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洪山工业提升门

洪山工业提升门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04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洪山工业提升门,以及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位于哪个省哪个市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是武汉市的七个中心城区之一(武汉的七个中心城区是:江岸、江汉、_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全区土地面积502平方公里,人口87万(含流动人口),山水资源和人才资源都极为丰富。管辖区内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6所;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两院"院士28人,兴旺繁华的科技一条街横贯东西,闻名遐迩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坐落其间。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加上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在东湖开发区落户,更给洪山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可以预见,洪山区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同洪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洪山区的基础教育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和其它地区的基础教育相比,洪山区的基础教育有以下突出特点:底子薄、发展快、方向明、思路新。

1986年以前,洪山区是武汉市的郊区,区域经济以农业为主,中小学办学条件普遍较差。至于名校更是寥若晨星。1986年武汉市实行新的区划,洪山区定位为以城带郊的新型城区,近年又成为中心城区,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审时度势,及时抓住"两基"达标的契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形成了个个为"普九"流汗,人人为"两基"尽力的良好氛围。总共投入l.2亿元,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使全区中小学旧貌变新颜;于1996年4月,一举通过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评估验收。成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洪山区位于长江之畔,东湖之滨,是武汉市以城带郊的中心城区。全区自西向东呈半圆形,东抵鄂州市,南与江夏区接壤,西与武昌、青山两区相邻,北与黄陂区、新洲区隔江相望,是武汉的东大门。全区版图面积57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2.6万,常住人口超过100万,辖8个街道6个乡镇。洪山区人文特色浓郁,科教智力密集,交通发达便捷,山水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是创业、居住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洪山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深入实施“依法治区、科教兴区、环境优区”战略,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加快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20.95%;全口径财政收入26.5亿元,区级财政收入7.19亿,分别增长26.2%和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0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1%和10.19%。

行政区划

洪山区有城有乡,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城区。行政区内有珞南、关山、狮子山、红旗、葛化、张家湾、和平、洪山8个街道办事处,126个建成社区;有建设、青菱、九峰、花山、左岭、天兴6个乡镇,141个行政村。中心城区面积90平方公里,农村面积480平方公里,有68.7万城区人口,13.9万农村人口。2007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1亿元,农业总产值13.5亿元。

产业发展

辖区科教资源独特,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6所部属、省属高等院校,在校大学师生50多万人。有35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单位、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44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多万人。国家级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即“武汉·中国光谷”处于洪山腹地。目前,我区已建立了区校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和科技信息平台。独特的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为辖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资源和雄厚的技术支撑。

科技发展成为品牌。近年来,洪山充分发挥科教智力优势,建立了以街道口、广埠屯地区为中心,沿珞喻路向东西两侧延伸,西起石牌岭、东至关山口,长达10公里的洪山区科技一条街。北京、深圳等外地300多家科技企业在这里设立了“窗口”,4000多名科技人员在此从事科研工作,几年来已累计研究开发科技产品1470多项。在科技特别是电脑业的发展上,“广埠屯”已成为与“中关村”齐名的城市名片。

企业孵化网络基本健全。以转化成果,孵化企业,培育企业家为目标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中小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从2000年开始,按照“专业化建设,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的思路,着手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服务。目前,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5个,其中国家级3个,孵化面积2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738家,培育出蓝星集团、团结激光、高德光电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洪山已经成为武汉市科技孵化器建设示范区和全市唯一的“国际合作试点区”,连续三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殊荣。

创意产业成为亮点。为发挥高校资源,帮助毕业大学生转化学业优势,洪山区积极促进创意事业发展。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中心,已建成鲁磨路地质大学珠宝一条街;拟以黄家湖大学城为中心,建成大学生创业一条街。目前,以武汉大学“珞珈创意园”、“武汉创意产业中心”为重点,北起珞狮北路,南至珞狮南路,长3公里的创意大道正在加快建设,将聚集华中地区最大的出版产业以及表演、设计、软件多媒体设计等创意类型企业,是全省创意企业和人才最为密集的区域,创意产业前景无限。

近几年来,洪山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实施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初步形成了“五园一带”的产业发展格局。即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为主的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以出版发行、动漫游戏研发制作、设计创意等为主的创新产业园;以钢铁加工、配套等为主的建设钢铁产业园;以光电子、电子信息为主的九峰科技园;以新型建材、新材料等为主的澳洲产业园;以科技企业孵化、培育科技初创企业等为主的科技孵化带。

历史文化

需要不断扩展演变而来。1949年10月,在武汉的江南地区成立了洪山、武泰、挹江三个郊区;1951年5月,撤销三个郊区,成立武昌郊区;1951年7月,武昌郊区改为东湖区和南湖区;1954年2月,改东湖区为洪山区;1956年6月,南湖区并入洪山区。之后又经过一些演变,成为了如今的洪山区。

洪山作为独立行政区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从西周直到新中国成立,洪山均属历史上的武昌县(今江夏区)管辖。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吸引着历代的精英人物,耸立着历史上众多特色建筑。

在这里,有南望山上西汉时期的蛮王冢;有在东湖风景区为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所建的行吟阁;有洪山上的施洋烈士陵园;有光谷广场上的李四光等著名科学家的雕塑群像等。这里还有建于南朝的宝通寺;建于唐代的北洋桥;建于元代的无影塔;建于明代的洪山宝塔、莲溪寺。

近几年来得到修复并开放的卓刀泉古寺,位于伏虎山麓。相传东汉末年,关羽曾驻兵于此,因天旱无水,兵干马渴,关羽一急之下,卓刀于地,顿时水涌成泉,是为“卓刀泉”。

交通旅游

武汉市城区现有和在建的6座长江大桥中,二桥、阳逻、天兴、白沙洲等4座大桥联通洪山;武汉市4大环线均通过洪山;沪蓉、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316国道、京广、武大和规划建设中的武广、武京高速客运专线以及武汉2号、4号轨道交通均穿越洪山;珞喻路、珞狮路、雄楚大道、南湖大道、徐东大道、迎宾大道、友谊大道等六条城市主干线横贯东西南北,白沙洲以及正在兴建之中的街道口、卓刀泉、岳家嘴四大立交桥成为东西贯通、南北交融、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天兴汽渡、左岭白浒码头成为水上交通与运输的纽带。便捷的交通,为洪山仓储、物流、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洪山丰富的山水、路桥、科教及历史人文等资源,为发展旅游休闲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已经形成以东湖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为核心的大东湖自然景观线路。比西湖面积大5倍的东湖,水面面积34平方公里,沿岸被34座山峰环绕,山下有湖,水中有山。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被,浓郁的荆楚风情和别致的园中园,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九峰山方圆20平方公里,其9座山峰蜿蜒起伏,其丁管峰海拔200米,是武汉城区第一高峰。九峰山上林木遍布,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理想去处。形成了环汤逊湖严西湖青菱湖黄家湖周边的乡村休闲旅游线路。汤逊湖拥有水面1.5万亩,已建和在建的有三大区域:农家乐园区、水上运动游乐区、避暑休闲区。还有张公山休闲娱乐度假区、黄家湖休闲观光风景带等等,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绝佳去处。形成了以武大、华科大、光谷步行一条街、卓刀泉历史文物古迹、图书城等众多科教历史景点为基础的科教文化线路。东湖海洋世界、鸟语林、武汉植物园、中南民大博物馆、中国地大博物馆、绚丽多姿的武大樱花,具有神奇典故的卓刀泉古寺等等多处景点,让人们在游览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资源

洪山因山而得名,其山水资源非常丰富。山体在武汉主城区中所占比例达70%以上,水面所占比例更高,达83.2%。拥有山峰122座,面积4万余亩,其中洪山、九峰山、珞珈山、伏虎山、白浒山、花山、狮子山、桂子山、喻家山等众多山峰,高耸云宵,挺立闹市。东湖、南湖、严东湖、严西湖、晒湖、汤逊湖、野芷湖、黄家湖等10多个湖泊安家洪山。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为洪山实施“环境优区”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打造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区奠定了独特的优势。洪山的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为武汉市主城区之最,成为城市绿肺,天然氧吧。目前,洪山已获得市级“山水园林城区”称号,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五大商圈体系

与武汉市建设华中地区商贸流通中心相呼应,洪山大力整合商贸资源,加快规模特色商圈发展,已经形成五大各具特色的商圈。其中珞喻路商圈形成了以赛博数码广场、资讯广场等为核心的电子科技产品一条街,以新世界、群光广场等大型商场为龙头的商贸企业群;徐东路商圈形成了以商贸流通业和公司总部商务为特色的武汉市江南片重要的商贸服务中心,徐东平价、销品茂、沃尔玛、新宜家、麦德龙、凯旋门、金马家居、欧亚达等中外大型商家扎堆经营;白沙洲商圈利用其开阔的场地和便利的交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形成了汽车及零配件、新型建材、农副产品、物流配送等各具特色的专业销售服务市场,烽火钢材大市场、机电市场等7大物流市场2007年交易额已经超过100亿元,其中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日交易量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武汉火车站商圈重点发展以服务客流为主体的各类商贸流通业,逐步把该地区建成武汉市现代化“窗口式”新型客运商圈;白浒山港区商圈配合武汉白浒山外贸码头港区、化工新城和阳逻长江大桥建设,发展完善与此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项目。

珞喻路商圈:实行街道口地区、卓刀泉地区与鲁巷地区联体发展,促进珞喻路科技产品开发经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发展赛博广场等大型IT产品专卖商场,提高科技一条街电子产品服务功能和辐射力。对珞喻路街面进行立体整治,突出科技特色,提高科教文化品位。

徐东路商圈:完善该商圈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和公司总部商务。建设和完善特色街、市场群。搞好友谊大道等新建干道商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把徐东路商圈建成武汉市江南片重要的商贸服务中心。

白沙洲商圈:大力发展白沙洲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汽车及零配件、新型建材、农副产品、物流配送等各具特色的专业销售服务市场,“十一五”把该地区建成武汉市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商品集散地。

武汉火车站商圈:按照武汉市建设新火车站的统一规划布局,整合资源,理顺体制关系。配合武汉市新火车站的建设,在和平乡白马洲地区适时发展以服务客流为主体的各类商贸流通业。沿武汉火车站广场周边建设若干标志性建筑和地标性景观,逐步把该地区建成武汉市现代化“窗口式”新型客运商圈。

白浒山港区商圈:配合武汉白浒山外贸码头港区和化工新城建设,在该地区适时启动建设外贸商品、化工产品等仓储物流商圈。建设与化工新城、白浒山港区和阳逻长江大桥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及服务项目,促进东部地区快速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

围绕服务城市,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洪山菜薹”是金殿玉菜,与“武昌鱼”齐名,其原产地得到控制保护,示范基地达到8000亩;建设乡白萝卜、天兴洲韭菜发展成为地方风味名吃;严西湖高新技术水产品示范区、汤逊湖名优水产品养殖区、花山、九峰苗木花卉基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以推进农村家园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近三年来已在24个村实施农村家园建设。完成了11个农村家园创建“五通五改一室一场一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城中村综合改造不断推进。二环线内已有66个城中村列入城中村改造范围。首批28个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基本完成,19个村完成农业户口改登,17个村完成社会保障参保工作,16个村完成旧村湾改造规划编制任务。

Hongshan Qu

420111

邮编:430070

区政府驻地位于珞狮南路318号。

2020年9月,洪山区上榜2020年中国百强区,名列第75。

2020年9月,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出炉,洪山区位列第76名。

2019年10月,洪山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列第25名。

2018年9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8年中国百强区排名,洪山区名列第72位。

一、湖北工业大学是什么街道湖北工业大学是在狮子山街道,该校地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道南李路28号,是一所以工学为特色的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

二、湖北工业大学简介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覆盖工、文、理、艺、经、管、法和教育等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2010年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4年,学校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2012年、2016年连续两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16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文体和后勤服务设施,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6万m2,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各类藏书600余万册。学校建有安全通畅的校园网络、智慧快捷的校务平台。

学校设有16个学院,有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股份公司、湖北省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和湖北省农机鉴定站等省级科研院所,办有1个独立学院。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在读研究生共63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710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5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1%以上。现有国家级人才34人、省级专家152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特聘专家3人、“*”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入选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高端外国专家5人、全国模范(优秀)教师3人;湖北省“*”专家24人、楚天学者99人、湖北教学名师4人、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楚天园丁奖1人。学校还先后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聘请了包括8名国内院士和12名国外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286人,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6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4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0项、湖北省品牌专业8个、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及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专业24个;3个湖北省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评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湖北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含重点2个)、实习实训基地6个(含示范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湖北省各类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5门。

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的战略需求,大力实施以绿色工业为主导的“135+”学科发展战略。现有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5个湖北省特色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2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36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5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4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6个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平台、28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等各类科研平台。2012年以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0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00多部;发表SCI论文900余篇、EI论文1600多篇;获授权专利15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3项,其中国家奖1项、省级一等奖18项。学校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科技,与300多家大中型企业有长期合作,科技服务湖北位居省属高校前列,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受到央视《新闻联播》等重要媒体的关注和专题报道。

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湖北农机化》《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其中,《中国机械工程》入选EI源刊目录,连续12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学生为本,教师至上,自由发展,国际视野”的治学思想,凝练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健全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按照“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的办学定位,坚持以培养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近五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100余项,在“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竞赛等国家级重大竞赛中均获有最高奖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位列全国第81名。体育赛事获得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十六强、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超级组男子单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是湖北省就业核查免检单位。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并入选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涌现出一批“全国村官创业百强之星”“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大学生创业之星”等学生成功创业典型。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是湖北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学校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捷克、芬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哈萨克斯坦等30多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13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办有本、硕、博不同层次的联合办学项目10余项,合作项目学生1300余人。在校国际学生800余名。常任外籍专家、教师50余名。先后成立“湖北工业大学菲利普斯亲水胶体研究中心”、“中英联合超快激光加工研究中心”、“中法岩土力学与混凝土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等20余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中心)。学校是唯一获国家外专局授权开设“TEFL in China”外籍教师执业资格培训项目的高校。2017年获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为湖北省首家获批的省属高校。2018年,学校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获批全省首个省级国际化发展示范学院。

学校多次获得各类表彰,被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美誉高校”“湖北省**文明单位”“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外事(侨务)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委先进党委中心组”“省属高校‘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正深入学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扎根湖北大地办大学,坚持“以本为本”和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度对接湖北“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战略布局,扎根湖北、服务湖北,立足工业、融入产业,努力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创新和管理服务上形成特色,奋力建成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工业大学。

很多毕业的学弟学妹们可能不太了解湖北工业大学,今天学姐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所在的学校。

1、学校简介

湖北工业大学坐落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学校位于洪山区南李路,是一所覆盖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占地1500余亩,56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任教师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万人,研究生近7000人,国际学生近1000人。

2、学校发展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教师国际能力提升工程”及“学生国际视野拓展工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是湖北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

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1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在读学生近1700人。

欢迎学弟学妹们报考湖北工业大学!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