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工业提升门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温州工业提升门和2013年底 温州 有哪些企业倒闭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温州工业提升门以及2013年底 温州 有哪些企业倒闭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温州企业哀鸿遍野,因企业互保链条断裂引发的危机还在蔓延。行走在温州街头,一些工业园区打着转让、出租招牌的店门、厂房随处可见。谈起温州当前的经济状况,温州人大都摇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不自信。
一位不愿具名的温州企业家告诉记者,预计年底前还会有一批企业关门倒闭、一批企业家跑路。记者在温州采访期间,瑞安一家知名鞋企的老板被传跑路国外。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温州企业家对国家政策、经营环境还有诸多抱怨,但是,当地实体经济仍在通过自身的努力自救,苦苦坚守等待柳暗花明。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温州经济就算出现再大的危机,基础也会比其他地区好,毕竟有7000多亿元的民间资本支撑。
实体企业基本面尚好
“鞋企基本面还可以。”温州惠特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项进康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鞋业作为温州的传统产业,依然是温州工业经济的主力军,对GDP的贡献比较大。项进康所在的瓯海区,鞋业对GDP的贡献大约在30%左右。
2012年,温州鞋革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48亿元,同比增长0.2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1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61.83亿元。温州鞋革协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温州鞋业表现值得骄傲。2009年,外贸出口27.54亿美元;2010年,外贸出口37.40亿美元;2011年,外贸出口47.23亿美元。2012年,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温州鞋类出口略有下降,但总产值还是达到46.58亿元,占温州外贸出口值的23.65%,在温州主要出口商品中稳居第一。
尽管温州经济危机四伏,但项进康告诉记者,鞋业出现低迷倒是实情,但他周围没有出现大量企业倒闭的情况。他分析说,外贸方面,这几年受欧美经济危机的影响,鞋业出口受到较大影响,以前年增长一般都保持在8%—10%,今年只有2%—3%,而内贸方面,今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将下降30%左右;另外,电商对鞋业带来影响,造成传统营销模式的利润不断下降。
温州检验检疫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份,温州出口鞋类生产企业有912家,企业数量基本持平,新增企业有190家,停产、倒闭企业181家。
“汽摩配件行业还是一个朝阳产业。”浙江富达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良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李良松不仅在温州拥有七八家品牌汽车4S店,2010年又投资1380万美元在浙江海宁创办了一家专业从事汽车减震器研发、制造和销售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全部供给上海大众等著名汽车企业。
作为汽摩配件重镇的浙江瑞安,汽摩配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瑞安汽摩配件行业协会对47家汽摩配件企业的测报显示,今年汽摩配件行业总体经济发展良好,产值、销售、出口均保持8%以上的增长。
而作为传统产业的服装业就没有这么幸运。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1—8月,温州纺织服装、服饰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6.43亿元,同比下降5.09%。去年在遭遇了库存压力的情况下,温州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超过600亿元,而今年时至下半年连一半都没达到。
尽管如此,作为温州的传统支柱产业,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在温州服装商会最近提交的一份产业情况专报上批示指出:服装业是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亩产税收最高的行业之一。希望下一步紧紧抓住温州建设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中心城市这一契机,一手抓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一手抓中心企业培育发展,更加注重品牌化、电商化、高端化、国际化转型提升,全力把服装这一传统产业打造成为在全国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现实是,温州经济遭遇严重危机是不言而喻的。今年7月,浙江省官方公布的2012年16个经济主要指标中,温州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处于浙江省倒数,其中人均GDP、GDP增幅、规上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9项指标浙江省垫底。
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家表示:“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说我们是做给银行看也好,做给借贷人看也罢,作为实体企业,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苦苦支撑,以求寻找机遇和突破,此外没有其他任何办法。”
亲爱的的朋友,我的建议是别来,尤其年轻人,现在的温州很少的年轻人,每年的人口都是流出,换句话说流出的比进来的人多,温州原来主要是制造业,也就是低劳动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现在,还是那样,别说高学历的人,就是普通的工人也很少来。
首先第一点,温州的工厂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正常都是晚上要加班的,时间不一定,可能加到9点到12点都不一定,所以非常的累,出了工作没有其它生活,如果是年轻的男孩过来可能连女朋友都找不到,因为现在这边没有女孩来做,因为辛苦,现在温州遍地都是老娘客,而且还会越来越少,工厂里没有福利,不签劳动合同,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假期,每个月一天假,没有双休日,有人可能认为夸张,来了你就知道了,也可能会有人说,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那里呢,那是因为他们走不了,年纪偏大,改行也很难,又只会干这个,所以只能赚点辛苦钱,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留在了家乡,不再出来了,最重要的是这个城市没有什么活力,生活环境可能比你的老家还要差。没有人愿意在这里安家。因为这里不是你想要的地方。
如果你是个有理想的年轻人,建议去广东,江苏,这些地方,城市建设好,生活,工作有前景,福利待遇好,对你的未来,机会更多,信我,没错,如果你还有什么其它的问题,欢迎咨询我!
温州垃圾厂太多了,一年四季在招工,上班工作时间长,一天十二个小时以上,一个月休息一天,有些还没有食堂宿舍,没有五险一金,很奇葩,普工更低,三四千工资,吃吃饭就没有了。
远看温州像天堂,近看温州像银行;
到了温州像牢房,不如回家放牛羊。
个个都说温州好,个个都往温州跑;
温州挣钱温州花,哪有钞票寄回家。
都说这里收入高,害我没钱买牙膏;
都说这里海鲜好,闸蟹里面加青草。
都说这里环境好,蟑螂蚂蚁四处跑;
都说这里领班帅,个个平头像锅盖。
年年办学年年愁,天天加班像只猴;
加班加点无报酬,天天叹气无理由。
碰见家长低着头,发发工资摇摇头;
到了招生就发愁,不如快递小哥牛。
来温州工作有技术的工资挺高,工厂管理比较人性化,没技术的做计件工,工资透明多劳多得,肯吃苦一个月一万左右没问题,没技术又吃不了苦,一般工资也就五千左右可以找到。温州是个讲实际的城市,只要你尊纪守法,勤劳肯干,没人看不起你也没人排外你,老板没架子往往和工人一起在一线干,有心能学到不少的心得体会,为将来自立门户积累一些必要因素,还是挺适合工作及个人发展的城市。
作为温州土著居民,我建议小伙伴们最好不要来温州打工,因为温州没有大型企业,工资不高,消费挺高。只有身怀真正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在这里的私营小企业发展挣钱,没学历没技术来做普工累死累活的一天上12小时,一月休一天的,到月底发工资了才那么点,付出的体力完全和拿到手的钱不匹配。我自己就深有体会,早些年我都在外地城市工厂工作,城市经济条件还不如温州,但是一年下来还能攒点钱起来,后来回温州发展了,工资普遍都不高,找了大半年的工作,最后竟然去干搬运工的活了,没办法,没有学历没有技术为了生活可以继续,只能干苦力,后悔当初不好好读书,不学门技术。温州如今大拆大整,在温务工的外地人更少了。为什么温州这个城市建设追不上宁波但是比宁波出名,因为温州有钱人多,但是有钱的人都在外地发展,也就近几年响应政府号召,一部分富豪回温投资,但是温州都是民营小企业,很难发展壮大。目前大拆大整,兴许过几年后,城建跟上去了,到时候来温发展会更好些。我现在也很迷茫,想在家乡发展,但是只能打工,又只能做苦力工作,想想真是白读这么多年书了,不知道将来路在何方,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希望能攒点钱将来做点生意。
在温州工作很多年,也去过广东,江苏,上海等地,最后还是回到了温州,下面我把各个地方的所了解做个介绍。
先说广东,6月份到广东,一个字“热”,我在广东那边是干了三个月的工地,在夏季饱受炎热的摧残,每天一大瓶水一大瓶饮料,因为光喝太多水身体会吃不消。但是实际上工资也就一般,也没有想象的高,而且又那么辛苦。后来就去了深圳,深圳那边找工作一般都是中介介绍,大公司像富士康人员流动性非常大,每天大批量招工,又有很多辞职。简单想一下就知道如果里面好的话,怎么会那么多人辞职?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亲身进富士康一探究竟。
再说苏州,苏州网上很多虚假招聘信息,很多被骗的在网上也可以搜到,我第一次去苏州也是网上看到的,也是虚假信息,但是我脱手较快,然后在当地找了一个实体中介进了一家电子厂,电脑显示器生产流水线,画检,都说电子厂妹纸多,实际上不过是做不完的流水线,而且里面都是穿着无尘服,出来了都不认识了,同样的当天面试的大概有5 6百人,分过厂区后跑了一小半人,做了两天后又陆陆续续跑掉一小半,最后只剩下一半人左右还在上班。电子厂园区有好几个分厂,分厂又有不同产线,产线的管理有好有坏,分的好的就留下来了,分的不好的就不做了。
然后说上海,大家印象中的上海是一个高消费的地方,不过我只在郊区待过一段时间,跟普通3线城市差不多,也是进的电子厂(手机电脑配件),操作机器,同样当天有5 6百人面试,晚上跑掉一部分,上了几天班又跑掉一半,剩下在做的一半不到,我做完工期(35天)宿舍同室友8个人,最后只有3个人,我走后只有2个人了。
最后说说温州,温州气候较好,冬天不是很冷,夏天离海边近可以去海边,有十大名山之一的雁荡山,大部分地区不禁摩,温州小厂较多,多是本地老板直接管理,学习提升空间较大。工作时间标准8个小时,很少有电子厂的两班倒,不习惯上夜班的很好选择。其实按工时算,基本上几个地方都相差不大,很多开关仪表厂都是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我所在的超市普通员工基本工资3900多一点。付出和收获基本都是正比,深圳苏州上海电子厂工资高的基本都是临时工短期工。
选择温州没错的,温州制造业大小企业工厂都有,小企业工资比大企业高,温州早该多建宿舍在厂旁边,少拆多建新宿舍,温州就业机会比较多,没有太多年龄限制,只要肯干加班工资都很可以的,近两年东北人在瑞安平阳滨海工业区上班的很多,他们终于找到了挣钱的地方,下班都喊老铁们下班打球去了,塘下工业区更好玩吧,还是希望工业区公园多搞些篮球场吧增加吸引力,厂里篮球场没意思,公园篮球场玩的人更多也更有打球的气氛,还有卖矿泉水的,温州人才网有个企业招工广告是这样的,年龄1到99岁,只要肯干有干劲求上进我们共同努力打造更好的明天。
温州,来了不想再来的地方。
今天刚落地温州,只谈一下中午吃顿饭的时间的亲身经历。酒店是提前集体预定的,由于之前台风的原因晚来一天,本来一家三口预定的是双标间,到了之后只有大床房,没办法,谁叫咱晚来了呢,可是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人心里些许不快,当我提出是否可以晚些时候如果有腾出的标间给调换一下的时候,前台服务人员那爱答不理的表情看了让人感到难受。第二件事,航班落地,身上没烟更没火机,到了市区找了家烟酒店买烟,咨询一下老板本地人都爱抽什么烟,然后老板很自信的说,温州人都抽中华,次一点的是利群,我心想温州人都天天抽中华?我是不是来错地方了。仅此一点体会不全面,说错勿怪。
客观讲,温州的优势一是不排外,不像一些城市对外地人有偏见。二是创业氛围很好,很多人来温州打工,打着打着就都成了小老板,这跟温州这地方的创业热情和较低创业条件有关。温州的劣势是缺乏眼光和格局,温州从上至下都讲究实际效益,或者说是看重既得利益,对谋生赚钱没有坏处,但对高端人才的吸引,温州一直落实不好,原因就是有抱负的高端人才在温州很难发挥其作用,给你个十几万几十万工程师待遇,可能只让你干技术员的活。如果自身没技术没能力的放到哪都差不多,替温州说句好话就是对打工者来说,不排外也许非常很重要的。
一、温州历史温州历史
温州古时为瓯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划天下为36郡,温州属闽中郡。
西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温州为驺摇封地。驺摇即为东瓯王。汉顺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县瓯北镇境内,此为温境建县之始。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折临海郡南部地置永嘉郡,郡治在永宁,并筑郡城于瓯江南岸,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4县,此为温州建郡之始。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
1911年11月8日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隶浙江军***。翌年7月废温州军政分府,置温州府。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区,后曾数度更名。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
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
二、温州的历史故事,简短一些战国前,公元前192年为东瓯王的都城。浙南一带称作瓯
东晋323年,在东南,有个人看中了这地。一个围绕瓯江的小城由此而建,名为瓯。这个风水专家郭璞,让温州靠倚三山一水两分海。
晋代时期,备受李白欣赏的谢公谢灵运,在温州任永嘉太守,并留下许多诗和池上楼一个以诗命名的楼。
宋代温州民间发明了南戏,才演变出今天这么多名剧种,是中国戏剧的鼻祖。而且宋代的温州人早已产生了重商思想了。
南宋靖康之乱,宋徽宗曾逃至江心屿,住了很久。文天祥亦在这江心屿看着江水东逝流下不少诗句。《坛经》收录了一名重要的温州永嘉禅师,他是六祖慧能大师的法嗣,即玄觉禅师。
明代初期,刘基辅佐朱元章打下天下,大家是知道诸葛亮和吴用的,刘基即是如此。嘉靖年间,温州出了个官至内阁首府,相当于宰相位的张璁。同时该年间,温州的鲍一中,成为国最厉害的围棋手。古代,文林带着儿子文征明亦在温作官。
雁荡山更是被徐霞客收入其游记,沈括的《梦溪笔谈》和方孝孺的《中山草堂记》中。书法家蔡襄、范成大、汤显祖都留下许多诗句和题壁。中国有三山五岳,这三山就是黄山、庐山、雁荡山。谢灵运正是在在登雁荡山时发明了谢公屐。康有为在1924年游历雁荡,留下20多件作品。茅盾有诗《接客僧》,苏轼有诗《次韵周寄雁荡山图二首》。
温州状元王十朋在江心屿又留下绝对: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水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江心屿是一座孤岛,岛上有东西二塔,它和西湖一样“一湖印双塔”,又与江外的城市隔绝。烟台条约开放温州以后,英国人驻江心屿想拆掉东塔。不料那天台风刮起,阻止了拆塔工程,东塔的顶部后来也长出了一棵千年榕树。
清代末期,孙冶让,一代改革教育家,又为近代化中国作了巨大贡献。
近代时期,张爱玲亦来温寻找那个滥情的胡兰成,他们一起走遍了温州的庙观。上松台山时,胡拒绝了张的请求,张爱玲呆了20多天涕泣而去。袁世凯也曾任温处道,在温州地方为一方官。弘一大师李叔同一生出家24年,在温州就住了12年,常驻于庆福寺,研究佛家经典,如《华严经》,写下许多文章诗歌,如《清凉歌集》。丰子恺在赴日留学前也专程来温与弘一大师辞别。
现代化的温州,不只有生意经。南怀瑾,一代国学大师生在这里。研究庄老文化,孔孟之道的深奥的人。温州数学家曾出不绝,1/4的中科数学家都温州的额,其中又以苏步青、谷超豪为代表。
温州话更是温州绝无仅有的文化之一,在世界来看汉字是最难懂的语言,在中国,最难懂的方言就是温州话了,排在第一位。抗日时期温州话经常用作情报传递的途径。
三、阐述温州的历史温州,文化灿烂的东瓯名镇,公元前192年是东瓯王驺摇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公元675年始称温州。
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之称。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温州人杰地灵,代有名家,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近现代的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科学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
四、温州人的历史从北宋时期至改革开放三十载,漂洋过海的温州人走遍世界闯天下,书写一个个传奇。展现这千余年的华侨历史,如今,一座华侨博物馆正在温州市筹划建设。温州市侨办等有关部门正积极为筹建温州华侨博物馆做前期准备工作。
温州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有关史料记载,公元988年,北宋商人周伫随商船到高丽经商,成为第一个出国的温州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温州人漂洋过海到日本、东南亚、欧洲诸国经商谋生,到新中国成立前就有华侨3.8万人。改革开放以后,更多的温州人走出国门创业闯荡。目前,全市有42万余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分布在93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归侨侨眷近43万人,以温州人为主、与温州人联系比较密切或由温籍侨胞担任主要负责人的海外侨团有227个。
近些年来,建立华侨展览馆、博物馆已成为越来越多海外温州人的共同心愿。每年“两会”期间,不少海外政协委员就这一内容提交提案。今年,蔡克骄委员提出要依托高校建设“华侨华人博物馆”。去年,杨伟忠委员在《关于建立温州华侨展览馆的提案》里认为,通过建立“华侨展览馆”,可以大量地收集旅居各国的华侨华人历史资料,这无疑是一批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日前,由温州市侨办组织的考察组,先后赴福建省厦门华侨博物院和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参观考察。下阶段,市侨办还将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并会同有关部门商讨制定温州华侨博物馆建设方案。据悉,目前,温州市瑞安枫岭、桂峰、塘下等重点侨乡已相继建立华侨展览馆或陈列馆。(温州市侨办)
五、温州市景山公园的历史一、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位于温州市区西部,占地面积4000多亩,距市中心约2.5公里,交通极其方便,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景优美,景区内分布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和堂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瓯王墓,还分布有唐代名寺护国寺和宋代道观紫霄观等多处名胜古迹,人文底蕴深厚,是一处具有浓郁地方民俗特色的生态休闲型森林公园。温州景山公园(5张)
为了开发景山公园,2000年,市***成立了温州市景山森林公园管理处,管理处系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温州市市政园林局,负责景山公园的建设管理、开发以及负责温州动物园的管理。2008年,经温州市人事局批准,我处增挂温州动物园牌子,与管理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我处现有正式职工70人,下设工会、办公室、工程科、经营科、绿化科、动管科、管理一所、管理二所等7个科室。
近几年来为满足市民需求,市***投资建设了多项工程,建成了集游览、休闲、科研于一体的温州茶花品种最多的茶花园,改新建了樱花园、桃花园、梅花园、松园、银杏林等各专类植物园,成为青少年认识植物种类,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科普教育基地。此外,景山公园休闲娱乐区“沁春园”占地200亩,辟有广场、人工湖、人工瀑布、思远亭等,另一休闲娱乐区“休闲园”建有休闲茶室、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项目丰富、环境优美的休闲娱乐佳处。
2009年,景山公园还对景区内亭、廊、广场等设施进行了命名,完善了公园的功能,方便了上山游览的市民,诸多书法家的墨宝也为景山增添了文化气息,提升了景山的文化内涵。
二、温州动物园现状:景山公园内的温州动物园,座落在景山莲花芯,占地面积340亩,建筑面积5000平米,总投资3700万元,分动物展区和配套设施两大部分,于2000年10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是一个集游览、观赏、动物保护、科普宣传、科学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化国家二级动物园。动物展区内建有猴山、狮山、熊山、虎豹馆、小熊猫馆、两栖爬行馆、孔雀园、大象馆、长颈鹿园等30个馆园,现饲养有大熊猫、亚洲象、东北虎等各类野生动物155种近1874只。配套设施有主车道、游步道、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科普展览馆、动物驯化表演场、管理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及相应的植物景观等。温州动物园担负着野生动物救护、公众生态环境科普教育、科研、动物疾病防疫等重要职能。
为提高动物园的吸引力,我处每年举办一次动物艺术节,艺术节期间引进各种珍稀动物,通过多种形式向市民展示各种类型的动物文化主题,还通过举办摄影比赛、绘画比赛、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外,为提高动物的观赏效果,我处每年都对笼舍进行改造,2009年我们对珍贵猴房、长颈鹿、狮山、企鹅馆等笼舍进行了改造,极大提升了笼舍的整体景观效果。2010年我们还成功引进了国家大熊猫等动物,大大提高了动物园的吸引力。
温州动物园现年平均客流量达60多万人次,年平均门票收入1400万元,是浙南闽北最大的动物园,还是国家3A级旅游景点、浙江省杰出青年文明号、浙江省生态道德教育基地、浙江省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一级5星公园。
六、温州以前叫什么,有些什么历史,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唐时始称温州,简称“瓯”。
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器。
留学海外的温州学子在看到香港被称作HONGKONG的时候根据温州的瓯语发明了YUJEU这个称呼。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
温州是一座山水江海交融的滨海城市,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一座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一座特别能创业的城市,一座努力走在前列的城市,一座充满活力与***的城市,一座充满魅力与梦幻的城市,一座充满智慧与故事的城市。温州人以[智行天下]·[善行天下]·[商行天下]而遐迩闻名。
温州贵礼节,史称[浙南邹鲁]。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温州的锦绣河山、创新经济、迅猛发展、现代都市、鼎盛人文,陈志岁早年的一阕咏温州词曰:“人说繁华比帝乡,馆厦皇皇,道路皇皇。山川瑰丽胜苏杭,楼外花香,楼里人香。
攘往熙来富贵商,天上机航,水上舟航。王孙到此也牵肠,欲把他乡,落作家乡。”
(《一剪梅·温州》)。
七、浙江温州的历史温州古为瓯地,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92)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境内,是为温境建县之始。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嘉郡,隶扬州,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
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1月8日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隶浙江军***。民国3年(1914)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21年(1932)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37年(1948)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第五专员公署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后称温州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温州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温州市古为瓯越地,也称东瓯,又称欧城。瓯为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器。西汉初年建为东瓯国,流经温州的河流叫瓯江。温州别名斗城、白鹿城。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温州府志》载,当年建城时,太守郭璞登上西山,了望周围诸山,错立如斗、便对当地百姓说:“城饶山外,当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于是他仿照北斗星***置,围绕诸山筑城,故称斗城。传说在筑城时,有只白鹿衔花疾奔而来把花吐在城墙上,然后化作一团样云冉冉飞入天际,白鹿跑过的地方,一片鸟语花香。人们为取吉利,称为白鹿城或鹿城。
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2001年7月7日国函〔2001〕84号批准)(2001年8月20日浙政发〔2001〕51号通知),温州市从2001年8月21日起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一、1.将瓯海区的藤桥镇、上戍乡、临江镇、双潮乡、岙底乡和梧埏镇的划龙桥村、上田村、鱼鳞浃村、前网村划归鹿城区管辖;2.将龙湾区蒲州镇的蒲州村和上蒲州村划归鹿城区管辖;3.将永嘉县的七都镇和桥下镇的中央涂居委会划归鹿城区管辖。二、1.将瓯海区的永中镇、灵昆镇、天河镇、沙城镇划归龙湾区管辖;2.将瑞安市塘下镇的上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宅、东溪、东成10个村委会和前冈、后冈2个居委会划归龙湾区管辖;3.龙湾区人民***驻地由状元镇迁至永中镇。三、1.将瑞安市的仙岩镇、丽岙镇划归瓯海区管辖;2.瓯海区人民***驻地由景山街道迁至娄桥镇。四、行政区划调整后:温州市区的总面积由1082平方千米增至1187.9平方千米,总人口由119.23万增至129.64万。鹿城区面积从104平方千米增到294.38平方千米,人口从51.68万增到60.03万。龙湾区面积从61平方千米增到279.02平方千米,人口从8.93增到29.77万。瓯海区面积从917平方千米减到614.5平方千米,人口从58.62万减到37.84万。
2001年,全市面积11784平方千米,总人口7 388 0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 341 348人,辖13街道、129个镇(其中2个民族镇)、147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558个居委会、6116个村委会。
八、温州的历史由来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简称“瓯”。
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器。
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流经温州的河流叫瓯江。
留学海外的温州学子在看到香港被称作HONGKONG的时候根据温州的瓯语(温州话)发明了YUJEU这个称呼。温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
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温州,是一座充满活力与***的城市,一座充满魅力与梦幻的城市,一座充满智慧与故事的城市。
温州人以“智行天下”、“善行天下”、“商行天下”而遐迩闻名。温州文化灿烂,史称“东南邹鲁”。
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