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廉江工业提升门

廉江工业提升门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7-06

很多朋友对于廉江工业提升门和廉江市人民政府网廉江简介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廉江市,位于东经109.45至110.30',北纬21.25至21.55。她东毗茂名市,西邻北海市,北接玉林市,南傍全国八大港之一的湛江港,隔海与越南相望,扼粤、桂、琼三省交通门户,是大西南从湛江港出海通道的必由之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廉江市地域幅员宽阔,东西相距79.5公里,南北相距60.2公里。总面积2835平方公里。海域以10米等深线计算,行政区域内的面积达11755公顷。其中浅海面积5343公顷。据国土部门开展的土地详查资料反映,截至1992年,全市土地开垦利用率高达98.7%。已开垦利用土地面积达415.47万亩。未用地仅剩5.57万亩,未用地中近九成为荒草地,荒草地面积达4.98万亩。在已开垦的土地面积中,按用途分类:①耕地面积146.46万亩。其中:垌田50.43万亩,坑田26.83万亩,旱坡地47.65万亩,沿海围田5.16万亩,洋田4.40万亩。②园地面积36.47万亩。大部分为水果园,小部分为桑园和茶园。水果园面积达20.94万亩。②林地面积154.08万亩。④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33.87万亩。⑤交通用地面积2.30万亩。⑥水域面积42.23万亩,其中水库水面16.66万亩。

廉江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丘陵为主。有帽子嶂、鸭母嶂、镰子嶂和石坑嶂四大山脉纵横北部大部分乡镇。这四大山脉皆从境外伸入。奇峰峻岭,婀娜多姿,成为廉江市独特自然景观,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北部高丘,属云开大山余脉,峰峦叠翠,平均海拔250米以上,局部地区坡度陡峻,一般在15度至30度之间。它们主要分布在长山、塘蓬、和寮三个镇内,约占总面积的15%。座落在塘蓬镇内的双峰嶂海拔382米,为全市最高峰,也是雷州半岛的最高峰。

中部低丘,约占总面积的65%,大部分在海拔50—250米之间,无明显山顶,呈扁平起伏形,坡度界于5度至15度之间。它们主要分布在雅塘、河唇、吉水、龙湾、石城、新民、良垌、石廉江市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颈、高桥等镇内。这里水源丰富,河流汇集,适宜大面积种植山林果树和发展城镇工业。

南部和西南部濒海地带。属浅海沉积平原及九洲江冲积平原,地势平缓,幅员辽阔,一望无际,为平均海拔55米以下的台地和平原,约占总面积的20%。主要分布在横山、青平、河堤、车板、营仔、新华、平坦等镇,是本市主要的粮、油、糖、菜产区。

廉江市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通信发达,水电供应充足,金融、保险等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市场活跃;发挥资源优势开辟的工业园区、经济小区布局合理。依托九洲江、鹤地水库和河唇火车站三大优势建立起来的金三角——九洲江经济开发试验区显示了独特的魅力,已成为粤西地区最具投资吸引力和综合经济发展活力的开发区之一,在北部湾的经济圈中地位日益突出,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跳板,与东海岛和海安经济开发试验区形成“三国鼎立”的半岛型经济发展格局。

廉江市工业发展势头良好。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比重提升。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5.35亿元,增长16.0%;全市工业增长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6.4%,拉动GDP增长3.2百分点。经济长廊建设成效明显,“十里经济长廊”吸引7家企业落户,总投资1亿多元。九洲江工业基地引进19家民营或中外合资家电企业投资创业,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5亿元。龙头沙港海洋产业园已完成通港公路路基工程、渔港码头水电设施、码头作业区土地平整等工程。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市养虾集团公司饲料厂、市中药厂、雅塘糖业有限公司、建安公司、二轻安铺炮竹厂和供销系统部分企业等国有(集体)企业成功转制,重获生机。民营经济日益壮大。全市拥有个体工商户10724户,私营企业178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79家。民营经济增加值41.79亿元,增长21.3%,占生产总值的56.4%.

廉江市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88亿元,增长10.4%。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9亿元,增长10.4%;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2.27亿元,增长3.4%。新的消费热点加快形成,通讯产品、电子产品、汽车、住房等高档、大额商品消费有较大增长。邮政、电信、移动业务发展迅速,分别完成业务收入2248万元、10730万元和814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5%、21.8%和12.7%。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发展势头看好。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总收入1056万元,增长14.3%。

廉江市道路交通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投入公路建设资金3亿多元,“公路建设年”取得较好效果,共有5条公路完工,总长143公里,另外铺设乡道硬底化18.5公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新进展,改建了迎宾二路,新建的南新路基本完成,创业路、安铺路、建设西路正在紧张施工。遂六线廉江至遂溪一级公路,廉城至石角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完成白花涌至车板二级公路13.56公里,石岭至六深二级公路路基13.5公里,吉水至和寮二级公路路基8公里,石颈至长山二级公路路基4公里;硬底化乡道362.2公里,其中水泥路76.8公里,沥清路258.4公里。建筑、邮政、电信业发展较快,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增长18.3%,电信业务收入增长4.7%,邮政业务收入增长20.2%。

廉江市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1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7%和10.7%。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732元,比上年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6.2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4.4%和1.6%。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立,全面实施养老、工伤、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4万人,比上年增长3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12万人,减少9.5%;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人数2.41万人,增长2.1%。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保覆盖面和养老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楼主您好.!

首先表明我的观点.湛江不穷!

当然,湛江没办法跟珠海等地方比,珠海山清水秀,旅游业也好赚.

如果你朋友说湛江穷的话.那无形中就把东莞肇庆等地也化成了穷地方咯?

那广东省除了广州深圳珠海以外都是穷地方啦?

湛江的发展已经算是很快的了.

你来看看观海长廊那一带.

我家就住在那里,以前刚搬到那里的时候一片荒芜.现在多繁荣.

发展前途还是有的..

希望楼主有空来湛江玩玩逛逛吧!

复制点资料你看看.....

湛江市面积12490平方千米,人口725万(2008年)。

湛江市全图(点击可查看大图)区

赤坎区面积 79平方千米,人口 20.7万。邮政编码524033。

霞山区面积 120.9平方千米,人口 44.5万。邮政编码524002。

坡头区面积 483平方千米,人口 37.2万。邮政编码524057。

麻章区面积 769平方千米,人口 46.1万。邮政编码524003。区人民政府驻麻章镇。

县级市

吴川市面积 902.3平方千米,人口100.7万。邮政编码524500。市人民政府驻梅菉街道。

廉江市面积2644平方千米,人口150.9万。邮政编码524400。市人民政府驻罗州街道。

雷州市(原海康县)面积2933.3平方千米,人口148.4万。邮政编码524200。市人民政府驻雷城街道。

遂溪县面积2144平方千米,人口 74万。邮政编码524300。县人民政府驻遂城镇。

徐闻县面积1780平方千米,人口 56万。邮政编码524100。县人民政府驻徐城街道。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8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8年底。

[编辑本段]三、友好城市

海外

澳大利亚凯恩斯市。俄罗斯谢尔普霍夫市。

海内

湖南省益阳市、长沙市、永州市。四川省成都市、宜宾市。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

云南省昆明市、曲靖市。广西防城港市。海南省海口市。

[编辑本段]四、地理环境

位置:

湛江市位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东经109°31'-110°55'、北纬20°-21°35'之间,包括雷州半岛全部和半岛以北一部分。

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浦、博白、陆川县毗邻,东北与本省茂名市属茂南区和化州、电白县接壤。市区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东经110°4'、北纬21°12'。

霞山区海滨公园月亮(岛)湖

地理:

湛江陆地大部分由半岛和岛屿组成,地势北高南低,以北部廉江市境内的双峰蟑(382米)为最高点。全市总面积中,平原占66%,丘陵占30.6%,山区占3.4%。

湛江较大的江河有:鉴江,流经吴川市境内46公里;九洲江,流经廉江市境内89公里;南渡河,流经雷州市境内88公里。

气候:

湛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暑季长,寒季短,温差不大。气温年平均23.2℃,7月最高,月平均为28.9℃,最高曾达38.1℃;1月最低,月平均为15.5℃,最低曾达2.8℃。气温宜人,草木常青,终年无霜雪。

城市金名片

湛江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

1999年以来,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荣誉称号。

[编辑本段]五、经济概况

综2007年该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从统计数据上看,成绩突出。现对去年湛江的经济发展情况做一盘点,供参考。

“工业立市”初见成效

工业主导地位增强。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增幅最高、增速最快。经济总量连上台阶,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初步核算,2007年湛江生产总值89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增速创近12年以来的新高,总量连续3年净增超百亿元,增长速度连续五年超过10%。自2003年以来,湛江经济总量呈现加速上扬态势,五年时间扩大467亿元,几乎相当于2003年全年实现的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21.6:46.1:32.3调整为19.8:47.4:32.8,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下降1.8个百分点。

荣基国际广场,打造湛江标志性时尚购物中心工业

工业经济取得突破,单位数量明显增加。2007年湛江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121.34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创近4年以来的新高,比上年净增153亿元。建国以来,湛江的全部工业总产值到1991年才首次突破百亿元,用了整整42年;从百亿元增加到500亿元,到2003年才得以实现,用了13年时间;现在只用4年时间直接跨越千亿元台阶,实现增量超600亿元。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14家,比去年新增71家,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32家,比去年增加24家。

农业

农业生产成绩明显,农村投资如火如荼。湛江2007年农业表现最突出的是糖蔗生产,总产量突破千万吨,为1006.12万吨,为1993年以来的最高产量。建国以来,湛江糖蔗产量在1992年首次超过千万吨,为1080.71万吨,之后的几年一直在九百万吨左右徘徊;到1997年,再次超过千万吨,为1003.16万吨,随后一直下降到2000年最低点618.73万吨后回升,2006年为913.55万吨,2007年突破千万吨。

去年,我市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投资69.33亿元,同比增长40.4%。农村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5.4%,拉动投资增长9.6个百分点。农村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8.6%,比2006年提高4.7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扩大,房产开发投资大幅增长。湛江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2.77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比去年提高2.9个百分点。湛江投资自2006年突破200亿元以来,至今持续增长。2007年的投资总额相当于2003年全年投资总量的两倍。

2007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开发投资33.94亿元,增长41.7%,增速同比提高26.5个百分点,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达27.7%。年投资过亿元的房地产开发楼盘有十二家,主要有雍景城第一期,金沙湾第五期,华盛新城,荣基广场,兴华广场,锦绣华景,碧绿花园,城市假日等大型楼盘。

港口

作为我国大西南出海主通道,湛江港成功实现亿吨大港目标。截至2008年12月24日,湛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215亿吨,成为全国第十五个亿吨大港,也是我国西南沿海港口群中的唯一亿吨大港。当前,国家和广东省已把湛江港列入全国及省重大发展规划项目,交通部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把湛江港定位为西南沿海港口群主要港口。

商业

市场消费持续繁荣。2007年湛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82.16亿元,增长19.5%,增长速度为近12年以来的新高。建国以来,湛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994年首次突破百亿元,经过了46年的不懈努力;到2003年突破200亿元,用了10年;现在用4年的时间就实现新百亿元台阶的跨越,2004年以来的增量就相当于2001年的总量。

外贸

对外经济取得好成绩。2007年湛江外贸出口总额在2006年突破10亿美元的基础上,继续增长19.1%,为14.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在香港招商局入股湛江港集团的带动下,增长1.86倍,为1.51亿美元。

服务业

湛江市被抽样调查的14家服务业企业经营情况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至5月底,14家被调查企业的期末固定资产合计214378.8万元,同比增长16.07%,营业收入22257.8万元,同比增长13.3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2194万元,同比增长13.44%。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从业人员应付工资增长较慢,应付工资5367.8万元,同长增加2.5%,创利能力不足,营业利润为-8072.1万元,同比增亏19.5%。在14调查家企业中,按企业控股类型分,私人控股企业发展较快,私人控股企业期末资产合计达6894.4万元,同比增长11.32%,其中,固定资产5825.6万元,同比增长173.91%,从业人员应付工资66.2万元,同比增长19.06%。按行业看,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受湛江港强劲发展带动,生产经营情况较好。1-5月,该行业营业收入1638万元,同比增长17.3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589.6万元,同比增长18.58%,营业利润19万元,扭亏为盈

电信业

在本地化信息发展的过程中,湛江电信IDC也努力开拓市场,推动信息化进程。业务不仅覆盖湛江,同时也覆盖毗邻的海南、广西市场。涉及政府、教育、旅游、证券、信息技术等多个行业。

截至2007年9月28日,含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三大品牌在内的湛江移动客户总数已突破200万,确认全球通用户马小姐成为第200万用户,并为这位幸运用户颁发荣誉证书及礼品。

旅游业

2007年全年统计接待游客总人数7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5%和11.4%,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再创佳绩。

金融业

湛江辖区证券业金融机构6家,比上年增加一家。全辖证券机构资产总额6.08亿元,累计证券交易额6167亿元,比上年增长230.63%%。累计盈利3847万元。除了新成立的一家营业部经营管理未上轨道出现微亏外,其余5家证券营业部全部盈利,其中盈利额最大的营业部,盈利1582万元。金融机构经营实现扭亏为盈

2006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业务累计盈利4.44亿元,占全省盈利总额的1.0%%,排名列全省第9位,同比扭亏为盈,大幅减亏7.42亿元。

居民收入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2007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8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980元。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品市场的持续活跃。商品房、通讯器材、高档家电、汽车等成为市民消费的热点。

政府财政

财政收入形势喜人。全年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190亿元,增长28.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23亿元,增长25.8%。湛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998年首次突破10亿元,到2005年才突破20亿元,用了7年时间,2006年突破30亿元。近两年的增量相当于2002年全年的总量。

县区经济取得新进展

十一个县(市、区)中,霞山、坡头、赤坎、廉江等四区(市)生产总值超过百亿元。

赤坎区:2007年常住人口105.11万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0.01亿元,增长15.1%(区属实现生产总值31.22亿元,增长15.5%),人均GDP为49423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7:45.7:53.6。

霞山区:2007年常住人口107.25万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58.62亿元,增长12.4%(区属实现生产总值45.90亿元,增长17.1%),人均GDP为43536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53.6:45.4。

坡头区:2007年常住人口62.76万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1.28亿元,下降0.4%(区属实现生产总值22.90亿元,增长14.0%),人均GDP为36458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1:85.8:9.1。

麻章区:2007年常住人口20.87万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6.16亿元,增长17.5%(区属实现生产总值35.74亿元,增长18.3%),人均GDP为14588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8.7:62.3:19.0。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07年常住人口2万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9.99亿元,增长11.0%,人均GDP为147950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4:92.3:7.3。

东海(岛)区(:2007年常住人口1.78万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4.94亿元,下降14.0%(区属实现生产总值14.80亿元,下降14.9%),人均GDP为7482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7.3:16.1:26.7。

吴川市:2007年常住人口85.26万人,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3.47亿元,增长13.0%,人均GDP为6834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2.0:42.2:35.8。

徐闻县:2007年常住人口56.23万人,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3.68亿元,增长13.1%,人均GDP为7845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6.9:15.1:37.9。

雷州市:2007年常住人口106.85万人,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9.38亿元,增长10.2%,人均GDP为5516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9.4:16.6:33.9。

遂溪县:2007年常住人口74.56万人,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3.58亿元,增长13.5%,人均GDP为9148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7.5:25.1:27.4。

廉江市:2007年常住人口110.11万人,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5.33亿元,增长13.5%,人均GDP为7787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8.2:33.9:27.9。

[编辑本段]六、科学教育

湛江拥有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湛江师范学院等3所全日制高校,高校数量在省内仅次于广州市。同时,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万多人、科研开发机构48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家、技术中试基地2个。湛江同时还是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湛江的普通教育事业,自1983年以来,进入了建国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教育已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的轨道,如期完成了“双基”的历史任务。教育的战略地位逐步得到落实。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资体制、办学体制的改革得到深化和完善。教育总投入有所增加,学校校园校舍和装备水平有了根本的改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各级各类的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教育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素质较高、结构合理、日趋稳定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我市教育更加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呈现一派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职业教育有飞跃的进步。目前,全市共有职业高中34所,中专门化3所,中技13所,成人中专19所,中师4所,总招生4.2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68.87%,成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河山”,为全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中初级人才。

成人教育千帆竞发。在1995年完成市标准扫盲后,我们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成人教育。从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到妇女教育、老年教育;从扫盲、初等教育到成人中等、高等教育;从单科、专题非学历教育到全科系统学历教育:从全脱产、半脱产学习到业余、广播电视、自学考试等开放性远距离教育,应有尽有。

一个多种对象、多种内容、多种学科、多种层次、多种规格、多种形式的较为完整的成人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全市有成人中小学141所,在校生13044人。全市乡镇***化骨干学校达16所,省级示范性***化技术学校7所。全市14到45周岁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率已下降到0.01%。

社会力量办学生机勃勃。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改变了由国家办学的单一的办学体制,形成了以国家办学为主,多渠道办学的新的办学体制,并将其与办学校同等对待,纳入教育计划和管理范围,使得我市的一批社会力量办的中小学、幼儿园能在宽松的环境里健康成长,蓬勃发展。如春晖学校、寸金书院等一批社会力量办的学校正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据统计,目前办学学校已达到187所。成了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另一支生力军,对发展全市的教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办学效益日益显著。到1999年底全市被评为省一级学校的有14所、待省批的有5所,被为市一级学校有39所。高考成绩逐年提高,1999年全市参加高考人数16144人,达本科线2165人,达专科线4103人,比98年增长了19.6%,显示了湛江教育雄厚的实力和蓬勃发展的生机。

[编辑本段]七、港口城市

湛江海岸线绵长,港湾密布,港口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的湛江港,

是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其条件之优越,堪与世界上最著名的港口相媲美,可发展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大港口。这是湛江最重要的优势资源。

湛江港的海岸线全长460多公里,仅内港岸线长达241公里,为目前世界第一港——荷兰鹿特丹港的3倍;其中深水岸线97公里,可发展为年吞吐10亿吨的国际大港。现在的湛江港仅是内港西岸的一部分,其余大部分内港岸线尚未开发,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内港航道水深一般为13~23米,其中东海岛东北部的龙腾至蔚律6.5公里岸线,水深26~40米,超过世界10大港23~28米的码头前沿水深,航道距岸300米,可进出30万吨级以上的货轮和50万吨级以上的油轮,可建年吞吐数亿吨的大港。

港区海域达1419平方公里,其中内港海域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进港航道宽达2公里,其中40米的深水航道宽650米,可同时通航两对30万吨级以上的货轮或50万吨级以上的油轮。

外有硇洲岛作天然屏障,内有东海岛和南三岛互为犄角之势而形成天然的港池,屏障好,风浪小。水文条件也很好,潮差大,历年最高潮位5.8米,最低潮位-0.02米,平均潮差2.6米;潮流方向与航道基本一致,涨潮慢,退潮快,使航道和港池受自然冲刷,回淤率只有吞吐量的3%至4%,新的人工航道建成后,回淤率还会大减。年平均降雾日数仅25.3天,且雾象极微。年平均气温23.1℃,最高气温38.1℃,最低气温2.8℃,终年不冻,一年四季均可通航。

此外湛江港还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它处于亚太经济圈的重要地缘位置,是我国沿海与非洲、中东、欧洲、东南亚、大洋洲海上运距最短的港口,特别是靠近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在运输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二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位于黎湛铁路终点的湛江港,通过黎湛铁路与湘桂线衔接同广阔的大西南紧密相连,腹地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亿多,是大西南地区通向出海口铁路运距短、条件好的港口。三有良好的配套环境,湛江港紧靠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市区,可作开发的依托。港区内有国内第五大岛东海岛,还有硇洲岛、南三岛及一些小岛,这些岛屿都具极好的开发条件;尤其是东海岛已作为经济技术开发试验区,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正因为湛江港的条件如此优越,所以,国家从50年代初,就开始有计划地兴建湛江港,并于1956年5月1日建成投产。经30多年的建设,湛江港现拥有4个不同运输功能和特色的装卸作业区,生产性泊位2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8个,最大泊位为5万吨级,并配套一条长1155米、年输油能力1000万吨的输运管道;有铁路专用线70多公里,火车可达前沿码头,各类库场面积50多万平方米,门座起重机和多种装卸机械600多台(套),装卸机械化程度达80%以上,2001年港口吞吐量2848万吨,是全国8大港口之一,目前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年进出港船舶逾2000艘。“海港湛江,日与夜,勤劳无暇。看吞吐,往来汝我,欧非美亚”。60年代初陈毅元帅视察湛江港时,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南方大港湛江港的繁忙景象。现在的湛江港,更是兴旺发达了。

“八五”期间,湛江港仍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在第一作业区,建5个万吨级码头,并在现有74公里铁路专线的基础上新建港内铁路13公里。另外,在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霞海开辟第五作业区,新建2个5000吨级泊位。随着东海岛经济技术开发试验区的开发,将在东海岛建设深水泊位。据湛江港10年发展的初步规划,“九五”期间将增建1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

湛江港挺进全国亿吨大港行列

在胡**总书记视察湛江港5周年、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湛江港传来好消息——成功挺进亿吨大港。

截止12月15日,湛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016亿吨,比去年同期净增1345万吨,同比增长15.5%。预计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可超1.03亿吨。

湛江港是新中国首个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深水良港。开港52年来,经历了半个世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登上第一个千万吨台阶用了28年,登上第二个千万吨台阶用了16年,登上第三个千万吨台阶用了9年,从2004年以来,连续五年每年以超过1000万吨的增量快速增长,实现了跨越发展。湛江港成为我国西南沿海港口群唯一的亿吨大港,进一步确定了大西南出海主通道的优势和地位,标志着湛江港正以跨越发展的姿态向区域性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奋进。

湛江港跻身全国亿吨大港行列,更加坚定我市坚持“港口兴市”的信心和决心。在新的起点上,湛江港将全力抢抓国家和省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确保发展的契机,加快建设南方大港。具体目标是:2011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5亿吨以上,初具区域性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规模。

粤西和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中心。

湛江市霞山区夜景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4.8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远远高于北部湾地区各主要城市,是该区域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

广东省西部和北部湾地区的交通中心。湛江历史上管辖区域包括广东的江门、阳江,广西的北海、防城港等,一直以来就是粤西和北部湾地区的最大城市。

湛江是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和全国基础设施40优城市之一,基础设施完善,海陆空交通齐全,尤其是港口运输发达,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铁路有黎湛线、三茂线、湛海线与国家铁路干线连通全国各地。公路有国道207线、325线以及将完工的广湛高速、渝湛高速公路,纵横贯通。四通八达,民航机场为4D级机场,现有航线20多条,每周上百个航班。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商业设施完善,交易繁荣,己在水产品、油品、粮食、钢材、服装、果菜等行业形成区域性中心。

大西南出海通道的物流中心。目前,西南地区云、贵、川、渝四省市每年经湛江港进出口物资占全省市进出口货物总额的近50%,其中贵州省达到70%,西南各省区在湛江建立的办事机构和兴办的经济实体已逾100家。近年,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实施,西南与湛江的联系密切,湛江又先后与成都、昆明、贵阳等地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分别在这些城市举办了高规格的大型经济贸易博览会,签订经贸合作项目金额达400多亿元。湛江已初具大西南商品、贸易、劳务、信息中心的雏形,成为大西南走向世界的主要门户,特别是最近,西南地区的大型企业纷纷来湛江考察,希望在湛江建立基地,通过湛江作为桥头堡,加强与国际的经济合作交流中心。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