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潜江工业提升门

潜江工业提升门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04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潜江工业提升门这个问题,湖北省潜江市杨市街道位于哪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位于:湖北省潜江市杨市街道

杨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中国明星市--潜江市南城区。东临仙桃,南靠总口,北接园林,西抵周矶。处域总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639亩,辖区常住人口2.92万人,下辖17个村,1个社区,2个场。

杨市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杨市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特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汉宜高速公路、“318”国道横贯全境,章华大道、襄岳公路纵卧其间,宽阔的章华大道将杨市南城区与中心城区连为一体。潜江森林公园像一块绿色的翡翠,把杨市装点得分外美丽。

杨市经济发展迅猛。现已形成医药、机械制造、建材、服装、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门类众多的工业生产体系。上市公司潜江制药,属全国眼科用药生产基地;湖北江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属全国十强环保企业,其生产的环保系列产品获湖北省科技成果奖;近几年,七喜实业、东颢制衣、颢利制衣、杨阳纺织、旭日纺织、精工机械、盛世彩印、华升建材、源鑫纺织、银海棉业、亚泰模具、多优多食品、多美制衣、精铸鑫五金制品等一批企业都相继落户杨市。随着首批占地3000亩的杨市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形势喜人,前景甚好。

杨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三级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格局,作为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章华职业技术学校为各类企业提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杨市卫生院作为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实习基地,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有线数字电视、自来水供应与城区并网;万门程控电话和数字移动电话、信息高速公路连接五洲四海,11万伏变电站顺利建成,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工程贯穿杨市,并设有供气站。

杨市投资前景十分广阔。杨市工业园总规及详规已经完成,园区内配套的水、电、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七喜集团投资2.5亿元的五星级会议酒店已在2010年第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期间投入正常使用。沪蓉高速铁路潜江客用站已开工建设,一个集服装生产中心、物流中心、会务中心、休闲中心的新杨市正在变为现实。潜江中心城区正在向东向南不断扩展,杨市已加速融入主城区。一个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新杨市指日可待。

真诚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到这片热土参观考察,投资兴业。

奇葩专业大盘点

殡葬管理专业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系内设两大专业方向,分别为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方向和陵园设计专业方向,去年计划在全国招收280名学生,其中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方向下设三个专业,分别为殡葬服务专业、殡葬设备专业以及防腐整容专业。

“星期一殡葬概论、收尸、整容、插花,星期二烧骨、挽联、风水、传染病。课这么满,怎么活”许多网友看了殡葬专业的课程表都大呼恐怖,但是据记者透露,平时的殡仪课程并不灵异恐怖,而且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一般都能拿到不错的薪酬。

同性恋音乐学

为了迎合日趋升温的同性恋需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别出心裁,将音乐学与性、女权主义、同性恋行为融合成一门单独的学科,这就是同性恋音乐学。据《洛杉矶时报》报道,该专业的主要研究课题为"同性恋作曲家所做的旋律是否更能引起同性恋者的共鸣"。

草业科学专业

会种草可以拿学位,听起来似乎匪夷所思。云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本科专业今年面向省内招32名理科生。4年期间,学生们除了学习草的品种、生存条件、种植,还要学习与草相关产业的管理,草原学、牧草学、草坪学等。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也有开设类似的专业。

蚕学

你知道原来“蚕学”也是一门专业吗?在西南大学、华南农业等大学有这么一门专业,这个专业主要培养能在蚕业或农业部门从事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人才。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养蚕宝宝也是可以拿学位的……

高校内的奇葩学院

潜江龙虾学院

近日,湖北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因一份录取名单频频被媒体报道,据悉,86名新生被该校下属“潜江龙虾学院”录取。有网友笑称,“讲真的,我能一口气念到博士后。”学校设餐饮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小龙虾烹饪方向)、市场营销(小龙虾产业方向)三个普通大专学历专业,学制两年。这是国内首所唯一开设龙虾专业的学校。

尽管网友们调侃“龙虾学院”为“吃货”设立,但校方称,龙虾是课程设置上的亮点,也会有偏重,但不会是课程全部。烹饪专业需要学习湖北其他的特色菜系,营销和餐饮管理专业也需学习其他理论课程。

武汉热干面研究院

2015年6月10日,武汉商学院宣布该校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与武汉老字号蔡林记共同建立了“武汉热干面”研究院。这是武汉高校首次为武汉传统小吃成立研究院。

公开资料显示,该研究院汇聚了校企双方的专家、教授和中国烹饪大师、省“非遗”热干面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主要开展热干面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发展、品牌保护、工业化生产与产品包装、市场营销与产品开发等研究,开展人力资源培训等,以此带动汉味小吃的发展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