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绵阳工业提升门公司

绵阳工业提升门公司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05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绵阳工业提升门公司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绵阳科技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经济建设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2001年农科区在松垭镇成立,至2011年,与松垭镇实行区镇合一运行体制。2008年以前,该区域功能定位为现代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成果转化、实验示范。经过几年建设,初步集聚了一批种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初步完成了部分主要道路、管网等基础配套。

2009年8月,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农科区核心区农转工,丘区以工带农,推进工业集中发展”的要求,农科区提出了“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全力打造百亿工业园区”的新一轮发展目标。目前园区已纳入《绵阳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由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小枧-农科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复同意,规划区功能定位为“现代产业新城、多元城市社区、活力休闲绿谷”。土地利用已全部调为建设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丘区也已被列入绵阳城市发展控制性区域。在《绵阳工业发展规划(2010-2015)》中,已将农科区规划为食品、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汽车零配件为配套产业的工业园。

2009年来,农科区扎实实施“农转工”,快速推进了工业建设,经济社会得到高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08年的2亿元,三年时间,快速增长到2011年的21亿元,较上一年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5700万元,快速增长到2011年的4.9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3.5%。财政总收入,由2008年的2387万元,快速增长,2011年一举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3097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4%。【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农科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085亿元,同比增长19%;财政收入实现2241.8万元,同比增长79.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34亿元,同比增长29%;工业增加值实现2900万元,同比增长78.2%,工业总产值实现1.3亿元,同比增长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600万元,同比增长21%;招商引资到位内资5.48亿元,同比增长26%。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通过努力、多方协调和积极跟踪,国家发展改革试点镇牌子已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核,可望尽快得到审批通过。在“两规”调整中,园区平坝区域3.57平方公里已初步纳入规划;核心区部分土地由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或建设用地已完成申报工作。塘汛大桥农科区段引道工程建成通车以及绵阳“会客厅”的打造,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区位优势。同时,进一步争取、筹措资金加大对道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园区硬件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以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为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搞好项目的洽谈、引进。全年共引进项目18个,产业类别涵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环保建材生产、养殖、良种加工等。进一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日元贷款—绵阳市涪东片区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环评、初设、地勘等前期准备工作,即将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惠泽堰沿线高效农业示范带项目的策划工作和规划设计已基本完成,投资980万元的荷田生态农业项目已开工并完成一期建设。川太公酒业迁(扩)建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000万元。另外,新丰、云川、绵科等一批优质良种加工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碧馥公司的茶多酚生产出口项目已顺利通过商检认证,精尖公司兽药生产项目通过对外合作已顺利完成产业升级,并通过GMP认证,跻身兽药粉针剂国内百强、兽药全国50强之列。

【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制定了《绵阳农科区2006—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形成了《农科区农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引进培植劳动密集型企业5家,增加就业岗位260个,全年实现农民常年就地就业达2915人。进一步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蚕桑等经济作物种植。全年,全区共新增麦冬种植面积304亩,蚕桑面积120余亩,种植黄瓜、辣椒等各类适季蔬菜4394亩;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9817.83万元,同比增加1623.23万元,增长19.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018元,增加636元,增长14.5%,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民生工程扎实开展,园区和谐稳定】2007年,全面完成了农村居民和失地农民子女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工作,全区有2158名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及农村医疗救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16410人,参合率达89.1%。认真落实了就业扶持各项政策,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2%;稳步推进各项社会救助工作,全年发放低保金150万元,困难群众应急救助金4.9万元,特困残疾人生活补助金2.4万元。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34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就业195人,无“零就业”家庭户;把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了低保,把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了供养范围。实施农村就业培训709人,开展蚕桑、蔬菜等实用技术培训达10068人次,转移和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7110人。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和受灾群众住房10户,城镇双困难户群众住房难租金补贴20户。新建沼气池200口,解决了740名农民用沼气问题。切实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维稳工作,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全年,全区无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安全事故发生。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2008年,农科区GDP实现4.92亿元,同比增长20.4%;全额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2387万元,同比增长6.5%;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亿元,同比增长4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700万元,同比增长97%;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4亿元,同比增长93%;技术改造投资实现5.62亿元,同比增长192%;出口总额(含代理)实现650万美元,同比增长154%;招商引资到位内资实现8.52亿元,同比增长55%;到位外资实现175万美元,同比增长25%。

【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农科区坝区12.06平方公里已全部纳入绵阳城市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9000亩,坝区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已全部调为建设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按照城市供电标准的要求,对国家电网以及城镇规划范围内的高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同时完成小松线10KV高压架空线路的建设,并与惠泽堰签订退出供电的协议。通过策划、包装推出工业地产、涪江河左岸城市新区防洪堤建设、惠泽堰中型干渠整治、自来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公益公共设施项目,日元贷款污水处理和自来水厂项目加快推进。绵遂高速公路农科区段征地和拆迁安置补偿工作顺利完成。

【开发建设推进情况】始终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产业为主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推进项目建设。先后组建招商小分队8批41人次,邀请到国栋集团、内蒙川渝商会等多家公司、商会团体共70余人次来区考察、洽谈,2008年重点洽谈、跟踪项目80余个,成功引进建设商品砼生产、好圣汽车零部件生产、阳光水务设备生产等28个项目,协议总投资额40多亿元。四川好圣汽车零部件公司的精密铸造及机械加工等7个新引进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腾龙建材公司年产亿块环保免烧标砖等19个项目顺利完成一期建设;省市重点项目日元贷款-污水处理以及川农高科“广适性超级稻选育及产业化项目”如期完成年初既定目标任务。涪江河左岸城市新区防洪堤建设项目已经国家发改委通过,正待世行有关专家评审。

【农业产业化情况】密切结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产业发展需要,及农科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具有一村一品特色的集约化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在白山寺村与庙基子村的结合部依托全兴公司建立了200亩集约化高效设施商品蔬菜基地;以方山寺村为中心,依托绿点公司建立花卉产业示范基地100亩;依托铁骑力士培育和扶持二杂母猪大户4户,商品肥猪养殖大户10户,种禽及肉禽大户各10户。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库和流转有形市场,完成新农村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推广示范实用新技术和优质新品种830亩。2008年,农科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30%;新增农村专业大户8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50元,同比增长9%。

【民生工程开展情况】2008年,新增城镇就业201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就业2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5112人,实现劳务收入6000万元,无“零就业”家庭户。救助城市困难群众560人,农村困难群众310人,帮扶养殖户100户,养殖户人均增收达126元。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157人学杂费,并免费为其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住校学生生活费438人。奖励独生子女父母5992人,组织放映农村公益数字电影108场。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和受灾群众住房5户,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80口,完成丘区红层找水打井工程200口。建立市级新农村示范村1个,县区级新农村示范村2个,新建村道公路1公里,巩固退耕还林1500亩。

【“5.12”抗震救灾情况】“5.12”地震对农科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64亿元,间接经济损失8亿元,建筑物、构筑物受损79万平方米,农房垮塌104间,涉及受灾人数达3000余人轻伤11人。震后,农科区党工委、管委会迅速成立抗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重大灾害应急预案,立即组建信息联络、抢险救援、群众安置等8个工作组,由农科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带队分赴各村、社、学校、企业、场镇单位,指导抗震救灾。坚持每天2次集中对水井、窝棚、公共场所及垃圾堆放点进行全面消毒和灭蝇,消毒面达100%。积极协助上海城建在农科区援建板房3957套,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并为房屋重建及加固维修户提供技术支持,及时兑现补助资金。唐家山堰塞湖处置期间, 7112名群众安全撤离疏散,顺利实现“零伤亡”目标。同时,农科区党工委、管委会及时编制《农科区震后灾民过渡期安置方案》以及灾后重建“1+9”规划和实施工作方案,协助生产企业在8月份前全部恢复生产。抗震救灾期间,农科区先后组织动员干部、职工、教师、民兵预备役等社会各界1000余人参与抗震救灾。共计发放救灾帐篷471顶、彩条布4400米、大米47.70吨、干粮3000余件、矿泉水4800余件、价值30余万元的卫生防疫药品及器械。农科区社会各界向灾区共捐款253.12万元,***员并自愿向党组织交纳“特殊党费”共计2.36万元。【经济发展情况】2009年,农科区GDP实现5.5亿元,同比增长15.3%;全额口径财政总收入实现3908万元,同比增长6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49万元,同比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25亿元,同比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0.9亿元,同比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同比增长46%;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户,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和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发展定位情况】2009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农科区建设成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工业集中发展区。按照要求,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农科区提出了“建设绵阳工业新区、城市新区和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在核心区,按照‘1+3’产业发展格局,以发展食品工业为主,做大做强食品、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优质动植物良种四大优势产业,倾力打造百亿工业园区;在丘区,以种苗繁育、休闲观光为主导,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发展目标。农科区已成为绵阳“一核四带”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区12.16平方公里已纳入绵阳城市总体规划(2009年-2020年),土地已全部调为建设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丘区已被列入绵阳城市发展控制性区域。

【项目建设情况】丰谷酒业万吨优质曲酒生产、开元包装等13个工业项目签约落户农科区,协议总投资达20.7亿元。总投资逾20亿元的好圣汽车零部件铸造及加工项目完成1#、2#机加厂房建设。总投资约15亿元的丰谷酒业万吨优质曲酒生产基地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总投资约5000万元的金鑫铜业公司铜制品加工项目基本完成建设。

【基础配套情况】编制完成两年内分三阶段全面完成核心区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和农户拆迁的总体方案。全面启动区内规划道路续建、新建和小区基础配套完善。涪江河左岸城市新区防洪堤、日元贷款污水处理等一批基础配套工程有效推进。与燃气公司就农科区民用气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完成燃气管网铺设,同时制定了工业用气规划。通过争取,市上同意将绵盐路农科区段按城市道路标准进行改造提升,绵阳城市二环路农科区段已纳入一期工程。绵遂高速农科区段已开工建设。

【新农村建设情况】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农民安置小区的道路、绿化、天然气等配套设施进行了完善。编制完成丘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总体规划,在丘区结合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基本统一农村群众房屋修建模式和风格。认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依托城市近郊优势和已形成的农业科技资源、产业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启动了农业科技观光旅游产业。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实现5.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003元。

【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转移农村余劳动力4341人,新增城镇就业2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完成失地农民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54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17758人,奖励独生子女父母5748人。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117名学生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改建农贸市场1个,新建社区慈善爱心惠民超市1个。放映农村公益数字电影132场。发放甲型H1NI流感防控资料10000余份,组织区内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3000余人完成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

【灾后恢复重建情况】农村959户永久性住房重建、6314户维修加固和城镇5户住房重建、48户维修加固,以及普照寺、方山寺村委会维修加固全部完工。绵阳市第十九中学、绵阳德政街小学教学楼重建基本完工,农科区人民医院综合楼重建完成主体建设。全年纳入灾后重建考核的25个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62亿元。【经济发展情况】2010年,农科区GDP实现6.88亿元,同比增长23.7%;全额口径财政总收入实现9767万元,同比增长150%;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31万元,同比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59亿元,同比增长70.1%;固定资产投资17.57亿元,同比增长43.2%;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户。【规划完善情况】由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小枧-农科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复同意,核心区11.06平方公里已纳入绵阳城市规划,功能定位为“现代产业新城、多元城市社区、活力休闲绿谷”。确定了“在核心区,以发展食品工业为主,做大做强食品、汽车零部件产业,倾力打造百亿工业园区;在丘区,以农业科技休闲观光为主导,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产业发展目标。

【项目建设情况】全年共推进总投资77.77亿元的产业项目37个,其中,

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13个。总投资约15亿元的丰谷酒业万吨优质曲酒生产项目于7月10日开工建设,全年累计完成投资约3亿元。总投资约25亿元的好圣公司汽车零部件铸造及机械加工项目一期一阶段工程于12月6日点火试生产,二期项目用地拆迁工作全面启动。京基公司东部产业承接园等总投资约11.5亿元的14个项目进入中小企业园实施建设,部分项目初步建成投产。总投资约8000万元的金鑫铜业铜米、铜杆生产项目于4月建成投产,全年实现产值4亿元。总投资约6.3亿元的蓝剑百万吨饮品生产项目成功落户园区。基本完成笔架山土地一级整理、商业城周边商业门面和统规统建安置房建设、松垭旧城改造等一批总投资约4.7亿元的三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基础配套情况】全年共推进总投资约5亿元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6个。投入1.2亿元为丰谷酒业、好圣公司、中小企业园、绵盐路改造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提供用地近4000亩。投入1.4亿元全面启动核心区6条道路续建和5条道路新建等基础配套建设。投入2000余万元对6个农民安置小区水、电、气、路等基础配套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基本完成总投资约2亿元的城市新区防洪堤、自来水管网等一批生产要素保障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部分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其中总投资7000余万元的日元贷款污水处理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好圣110KV专用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营、110KV公用变电站完成规划选址、农科区配气站建设得到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时,组建农科区城管监察大队,进一步加大对核心区内抢种抢栽、乱搭乱建和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的整治力度。

【灾后恢复重建情况】城镇5户住房重建、48户维修加固和农村959户住房重建、6314户维修加固全部完成,所有补助资金全部发放到位。11个农业灾后重建项目中,7个全面开工建设, 4个项目开工前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2011年,农科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战略部署和“三个加快”的要求,以“规划产业项目投资突破”和“三个倍增”为重点,进一步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破解难点,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稳定等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园区经济社会事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全年,GDP实现8.8亿元,同比增长19.1%;工业总产值实现21亿元,同比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94亿元,同比增长33.5%;技术改造投资实现19亿元,同比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9.8亿元(含农村投资),同比增长69%;到位内资实现22.14亿元,同比增长67.9%;到位外资实现1600万美元,同比增长515.4%;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实现1.3097亿元,同比增长34%。

一、通力协作实施了征地大拆迁

全年累计投入拆迁资金近亿元,拆迁农户600余户,为开发建设提供用地1000余亩。一是牢固树立大拆迁意识。采取区领导包片、部门包社、干部包户,定期督查通报,集中人员、精力、资金打总体战、攻坚战的方式,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工作方案、工作措施“三落实”,宣传动员、政策补偿、协调帮助“三到位”,切实做到了和谐拆迁、安全拆迁。二是有力推进产业项目用地拆迁。全面完成了好圣二期、金鑫铜业二期、金宇面粉等项目用地拆迁,确保了项目用地需求,促进了项目及时开工建设。目前,占地500余亩的蓝剑饮品项目用地拆迁已进入扫尾阶段,笔架山商住用地开发、川味多食品等项目用地拆迁正在加紧推进。三是有序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拆迁。全面完成了统建房、天然气配气站、白山寺小区扩建用地拆迁,鹤翔小区、日新小区扩建以及3、5、10号等主要道路用地拆迁已进入扫尾阶段。四是切实抓好拆迁安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按照统一政策标准及时兑现拆迁补偿。同时,积极完善规划安置小区基础配套,加快实施统建安置房建设,确保拆迁群众及时安居。

二、重点突破加快了项目大建设

全年共推进总投资约69亿元的在建或拟建工业项目33个。一是总投资约19亿元的16个续建项目快速推进。其中,丰谷酒业万吨优质曲酒生产基地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8亿元,酿酒车间已竣工投入使用;好圣汽车零部件铸造及机械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全年已实现产值约3亿余元;阳光水务水处理设备生产、京基商混等9个中小企业园项目已部分建成投产。二是总投资约17亿元的7个新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全年7个新开工项目已完成投资约3亿元。其中,总投资约15.8亿元的好圣二期项目已于3月底全面开工建设,已完成围墙的修建和全部厂房的基础开挖工程,正在进行厂房修建。三是总投资约33亿元的20个拟开工项目加快实施。其中,总投资约12亿元的14个新签约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总投资逾10亿元的蓝剑饮品项目已启动围墙建设,即将全面开工建设。

三、外引内联促进了产业大集聚

全力推动优势产业集群集聚集中集约发展,全年招商引资到位内资实现22.14亿元,同比增长67.9%。一是通过联合发展盘活了一批老企业。通过并购、股权合作、联合发展的方式,分别促成了香港古杉集团与金鑫铜业公司、江西双胞胎集团与碧馥公司、越王楼酒业与红太阳种业等项目合作。其中,总投资1.2亿元的越王楼年产3000吨白酒项目已于5月建成投产,总投资约8000万元的双胞胎集团年产24万吨绿色饲料项目年底前建成投产。二是通过招大引强签约了一批新项目。分别与金宇面粉、馥玺食品等14个项目成功签定投资协议。该批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用地约660亩,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7个。三是主动对接跟踪了一批好项目。先后与三全食品、维斯特、蓝剑物流等约40余个项目单位进行了洽谈沟通,并已与森林雨万吨火锅底料油生产、君仁百万吨物流等20余个项目达成了初步投资意向。

四、加大投入强化了基础大配套

全年共推动核心区3、5、10号路、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总投资约3亿元的在建基础设施项目15个。一是强化了道路交通配套。投入资金约1.7亿元,全面启动了3、5、10号路、中小企业园区间道路、食品工业区2号路以及主要道路“黑化”工程。其中,主要道路“黑化”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二是强化了生产要素配套。总投资7000余万元、日处理污水1万吨的日贷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污水处理设备已开始调试。总投资约2000万元、日供气100万方的天然气配气站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约2000万元的丰谷酒业10KV高压双回路供电线路备用电源已合闸通电,丰谷酒业专用水源已实现供水。总投资7000万元的110KV公用变电站已完成规划选址、可研、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2012年初可开工建设。三是强化了三产配套。采取BT招商模式,加快推动了商业城门面及统规统建房建设、旧场镇改造等一批三产项目,为培植园区商气、人气,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环境奠定了基础。

五、以人为本推进了民生大改善

全力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发展成果人民群众共享,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指数显著提高。一是着力解决好了失地农民补偿和保障问题。及时兑现失地农民各项拆迁补偿费,全年共计发放拆迁补偿资金近亿元。新增支出约170万元提高了失地农民生活补助费标准。全区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9%,为3800余名农转非人员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大力实施了民生工程。投入资金约6000万元,完善了农民安置小区水、电、气、路等配套建设。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全面完成了48套廉租房建设。投入资金约380万元,建成白山寺、活观音、日新社区综合公共服务中心及群众健身广场。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三是加快推进了丘区新农村建设。采取“统一规划、自主建设”的方式,在丘区建成新农房集中建设点3个。筹措资金660万元,完成了总长约6公里的松(松垭)观(观太)路全混凝土路面建设。完成了惠泽堰中型渠系改造项目申报工作,与万博公司合作启动了丘区土地整理项目。建成优质商品蔬菜、草莓、葡萄、花卉苗木基地1000余亩。四是深入实施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完成了主要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完善了环卫设施,并全面启动了核心区企业周边环境绿化工程。加大对抢种抢栽、乱搭乱建的整治力度,狠抓违法建设防治和查处。全年共制止和拆除违法、违章建房48户,拆除违法建设面积约7200余平方米,城乡环境明显改观。五是积极开展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完善村居读书室、文化活动室功能设施,深入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唱红歌”等精神文化活动,邀请市艺术剧院深入社区开展了送科技、文化下乡文艺演出活动,累计为群众免费放映数字公益电影100余场,营造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六是全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完善了松垭派出所新办公楼,完善了相关设施,在核心区实施了天网工程。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定期开展了**形势分析,切实变群众**为干部下访,**案件办结率达100%,全区无到省进京**事件和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六、整体联动实现了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一是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了干部作风建设。扎实组织开展以“关键在于落实”为主题的干部作风整顿活动,鲜明崇尚实干导向,认真解决作风上存在的“庸懒散冷”、“抓不落实”等突出问题。通过整顿,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积极营造了自觉抓落实、善于抓落实、敢于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载体,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以园区建设为中心,以“三深入”、“创先争优”、“争做岗位能手”等活动为载体,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培养和管理,有效促进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推行“公推直选”,实行全员培训,将一批年富力强、政治过硬的干部充实到了村级组织领导岗位,有力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三是惩防并举,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推行了“每投必审”制度,切实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项目引进和投融资等工作的监管,杜绝了工程建设过程中违纪、违规现象发生。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全面实行了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财区管和财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干部行为,融洽了党群、干部关系,营造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新的2012年,农科区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城三区”的科学布局,农科区与经开区实施整合,一个更具活力的开发区已出现在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上。新的起点、新的辉煌,“两化互动”、“园城一体”,农科区明天会更美好!

绵阳人才荟萃,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境内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所等国防研究院所18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个、民营科技实体300个。有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大中专院校28所;

长虹、九洲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双马、东材等省级技术中心8个,有长虹、九洲、双马、华晨、华润、双汇等大中型骨干企业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教创业园暨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南郊工业园、游仙经济试验区等开发园区6处;在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建有“中物院军转民科技创新园”、“绵阳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长虹技术开发中心”。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万人,有两院院士2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800多名,在许多重要科技领域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一流水平。每年10月16日为“绵阳市科技节”。

1、1993年10月,兴事发集团董事长邓德万先生投资4.5万元资金成立兴发卷闸门厂,共有从业员工8人。 2、1996年成立绵阳兴发门窗厂,生产防盗门,开始了企业多品种系列发展的格局,从业人员300余人。 3、1999年8月7日,注册“兴事发”商标,核定使用商品第6类:金属门、金属窗、保险柜(箱)、金属文件柜、金属食品柜。

4、2000年9月29日,成立绵阳市兴发门窗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00万元,从业人员1200人,主要经营:防盗门、防火门、铝合金、卷闸门、窗加工、制作、销售;幕墙装修、制作;厨房设备制作、销售;办公用品销售;网络技术服务;塑钢门窗的生产、销售;公共安全技术防范设施系统设计、安装、维修。

5、2001年4月,“兴事发”商标被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

6、2002年10月8日,绵阳市兴发门窗有限公司更名为四川兴发门窗有限公司。

7、2003年,四川兴发门窗有限公司生产的“兴事发”牌防盗门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8、2003年11月10日,成立绵阳兴发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从业人员140人,主要经营:电子设备、计算机设备的加工、销售;五金配件、新型建材,建筑装饰材料的加工、制作、销售。

9、2004年2月4日,四川兴发门窗有限公司更名为四川兴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00万元,主要经营: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具有三级房地产开发资质,可承担年15万平方米以下的住宅小区,以及与其投资能力相当的工业、商业、公共建筑、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建设,并可在全省范围内承担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

10、2004年2月9日,成立绵阳兴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主要经营:物业管理、建筑材料(不含预制构件)、装饰材料的销售;经济信息咨询服务;保洁服务。

11、2004年3月11日,四川兴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分立为四川兴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四川兴事发门窗有限公司。

12、2004年3月,四川兴事发门窗有限公司生产的“兴事发”牌防盗门、防火门被四川质量报社评为“用户满意品牌”。

13、2004年6月1日,四川兴事发门窗有限公司更名为四川兴事发门窗集团有限公司。

14、2004年7月23日,成立绵阳游仙兴发钢材市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由四川兴事发门窗有限公司与四川兴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办,主要经营:钢材交易及简单加工、销售;市场开办服务,兼营旧钢材收售。

15、2004年9月,四川兴事发门窗有限公司被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宣传服务中心评为“质量诚信同盟企业”。 16、2004年12月7日,成立四川兴事发门业集团(简称四川兴事发集团),母公司为:四川兴事发门窗集团有限公司。

17、2005年1月28日,四川兴发门窗公司被中共绵阳市游仙区委、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政府评为2004年纳税先进单位。

18、2005年2月22日,成立四川兴事发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主要经营:新型建材、钢塑型材、五金配件生产、加工、销售,建筑装饰、装修,玻璃幕墙、石材幕墙、塑铝板幕墙,钢结构、彩钢、门窗、不锈钢、铁艺的制作、安装、销售,电子产品、办公用品的加工、销售。

19、2006年2月,参股旺苍县振华矿业有限公司。旺苍县振华矿业有限公司地处四川省广元市。由四川丰泰集团公司、四川兴事发集团及董镇华等股东投资设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营耐火粘土和碳质页岩开采、销售以及矾的提取。公司开采的的软质耐火粘土矿品质达二级质量标准,可广泛用于冶金、陶瓷工业的粘合剂;碳质页岩矿经培烧后可提炼出偏钒酸铵、五氧化二钒、片钒、粉钒、氮钒。五年规划,一期预计投资5600万元,二期预计投资8000万元,三期预计投资4000万元,累计投资1.8亿,五年末年产值达5亿元,利税4000万元,将解决旺苍当地2000人就业。

20、2005年3月16日,“四川兴事发门窗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四川兴发门窗有限责任公司”。

21、2006年3月22日,四川兴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更名为绵阳兴发实业有限公司,2006年6月22日更名为四川兴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2、2006年11月,参股四川聚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四川聚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系中外合资企业,投资金额为6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36万元),注册资本为3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18万元),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销售,物业管理。其芙蓉金城项目是四川聚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绵阳开发的首个纯住宅中式民居,位于绵阳东部的游仙区游仙镇黄家坝,规划总建筑26万㎡,居住户数2200多户,绿地率30%。

23、2007年2月,收购绵阳扬子投资有限公司。 2007年1月21日上午,四川兴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收购绵阳扬子投资有限公司购买协议在绵阳市绵州开元酒店举行,四川兴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43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整体收购绵阳扬子投资有限公司。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邓德万出席签字仪式并代表四川兴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协议上签字。

24、2007年5月,成立绵阳兴发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公司主要职能:寻求土地资源,新项目(资源型、能源型)的调研分析,兼并收购企业。

25、2007年6月,收购绵阳九华建设有限公司。绵阳九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土木工程建筑、水电安装、装饰装修为一体的建筑企业,成立于1992年,前身为绵阳市第九建筑工程公司。1999年7月企业改制更名为绵阳市堂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05年12月,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同时更名为绵阳九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具备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三级企业资质,注册资金600万元。拥有各种大型及常用的建筑机械、土方机械设备50余台(套)。初、中、高级工程专业及经济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余人,有中级施工技术与管理的各种岗位人员20余人,各专业持证上岗人员30余人,具有承担单项造价3000万元,楼层14层,跨度24米的房屋建筑工程,高度70米的构筑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的住宅小区或建筑群体的能力。

26、2007年8月,成立四川兴事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由原建海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变更而来,四川兴事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位于绵阳市游仙经济试验区工业园,是隶属于四川兴事发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一九九八年,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经营PVC塑料型材的生产、销售,PVC塑料门窗的加工、销售和安装; PVC塑料型材、门窗及五金配件的进出口业务。

27、2007年8月,四川兴事发集团新办公大楼竣工落成,集团总部及各分公司管理人员入驻新办公大楼办公。

28、2007年9月,参股绵阳神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神州置业有限公司,是由绵阳市豪信实业有限公司与四川兴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强强合作,共同组建而成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公司正倾力打造位于高新区火炬中学旁,总占地面积200余亩的“神州·时代名城”。初步计划将全部建筑为后现代主义德式风格的高品质花园洋房,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生活、休闲、教育等配套设施完备的大型综合社区。

29、2007年9月,参股绵阳三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资源整合,公司拥有资产1.2亿元,公司斥巨资精心打造三鹏广场,一座现代化商场将在涪城路黄金商圈显现,成为休闲、时尚的购物中心。

30、2007年9月,参股江油聚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左岸花都是江油聚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江油开发的集自然生态与人文于一身的舒适性观景住宅小区。位于江油市明月新城规划片区,西临涪江,山水相抱。规划总建筑面积达161191.59㎡,居住户数1596户多户,绿地率35%。

31、2007年12月,“兴事发”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12月3日,“兴事发”商标被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按司法程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游仙区首件、绵阳市范围内继“长虹”、“九洲”、“光友”、“丰谷”之后的第五件中国驰名商标,为绵阳摘取了中国驰名商标的第五朵金花,再度提升了“绵阳造”产品品牌价值和知名度。

32、2008年1月,集团聘请尹相杰先生为企业形象代言人。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推广和宣传“兴事发—中国驰名商标”,打造企业品牌,2008年1月14日,集团与中国著名演员尹相杰签订了“兴事发门窗”形象代言人协议,正式聘请尹相杰先生为企业形象代言人。根据双方的协议,在未来两年内,企业可在电视广告、平面广告和网络上使用尹相杰先生的肖像。

33、2008年1月18日,天降瑞雪,旺苍县振华矿业有限公司“钒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线点火仪式”在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振华矿业有限公司新建基地隆重举行。

34、2008年2月20日,全省工业工作会议在成都金牛宾馆隆重举行,会议通报了2007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表彰了20户2007年全省工业节能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8户2007年新增销售收入上百亿元或销售收入跨百亿元台阶企业、27户2007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17户中国名牌企业。四川兴事发门窗有限责任公司在2007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在会上获奖100万元,并颁发了荣誉证,集团董事长邓德万出席会议并领奖。

35、2008年3月,四川兴事发集团培训学校成立。培训学校的校长由董事长邓德万担任,副校长由常务副总邓仲祥担任,校务委员有:勾爱民、李明良、陈军、刘萍、王全、彭兴全、李凡武、**、袁鸿雁、李振川。成立了三个教学部门:新工教学部、管理教学部和技能教学部。

36、2008年5月12日14: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兴事发集团下属的各单位直接经济损失达4000多万元,厂房倒塌、设备损坏,在这种情况下,集团一方面立即组织生产自救,另一方面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2008年7月1日,在绵阳市游仙区召开的“游仙区庆祝建党87周年暨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四川兴事发集团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

37、2008年7月10日,四川兴事发集团捐赠爱心款30万元用于游仙区柏林镇洛水村四社永久性农房集中建设。

38、2008年9月5日,四川旺苍振华矿业钒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生产线正式投产。四川兴事发集团和四川丰泰集团16名高层管理人员与该公司50余名员工一起,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39、2008年11月8日,四川兴事发门窗有限责任公司灾后重建生产厂房扩建工程正式开工,新扩建的生产车间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将大大增强兴事发门窗针对灾后重建,产能需求量大的应对能力。

40、2009年3月,兴事发门窗在游仙区石马工业园新征地150亩,投资1.2亿元打造第三生产基地,启动年产80万樘安全门生产项目。

41、2009年3月28日,兴发地产首个电梯项目芙蓉金座正式开工。

42、2009年6月1日,四川兴事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热水器(1.8XSF-18)成为全国家电下乡中标产品,中标区域是四川、重庆两地。

43、2009年7月18日,四川兴事发门窗公司二厂(防火门分厂)举行了开业庆典活动。市委常委易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东、市发改委、市经委、市中小企业局、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严超、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陈朝先等区级领导、集团董事长邓德万、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邓仲祥、集团副总经理勾爱民等领导、集团总部、九华公司、门窗公司全体员工以及70多个供应商代表参加了庆典活动。

44、2009年7月24日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靖平深入四川兴事发集团调研,专题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市领导易杰、刘东、赵琪、区委书记严超、我集团董事长邓德万等一同随行。吴靖平一行深入我集团门窗公司、能源科技公司、防火门分厂,详细了解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在听取董事长介绍企业情况和游仙区工作汇报后,吴靖平指出:在做强做大门窗产业的同时,要坚持走创新、创造之路,敢想、敢试、敢为天下先,大胆进军新型能源产业,不断集聚人才。

45、2009年9月8日,由四川兴事发集团、四川丰泰集团等6家民营企业共同参股发起的绵阳市游仙国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富乐山国际大酒店宣告成立。成立暨授牌仪式由绵阳市游仙区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王刚主持,四川省人民政府金融办、绵阳市人民政府财金办、绵阳市工商局、绵阳市财政局等单位领导和代表出席了仪式。

46、为进一步推动集团企业高速发展,提升企业形象,推动和宣传“兴事发——中国驰名商标”,打造品牌;2009年9月16日,集团董事长邓德万和集团行政副总经理彭兴全赴北京与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先生签订了“兴事发安全门”形象代言人协议,正式聘请唐国强先生为企业品牌形象代言人,根据双方协议,在未来两年内,企业可在电视广告、平面广告和网络广告上使用唐国强先生的肖像作为企业品牌和产品的宣传。并特邀请唐国强先生于2009年9月26日赴广州由广州尚物广告有限公司拍摄兴事发安全门广告片。

47、2009年11月26日,四川兴事发集团成立集团信息管理部,负责集团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2009年12月22日,兴事发集团与用友软件四川分公司合作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签约仪式暨启动大会在集团办公楼培训中心隆重召开,这标志着兴事发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48、2010年1月8日,兴事发科技公司顺利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9、2010年1月25日,兴事发牌太阳能荣获“四川名牌”荣获称号。

50、2010年2月26日,兴事发能源公司参加家电下乡投标的六款产品全部中标,这六款型号分别为:兴事发Q-B-J-1-128/2.10/0.05、Q-B-J-1-138/2.35/0.05、Q-B-J-1-158/2.60/0.05、Q-B-J-1-188/3.14/0.05,天府阳光Q-B-J-1-138/2.35/0.05、Q-B-J-1-158/2.60/0.05,中标区域为12个省。

51、2010年3月3日,兴发房产公司与鼎浩公司签订收购框架协议;2010年3月29日,兴发房产公司与鼎浩公司签订正式股权转让协议。自此,四川绵阳鼎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四川兴事发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52、2010年4月19日,在绵阳市工商联(总商会)组织的“民企携手,绵阳感恩”活动中,兴事发集团通过绵阳市红十字会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5万元。

53、2010年5月8日,兴事发投资、兴发房地产开发的25层绵阳市中心标志性高档商住项目“兴发?一代天骄”项目顺利开盘,并创下绵阳市住宅均价8500元/㎡最高纪录。

54、2010年06月1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曾万明到四川兴事发集团调研,就兴事发集团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要求。曾万明高度评价兴事发集团成立17年来为游仙、绵阳经济社会所做的贡献,鼓励企业继续沿突出工业、多业并举的发展路径做大做强,努力从优秀向卓越转变,早日建成中国的“门窗大王”。

55、2010年6月29日,集团下属九华建设公司成功晋级为建筑企业二级资质。

56、2010年7月29日,集团成立质量安全管理部,负责集团质量、安全、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这标明集团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同样把产品服务质量和安全工作。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