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凤工业提升门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双凤工业提升门这个问题,双凤的江苏太仓市双凤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5.5万人。2003年在双凤维新村考古发现的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遗址,将太仓的历史向前推进到4500年,双凤被誉为“太仓之根”同时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江苏省卫生镇、苏州市知识产权示范镇和苏州市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双凤镇紧紧围绕“二次创业”发展目标,以“提高标杆、提升层次、提速发展”为总体要求,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产业、福地文化产业、水乡生态产业三大特色产业的逐步形成,构筑了双凤的产业优势和品牌特色。
----双凤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以204国道为轴心,富豪工业园、温州工业园、凤中工业园三大园区为主体的工业走廊已形成规模,入驻企业400多家,总投资额近40亿元。根据双凤的发展特点,突出特种胶带、精密机械、汽车配件、生物医药等产业特色,打好温州工业园、五金机电环保专业区、精密机械产业园这几块品牌,双凤先进制造产业得到了加快发展。
----双凤文化底蕴深厚,双凤寺、玉皇阁等三教俱全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全羊宴、燠鸡等美食文化享有美名,龙狮文化独具特色,历史文化博大深远,这四张文化名片,蕴育出别具一格的福地文化特色。为做优福地文化产业,双凤镇以羊肉美食品牌为载体,倾力打造一品羊肉美食街,美食街以明清风格建筑为主体,已汇聚了新、老羊肉馆共15家,总投资4000万元。并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双凤福地文化羊肉美食节,以节造市,吸引人气,助推了双凤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双凤水资源丰富,生态资源保护良好,为水乡生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双凤立足长远做好了5平方公里生态区的战略性规划,勤力万亩特种水产生态养殖基地首期1500亩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其中380亩垂钓区将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生态休闲垂钓中心。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庆丰万亩水稻丰产方中心示范方拓展到5000亩。川荡牌甲鱼、凤湖牌青虾、勤立牌梅山猪等生态农产品品牌不断做大做强。
双凤因寺而名,因教而兴,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故有“千年古镇、双凤福地”之美名;
双凤中国龙狮艺术之乡,有历史遗存良渚文化维新遗址,又有“龙狮之乡、太仓之根”之美誉;
双凤中国羊肉美食之乡,秉承百年传统,融合现代品味,更独具“江南一绝全羊宴”之美食。双凤春秋时属吴国。
战国时,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属越国。
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国灭越国,属楚。
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属秦。秦废分封,设郡县,双凤北境属会稽郡吴县,南境属会稽郡娄县(以吴泾、寺泾、沿门泾、司马泾为界)。秦汉间,南境建惠安乡,属娄县。
西汉初为荆国吴县及娄县地。西汉十二年(前195年),改封刘濞为吴王,双凤属吴。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刘濞封地撤,双凤北境属会稽郡吴县,南境属娄县。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析会稽郡浙江以西地域另立吴郡,双凤北境属吴郡吴县南沙乡,南境属娄县惠安乡。
三国时,北境属吴国吴郡吴县南沙乡,南境属娄县惠安乡。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国,北境属扬州吴郡吴县南沙乡,南境属娄县惠安乡。
东晋成帝咸和元年(326年)封皇弟司马岳为吴王,改吴郡为吴国。北境属扬州吴国吴县南沙乡,南境属娄县惠安乡。咸康七年(341年)在南沙乡设立南沙县,隶于晋陵郡。
东晋咸康年间(335—342年),北境建双凤乡,属扬州南沙县双凤乡,南境属娄县惠安乡。
南朝刘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改吴国为吴郡。仍属扬州。
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分娄县置信义县,属信义郡,南境惠安乡随属信义县。北境双凤乡仍属南沙县。大同二年(536年),分信义县置昆山县,南境属吴郡昆山县,北境属晋陵郡南沙县。大同六年(540年),于南沙之地置常熟县,北境属信义郡常熟县。
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年),分扬州吴郡地置吴州,北境属吴州吴郡常熟县,南境属吴郡昆山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平陈,吴州改苏州,废昆山县,双凤全境属苏州常熟县。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置昆山县,北境属苏州常熟县,南境属昆山县。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复改苏州为吴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吴州为吴郡,北境属吴郡常熟县,南境属昆山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吴郡复称苏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苏州又称吴郡;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吴郡又复名苏州,常熟县、昆山县随属。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封钱缪为吴越王。北境属吴越国苏州常熟县,南境属昆山县。贞明三年(917年),苏州升为中吴府;后唐光二年(924年),又升为中和军,常熟县、昆山县随属,乡隶不变。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改中吴军为平江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平江军复称苏州,北境属苏州常熟县,南境属昆山县;宋政和三年(1113年),苏州升为平江府,北境属平江府常熟县,南境属昆山县。
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裕元年(1275年),平江府降元,改为平江路,北境属平江路常熟县,南境属平江路昆山县。
元贞元年(1295年),升常熟县、昆山县为中州,北境属常熟州双凤乡,南境属昆山州新安乡、惠安乡。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取平江路,改隆平府,隶属随改。次年,张士诚降元,隆平府复名平江路。
吴元年(1367年),改平江路为苏州府,北境属苏州府常熟州双凤乡,南境属昆山州新安乡,惠安乡。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常熟州为常熟县,降昆山州为昆山县,改昆为昆,南北境随属。
明弘治十年(1497年),划昆山之新安、惠安、湖川三乡;常熟之双凤乡(5个都);嘉定之乐智、循义两乡建立太仓州,隶苏州府。此后的现双凤南北境均属太仓州的西乡,北境为州的十六都,南境为州的十二都、十三都、十四都。
清雍正二年(1724年),太仓升为江苏省直隶州,双凤属直隶州西乡。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太平军攻入境内,隶天朝苏福省太仓州。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十五日太平军撤走,恢复清制,隶属关系不变。
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年)1月,州县合并,称太仓县。双凤随属太仓县。
1949年5月13日太仓解放,建立太仓县人民政府,双凤随属太仓县。1993年1月撤县建市,双凤隶属太仓市。
镇境
双凤镇位于太仓市西部。镇政府驻地离太仓市区10公里。东与城厢镇伟阳村、电站村、万丰村、沙溪镇半泾村相交;南与城厢镇伟阳村、昆山市周市镇腰溇村相接;西与昆山市周市镇的腰溇村、东明村、斜塘村、市北村、西北与常熟市的支塘镇蒋巷村、丰联村相邻;北与沙溪镇的半泾村、泥桥村相连。
双凤镇处常熟、昆山、太仓三市的交界之地。
镇名由来
双凤镇名源于双凤寺,相传晋咸康年间(335—342年),河南高僧支遁来建寺,掘地现一石盒,开盒见一对神龟,旋即化作双凤飞去。寺成以双凤为名,后于晋咸康年间该地的方园百里之乡,皆以双凤冠名。
区划
【宋、元】北境属常熟县双凤乡,南境属昆山县新安乡、惠安乡。
【明、清】明弘治十年(1497年)建太仓州。全境为属州之西乡,其中北境为州之十六都,辖四图十二圩,南境为州之十二都、十三都、十四都。
清宣统二年(1910年),奉行城乡自治。州、县划分为1城、24乡,州辖1城、9乡,县辖14乡。双凤属州9乡之一。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年)州、县合并,合称太仓县。行政区划改为1市25乡,双凤为25乡之一。民国18年(1929年)8月,奉行“县组织法”,行政区划改为区、乡镇建制。民国19年(1930年)全县共设9区、358乡、50镇。双凤为第八区。民国23年(1934年)7月,全县改设6个区,双凤为第六区。民国24年(1935年),推行保甲制度,全县行政区划改为6区、93乡镇、694保、7363甲。双凤为六区,辖12个乡镇:双凤镇、直塘镇、戚浦乡、日晖乡、凤尾乡、积善乡、丁江乡、永宁乡、双林乡、阜民乡、项脊乡、织履乡。
民国26年(1937年)11月,日军侵占太仓,次年,恢复6区、93乡、镇建制。民国28年(1939年)8月,改为民国初期的26个乡镇建制。民国29年(1940年)7月,改26个乡镇为区署,复置94个乡镇。民国30年(1941年)1月,又改26区为6区,下辖94乡镇、699保、6883甲。双凤为六区,由原双凤、毛市、直塘3个区署合成,下辖12个乡镇、106保、1038甲。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县政府于民国34年(1945年)9月,恢复抗战前6区、93乡镇的行政区划。次年10月,改为6区、50乡镇、335保、4567甲。双凤区署辖双凤镇(7保、94甲)、直塘镇(5保、82甲)、丰上乡(7保、102甲)、毛东乡(10保、131甲)、毛西乡(8保、109甲)、惠安乡(7保、91甲)。
民国36年(1947年)3月,撤并为3区、25乡镇。双凤镇(16保、208甲)、直塘镇(10保、150甲)、毛市乡(19保、250甲)归属沙溪区。民国37年(1948年)7月以后,又撤销3个区,改为3个区域,直至太仓解放,太仓县人民政府成立。
【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5月,成立太仓县人民政府,全县设6区25乡镇,双凤区辖双凤镇、直塘镇、毛市乡。乡镇以下仍利用旧时保甲。1949年11月,全县划分为8个区、109个乡镇、1250个村。双凤区辖16个乡、159个街村。其中:
太平乡辖12村:小字、安南、月台、安西、安中、安东、大江、安北、双林、森林、西林、东林。
金星乡辖12村:广大、荷叶、凤凰、叶南、凌泾、双毛、邢桥、金桥、小陆、长浜、三东、莫干。
翻身乡辖12村:新泾、冯浜、仗东、仗义、仗泾、项脊、凤其、凤锡、孟奣、康义、梅园、中泾。
塘东乡辖14村:总溇、杜漕、马漕、吴泾、三合、寺泾、郭家、双农、东徐、双泾、凤新、凤鸣、和凤、李和。
庆丰乡辖8村:东凤、凤利、缪凤、周凤、凤凰、姚泾、青秧、迎贵。
戚浦乡辖14村:迷西、郁泾、小泾、顾丫、鹿西、张泾、陶泾、邱桥、戴泾、横浜、鹿东、洋漕、迷东、瞿泾。
直塘镇辖6街:安里、湾东、西中、湾西、普济、河南。
凤凰乡辖10村:吴塘、凤尾、凤心、斜泾、凤凰、新民、沼泾、庙泾、凤周、龙凤。
日晖乡辖9村:青凤、张泾、戴泾、中泾、瞿泾、埝头、泥桥、沙渠、养库。
同新乡辖10村:三湾、兴隆、西南、何庄、西林、保国、双泾、蔡九、东泾、潘泾。
双凤镇辖8街:起凤、和平、东新、永平、新民、新政、太平、西新。
新安乡辖11村:凤新、新泾、凤西、斜塘、洗马、近市、寺前、新南、东新、璜泾、建国。
民力乡辖8村:柴场、九里、三官、民泾、王泾、双浜、新新、永乐。
民乐乡辖9村:西徐、严泾、新民、勇员、胡庙、鸡鸣、丁江、大湾、六同。
维新乡辖7村:木泾、东泾、车浜、福利、福新、安全、永安。
新毛乡辖10村:中心、陈泾、新宁、大溇、南园、善泾、巷西、岳河、苏王、架木。
1954年8月,全县改为6区、108乡镇、双凤为6区之一。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为4区、33乡、3个县属镇。双凤区撤销,塘东乡、双凤乡、直塘乡归属沙溪区,金星、新毛乡归属城区。
1957年7月,撤销区制,33乡合并为14乡,县属镇不变。双凤乡属14乡之一。
1958年9月,全县实行公社化,政社合一。双凤公社属14公社之一,辖10个大队。
1960年,将10个大队划为20个大队,至1965年划为24个大队。
1966年,县区域调整,将双凤公社的凤凰、青秧、直塘、泥桥、沙渠、青凤等6个大队划给新建的直塘公社管辖;将新兴、新湖、民乐、民丰等4个大队划给新建的新湖公社管辖。双凤公社辖14个大队。1966年渔业改革时,新建双渔大队,双凤辖15个大队。1968年4月,社镇改为革命委员会。1981年9月,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原称。1983年7月,体制改革,恢复乡镇人民政府,并设经济联合委员会,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和经济合作社,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行政区划不变。
1993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双凤乡,建双凤镇,辖1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1999年9月,并为1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000年7月,撤销新湖镇,并入双凤镇。辖23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004年4月,调整为10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006年9月调整为9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庆丰、凤中、黄桥、勤力、泥泾、维新、新湖、新卫、新闯村委会,双凤、湖川桥居委会)。江苏太仓市双凤镇域总面积为62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人。辖社区居委会(双凤、湖川桥);村委会(南新、塘东、凤新、庆丰、缪泾、凤东、凤中、新扬、黄桥、同新、勤力、新红、泥泾、湖川、维新、新湖、新乐、新星、新卫、新立、共和、新闯、南圩)。
在太仓市委、市政府“科教兴市、以港强市、国际经济化”三大发展战略的有力推动下,双凤镇以“一年打基础、两年求提高、三年谋跨越”的思路,依托良好的区域位置资源,充分发挥“沿江”、“沿沪”优势,主动接受上海浦东开发区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辐射,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服务,倾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平台。通过近两年来的努力,双凤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发展的新态势。一文人
⑴据清道光年《双凤里志》载:自明至清道光年,双凤籍进士28名,举人50名,进士名单分列如下:朱昶、陆昶、唐韶、范轮、蔡坤、顾守元、周墨、徐祯卿、朱辰、周坤、周在、唐符、茅贡、朱郏鼎、周土、顾允杨、徐、张振之、龚起凤、周铎、丁元复、刘玉成、钱九思、钱世锦、唐孙华、陈福、顾。他们出仕在外,皆有美誉。
⑵吴中四才子之一徐祯卿
据《双凤里志》载:徐祯卿,字昌国,一字昌谷。他的祖上从洛阳迁来双凤,父因补长洲县学生,流寓郡城(苏州),徐祯卿年少时与祝允明、唐寅、文微明号称四才子。以进士授大理寺评事。与大梁李梦阳、信阳何景明友善,肆力为诗歌,其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
⑶《永乐大典》编纂总裁陈济
陈济,字伯载,陈洽之兄,官至右春坊左赞。明初,陈济是个没有功名(未参加科举考试)的大学问家,他博学强记,时人称他《两脚书橱》。其弟陈洽任大理时,太宗对洽说:“听说你有兄,博学而能写文章,可任修史之职,你可谕联意!”于是陈济召去京师修史。陈济秉性善良而谨慎,皇太子很尊重他。五位皇孙都跟随他学习经学。永乐年间,陈济应诏修《高庙实录》,他与学士解缙等为编纂总裁。永乐中,明成祖朱棣下诏纂修《永乐大典》,总裁官为学士胡广、杨荣、金幼孜。惟陈济以布衣荐入编修馆任总裁,编采中遇不明白之事,都向他请教,故大家称他为陈头巾(头目)。
⑷明末娄东著名文士顾梦麟与顾湄
顾梦麟,字麟士,人称织帘居士,世居双凤,后因避时乱,流寓常熟唐市,与当地名士杨彝相友善,时人并称“杨顾”。两人慨然思振时弊,相与讲说辨难,力明先儒之学,远近称弟子者不下数百人。明天启四年(1624年)顾梦麟与杨彝、张溥、张采等同道相聚常熟唐市,约定创办应社(复社前身)。顾梦麟著《四书说约》20卷、《诗经说约》28卷、《四书十一经通考》20卷、《织帘居诗集》4卷、《中庵琐录》1卷、《韵珠》4卷、《双凤里志》8卷等著作。
顾湄,字伊人,县诸生。为顾梦麟养子。少能诗,承继家学,拜陈瑚(确庵)、吴伟业(梅村)为师。吴伟业曾选《娄东十子诗》、列其名于黄与坚、周之后,位居第三,著《虎丘山志》、《载庵集》、《水乡集》、《太仓诗选》、《物诗选》、《载庵琐录》等著作。
⑸康熙年有名进士陆毅和唐孙华
他们同在康熙27年(1688年)戊辰科中式,金榜题名。
陆毅,字干迪,号匪。平原陆姓,在元代从上海浦东迁到太仓双凤之后,到清朝陆毅一代,已是迁娄第十二世祖。本邑清代道光庚辰科状元陆增祥为十八世祖。陆毅于康熙33年(1694年)到江西新建县任知县,因“为政精勤,修水利,举义学,捕剧盗,察冤狱”擢升户部主事。不久,官至陕西道监察御史,协理山西道事,奉命巡视北京中东两城。陆毅著述甚丰,有《自知录》2卷,《入台偶笔》、《巡城琐记》、《北庐诗钞》2卷等。唐孙华,字实君,别号东江。55岁中进士,曾“选陕西朝邑知县,召试诗赋,迁礼郭主事,调吏部。”康熙35年,充浙江主考官,以失误辞官归里。他幼有神童之目,体貌清癯,博闻强记,言论风采倾一时,尤熟于史事,为诗古文引笔千言,著有《东江诗钞》等。
⑹太仓四先生之一陈瑚
陈瑚,字言夏,号确庵,崇祯举人,明末清初学者,太仓四先生之一。先生精研理学,学说博大精深,以经世自任。世仪《格致篇》首提“敬天”二字,先生潜心研究颇得要领,认为只要加强德学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明之后,隐居双凤蔚村,先生带领乡人筑圩御水,使农田获得丰收;先生倡导孝友、爱,乡风为之一新。清初诏举隐逸,先生力辞。卒后,门人私谥安道先生,故居立为安道书院。
⑺郏(北宋水利专家)后裔郏鼎
郏鼎,字荐和,号梅岩,宋司农郏的后裔。他曾祖名璇,出赘于双凤里刘氏,始为里人。郏鼎聪明俊秀勤力学习,成进士后现政于工部,授官知嘉定州改茶陵,继提拔为工部都水员外转营缮郎中,再升为浙江右参议,未满年,罢官归里,辟樊春圃。
二官吏
⑴兵部尚书陈洽
陈洽字叔远。陈洽于明洪武年间,经地方推举及大吏引荐任兵科给事(军官),朱元璋很赏识他,赐其一袭金织罗衣。永乐初,安南兵起,朱棣命陈洽赴广西参谋军务,不久,平定安南,继而跟随永乐帝北征九年,参与军机,授兵部尚书。陈洽战死于疆场,朝廷追赠他为《少保》头衔,赐谥号《节悯官》,民间呼其为“节悯公”。明永乐13年,官府在双凤迎仙桥南为陈洽建尚书坊。明宣德四年,在双凤影仙潭为陈洽建宗祠。
⑵湖州府通判周锡
周锡字子纯,号芝山,晚号七冈老人。嘉靖中,因贡生谒选进京,授官湖州府通判。为官清正,文武双全,敢于直言,御史们都敬畏他,著书立说垂三十年。著有“凤林备采”等著作,在“凤林备采”中,周锡为民**,敢于抨击州大夫,已属难得,并提出“贤能官”,应“为民先事会计”,以勉后事者,实属可贵。
⑶福建参政陆昶
陆昶字孟昭,号微庵,因进士历任刑部郎中官职,判决诉讼,公正明恕。又因为文才好,出任河南、山西参谋众事,又升福建省参政,巡回视察海防。以前该地海盗劫掠杀人,终不得破案,陆昶到任后,马上擒得盗首,正元以法。漳州和泉州两郡城,常受潮水冲蚀,他派人筑堤岸,免除水患,后因被奸人诬告免官回故里。陆昶祖居双凤,年少时迁入州城(太仓),发迹后,州城为其建贤科坊,进士坊,昼锦坊。
⑷浙江按察副使张振之
张振之,字仲起,号士,官至浙江按察副使。因积劳成疾回家亡故。为政清正廉洁,他为台臣告辞时,仅拿着五金出都门,在吉安罢官时,俸余不满三金,解任兵备时,家人拿公家一只铜盘,出境五里后被振之发觉,即命家人丢在章江中。是时,江南有七样弊政,振之能昌言无忌。亡故后,两卫官军,涕泣要求上官为他立专祠。故在杭州及太仓均有张振之专祠。州城(太仓)文政辅张振之祠堂废后,其玄孙张继芳在其家乡盐铁塘之东蔡泾河北岸又建祠堂,后来演变为张继芳庙。
三佛老
⑴双凤寺创始人支遁
支遁,又名支道林,东晋著名佛教学者,河南开封市南人。二十五岁出家,后至建康(今江苏南京)讲经,与谢安、王羲之等友善,好谈玄理。注《庄子,消遥游》,见解独到。作《即色游玄记》,宣扬“即色本空”思想,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其他著作有《释即色本无义》等。
支初居余航山,后来吴住支硎山。东晋咸和中来南沙(双凤旧属南沙),创立双凤寺。
⑵普福观创始人周静清
周静清,号静境,又号陆孙,世居双凤。年少时喜爱道家之学,也兼通百家之言。后游江西龙虎山,拜演道灵应冲和元静真君为道士。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八月,回双凤创建普福观,制授清宁抱一凝妙法师,为普福观开山始祖主持提点,历加平江路道提调山西三宫观事,后置提点铜章,为五品道官,终年六十岁。
⑶双凤寺中兴开山祖济普
济普字穆文,一字润堂。灵隐具德和尚法嗣。原名溥德,参学后道行日进,具德命改为济普。其人精神勇迈、才识过人,立志起建废刹,清顺治辛卯(1651年)孑身卓锡于双凤寺,时大殿东地一片丘墟,他拮据兴建,次第落成,为双凤寺中兴开山祖。
一、重庆城口工业园
城口矿产资源十分富集,享有“西部矿都”之美誉,拥有锰、钡、煤、大理石、古生物化石等2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锰矿藏量达2500万吨,属全国五大矿区之一;钡矿藏量达6500万吨,居亚洲之首。2008年12月,城口正式启动工业园区建设,其规划面积为450公顷。根据城口地理条件、资源储备和工业发展基础,采取“一区多园”模式分组团分批次予以建设。首批园区建设面积为112公顷,分为“高燕组团”和“庙坝组团”,主要分别发展锰矿高端产品和农林特色产品精深加工骨干产业。
二、重庆彭水工业园
彭水工业园区于2006年1月获市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设立(渝园区领导小组[2006]1号)。园区总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首期启动面积1.98平方公里。规划地域从保家三江口水电站至保家镇西南部,东靠319国道,西临郁江,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贯穿园区,园区至县城18公里,至重庆300公里。
三、重庆双桥工业园
重庆双桥工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2003年3月批准的市(省)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规划建设面积5平方公里,是双桥区新城区的重要组团,是渝西工业经济走廊的发展高地。目前,双桥工业园区正着力打造全国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中国西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区。
四、重庆酉阳工业园
酉阳工业园区是由重工业园区与轻工业园区组成的复合型园区,总占地面积11.7平方公里,其中,重工业园占地6.46平方公里,轻工业园占地5.25平方公里。
酉阳工业园区的前身是酉阳工业规划区。即现在的龙江重工业园范围。
以龙江组团的重工业园于2003年开始筹建,2004年开始吸纳企业入驻,以矿产品加工、冶炼、化工为主,以建材、机械制造为辅,现有企业24户,规模以上企业18户,已投产企业21户。 2007年,园区工业总产值8.4亿元,实现增加值2.4亿元。
以板溪组团的轻工业园已开始基础设施和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等建设,拟以食品、药品、服装加工、电子产品生产为主。
五、重庆巫山工业园
2007年县委、县府在认真分析县情、立足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决定大力实施“工业富县、工业强县”战略,着眼于解决城乡移民就业,结合打造劳务经济,以职教中心人才、技术优势为依托,组建巫山职教工业园。着力发展以电子信息、轻纺服装、小型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制造业。
六、重庆奉节工业园
奉节县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分安坪、苹堂和朱衣3个片区。其中:安坪组团规划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先期启动4平方公里:草堂组团规划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朱衣组团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
七、重庆巫溪工业园
巫溪县按照“一园三组团”格局,积极推进移民生态工业园建设,2008年被列入全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近年来工业园区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发展高速度,产业高积聚”的要求,不断开拓创新,园区各项工作得到较快发展。
八、重庆秀山工业园
重庆秀山工业园区是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领导小组2006年批准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位于我县中和镇辖区内,交通方便,区位优越。该园区紧邻国道319线,距渝怀铁路秀山火车站约3公里,渝湘高速公路约5公里,国道326线穿园区而过。工业园区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面积1.6平方公里,拓展区8.4公里。
九、重庆石柱工业园
重庆石柱工业园区是2006年1月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主要包括“一区三园”,即南宾工业园区,临港工业园、有色金属园、非金属矿业园。核心区——南宾工业园区总体规划12平方公里;三大延伸区包括:5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园、1平方公里的有色金属园和2平方公里的非金属矿业园。
十、重庆空港工业园
重庆市空港工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首批批准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于2002年1月正式动工建设。园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总体规划建设面积达54平方公里。包括空港工业园和空港工业园B区(原重庆市两路工业园)。
十一、重庆龙桥工业园
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的涪陵,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景观矗立于长江之滨,区内有小田溪巴国遗址、点易园、“水下碑林”白鹤梁等名胜古迹,以盛产“涪陵榨菜”而享誉中外,历史上作为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曾享有“川东第一重镇”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涪陵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近六年国民经济平均保持16.5%的增速,工业生产平均保持21.7%的增速,已逐步成为一个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较发达的涪经济强区。
十二、重庆南川工业园
重庆市南川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审批的重庆市级特色工业园区。
园区所在地交通便捷,渝湘高速公路,南涪铁路贯穿南川全境。园区距离重庆主城45分钟车程,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重庆寸滩深水港码头一小时车程,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成为渝南黔北通往重庆主城及我国中,东部的重要接点。园区水、电、气、道路、光线,通讯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完善。入园企业除可享受《南川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对重大项目还可按照《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方式,对其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以最大的优惠支持入园企业发展。
十三、重庆綦江工业园
重庆綦江工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特色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2006年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十四、重庆璧山工业园
璧城工业园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首批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位于璧山县璧城街道、青杠街道、大路镇内。
十五、重庆云阳工业园
重庆云阳工业园原名重庆市人和工业园,是重庆市人民政府 2003年 7月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面积 8.3平方公里,首期启动 1.2平方公里。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云阳县境内,与云阳新县城相连。园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生态型、花园式的现代工业城进行规划建设,已实现水、电、路、气、讯、电视六通。
十六、重庆白涛化工园
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的涪陵,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景观矗立于长江之滨,区内有小田溪巴国遗址、点易园、“水下碑林”白鹤梁等名胜古迹,以盛产“涪陵榨菜”而享誉中外,历史上作为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曾享有“川东第一重镇”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涪陵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近六年国民经济平均保持16.5%的增速,工业生产平均保持21.7%的增速,已逐步成为一个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较发达的涪经济强区。
十七、重庆涪陵工业园
涪陵工业园区属重庆市级工业园区,处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从涪陵经渝涪高速公路,四十分钟左右便到达重庆主城区。
十八、重庆江津工业园
重庆江津工业园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2002年(渝府[2002]210号文件)首批批准的16个特色工业园区之一,并通过审核,公布于国家发改委2006年第8号《公告》。2005年园区位居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第七位。
十九、重庆合川工业园
合川工业园区成立于 2002年12月,是重庆市政府批准的30个特色工业园区之一;位于合川南城新区,是合川市建设大城市的重要组团,规划面积22.3平方公里,辖4个村、2个居委会,约2.8万人。2003年,合川工业园区在重庆30个特色工业园区中,招商引资数量排名第三位,土地平整排名第四位,综合评比名列第七位。
二十、重庆巴南经济园区
重庆市巴南区经济园区是由花溪工业园区、鹿角工业园区、金竹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整合而成的新型工业园区。处于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层,是重庆南部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内环高速公路巴南段两侧,属巴南区主城核心区范围。
二十一、重庆万盛工业园
万盛资源型特色产业园区,地处渝南,距重庆市主城区73公里,是地区资源型经济结构转型和城市转轨的核心载体,是重庆渝南、黔北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转化基地,是重庆市重点支持的市级园区。
二十二、重庆同兴工业园
重庆市同兴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2]210号文)首期批准成立的16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5.27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面积1.55平方公里。园区规划结合地形条件及产业布局特点,共分为A、B、C三区,其中A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主要以布局机械制造、生物制药企业为主;B、C区规划面积3.77平方公里,主要以布局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包装等产业为主
二十三、重庆潼南工业园
潼南位于重庆西北部,地处巴蜀腹心,东邻合川,南接大足,西连安岳,北靠遂宁,是川渝两地的经济结合部,是重庆对外开放的渝西北窗口,全县幅员面积 1594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境内地面貌属盆地浅丘,冲积平坝较多,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9℃。
二十四、重庆武隆工业园
又名重庆市白马工业园区,位于重庆市十佳旅游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西部地质之乡的武隆县,全县铝矿储量大,白马工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开发条件好,投资政策优惠,交通十分便利。园区以铝业为主,主要从事氧化铝、金属铝及其深度产品和配套产品的生产。氧化铝规模为30万吨/年,金属铝规模为10万吨/年。
二十五、重庆荣昌工业园
重庆市荣昌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首批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已建成3.5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100余家,是荣昌工业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十一五”期间,园区按照“合理布局产业,聚集产业集群”的原则,重点完善“一区三园”工业体系。预计到2010年,园区将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2亿元,建成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板桥工业6平方公里,杜家坝工业园1平方公里,广顺工业园1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 30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板桥工业园位于重庆市西大门-----荣昌城区内,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已建成3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将规划拓展3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机械加工,生物医药(兽药)、饲料、食品加工、照明灯饰等产业。
二十六、重庆开县工业园
重庆开县工业园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2003年批准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按照“一区多园”布局,园区分为:白鹤能源建材产业园、赵家食品轻工产业园、平桥高新技术产业园(平桥移民生态工业园)、开州港精品陶瓷物流园。
二十七、重庆市万州工业园
万州工业园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园区,是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重点联系和扶持的光彩事业园区,是万州区委区政府为破解产业空虚而全力打造的招商引资发展大工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园区按“一区三园”布局,规划面积30平方,已实施开发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包括天子园、盐气化工园、五桥园三个分园。重点发展盐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药业等五大产业。
二十八、重庆市井口工业园区
重庆市进口工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批准的特色工业园区之一,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入口处,距沙坪坝区主城区12公里,距江北国际机场约需40分钟,至火车站约需20分钟,建设中的渝怀、渝遂铁路贯穿园区中部,并设有客货站,渝合、渝遂高速公路、嘉陵江二塘码头紧邻园区,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方便,产业化条件十分理想。
二十九、重庆西彭工业园区
2003年7月由重庆市政府批准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由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负责开发建设。园区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首期启动区为4.9平方公里,主要依托坐落于西彭境内处于亚洲铝业加工前列的中国西南铝业集团公司的信息、科技、人才和产品等优势,大力发展以铝业深精度加工为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
三十、重庆茶园工业园
茶园新区位于重庆市南大门,是重庆市规划的离主城区最近的外围中心组团之一,是重庆市新世纪重点发展的综合新城区。茶园新区处于重庆市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及渝湛高速公路辐射范围经济圈等多层经济圈叠交的中央。在迎接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中,茶园新区在重庆市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开发建设前景对新重庆的发展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三十一、重庆永川工业园
重庆永川工业园区是2002年经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原名重庆市大安工业园区, 2005年12月,经重庆市政府批准更名为重庆永川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
三十二、重庆丰都工业园
重庆丰都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渝府〔2003〕169号),位于丰都县新县城龙河东。园区远景规划1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5.26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面积2平方公里。
三十三、重庆市晏家工业园区
位于重庆市长寿区,离重庆市主城50公里,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于2003年3月启动建设,2008年在全市47个特色工业园区中综合排名第四名,连续5年成为重庆市“五个示范工业园区”之一。
三十四、重庆忠县工业园
忠县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是我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极。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园区规模基本形成,工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正在向“工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的建设目标逐步迈进。截至目前,忠县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5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入驻了年产1000万吨干法水泥的安徽海螺集团、浙江一胜特工模具、浙江金龙船业、长江轴承锻造、川江汽车、乾皓汽车零部件、华亚农业机械、巨琪诺美制药、星博化工、天地药业等二十多户企业。2008年度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评为渝东北优秀工业园区。
三十五、重庆正阳工业园
2004年,重庆市正阳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渝府发[2003]169号)、国家发改委确认成立了渝东南首家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A区(正阳)4.15平方公里, B区(青杠拓展区)6平方公里,(物流园区)1.32平方公里。
三十六、重庆大足工业园
重庆市大足工业园区,是经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7月批准设立的省(市)级特色工业园区,由大足(龙水)工业园区和大足(邮亭)工业园区两部分组成。园区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作高效能”的原则,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截止目前,园区累计引进企业210户,1-9月实现工业总产值811600万元,同比增长73.7%;工业增加值227200万元,同比增长21.6%;主营业务收入795430万元,同比增长73.1%;利润39770万元,同比下降3.9%;税金19025万元,同比增长19%;出口交货值22658万元,同比增长5.0%。
三十七、重庆梁平工业园区
梁平工业园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工业园区之一。园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的梁平县梁山镇。园区规划面积5.06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1.38平方公里。园区依托县内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便捷的交通网络,重点发展以食品和医药业为主的产业。
三十八、重庆港城工业园
重庆市港城工业园区是重庆市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的江北区境内,南邻长江黄金水道,北临重庆出口加工区,东接铁山坪森林公园,西至大佛寺长江大桥;分别距重庆空港、重庆中央商务区、重庆市委市政府所在地15公里、3公里、8公里。园区总体规划建设面积11平方公里,分为A、B、C、D四个片区,其中:A片区6.18平方公里、B片区2.15平方公里、C片区1平方公里、D片区1.67平方公里。A、C、D片区用于工业生产,B片区依托重庆寸滩深水港、重庆铁路货运编组站等大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定位于提供仓储物流服务。
三十九、重庆建桥工业园
建桥工业园区是2003年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由A、B、C三个分区组成,同年6月18日破土动工。园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医药食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突出大项目,突出产业链,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四十、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
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为优化和提升全市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规划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化园区,是重庆市“十一五”期间实施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基地。园区于2005年8月成立,是西部地区首家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的微电子产业园区。
园区位于重庆市六大城市副中心之一的西永组团,毗邻重庆大学城东侧。园区以重庆大学城、重庆现代物流园、生态旅游区及城市中心区为依托,着力打造教育、产业和物流三大高地,共同构筑科教领先、产业发达、物流畅通、功能完善、生态优美、最具核心竞争力和人居环境价值的国际化研发新城。
四十一、重庆长寿化工园区
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工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约31.3平方公里。园区规划为建成区、发展区和拓展区,主要发展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园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网络、丰富的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配套设施,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至2020年,园区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化工基地、中国新能源产品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四十二、重庆九龙工业园
九龙园区是国家科技部和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由九龙坡区人民政府负责开发建设。园区分为 A、B、C区,开发面积36.08平方公里。目前,A区形象日新月异,入驻企业蓬勃发展;B区建设路畅灯明,签约项目纷纷启动;C区规划拉开帷幕,设计水准国际一流。2003年,九龙园区综合经济指标位居重庆市市级工业园区第一名,被评为2003年度全市特色工业园区先进单位。
四十三、重庆铜梁工业园
重庆铜梁工业园区又名重庆市金龙工业园区,它位于重庆近郊的全国人居环境城市铜梁县,地处国家西部开发的重庆产业发展带。距重庆市区80公里,国道319公路、铜合公路、渝遂高速公路横贯园区,交通极其方便。园区总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商贸区7平方公里,工业发展区11平方公里。
四十四、重庆垫江工业园
垫江工业园是国家发改委公告确认的重庆市级特色工业园,是市政府授牌的全市16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基地之一。园区已引进19家入驻企业,8家投产,2008年实现产值近30亿元,工业增加值6.9亿元,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解决近8000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