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广安工业提升门

广安工业提升门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11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广安工业提升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口密度多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口:约123万人

人口密度:801人/km2

广安区位于四川东部,是广安市下辖区级行政单位。广安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中段西麓,与大竹、邻水、华蓥、岳池、渠县、蓬安等6县(市)相邻。区内地形地貌复杂,山地、丘陵、平坝交错,以丘陵为主。总人口120万人,非农业人口17.94万。

全区辖43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844个行政村、50个居委会;幅员1536平方公里。镇:浓洄镇、广福镇、协兴镇、悦来镇、花桥镇、恒升镇、石笋镇、观阁镇、前锋镇、代市镇、枣山镇、官盛镇、浓溪镇、兴平镇、井河镇、龙台镇、肖溪镇、白市镇、大安镇、广兴镇、桂兴镇、观塘镇、护安镇。乡:广门乡、化龙乡、大龙乡、彭家乡、蒲莲乡、东岳乡、郑山乡、龙滩乡、瓦店乡、虎城乡、广罗乡、方坪乡、崇望乡、龙安乡、杨坪乡、消河乡、大有乡、白马乡、苏溪乡、光辉乡、小井乡、新桥乡。

广邻高速公路:广安到邻水。南广高速公路:南充至广安,与广邻高速公路都是国家主干道沪蓉高速公路的一段。

襄渝线。

全区GDP:47.2亿(2003年),位列四川省的41位人均GDP:3369元(2003年)位列四川省的106位。地方财政收入1.22亿元(2003年),位列四川省111位。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富集,种类多、品位高、易开采,现已探明和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煤、盐卤、铁、磷、钾、石油、石灰石、天然气等近 30种,其中煤炭蕴藏量 1.85亿吨、铁储量 214万吨、石膏储量 2776万吨、石灰石储量 45亿吨、石英砂储量 930万吨(其中水泥用 230万吨,玻璃用 700万吨)、盐卤储量 1450亿吨、天然气储量 1200亿立方米,为能源、建材、化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生物资源富饶,适宜农、林、牧、副、渔业综合开发,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薯、豆类、油菜、水果等多种农产品,是全国商品粮和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建有优质粮油基地 40万亩、国家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的优质柑桔龙安柚基地 10万亩、优质茶叶基地 1万亩、优质花椒基地 2.5万亩、中药材基地 4.2万亩(其中青蒿基地 1.2万亩,黄栀子、九叶青花椒、吴茱萸等 3万亩)、优质蚕桑基地 7.5万亩,年产粮食 42万吨(其中水稻 26.5万吨、小麦 4万吨、玉米 5万吨、红薯 3万吨)、油料 3.1万吨(其中油菜籽 2.4万吨、花生 0.7万吨)、水果 1.7万吨(其中柚果 0.4万吨)、茶叶 45吨、花椒 50吨、中药材 1000吨、蚕茧 1288吨、蔬菜 51万吨,特别是广安松针茶叶、龙安柚、白市柚等土特产品,小平同志生前颇为喜爱;

有猪、牛、羊、兔、鸡、鹅等畜禽,年出栏生猪达 100万余头、肉牛 1万余头、羊 10万余头、家禽近 1000万只,年产禽蛋 2万吨;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年产水产品 1万吨;有森林面积 37万亩,各类树竹达百余种;华蓥山“水源头”优质矿泉水远近闻名,亟待开发。

风景旅游

有八大类 150余处,海内外景仰的***故里已成为国家 4A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达两百万余人次;唐朝贞观年间修建的兴国寺,风格独特,气势宏伟;南宋大学士安丙所建的九级白塔,雄居渠江之滨,造型独特;被建筑专家称为“川东丽江”、列为四川十大古镇之一的肖溪古镇,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佛教文化和隋、唐建造开凿的冲相寺摩崖造像及题刻,成为探古访幽的圣地;明朝户部尚书王德完所建的涵虚园,曲径通幽,葛藤交错;由***同志亲自题写园名的“萃屏公园”,树竹葱茏,清幽怡人;渠江水域宽广,极具开发潜力;城区建有西南最大的音乐水景广场,置有世界最大的青铜宝鼎;还有孔夫子供庙文庙、古十六景之一的“鹤岭晴岚”奎阁、清代富豪之家李家院子等众多景区景点,令各界游客流连忘返。

社会环境

人居环境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园林城市、全国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水电气供给网络畅通,有日供水能力 10万吨的现代化制水厂、日供天然气 20万立方米的供气站,现代通讯网络覆盖全区,信息交流快捷无阻,餐饮娱乐设施齐备,有星级宾馆 11家,其中五星级酒店 1家,四星级酒店 3家。

文教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545所,有大专院校 1所,举办高中教育的学校 15所,其中市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 6所,***同志的母校广安中学已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区高中教育容量达 3万余人,初中升高中升学率达 72%,位居四川省前 5位,每年考入各类高校 4000余人,每年培训劳务 4万余人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57个,其中“三乙”医院 1所,“二甲”医院 1所,有床位 1480张。

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进步,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广安区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和投资环境投诉稽查中心,无偿为投资者代办立项、企业名称核准、合同章程审批、工商注册登记、税务登记、用地、用水、用电、建设等各类手续,为投资者排忧解难,真正让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上得快、能发财”。广安区正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一片热土,焕发出勃勃生机。

发展势头

近年来,广安区抓住纪念***同志诞辰 100周年的历史机遇,众志成城,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4.3%,由 2000年的 32.36亿元增长到 2005年的 70.0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143.1亿元,年均增长 24.8%; 2005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 13433万元,比 2000年同口径增加 7579万元。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五年来,城市面积拓展近 10平方公里,城市交通、绿化、亮化及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小城镇拓展 10平方公里,建成农民新村 57个,农村建房 420余万平方米,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通公路,发展环境全面优化。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五年累计引进项目 352个,到位资金 32.6亿元,利用外资 1090万美元,出口创汇 953万美元。工业实现集群发展。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 13.37亿元、总产值 32.9亿元,销售收入 33.5亿元、利润 1.9亿元,分别增长 31.5%、 41.9%、 40.4%、 22.73%,爱众集团、光前集团、恒立铸业集团、华强冶金、永灵金属制造、超臣实业、巨泰油脂公司等一批经济社会效益良好的企业正茁壮成长。奎阁工业集中区、新桥能源化工工业集中区建设快速推进,前锋工业集中区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项目落地、基础跟进”的思路,于今年初在省级试点小城镇前锋镇规划 3平方公里区域启动。前锋工业集中区按企业性质以企业簇群的方式布局,在北面Ⅰ类工业区形成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生物药业等高精技术企业簇群;在南面Ⅱ类工业区形成新材料、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能源资源企业簇群。现前锋工业集中区水、电、气、邮、讯等基础设施配套良好,日供水量可达 5万吨、日供气量可达 10万立方米。四川协力制药广安项目、重庆广安力帆汽车·摩托车配件加工区、宁波丽达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仪表项目落户前锋工业集中区,广(安)前(锋)工业走廊初具规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到 2005年底,全区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 7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 77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2860元,比 2000年增加 1003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 24.72亿元,是 2000年的 1.73倍。

“十一五”期间,广安区委、区政府规划了“跨三步、翻三番,率先全面建成西部小康区”( 2020年达到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的宏伟蓝图,提出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2%以上,至 2010年达到 112.8亿元,人均 GDP达到 9000元以上的目标,并确定了“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互动和城乡经济相融”的发展思路,着力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做大煤电建冶、食品和机械加工等强势产业链,培育壮大盐化工、天然气化工、医药等新兴工业;构建现代农业,建立一批“优质、安全、高效”农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重点形成果、药、茶、竹、蚕、粮、畜七大产加销链条;培育壮大旅游业,精心打造“小平故里行、渠江水上游”品牌,切实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以“开放广安、开发热土”为主题,深入开展“致富思源、共建广安,扶贫济困、共奔小康”活动,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实效,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历史沿革

明置广安州,1913年改广安县。乃取“广土安辑”为名。

1998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8]60号):撤销广安地区和广安县,设立地级广安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广安区广福镇。广安市设立广安区,以原广安县的行政区域为广安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浓回镇。

2000年,广安区辖6个街道、21个镇、2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09310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浓洄街道 25251北辰街道 37314奎阁街道 8519广福街道 28430万盛街道 17269中桥街道 11051枣山镇 25429官盛镇 8867协兴镇 31339浓溪镇 19200悦来镇 28104兴平镇 18453井河镇 27213花桥镇 32421龙台镇 53667肖溪镇 40098恒升镇 35312石笋镇 44305白市镇 27375大安镇 18853观阁镇 28720广兴镇 12188前锋镇 33988桂兴镇 19668代市镇 66824观塘镇 34292护安镇 19976穿石乡 9364广门乡 16279广罗乡 13160方坪乡 21630化龙乡 16597大龙乡 16171崇望乡 12560龙安乡 11470彭家乡 12607杨坪乡 13148郑山乡 9745蒲莲乡 11003大有乡 14166消河乡 15053东岳乡 21228苏溪乡 10844白马乡 15718光辉乡 13453龙滩乡 14933小井乡 22055新桥乡 20808瓦店乡 5216虎城乡 21769

2004年,广安区辖6个街道(北辰、浓洄、广福、万盛、中桥、奎阁)、21个镇(代市、前锋、花桥、观阁、枣山、官盛、浓溪、石笋、悦来、恒升、兴平、井河、龙台、肖溪、白市、大安、广兴、桂兴、观塘、护安、牌坊)、22个乡(广门、化龙、大龙、彭家、蒲莲、东岳、郑山、龙滩、虎城、崇望、消河、大有、小井、新桥、广罗、方坪、龙安、杨坪、白马、苏溪、光辉、穿石)。

2021年1月21日,广安区上榜2020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4日,农业农村部推介广安区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0年8月24日,农业农村部推选广安区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广安区在列。

2018年2月22日,广安区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属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

广安区位于四川东部,是广安市下辖区级行政单位。广安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中段西麓,与大竹、邻水、华蓥、岳池、渠县、蓬安等6县(市)相邻。区内地形地貌复杂,山地、丘陵、平坝交错,以丘陵为主。总人口120万人,非农业人口17.94万。

全区辖43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844个行政村、50个居委会;幅员1536平方公里。镇:浓洄镇、广福镇、协兴镇、悦来镇、花桥镇、恒升镇、石笋镇、观阁镇、前锋镇、代市镇、枣山镇、官盛镇、浓溪镇、兴平镇、井河镇、龙台镇、肖溪镇、白市镇、大安镇、广兴镇、桂兴镇、观塘镇、护安镇。乡:广门乡、化龙乡、大龙乡、彭家乡、蒲莲乡、东岳乡、郑山乡、龙滩乡、瓦店乡、虎城乡、广罗乡、方坪乡、崇望乡、龙安乡、杨坪乡、消河乡、大有乡、白马乡、苏溪乡、光辉乡、小井乡、新桥乡。

广邻高速公路:广安到邻水。南广高速公路:南充至广安,与广邻高速公路都是国家主干道沪蓉高速公路的一段。

襄渝线。

全区GDP:47.2亿(2003年),位列四川省的41位人均GDP:3369元(2003年)位列四川省的106位。地方财政收入1.22亿元(2003年),位列四川省111位。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富集,种类多、品位高、易开采,现已探明和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煤、盐卤、铁、磷、钾、石油、石灰石、天然气等近 30种,其中煤炭蕴藏量 1.85亿吨、铁储量 214万吨、石膏储量 2776万吨、石灰石储量 45亿吨、石英砂储量 930万吨(其中水泥用 230万吨,玻璃用 700万吨)、盐卤储量 1450亿吨、天然气储量 1200亿立方米,为能源、建材、化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生物资源富饶,适宜农、林、牧、副、渔业综合开发,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薯、豆类、油菜、水果等多种农产品,是全国商品粮和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建有优质粮油基地 40万亩、国家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的优质柑桔龙安柚基地 10万亩、优质茶叶基地 1万亩、优质花椒基地 2.5万亩、中药材基地 4.2万亩(其中青蒿基地 1.2万亩,黄栀子、九叶青花椒、吴茱萸等 3万亩)、优质蚕桑基地 7.5万亩,年产粮食 42万吨(其中水稻 26.5万吨、小麦 4万吨、玉米 5万吨、红薯 3万吨)、油料 3.1万吨(其中油菜籽 2.4万吨、花生 0.7万吨)、水果 1.7万吨(其中柚果 0.4万吨)、茶叶 45吨、花椒 50吨、中药材 1000吨、蚕茧 1288吨、蔬菜 51万吨,特别是广安松针茶叶、龙安柚、白市柚等土特产品,小平同志生前颇为喜爱;

有猪、牛、羊、兔、鸡、鹅等畜禽,年出栏生猪达 100万余头、肉牛 1万余头、羊 10万余头、家禽近 1000万只,年产禽蛋 2万吨;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年产水产品 1万吨;有森林面积 37万亩,各类树竹达百余种;华蓥山“水源头”优质矿泉水远近闻名,亟待开发。

风景旅游

有八大类 150余处,海内外景仰的***故里已成为国家 4A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达两百万余人次;唐朝贞观年间修建的兴国寺,风格独特,气势宏伟;南宋大学士安丙所建的九级白塔,雄居渠江之滨,造型独特;被建筑专家称为“川东丽江”、列为四川十大古镇之一的肖溪古镇,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佛教文化和隋、唐建造开凿的冲相寺摩崖造像及题刻,成为探古访幽的圣地;明朝户部尚书王德完所建的涵虚园,曲径通幽,葛藤交错;由***同志亲自题写园名的“萃屏公园”,树竹葱茏,清幽怡人;渠江水域宽广,极具开发潜力;城区建有西南最大的音乐水景广场,置有世界最大的青铜宝鼎;还有孔夫子供庙文庙、古十六景之一的“鹤岭晴岚”奎阁、清代富豪之家李家院子等众多景区景点,令各界游客流连忘返。

社会环境

人居环境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园林城市、全国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水电气供给网络畅通,有日供水能力 10万吨的现代化制水厂、日供天然气 20万立方米的供气站,现代通讯网络覆盖全区,信息交流快捷无阻,餐饮娱乐设施齐备,有星级宾馆 11家,其中五星级酒店 1家,四星级酒店 3家。

文教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545所,有大专院校 1所,举办高中教育的学校 15所,其中市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 6所,***同志的母校广安中学已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区高中教育容量达 3万余人,初中升高中升学率达 72%,位居四川省前 5位,每年考入各类高校 4000余人,每年培训劳务 4万余人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57个,其中“三乙”医院 1所,“二甲”医院 1所,有床位 1480张。

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进步,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广安区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和投资环境投诉稽查中心,无偿为投资者代办立项、企业名称核准、合同章程审批、工商注册登记、税务登记、用地、用水、用电、建设等各类手续,为投资者排忧解难,真正让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上得快、能发财”。广安区正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一片热土,焕发出勃勃生机。

发展势头

近年来,广安区抓住纪念***同志诞辰 100周年的历史机遇,众志成城,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4.3%,由 2000年的 32.36亿元增长到 2005年的 70.0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143.1亿元,年均增长 24.8%; 2005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 13433万元,比 2000年同口径增加 7579万元。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五年来,城市面积拓展近 10平方公里,城市交通、绿化、亮化及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小城镇拓展 10平方公里,建成农民新村 57个,农村建房 420余万平方米,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通公路,发展环境全面优化。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五年累计引进项目 352个,到位资金 32.6亿元,利用外资 1090万美元,出口创汇 953万美元。工业实现集群发展。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 13.37亿元、总产值 32.9亿元,销售收入 33.5亿元、利润 1.9亿元,分别增长 31.5%、 41.9%、 40.4%、 22.73%,爱众集团、光前集团、恒立铸业集团、华强冶金、永灵金属制造、超臣实业、巨泰油脂公司等一批经济社会效益良好的企业正茁壮成长。奎阁工业集中区、新桥能源化工工业集中区建设快速推进,前锋工业集中区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项目落地、基础跟进”的思路,于今年初在省级试点小城镇前锋镇规划 3平方公里区域启动。前锋工业集中区按企业性质以企业簇群的方式布局,在北面Ⅰ类工业区形成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生物药业等高精技术企业簇群;在南面Ⅱ类工业区形成新材料、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能源资源企业簇群。现前锋工业集中区水、电、气、邮、讯等基础设施配套良好,日供水量可达 5万吨、日供气量可达 10万立方米。四川协力制药广安项目、重庆广安力帆汽车·摩托车配件加工区、宁波丽达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仪表项目落户前锋工业集中区,广(安)前(锋)工业走廊初具规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到 2005年底,全区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 7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 77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2860元,比 2000年增加 1003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 24.72亿元,是 2000年的 1.73倍。

“十一五”期间,广安区委、区政府规划了“跨三步、翻三番,率先全面建成西部小康区”( 2020年达到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的宏伟蓝图,提出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2%以上,至 2010年达到 112.8亿元,人均 GDP达到 9000元以上的目标,并确定了“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互动和城乡经济相融”的发展思路,着力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做大煤电建冶、食品和机械加工等强势产业链,培育壮大盐化工、天然气化工、医药等新兴工业;构建现代农业,建立一批“优质、安全、高效”农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重点形成果、药、茶、竹、蚕、粮、畜七大产加销链条;培育壮大旅游业,精心打造“小平故里行、渠江水上游”品牌,切实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以“开放广安、开发热土”为主题,深入开展“致富思源、共建广安,扶贫济困、共奔小康”活动,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实效,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历史沿革

明置广安州,1913年改广安县。乃取“广土安辑”为名。

1998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8]60号):撤销广安地区和广安县,设立地级广安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广安区广福镇。广安市设立广安区,以原广安县的行政区域为广安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浓回镇。

2000年,广安区辖6个街道、21个镇、2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09310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浓洄街道 25251北辰街道 37314奎阁街道 8519广福街道 28430万盛街道 17269中桥街道 11051枣山镇 25429官盛镇 8867协兴镇 31339浓溪镇 19200悦来镇 28104兴平镇 18453井河镇 27213花桥镇 32421龙台镇 53667肖溪镇 40098恒升镇 35312石笋镇 44305白市镇 27375大安镇 18853观阁镇 28720广兴镇 12188前锋镇 33988桂兴镇 19668代市镇 66824观塘镇 34292护安镇 19976穿石乡 9364广门乡 16279广罗乡 13160方坪乡 21630化龙乡 16597大龙乡 16171崇望乡 12560龙安乡 11470彭家乡 12607杨坪乡 13148郑山乡 9745蒲莲乡 11003大有乡 14166消河乡 15053东岳乡 21228苏溪乡 10844白马乡 15718光辉乡 13453龙滩乡 14933小井乡 22055新桥乡 20808瓦店乡 5216虎城乡 21769

2004年,广安区辖6个街道(北辰、浓洄、广福、万盛、中桥、奎阁)、21个镇(代市、前锋、花桥、观阁、枣山、官盛、浓溪、石笋、悦来、恒升、兴平、井河、龙台、肖溪、白市、大安、广兴、桂兴、观塘、护安、牌坊)、22个乡(广门、化龙、大龙、彭家、蒲莲、东岳、郑山、龙滩、虎城、崇望、消河、大有、小井、新桥、广罗、方坪、龙安、杨坪、白马、苏溪、光辉、穿石)。

2021年1月21日,广安区上榜2020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4日,农业农村部推介广安区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0年8月24日,农业农村部推选广安区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广安区在列。

2018年2月22日,广安区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01年,江苏省地级市淮阴看中了县级市淮安名字的含金量,结果淮阴市成了淮安市,而县级市淮安则成了淮安市楚州区。9年来,为了夺回“淮安”二字,楚州区许多人一直没有放弃过努力。

一段时间来,在江苏淮安市的网络和地方舆论圈中,一场“正名”的争论正在进行。***总理的故乡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原县级淮安市),正努力重回“淮安”之名。

这是一场持续了9年的争论。2001年2月10日,江苏省原地级市淮阴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则被更名为淮安市楚州区。

这9年里,为把“淮安”两字改回来,楚州区在省里和中央部委之间奔走数年。而当地一批老干部和其他人士,更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发起了一场要求“楚州”重回“淮安”的“正名”运动。官方和民间的多方力量都参与其中,声势甚至惊动了中央。而淮安市为捍卫自己的名字,亦付出了相当的努力。

一个小小的县区,区区两个字的名字,有多大的含金量?何以让人如此“大动干戈”?名字改来改去的背后,相关各方到底有哪些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考虑?

老“淮安”是一把雨伞,以前下面只站了一个人,现在下面站了9个人图/梁伟驰

改名的逻辑

“充分利用原县级淮安市的历史人文等资源,提升本地区整体知名度。”

今日的楚州区被当地人称作老淮安,于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诸多历史名人如韩信、吴承恩、关天培等皆出于此;更重要的是,这里是***总理的故乡,他诞生于此地,并在那里度过了12个春秋。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原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当年至少在公开场合,看不到关于这一更名的反对之声。相反地,很多人认为更名是更好发挥“淮安”人文历史优势。

当时淮安市的一份文件指出了更名的逻辑:“充分利用原县级淮安市的历史人文等资源,提升本地区整体知名度。”

当年的苏北,唯有徐州、连云港两市经济较为发达,但其辐射力和带动力难及包括淮阴、盐城在内的广大区域。作为长期以农业为主的淮阴地区,渴望大力发展工业和旅游服务业,需要利用知名度来招商引资。“淮安”恰是当地最重要的资源。

早在199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把淮阴建设成为苏北交通枢纽和苏北重要的经济中心”的决定。淮阴市由此决定,借用“淮安”这一名称,“三淮一体(原淮阴市、淮阴县、淮安县)”建设中心城市。

今天反对当更名的人们,将当年的更名视作时任淮阴市委书记赵学凤的一人之举。赵学凤后来因贪腐获罪,被演绎为更名的报应。但以政治逻辑来看,这种归罪似有失公允。

更名之后,淮安市提出了“把淮安建成苏北腹地辐射20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新淮安的定位变成:“恩来故里,交通枢纽,工业基地,鱼米之乡,绿水环境,文化名城”。

不过,熟悉淮安的人都知道,这24字的定位中,至少有“恩来故里、鱼米之乡、文化名城”12字来自老淮安。

小马拉不动大车?

如今楚州区建个厕所都要报淮安市批准。

淮阴和楚州之间距离20公里。在许多人眼里,9年前的更名不仅未实现“三淮一体”,而且使得楚州区即老淮安的发展受到影响。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改名前,老淮安市在淮阴市各县区中一直是“领头羊”。但到了2004年,楚州区财政收入仅为3.7亿元,人均只有310元,列全省52个县(市)第48位,列当时全市8个县(区)第7位,区财政累计债务达7.67亿元。

“小马拉大车是拉不动的。”楚州区原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金兆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老淮安是农业大县,有100多万亩耕地,近100万人口是农民,淮安市经济本来就落后,根本带动不了。”

资料显示,到2008年8月,楚州区经济发展速度、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量、公务员工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均排名靠后。

“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人还是那些人,为什么楚州区不升反降?”楚州区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这就是如今普遍存在的市吃县、市卡县的后果。”在他看来,正是体制障碍延误了楚州区的发展。

对于老淮安来说,首当其冲的是行政审批权限的收窄。1987年12月,当时的淮安县经国务院批准改为淮安市(县级),并明确为“由省直辖”,淮阴市代管。那时,一些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县里基本上可以自主决定和实施。

2001年老淮安变成淮安市所属的城区之后,今天的楚州区在规划、立项等重大问题上的自主决策权实行“审批制”,与当年的“备案制”不可同日而语。金兆峰说,如今楚州区建个厕所都要报淮安市批准。

在全市统筹发展的政策考量之下,楚州区自身的资源更多地被外移和剥离,一些有稳定预算外收入的单位,如水警大队、国土局等上划市级管理。有文件称,每年影响楚州区调控资金近千万元。楚州虽按市区运作,其财政供养人口的工资水平和其他市区相比,每月相差超过600元,造成老干部、教职工的强烈不满。淮安中学的老教师张大铭说:“最近江苏省公布13个省辖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所有市区中,只有淮安市后面要加个括号:不含楚州区、淮阴区。”这意味着楚州区只能执行低一档次的市辖县标准。

2005年,楚州区原计划在本区朱桥镇建盐化工开发区,因为以楚州为中心的淮安地区地下蕴藏着世界特大型盐矿,其矿区就在朱桥镇。但在报淮安市审批时,却被要求将开发区放到距离朱桥20公里的范集,否则不批。

范集是淮安市的青浦区、洪泽县和楚州区交界地带。在淮安市看来,这样可以带动三地共同发展。但这一改变意味着需要修建一条20公里长、穿越京杭大运河的输盐管道。10多亿元的新增建设费用,也完全由楚州区自筹。而这个开发区2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好之后,淮安市又将开发区直接收归市经济开发区。

类似这样的“统筹发展”的事例不少。淮安市经济开发区用地不够,楚州区先后有近100平方公里土地被划走。在严控18亿亩耕地红线、各地用地指标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之下,对于楚州区来说,这种划拨影响不小。

政治名片已为淮安所用?

更名之后,党代会或人代会上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政治待遇收归淮安市。

淮安二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作为周总理家乡的政治、文化效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经是楚州区最大的一张“名片”,但这张“名片”如今已经为淮安市所用。

更名带来诸多不便。慕名来瞻仰***故居的,常被带到淮安市,再折回楚州。

而无论是外出联谊、招商,楚州区干部总要费许多口舌来解释“楚州”是怎么回事,甚至名片上也要印上“楚州(原淮安,***故里)”之类的字样。当他们自称是周总理的“老乡”时,常被人笑为“牵强附会”。

一名楚州区委官员向本报记者介绍,更为微妙的变化是,依照不成文的惯例,周总理家乡的党政主要领导,往往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参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会专门接见来自领袖家乡的代表。在一些看重政治地位的官员看来,这是极为重要的政治待遇。

在老淮安更名之前,这些政治待遇都由老淮安的党政领导享受。不过更名之后,这一政治待遇都收归于淮安市。

2005年9月,楚州区曾派团赴***、***、朱德、***四位领袖家乡考察。结果发现,***的家乡韶山,原为建制镇,1990年又定为省辖县级市,由湖南省湘潭市代管;***故乡宁乡县被从湘潭市划归省会长沙市直管;朱德故乡仪陇县自然、经济条件较差,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加以扶持;***故乡四川广安,1998年从南充地区划出,升格为地级市,保留广安区。

不仅如此,在成为名义上的城区之后,楚州区必须承担城区建设应有的义务。淮安市“四城同创”的目标成为楚州区巨大的负担。

从2002年开始,淮安市提出要同时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这就意味着城区大规模建设和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金兆峰说:“楚州区穷尽民力,欠了很多债。工作重点压缩在16平方公里的城区,作为重点的农业下来了,工业也没搞上去。”

双方都在奔走

名字改来改去干什么,不要翻烧饼。

9年来,先后为“正名”而发声的,包括楚州区政府、离退休老干部甚至新华社内参,参与的网民更是不计其数,其呼声上达中央领导,下至普通公民,显示出极强的活动能力和动员能力。新华社一位曾在老淮安插队10年的老记者也在不断推动此事。

淮安市历任市委书记当面接到的反映不可胜数。每年淮安市的“两会”小组讨论上,淮安市领导到楚州区代表团参加小组讨论,常会被代表们问到此事。

2003年后,周秉德等***亲属,也多次联名致信江苏省委主要领导人,请求解决“正名”问题,并明确提出,如果实在有难处,可以仿照***家乡,将楚州区改为淮安区,并能在财政体制上直接归省管。

2008年8月,一份由包括淮安县、老淮安市和楚州区众多县处级离退休干部联合署名的呼吁信,得到中央领导人的批示。这封呼吁信称“***故乡干群希望把‘楚州’改回‘淮安’”。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大家的诉求各有偏重。南方周末记者所接触到的众多在职官员看重的并非“淮安”其名。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科级干部说,只要能回到省管县的体制,“叫不叫淮安无所谓。”

而奔走呼吁的老干部们则对“淮安”之名耿耿于怀。金兆峰说:“改成楚州县也不行,周总理的家乡哪里去了?”

南方周末记者从官方渠道了解到,多位中央领导及现任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均对“正名”的要求给予了答复。

不过依照程序,提出这一申请须首先得到淮安市的同意。

在淮安市,至今没有党政领导公开正式回应楚州区的“正名”要求,更没有见诸任何行动。有市领导曾经向省领导提出,更名的行政成本太大了。

原淮阴市的一位前市领导,也同样带着一批干部不断给上级领导写材料,认为要从淮安市整体利益上考虑问题,反对把名字改回去。

2008年,淮安市一位主要领导提出了当地十分有名的“灯泡理论”和“雨伞理论”——老淮安是一个灯泡,放在一间房子里照得人睁不开眼睛,现在把它放在大礼堂里,让它照到更多的人;老淮安是一把雨伞,以前下面站了一个人,现在下面站了9个人(目前地级淮安市下辖五区四县),这是多么好的事情。

作为结论,这位领导说,名字改来改去干什么,不要翻烧饼。

但楚州区的干部们对淮安二字的“灯泡”和“雨伞”效应另有解读。一位楚州区政府工作人员说:“在毛、朱、刘、邓四位领袖的家乡,他们是把原来的房子变成大礼堂,灯泡做亮、雨伞做大。而在楚州,灯泡被拆走了,雨伞被扛走了。”

2008年,淮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划出楚州区某地为生态旅游示范区,强征老淮安境内25平方公里土地,实质上用于建设淮安市新行政中心。这被当地解读为带动楚州区发展、安抚楚州人心之举。不料这一变相“圈地”行为,意外地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迁市”遂告搁浅。

关于“搁浅”也有其他的解读——那些反对“迁市”的人促成了央视的曝光。一些淮安市的老干部,也反对将行政中心迁往楚州区,其影响力不亚于楚州区。“淮阴人肯定是不同意行政中心迁移的,他们也到处反映。”金兆峰说,“淮阴人有淮阴人的情结,淮阴的历史同样悠久。”

江苏省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副处长束有春亦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认为:“当地政府对淮阴和淮安的价值认识不清楚,总以为淮安名气响,可以借总理故乡扩大名气,但实际上把淮阴丢了,把总理故乡也丢了。”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