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大型工业提升门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乌鲁木齐大型工业提升门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乌鲁木齐大型工业提升门的知识,包括乌鲁木齐的经济概况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乌鲁木齐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乌鲁木齐毗邻中亚各国,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东西商贸的重要枢纽,对中亚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55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38.1:60.7。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5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2.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出口总额72.17亿美元,增长12.8%;进口总额10.68亿美元,下降23.6%。 201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2%。其中,农业产值23.45亿元,增长2.54%;林业产值1.48亿元,增长52.05%;畜牧业产值21.42亿元,增长7.94%;渔业产值0.87亿元,增长2.9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4亿元,增长13.76%。
2013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29.14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3.73亿元,增长19.4%;畜牧业产值22.70亿元,增长6.6%;渔业产值0.96亿元,增长2.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50亿元,增长25.9%。
2014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29.29亿元,增长0.5%;林业产值3.84亿元,增长2.9%;畜牧业产值24.98亿元,增长10.0%;渔业产值0.94亿元,下降2.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4亿元,增长17.6%。乌鲁木齐已形成石化、冶金、纺织、机械制造、高新技术、建材、医药、食品、轻工业、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集群,产业门类齐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特别是石化、冶金等产业的发展在同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已成为第二产业的支柱。第二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为38.8%。康师傅、可口可乐、阿尔卡特、SK、嘉里大通、大众、威立雅、惠普、西门子、韩国韩华、丹麦LM、丰田、意大利索克瑟姆、嘉士伯、统一、韩国大宇、汉莎航空、日本积水化学、法国液化空气等等,已有越来越多的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落户乌鲁木齐。
2012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8.49,比上年下降18.2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负债率为54.52%,总资产贡献率为12.35%。
2013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9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在全部工业中,非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489.30亿元,增长21.8%;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304.70亿元,增长5.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98.05亿元,比上年下降6.9%;实现利润137.96亿元,下降11.1%。
2014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在全部工业中,非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475亿元,增长20%;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305亿元,增长4.4%。在全部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592亿元,增长13.0%;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188亿元,增长6.0%。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6.7%,其中:轻工业为93.0%,重工业为97.0%。新疆与周边8个国家陆路接壤,拥有17个沿边一类口岸和10个二类口岸,乌鲁木齐不仅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而且是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已成为世界投资者开拓中亚市场的重要平台。乌鲁木齐依托周边八个国家,建成了近200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其中年交易额超亿元的有32个,超10亿元的有10个,形成了覆盖新疆,辐射中亚地区的多层次、多渠道贸易网络,成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城市。
乌鲁木齐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60.7%。乌鲁木齐拥有百余家星级酒店,三星以上达到90余家,乌鲁木齐五星级酒店15家,拥有完善的服务业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为世界各地的客商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拥有健全的商贸流通体系,进出口贸易较为发达,占新疆进出口额的50%以上;一批国际著名品牌相继落户乌鲁木齐提升了商业业态。2013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乌鲁木齐名列31个金融中心城市第26名。
2014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含一日游)2014.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其中,接待国外游客31.57万人次,下降10.4%。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74.57亿元,下降0.8%,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1.84亿元,下降9.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23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年末全市拥有保险公司200家,全年保费收入10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7%。主要银行国内银行东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昆仑银行乌鲁木齐银行天山农商银行
人文学院各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有的共同特点是:职业动手能力突出,专业知识新颖前沿,职业动手能力超强,毕业生就业机会广泛,就业率高,待遇好,执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好。
人文学院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为目的,开设有艺术设计(环境艺术、平面设计方向)、广告设计与制作、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现代文秘(商业文秘、涉外文秘、行政文秘三个方向)、新闻采编与制作、学前教育、语文教育、影视表演、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社区管理与服务播音与主持等十二个专业,均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大部分课程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为充分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学院建有现代艺术实训室(包括专业画室、舞蹈室、声乐室、多媒体电子钢琴室等)、广告设计与制作实训室(专业机房、广告制作车间等)礼仪实训室、文秘实训室(包括办公自动化、秘书模拟、速录机房等)。现有广告传媒公司、网络公司、电视台、报社等多家媒体、律师事务所、市区的中小学以及星级幼儿园等几十家知名企事业单位成为我院的教学实训基地。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如乌鲁木齐市常务副市长周恩良为学院现代文秘专业“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的主讲教授,富有教学经验的高级职称教师占学院教师总数的40%。
学院在校生1100名,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大学生尽现自己的才艺,愉快的生活在一个和谐环境中。学院注重学生的品格教育,任何学生只要在学院得到培养的机会,都会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新人。
学院迄今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近三千人,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2006年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4.5%。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1年10月,是在该校原外语系与原基础部的公外教研室调整合并后组建的,现共开设有英语、日语和俄语三个专业,共有教师42人,管理人员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14人,助教14人。教师中硕士2人,在读硕士4人。
学院先后聘请外籍教师10人,分别来自英、美、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日本。几年来,在自治区教育厅及乌鲁木齐市外事办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学院从英、美等国聘请的外籍教师及专家长期担任我院的英语、日语、俄语会话、英美概况、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英文写作、日本文化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提高学院外语教学水平、促进国际交流以及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学院现有612名学生,其中英语本科班1个,日语专科班1个,英语专科班9个,英语(3+2)大专班7个。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学院不断对课程和专业进行了改革,本着听、说领先,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和专业知识兼备的原则,努力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使专业课时数和技能课时数之比为1:1,从而突出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长期以来学院陆续向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级应用型外语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成绩突出,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专为语言教学使用的语言实验室有五个,每个实验室有40-56座,服务于英语、汉语、日语、俄语等各语种语言教学。信息工程学院主要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技能性人才。学院下设计算机系、应用工程系,开设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多媒体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自动化、汽车运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印刷技术等十几个专业,其中软件技术专业是引入微软的校园课程计划的国家试点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和印刷技术是学校重点投入建设专业。
在二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建有一支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的教学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其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0%。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依靠中央财政职教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学校多方筹集,建有一批的设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嵌入式技术、多媒体动漫制作、电工、电子、通信、过程控制、机械仿真、汽车基础等专业实训室,并与自治区相关企业共同建立了全疆功能最全的汽车运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印刷技术等专业实训基地。学院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手段,保证高质量教学效果,为IT类、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为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熟练的开发技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乌鲁木齐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为适应乌昌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发展目标要求,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在原信息工程学院应用工程系的基础上,新组建成立了应用工程学院。学院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十余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0余家,建立了面向乌昌一体化产业群的自动化专业群、建筑专业群,并与新疆特变电、金风科技、新疆建工集团、新疆电力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学生通过在校理论学习、实验实训,企业见习、实训实习、顶岗实习等学习实践过程,不仅取得毕业证书,还获得维修电工、施工员、预算员、钳工、电工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及等级证书,受到各大型股份制企业及国有大中型电力、机械制造、建筑企业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
学院下设机电系、建筑工程系,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运用技术、楼宇智能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等专业。中国的希望在西部,西部的亮点在新疆,新疆要发展,旅游是机遇。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旅游学院在西部开发的浪潮中,于2001年9月正式成立。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7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10人,“双师型”12人,其中,旅游学院院长张岩(受聘为国家教育部2006-2010高职高专旅游学科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十五”期间为新疆旅游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拥有大量有学识、知名度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客座教授,如: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池重庆、著名旅游策划专家聂晶川、山西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李书吉教授、重庆旅游学院院长罗兹柏教授、中国宴会服务名师李梅、银都酒店人力资源部总监梁晓京等。此外,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池重庆先生兼任旅游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在读学生500余人,17个教学班。现设旅游和酒店2个系。开设专业有:旅游管理-导游方向、旅游管理-旅游信息管理方向、酒店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2004年专业)、餐饮服务与管理。特色课程有:新疆历史文化、西域民俗风情、新疆旅游、导游现场技能、旅游线路编排设计、丝路考古、新疆地名概说、会展旅游、新疆艺术欣赏等。
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新疆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旅游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具备双证书:毕业证、导游证(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5个实训室(酒店前厅、酒店客房、酒店餐饮、旅游演示多媒体、新疆旅游资源沙盘),学生足不出校,即可进行现场实习。校外实训基地20余家(五星级酒店、国际旅行社、旅游景区)。对外提供旅游咨询和培训服务。
旅游学院定位:西部开发旅游先行抓住机遇一显身手
旅游学院精神:厚学载旅与时俱进
旅游学院宗旨:志向旅游实教相融一专多能报效社会
旅游学院教学理念:造就实用人才服务旅游产业
媒体关注:
l旅游学的追梦人张岩
《新疆经济报》2002年2月23日
l人才需要“回炉”?
《青年快报》2002年1月18日
l找导游到职大
《新疆经济报》2002年3月11日
l培养旅游实用人才的摇篮----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旅游系
新疆电视台2002年3月6日
l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旅游系教师展望旅游节
新疆电视台2002年6月20日
l旅游系学生特吃香---乌鲁木齐职大旅游系成为新疆高素质实用型旅游人才的摇篮
《新疆经济报》2002年7月26日
l旅游系学生校园招聘会吃香
《新疆都市报》2003年3月17日
l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办学有方-----旅游人才备受社会欢迎
《新疆铁道报》2003年3月31日
l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民街挂牌
《新疆都市报》2003年9月28日
l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中坤班”的报道
《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30日
l张岩教学教出好导游
《新疆经济报》2006年6月14日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熟练掌握酒店管理各项技能,适应酒店管理岗位群工作的中层应用人才。掌握酒店现代化管理手段,酒店的运行方式,经营战略思想。鉴于酒店与旅游业的密切联系,要求熟悉旅**业的基本规范,及旅行社的基本运作过程,熟练运用一至两门外语,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与使用,有独立的应变力和协调能力。具备财务管理、客房管理、前厅管理、餐饮管理及培训技能之管理能力,毕业时要取得四星或五星级酒店的培训评估证书。
就业方向:就业方向广。既有酒店也有旅**业中的与酒店有关的相关部门及高职学校酒店专业的教师。
主要课程:酒店前厅管理、酒店客房管理、酒店营销、酒店经营管理、英语、日语听说训练、新疆历史文化、新疆旅游、社交礼仪、计算机操作、新疆艺术欣赏、形体训练等。
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课堂教学、情景模拟、实际上岗等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具备丰富的社会人文综合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应熟悉新疆历史地理、风俗民情知识并能生动表达,对中国和世界旅游市场现状有较深认识,能运用所学旅游管理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胜任旅游企业微观管理工作。
就业方向:旅游及相关行业,包括旅行社、旅游局、景区景点、酒店、学校相关专业教师。
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财务、旅行社管理、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概论、新疆历史文化,西域民俗风情,旅游线路编排设计,旅游英语、导游资格综合培训等。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信息管理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新疆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等综合知识,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适应旅行社和旅游宏观管理工作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就业方向:旅行社业务人员(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人员(电子商务);旅游网站相关工作人员;旅游职能部门管理人员。
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财务、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心理学、网站维护与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旅游信息管理、PHOTOSHOP等
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
培养目标:餐饮管理已经成二十一世纪的热门管理专业,餐饮业在第三产业中一直位居世界前列,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产业规律,熟悉国际餐饮经营的运作规则,又了解中国国情的餐饮管理人才,毕业生应熟悉中西餐文化、基本礼仪、具备一定的餐饮管理水平,经营战略思想,同时需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及网络知识,相关旅游知识。并为将来成长为高级职业经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业方向:中西餐厅管理、酒店管理、餐饮连锁店经营、娱乐场所管理等。
主要课程:新疆历史文化、新疆旅游、酒店经营管理概论、快餐财务管理、烹饪基础、餐饮营销学、餐饮礼仪、中西餐文化、餐饮消费心理学、食品营养与卫生、调酒、餐饮文化、音乐与艺术欣赏、形体训练、中餐台位布展、宴会设计、西餐运筹、餐厅运转学等。
各种专业比赛获得奖项
●新疆2002年导游技能大赛
——专业教师张任飞获得大赛第一名
●新疆2004年导游技能大赛
——2000级学生包丽萍笔试项目冠军;新疆导游服务中心2003年度优秀导游
●新疆2005年导游技能大赛
——1999级学生赵玲获得第四名,专业教师李煜辉获得第六名
导游资格考试通过情况
——2002年46人,通过率76%
——2003年44人,通过率80%
——2004年64人,通过率82%
——2005年44人,通过率85%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体育系自成立以来承担着体育专业教育和全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负责组织承办校内外的各种体育竞赛和群体活动。在多年的工作中,体育系始终将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科研工作放在首位,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校运动队训练和全民健身运动。
体育系现由术科教研室、理论教研室,公共体育教研室、体质监测中心、实习实训中心、体育场馆管理中心。任课教师采取专、兼、聘,现有特聘教授4名,副教授7名,讲师6名,助教5名。
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建有室外田径场、室内田径场、乒乓球馆、多功能健身馆、健美操室、体操房、篮球场、排球场、体质检测中心、生理解剖实验室、康复理疗室、体育资料室等基础体育场馆及设施。
体育系坚持以办出具有职业特色的体育专业为中心,积极探索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现有专业: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体育教育主要面向培养在中、小学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社会体育主要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其中社会体育专业分为:体育新闻、体育经济(经营管理、经纪人、商品营销)、体育康复与保健、社区体育与管理等方向。同时面向全国招生。
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体育系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勇于探索、大胆改革,在全疆率先施行体育课分项教学和整体分层教学,课内选项教学与课外选修教学。充分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同时还相应成立了8个单项体育协会,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1-2项为“终身体育”服务的健身项目。并在2003年获得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多年来,体育系对校田径、篮球、健美操、乒乓球等运动队的训始终长抓不懈。在各类比赛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全国第三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获得女子七项全能第二名、女子跨栏第四名和团体第十名;1998年在全疆高校田径、广播操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和各种长跑的**组织奖,2003年在自治区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乙组团体总分第二名。
一直以来,体育系始终将全民健身运动作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全校大力宣传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各类大众体育健身活动。每年举办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全民健身运动会、职大杯篮球赛、冬季长跑、职大健美操等等比赛,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此外,每年还积极参与自治区及乌鲁木齐市的各项全民健身活动。1998年至2002年,连续五年被自治区体委命名为自治区级全民健身先进集体;1996年至2000年,连续五年被市体委命名为全民健身先进集体; 1996年学校体育工作评估验收名列全疆第七名;2000年学校体育工作评估验收名列全疆高校第五名。
多年来,体育系工作始终不渝地强抓科研工作,形成了以体质测定与评价为基础的体育科学研究之路。1997年10月,在原自治区体委和原乌市体委的安排指导下,学校成为自治区首批实施《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工作的试点单位。并于1998年12月由原自治区体委批复成立《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检测工作站》进行体质监测和研究工作。在国民体质检测方面我校共投资30余万元,修建了1100平方米塑胶场地作为体质测试和锻炼使用,并购买了专用体质测试仪器设备,同时学校规定:凡我校在职在册师生年满18-60周岁(男),18-55周岁(女)均每年检测一次,并将体质测定结果纳入到了教师聘任、提升、退休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之中,同时测试结果也与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优、选先进行了挂钩。为体育科研工作垫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利用体质监测,对成年人的体质状况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为新疆提高成年人的体质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分别在1999-2000年体育系承接完成了省部级课题《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研究》的子课题《新疆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研究》,在2002年申报的校管课题《新疆成年人体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已结题,经专家鉴定,达到自治区先进
水平。在2002年3月又参加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课题《新疆成人维、哈、蒙、柯、锡、塔、乌、回、等多民族体质与健康调研》,结题,研究成果达到一级水平。2003年参与学校体育卫生科学规划课题《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全民健身的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2004年参与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疆维、汉、哈、蒙、柯、锡、塔、回多民族3~6岁幼儿体质与健康调研》研究课题。2004年由学校主持自治区“十五”教育教研规划课题《新疆高校体育竞赛市场化运作的研究》。
自1997年以来,体育系主持编写了《新编大学体育》、《健康知识》读本,2002年主持并参与编写了新疆统编教材《新编大学体育教程》。教师共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作为石河子大学大三的老油条,我来说说吧。
石河子大学的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位于新疆高校前列。我校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在社会上具有强劲的竞争优势,就业态势良好,近三年来总体就业情况平稳,就业率始终位居自治区高校前列。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较高。由下表可见,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58.92%,一般的占34.39%,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为6.99%。这充分说明我校培养的毕业生受用人单位欢迎,适应社会需求。
就业情况还可以,疆内很抢手,疆外一般。毕业生一般都去专业对口的公司,很多都是全国连锁的企业。起薪5000左右。一般,百分之五十**大概,毕业生去各种公司的都有,但是一般都是疆内的公司来校招的多,疆外的公司来的并不是很多,想要去内地得还是得尽量自己去网申,一般起薪4000-6000大四择业时选择考研的学生比较多,其次选择新疆就业与选择回内地工作的学生对半。一般选择去银行、证券等金融业的公司。石河子大学在新疆算是最好的大学了,在新疆的企业就业自然不成问题。毕业生一般去的都是新疆的公司,比较好的,新疆特变电工,国家电网等……。起薪大概3000-4500元就业率应该算挺高的,但是现下考研的风气是越来越浓厚的。毕业工作是不一定的,如果通过学校内校园招聘找工作,基本上干的是与本专业有关或者相差不大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在新疆的公司,工资就要看各公司的待遇了,2000-8000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