、嫦娥垌、马鞍岭、崩塘、那雾塘、土地田、三兜竹10个村委会。那彭镇 291.38 3.2万那彭镇社区;那彭、担坳、那蒟、白沙、六湖、彭新、清湖、那勉、凤凰岗、那里、后立、英学、屋背13个村委会。那思镇 244.76 2.1万合江、禄宦塘、米子、那京、那思、塘底、定蒙、茶蓝垌、牛寮水、扁陂10个村委会。(钦南区行政区划及人口参考来源)
人口民族到2006年底,钦南区总人口56万人,汉族和壮族是钦南区的世居民族。
钦南区钦南区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位置
钦南区位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中心位置,广西南部沿海。是一个集临海工业园区、滨海文化旅游胜地、广西沿海交通枢纽、大西南接海点等众多功能与优势于一身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中心区。
区位优势
钦南区钦南区是钦州市的主城区,它位于广西南部沿海、北部湾的顶端是中国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广西与东协联系的"桥头堡"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水陆交通枢纽。钦南区交通便捷,地域优势明显,使钦南区成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城市经济、海洋经济、物流经济和旅游经济之地。
气候钦南区地处亚热带,受海洋性季风气候调节,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钦南区气候属南亚热带气候,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季风特点,年日照时数为18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21℃-23℃,年平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左右。
海岸线钦南区有8个镇地处沿海,海岸线长达520.8公里。
地貌钦南区三面环陆,南濒海洋,地势北高南低,属丘陵地貌类型,丘陵交错在山地平原台地之间,境内有全市最大的冲积平原--钦江三角洲。钦南区属滨海丘陵地带,地形低矮,起伏较缓。
自然资源水资源钦南区内河流皆为中小河流,流量丰富,主要河流有钦江、茅岭江、大风江、丹竹江、白鹤江、关塘河等,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流量随雨季变化而变化。
矿产资源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锰、钛、石英砂、花岗岩、陶土等30多种,其中优质陶土储量达30多亿吨。
海洋资源钦南区钦州湾沿海海域辽阔,海洋生物丰富,盛产名贵的经济鱼类600多种,贝类500多种,甲壳类30多种,藻类10多种;有"海洋生态调节器"之称的红树林面积达3894公顷。
经济综合2009年钦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18.2%、21.3%。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9.3亿元,增长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1.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亿元,分别增长5.5%、13.4%和2.3%。
2011年实现财政收入3.4亿元,增长10.8%,其中税收收入2.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82.9%,税收比重比上年提升了7.5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支出11.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9.5%,增长41.7%。
钦南区2013年钦南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9.4亿元,同比增长14%,总量和增速排名第一;财政收入 5.4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税收收入4.3亿元,占财政收入的80%,税收比重排名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7.1亿元,同比增长41.3%,总量和增幅排名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4亿元,同比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排名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同比增长49%,增速排名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4444元,同比增长9.9%,总量和增速排名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8544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排名第一。
第一产业钦南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有力地增加了农民收入。2008年1-5月份,该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526万元,同期增长2.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65元,同比增长15%。
农业生产2011年钦南区粮食总产量16.3万吨,圆满完成全年粮食种植任务。
2012年钦南区特色农业提升工程"有效推进,糖料蔗种植面积26.8万亩,2013年榨季进厂原料蔗90万吨,比上个榨季增加10万吨;全区无公害蔬菜基地达到10.6万亩。
2012年全区龟鳖养殖规模达1255吨,年产值15亿元,创造利润近7亿元;大蚝养殖15万亩,产量19.6万吨;无公害对虾养殖5.9万亩,产量3.5万吨;海鸭蛋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林业经济发展加快,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8万亩,占年度任务的116%;全区木材加工企业110家,年产值达到2.1亿元。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8亿元,增长5.7%。
第二产业钦南区已成为北部湾(广西)临海工业配套产业加工基地,已经形成了以制糖、制革、制药、制陶、食品加工、修造船、林浆纸为主的门类比较齐全的临港工业休系,产业格局已逐渐形成多元化,黎合江、大田、西郊等工业集中区已初具规模。
自动化生产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给钦南区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2008年第一季度,该区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9731万元,同期增长23.5%;
2012年钦南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03.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亿元,增长41.2%。
2012年黎合江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五通",建成投产项目30个。广西明利化工产值突破10亿元,成为该区首个超10亿元企业。8家规模以下企业发展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家,同比增加7家,亿元企业总数达到22家。
第三产业2008年1-6月,该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4%,增幅同比提高8.38个百分点。2008年6月份,该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51亿元,同比增长27.36%。
2012年钦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9.4亿元,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5亿元,增长17.6%。
2013年钦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亿元,同比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同比增长49%。
社会城乡建设2012年钦南区城乡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完成那丽、黄屋屯、康熙岭等镇的总体规划,以及30个村庄规划的编制。
和谐塔2012年钦南区投入镇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900多万元,硬化城镇街道3230米,铺设下水道4975米,硬化村道99.1公里,名镇名村建设步伐加快,投入资金1068万元,完成兴犀大道改造、镇区街道铺设等项目建设。
民生2012年,钦南区投入各类民生保障资金11.5亿元,比上年增加4.2亿元。全年完成交通投资1亿元,建成村级水泥路94条,共237公里,全区147个行政村已有145个通水泥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全年完成水利投资1.4亿元,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25座,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33个,解决了2万人饮水问题。
钦南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累计竣工保障性住房230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如期完成。社会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新增城镇就业5146人,帮助1150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
科技2011年,钦南区科技进步成果显著,专利申报和授权取得突破,全年申报专利116项,获得专利授权86项。顺利通过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被列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区)"。
教育2011年,钦南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13个校安工程项目全部竣工,累计完成投资2140万元。
2012年钦南区教育投入逐步加大,校舍安全和镇村幼稚园项目建设加快,"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发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位于全市前列。
交通钦南区形成了以钦州城区为中心,以海港、高等级公路、铁路、现代化电讯设施为骨架的海陆立体交通通信网路。
三娘湾旅游区钦南区内拥有南宁-钦州、钦州-防城、钦州-北海、黎塘-钦州、钦州-钦州港等五大铁路干线和桂海高速、钦防高速、钦陆一级、南北二级、钦港一级、沿海一级、钦犀二级等七条高等级公路,以及沙井港、龙门港、康熙港等一批海港码头。
政治钦南区人民***领导(2012年)
黄光发区长胡治格常务副区长吴晓华副区长陈朝文副区长刘秀梅副区长黄济华副区长潘新峰副区长苏建华副区长许盛副调研员林恒副调研员旅游钦南区风景秀丽,拥有三娘湾、刘冯故居两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另有平山岛、龙门群岛、麻蓝仙岛等。
平山岛坐落在钦州城的南面,四面环水,与市区一水相隔土地平坦,林丰草茂,临海的一面又突兀一座山峰,风光旖旎,景色秀丽。康熙岭标准海堤,全长三十多公里,号称广西第一堤,俗称"海上长城"。
龙门群岛龙门群岛位于美丽茅尾海南端,距离钦州市区约25公里。主要景点有仙岛公园、七十二泾、茅尾海、龙门岛、亚公山、青菜头、绿岛、五马归槽等景点。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胜地。
三娘湾三娘湾旅游区位于钦州市犀牛脚镇东南面,距钦州市区40公里,南临北部湾,背倚乌雷山。三娘湾自然风光优美、渔家风俗浓郁独特,海滩、海岛、海珍、海豚、海上森林、海洋文化等海洋旅游资源在这里富集,还有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
龙门群岛该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先后获得"广西首届十佳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拥有"中华白海豚之乡"美称,是著名电影《海霞》的外景拍摄地和中央电视台MTV《湾湾歌》和电视剧《海藤花》的拍摄基地。
冯宫保第冯宫保第又名冯子材故居,为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退居时住所。座落于钦州城钦南区北白水塘村,建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占地面积64350平方米。居所坐南向北,砖木结构,包括三个小山丘,周围有墙坦。屋分三进,每进三栋,每栋三式,构成富有古风特色的"三排九"的建筑模式。建筑注重牢固实用,没有豪华的装饰,但质高艺精。还有宗庙、塔、宇、马厩、鱼塘、水井、花园、果园等附属建筑。院内东头立有碑林,字迹精湛清秀,笔势劲遒,自成一景。
冯子材故居麻蓝岛钦州新八景之一的麻篮仙岛,包括钦南区犀水脚镇的麻篮岛和大环的范围。麻篮岛(又名麻篮头)是钦州湾上的一个海岛,发总面积29.5万平方米(含西北一片沙滩1.5万平方米),位于犀牛脚镇的西北面,所在地4.3公里,水从钦州港到该2海里,麻篮岛的外形酷似一个牛轭,呈现长弯形。该岛最宽处400米,最窄处200米,有一个面积8万平方米的小山,海拔21.8米。
名优特产钦南区著名的特产有坭兴陶、红边龟、海鸭蛋、瓜皮小吃、辣椒、火龙果等。
坭兴陶钦州坭兴陶
坭兴陶是钦南区最有特色、最富魅力的产品数千年古陶钦州坭兴陶。
坭兴陶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二十世纪初期,钦州坭兴陶两次荣获国际金奖。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评比并获大奖40多项,其中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获万国博览会金牌奖,1930年在比利时获世界陶艺展览会金质奖。
海鸭蛋
海鸭蛋是钦州沿海滩涂养殖的"钦州麻鸭",麻鸭所产的"海蛋",比普通鸭蛋大,蛋黄颜色橙红,核黄素含量高,尤其是"绿壳蛋"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
钦南青蟹
钦南青蟹,学名锯缘青蟹,是钦州市名贵的海产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钦南区石斑鱼
钦南区石斑鱼是钦州四大名贵海产之一。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
钦南沿海常见的品种有宝石石斑鱼、六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纵带石斑鱼等。
历史名人冯子材
(1818-1903),字南乾,号萃亭。钦州沙尾街人。道光末年,子材曾在博白参加农民军反对清朝统治,不久投奔清军,参加镇压太平军,得到广西提督向荣赏识,从咸丰元年(1851年)起,由把总升千总、游击、参将、副将,咸丰七年(1857)任总兵,十年(1860年)督办镇江军务。
同治四年(1865年)调任广西提督,战转于粤、桂和中越边境。光绪十年(1884)8月26日,清***对法国宣战。法军进入镇南关,冯子材指挥作战,英勇抵抗,杀得法军败溃,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光绪二十九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又命子材出办团防,会办广西军务。刚招募成军,子材便卧病军中。在临终前口授《遗折》,念念不忘巩固边防。同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于南宁逝世,终年86岁。
宁原悌(生卒年不详),钦江县(今久隆镇)人,唐武后永昌元年(689)中进士。廷试原悌名列第九,授任秘书省校书郎,累官至谏议大夫。唐玄宗朝,任用原悌兼修国史,原悌秉笔直书李建成、李元吉被太宗所杀之事,实写国史逆了圣意,辞官回家,死后葬在钦江东岸的大帽山(又称大墓山)。朝廷下诏在上蒙村建立祠堂,又在钦州北郊二里处建有祠庙称谏议庙。
刘永福刘永福(1837~1917),名义,字渊亭,钦州人。黑旗军首领、抗法名将。1865年(清同治四年),创立黑旗军。1867年,进入越南保胜建立根据地。1873年,法军进攻河内,越南阮氏王朝向驻扎越南高平、谅山的清军和保胜的黑旗军求援。清军不愿介入,而刘永福亲率所部精锐数百人,设伏阵斩法军主帅安邺,取得了与法国侵略者首次交锋的胜利。1882年,法军再次攻占河内,刘永福再次率军开赴抗法前线。5月19日,经过激烈战斗,击毙法军主帅、驻交趾支那舰队司令李威利,取得了中外闻名的纸桥大捷。次年,刘永福黑旗军在越南怀德和丹凤,大战法军,并取得了胜利。
冯兆金
(1845-1894),字丽生。城郊龙船冲(今康熙岭镇傍钦村)人。14岁跟冯子材学武艺,后当冯差役。清同治年间到光绪初年,3次随冯子材出镇南关作战,官至副将,赏戴花翎。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翌年,冯子材复出招兵抗法,委兆金为招兵委员。兆金仅15天,便招集士兵1200人编入萃军。中日战争期间,兆金率领威勇前营随统领冯相华抵浙江防卫,接统楚军寅字中营,光绪二十年(1894)秋,病殁营次。终年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