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工业提升门
其实泸州工业提升门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四川泸州近来有什么变化,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泸州工业提升门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我在泸州生活了二十年了,土生土长的泸州人,亲眼见证了泸州的天翻地覆,现在在外,特别想家。
说到泸州的变化,我就说说近几年来我对泸州变化的感受。
首先,市区变化很大。密集的商业购物场所及发达的物品批发中心在不断发展,逐具规模。一个个大商场迅速崛起,吸引了一大堆爱逛商场的泸州人。现在泸州商场、超市林立,像汇通、人人乐、摩尔、成商......泸州人均超市拥有量在国内同等城市中是相当高的了!每当你到水井沟那片去逛的时候,你就能真正感觉到一个都市的生活了——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发展最快的要属郊区,在泸州市区边缘,发展速度是另人惊讶的:城北新区,一个足以让你感受到现代化的地方;“移动大楼”和“广电中心”这些新修建筑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看看新建的龙马大道你就知道什么叫宽了,双向12车道,看上去简直是个大都市的车道;新建的百子图文化广场气势非凡,已经成为泸州人又一休闲娱乐场所;沱江三桥、长江三桥这些桥梁的修建,让这个水上城市更加焕发活力......
其次,说到变化,不得不说到泸州的交通。水陆空全通,如此立体完善的交通体系在我国并不多见。我现在在成都上学,呆了一年多了,我个人认为泸州的交通状况比成都好多了,没有烦人的三轮,以及那多得数不清的自行车摩托车,这使得泸州这个繁华而狭小的中心半岛不会显得拥挤不堪。当然,很大的因素是成都太大,管理难度很大。但是泸州的交通是绝对值得夸奖的!这两年泸州的交通有很大的改善,泸州的街道并不是很宽,但是看上去有种开阔的感觉。泸州的公交系统经过几年的改进,在省内绝对是属一属二的,车内宽敞明亮整洁,坐上去就感觉舒服,泸州的公交IC卡系统启用得相当早,早在7年前就普及了,而且很早就都以天然气为燃料,这使得城市空气质量很好,要不也评不上国家卫生城市,对吧?还有一点,泸州人坐公交车始终坚持前门上,后门下,这个习惯一直保持的很好!泸州的出租车近两年多了很多,大概有1000多辆。所以泸州人出门很方便~~~
在泸州,人们的生活方式依然是那么悠闲,没事去茶馆喝喝茶,去滨江路散散步,或者打打小牌,唱唱KTV......在这,你看不到城市的喧嚣,看不到都市人们忙碌的身影,在这里,绝对是一个适合人生活的地方!泸州的卫生好是人尽皆知的,国家卫生城市的美名已经保存了很久了!最近又成功创建了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总之,泸州这个美丽的城市正焕发着她年轻的朝气,走向更美的明天!
以上是我这些年来切身体会到的泸州的一些变化,穿插了点个人愚见,呵呵,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人口:约66万人
人口密度:222人/km2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这是著名爱国将领蔡锷将军护国讨袁时留驻的咏叹。
这是一座在城中可以聆听河流奔腾的城市,永宁河穿城而过,给这座四川历史文化名城平添了几分妩媚和灵性;
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成都至贵阳,重庆至昆明两大轴线交汇点,与贵州、云南交界的南来第一城——四川省叙永县,自唐置蔺州、元置永宁路以及明设永宁宣抚司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正是在浩瀚的历史时空里,历经风雨沧桑的叙永,不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而且商贾云集,自然形成了川滇黔三省的物资集散地,素有川南门户之称;正是这片肥沃的土地,养育了熊文灿、黄方、陆更夫、上将傅钟等历史名人,留下了杨升庵、朱自清、吴晗等文人墨客的轻吟浅唱;红军四渡赤水时曾辗转于此,***更是用他的智慧,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
叙永虽深处内陆,交通优势却异常突出,西南出海大通道321国道纵贯全境,是四川出海最便捷的大通道;叙威公路把叙永与云南连接在一起,正在修建的川黔高速公路将使叙永与外界链接得更为紧密;随着川黔铁路向南的顺利延伸,使叙永成为了这条大动脉上的一座重要城市;由于与泸州集装箱码头近距离的联通,使滇东北、黔西北物资能通过叙永,能够低成本流向四川,经长江通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距泸州航空港仅100公里的优势,更让叙永完全实现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通江达海已成为现实。
叙永,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随着与外界链接速度的加快,其信息将更为快捷,步伐将更为迅猛,与外界的时空距离也将大大缩短。加之电力基础设施的充分改善,更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力。
如果说叙永人正在用辛勤的汗水建设和发展自己美好家园的话,那么,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蕴藏着的丰富资源,既为叙永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又为叙永享誉西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古叙煤田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煤炭资源以中灰、低硫、高热值无烟煤为主,是目前四川省保留最完整的优质无烟煤基地。探明煤田内煤层多达20余层,其中可采煤层4—9层,可采总厚度10米以上,易于开采。煤田煤炭资源总储量达69亿吨,足够10个年产60万吨的大型煤矿不间断开采1000年,与无烟煤伴生的煤层气储量达1001亿立方米。
叙永蕴藏着丰富的硫铁矿资源,属全国五大硫铁矿基地之一,储量达15.5亿吨,产于二叠系龙潭组含煤岩系底部,矿层分布稳定,含硫高,品质好,易开采。
叙永石灰石储量数千亿吨,分布广,品质优,易于露天开采,能满足新型干法悬窑水泥和高标号水泥生产的原料要求。
叙永石英砂储量7.5亿吨,质优,易采。丰富的资源蕴藏,使叙永成为四川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和矿藏资源开发的处女地。
叙永是国家优质烤烟基地县,所种植的烟叶曾八次荣获全国金奖,叙永优质烟叶已漂洋过海,远销欧洲。如今,人才的聚集,科技的广泛运用,无疑为叙永烤烟优质化增添了无与伦比的力量,产量与质量均大幅度提升,为烟农的增收铺平了道路,烟农的种植热情也前所未有的高涨。
叙永同时也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四川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县、四川省竹林基地建设重点县,其境内竹海茫茫,烟波浩淼,身处其间,既会让你感觉环境的空灵、人与自然的和谐,更会让你感觉到财富的汇集。
丰富的林竹资源可为制浆造纸业、木材加工业、竹笋食品加工业提供丰足的原料。
川南自古出名茶,产自叙永无公害云雾山区的绿茶,开采期特早,堪称绿茶之上上品。
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祠,其晚清宫廷建筑风格简约而不失华丽高贵,结构严谨;雕刻艺术吸纳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栩栩如生,线条流畅,为石刻、木雕中上乘之作,难怪王朝(zhao)闻先生在观赏春秋祠后盛誉为“川南瑰宝,木雕一绝”。
与春秋祠相对应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画稿溪,溪水灵动,瀑布如练,桫(suo)椤遍野,身旁是巍然耸立的大山静静地守护这些美的精灵。画稿溪,不仅仅是一个很美的名字,更是一个很美的意境。
省级风景名胜旅游区丹山、蜀南第一雄关雪山关等景点无不令人流连忘返。水流、瀑布、森林、古观(guan)、岩墓、木雕、石刻等景致各具特色,更兼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踩山节的叙永,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使这座城市更加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正是因为富饶的资源蕴藏,叙永县加快了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在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政府也在积极提高办事效率,这种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众多投资者带来了信心。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公司、四川三友打叶复烤有限公司、川煤集团、四川鑫福矿业集团、北京富丽房地产开发公司、重庆宏安公司、四川稻香村酒业已在叙永落户,宽松的投资环境使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家也在永宁河畔寻找机会,并希望这座城市成为自己事业新的起点。
行走在永宁河畔,领略两岸风情别样的川南情调,你会感觉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浪漫,和谐与热情。充满智慧和文化的叙永人,在繁忙的永宁路边,把西洋雕塑置于商业之中,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让外来客商感叹这座城市的精致与感性,婉约与含蓄;在这座城市里,你随时可以品味年轻时尚的风姿,领略优雅成熟的心态,感觉灵动耀眼的光芒。
从历史中徐徐游来的叙永,一座富于变化的城市,拒绝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他们在城市的边缘,劈开山丘,重新修建了永宁新城,并把它打造成县城环境最优美、功能最完善、设施最齐备的居住小区,从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标志性的裂变城市品牌,由此,给这颗川南明珠增添了最动人的乐章,一座新的城市屹立在了西南出海大通道上。
如今,充满活力的叙永,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正在实现煤化工业产业发展、川滇黔物流集群发展、竹林资源规模发展、县城建设精品发展,今天的叙永也正在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转移,从边关县城向川滇黔三省边贸的物流中心转移,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步伐越来越快,“实力叙永、和谐叙永”这一美好蓝图在全县六十八万人民的热情描绘下益发浓墨重彩。
创新意识、富集资源、发达商业、动感生活、多元文化赋予了这座城市无穷的魅力。叙永人正在将自己古典与现代的精髓一一展现,热情演绎叙永的历史华章。
2020年6月,叙永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
2018年8月,叙永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以下摘自《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中国究竟有多重要》
作者:陈经
一、完整的工业体系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外竞争力和国防军事力量。
在对外贸易竞争中,更完善的工业体系能够减少工业配套生产成本,有利于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加强国内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很多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从国外进口比国内生产更有优势,所以保持一个完全100%的工业显的没有必要,反而会加重产品的成本。这就是除中国外其它国家工业体系并不绝对完整的原因。
一个100%的工业体系,其最大价值体现在战争中,能够自主生产一切战争产品而不会被外国卡脖子。在小国和大国的战争中,大国完全可以以少数尖端的产品就消灭小国,但是在大国之间的战争,尖端技术的差距还没大到一方完全无力反抗,所以在这种时候,能否大批量快速的生产中端武器,比慢慢生产少数昂贵的高端武器更有现实意义,例子可参见德国和苏联的坦克大战。
从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就是白人占统治地位,垄断全球最大数量的资源和利润,中国在这个国际体系中,就是一个异类。***有一句话“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退让求和平,则和平亡”。中国不但先后和美苏两个发生过军事冲突乃至战争,甚至遇到苏美两国制定共同瓜分中国的情况,所以亡国的危险时刻勒在中国的脖子上,一个绝对完整,不求外人的工业体系,就成了中国最现实的选择。
当然,到现在,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中国的价值还是很大的,对中国的产业升级有重要意义。就算是各种被人诟病的高精尖产品,中国的技术能力很多也是排在全世界前几名。落后与先进,要看跟谁比,更别说中国技术追赶,并购的速度那么快。
为什么完整工业体系对一个国家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如果工业体系对外依赖,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个经济体系在冲突中,就有可能受到严重的损害。
不要看中国很多东西仍然需要进口(比如芯片),如果真的被切断了供给,中国仍然可以生产低端芯片可供使用,尽管良率比较低、功耗高、速度慢,但是支撑工业体系还是够的。
所以,完整工业体系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意义非常显著。无论哪个国家想要威胁该国,他们都没有能力通过贸易禁运就打垮该国的经济体系。这使得一个国家在国际冲突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由于一国产业比较齐全,外国投资时,很容易就能从本地找到生产厂家,大大降低了产品生产的成本(从外国进口零件不但需要支付运费,往往还要支付关税)。这使得中国即便劳动力成本已经明显高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大量的产业还是不得不留在中国(当然,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此,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但对国家安全有好处,还对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助益。
二、世界上现在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恐怕只有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比较勉强。日本算半个,受自然资源限制比较严重。其中美国和欧盟最强,基本上各个领域都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在基础材料、精密仪器、电子等方面水平虽然堪用,但确实较差。俄罗斯退化较严重。
美国很多东西不生产,并不是它不能生产。只是生产无利可图。具体的技术,它仍然是有的。必要时刻,美国依然能够恢复相关的生产能力。
特别是“巴统”的存在,八十年代末开始武器禁运。北航买不到正版的adobe,美国前些日子禁止了英特尔向中国出口XEON处理器。呵呵,自由市场下居然有禁运。(坐观君[ID:china_2049]插播:同学们知道“巴统”是啥吗?我来给你解释一下。巴统是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简称,正式名字是“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是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秘密成立的,因其总部设在巴黎,通常被称为“巴黎统筹委员会”。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1994年4月1日,巴统正式宣告解散。然而,它所制定的禁运物品列表后来被瓦森纳协定所继承,延续至今。)
制造业。据说某五轴出来后,外国的产品价格直接腰斩。而且,国产五轴据说还各种糙。
但这东西差100年,那是别人吃肉你喝西北风。差60年是别人吃肉你喝剩汤。差10年,你还是喝汤,但人家也只能跟着喝汤了。
这东西急不来,就耗着吧。要做好继续亏本几十年的决心。看的不是自己的产品赚多少,而是进口产品价格能不能腰斩再腰斩。
再举通信行业的,来说说交换**。15年前,一块板20万。10年前,10万。这是正常的技术进步。但请注意,并不是用到的科技多NB。都是成熟了十几年的技术。但人家技术垄断,就可以5年才减少一半的价格。
不过最坑的是导流板,就一个铁板,用来填补空槽位,引导气流,控制设备温度的。35美金一块。1斤重。还不是不锈钢。。。。多年不降价。你能说这是技术好么?但人家垄断交换机技术,别的牌子人家不认,你敢自己装,人家整台机器不保修了。
10年前国产交换机开始有中高端产品了。BUG超多。但是价格低,所以自一些小城市开始用。用了3年,稳定一些了,故障率是欧美产品的1半了。这个结果一出来,进**换机价格就开始了跳水过程了。
10万的板子,5年后1万,再5年。。。很多欧美厂已经倒闭不见了。。。。
至于那块35美金的铁板?免费送。后来明确说,其实没有铁板也没事,就别配了……
这就是现实。重要的不是自己的产品是否精致。而是自己的能力能不能让老外老老实实降价。
后进者是很悲哀的,只能隐忍着。所谓的双赢。其实是美丽的谎言。
一开始是落后的没能力,人家说一万就一万。后来落后者有一些能力了。人家说我让利5000吧,你的产品别出来抢市场了。。。。嗯,双赢。。。。
以前我们的国家产业水平较低。水泥厂的磨机用减速机,当年国外的减速机卖1000万一台,国内减速机还开发不出来稳定的产品。等到国产化之后,国外的大型减速机已经基本退出国内市场。因为国产可能只要三百万。同样的整个体系的各种设备价格都降下来了。然后才有了国内水泥产业的大发展,然后到了今天水泥价格已经快降成了白菜价。再然后水泥行业大发展才有了中材国际这个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总包商的技术积累,造就了今天中材国际的海外总包业务占了自己百分之八十的业务。再反过来造就了非洲,东南亚水泥行业大发展。你能想象五年前非洲没有几个水泥厂,只有水泥进口商的时代么?所以,听别人说中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我听了很爽。欧洲人的生活不是凭空出来了,当中国人不能造东西的时候,他们能把五块钱的东西卖成五十块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一辈子工作,其中百分之八十是交给了欧美国家养着他们可以休闲度假。可以让他们长着一张没被欺负的脸。
还是减速机行业的。看看欧美国家如何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的。2005年西门子并购了一家公司,对于巨头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12亿欧元的收购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却深刻影响了世界减速机行业的格局。被收购的公司叫弗兰德,是减速机行业的第一把交椅。被西门子收购后西门子填补了自己在这块的空白。但是对于与西门子在众多领域有广泛竞争的GE来说却是个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在风电领域,风电主机的关键部位就是减速机,而之前GE主要是跟弗兰德买,而GE和西门子在这个领域是最直接的对手。这两家一个是美国巨头,一个是德国巨头,弗兰德也是德国公司。就算不合作无间也不至于影响GE和弗兰德的合作吧,故事的结尾应该是大家一起走向幸福的生活才对。只是那是故事。GE最直接的反应是在中国找了一家企业合作,断掉了与弗兰德的合作因为他们怕西门子在关键时候卡自己的脖子,于是培养了一家中国企业,短短几年让这家企业从产值从十几亿变成百亿级别,风电主机出货量全球第一。国际巨头都知道被人卡脖子要不得,我就在想,中国这么多产业被中国人攻陷后发现原来老外赚了这么多钱,这种例子举不胜举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以一种纯真的眼光看待老外,该说傻呢还是天真呢?
三、你以为制造业,是你有钱就能买来的?是你想买就能买来的?
我想说的是,一种仪器,如果国产没有,那么国外产品会以翻一番的价格卖给你。唯有真正有竞争力的国产产品生产出来,他们的价格才会不约而同地大幅下降。
无法工业化就意味着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高价采购,随时面临技术封锁和禁止出口。无法工业化就意味着国内庞大的采购需求最后仅仅养肥了一批买办,而我国工科学生只有顶尖的一批人能够加入国际高精尖企业拿高薪,其他人只能苦逼兮兮的去加入代工厂。
举大家熟知的行业举例,并进行粗浅的讨论。
1、集成电路行业国产化。
无论精密机床、数控机床等基础工业,还是导弹、雷达、舰艇、航空航天等尖端产业,都需要集成电路作为核心。在上世纪80年代初,8086的芯片都需要进口,那个时候全国才有多少外汇?靠出口纺织品工艺品出口家具之类换回来的外汇,再花高价从国际市场上购买8086/8088这种成本微乎其微的芯片,而且高端芯片动辄遭到“巴统”的封锁,这种酸爽,简直让人忍无可忍。
中科院微电子所、清华微电子所、复旦微电子所等一批微电子所的主要工作,就是应对很多国家对中国微电子行业主流制造技术实施的技术封锁,那一阶段,微电子所的主要工作是开发集成电路的生产工艺。简而言之,当某微电子所做出了0.6um的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后,我们就会展示给美帝和巴统一个信息:我国已经掌握这项技术,贵国如果继续封锁0.6um工艺的芯片出口我国,或者卖高价给我国,那么鄙国将用五年时间自行开发并生产,不再进口贵国芯片。于是美帝的行业协会就会游说国会批准开放此项产品的对华出口。
现在中国仍然在进口大量的芯片,但是一方面,中端及以下芯片绝对能够国产,只进口高端芯片。
给大家讲个故事,我们做模拟集成电路和射频电路的时候,如果想借鉴国外某些重要芯片的话怎么办呢?我们会先打磨掉封装,然后拆出芯片;用蚀刻的方式一层层的脱掉芯片上层的覆层,然后照相,人工扒版图,分析出电路,用Spectrum仿真工具进行仿真,Ohyeah!鄙国的学习、理解、消化能力笑傲全球。
就靠这样的野蛮生长的手段,从90年前后开始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行业先以掌握先进制造工艺为目标进行尖端研发,获得新型芯片的进口权;然后通过多个渠道寻求世界先进的芯片代工厂落户中国,遂有了台湾人张汝京2000年开始在北京亦庄搞了中芯国际(SMIC),04年开始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各大高校每年至少培养2000名以上的工程师输送到IC行业。07年时候西安那边的英飞凌、奇梦达等IC企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
不知道09年金融危机时候,有没有哪家公司收购了国际上的IC行业核心技术,但我知道的是到2014年,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了25年后,北方微电子公司自主研发的12英寸28纳米等离子硅刻蚀机全面通过中芯国际(SMIC)生产线全流程工艺验证,并获得订单。这***就是零的突破!
2、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
跟上国际社会发展的脚步非常困难,中国不能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在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上更不能长期受制于人。中国无法从国外买来一个现代化。(除非13亿人民加班加点种地纺织搞代加工来支撑5千万上等人的现代化生活)
轨道交通领域就是一个标准例子。记得到2010年,发改委一共批了25+10共35个城市50条地铁线路的建设,每条地铁的成本大约为200亿,其中机电设备(机车、轨道、盾构机、接触网、屏蔽门、自动售检票等等)至少80亿,50条线就是4000亿。只有形成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体系,才能有效降低地铁造价。
如果购买全进口设备,机电设备成本至少要上浮50%,而花了这么多钱,有哪些人得到好处呢?国际产品生产商啊!他们的毛利至少在50%以上,所以产品生产商的工程师才能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5个小时,一年有一个多月假期,到中国都是商务舱+五星酒店。产品代理商花了5%的商业成本拿走8%左右的利润,增值税17%(地铁建设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增值税就是左手倒右手),进口退税,清关报关什么的,代理商做了4000亿的生意,只留下300亿的利润,仅仅直接创造了3000人左右的就业岗位。
如果实现国产化,4000亿的工业销售额额会养活多少人?反正华为2013年有2390亿元销售额,有15万员工(华为的员工工资还很高),为华为做外包或者下包的配套企业也不计其数;4000亿的机电设备采购直接创造40万人以上的工作岗位,我认为是比较保守的。
40万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又能带动多大的餐饮娱乐家电汽车住房市场?
所以,工业界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实现国产化,才是真正共同富裕的方法。否则只有一小撮人富裕起来。
随便讲个AFC(自动售检票系统)国产化的故事。主角是上海华虹。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的AFC全部从美国CUBIC公司的产品,于1998年9月完成1号线调试。1999年3月运营。但是全部进口的缺点有造价昂贵、运营费用高、关键技术保密导致系统维护和升级困难、备品备件不足、资深维保人员要从美国飞过来,而且工时费从美国出发时开始计算。于是在3号线招标时候,政府就要求国外供应商提供国产化措施,遂由上海华虹和西班牙INDRA公司联合体中标,在实施中逐步实现应用软件本地化,维修零部件的国产化。
其实这个时候上海华虹的水平还有限,但是架不住政府扶持——政府认为上海华虹初步具备了独立设计和制造的能力,于是在2001年末1号线北延线的AFC招标中,上海华虹用6000万的价格干掉了CUBIC公司,并且实打实的在2004年把活干完了,而且培养了一票人,被高新现代、上海邮通、上海华腾之类的单位再高薪一挖——到2008年时,国内AFC行业就基本没外国公司什么事了。
一条线一个亿的合同额,50条线就被上海华腾、上海华虹、南京熊猫、高新现代、北大方正、浙大网新这些单位给瓜分了大头。
而且这个时候,上海华虹还跟复旦微电子(你看我第一个说的就是微电子嘛!)合作,可以整系统的提供国产化产品,还带动了微电子行业的发展。
这个故事厉害的地方在于,从引进技术到踢开老外,只用了8年不到的时间,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从业人员。
3、石油化工领域设备国产化
前面两个例子的规模都不算大,真正大头的在这里呢!
请问:一个百万人口地区的基本生产需要哪些工业?
回答:小煤矿、小钢铁厂、小机械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小发电厂、小纺织厂、小印刷厂、小食品厂。
其实是1970年国家制订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所提出来的一个方案,具体内容是由中央财政拨出80亿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各省区发展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等五类工业项目。
当时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的引进,对外实际签订的项目共26个,其中投资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有辽阳石油化纤总厂(29亿人民币)、武钢的一米七轧机(27.6亿人民币)、大庆化肥厂(日元贷款,汇率调整,投资增加到26.7亿人民币)、上海石油化工总厂(20亿人民币)、天津石油化纤厂(13.5亿人民币)
注意啊,这是1970年的116.5亿,那时的官方汇率是人民币兑美元是2.46哦!47亿美元哦!!!1970年外汇储备花得只剩2000万美元,直到1975年才有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另外,1979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为26亿元,GDP为272亿美元(数字均来自网络,请有识之士打脸)
中国那点外汇,拿来引进乙烯化肥装置都不够,还想要买什么电视机?
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13套大型化肥装置一览表:
1、齐鲁第二化肥厂1974年4月开工,1976年7月建成,投资26303万元;
2、四川化工厂1974年5月开工,1976年12月建成,投资16012万元;
3、泸州天然气化工厂1974年4月开工,1977年3月建成,投资20642万元;
4、大庆化肥厂1974年5月开工,1977年6月建成,投资267447万元;
5、沧州化肥厂1973年7月开工,1977年12月建成,投资24312万元;
6、辽河化肥厂1974年6月开工,1977年12月建成,投资34342万元;
7、云南天然气化工厂1975年1月开工,1977年12月建成,投资18759万元。
8、栖霞山化肥厂1974年9月开工,1978年10月建成,投资32128万元;
9、安庆化肥厂1974年3月开工,1978年12月建成,投资40526万元;
10、赤水河天然气化肥厂1976年1月开工,1978年12月建成,投资17185万元;
11、洞庭氮肥厂1974年4月开工,1979年7月建成,投资31329万元;
12、湖北化肥厂1974年10月开工,1979年8月建成,投资29875万元;
13、广州化肥厂1974年12月开工,1982年10月建成,投资50739万元;
以上13套装置中,除洞氮、安庆、枝江三套装置以石脑油为原料外,其余均以天然气为原料。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10套装置主要的技术进口国为美国和荷兰,合成氨装置采用美国凯洛格生产工艺,尿素装置采用荷兰斯塔米卡邦二氧化碳汽提生产工艺。部分企业采用了日本东洋工程公司的合成氨/尿素工艺。
一亩地一年要用10公斤化肥,引进了390万吨化肥生产设备,约能满足2.6亿人的化肥需求。
大家就是靠着当年的引进装备加技术,抽调人力进行攻关,如11万吨乙烯设备攻关,30万吨乙烯设备攻关,大化肥攻关等等,靠着当年那帮善于借鉴、学习、研究的前辈的努力,一口一口的啃下来石油化工装置的生产线,直接或间接地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别不当回事,没有这些基础工业体系,光一台低精度的精密车床就能要你300万,高端的还禁运,更别提搞什么螺旋桨、潜艇、大飞机了。到老百姓这里,就一辈子跟绿皮车打交道吧。
第一个,液晶面板行业。
2004年,我在某国企当15inch面板的产品经理。当时我才是研究生毕业刚工作不到两年的愣头青。整个团队花了3个月做设计,一个月做mask定材料,2个月试做,正式投产前我们的预估成本是每片220美金。这时候市场价格260美金。6个月后我们大概有了全球25%的15inch市场份额,这时候市场价是可怕的160美元,我们的成本是180美元,亏的姥姥家都不认识。
咱可以去看看BOE的财报,嗯基本上三年盈利一次呵呵。按市场经济的说法,这种企业应该关门?但是你算一下,大致的关系在2005年,中国面板行业每亏损1块钱,中国的液晶显示器和电视机企业就会成本下降20块钱。这就是国产化的力量。
感谢BOE、tianma、SVA、TCL这些年的努力和付出,没有面板业国家的巨大投入,就没有国产电视机行业的成功。中国政府在液晶面板行业的投入大约是1000亿,而2014年中国液晶电视产量1.4亿台,多少年的投入几个月电视机行业就赚回来了。
第二个例子是新能源。
2010年,我们和所有的气体国际巨头,包括linde,AL,AP,都是世界五百强级别的公司谈一种烷烃类气体的供应。他们的报价很接近,45000一公斤,即使我们知道他们背后的供应商成本在25000以下。然后我们努力培养了福建的一个国内供应商,成本高一些,28000的水平吧,我们用31000的价格买。然后不到一年,这些五百强又来找我们了,说27000卖给你们。那按某些自由市场经济信徒的观点,我们应该抛弃国内厂家,和国外大企业合作?鬼才这么干。我们很清楚等国内这家死了,这些国外大鳄会毫不犹豫的涨价到40000以上的。顺便提一句,和我们谈判的,都是这些国际大公司中国子公司的中国籍买办。
再举一个例子,2013年,我们收购了一家美国公司,这家公司债务缠身,假如中国土豪不出手,绝对死的透透的。即使这样,这笔收购受到了美帝议会的反垄断调查,收购拖延了三个月。而所谓的反垄断,过程中美帝议员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垄断,而是我们企业和中国政府的关系,以及由此导致的技术军事应用。
这家公司的生产技术需要使用0.5毫米厚的卷绕式钢板,当我们国产化之后希望在中国生产时,美国和日本的供应商都表示不能对中国出口,因为根据巴统规定,这是战略物资对中国禁运。而在我们和宝钢达成一致由宝钢开始生产这种钢板样品6个月后,美帝果断取消了这种钢板对中国的禁运。
所以为什么要工业化国产化?因为这个世界从过来不是自由市场经济,仍然是典型的丛林法则。任何时候,只有你能造的出来,别人才和你谈自由市场。当你造不出来,面对的或者是高价倾销,或者是彻底禁运。
当然,假如我们的目标不是工业化,仅仅是发展发展服务业,目标是人力和原材料输出国外加高级产品倾销地,那国产化什么的确实没什么必要。
------------------------第四、五章请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