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河池工业提升门

河池工业提升门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04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河池工业提升门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河池排广西经济第几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1广西十四城市实力排名

1、南宁市(在东盟,大西南,泛珠三大背景的催化下,享受中央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后,经济飞速发展广西城市的老大)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简称"邕",拥有1680多年的历史。从远古到近代,这座城市都在不断的创新发展,时至今天,它是中国西部各省区唯一沿海的省会城市,是中国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枢纽城市,是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重要中心城市,是沟通中国和东盟的前沿城市。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8.86亿元,财政收入74.63亿元,

2、柳州市(强大的工业体系使柳州屈居南宁稳居广西第二把手把交椅)

又称龙城,是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山水景观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辖六县四区,总面积18686平方公里,总人口351.3万人,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构成了柳州的禀赋特色,日趋发展的工业经济彰显着柳州的时代特征。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7.82亿元,财政收入58.18亿元,

3、桂林市

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它地处广西东北部,是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桂林市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在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过去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得到缓解,城市建设和改造步伐加快,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构架初步形成。“十五”期争取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40亿元,城市建设有重大进展。

4、玉林市(繁荣的民营经济,和众多的消费人口,支撑玉林保持桂东南老大广西四哥的位置)

所辖二区五县市的建成面积达 74.43平方公里;其中玉林市城区常驻人口近40万人;以北流、容县、陆川、博白、福绵、兴业、玉州为卫星城,使玉林成为具有亚热带风光的园林式现代化城市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54.25亿元(90年乡镇企业在广西、在全国享有盛名,是玉林经济具活力的增长点。

建立了以机械、建材、陶瓷、食品、制药、糖纸、化工、卷烟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培养出以玉柴机器、玉林制药、广西运美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

5、北海市(从地产泡沫中走出,开始谋求新的机遇,西南出海大通道和大型临海工业造就北海迅猛发展使之超过老工业城市梧州,屈居第五)

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是2004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58.1亿元,增长12.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0.8亿元、52.9亿元、64.4亿元,

6、梧州市(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珠江航道改造的完成,接受广东辐射的效果初步显现成为两广枢纽,开始聚积底气准备超越沿海城市,完成其超越发展的第一步)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梧州市是我国西部大开发12省(市)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东邻广东,南接玉林,西连贵港,北通贺州、桂林。浔江、桂江汇于市区为西江。三江交汇处黄绿分明,人称鸳鸯江。梧州集广西水流85%以上,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水路距广州341公里、香港436公里、澳门384公里,为广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梧州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梧州口岸有百年对外贸易历史,设施齐全,基础较好,与世界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梧州市是广西最早的工业基地。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梧州市的火电、火柴、肥皂、电池、机械、纺织、治炼、医药、化工等行业就享有盛誉。林化林产工业、轻化工业、食品工业、房地产业、对外贸易已发展成为梧州的优势产业。

7、钦州市(整合为一个经济体走廊逐步成熟,桂南小城市群飞速发展)

是广西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块宝地。这里气候温和宜人,河流水库众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自然资源丰富,依水临海,山川美丽,游览风景迷人,名优产品繁花似锦,有兴旺发达的农业。也有大有可为的海洋捕捞养殖业,城乡市场广阔,开发建设有着很大潜在优势。全市工业目前已形成制糖、医药、食品加工制造、建材、化工等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制糖、医药工业是全市的两大支柱.

8、防城港市(独特的区位优势,

决定了防城港市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格局中居于特殊的战略地位。)

是1993年5月23日设立的地级沿海开放城市。防城港市因港而得名,依港而发展。全市拥有大小港口10多个,其中防城港是广西乃至中国西部第一大港,是全国枢纽港之一,以水深、避风、不淤积、航道短和可用岸线长而著称于世。,年吞吐量超过1300万吨,与71个国家和地区的227个港口通商通航,跻身全国大港行列。21世纪的防城港已成为大西南与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贸易往来最现实最便捷的出海口,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

9、贵港市(经过十几年的工业建设,已经走上了工业强大稳定发展的道路)

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2亿元,比上年增长7.3%,财政收入8.08亿元,增长10.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亿元,增长14%。目前,贵港市已建成富有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工业新格局,是广西新兴的工业基地。形成了制糖、造纸、建材等支柱产业以及机电、化工、冶金、纺织、医药、皮革、食品、印刷等10多

10、百色市(新型的工业建设和南贵昆经济圈中心等优势开始化为百色发展的实际动力)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2.99亿元,增长15.3%;财政收入完成24.7亿元,政府决定把百色打造为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如果我这辈子注定要孤单,我会选择在路上漂泊一生。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陌生的地方认识喜欢的陌生人,可以是朋友、兄弟甚至知已,我只需要陪伴。然后和自己喜欢的陌生人握手,拥抱,一起看繁华世界人间苍凉,然后告别,然后期待下一次惊喜的重逢。?

11、贺州市(挟新兴能源工业和交通要道等优势初次登场,

开始踏上广西城市舞台)

巩固提高商贸旅游业,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加工型的特色工业,突出发展市场潜力大的电力、林产、造纸、制药、冶炼、建材、陶瓷、服装、食品等优势产业。开发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建成了以合面狮电厂、昭平电厂、龟石电厂和中胜火电厂等骨干电厂和100多个小水电站构成的独立电网,拥有上市电力企业——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其价廉质优的电能还输往广东省部分县(区),成为“西电东送”的通道和重要基地,贺州市城区面积已达15平方公里,市区道路121条,总长73.68公里。贺州市交通运输以公路和水路航运为主。207、323国道和三条省道干线贯通境内;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和即将动工建设的洛阳至湛江铁路、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也都穿过贺州市。为承接粤港澳的区域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贺州市建立了旺高、西湾、信都工业区和贺州高科技工业园,

12、河池市(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制约,至1984年河池二市九县分别被划为区定和国定贫困县市。现在正积极建设西南通道经济带和红水河经济带,

发挥水电、有色金属两大优势,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坚持改革开放,优势产业,重点项目和路桥经济带动,积极建设西南通道经济带和红水河经济带,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提升城市品位、产品品位和市民素质,为实现富民兴市新跨越目标而努力奋斗。

13、崇左市(区位得天独厚,是中国走向东南亚地区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富有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加快发展工业是振兴崇左市经济的关键)

区位得天独厚,是中国走向东南亚地区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崇左工业园、大新锰谷工业园、左江农产品加工园、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扶绥华侨投资区、大新桃城乡镇企业工业区、天等特色产品加工园等工业园区。

14、来宾市(2002年12月28日才正式挂牌成立的地级市,至今还不满两周岁。

唯其古老,愈现底蕴魅力;唯其年轻,弥见朝气活力。暂时排于十四位)

位于广西中部的来宾市,素有"桂中"之称。全市现有工业企业600多家,电力、制糖、冶炼已成支柱产业;造纸、建材、制药、矿产品、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有一定规模;。八一铁合金厂是全国目前最大的锰铁合金生产基地,来宾冶炼厂铟冶项目每年铟产量占全世界铟产量的1/4;全市13家大中型糖厂,总日榨能力5万吨;法国北方电业集团、亚洲康密劳有限责任公司、英国糖业集团、广东东莞糖业集团公司等一大批国外、区外大企业纷纷落户来宾市。

人口:约30万人

人口密度:123人/km2

东兰县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南缘,红水河中游;东傍金城江区,西界凤山县,南傍大化、巴马县,北邻南丹、天峨县,离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08公里,距河池市金城江镇130公里。323国道线过境。辖5个镇和1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东兰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41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2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12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45公顷。有林面积14.35万公顷。总人口27.4万,其中壮族占85%。其中农村人口25.6万。有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25.2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7‰。

四乡之称

东兰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素有“四乡”之美称。

一是广西的“将军之乡”——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韦拔群在这里创办了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点燃了革命斗争的火距。

二是“铜鼓之乡”——据资料提供,全世界仅有2400多面铜鼓,而东兰县就有612面,收藏量堪称“世界之最”,学术界称东兰为“铜鼓之乡”。

三是“板栗之乡”——东兰县种植板栗历史悠久,现已有21万亩板栗,产品畅销全国十三个省(市),是中国重要的板栗生产基地之一。

四是“三乌鸡之乡”——东兰三乌鸡因羽、肉、骨呈黑色而得名,经科学测试,鲜肉中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该县于2001年8月被授予“中国三乌鸡之乡”。

资源状况

东兰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土壤属亚热带阔叶林红壤地带,成土母岩有浅灰色砂岩、粉砂岩夹岩、钙质页岩、石灰岩等。林业资源,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17953.3公顷。全县有大小河溪250条,年均径流量总量为17.28亿立方米(不包括红水河),水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47万千瓦(不包含红水河),可供于发电用1.18万千瓦。东兰县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褐铁矿、铜、铝土矿、辰砂、锑、水晶、黄铁矿、磷、大理石、石灰岩、方解石、粘石、铁钻岩、沙金。全县已建立有轻工、建材、棉纺、食品、饲料、酿造、电力、制药、印刷、果品加工等门类的地方工业、中西成药、泡沫玻璃、聚胺脂、水泥、人造板、墨米酒和墨米速食品等。名优特产品:墨米、香粳米、三乌鸡、红七柚、腊月橙、八角、板栗、三华李、酸梅、火麻等。

2004年,实施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后,境内将开通二级路,实现了乡乡通四级油路、村村通四级砂石路、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基本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看电视难等问题,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全县的水路也比较发达,红水河东兰段现有航运机动船130艘,1000多个吨位,北上可达贵州,南下可达大化。邮电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全县城乡开通程控电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完成了地下光缆铺设任务。整个城区商业、旅游、宾馆、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日趋完善。

经济建设

东兰县优质板栗示范基地

东兰是“中国板栗之乡”。东兰油栗果实均匀,色泽光亮,果肉细腻、糯香,适口性好,在区内外享有盛誉。板栗上市季节,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商贾云集东兰收购,价格稳中有升,市场前景看好。

为推动全县板栗开发,提高板栗生产科技含量,我们坚持利用基地做示范,依托基地抓培训,通过培训引导农民大开发。做到县有示范村基地,乡镇有示范片,村屯有重点户。该基地是县扶贫部门于1998年底在隘洞镇创办,占地面积800亩,种植东兰油栗15000多株。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经营,从石山地区和库区吸收13个贫困农户进场开发,利益共享。项目设计目标为第四年挂果,第六年进入盛产期,盛产期亩产320公斤,年总产量25.6万公斤,年总收入128万元。2002年,大部分栗树都开花结果,开始产生经济效益。几年来在该基地进行农民技术培训39期,培养技术人员516人,农民12560人次;同时向全县提供优质接穗260多万芽。成为我县板栗种植、推广、管理、培训的重要基地。

由于科技先行、示范带动,四年来东兰板栗开发一年上一个台阶,面积由1999年的8.9万亩扩大到现在的21.5万亩,其中挂果9万亩,年产量400万公斤。板栗产业初步形成,为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夯实了基础。

广西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是2000年10月由东兰县人民政府以县内优势企业东兰县制药厂部分厂房、设备、土地和部分药品品种入股的方式,与河化集团公司共同组建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公司占地面积5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5000万元,拥有先进的生产设施和工艺设备,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公司现有的100多个药品品种已由地标升为国标,公司拥有的8个剂型已有6个剂型通过GMP认证,主导产品有岩黄连注射液、羟基喜树碱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肿节风片、左旋多巴片、萝芙木片(降压灵片)、慈航片(妇珍片)等,其中岩黄连注射液为国内独家生产的治肝良药。

河丰药业公司是广西较大的综合性中西药生产企业,公司成立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三年多来,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332.6万元,实现利润450万元,上缴税金271.4万元,并向农民收购原料药1500万元,成为东兰县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骨干企业。目前,公司将凭借品牌优势,引入优势企业,加快改制步伐,力争今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以上,进而打造成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成为东兰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

科教文卫

东兰县卫生工作概况

目前,东兰县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9所,其中县直5所,中心卫生院2所,普通卫生院12所;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61人,其中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47人,初级职称305人。共设病床338张,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200张,乡镇卫生院138张。全县有卫生用房52385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30613平方米,主要医疗设备有救护车5辆,防疫专用车2辆,200毫安以上X光机12台,B型超声波诊断仪24台,心电图机25台,生化检验设备25套,CT机1台,纤维胃镜1台,体外震波碎石机1台。全县有个体医疗机构51家,村卫生室83个。个体医务人员68人,乡村医生(含接生员)253人。

长期以来,东兰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和技术标准。从实际出发,制订全县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制定疾病防治规划,提出防治方案,做好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环境、劳动、饮水、食品、学校、放射性防护等卫生的管理,制定卫生标准,组织卫生监测,实施卫生监督。研究制定城乡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业务管理办法,做好干部保健工作,组织卫生技术干部职称考试和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卫生队伍,提高其业务水平。认真贯彻实施党的中医政策,继承和发扬祖国医疗遗产,积极发展中医(民族医)药事业,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发展医学教育,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制定与实施全县卫生干部进修教育发展规划。负责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的管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县医疗卫生科技事业的发展规划、计划,组织开展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的研究,引进新技术,组织科研成果的鉴定和推广使用,提高东兰县的医疗卫生技术水平。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倾力扶助下,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东兰县的卫生事业蒸蒸日上,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人民身体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为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坚强的健康保障。

东兰县人民医院简介

东兰县人民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国家爱婴医院,是全县唯一集医疗、急救、保健、预防、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开放床位150张。现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72人。医疗设备先进,现装备有德国西门子全身CT、德国西门子“小狮王”B超、日本“日立”B超、日本奥林巴斯电视显示纤维胃镜、日本血球计数仪、日本尿八项电脑自动分析仪、意大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多参数监护仪等一批进口高精尖医疗设备以及500毫安带电视遥控匹配原装法国汤姆逊显像系统的X光机、自动分析心电图机、体外震波碎石机、电解质分析仪、多功能麻醉机、除颤器、呼吸机、射频治疗仪等一批国内高科技医疗设备。县人民医院是全县医疗技术中心,医疗技术水平高,外科能开展腹部外科、胸腔外科、颅脑外科、创伤骨科、泌尿外科等20多种大难度手术;内科对各类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及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治和抢救具有丰富的经验;妇产科能开展子宫全切除、巨大卵巢囊肿切除等大型手术;五官科能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泪囊、鼻腔吻合术、眼科显微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其他各科的诊治能力都具有较高的水平。2002年分别荣获地区“文明单位”、地区“巾帼文明示范岗”、地区女职工双文明建功立业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旅游资源

主要旅游景点有革命烈士陵园、魁星楼、银海洲、列宁岩和东里三潭,其中革命烈士陵园、魁星楼、列宁岩为自治区级旅游景点。重要矿产有煤、铁、金、大理石、石灰石、水晶等。

红七军的发祥地全国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共和国人民军队早期将领韦拔群的故乡,是***、张云逸曾经挥师浴血的战场。这块红色土地因养育了韦国清等五位共和国将军而荣佩"将军之乡"的美誉。境内的列宁岩、魁星楼、革命烈士陵园、东兰革命纪念馆等处革命纪念地被列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族民间文化底蕴丰厚著名壮族史诗《达妍与日驾》、《文龙和俏妮》发源与东兰,并完整保存至今;现存民间传世铜鼓600多面,为全球民间铜鼓收藏之最,铜鼓文化艺术已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秉承厚积千年的铜鼓文化精品蚂拐歌会、舂榔舞、瑶族猴鼓舞等,以古朴粗犷、豪放传神而享誉国内外;还有众多著名文物古迹,如:明朝地下隧道、练武营盘、土司墓葬、霸陵古桥等等。

自然风光秀丽迷人红水河过境115公里,两岸群峰俊秀;江平田园景色如诗如画;拉甲山系雄秀奇;还有坡豪湖泊群、地下河、溶洞等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东兰县位列第115名。

2020年10月20日,东兰县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9年3月15日,东兰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3月,东兰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左右江片区)。

2016年7月,东兰县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6年2月1日,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东兰县为2014—2015年度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位于:广西河池市东兰县

东兰县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南缘,红水河中游;东傍金城江区,西界凤山县,南傍大化、巴马县,北邻南丹、天峨县,离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08公里,距河池市金城江镇130公里。323国道线过境。辖5个镇和1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东兰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41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2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12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45公顷。有林面积14.35万公顷。总人口27.4万,其中壮族占85%。其中农村人口25.6万。有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25.2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7‰。

四乡之称

东兰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素有“四乡”之美称。

一是广西的“将军之乡”——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韦拔群在这里创办了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点燃了革命斗争的火距。

二是“铜鼓之乡”——据资料提供,全世界仅有2400多面铜鼓,而东兰县就有612面,收藏量堪称“世界之最”,学术界称东兰为“铜鼓之乡”。

三是“板栗之乡”——东兰县种植板栗历史悠久,现已有21万亩板栗,产品畅销全国十三个省(市),是中国重要的板栗生产基地之一。

四是“三乌鸡之乡”——东兰三乌鸡因羽、肉、骨呈黑色而得名,经科学测试,鲜肉中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该县于2001年8月被授予“中国三乌鸡之乡”。

资源状况

东兰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土壤属亚热带阔叶林红壤地带,成土母岩有浅灰色砂岩、粉砂岩夹岩、钙质页岩、石灰岩等。林业资源,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17953.3公顷。全县有大小河溪250条,年均径流量总量为17.28亿立方米(不包括红水河),水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47万千瓦(不包含红水河),可供于发电用1.18万千瓦。东兰县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褐铁矿、铜、铝土矿、辰砂、锑、水晶、黄铁矿、磷、大理石、石灰岩、方解石、粘石、铁钻岩、沙金。全县已建立有轻工、建材、棉纺、食品、饲料、酿造、电力、制药、印刷、果品加工等门类的地方工业、中西成药、泡沫玻璃、聚胺脂、水泥、人造板、墨米酒和墨米速食品等。名优特产品:墨米、香粳米、三乌鸡、红七柚、腊月橙、八角、板栗、三华李、酸梅、火麻等。

2004年,实施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后,境内将开通二级路,实现了乡乡通四级油路、村村通四级砂石路、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基本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看电视难等问题,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全县的水路也比较发达,红水河东兰段现有航运机动船130艘,1000多个吨位,北上可达贵州,南下可达大化。邮电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全县城乡开通程控电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完成了地下光缆铺设任务。整个城区商业、旅游、宾馆、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日趋完善。

经济建设

东兰县优质板栗示范基地

东兰是“中国板栗之乡”。东兰油栗果实均匀,色泽光亮,果肉细腻、糯香,适口性好,在区内外享有盛誉。板栗上市季节,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商贾云集东兰收购,价格稳中有升,市场前景看好。

为推动全县板栗开发,提高板栗生产科技含量,我们坚持利用基地做示范,依托基地抓培训,通过培训引导农民大开发。做到县有示范村基地,乡镇有示范片,村屯有重点户。该基地是县扶贫部门于1998年底在隘洞镇创办,占地面积800亩,种植东兰油栗15000多株。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经营,从石山地区和库区吸收13个贫困农户进场开发,利益共享。项目设计目标为第四年挂果,第六年进入盛产期,盛产期亩产320公斤,年总产量25.6万公斤,年总收入128万元。2002年,大部分栗树都开花结果,开始产生经济效益。几年来在该基地进行农民技术培训39期,培养技术人员516人,农民12560人次;同时向全县提供优质接穗260多万芽。成为我县板栗种植、推广、管理、培训的重要基地。

由于科技先行、示范带动,四年来东兰板栗开发一年上一个台阶,面积由1999年的8.9万亩扩大到现在的21.5万亩,其中挂果9万亩,年产量400万公斤。板栗产业初步形成,为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夯实了基础。

广西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是2000年10月由东兰县人民政府以县内优势企业东兰县制药厂部分厂房、设备、土地和部分药品品种入股的方式,与河化集团公司共同组建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公司占地面积5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5000万元,拥有先进的生产设施和工艺设备,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公司现有的100多个药品品种已由地标升为国标,公司拥有的8个剂型已有6个剂型通过GMP认证,主导产品有岩黄连注射液、羟基喜树碱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肿节风片、左旋多巴片、萝芙木片(降压灵片)、慈航片(妇珍片)等,其中岩黄连注射液为国内独家生产的治肝良药。

河丰药业公司是广西较大的综合性中西药生产企业,公司成立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三年多来,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332.6万元,实现利润450万元,上缴税金271.4万元,并向农民收购原料药1500万元,成为东兰县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骨干企业。目前,公司将凭借品牌优势,引入优势企业,加快改制步伐,力争今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以上,进而打造成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成为东兰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

科教文卫

东兰县卫生工作概况

目前,东兰县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9所,其中县直5所,中心卫生院2所,普通卫生院12所;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61人,其中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47人,初级职称305人。共设病床338张,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200张,乡镇卫生院138张。全县有卫生用房52385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30613平方米,主要医疗设备有救护车5辆,防疫专用车2辆,200毫安以上X光机12台,B型超声波诊断仪24台,心电图机25台,生化检验设备25套,CT机1台,纤维胃镜1台,体外震波碎石机1台。全县有个体医疗机构51家,村卫生室83个。个体医务人员68人,乡村医生(含接生员)253人。

长期以来,东兰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和技术标准。从实际出发,制订全县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制定疾病防治规划,提出防治方案,做好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环境、劳动、饮水、食品、学校、放射性防护等卫生的管理,制定卫生标准,组织卫生监测,实施卫生监督。研究制定城乡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业务管理办法,做好干部保健工作,组织卫生技术干部职称考试和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卫生队伍,提高其业务水平。认真贯彻实施党的中医政策,继承和发扬祖国医疗遗产,积极发展中医(民族医)药事业,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发展医学教育,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制定与实施全县卫生干部进修教育发展规划。负责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的管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县医疗卫生科技事业的发展规划、计划,组织开展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的研究,引进新技术,组织科研成果的鉴定和推广使用,提高东兰县的医疗卫生技术水平。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倾力扶助下,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东兰县的卫生事业蒸蒸日上,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人民身体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为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坚强的健康保障。

东兰县人民医院简介

东兰县人民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国家爱婴医院,是全县唯一集医疗、急救、保健、预防、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开放床位150张。现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72人。医疗设备先进,现装备有德国西门子全身CT、德国西门子“小狮王”B超、日本“日立”B超、日本奥林巴斯电视显示纤维胃镜、日本血球计数仪、日本尿八项电脑自动分析仪、意大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多参数监护仪等一批进口高精尖医疗设备以及500毫安带电视遥控匹配原装法国汤姆逊显像系统的X光机、自动分析心电图机、体外震波碎石机、电解质分析仪、多功能麻醉机、除颤器、呼吸机、射频治疗仪等一批国内高科技医疗设备。县人民医院是全县医疗技术中心,医疗技术水平高,外科能开展腹部外科、胸腔外科、颅脑外科、创伤骨科、泌尿外科等20多种大难度手术;内科对各类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及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治和抢救具有丰富的经验;妇产科能开展子宫全切除、巨大卵巢囊肿切除等大型手术;五官科能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泪囊、鼻腔吻合术、眼科显微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其他各科的诊治能力都具有较高的水平。2002年分别荣获地区“文明单位”、地区“巾帼文明示范岗”、地区女职工双文明建功立业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旅游资源

主要旅游景点有革命烈士陵园、魁星楼、银海洲、列宁岩和东里三潭,其中革命烈士陵园、魁星楼、列宁岩为自治区级旅游景点。重要矿产有煤、铁、金、大理石、石灰石、水晶等。

红七军的发祥地全国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共和国人民军队早期将领韦拔群的故乡,是***、张云逸曾经挥师浴血的战场。这块红色土地因养育了韦国清等五位共和国将军而荣佩"将军之乡"的美誉。境内的列宁岩、魁星楼、革命烈士陵园、东兰革命纪念馆等处革命纪念地被列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族民间文化底蕴丰厚著名壮族史诗《达妍与日驾》、《文龙和俏妮》发源与东兰,并完整保存至今;现存民间传世铜鼓600多面,为全球民间铜鼓收藏之最,铜鼓文化艺术已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秉承厚积千年的铜鼓文化精品蚂拐歌会、舂榔舞、瑶族猴鼓舞等,以古朴粗犷、豪放传神而享誉国内外;还有众多著名文物古迹,如:明朝地下隧道、练武营盘、土司墓葬、霸陵古桥等等。

自然风光秀丽迷人红水河过境115公里,两岸群峰俊秀;江平田园景色如诗如画;拉甲山系雄秀奇;还有坡豪湖泊群、地下河、溶洞等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东兰县位列第115名。

2020年10月20日,东兰县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9年3月15日,东兰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3月,东兰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左右江片区)。

2016年7月,东兰县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6年2月1日,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东兰县为2014—2015年度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