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蓬江工业提升门

蓬江工业提升门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05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蓬江工业提升门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蓬江工业提升门以及蓬江区基本概况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蓬江区,作为江门五邑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优越,是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网络的关键连接点,也是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的重要辐射区域。距离新会港这处国家一类港口仅20分钟车程,周边机场众多,包括广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门,使得蓬江区与全球紧密相连,交通设施极为便利。

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考虑了人性化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蓬江区是广东西南地区的邮电通信中心,电话服务现代化,程控化和数字化覆盖全区,为全球通信提供了便利。得益于江门市的信息化试点城市工作,蓬江区更是信息网络的枢纽,连接着五邑各地的高容量信息网络。

在产业布局上,蓬江区以"工业兴区"为核心,摩托车制造业尤其发达,拥有全国最大的县级摩托车生产基地,年产能力达到160万辆摩托车和80万台发动机,豪爵125型摩托车更是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五金机械和纺织服装、化工制药等产业也蓬勃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活力。

作为首府,蓬江区致力于打造宜居环境,公共设施齐备,如东湖美景等园林景观丰富。高标准的居住小区如灏景园、城市花园等,体现了现代化和人性化设计理念。社会治安稳定,教育网络完善,从幼儿园到大学一应俱全,文明社区建设卓有成效,提升了居民素质和社区环境。

面向未来,蓬江区定位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社区建设,力争在2010年实现人均GDP8000美元以上的目标。这样的发展战略,将使蓬江区成为现代化生活与人文环境和谐共生的典范。

扩展资料

蓬江区地处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翼,位于江门市区蓬江河以北,总面积323.7平方千米。2004年,户籍人口43.64万人,是粤港澳经济圈的重要区域、全国著名侨乡——江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蓬江区毗临港、澳,北连广州、佛山,东接珠海、中山,南向浩瀚的南海,是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与粤西、中国西南各省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的重要门户。

黔江旅游概述

(一)旅游资源

地处武陵山深处,渝东南边陲的黔江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1、多彩的自然资源。全区共有旅游单元245个,现已开发了小南海、阿蓬江和武陵仙山三大景区及仰头山、桥梁民族风情村等景点。有待恢复的有张氏庭院、草圭堂等历史文化遗迹。尚待开发的有灰千梁原始森林、官渡峡、麒麟盖草场、八面山、石钟山等景区。全区现有6个国家级旅游品牌(黔江小南海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国家地质公园、黔江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小南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黔江城已申报全国优秀旅游城区。

2、淳朴的民族风情。黔江是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地,民族风情淳朴浓郁,民族歌舞独具魅力。土家摆手舞以其独有的韵律、明快的节奏、优美的舞姿而久享盛名。苗族的“赶秋”、“三月三”、“六月六”等节日异彩纷呈。

黔江土家吊脚楼随处可见,其中以桥梁民族风情村典型的土家吊脚楼群最具特色,形成一个完整的土家人居住的山寨,与周围的古树群山、田园溪水溶为一体。淳朴的土家人以扭秧歌、薅秧锣鼓、年霄舞等表演让人深切地体验到土家丰厚的文化底蕴。整个村落结构严谨、错落有致。

2004年,黔江成功举办了由国家民委、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批准的“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该节荟萃了武陵山民族文化之精华,呼唤着海内外朋友来此同乐共舞。

黔江民族土特商品种类繁多,民族风味饮食别具一格。土家织锦色彩斑斓,苗族刺绣、蜡染等手工制品驰名区内外。特别是土家人生产的西南卡普质朴、典雅、极富民族特色,受到中外人士的青睐。

3、良好的生态环境。黔江远离大城市,远离工业污染,其农产品因此多无公害。这里空气清新自然,犹如天然大氧吧,引得无数游客竞折腰。

4、较为完备的旅游配套设施。全区旅游设施基本齐备,从交通看,火车客运即将通车。舟白机场正在加紧建设中。现有畅通的国道319二级公路,渝长高速公路刚刚开工,小南海、阿蓬江神龟峡、武陵仙山有硬化公路抵达。城区有3个客运汽车站,共有客运汽车338辆,出租汽车224辆,长安、城市巴士86辆。景区有停车场13000多平方米,电瓶车3辆,旅游码头 5个,旅游船只58艘,步行游道15公里。

从餐饮看,现有四星级、三星级宾馆各1家,二星级宾馆2家。有旅行社或门市部4家,农家乐100余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6家,旅游船舶企业2家,旅游定点单位10家。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1、成效显著。黔江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但经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新区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区各族人民紧紧围绕把黔江建设成为“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的奋斗目标,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成效十分显著。

(1)旅游设施建设卓有成效。新区建设以来全区累计投入旅游景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达2.3亿元,小南海、阿蓬江、武陵仙山三大景区的基础设施基本到位。其中小南海建成码头3个、风雨桥2座、吊桥一座、厕所3个、步游道、环湖公路、联网路、支公路、停车场及通讯、水电、消防、安全防护等相关设施,建成大门、震纪苑、观景亭,并对湖心亭进行了维修,对环境进行了整治,总投资4000多万元。阿蓬江神龟峡建成“两细”公路、旅游码头2个以及通讯、水电、安全防护等相关设施,总投资1300万元左右。武陵仙山建成上山步游道、前上山公路、后上山公路、停车场、厕所2座以及通讯、水电、消防、安全防护等相关设施,建成香山寺、牌坊、武陵仙池等景点,并对环境进行了整治维护,总投资3000多万元。

(2)旅游业发展速度喜人。2005年接待旅游人数523060人次,比2004同期增长17.1%,旅游综合收入10920万元,比2004同期增加21.6%。其中住宿设施接待旅游人数为276487人次,比2004同期增加16%,营业收入5563万元,比2004同期增加62%;景区景点接待旅游人数为245473人次,比2004同期增加2%,旅游综合收入2455万元,比2004同期减少16%;旅行社接待旅游人数1100人次,同比减少154%,营业收入170万元,同比减少16%;农家乐和定点旅游商品营业收入2732万元,比2004同期增加4%。星级宾馆的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3%,游客在我区停留的平均天数为1.1天。

(3)旅游产业地位有所提升。2005年全区旅游综合收入占当年GDP的3.42%,比 2000年增加1.81个百分点。旅游从业人员人数达到3004人,占当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5.1%,较2000年分别增加2569人和4.33个百分点。

(三)黔江旅游业展望

1、发展定位

围绕“地质奇观、民族风情、生态旅游”三张“王牌”,早日把黔江建设成为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全市旅游强区,全国旅游名区,旅游业成为全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2、发展优势

(1)逐步改观的交通业。公路,“渝湘”高速路现已开工,预计2009年将全线通车。“十一五”期间还将建设“黔万”、“黔恩”高速公路。目前彭武段正在修整,可望一定程度改观。铁路,正在测试,即将通货运,预计明年半年通客运。且国家将在“十一五”期间修建复线,界时将大大提高运输速度和能力。飞机,舟白机场正如火如荼修建中,至少能提高黔江的美誉度。只要“铁、公、机”修成,黔江直达重庆主城区“2、3、4交通工程”实现,旅游业将迎来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机。

(2)区委政府对旅游业高度重视。一是200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黔江府发[2003]40号),提出了把黔江建成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的奋斗目标。二是成立了全区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区长任组长。各主要景区成立了开发领导小组。区财政预算了本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三是主要领导经常研究旅游业的发展问题。区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年赴主要景区调研5次以上,切实研究解决了旅游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3)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十五”期间以小南海、阿蓬江神龟峡、武陵仙山为代表的主要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其面貌较“九五”末大为改观,极大地提高了黔江旅游的美誉度、知名度。预计“十一五”期间,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还将启动灰千梁子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

(4)黔江旅游工作的重心将由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市场营销推广。全区景区建设初具规模,区旅游局已把旅游工作重心转向市场推广。拟立足黔江旅游“地质奇观、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等卖点通过户外广告、报纸电视、网络、各种会展等加大黔江旅游的推介力度。

(5)不断提升的黔江旅游知名度。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通过户外T型、路牌、报刊等广告,各种展销会以及报刊、电视等媒体宣传、推介,黔江旅游已占居一定人心,拥有一定知名度。特别是全国独有、世界罕见的小南海地震遗址和奇峰异石之上,曾与梵净山、峨嵋山齐名的的宗教圣地武陵仙山更是响誉远方。而正逐步开发的神秘原始的阿蓬江神龟峡谷让众多游客如入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流连忘返。

此外,位于著名的旅游地长江三峡和张家界之间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迅猛发展的黔江经济、不断充实壮大的涉旅人才等等都是黔江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点。

(三)发展目标

围绕建成“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这一定位,塑造“地质奇观、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品牌,重点打造小南海、阿蓬江、武陵仙山旅游精品,景区全面提档升级。到2010年,实现旅游人次数120万,旅游综合收入3.6亿元。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整合旅游资源,整体包装旅游产品。二是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完善小南海、武陵仙山景区基础设施,强力推进灰千梁道路工程。三是加强景观建设力度,增强旅游吸引力。重点加强地震博物馆演示厅、民族生态博物馆、武陵禅院和细水龟文化村等项目建设,打造旅游亮点;加快黔江“环山拥水、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实现向国家旅游城市跨越。四是加快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围绕旅游六要素,增加和更新不同档次的旅游车辆和船只,开辟旅游运输专线;开发武陵山珍为代表的地方产品,着力打造黔江特色品牌;以发展星级宾馆饭店为重点,加快提高主城区和小南海、两河、石会旅游集镇的接待能力;大力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健全完善销售网络;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素质和技能培训,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加强重点景区管理,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形象和服务质量。五是加强环境保护和整治,继续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水系组成西江水系水文特征值统计表河流名称级别长度(千米)代表站名流域面积(平方千米)平均径流深度(毫米)平均年径流量(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亿立方米)西江干 1867梧州 329700 640 2240 3470浔江干大湟江口 640.1 1860 2550黔江干 121武宣 198005 656.3 1350 1910红水河干 659迁江 137760 543 696 1030南盘河干 915天峨 56177 386 510 733清水河 1 187邹圩 4169 976.2 17.4 24.3柳江 1 773柳州 57173 871 410 589龙江 2 367三岔 16449 190 127 196洛清江 2 275对亭 7592 1190 79.8 117郁江 1 1179贵港 90656 553.7 479 772邕江 1 54南宁 566.9 418 678右江 1 707下颜 38612 446 145 246左江 2 539濑湍 31595 636 174 267黑水河 3 192那岸 6660 710 25.9 47.6桂江 1 426马江 19288 1033 175 254贺江 1 320信都 9050 1000 64.4 121

西江,古称郁水、浪水和牂牁江,是珠江流域内最大的水系。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东麓,流经滇、黔、桂、粤4省(区),至广东三水思贤滘与东江、北江交汇,合珠江三角洲诸河合称珠江,在磨刀门注入南海。西江干流至三水县思贤窖全长2075公里,流域面积35.31万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的西江,历史上是指现代西江下游段,即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思贤滘河段。现代地理意义的西江是指从珠江源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思贤滘的全部河段。其中南盘江与红水河为西江上游,黔江与浔江为中游,梧州以下为下游,以下至珠海市磨刀门为河口段。

西江干流及沿途支流、源泉、湖泊构成西江水系。西江水系及其集水区内的地理元素统称西江流域。

西江源远流长,干流各段在历史上有过不同的名称。今贵州省望谟县蔗香村以上称南盘江,以下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称红水河,石龙镇至桂平市城称黔江,桂平市城至梧州市称浔江,梧州市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思贤滘始称西江。

南盘江河段

干流

西江上游的南盘江,古代称温水或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东麓。1985年8月,珠江水利委员会会同滇、黔、桂、粤4省、自治区水利(水电)厅及当地行政领导,在珠江源"水洞"旁举行了定源立碑仪式。

自珠江源至北盘江汇合口,即贵州省望谟县蔗香村双江口,全长914公里,河道平均坡降为1.74‰,流域面积为56809平方公里。其中广西境内5548平方公里,贵州境内7713平方公里,云南境内43548平方公里。南盘江自广西西林县清水江河口至云南省罗平县新寨黄泥河河口长约11公里,是广西与云南的界河;新寨至蔗香长约263公里是广西与贵州的界河。二者合计长274公里,流经广西的西林、隆林、田林、乐业等县。南盘江中、下游河宽50~100米,纵坡很大,水流湍急,滩险很多。自贵州兴义县八达章至贵州望谟县蔗香双江口河段长190公里,多为"V"形峡谷,有急滩跌水91处。其中连绵14.5公里的雷公滩上下落差达181米。

水文

南北盘江的天然年径流量为385亿立方米,其中北盘江为143亿立方米(其流域面积为26504平方公里)。

支流

南盘江有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44条。其中从广西境内流入者有8条,最大的是新州河,即隆林河,流域面积924平方公里,河长78公里。西林县与云南省的界河清水江是南盘江的第二条大支流,流域面积为5376平方公里,河长181公里,大部分面积在云南境内,其下游一小段进入广西。

红水河段

干支流

南盘江在蔗香村与北盘江相会,以下河段即称红水河,因其水质混浊、水色赤红而得名,古代称牂牁水、温水、都泥江。红水河自贵州省望谟县蔗香村双江口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三江口全长659公里,北盘江以下区间集水面积为54406平方公里,其中广西境内38562平方公里,贵州境内15844平方公里。三江口以上流域面积(包括南、北盘江在内)为137719平方公里,其中广西44110平方公里,云南48950平方公里,贵州44659平方公里。

红水河全河段有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29条,其中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11条(包括北盘江);在广西境内的一级支流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2条,其中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8条(不包括牛河,牛河流域有一部分在广西境内)。

红水河流经广西乐业、天峨、南丹、东兰、巴马、大化、都安、马山、忻城、合山、来宾、象州等县(自治县)、市,在象州县石龙镇三江口有柳江汇入。蔗香双江口至牛河(曹渡河)河口长107.5公里为广西与贵州界河。

贵州境内的北盘江、涟江、牛河(曹渡河)等从左岸汇入。牛河下段也是广西与贵州的界河。

红水河完全进入广西后,有布柳河(流域面积3418平方公里,河长172公里)在天峨县八奈村从右岸汇入。天峨县城以上,红水河流经峡谷地带,河床狭窄处仅有50~60米,最窄的大沙莉滩仅30米。最宽处也只有200~300米;浅滩较多,最浅处枯水期水深不到1米,缓流深潭水深可达30米。

至南丹县吾隘镇有南丹河(又名清水河,流域面积1020平方公里,河长91公里)自左岸汇入。

至巴马瑶族自治县有盘阳河(又名赐福河,流域面积2550平方公里,河长137公里)从右岸汇入。河口下游为岩滩峡谷。1983年10月在这里开始建设岩滩水电站。出岩滩峡谷,灵歧河(又称灵奇河或良歧河,流域面积1930平方公里,河长137公里)于岽有村从右岸汇入。再下,平治河(即达洪江,流域面积1198平方公里,河长75公里)于其下游潜流一段后从右岸汇入。

至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电站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已于1985年完工。至都安瑶族自治县百旺乡那浩造船厂附近,刁江(又称夷江,流域面积3269平方公里,河长237公里)从左岸汇入。刁江河口以下20公里处,忻城县境红渡上游为恶滩电站,一期工程装机容量6万千瓦,已于1981年完工。至来宾县迁江镇下游,发源于上林县境内的清水河(流域面积3992平方公里,河长189公里)从右岸汇入。至来宾市桥巩镇磨东村附近,北之江(亦称清水河,流域面积1526平方公里,河长101公里)从左岸汇入。红水河天峨县以下河宽为200米左右,河岸陡峭,深切60~100米,河床由岩石组成,比较稳定;沙洲虽然少见,但仍有不少浅滩。红水河共有急滩跌水273处。

水文

由于河槽两侧常有泉水及潜入地下向红水河排泄的地下河补给水量,故枯水季节流量稳定。南盘江下段及红水河中下游碳酸盐岩类广布,岩溶发育,地下河及泉水很多。仅都安瑶族自治县境内已探明的地下河就有38条,加上支流共99条,枯水期流量为19.5立方米每秒,全都排入红水河。

据迁江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695.3亿立方米,最多的1968年为1030亿立方米,是1963年径流量385亿立方米的2.7倍。多年流量的变差系数为0.29。多年平均各月径流量中,5~10月占年径流量的3.2%,6~9月占年径流量的68.0%,6、7、8月各占年径流量的15.4%、20.3%及19.5%。

黔江河段

干流

红水河左侧的支流柳江汇入红水河后称黔江。黔江古代称潭水、泯水、黔水、柳水或大藤江。黔江自三江口至桂平市郁江河口,共长122公里,河道平均坡降为0.0625‰,区间集水面积(不包括柳江)为2561平方公里,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6条(不包括柳江)。西江流郁江河口以上流域面积为198678平方公里,其中广西境内88715平方公里,云南境内48950平方公里,贵州境内60357平方公里,湖南境内656平方公里。黔江段流经武宣、桂平2个县、市,在桂平市三角咀有从右侧流来的支流郁江汇入。黔江段河道狭窄弯曲,有滩险29处。其中从勒马至弩滩是有名的大藤峡峡谷,长44公里,有滩险10处,水流汹涌,航行十分艰险,峡内深潭最深处达85米,在海平面以下。

支流

黔江的主要支流除柳江外有新江、濠江、旺村河、武赖水、东乡河、马来河(黄来水)等,以马来河较大(流域面积471平方公里,河长80公里)。6条支流的总长为395公里,流域面积179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13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上桥、思陇、三里、龙从、王村、上堂等6条地下河汇入,总长45.5公里,枯水期流量1.24立方米每秒。

水文

据干流武宣水文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49.1亿立方米,其中5~10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0%,5~8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4.5%,6~7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37.3%。可以看出,黔江与红水河段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受前汛期降水补给为主的大支流柳江的影响所致。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为0.21,实测最大年径流量为1910亿立方米(1968年),是最小年径流量689亿立方米(1963年)的2.8倍。

浔江河段

干流

西江右侧的支流郁江汇入黔江后称浔江。浔江自郁江入口至梧州市桂江会合处共长172公里,流经桂平市、平南县、藤县、苍梧县等县、市和梧州市,江面宽阔,变化在340~2600米之间,平均750米,河道最窄处在龙潭峡,枯水水面宽仅30米,最宽处在梧州市上游的泗化洲岛,为2660米。水深3~50米,最深处68米,在白马峡;最浅处1.6米,在龙爪浪滩。桂平市至蒙江镇之间有12处险滩,蒙江镇至梧州市,两岸多崇山峻岭,也有6处浅滩。

支流

浔江郁江口以下干流区间汇水面积20236平方公里,除支流郁江外,有社坡河(石河)、大湟江、思旺河等17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其中北流河(流域面积9359平方公里,河长259公里)、蒙江(流域面积3895平方公里,河长189公里)、白沙河(流域面积1155平方公里,河长102公里)等河流域面积均大于1000平方公里。在梧州市桂江汇入后即称西江。西江桂江河口以上流域面积为308271平方公里,其中云南境内58673平方公里,贵州境内60357平方公里,湖南境内656平方公里,越南境内11579平方公里,广西境内175412平方公里,广东境内1594平方公里。

水文

据大湟江口水文站资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60.1亿立方米(不包括甘王水道分洪水量),实测最大年径流量为2640亿立方米(1947年),是最小年径流量915亿立方米(1963年)的2.9倍,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为0.21。其中5~10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1.4%,6~9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5.1%。由于大支流郁江的汇入,各月分配情况与武宣站又有所不同。

西江河段

干流概况

桂江汇入浔江后称西江。西江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即入广东省境,广西境内的河长只有13公里。西江于广东省三水县思贤滘进入珠江三角洲。从桂江河口至思贤滘西口,河长为208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086‰,西江干流思贤滘以上河长2075公里,流域总面积352085平方公里,其中广西境内20208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7.4%;贵州省境内6035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1%;云南省境内5867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7%;广东省境内179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湖南省境内14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4%;越南境内1157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3%。西江入珠江三角洲后与北江等水系混流,其主河道于珠海市磨刀门流入南海,故西江总长度为2214公里。此即珠江的长度,位居中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

主要支流

主要支流有:桂江、贺江、罗定江、新兴江等。

桂江,流域面积18729平方公里,河长438公里。流经兴安县、灵川县、桂林市、阳朔县、平乐县、昭平县、苍梧县、梧州市,在梧州市汇入西江。

贺江,流域面积11599平方公里,河长338公里,上游在广西,于广东省封开县江口镇自左岸入西江。

罗定江,流域面积4493平方公里,河长201公里,平均年输沙量为163万吨,上游自然风光优美,但也是广东省水土流失最大的河流之一。罗定江处西江右岸,发源于广东信宜市鸡笼顶,流经罗定市、郁南县,在郁南县境内汇入西江,因流经罗定市境内最长,故名。

新兴江,处西江右岸,发源于广东恩平市天露山,流经新兴县、高要区,于高要区汇入西江。流域面积2355平方公里,河长145公里

水文水能

珠江流域的天然径流量每年为3360亿立方米,全流域面积以453690平方公里(包括越南部分)计,年径流深为740.6毫米。西江段广西境内的控制测站梧州站,设于1900年(1915年起有实测流量资料),控制面积为327006平方公里,占西江水系流域面积的92.9%。梧州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99亿立方米,占西江思贤滘以上年径流量2300亿立方米的95.6%。最大年径流量3470亿立方米(1915年),是最小年径流量1070亿立方米(1963年)的3.2倍,多年统计的变差系数为0.21。年内各月径流分配情况如表1-6所列,与大湟江口站变化情况相似,但又受桂江汇入的影响,5~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1.2%,5~8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4.2%。

西江水力资源很丰富,据1979年水力资源普查,理论蕴藏量2943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216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中上游,特别是干流天生桥至大藤峡之间的南盘江红水河及黔江河段,可能兴建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约1500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600亿千瓦小时,而且开发条件优越,是云、贵、桂、粤四省(区)发展经济的极其可贵的能源;水电站的巨大水库还可以调蓄洪、枯流量,减轻下游洪水灾害,增加枯水流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西江干流又是沟通两广的重要水道,可通航载重500吨的船只。

地质形成

西江干流及其大支流于距今约1亿年前白垩纪燕山运动之后开始发育起来。3000万年前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使云贵高原抬升,本地区内陆湖盆与西江水系的主要水道逐步连通,同时干流南盘江、红水河及其支流北盘江、柳江沿云贵高原斜坡侵蚀下切,形成许多峡谷、急流和险滩,西江中上游形成凹陷较深的条状谷地,而南北两侧受地面抬升影响,形成黔江和浔江的支流;大容山抬升与广西盆地升高,梧州峡口被切,使西江中游与下游沟通,逐渐形成西江水系。

古代西江自三榕峡后在肇庆市郊睦岗有3河叉分水,有经一连串洼地的后沥水;有肇庆、广利至四会县大沙的古河道;有南岸宋隆以南可通往金利水和高明河的古河道等。宋朝以后,由于河道淤塞及修堤才使上述河叉消失,并形成西江的正干。

水电开发

西江水量丰沛,在全国各大河流之中仅次于长江。广东高要站平均年径流量2215亿立方米,其中来自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的客水量为每年2160亿平方米,为广东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查测1915年梧州(集水面积32.97万平方公里)最大洪峰流量达54500立方米每秒,致使浔江及西江两岸低洼地带洪水泛滥成灾,而以三榕峡以下的西江下游及西北江三角洲地区的灾害最为严重。西江水力资源很丰富,据1979年水力资源普查,理论蕴藏量2943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216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中上游,特别是干流天生桥至大藤峡之间的南盘江红水河及黔江河段,可能兴建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约1500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600亿千瓦小时,而且开发条件优越,是云、贵、桂、粤四省(区)发展经济的极其可贵的能源;水电站的巨大水库还可以调蓄洪、枯流量,减轻下游洪水灾害,增加枯水流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到21世纪初,已建成、在建或规划建设的水电项目有:

天生桥水电站,位于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交界处南盘江干流上,是国家"八五"计画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和"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电源点,项目分一、二级建设。其中,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是国家规划开发红水河十个梯级电站的"龙头电站",电站安装4台300MW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00MW,设计年发电量52.26亿KW.h。电站于1991年6月开工建设,1994年底大江截流后,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大坝在天生桥大峡谷形成一个水面面积为176平方公里、库容量达102.6亿立方米、回水140公里的大型水库。水库大坝结构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大坝高178米,坝底长507.4米,坝顶长1137米,宽12米,其堆石填筑量、混凝土面板面积等指标均为同类型坝世界第一。溢洪道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岸坡溢洪道。1998年12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00年12月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四台机组均实现投产达标。截至2008年12月31日,天生桥一级水电站连续安全生产2271天,累计发电近430亿KW.h。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位于南盘江干流下游河段上,距天生桥一级水电站约7公里。电站总装机132万kW,年平均发电量82亿kW·h。工程于1980年开工,1985年实现大江截流,1992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97年全部投产。投产十多年来,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累计发电900亿余千瓦时,上缴税金近20亿元。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干流大藤峡峡谷出口处,工程以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为主,结合灌溉等综合利用,项目经历了数十年的论证和协调,到2013年,大藤峡水利枢纽可研报告已完成编制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各专题报告及外委专题工作完成攻坚,项目已完成项目法人重组,大藤峡左岸专用公路建设工程正抓紧施工,初步设计准备工作已经启动。工程设计水库总库容34.3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60万千瓦,总投资316亿多元,初步考虑实行部、区(省)共建方案。

航运概况

西江干流航道长287公里,平均河宽约1000米,常年可通500吨级船舶。沿岸有大、中、小内河港口数十个,其中江门、肇庆、六都、容奇港是年货物吞吐量百万吨以上的大型内河港口。西江水系是两广水上运输的大动脉,对两广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对外经济联系起著巨大的作用,是广东内河运输价值最大的河流。随着西江水系的开发和整治,西江将成为贵州的煤炭、西南各省的磷矿外运广东和中国北方地区的另一重要通道。

主要港口有:

梧州港

梧州港,位于梧州市桂江、浔江和西江的汇合处,扼广西内河水运咽喉,素称"水上门户"。其建设规模是华南地区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内河大港,也是广西最大的内河港口。水运至穗、港、澳全年可通航1000吨船舶,西江二期整治之后将提高到3000吨级。已建成货柜码头3座,港口年吞能力达700万吨,有5万多吨位的船舶专营港澳航线。溯江而上可通贵港、南宁、柳州、桂林等市。2013年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近40万标准箱,累计达到3015万吨,占广西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例为28%,港口货柜吞吐量占广西内河港口货柜货物吞吐量的70%,成为广西内河港口货柜吞吐量的第一大港。此后,梧州港将提升通江达海能力,开展西江干线3000吨级航道、桂江航道整治,建成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重点建设赤水圩作业区二期、李家庄码头三期、中储粮码头、紫金村码头、塘源综合码头、藤县三坡码头、东胜作业区码头、大漓口码头等一批港口码头。加快建造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多功能的综合运输船舶。到2015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以上,实现快捷转运、水陆、水水、水铁联运。

江门港

江门港,原位于江门市蓬江两岸及西江干流西岸的北街,1975年于北街西北西江边的高沙围兴建高沙港,于1977年7月启用。拥有码头409米,9个泊位(500吨级8个,1000吨级1个),有各类机械设备84台,一次最大启吊能力30吨,有散货堆场2万平方米,杂货堆场5960平方米。另有仓库10座、面积1万余平方米。设计年吞吐量200万吨。江门港地处四邑,上连广州、佛山、中山、肇庆等重要城市,西通湛江、琼雷地区,扼四邑交通冲要,是四邑侨乡的门户和物资集散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辟有客运航线17条,直通广州、肇庆、梧州、三埠、香港和澳门等地。江门港也是广海南线水陆联运的中转点,客货运较为繁忙。1987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0.2万吨,以粮食、钢铁、煤炭、石油、建筑材料等为大宗。全年完成客运量124.8万人次,是广东省内河客货运输地位仅次于广州的重要港口。

容奇港

容奇港,位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的中部,在大良镇南6公里的容奇镇,地处广州通西江干流主要航线-容奇水道与广(州)珠(海)公路的交汇处。水路至香港68海里,是顺德县对外贸易口岸。20世纪30年代开始建港。现港区东起槽渔涌口和眉蕉头,西至马岗粮仓,长6公里,沿岸建有码头45座,泊位61个,多可停靠500吨级客货轮,少数可靠1000吨级驳船。容奇港正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最发达的中心位置上,周围有工农业产值居全省前六位的中山、南海、顺德、新会、番禺等市、县(市)。附近还有工业发达的佛山、江门市。港口所在的顺德县又是重要经济作物区,乡镇工业、商品经济相当发达,客货运输任务特别繁忙。货运以粮食、糖、煤炭、建材、杂货等为主。港口的年吞吐量约200万吨,是仅次于广州和江门的第三大内河港。设有客运站,辟有通广州、江门、肇庆、梧州、东莞太平等港的客货航线、班轮,也是对外开放口岸,每天有客货轮直达香港、澳门。随着顺德经济的发展,容奇港新建的货柜码头也于1987年建成投入使用。

肇庆港

肇庆港,位于西江干流上肇庆市南部,扼西江航道和广(州)成(都)公路(321国道)与粤(广州)桂(梧州、玉林)公路、三茂铁路的交通冲要,是西江中游地区水陆中转港口。附近地区盛产粮食、糖、草席、南药等土特产品、木材、硫铁矿石、各种建筑材料。港口附近的肇庆七星岩、鼎湖山是国家级的著名风景名胜旅游区,客货运输特别繁忙。货运以粮食、杂货、矿石、建材为大宗,盐、煤炭、石油及农副产品也占有一定比重。辟有肇庆至广州、江门、都城、梧州等港的班轮。与香港有直达的双体快速客轮往来。港口客运量仅次于广州而居第二位,货运次于广州、江门、容奇居第四位。

相关报导

2019年7月10日,水利部发布:受近日强降雨影响,上午8时,广西西江中游干流来宾市武宣水文站水位涨至55.56米,相应流量25100立方米/秒,根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为西江2019年第一号洪水。

2020年6月8日,广西西江干流梧州站8日0时水位涨至18.54米,超过警戒水位0.04米,编号为"西江2020年第1号洪水"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