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汾阳大型工业提升门

汾阳大型工业提升门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04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汾阳大型工业提升门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农家美景入画来-喜看汾阳贾家庄村蝶变之美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杏花村外贾家庄,红旗高举在汾阳。”这是1965年,一代文豪郭沫若参观贾家庄后挥毫写下的赞美诗句。

贾家庄村位于吕梁山东麓、汾河水西畔,与酒都杏花村相毗邻,是一个“一无矿产资源、二不毗邻大城市”的小村庄,以集体经济见长。

踏上这片总面积4.2平方公里,居民不足3000人的土地,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笔直的腾飞大道和气势恢宏的腾飞大门,树的枝叶在徐徐微风中摇曳,幽幽花香迎面吹来,文化广场上不时传来村民的笑意声声,空气中处处洋溢着生态新农村的气息……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民谣中传唱的“有女不嫁贾家庄,嫁到贾庄受恓惶”的“恓惶村”。

“百把镢头闹革命,治水改碱拔穷根”

在贾家庄村文化体育广场上,“百把镢头闹革命”的群雕肃然屹立。

新中国成立前的贾家庄,是汾阳县有名的穷村子。全村4083亩耕地中就有2800多亩是湿泽盐碱地,当时曾流传着“村西湿泽村东干,村南村北碱荒滩;村里只有三件宝,甜苣柳芽芦苇草”的民谣。

“解放前的贾家庄那是穷的多哩,那时候村里有‘三多’:讨吃要饭的多、卖儿卖女的多、打光棍的多。”92岁的老党员武士雄说道。

穷则思变。新中国成立后,贾家庄村组建了汾阳农村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怀着翻身农民对党深深的感恩,贾家庄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

从1954年到1965年,十余年来,贾家庄人创造性地采用“开渠截流、沟洫台田、起高垫低、浅浇洗碱、增施肥料”等方法,逼退碱魔,拔掉穷根,绘制了一幅“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田园美景图。

到1965年,贾家庄村平均亩产由建社前的128斤达到了816斤,一跃成为北方第一个粮食产量跨过长江的村庄,被誉为“富庶精致的北方江南”。

“不当百万富翁,要建亿万富村”

1979年,伴随着农村改革的大潮席卷全国,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一股“下放越彻底越好”的潮流,不“随大流”的贾家庄陷入了“四水围村”的境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分析比较后,贾家庄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三田到户,五统一,一集中”的双层经营管理办法,这样既解放了生产力,又稳住了农业基础。独特的发展模式,使当年的贾家庄村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历经十年改革的中国农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时国家鼓励先富带后富,但是我发现,发财致富快的是领导干部和一些有能耐、有门路的技术人员,大部分村民还处于贫困线以下。”时任贾家庄村党委书记的邢利民意识到,继续这样下去,两极分化只会更严重,这不是贾家庄要走的路子。

随后,在全村党员干部大会上,邢利民响亮地提出了“亏了我一人,富裕全村人;不当百万富翁,要建亿万富村”的口号。此后,1983年——1993年的十年间,贾家庄村陆续兴办塑料厂、编织袋厂、酱油厂、醋厂等二十多个企业,村集体企业固定资产由最初50万元发展到5000多万元,集体经济唱主角,个体经济作补充的农村经济新格局在贾家庄村初步形成。

在今天的恒鼎工业文化创意园里,可以看到一座特级水泥厂的旧址,夕阳映照下,锈迹斑驳的巨大管道显得沧桑沉重。在当年,正是这座水泥厂令贾家庄人“扎紧裤腰带”,背水一战。

1995年,贾家庄村党总支、村委会拍板立项,要上马年产10万吨的特种水泥厂,打造贾家庄自己的支柱产业。历经十八个月艰苦鏖战,特种水泥厂顺利建成,也让贾家庄成功实现了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在工业的强劲拉动下,贾家庄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一跃成为老先进焕发新活力的典型。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那个“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年代,当大多数农村还在苦苦寻找与第二产业对接的时候,贾家庄人却悄然开始了一场新的选择。

1997年,一个占地200余亩的大型农业生态园开工建设。三年后,在这块因烧砖取土而废弃的土地上,一座集生产、休闲、观光、民俗为一体的农业生态综合体拔地而起,贾家庄一脚踏进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大门。

四星级的裕和花园酒店、全国最大的村史展览馆、三晋民俗文化体验地贾街……随后的十几年间,贾家庄人打出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也打出了贾家庄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的崭新印记。

2017年底,邢万里当选为新一届村党委书记,贾家庄开始迈出新时代的崭新步伐。

如今的贾家庄村是全国闻名的幸福村,近两年村里建起了幸福苑小区10幢五层居民住宅楼;拓宽了腾飞路、富民路、青年路3条文明街;通过开展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环境整治活动,村容村貌有了显著提升;全村各家各户都免费安上了清洁环保的天然气;老年人日间照料活动中心里,老人们围坐在餐桌旁,享用热腾腾的饭菜,席间笑意萦绕,大家的幸福感溢于言表;一桩桩好事、实事如汨汨清泉滋润着群众的心田……

“要让每一位来到贾家庄的人都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真正实现‘人人都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时刻挂心怀。’”村党委书记邢万里说道。

从窑洞到楼房,从靠天吃饭到集体经济分红,从传统农民到亦工亦农的新型职业农民,一代又一代的贾家庄人发奋图强、恪勤坚守,用脊梁扛出一个乡村振兴的生动榜样。

吕梁日报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为首都之屏障、全晋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不仅成为晋北地区的首府和通都大邑,还曾担任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自古有“北方锁钥”、“凤凰城”之称。1985年1月,与大连、青岛、厦门等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13个较大的市之一。全市下辖4个区、6个县,总面积14056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202.7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45.60万人,城镇人口221.1万人,城镇化率63.97%,是当之无愧的山西第二大城市。

众所周知,大同市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到了近代,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在新中国建国后,大同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和重要的煤炭转运枢纽,其发展速度可以和省会相媲美,与青岛大连齐名,并以“中国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享誉世界。

近年来因国家加大了对环境问题的投入,虽然煤炭给予了大同曾经的辉煌,但也制约了大同现在的发展,使大同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2019年,大同的GDP总量仅为1318亿元,沦为四线城市!也许在外省人的眼中,大同的经济往往是“一煤独大”。

其实关于煤炭工业的事情也就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大同真正的经济有很多种类,处于一个各省交界的地区,贸易在一定范围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做大做强贸易,让大同成为区域性的贸易中心。而且大同还是全国**通枢纽城市,京包铁路、同蒲铁路、大秦线、大准铁路等线路以及云冈支线、口泉支线等均在大同交汇。

目前大同开通的高铁有2条,分别是大西高铁和大张高铁,还有一条高铁即将开通运营,即呼和浩特到太原高铁。这三条高铁的开通,大同的交通可以说不仅在山西,甚至全国来说都算便利的了。当然这必将极大带动大同相关产业的发展,助力大同经济的腾飞!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