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工业提升门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襄阳工业提升门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襄阳工业提升门的知识,包括二汽为什么选择襄阳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二汽襄樊基地选址的幕后故事
1983年9月1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的重要建设项目——二汽襄樊基地破土动工,饶斌同志亲笔题写了“奠基纪念”四个大字;1984年10月5日,二汽襄樊基地正式举行开工典礼。二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汽襄樊基地的创建有两个原因
国家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争取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这是我国要大力加快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二汽要建成大型汽车集团的前提条件。此为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则是“自筹资金,续建二汽”计划的顺利实施,使得二汽基本具备了进行全方位发展的条件。二汽要大发展,但当时二汽的铸造能力不足,成了明显的瓶颈。要扩大铸造能力,就必须兴建更大的、更具可持续发展条件的新厂区。于是,第二基地的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设计革命”带来的铸造三厂
所谓“设计革命”,指在“文革,中不遵循基本经济规律,为了适应极左思潮和不顾实际的“节约闹革命”的口号,凭着想当然对科学设计乱改乱动的做法。
按照原来的设计,二汽的铸造能力可达20万吨以上,本来是完全够二汽自身产车之用的。像二汽这样的特大型企业的工程设计,都是严格按照生产和设备所需的工程环境,经专家反复论证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计算得出的结论。这是历经几级检查验证,最后由中央批准定案的。但在实施中,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竟毫无道理地认为二汽的设计“贪大求洋”,不符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要求,是“修正主义”的设计方案,不问青红皂白,推翻了原来的许多正确设计方案:.本来国家计划要投资20多亿建设二汽.也被压缩成了9个多亿;很多工艺设备、水、电、路、桥、涵洞、防洪设施、动力设施、后方研发基地等被强行砍掉;特别严重的是.工厂的铸造能力被大幅削减,使二汽的铸件生产能力不能满足汽车生产的要求。
由于铸造设备被砍,铸造能力严重不足,二汽实现大规模正式生产后,铸造就成了影响生产能力提高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时的二汽领导们经反复研究,决定建设新的铸造厂以满足需求。
1978年1月10日,***副总理视察二汽时,了解到二汽的实际困难后,一次批给了二汽5300万美元外汇,作为引进铸造及其他关键设备的经费。有了计划,有了钱,这事情就好办了。副厂长李子政专程赴日本、欧洲进行考察,经多方对比,最后引进了三条分别来自日本和瑞士的“高压造型线”。1980年3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二汽的“铸造扩建工程”,当年10月29日,二汽成立了铸造三厂筹备组,开始选择厂址。
你们先去看看吧
铸造一厂、二厂都在十堰,那么铸造三厂《以下简称“铸三”)应该选址哪里?
建设铸三,厂址究竟是选在十堰还是外地,意见很不统一。有人认为还是十堰好,离其他工厂近,也便于运输和调度,但十堰便于建设工业化大厂的平地已经不多了。所以,就算铸造三厂能建在十堰,二汽未来的发展需要建设的新厂房还是要迁出去,到时候仍然存在运输和调度问题,不如未雨绸缪,先把铸三建在一个适合二汽更大发展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也是众说纷纭,有人主张在京郊的廊坊一带,有人提出应建在镇江,还有人说山东的发展条件好,应该去山东。就在各种意见争执不下的时候,国家机械委的一位领导提出,江西九江有一个军工企业要下马,可以利用他们现成的厂房,九江附近还产铸造所需的造型砂,如果建在那里,还可以节省投资和造型砂的运输费用。
这时,二汽许多职工发表了意见:二汽在十堰,新建的铸造三厂应该和二汽在一起,不说建在十堰吧,起码也不应该很远,这应该是基本常识。比如九江的那个方案就是典型,距离十堰太远,组织生产困难,长期运输费用高,地块也太小,没有发展余地,根本不适合建设大型工厂。综合考虑后,以黄正夏为首的二汽领导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和压力,坚决要求把铸造三厂建设在二汽周边。
为了给新建的铸造三厂选一个合适的厂址,二汽专门成立了选址小组。选址小组开始决定在十堰白浪地区建设,可是当时主管基建的副总工程师马志诚据理力争,认为建在十堰,交通运输、地块、防洪都存在问题,只能离开十堰,向外寻找。选址小组首先来到丹江,选了几处都不理想,更重要的是,如果铸三建在丹江大坝的下游,一旦大坝出了什么问题,整个厂都会遭到“灭顶之灾”。世界各国建设大的工程项目,一般都会回避紧挨着大坝下游的地方。这个方案被否定了。
1982年,选址小组又去谷城一带察看,经勘察选定了黄康、胡家井等几个厂址方案。可这些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地方太小!仅仅一个“铸三”是可以的,可当时二汽已经有了生产8吨民用载重车和把整体生产能力提升到20万辆的计划。如果想在谷城建设一个大基地,这地方就不够用了,这样的话还不如就建在十堰。
马志诚认为,如果顺汉江而下,从丹江口向东,不过几十公里,就进入了一马平川的襄樊地区,为什么不把眼光放宽一点呢?到襄阳一带建厂,会有更大的发展前途。可受国家三线建设战略思想的影响,一时不敢贸然向总厂领导提出。思前想后,马志诚终于下定决心约了原铸造二厂党委书记段兴钊等几个人跑到了黄正夏厂长的家里,当面进行汇报:我们在十堰地区和谷城一带的选址都不理想,可否过江去襄樊?
黄正夏敏锐地感觉到,这个方案有前途!襄樊有可能会是二汽的未来!他略加思索,说道:“你们先去看看吧。”
就这样,二汽的命运从此就和襄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定址油坊岗
一、原名襄阳,解放后因扩建更名襄樊。
然,世人只知襄阳,而不知襄樊,对经济文化交流带来诸多不便!
经多方努力,于公元2010年12月9日,再次更名为襄阳!
二、襄阳市下有四区六地;
四区: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鱼梁洲经济开发区;
六地:宜枣老保谷南,即宜城市、枣阳市、老河口市、保康县、谷城县、南漳县;
三、襄阳知名景点:
1、古隆中和湖北文理学院,树木葱郁,真乃清幽宁静之地!
门口宽大的石壁刻录着学院宗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仿佛某个伟大思想依然在指引着学生们独立自主的思考:天下趋势,个人梦想。
2、城内一地多景:襄阳古城昭明台(内有襄阳博物馆免费领门票)--襄阳小吃街--襄阳古城楼临汉门(可买票登楼瞭望门外的宽阔的汉江和樊城区建筑群)
3、襄阳护城河沿岸观光带特别是南侧和东侧;春、秋两季节尤为迷人。
4、城外一地双景:
习家池(免费,森林公园,四季景色变幻美妙,特别是春花秋叶)
唐城影视基地(收费);
5、烈士陵园:爬山,瞻仰烈士丰碑,上山有阶梯,下山有跑道、山外还有山,往来无复路(免费);
6、真武道观:立于悬崖峭壁之上,香火至今绵延不绝,中央碑石中仿佛刻录着时代沧桑;我非真心求道,日落归家需早(大概收费15元)。
7、米公祠:现代化大建筑群里,偶遇江南庭府之景,小巧玲珑,清幽宁静,我心甚喜,不愧是大书法家米芾故居(大概收费15元)。
8、绿影壁,这里是襄阳城主住的地方,门外有大石屏幕,或是古代张贴重要告示之处,内还有大厅小院小树小亭和晌午疯狂欢叫的小鸟!(大概收费10元)
如果你是有心人:你会发现1-2-3-4-5-6-7-8是一条十字曲线,襄阳市政府完全可以开发一条14(8-22)小时轮转的旅游公交线,路线是: 1-2-3(东侧)-7-3(东侧)-2-8-3(南侧)-4-5-6-1,一线串起八地九景。
想想,在文理学院-古隆中旅店住下(学校旁边吃住可能便宜又方便),早上在文理学院小吃街吃完热乎乎的早餐出发,到了昭明台博物馆免费看看,出来在小吃街买个烧烤或串串走向临汉门,感受大理石路青瓦屋的别致,临汉门上楼看一江春水和对面高大的建筑群,而后你有三种选择 3、7、4,或者三个都玩一遍,真是爽歪歪。逛完7返回中午又可以在3吃热闹午饭,下午继续去逛8-3-4-5-6,简直爽爆了!
在缺乏这条公交线路的情况下,牛人只能自己开车或骑自行车才能玩到。
差点忘了:9黄家湾,它与古隆中同路,它是襄阳自助野炊好去处,它是四驱车爬山好去处,是一个收费的公园。
你问理工学院和襄汽学生怎么办?
答:坐车出来学校,完全可以搭乘此旅游公交专线!甚至可以把文理后山和理工学院后山的那条乡间小路加宽加固通公交,实现四校互通的后山捷径。(四校:文理、理工、襄职、襄汽)
四、文化艺术人物: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等。
对就是你的靖哥哥,对也是我心中永远的小龙女!详情我就不多说了,看过的都懂。
五、为何从古至今如此出名?因为地理位置险要!
襄阳在中国地理位置险要,属于南下北上战略要地,中国一旦发生全国性战乱,此处必有一场决定性战役。因为攻下襄阳,意味着武汉失去了大后方,马上就可以攻下武昌,此时依据长江天然屏障形成划江对峙的局面。对峙一段时间后,如果渡江作战成功,继续拿下湖南、江西等省市基本没有多少悬念,然后一举南下。
南方剩下的天险估计只有:重庆(长江上游天险+多山,后方适合大量军队驻扎的四川盆地)、云贵,然而云贵基本全是深谷和高山,一旦战乱摧毁重要桥梁和险峻山路,交通将非常闭塞,不利于大量部队驻扎,只适合游击作战。
这解释了国共内战渡江战役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抗日战争时期,张自忠将军死守襄阳,于公元1940年5月16日阵亡于襄阳宜城。因为这里失守,后面不知道有多少省市的百姓要惨遭日军屠戮。张自忠将军是中国负有历史使命感的民族英雄!
和平时期,这里也南上北下重要枢纽,襄阳是仅次于武汉的人流、物流、经济、文化聚散地。无论什么时代,为了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考虑,交通基础设施:铁路、飞机、高速等,一般都有经过它。而且这个地方有长江一大支流汉江、又是一个大平原,有利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它们都需要水和大平原。和平时期,繁荣富强,常出大文学家(米芾、孟浩然、杜甫、宋玉、王逸等等)。战乱年代,常出英雄、智者(或说战略家,例如:诸葛亮、庞统、伍子胥等)。
襄阳有太多的历史,是创造众多英雄、智者的地方,也是众多英雄、智者的埋骨之地,然,它一直常青,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未来这里必将出现更多英雄、智者的传奇故事。不知孔明先生,出茅庐之前有没有研究过中国地理和历史,我想他是有所涉及的,不然不会有:隆中对策,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
有空你应该去古隆中看看,至少感受一下古隆中的宁静,用心体会那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然后思考一下:世界大势,个人梦想。
湖北襄樊也就是现在的襄阳市。作为一个襄阳人我来谈谈个人感受。
襄樊印象
那是的襄樊还没有创文创卫,所以路上的垃圾,车辆到处停,棚户区特别多,有的城区土地还没有硬化。所以颜值还不够,高楼也不多。尤其是汉江樊城一岸高楼更是只有可怜的几栋。我母亲来自江苏的一个二线城市,所以按她的原话就是:到处破破烂烂,路也不宽,高楼也没有,像一个大县城。
襄阳印象
现在的襄阳也就是几年前的襄樊,被选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中心城市,城市地位大大提升。同年湖北开始建设“四个襄阳”: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战略,近几年开始棚户区改造,修新城,搬迁旧市场,改造路网,拆除违建,改造汉江两岸等措施提升襄阳的颜值。在软实力上襄阳创文创卫,修建文化产业,建设博物馆,图书馆,市民运动中心等建筑大力提升市民素质。高铁站,地铁等这类公共交通建设也在前几年开始规划,目前高铁站已经开建,地铁已经过了技术审核。
最后
襄阳的变化真的特别大,今年还将在本月29号承办襄阳国际马拉松,届时将至少有一万五千人参加,将在央视5台实时直播 150分钟以上。到时候大家可以看看襄阳的建设有没有进步。
襄阳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政府不作为乱作为,严重缺乏科学发展观……走马观花的更换领导层,来一个提个新慨念,还没开始就结束啦!深圳工业园,广东工业园,东津新区,鱼梁洲旅游开发区,余家湖保康工业园,尹集城乡一体,樊西新区,大面积拆迁又都拆成半拉子了,试问有哪一个搞成功了呢?有哪一个形成规模形成效益啦?
也是在襄樊,记得是90年的时候,我还是个17、8岁的小伙子,自己一个人去襄樊看病,背着包从火车站外面匆匆经过,一个手提一袋子桔子的妇女故意碰到我手,袋子掉了,然后拉着我非让我买那袋桔子,我拿了一百块钱买了桔子,看着她找给我80多块钱,她手法很快,我匆匆离开了,离得远些了,打开袋子一看,桔子全是坏的,再看找回的钱,只有十几块钱了。我知道遇到了骗子,可是没办法,连吃饭的钱都没了,只好拿剩下的十几块钱买了回家的车票,饿着肚子回了家。直到现在,我对襄樊印象非常差,知道那里的人素质很低,骗子很多。
吾本襄阳人,然而真正亲密接触到它的确很少。每每出远门想要买到座位票时才会路过它。第一次去襄阳玩就是去那里的动物园,那是1996年。一切都是那么的萧条,一头老虎瘦的皮包骨有气无力的躺在地上,身上粘着很多脏东西。假山的链条上满满的都是子,也是很瘦!值得一提的是有只孔雀在观看时它开屏了!今年盛夏再度亲密的近距离的来到襄阳,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房价也是像打了鸡血一样的猛涨。东冿新区的路加宽了,绿化带也是郁郁葱葱,让人期待它加快推进高铁地铁建设,以及市民运动健身活动场所
襄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拥有着亚洲第一宽的护城河,素有“华夏第一城池”之称。史上一直称其为“铁打的襄阳”。
襄阳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为南北“咽喉”,扼守汉水交通要道,号称“天下腰膂”。向南借道荆州、通过江汉平原可直达长江,向西据守宜昌,可锁住整个出川的三峡渡口。
就凭这一条地势,襄阳在任何时代里稳居C位出道。
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襄阳推门是汉水,这里有着盛世的呼吸,埋着乱世的焦骨,展现着楚人骨子里的勇猛。
一代江湖一代情,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襄阳城被多次提及,郭靖和黄蓉在此提出“侠之大者”,襄阳成为江湖中心,声名远播。
不到襄阳非豪杰,没登上襄阳城楼,就别说自己是有名号的英雄。襄阳城楼,江湖中的琅琊榜,堪比武林中人的星光大道。
襄阳的侠义来自江湖,却并非“江湖”传说。襄阳城在历史上就有着倔犟的风骨,武侠故事不过是在铁血气质中描了几笔侠义情怀。
全城热血抗疫,你可知这座“铁打的襄阳”究竟有多“铁”
现实中,襄阳确实抵抗了蒙古40年的进攻。成吉思汗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但当蒙古人兵临襄阳城下,就停下了跃马奔驰的步伐,很多骁勇猛将一直从草原少年打到满头白发,也没有把帐篷运进襄阳城。
元朝建立后,双方的老将们彼此和平协商,历史已经步入辉煌,生命逐渐黯淡无光,停止了一生的杀戮,换取汉江边笑声朗朗。
抗日战争时期,武汉沦陷。日军狂躁的目光盯上襄阳。襄阳人再次用血性和彪悍守住了自己的家乡,双方拉锯战打了6年,直到抗战胜利,襄阳父老依旧顽强地站在城墙上,看着日军一路仓惶。
襄阳的铁血并非莽撞硬干,而是来源于深厚的文化智慧。《三国演义》120回故事有32回发生在襄阳,东汉末年,天下分三,一折一扇,知晓千里。诸葛亮早期就住襄阳隆中,刘关张三顾草庐,纵论天下形势,成就传世《隆中对》,后来“三分天下,鼎足之势成矣”。
襄阳人被称为最没湖北特征的湖北人。这里不同于印象中“九头鸟”的精明,有着让人出乎意料的质朴和热情。
襄阳口音偏向河南,老河口地域讲话比河南还河南,不过襄阳话总体上还夹杂着陕西味道,用欧阳修的话讲,就是“语言清轻略带秦”。饮食风俗则自成特点,这里不吃鸭脖不吃热干面,爱吃牛肉面、牛杂面等面食,生活中特别爱喝酒。
襄阳十大怪,“早餐吃酒不吃菜”,“请客怪酒不怪菜”,都是生活风俗的真实写照。襄阳人不仅打仗,即便在喝酒上也有楚人的勇猛和蛮横。
湖北第二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