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业提升门调试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武汉工业提升门调试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武汉工业提升门调试以及武汉在哪里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地理区位
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中国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长江中下游特大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2、四季气候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1℃;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长达135天。由于武汉处于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居于内陆、距海洋远,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因而城区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2℃,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极端气温最高44.5℃,最低-18℃.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050~1200毫米。武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240天。
3、行政区划
武汉市辖江岸(07)、江汉(08)、硚口(09)、汉阳(10)、武昌(11)、青山(12)、洪山(06)、蔡甸(03)、江夏(05)、黄陂(01)、新洲(13)、东西湖(02)、汉南(04)13个区。前7个为中心城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4、自然资源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见。一是充足的水资源。全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尽的物产及生物资源。全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三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市现已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建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其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5、财政金融
概况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武钢、武重、武锅、武船、肉联等一大批“武”字头企业陆续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经济地位和城市实力。1959年,武汉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位居全国第四位[2],这一位次一直保持到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沿海开放战略,加之自身思想观念的落后,改革步伐缓慢,地处中部腹地的武汉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很多城市超过,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有所转变,城市面貌和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工业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
外商投资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和首选城市之一。目前,武汉是法国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的城市。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国在武汉的各类投资总额已近22亿美元,占法国在中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另外,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
金融商贸
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武汉的主要金融指标均处于前列。截至2009年8月,总部在武汉的金融机构有汉口银行、长江证券、合众人寿、交银国际信托、天风证券等5家,已有20家中资银行和5家外资银行在武汉设有营业机构,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武汉的营业网点均超过100家,武汉的银行密度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同时,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唯一设在中部的跨省级分行——武汉分行所在地,负责管辖湖北、湖南、江西三省[5]。依托武汉市金融业现有基础以及未来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湖北省及武汉市计划将武汉打造成为立足湖北,辐射周边省份的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
武汉城市圈
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打造“武汉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又称“1+8”,即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湖北9市政府部门主动拆除市场壁垒,搭建合作平台。工商、人事、教育等部门承诺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子女入学、居民就业等方面,建立一体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2007年12月,中央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国家“两型”特区。
6、交通运输
九省通衢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京广、京九、汉丹、沪汉蓉、京港5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
公路
武汉公路总里程达到1.1039万公里(含通村公路)
国道\省道:316国道、318国道、106国道、107国道以及16条省道在此交汇。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天河机场高速公路,天河机场第二机场高速(09年开建),武汉外环线高速公路,汉蔡高速,汉宜高速,和左高速(在建),汉洪高速,硚孝高速(09年开建),岱黄高速,汉麻高速,武英高速,青郑高速,武黄高速,武汉三环线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武汉内环线,武汉二环线完全建成后将成为城市快速路。武汉正在积极建设武汉中心城区至武汉绕城公路(武汉外环线)卫星城镇及远城区“半小时交通圈”、武汉至8+1中的8个城市“1小时交通圈”、武汉至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
铁路
武汉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沪汉蓉铁路、京港高铁交汇处。京广铁路穿城而过,有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京港铁路客运专线)、石武铁路客运专线(京港铁路客运专线)、汉宜快速铁路(沪汉蓉铁路客运专线)以及武汉至鄂州-黄石,武汉至孝感,武汉至黄冈和武汉至咸宁的4条城际铁路在建。
航空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武汉先后曾有过三个客运机场:南湖机场、王家墩机场、天河国际机场,在南湖机场迁往天河国际机场后,武汉也曾出现一座城市两个客运机场同时使用的情况。其后因武汉市城市开发的需要和航空业务的发展,原在王家墩机场运营的武汉航空公司(现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也迁往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4E级机场,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华中地区唯一的综合枢纽机场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
水运
武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是华中第一大港。有汉南纱帽港、杨泗港、武汉港、阳逻港等。武汉港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
桥
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武汉桥梁众多。长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汉军山长江大桥(长江四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长江三桥)、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一桥、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隧道、武汉长江二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长江七桥、在建)、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长江五桥)共五座公路长江大桥、两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和一座长江隧道,并正在规划建设阳泗港过江通道。汉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汉外环汉水桥、沪汉蓉铁路桥(在建)、长丰桥、知音桥(武汉江汉二桥)、铁路桥、月湖桥、武汉江汉一桥、晴川桥共六座公路桥和两座铁路桥,09年武汉将开始建设汉江三官大桥,这也是武汉汉江上第九座大桥以及鹦鹉洲长江大桥(长江八桥)。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第一桥。“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08年年底建成通车。并且武汉还拥有众多立交桥,由于武汉市政府要求建设武汉30分钟畅通工程,从07年起,武汉的立交桥建设进入高峰。
武汉过江隧道
武汉长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开工,总建设周期45个月,于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调试运行通车。之后,逐步完善隧道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整理竣工验收有关资料,“长江第一隧”于2011年方可正式通车运行)。
7、方言
武汉地处中部地区,各种方言交汇形成了特别的武汉话。武汉话是大部分武汉城区居民的母语,也通行于整个武汉市乃至武汉城市圈。武汉话在方言学的分类系谱上,属于官话方言(又叫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与成都方言、重庆方言、贵州方言等同属一个系谱,也是西南官话地理分布上的最东端,东南端被临界的湘方言、赣方言、官话江淮方言等所包围。
近年,普通话极为强烈地影响武汉话,致使武汉方言较有特色的语音、语法、词汇现象大幅被普通话所取代,形成新的武汉话,这在高校密集的地区尤为普遍。新的武汉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改变调值的普通话。武汉艺术家夏雨田用“办事脑子灵,说话喉咙喳”来形容武汉话。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广,普通话开始影响武汉话的语音。同时,武汉还有“弯管子普通话”,即把武汉话套上普通话的声调,这种语言通常是调侃而用。武汉有电视台开辟了方言节目,比如“新闻故事会”和“都市茶座”“阿星笑长开讲”等。
8、美食小吃
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武汉人把吃早饭称为“过早”。早饭对于武汉人来说一向都很重要,所以过早一向都是内容丰富,品种繁多。热干面是武汉一大特色。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湖北江河湖泊众多,水产极为丰富,所以武汉餐桌上河鲜是必不可少的。武昌鱼便是因为1958年***主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而名扬五洲。更有梁子湖河蟹,也是武汉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热干面、面窝、米耙粑、鱼汁糊粉、烧梅、欢喜坨、发糕、锅贴饺、水饺、馄饨、糯米鸡、豆皮、散子、油墩、精武路鸭脖子、汤包、烤红薯、糯米包油条、酥饺、糍粑、剁馍、苕面窝、细粉、宽粉、汤面、清酒、蛋酒、豆浆、鸡冠饺、炒面、炒粉、炒花饭、小张烤鱼、清蒸武昌鱼、鱼香肉丝、瓦罐鸡汤武汉名小吃还有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谈炎记--水饺,顺香居--烧梅,福庆和--牛肉米粉,五芳斋--汤圆,小桃园--煨汤,老谦记--牛肉豆丝,面窝,田启恒--糊汤粉,新农特色牛骨头,民生全科小汤圆,福庆和米粉,雅园湖南米粉,楚宝桂花赤豆汤,宝庆牛肉面,一品香大包,老会宾五叶梅,橘颂饼,东坡饼,油香,发米粑,什锦豆腐脑,凉粉凉面,炒良乡栗子,冲糯米粉,炒白果(即银杏果)武汉风味小吃还有炸油饼、油条、蒸饺、煎包、酱肉包子、欢喜坨、年糕、糯米、糯米包、米酒等。
9、了解武汉●武汉是一座具有3500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是全国建城最早的特大城市。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城市,拥有800万人口和8,494平方公里的土地。
●武汉雄踞长江中游,形成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地理格局。
●武汉地处中国腹地,是全国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电信的重要枢纽。
●武汉是中国著名的江城和水城,水城总面积达2187平方公里。
●武汉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里。
●武汉是白云黄鹤留佳话的故乡。
●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
●武汉是中国近代博览会发源地。
●武汉是推翻封建王朝而打响第一枪的地方。
●武汉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是国家旅游局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武汉是被联合国列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城市。
●武汉是“中国光谷”高科技光电技术产品生产的发源地。
●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工业、金融、商业、科研和文化教育中心。
1、地理区位
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中国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长江中下游特大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2、四季气候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1℃;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长达135天。由于武汉处于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居于内陆、距海洋远,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因而城区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2℃,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极端气温最高44.5℃,最低-18℃.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050~1200毫米。武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240天。
3、行政区划
武汉市辖江岸(07)、江汉(08)、硚口(09)、汉阳(10)、武昌(11)、青山(12)、洪山(06)、蔡甸(03)、江夏(05)、黄陂(01)、新洲(13)、东西湖(02)、汉南(04)13个区。前7个为中心城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4、自然资源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见。一是充足的水资源。全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尽的物产及生物资源。全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三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市现已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建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其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5、财政金融
概况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武钢、武重、武锅、武船、肉联等一大批“武”字头企业陆续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经济地位和城市实力。1959年,武汉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位居全国第四位[2],这一位次一直保持到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沿海开放战略,加之自身思想观念的落后,改革步伐缓慢,地处中部腹地的武汉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很多城市超过,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有所转变,城市面貌和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工业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
外商投资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和首选城市之一。目前,武汉是法国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的城市。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国在武汉的各类投资总额已近22亿美元,占法国在中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另外,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
金融商贸
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武汉的主要金融指标均处于前列。截至2009年8月,总部在武汉的金融机构有汉口银行、长江证券、合众人寿、交银国际信托、天风证券等5家,已有20家中资银行和5家外资银行在武汉设有营业机构,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武汉的营业网点均超过100家,武汉的银行密度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同时,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唯一设在中部的跨省级分行——武汉分行所在地,负责管辖湖北、湖南、江西三省[5]。依托武汉市金融业现有基础以及未来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湖北省及武汉市计划将武汉打造成为立足湖北,辐射周边省份的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
武汉城市圈
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打造“武汉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又称“1+8”,即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湖北9市政府部门主动拆除市场壁垒,搭建合作平台。工商、人事、教育等部门承诺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子女入学、居民就业等方面,建立一体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2007年12月,中央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国家“两型”特区。
6、交通运输
九省通衢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京广、京九、汉丹、沪汉蓉、京港5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
公路
武汉公路总里程达到1.1039万公里(含通村公路)
国道\省道:316国道、318国道、106国道、107国道以及16条省道在此交汇。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天河机场高速公路,天河机场第二机场高速(09年开建),武汉外环线高速公路,汉蔡高速,汉宜高速,和左高速(在建),汉洪高速,硚孝高速(09年开建),岱黄高速,汉麻高速,武英高速,青郑高速,武黄高速,武汉三环线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武汉内环线,武汉二环线完全建成后将成为城市快速路。武汉正在积极建设武汉中心城区至武汉绕城公路(武汉外环线)卫星城镇及远城区“半小时交通圈”、武汉至8+1中的8个城市“1小时交通圈”、武汉至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
铁路
武汉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沪汉蓉铁路、京港高铁交汇处。京广铁路穿城而过,有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京港铁路客运专线)、石武铁路客运专线(京港铁路客运专线)、汉宜快速铁路(沪汉蓉铁路客运专线)以及武汉至鄂州-黄石,武汉至孝感,武汉至黄冈和武汉至咸宁的4条城际铁路在建。
航空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武汉先后曾有过三个客运机场:南湖机场、王家墩机场、天河国际机场,在南湖机场迁往天河国际机场后,武汉也曾出现一座城市两个客运机场同时使用的情况。其后因武汉市城市开发的需要和航空业务的发展,原在王家墩机场运营的武汉航空公司(现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也迁往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4E级机场,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华中地区唯一的综合枢纽机场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
水运
武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是华中第一大港。有汉南纱帽港、杨泗港、武汉港、阳逻港等。武汉港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
桥
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武汉桥梁众多。长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汉军山长江大桥(长江四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长江三桥)、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一桥、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隧道、武汉长江二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长江七桥、在建)、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长江五桥)共五座公路长江大桥、两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和一座长江隧道,并正在规划建设阳泗港过江通道。汉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汉外环汉水桥、沪汉蓉铁路桥(在建)、长丰桥、知音桥(武汉江汉二桥)、铁路桥、月湖桥、武汉江汉一桥、晴川桥共六座公路桥和两座铁路桥,09年武汉将开始建设汉江三官大桥,这也是武汉汉江上第九座大桥以及鹦鹉洲长江大桥(长江八桥)。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第一桥。“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08年年底建成通车。并且武汉还拥有众多立交桥,由于武汉市政府要求建设武汉30分钟畅通工程,从07年起,武汉的立交桥建设进入高峰。
武汉过江隧道
武汉长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开工,总建设周期45个月,于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调试运行通车。之后,逐步完善隧道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整理竣工验收有关资料,“长江第一隧”于2011年方可正式通车运行)。
机电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机电运用及管理、职业教育、科普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文是我整理的机电工程公司简介范文,欢迎参阅。
机电工程公司简介范文1
康达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现拥有7个全资子公司、22个分公司,先后获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新能源产业主导单位、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广东省省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广东省优秀企业、国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试点企业、东莞市首批15家上市后备企业之一、东莞市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东莞市首批12家优秀创新型企业之一、7家国际知名动力品牌总代理或OEM授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等资质与荣誉。
十多年来,公司坚持以电力为根本,进行了持之以恒地探索、创新与实践,不断取得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先后经历了从“美国康明斯、英国劳斯莱斯”等世界知名发电机组代理,OEM生产,到电厂设计、安装、施工、营运等系统服务及配套设施生产的发展历程。近几年来,公司加大了产业横向延伸和纵向跨越的力度,不但大力开拓“燃气发电机组及系统工程,重油发电站建设,船用柴油发电机组,船舶主机及供油系统”,提供燃油、燃气发电系统技术与设备的全方位服务,更把目光专注于新能源领域,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上开创出了新兴的特色产业,范围涉及“太阳能高效热利用,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及沼气工程,工业废气、余热回收利用,沼气、天然气、煤层气、油田伴生气等发电及工程应用”的产业开发[1]。
公司适应新形势,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将人本、和谐的理念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坚持不懈地贯彻和落实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规范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需求,先后成立了“康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康达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康达环保热能设备有限公司、重庆康达新能源有限公司、海口康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康达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中荷康达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加快推进上市的步伐,力争在上市成功后的两年内,成为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8亿元的新能源高科技企业。一个高科技、大规模、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不断展现出独具的魅力和风采,继续以质量取信客户、以信誉立足市场、以价值回报社会、以实力驰骋未来,与社会各界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机电工程公司简介范文2
浙江天冠机电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涂装表面处理,工业窑炉等工业装备工程和余热综合利用等节能环保工程,公司专注于工业装备行业的涂装表面处理、热工设备领域、提供包括规划咨询、工程实施、能源综合利用等系统解决方案,以工程总承包(EPC)和节能服务(EMC)为主要运营模式,秉承“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理念,致力于以高新技术提升装备水平,以科技节能、保护环境、实现共赢为宗旨开拓节能减排之路,肩负社会责任,倡导技术和品质服务,为用户提供差异、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努力成为工业装备领域的专业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天冠业务结构
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及成套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工程总承包经验,专注于涂装表面处理、热工设备等工业装备工程和余热回收、环保治理、节能服务等节能环保工程,为提高企业工业装备水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工业装备工程(EPC)
涂装表面处理生产线设备项目工程总承包
工业窑炉项目工程总承包
机电一体化装备工程总承包
节能环保工程(EPC)
1、涂装表面处理等工业生产线设备余热回收、能源综合利用改造;
2、热处理、工业窑炉、加热设备的节能技术改造;
3、锅炉(煤、油、气)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工程;
4、玻璃制品行业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工程;
5、纺织印染行业烟气余热回收工程;
6、食品制药行业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工程;
7、建材行业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工程;
8、冶金行业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工程;
9、陶瓷行业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工程;
10、化工行业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工程
11、公共事业(机关、医院、宾馆、学校)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工程;
12、工业配套设施(空压机、发电机)余热回收利用工程;
节能设备产品销售
天冠为客户提供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的超导热管、超导恒温热管、超导热管换热器、超导热管散热器、锅炉余热回收换热器、冷凝水余热回收器、热水器等产品。
节能服务(EMC)
天冠在提供丰富的工业装备和节能产品的基础上,通过提供节能服务持续扩大用户的节能成果,降低运营成本,主要服务形式包括:
合同能源服务
天冠提供的合同源服务及技术咨询和金融服务于一体,利用天冠长期的工业节能技术积累,准确定位用户的节能潜力点,帮助用户选择低投入、易实施、回收周期短的节能技术与装备,通过金融手段降低用户的初期投入,并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工程服务。同时,通过先进的能源计量体系,建立改造前的用能基准,在改造后准确核算节能量分配各方收益。
清洁生产和节能咨询服务
天冠除提供工业装备和节能技术与产品外,可针对企业生产现状,提供专业的清洁和节能咨询服务,诊断用户的用能症结,挖掘用能潜力。
机电工程公司简介范文3
中建三局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建三局旗下一家建筑公司,为局二级单位,内部也称为安装事业部,总部位于武汉,下设西北、华东、北京、成都、南方、工业设备、钢结构7个分公司,现有员工48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4000余人。
公司定位为高端和新兴机电工程,现市场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西北、西南、华南等6大核心区域,业务涵盖高端房建机电总承包、石油化工工业设备安装、节能与弱电工程总承包、配套工业钢结构安装工程、市政环保类工程总承包等五大领域。
江苏柯瑞机电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本2600万元,是一家专业从事机电安装的工程公司。经过艰苦卓越的奋斗,公司在水电、消防、空调、无尘室系统工程方面拥有完善的技术和实践能力,并具有对高等级轻工业厂房的机电系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服务的整合承包能力。
秉持“诚信、专业”的精神,柯瑞公司在机电行业赢得了好的声誉。公司目前具有机电一级、消防一级、防腐保温三级、城市及道路照明三级、建筑智能化三级、中央空调安装一级、电力入网承装五级系列资质、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资质。公司于2006年顺利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GB/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持续运行保持。
公司致力于建设一支专业、强大的技术团队。公司管理人员稳定120人配备,分属工程项目管理、项目技术支持与品质管控、财务人力等关联职能部门。公司机构下设具劳务分包资质公司,专项承包公司工程项目劳务工作,属公司内包班组,共20个专业施工队伍,稳定500人配备。
柯瑞团队尊重技术、注重成本、珍视人才,同时柯瑞领袖以身作则引领团队的学习力、主动性与执行力,让团队拥有更强的自趋成长力。
全体同仁坚信:
柯瑞处于在高速发展的恒星行业(建筑业),处在行业发展的引擎(民营企业)中,处在行业龙头的地理区域(江苏省),所以柯瑞是在正确的时机正确的地方正确的位置做正确的事情!拥有几乎全部的行业优势!我们将坚持把握人才基石、走专业化路线、以客户为导向的战略原则,铸造客户普遍信赖的工程品牌。
柯瑞这支富有理想和激情的团队,将在自己坚定的信念下,行动、行动、再行动!稳步达成我们的理想,创造全体柯瑞人共同辉煌的事业、道路、生涯。
机电工程公司简介范文5
杭州华新机电工程有限公司,1993年由中央直属科研院所电力工业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电站辅机研究室改制成立,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以科研开发、产品设计为先导,提供制造、安装、调试一条龙服务。市场的开发、设计、制造、安装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均按照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管理。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公司拥有本部和三个制造基地,年产20000吨以上的产品。大型桥式起重机、四卷筒牵引桥式抓斗卸船机、集装箱岸桥、港口门座机、大跨度桥式抓斗起重机和装卸桥等,拥有大量创新技术和专利技术,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火电、水电、核电、冶金、港口、造船、重大装备制造等行业广泛使用,并出口世界几十个国家。
机电工程公司简介范文相关文章:
★机电工程公司简介范文
★机电公司简介范文
★机电设备公司简介范文
★工程类公司简介范文
★五金机电公司简介范文
★工程公司简介范文6篇
★电力工程公司简介范文
★机械公司简介范文5篇
★工程机械公司简介范文5篇
★工程公司简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