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大型工业提升门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宝鸡大型工业提升门的问题,以及和吉利为什么在宝鸡建厂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成本(人力,物力…),环境(西北区域缺少大型汽车工业),政府扶持(土地,资源,财力)宝鸡工业实力怎么样,暂且不说,提起宝鸡外地人对宝鸡的认识一般是还不错,交通枢纽,工业比较厉害!这些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还有宝鸡被称为著名的钛都。吉利集团的入住,进一步提升了宝鸡的汽车制造业发展水平。
宝鸡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西部,这里是陇海铁路和宝中铁路及宝成铁路的枢纽。更是现在新开通的宝兰高铁的重要基点城市。
宝鸡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决定了工业企业的发展。解放后宝鸡凭借陕西西部重要的区位优势布局了
一批比如纺织业,制造业等工业企业。因为建设需要,三线建设时期,东北,上海等地大批企业内迁支援西部,宝鸡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制造企业。比如宝鸡钢管厂,宝鸡石油机械厂,宝鸡机床厂,烽火集团等。
时代发展到现代,宝鸡的工业同样在陕西乃至西部地区都有重要的地位,也形成了众多的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宝鸡到现在工业实力依然雄厚。著名企业如东岭集团,宝钛集团,秦川集团,西凤酒,宝鸡卷烟厂,宝鸡石油机械厂,宝鸡桥梁厂,宝光集团等等。还有一批新的企业集团落户宝鸡如金德集团,吉利集团。还有曾经的陕汽也是属于宝鸡。如今迁址西安,目前发展很好。
首先当然是宝鸡的地理位置优势,宝鸡处于成都与兰州之间,占据“C位”——一方面可以守住西部地区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与成都、兰州打配合。但即便如此,内地的交通仍不如沿海,除了交通优势之外还有一个可能大家忽略的原因:强大的工业体系以及对应的技术管理人才,这是很多中西部城市无法承接沿海产业很重要一个问题,人才的匮乏。
宝鸡从近代的“钢铁之城”到“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三线”是指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三个区域,一线指沿海和边疆地区,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三线指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云和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这就带来一个直接的好处,当时大批企业内迁来到宝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使得宝鸡工业生产的整体水平大大前进了一大步,三线建设期间有27户企业建成投产,形成了机械、电子、有色金属加工等支柱产业,产业结构倾斜重工业,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偏重型的工业体系。
宝鸡位于西北地区东部,接近于中国版图的中心点,交通便利,地势平缓,物价不算高。
吉利在宝鸡建厂,是把销售市场定位中西部地区,也可扩展至周边其它市场,发展空间大。
其次,周边劳动力充足,消费水平一般,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政策对于西部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企业有一定的倾斜扶持。
以上为个人见解。仅为参考!
吉利在宝鸡办厂我觉得主要是为了骗宝鸡政府的好处。
吉利造车猛如虎,一发工资两千五,上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宝鸡吉利人路过
第一宝鸡楞娃能干,第二工价底,把员工当牛用,单班500辆车,晚上7点20打卡到晚上10点30才能下班
宝鸡市政府免费提供1400亩耕地做为吉利工厂工业用地,税收若干优惠,在连霍高速开设了磻溪出口,阳平铁路物流基地做为吉利汽车物流配套。。这些条件非常诱人吧?
政府给免税,土地不要钱,开绿灯,人均收入普遍低,工资低利润空间大成本低,所以就来了么
净说消极话有用吗,人不为挣钱跑这干啥。我们多看这里办厂宝鸡增加了就业岗位,工厂营收得缴地方所得税,政府用这钱发展再生产,增长财力,改善民生等等。当然大家最痛恨的是贪腐。
吉利为什么要在宝鸡建厂?
我1999年开始在宝鸡定居,现在已经在这块土地生活了21年,在这21年里见证过宝鸡的快速发展,也正在经历宝鸡阶段性的“没落”。但是我认为宝鸡现在的“没落”是正在为下一次腾飞积蓄力量,一定还会凤舞九天。
之所以说是阶段性的“没落”,其实只是一种心理感受。一是觉得宝鸡的交通枢纽地位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二是近年宝鸡的GDP前面被榆林挤压,后面又被咸阳赶超。三是这几年不知道怎么突然跑出来的一个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把宝鸡排到了四线城市,虽然心有愤愤不平,但已经默默被人接受。所以有了以上几个原因,让生活在这座优秀城市的居民有了些没落的感觉。
不过,心理感觉就是心理感觉,宝鸡仍在奋进之中。
一、宝鸡的交通基础良好,交通枢纽的地位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重要作用。虽然枢纽地位有所动摇,但是正在努力巩固。
如今年开工建设的宝汉高速,现在已经进入关键工程施工阶段,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西汉高速弯道多、车道少、设计时速低,宝汉高速建成后将极大分流西汉高速车流;另外,根据2020年宝鸡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今年还将建成通车旬(旬邑)凤(凤翔)高速、太(太白)凤(凤县)高速,新增高速公路170公里。在建的高速公路还有眉(眉县)太(太白)高速,正待开工建设的有麟(麟游)法(法门寺)高速、眉(眉县)凤(凤翔)高速等。这些高速公路建成后,宝鸡将形成东西南北处处通达的高速路网,不再是只有一条连霍高速为主干道的交通格局。
铁路方面,宝汉铁路早在2018年初就有了初步规划意见,虽然初步规划为货运铁路,但是也能很好实现宝鸡资源的外运。远期规划中还计划将现在的宝麟铁路向北延伸,接入彬长铁路,实现宝鸡乃至陕北的资源畅通南下。
二、产业结构正在优化,为实现GDP的再次快速增长奠定基础。
这几年宝鸡的GDP增速有所放缓,从2015年的10.8%下降到2019年的3.5%,但是,增速放缓也很正常,毕竟当GDP基数大了以后如果没有新的增长点,增速放缓是必然的。另外,确实也有一些产业出现了下滑,如机床、叉车、石油机械等宝鸡老工业,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
但是,很令人欣喜的是经过政府加大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招商引资、提升科技含量,重振老工业雄风等措施,宝鸡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调整。
首先,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喜人变化,第三产业占比提升较快。根据2019年宝鸡统计公报,宝鸡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0∶57.3∶34.7,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2:63.3:29.5,通过比较可见,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5.2个百分点。
为什么说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就是一个喜人的变化?第三产业即通常所说的服务业,一般包括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商业物流、信息服务、文化、体育、旅游等。第三产业占比提高意味着我市经济正在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这种趋势将对我市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各个方面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都是第三产业占比高于第一、第二产业。
其次,宝鸡支柱产业——第二产业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印象中,宝鸡为一座重工业城市,如机床、叉车、石油机械等。但是,通过《宝鸡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我们可以看出宝鸡的工业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当地资源禀赋得到进一步发掘,如煤炭采选、有色金属矿开采,截止2018年末,煤炭开采洗选业实现营业收入184.1亿元,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营收130.54亿元;
——老工业科技含量逐步提高,正在重新焕发新光彩。如有色金属压延业(具体就是钛及钛合金)实现营收530.18亿元,为个行业营收之首;铁路、航天、航空制造业实现营收118.57亿元;
——招商引资为宝鸡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近年最令人瞩目招商引资项目——吉利汽车入驻宝鸡,为宝鸡的汽车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截止2018年末,宝鸡汽车制造业实现营收461.59亿元。
以上还仅是现有的统计数据,预计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扩大。如2019年8月,宝鸡最大的煤矿园子沟煤矿已经进入联合试运行;2019年11月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搬入蔡家坡生产基地,产能将进一步释放,2019年10月全球排名第七的芯片封测企业华天科技宝鸡工厂建成试产……,这些都将进一步推动宝鸡工业高质量地快速发展。
看到我们热爱的城市发生了一些困难,但是也要看到城市的进步和潜力。相信,宝鸡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再次腾飞,凤舞九天!
一、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917-3568016,该校联系地址为宝鸡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高新大道239号、联系邮箱为bzyxctzb@163.com。
二、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简介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4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地处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中国西部工业重镇、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宝鸡市。学院继承了陕西凤翔师范学校、宝鸡师范学校、宝鸡卫生学校、宝鸡中医药学校、宝鸡工业学校、宝鸡财经学校、宝鸡农业学校等原市属7所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中专的职业教育传统,具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院在省内率先通过教育部高职专科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现为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市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园林式单位、中国职业教育就业百强院校。
学院位于宝鸡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占地1203亩,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4亿元;各类藏书164万册,教仪设备总值1.2亿元;设有14个党政群部门、6个二级学院、6个教学辅助部门、1个附属中专学校和1所二级甲等附属医院;教职工和医务工作者1451人,其中专任教师728人,有正高职称33人、副高职称244人,有硕士、博士272人,双师型教师458人;学院面向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6万余人,开设三年制高职专业54个,涵盖11个专业大类、31个专业类;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一流培育专业5个、省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门、省级优秀教材4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以上教学名师3名、市管拔尖人才和“三五人才工程”5人、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实训基地6个。近三年来,教师荣获省级各类教学竞赛一、二、三等奖19项,学生在全省技能大赛获一、二、三等奖132项,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成绩在全省市属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学院秉承百年办学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的职教方针,大力弘扬“精诚致公,厚己达人”的大学精神,积极践行“敦品尚能,学养日新”校训,努力培育“公诚勤毅”的校风、“崇德敬业,严谨执教”的教风、“勤奋博学,善思笃行”的学风,提出了“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教学质量督控工作为保证”的内涵建设思路,从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学院坚持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并举、职业化与特色化并重的发展道路。学院形成以医药卫生、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土木建筑、生物与化工、教育与体育、农林牧渔、文化艺术等11个专业大类为主,融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与成人教育于一体的办学格局。校内各类实验实训场所83354平方米,有金工、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计算机、医护医药、财会商务、农林畜牧、建筑测绘、艺体训练等实训中心11个,各类实验实训室230多个,农牧场1000多亩,各类实践基地350多个,被宝鸡市政府列入依托学院建设中国西部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规划。
学院遵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积极推进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育人模式。与吉利汽车集团共建吉利汽车学院,与重庆德克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互联网学院,与宝鸡机床集团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先后与省内外15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设各类订单班、定向班27个,建立大师工作室5个,基本实现开设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全覆盖,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创业平台,实现了企业与人才的无缝对接。建院以来,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8万余名,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2%以上,被授予“中国职业教育就业百强”称号。招生扩大到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数量在陕西市属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院将立足宝鸡,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继续坚持创建全省“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发展目标,积极打造一批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特色专业,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力争优势专业在省内保持领先地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努力向建设“全省一流、国内知名”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