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碣工业提升门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石碣工业提升门,以及石碣镇发展历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石碣镇自改革开放以来,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1979至1992年的起步阶段,石碣镇注重发展商品农业,并在此基础上引进了“三来一补”企业。这一时期,石碣镇在1979年成立的第一间合资企业——东文磁带音响有限公司,和1989年引进的首家中资IT企业——东聚电业有限公司,标志着镇上开始迈向工业化之路。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石碣镇确立了“工业立镇”的发展目标。
进入1992年至2000年的提升阶段,石碣镇开始全面建设新城区,以实现城镇化目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城镇化得以成功实现。同时,该镇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推动了石碣镇民营经济发展,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自2001年以来,石碣镇进入转型阶段。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原则,石碣镇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优化产业结构,追求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推动城市建设,石碣镇努力打造成为东莞的“北大门”,进一步提升镇区的综合竞争力。
综上所述,石碣镇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从农业到工业、再到现代服务业的转变,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下的快速发展。石碣镇通过各个阶段的战略规划和努力,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扩展资料
石碣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地处东江河畔,东接石龙古镇,西临东莞市区,南距深圳78公里,北离广州6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广深走廊中间,与东莞市区一衣带水、隔江相望,是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故乡,被国画大师关山月誉为“东江之珠”。被东莞市冠名为数码产业重镇。据有关资料显示:全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委会、一个居民委员会和75个村民小组。
自改革开放以来,石碣的发展历程被划分为三个关键阶段,逐步展现了其从起步到转型的全方位发展。
从1979年至1992年,石碣进入了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石碣在大力发展商品农业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1979年,石碣成立第一间合资企业——东文磁带音响有限公司,标志着外向型经济的初步尝试。1989年,引进台资IT企业——东聚电业有限公司,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这一阶段,石碣确立了“工业立镇”的发展目标,通过引进外资和合资企业,努力提升工业基础,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至2000年,石碣进入提升阶段。这一时期,石碣开始全面建设新城区,推动城镇化进程,实现了城镇化的目标。同时,石碣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落户,如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民营经济的兴起。这一阶段,石碣形成了较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不仅提升了经济实力,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自2001年以来,石碣进入转型阶段。石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科学和谐发展。在这一阶段,石碣重点围绕城市化目标,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打造了东莞亮丽的“北大门”。通过城市化建设,石碣不仅提升了城市品质,还优化了城市功能,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莞市石碣镇,位于广深走廊中心与市区隔江相望,是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故乡,被誉为“东江之珠”。总面积36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社区),户籍人口4万多人,新莞人18万人。
2007年,石碣镇经济总量显著,全年生产总值达到102亿元,人均4.81万元,位居全市第三位。工农业总产值373亿元,人均17.58万元,同样在全市排名第三。上交税收总额11亿元,各项存款总额99亿元,镇、村、村民小组三级集体总资产56亿元,其中镇本级资产19.7亿元,村级资产23.7亿元,村民小组资产12.5亿元。出口总额49.5亿美元,全市第三,人均2.33万美元,全市第一。2006年统计结果显示,石碣镇在全国1000强乡镇中位列第43位。
石碣镇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市文明镇,市文化建设先进镇。
石碣镇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979—1992年为起步阶段,大力发展商品农业,引进“三来一补”企业,成立第一间合资企业,引进第一家台资IT企业,确立了“工业立镇”的发展目标。1992—2000年为提升阶段,全面建设新城区,实现城镇化目标,大力招商引资,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带动民营经济起步和发展,形成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2001年以来为转型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重点推进城市建设,打造东莞亮丽的“北大门”。
扩展资料
石碣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地处东江河畔,东接石龙古镇,西临东莞市区,南距深圳78公里,北离广州6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广深走廊中间,与东莞市区一衣带水、隔江相望,是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故乡,被国画大师关山月誉为“东江之珠”。被东莞市冠名为数码产业重镇。据有关资料显示:全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委会、一个居民委员会和75个村民小组。
东莞市石碣镇西南第二工业区是众多电子厂的聚集地,这里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园区内有多家知名的电子制造企业,包括但不限于电脑配件、通讯设备、家电产品和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制造商。这些企业不仅注重产品质量,还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石碣镇西南第二工业区还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服务体系。园区内有专业的物流仓储设施,帮助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此外,园区还设有专门的培训中心,为企业员工提供技能提升和职业培训,有助于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石碣镇西南第二工业区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园区内设有污水处理站,确保废水处理达标排放。同时,园区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制造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也吸引了更多环保意识强的投资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石碣镇西南第二工业区内的电子厂也在不断升级和创新。许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高科技产品,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园区还定期举办各种技术交流和行业研讨会,为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分享信息的平台,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石碣镇西南第二工业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产业链和服务体系,已经成为了东莞乃至广东地区电子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未来,随着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的入驻,这里将继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1、平谦国际工业园
平谦国际工业园(东坑)位于东莞市东坑镇中兴大道东,成立于2003年1月。长安平谦国际工业园位于中国百强镇之首的东莞市长安镇霄边第三工业区,成立于2002年12月。
平谦国际工业园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物流交通便利,基础建设、配套设施完善,收费简单明确,并为企业投资生产提供多方面的免费服务。
2、东莞长安(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
东莞长安(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阳春市区南面3公里处,于2007年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园区总规划面积10182亩,首期已开发土地面积5100多亩。
园区地理位置优越,省道277线、省道113线、325国道、广湛高速、云阳高速、西部沿海高速、三茂铁路、阳阳铁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距阳春火车站8公里,距阳江港约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已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周围酒店、写字楼、超市等城市配套设施齐全。
3、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松山湖)位于大朗、大岭山、寮步三镇之间,地处东莞市的几何中心,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在国内具有示范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新城。
伙伴工业地产指出,作为东莞“四位一体”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山湖要建设成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东莞科学发展示范区、产业升级引领区。
4、大岭山科技工业园
大岭山科技工业园位于石大路旁金桔路段,于1998年开发利用,是大岭山镇较具规模的外资企业工业园区,占地面积800亩。工业园配套设施完备,环境优雅,
建有厂房、宿舍面积6万平方米,先后落户的有世界500强企业阿克苏·诺贝尔涂料、富士施乐集团、双叶机械,还有南韩唯进光电子、香港新洲印刷有限公司等多家上市公司。科技工业园投入资金1.8亿元,年租金及管理费收入近1 700万元,年出口额8500万美元,占全镇出口总额的14%。
5、厚街生态科技工业园
厚街生态科技工业园保威园区2003年12月30日举行奠基仪式。这一颇具规模且规范化程度高的科技园区的开发,将对提升厚街镇的经济发展后劲发挥重要作用。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及厚街镇领导等出席了奠基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