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大型工业提升门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襄阳大型工业提升门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襄阳大型工业提升门的知识,包括二汽为什么选择襄阳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二汽襄樊基地选址的幕后故事
1983年9月1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的重要建设项目——二汽襄樊基地破土动工,饶斌同志亲笔题写了“奠基纪念”四个大字;1984年10月5日,二汽襄樊基地正式举行开工典礼。二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汽襄樊基地的创建有两个原因
国家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争取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这是我国要大力加快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二汽要建成大型汽车集团的前提条件。此为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则是“自筹资金,续建二汽”计划的顺利实施,使得二汽基本具备了进行全方位发展的条件。二汽要大发展,但当时二汽的铸造能力不足,成了明显的瓶颈。要扩大铸造能力,就必须兴建更大的、更具可持续发展条件的新厂区。于是,第二基地的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设计革命”带来的铸造三厂
所谓“设计革命”,指在“文革,中不遵循基本经济规律,为了适应极左思潮和不顾实际的“节约闹革命”的口号,凭着想当然对科学设计乱改乱动的做法。
按照原来的设计,二汽的铸造能力可达20万吨以上,本来是完全够二汽自身产车之用的。像二汽这样的特大型企业的工程设计,都是严格按照生产和设备所需的工程环境,经专家反复论证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计算得出的结论。这是历经几级检查验证,最后由中央批准定案的。但在实施中,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竟毫无道理地认为二汽的设计“贪大求洋”,不符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要求,是“修正主义”的设计方案,不问青红皂白,推翻了原来的许多正确设计方案:.本来国家计划要投资20多亿建设二汽.也被压缩成了9个多亿;很多工艺设备、水、电、路、桥、涵洞、防洪设施、动力设施、后方研发基地等被强行砍掉;特别严重的是.工厂的铸造能力被大幅削减,使二汽的铸件生产能力不能满足汽车生产的要求。
由于铸造设备被砍,铸造能力严重不足,二汽实现大规模正式生产后,铸造就成了影响生产能力提高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时的二汽领导们经反复研究,决定建设新的铸造厂以满足需求。
1978年1月10日,***副总理视察二汽时,了解到二汽的实际困难后,一次批给了二汽5300万美元外汇,作为引进铸造及其他关键设备的经费。有了计划,有了钱,这事情就好办了。副厂长李子政专程赴日本、欧洲进行考察,经多方对比,最后引进了三条分别来自日本和瑞士的“高压造型线”。1980年3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二汽的“铸造扩建工程”,当年10月29日,二汽成立了铸造三厂筹备组,开始选择厂址。
你们先去看看吧
铸造一厂、二厂都在十堰,那么铸造三厂《以下简称“铸三”)应该选址哪里?
建设铸三,厂址究竟是选在十堰还是外地,意见很不统一。有人认为还是十堰好,离其他工厂近,也便于运输和调度,但十堰便于建设工业化大厂的平地已经不多了。所以,就算铸造三厂能建在十堰,二汽未来的发展需要建设的新厂房还是要迁出去,到时候仍然存在运输和调度问题,不如未雨绸缪,先把铸三建在一个适合二汽更大发展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也是众说纷纭,有人主张在京郊的廊坊一带,有人提出应建在镇江,还有人说山东的发展条件好,应该去山东。就在各种意见争执不下的时候,国家机械委的一位领导提出,江西九江有一个军工企业要下马,可以利用他们现成的厂房,九江附近还产铸造所需的造型砂,如果建在那里,还可以节省投资和造型砂的运输费用。
这时,二汽许多职工发表了意见:二汽在十堰,新建的铸造三厂应该和二汽在一起,不说建在十堰吧,起码也不应该很远,这应该是基本常识。比如九江的那个方案就是典型,距离十堰太远,组织生产困难,长期运输费用高,地块也太小,没有发展余地,根本不适合建设大型工厂。综合考虑后,以黄正夏为首的二汽领导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和压力,坚决要求把铸造三厂建设在二汽周边。
为了给新建的铸造三厂选一个合适的厂址,二汽专门成立了选址小组。选址小组开始决定在十堰白浪地区建设,可是当时主管基建的副总工程师马志诚据理力争,认为建在十堰,交通运输、地块、防洪都存在问题,只能离开十堰,向外寻找。选址小组首先来到丹江,选了几处都不理想,更重要的是,如果铸三建在丹江大坝的下游,一旦大坝出了什么问题,整个厂都会遭到“灭顶之灾”。世界各国建设大的工程项目,一般都会回避紧挨着大坝下游的地方。这个方案被否定了。
1982年,选址小组又去谷城一带察看,经勘察选定了黄康、胡家井等几个厂址方案。可这些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地方太小!仅仅一个“铸三”是可以的,可当时二汽已经有了生产8吨民用载重车和把整体生产能力提升到20万辆的计划。如果想在谷城建设一个大基地,这地方就不够用了,这样的话还不如就建在十堰。
马志诚认为,如果顺汉江而下,从丹江口向东,不过几十公里,就进入了一马平川的襄樊地区,为什么不把眼光放宽一点呢?到襄阳一带建厂,会有更大的发展前途。可受国家三线建设战略思想的影响,一时不敢贸然向总厂领导提出。思前想后,马志诚终于下定决心约了原铸造二厂党委书记段兴钊等几个人跑到了黄正夏厂长的家里,当面进行汇报:我们在十堰地区和谷城一带的选址都不理想,可否过江去襄樊?
黄正夏敏锐地感觉到,这个方案有前途!襄樊有可能会是二汽的未来!他略加思索,说道:“你们先去看看吧。”
就这样,二汽的命运从此就和襄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定址油坊岗
襄阳作为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与武汉之间的距离约为313公里。如果驾车前往,预计耗时大约为3小时20分钟。而在选择动车出行时,根据不同的车次,旅行时间大约为2小时左右。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其交通位置十分重要,不仅连接了中部地区与西南地区,也是湖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作为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襄阳拥有多个大型工业企业,包括汽车制造、钢铁冶炼、机械制造等行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襄阳市内有多条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相互交织,为城市间交通提供了便利。其中,汉十高速公路是连接襄阳与武汉的重要通道,极大缩短了两城间的通行时间。此外,襄阳还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成员,通过城际铁路与武汉等周边城市紧密相连,为两地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选择。
作为湖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襄阳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襄阳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还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襄阳市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古隆中、水镜庄等历史文化景点,以及鹿门山、岘山等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通过发展旅游业,襄阳市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襄阳市与武汉之间的距离,不仅体现在地理上,更体现在两地之间深厚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上。两地通过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促进了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共同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一,东风汽车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Dongfeng Motor Corporation),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中国品牌500强,总部位于华中地区最大城市武汉,其前身是1969年始建于湖北十堰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已陆续建成了十堰(主要以中、重型商用车、零部件、汽车装备事业为主)、襄阳(以轻型商用车、乘用车为主)、武汉(以乘用车为主)、广州(以乘用车为主)四大基地。
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宝钢主要生产基地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第一钢铁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浦东钢铁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梅山有限公司、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等。现钢铁生产规模在2000万吨左右,产品结构以板管材为主、棒线材为辅,不锈钢产品正在发展之中。
宝钢的汽车板、造船板、家电板、管线钢、油管等高档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位于前列,同时也是优质工模具钢、高性能轴承钢、弹簧钢、钢帘线用钢以及航空航天用钢的主要供应商。宝钢建有功能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在上海、杭州、广州、天津、青岛、重庆、沈阳等地设立了现代化的钢材加工中心,可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三,中国华润总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注册和运营的多元化控股企业集团,其前身是1938年于香港成立的“联和行”,1948年改组更名为华润公司,1952年隶属关系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变为中央贸易部(现为商务部)。1983年,改组成立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12月,与外经贸部脱钩,列为中央管理。2003年归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被列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日用消费品制造与分销、地产及相关行业、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三块领域。
扩展资料
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不包括港台)共有五家民营企业上榜,它们分别是2012年继续入榜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与2011年相比,2012年新增两家中国内地民营企业入围世界500强。
随着中国内地民营企业上榜数量的持续增长,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上榜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将不断得到改善。从行业来看,我国这次入围的70家内地企业,仍然主要集中在金属产品、公用设施、采矿与原油生产、工程与建筑、商业储蓄银行等领域。
基本上都属于人力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或资源垄断垄断性较高行业,技术型、创新型的电子类、IT类、物流类企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小。既反映了我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也反映了我国技术类和创新类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和不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企业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