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义乌工业提升门

义乌工业提升门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03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义乌工业提升门,以及义乌疏港高速公路介绍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义乌疏港高速公路起于杭金衢高速公路后宅枢纽,经后宅街道、苏溪镇、工业园区、稠城街道、廿三里街道、终于甬金高速公路廿三里枢纽,主线全长21.659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中达咨询查阅各类建筑网站资料得到有关义乌疏港高速公路的相关信息:

义乌疏港高速公路起于杭金衢高速公路,经后宅街道、苏溪镇、工业园区、稠城街道、廿三里街道、终于甬金高速公路,主线全长21.659km,设计时速100km。主线后宅枢纽设置位置位于杭金衢高速浦江与义乌互通之间,后宅枢纽至湖门互通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路基宽度26米,湖门互通至终点廿三里枢纽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路基宽度为33.5米。项目施工难度大,大型互通多,共设有6个互通,桥隧比率高,占工程量的86.3%。项目需上跨杭长高铁、下穿沪昆铁路,涉铁施工要求高。项目竣工投用后,将并入国家高速路网,实行高速公路统一管理,也是义乌市首次采用BT模式建设。

后宅枢纽共有4条匝道连接杭金衢高速公路,其中两条匝道上跨杭金衢高速公路,鉴于目前杭金衢高速公路红垦至金华段正处于拓宽施工阶段,并且2015年6月6日至9月28日,诸暨牌头至义乌上溪段将采取封闭施工,专家组建议两条匝道上跨桥梁的时间节点应进一步优化,确保在该拓宽封闭期间完成两条匝道的上跨部分。

义乌疏港高速公路工程的实施,将有效破解义乌城区交通瓶颈,引导物流快速“出城”,加快义乌国际陆港城市的建设。建成后的义乌疏港高速公路,不但具有“义乌港”的集、疏、运功能,畅通义东北运输通道,也是杭金衢与甬金两条高速公路的联络线,有利于缓解义乌城区及相关省道交通压力,对构筑浙中城市群、增强义乌对外经济辐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CBI中达咨询对义乌疏港高速公路的介绍。更多关于公路的知识,请您关注中达咨询的建筑知识栏目。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建筑网微信号。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义乌小商品城坐落于浙江省义乌市。

市场分布一区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是中国小商品城顺应市场国际化发展需要而建造的现代化批发市场,总投资7亿元,于2002年9月28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场占地42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设主体市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共有9000余个商位11000多户经营户。国际商贸城一区主体市场一楼主要经营花类(仿真花)、花类配件、毛绒玩具、充气玩具、电动玩具和普通玩具;二楼主要经营头饰、珠宝首饰;三楼主要经营喜庆工艺、装饰工艺、瓷器水晶、相框和饰品配件;四楼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设有台商馆、南方瓷都德化区、深圳原创礼品区等特**块,汇聚了国内档次最高的工艺陶瓷、水晶、琉璃等工艺品的生产企业。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设施精良,市场内设中央空调、大型电子信息屏、广播系统、电子信息咨询系统、宽带网络系统、自动扶梯、消防安全监督控制中心;市场人流货流通畅,汽车可直达市场二、三、四楼。同时,融入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务,引进开设了餐饮美食、电信服务、中庭休闲、金融服务、物流运输等服务,环境优美,商业气氛浓厚,充满生机,是一个集购物、旅游为一体的国际性商业中心。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是浙江省旅游局指定的购物旅游定点单位,被省工商局授予为全省首个“五星级市场”称号。2005年,市场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评审。2008年还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信用监管示范市场”称号。

二区

国际商贸城二区(F/G)市场是义乌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性商贸名城的核心工程和义乌市场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国际商贸城二区(F/G)市场由F、G两个主体交易区和两个联接体组成,市场于2004年10月22日开业,占地483亩,投资约20亿元,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拥有商位8000余个,经营户逾万户,主要经营五金、电子、电器、箱包、雨具、钟表等六大行业。市场建筑分五层,其中一至三层为主体市场,四至五层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特色精品馆和外贸采购服务中心,中央大厅二三楼设旅游购物中心、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史陈列馆。国际商贸城二区(F/G)市场建筑宏伟、环境优美、商贾云集,堪称集购物、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际性商务中心。

三区

国际商贸城三区(H)于2005年10月22日正式开业,建筑面积46余万平方米,拥有商位6000余个。国际商贸城三区(H)一楼经营笔墨用品、纸制品和眼镜;二楼经营办公学习用品和体育休闲用品\运动器材;三楼经营化妆品、拉链\纽扣、服装辅料;四楼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五楼为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吸引了意大利、日本、巴西、非洲、西班牙、马来西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种商品入驻经营。三号联接体地下一层为皮革交易区。国际商贸城三区(H)设有高架车道,汽车可达各个楼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餐饮服务等功能配套齐全,是国内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

四区

国际商贸城四区建筑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拥有商位16000余个,经营主体19000余户,总投资30多个亿。市场一楼经营袜类;二楼经营日用百货、手套、帽类、针棉;三楼经营鞋类、线带、花边、领带、毛线、毛巾;四楼经营文胸内衣、皮带、围巾。市场设有高架车道,各种车辆可直达市场各个楼层。市场东西两侧为配套辅房,集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餐饮服务等市场配套服务设施,还拥有4D影院、旅游购物等特色商业娱乐服务。国际商贸城四区市场借鉴运用当前国际大型商业中心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多项高科技于一体,市场内设有中央空调、大型电子信息屏、宽带网络系统、液晶电视系统、太阳能发电设施、雨水回收器、自动天窗及平行扶梯等先进的高科技硬件设施,是目前国内科技含量最高、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同时也是义乌市场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

五区

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坐落于义乌市诚信大道以南、银海路以北、东临37省道,西与国际商贸城四区相接,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市场占地266.2亩,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总投资14.2亿元,分地上五层、地下两层,拥有商位7000余个,主营进口商品、床上用品、纺织品、针织原材料、汽车用品及配件等行业。福田市场五区一楼是进口商品馆,二楼是家纺等床上用品,三楼是布匹及窗帘加工。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吸纳了国际大型商业中心的先进理念,配有电子商务系统、智能安全系统、物流短驳配送系统、金融服务系统,中央空调、大型电子显示屏、宽带网络、数据中心、环绕高架车道、大型停车场、雨水回收器、自动天窗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堪称集购物、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际性商务中心,是国内现代化、国际化水品最高的全球小商品批发交易市场。

宾王市场中国小商品城宾王市场于1995年11月29日建成开业,为中国小商品城的三大主体市场群之一。市场坐落于义乌市宾王路158号,占地面积约209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由5个交易区块和出版物中心、国际贸易中心7个部分组成,拥有8000余个商位,从业人员2万余人,主要经营服装、针织内衣、领带、毛线、毛巾、皮革、纺织品、花边、床上用品、副食、干果、糖果、炒货、杂货、出版物等16个行业的商品。随着城市建设和市场扩建搬迁,宾王市场原有的经营行业已于2011年4月底分别搬迁至篁园市场和国际商贸城五区内。整个宾王市场经营场地现已经完全腾空。

篁园服装市场

中国小商品城篁园服装市场地处义乌市最为繁华的绣湖商圈,市场总占地117亩,总建筑面积42余万平方米,总投资14亿,于2011年5月正式开业,是浙中地区最大的专业服装市场。为优化行业布局,强化竞争实力,突出规模优势,凸显市场商机,篁园服装市场设商位5000余个,1-5楼分别布局牛仔·裤;男装(皮装);女装;睡衣·羊毛衫·运动服·市内规模、品牌生产企业直销区(衬衫);童装共5个经营类别。同时,在各楼层辟立服装品牌选商区,囊括省级、国家级著名品牌,汇聚名、优、特服装商品,集中展示各地特色服装及潮流精品。市场融合服装行业批发、外贸及零售等多种经营模式,满足国内外服装采购商的不同需求。不仅契合了服装市场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多元发展趋势,更大地提升了义乌服装市场的竞争力,推进了义乌服装行业的繁荣发展。

中国小商品城篁园服装市场——“服装批发旗舰,外贸采购首选”。

网络商城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网络商城要包括以下商品:服装、纺织面料、服饰辅料、鞋帽、日化、钟表、箱包、针织品、小商品、塑胶制品、床上用品、文康用品、办公用品、儿童玩具、皮革制品、二手消费品等20余个商品大类,数万种商品。藏族饰品,玉石饰品,扎染蜡染工艺品,民族服饰,民族包,景泰蓝饰品,手工真皮饰品,手机饰品,丝制饰品南京江宁区也有义乌小商品城。

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中国小商品城坐落于浙江省义乌市,创建于1982年,现拥有营业面积470余万平方米,商位7万个,从业人员21万多,日客流量21万余次,经营16个大类、4202个种类、33217个细类、170万个单品。是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信息、展示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683.0235亿元,连续23年登上全国专业市场“头把交椅”。[1]经过五易其址、十次扩建,义乌已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11个专业市场(义乌农贸城、家具市场、木材市场、义乌装饰城、物资市场、通信市场、家电市场、汽车城、二手车交易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出版物交易中心)、14条专业街相支撑,运输、产权、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6镇7街道。本地户籍人口72.4万,长住义乌的外来建设者135万。义乌历史悠久,建县于公元前222年,1988年撤县建市。历史上孕育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代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南朝梁代禅宗著名尊宿傅大士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一批名人志士。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道路。近年来,义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着力打造“三中心两高地”,即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和区域金融高地,努力把义乌建设成为国际商贸名城。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9.5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和2.2%;农民人均纯收入1289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41元,分别同比增长8.5%和7.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54亿元,比年初增加206.4亿元。

义乌发展主要有六个特点:

一、兴商建市,创新提升,加快建设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1982年义乌全面开放小商品市场,进而提出“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此后,义乌一以贯之推进专业市场硬件完善、功能拓展、业态提升,先后五易其址、九次扩建,实现了从最初的“马路市场”、“棚架市场”向大型现代化室内交易商场的跨越。目前,市场经营总面积400余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汇集了16个大类、4202个种类、170多万种单品。2009年,市场总成交额556.1亿元,同比增长13%,市场成交额连续19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从2006年10月开始,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定期向全球发布,成功发布了全国首个“市场信用指数”,并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首家“全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示范市场”称号。编制实施了国内首个《小商品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全球小商品有了“义乌分类法”,义乌市场实现了由单纯输出商品向综合输出商品、信息、规则的重大转变。

二、贸工联动,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实业洼地”。近年来,义乌积极实施“贸工联动”策略,建立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我们深化企业帮扶解困,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落实各类税费减免政策,有力促进工业经济企稳回升。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7.2亿元,同比增长4%,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到2月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9.3%)。目前,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1.6万余家,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毛纺、化妆品等20多个优势行业,先后被授予制笔、化妆品、无缝针织服装、工艺礼品等1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称号。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建立浙江大学—义乌创业育成中心、义乌创意园等产业服务平台,开展“百对千”科技对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至2009年底,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21家,其中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6家;研发中心126家,省级以上11家。在《2008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中,义乌城市创新能力列全国县级市第7位。现有4家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另有2家企业基本完成上市准备。

三、三产协同,结构优化,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近年来,义乌大力发展会展、物流、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三产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2009年共举办各类展会66个。义乌现有国家级展会4个,分别是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简称义博会)、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简称文博会)、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简称森博会)和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简称旅游商品博览会),其中义博会已成为继广交会、华交会之后的第三大经贸类展会。义乌国际博览中心总投资18亿元,占地219亩,是浙江省最大的会展中心。全力建设区域物流高地。义乌是浙江省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之一,重点培育的四大现代物流枢纽之一,物流园区列为省重点扶持物流基地。海关总署专门为义乌量身定制简化归类政策,实现与宁波港、上海港跨关区一站式通关。义乌物流可直达国内250多个大中城市,全球海运20强已有17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大力培育区域金融高地。全市现有金融机构59家,其中银行19家,证券营业部7个,保险公司33家。建行义乌支行升格为二级分行,成为全国县市区域首家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义乌工商银行升格为准二级分行。正在兴建的金融商务区,总建筑面积约290万平方米,已吸引6家金融机构进入。购物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蓬勃发展。2009年,共接待购物旅游游客647.3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7.5万人次,分别增长15.15%和9.16%。义乌国际商贸城被评为全国首家4A级购物旅游景区。义乌有各类文化产业生产经营企业1万多家,文化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成为国内文化商品的重要销售和生产基地。

四、深化开放,交融互动,城市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义乌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9年属地海关监管小商品出口标箱51.1万,同比基本持平;实现自营进出口23.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巩固扩大欧美、中东等传统市场,成功开拓拉美、东盟、非洲等国际新市场。市场外向度达65%以上,市场商品已辐射到215个国家和地区。在义乌居住半年以上境外客商达1.3万,2009年有31.8万人次境外客商到义乌市场采购商品,同比增长20%;有89个国家的2652家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代表处(占浙江省总数的二分之一强)。国际商贸城开设了5万平方米的国际商品馆,已引进52个国家的2.7万种境外商品,义乌市场正从“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向“买全球货、卖全球货”转变。涉外管理服务体系日益完善。2009年7月,义乌海关正式挂牌成立,是杭州海关关区内首个设立在县级市的隶属海关。义乌可管辖涉外民商案件、审理部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可邀请外国人员来华审批、外国人在华就业行政许可等。自2007年开始,民航义乌机场每年开通到香港的临时航班,成为全国县级市首个航空口岸,义乌机场境外旅客比例达40%以上。

五、力推改革,积极探索,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全力以赴争取“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试点争取工作得到国家领导和省委、省政府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以“两转一保”为突破口,推进城市、农村、社会和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改革。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赋予镇街57项县级管理权限,并进一步赋予佛堂镇55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组建成立了四大市属国有集团公司。全面推开市级机关内部行政许可职能归并改革,共梳理出涉及44个单位的880项审批事项。

六、城乡统筹,社会和谐,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高。大力推进城乡统筹,致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各方面良性互动、和谐共荣。2009年,共完成限额以上投资163.28亿元,同比增长4.7%。目前,义乌城市中心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73%。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市、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市和浙江省文明示范市等,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完善城乡新社区建设政策体系,“园中村”功能分区改造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城中村”全高层改造试点顺利启动。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整治。积极推进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成功创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启动建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甲型H1N1流感、登革热等疫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建立全天候“网格化”巡逻体系和“全城实时监控”系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8.5%。

当前,义乌正处于巩固企稳回升势头的关键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为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做准备的关键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义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创新创优、提质提效”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着力创新10大工作机制、打造10大发展平台、建设10大重点工程、办好10大民生实事,建设大平台,招引大项目,发展大产业,促进市场繁荣,打造“实业洼地”,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和谐,扎实推进国际商贸名城建设。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