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工业提升门能用几年
其实随州工业提升门能用几年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湖北随州有几所大学,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随州工业提升门能用几年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湖北随州只有一所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4月组建,是一所省市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职院校。
学院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湖北省随州市。随州诞生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农,出土了世界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孕育了隋文帝、季梁、明玉珍、欧阳修等历史名人。随州南濒长江经济带,西接汉江生态经济带,是武汉城市圈和鄂西旅游圈的节点城市。汉丹铁路、宁西铁路、京广铁路纵横其境,福银高速、随岳高速、麻竹高速交织其间。
学院位于美丽的白云湖畔、城南新区,学校清新幽静、环境优美,校园山水相间,曲径通幽。占地面积1321余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教职工近522人,其中专任教师307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155人,高级职称93人。博士、硕士(含在读)120余人。
设置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医护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通识学院、思政课部、电化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院(部、中心)。开设有旅游管理、护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酒店管理、康复治疗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口腔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市场营销、会计与统计核算、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园林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装潢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等41个应用型专业。形成了大专、中专、成人教育、校企联合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等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学院固定资产4.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00万元,馆藏图书92万余册。建成理实一体化教室62个、公共机房13个,专业机房17个、多媒体教室129个、语音室8个;建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9个(其中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实验实训室115个,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8个。数千台教学计算机、数字化校园网络、高规格的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构成了完善的电教系统。400亩生产性实训基地园区、专业配套的校内实训中心、校企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工学交替的实习工厂、生产与仿真相结合的实训设备,构建了学院实践教学体系。
质量工程建设成果丰硕。现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 2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3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6个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
学院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中外合作和校校合作。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外高校联合开办了旅游与酒店管理、汽车、护理、财会等合作办学班。与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本科院校联办了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班。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数十个校企合作的办学实体和定向培养班。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超过了95%,大批毕业生就业于世界五百强企业,部分毕业生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就业。
学院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文明单位”、“全国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单位”、“湖北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语言文字先进单位”“湖北大中专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史前时期
据考古发掘表明,在距今5000年至6000年前,已有一支远古人类在随州生息劳作。1957年6月,湖北省文管会文物调查组在距随州市区约5公里的山地采集到一件石英岩打制的石器。经专家鉴定,确认这件石器是旧石器。这是湖北乃至长江流域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遗物。
随州境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文物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50余处,新石器时代文物近几年来3000件。其中,较著名的有淅河西花园遗址和三里岗冷皮垭遗址。
淅河西花园遗址距随州城约20公里,遗址分上下二层。下层因潜入水面以下,未能大规模发掘,从出土少部分遗物来看,已证实其文化内涵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类似。上层为屈家岭文化层。在这一层中发掘房基5座,皆由红烧土块堆积而成,木骨泥墙,茅草盖顶。还发现大量稻谷壳、窖穴、成人墓葬、儿童瓮棺葬及当时人们使用的石刀、石铲、石斧、石锛等生产工具和彩陶壶、杯、钵、豆、碗、罐、鼎、盆、锅、甑、空心陶器、玉珠等大量生活用具和工艺品。
三里岗冷皮垭遗址距随州城西南约40公里。遗址中不仅出土了磨制石斧、石刀、石镰、石箭镞等石器,而且出土了夹砂陶、泥质灰陶及泥质磨光黑陶等陶器,尢其以彩绘蛋壳黑陶最为典型,还发现了大量含稻谷壳的红绕土块。经专家分析鉴定,其文化内涵包括屈家岭文化和中原地区龙山文化这两种文化遗存。
大约5000年至6000年前,炎帝神农部落在随州一带繁衍生息。关于炎帝神农其人,据大量文献记载和当今学者考证,有“一人说”,即炎帝就是神农,神农就是炎帝;有“合二而一说”,即春秋早期时,炎帝、神农分见文献,春秋中期后,周人与楚蛮融合,南北方共尊的炎帝、神农合成炎帝神农氏。两种称号合二而一过程大致完成于秦汉之际。也有“代表说”,“文化英雄说“,即炎神农是新石器中晚期南方部落首领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创世的”文化英雄“。关于炎帝神农的生地,据大量史籍记载,有“厉山说”,即炎帝神农“起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厉乡位于今随州北,此说代代相因,足证不谬。也有“宝鸡说”、“华阳说”、“迁徙说”。但随枣走廊西花园、冷皮垭、雕龙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表明:炎帝神农具有深刻的南方属性,汉水中游的随州厉山一带是炎帝神农兴起之地及活动的中心地带。炎帝神农部落在这里发明了“烈山泽而焚之”的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法,首创耒耜等农业生产工具,首创种植业,制作陶器,首创纺织业,发明医药、煮盐,首作琴瑟,始作集市,开创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之先河,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演进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夏、商、周时期
夏朝建立前后,即尧舜禹时期,随州一带乃至整个长江中游都是三苗的居地,而随州地区处于三苗的北疆,因而在夏人同三苗的斗争中,随州成为双方的争夺的要地,尧舜禹也由此同随州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尧放丹朱”。据《世本》、《尚书·尧典》、《汉书·律历志·世经》等记载,丹朱即尧的儿子。尧为了征服三苗,封其子丹朱于丹水为诸候。丹水即今河南淅川县西南,在随枣走廊西端,其中包括今随枣走廊。
“舜耕厉山”。舜继位后,对三苗采取“先教化、后分流”的策略,初步改善了夏人与三苗的关系,部分夏人移居随枣走廊,于是,出现了“舜耕厉山”的传说。厉山,即今随州厉山。古往今来,随州留下许多纪念舜的遗迹。如:厉山山上有帝舜庙,山腰有舜田,山脚有舜井。据清同治《随州志》记载,随州城南一里有东汉灵帝光和三年之舜子巷义井碑。《方舆胜览》称,“舜井碑在随州······相传秦时碑”。后来秦碑遭毁,宋时续立新碑。此碑抗战时不知去向,1996年在随州市涢水河旁徐家湾重新发现。
“舜葬九嶷”。原学者大都认为舜所葬之九嶷山位于湖南零陵,然据张良皋先生多年潜心研究,认为舜葬之九嶷山即今随州大洪山。
“禹败三苗”。禹接替舜的地位后,对三苗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讨伐。《墨子·非攻》详细记载了这场战争。经过这场毁灭性打击之后,作为三苗北疆的随枣走廊首当其冲地纳入了夏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从随州西花园遗址中发掘的早于商、晚于龙山文化的大量陶器,即是禹占三苗在考古上的反映。
殷商时期,随州乃至整个江汉地区被称作“南土”。商王盘庚迁殷后,“殷道复兴,诸候来朝”。商王武丁时,为了征服不朝者,发起了对荆楚的征战。殷人这次南征不仅取道随枣走廊,而且借助了汉东地区诸方国包括曾国的军事援助。古曾国的地望在今枣阳、随州、京山一带。随州淅河梁家畈发掘的一座商代墓葬,印证了早在武丁伐荆楚之前,殷人已基本控制了随枣走廊。
周王朝建立后,为了掠夺当时最重要的物资---铜,频繁地对居于江汉地区的诸侯国用兵征战,随州走廊成为周人“俘金”的通衢,即必经之地。
商周之际汉东姜姓古国---厉国。”厉国又称“赖国”相传系厉山氏(即烈山氏)后裔所建,姜姓。其地望在今随州市东北20公里之厉山镇一带。据西周初年的铜器《太保玉戈》铭文考证,厉国至迟在商代末年已经立国,西周初年已成为周的诸侯国,并与周王室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早期,厉国成为楚之与国。鲁昭公四年(前538年),楚国为了加强对汉东地区的控制,灭掉了这个长期处于楚人卵翼之下的厉国。
周代汉东同姓封国--唐国。据西周早期铜器《中斛》铭文考证,唐国至迟在西周早期就已立国,文献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唐国地望在今枣阳东南、随州西北的唐县镇。还有一说认为唐国系由北方迁徙而来。其族姓一说系周的宗支,属姬姓;一说为祁,系尧之后。据《左传·哀公十七年》载,春秋早期,楚国就凭武力威服了唐国。春秋中期,唐国沦为楚的附庸。鲁定公元年(前509年),唐成公朝见楚昭王,贪婪的楚令尹子常看中了他的两匹肃霜马而得不到,把他扣留了三年,后来唐人灌醉了唐成公的随从,窃马献给子常,唐成公才得以归国,唐从此与楚结恨。定公四年(前506年),唐参入吴蔡联盟攻陷楚国郢都。次年秦人出兵帮助楚人击退盟军,收复失地。这年7月,秦楚联军灭唐。
周代汉东姬姓大国---随国。在周王朝所封的汉东诸侯国中,随国最为强盛。据众多史书记载,“周初建国千八百,见于春秋经传者,六十有五而随称为大”。随国的疆域,包括今汉水经东,桐柏以南,广水以西,钟祥、京山以北地区。随国立国灭国时间,文献无明载。但据《车语·郑语》、《春秋·哀公六年》等文献分析,随国至迟春秋晚期已立国,或许更早些,其国祚延至战国,随国之灭年代约在公元前328年前后。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文献中大量记载有随国。如“随侯珠”与“和氏璧”齐名,南珠北璧,珠联璧合,童叟皆知。但在随州境内却出土了大量曾国文物,且曾随姓氏相同、疆域相同、年代相当,从多专家学者提出“曾随合一”说。也有少部分异说,认为或是曾灭随,后楚又在随地分封了一个曾国。曾随之谜的彻底破解,仍有待于新的考古发现。
1978年夏,考古工作者在随国故都的今随州市郊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的随国国君墓葬----曾候乙墓。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铜礼器、漆木器、金银器、珠玉器及各类乐器、车马兵器和纺织服饰等,不仅展现了鼎盛时期随文化的辉煌成就,而且在诸多方面还代表着当时乃至世界文化的最高水平。
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器,具有量多、型大、体重、工精等特点,其采用的复合范铸、分铸、铸接、焊接、失蜡法等工艺,反映出随国金属铸造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我国铸造史上的创举。
曾候乙墓首次出土了16股粗弦线、丝麻交织物、单层锦织物和锁绣,反映了随国纺织技术的高超技艺,是我国纺织史上的突破。
曾侯乙墓出土的众多文物,造型优美,纹饰瑰丽,无论铜塑、雕刻还是绘画都造型生动,令人叫绝,其高超的美术水平,成为我国美术史上的奇葩。
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种类之全、数量之多、性能之优,为迄今所仅见。其中,首次发现了早已失传的十弦琴、五弦琴、排箫等出土的笙,发现有竹质簧片。近代欧州音乐家和物理学家正是通过对我国笙簧的研究,才发明手风琴和口琴。此墓出土的全套编钟可演奏七声音阶,从而使外国学者对我国先秦时期乐器是否具有七声音阶的疑虑涣然冰释。曾侯乙钟磬上的铭文记载了先秦的乐理知识,尢其是十二个半音阶齐备,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十二个半音阶的定调乐器。曾侯乙乐器的面世,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堪称空前“绝响”。
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衣箱盖上,两端分别画有苍龙、白虎图和二十八宿天文图,是迄今所见我国二十八宿全部名称的最早的记载,成为我国天文史上的界碑。
季梁,随国都人,出生于春秋初年。约公元前来世纪中叶,开始登上随国的政治舞台。他在辅助随国君治理随国期间,励精图治,内修国政,外结睦邻,政绩显赫,被后人誉为“神农之后,随之大贤”。死后葬于今随州市东郊义岗,建有墓祠,为后世所敬重。
季梁杰出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至今仍射出穿越时空的光彩。其中,“民为神主”是季梁哲学思想的精髓;“修政而新兄弟之国”是季梁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透过假相分析事物的实质,“弗许而后战”、“怒我而怠寇”的避实就虚战略思想和政治决定军事的“小道大淫”的政治策略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的军事思想和学说,奠定了季梁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他不仅成为开我国儒家学说和古代民“主”思想之先河的思想家之一,而且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无神论者的先驱和杰出的军事家。
战国时期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许行假托神农之名撰写《神农》一书。该书阐述了君民并耕与重农思想,兼及农业生产经验与技术。《吕氏春秋》比较完整系统地保存了《神农》一书的内容,成为后人了解神农时代的珍贵文献。
秦汉时期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国,随县隶属南阳郡。
东汉班固撰《汉书》,作《食货志》强调食、货“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充分肯定炎帝神农对农业和商品流通的创始之功。汉代学者和著作言及炎帝神龙者多,对炎帝神龙与随县厉乡关系的认识渐趋一致。
东汉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在县城东郊筑台读书。
新朝天凤四年(17年),荆州大饥。王匡、王凤在随州境内的大洪山发动绿林军大起义。起义军以绿林山为根据地,坚持斗争5年之久,最后发展成为推翻王莽政权的主力武装。
地皇三年(22年)秋七月,平林(今随州市柳林镇古城畈)人陈牧、廖湛在平林起兵响应绿林军,号称“平林军”。
随州境内出土大量汉代墓葬,随葬品有陶仓、陶制庄园模型,陶制的鸡、鸭、猪、狗和陶罐、陶马、陶车、陶俑及铁农具、五铢钱,显示了当时随州手工业的高超水平。其中,1994年初在随州城东北古遗址中出土西汉至王莽时期的五铢钱1.75吨,数量之大,令人惊叹。
魏晋南北朝时期
太康九年(288年),将随、平林二县从义阳郡中分出,置随郡。晋武帝司马炎封宗室司马迈为随郡王,称随国。
太安二年(303年),义阳(今随州市境北)人张昌聚饥民起义,于随西大败晋骑督靳满,攻克江夏,立刘泥(丘沈)为帝恢复汉朝,建元“神凤”,自为相国。嗣后,分兵破武昌,攻宛地,取襄阳,克江州,长沙、湘东、零陵等郡,设官镇守。晋惠帝诏令宁朔将军领南蛮校尉刘弘率陶侃等统兵镇压,义军失利。次年张昌被擒遇害。
西魏大统元年(535年),随升为州,辖郡、县。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周明帝封杨忠为随国公。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静帝宇文阐晋封左大丞相、随国公杨坚随王,建随国,领20郡。
隋唐时期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废黜静帝宇文阐,代周称帝。他以自已曾受封于随,以随为国号,但忌恶“随字”带“走”旁,又有随从之义,便命去“走”为“隋”。把历史上早已有过的郡国名称,去其偏旁,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王朝的国号,这是唯一的一次。
开皇元年(581年),随州改为“隋州”,隶属汉东郡。
开皇三年(583年),撤销汉东郡,随州领随县、厥西县。
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复置汉东郡,领随、土山、安贵、顺义、光化、平林、上明、唐城等八县。
武德三年(620年),秦王李世民平定西北后,挥戈东征。十一月,唐军攻克襄阳樊城,随州总管徐毅风大势已去遂举州降唐。唐朝以皇帝高祖李渊之妹同安公主夫婿王裕出任随州刺吏。
贞元元年(785年),淮西节度使、南平郡王李希烈占开封称帝,国号“楚”,其部将李惠登据随州。次年,唐朝安州刺史伊慎攻随州,李惠登举州归顺并任随州刺史在其后20年间,“政清静,田畴辟,户口日增,人歌舞之”。
贞元十五年(799年)唐朝将随州由下州升为上州,这是唐后期随州经济政治地位上升的标志。
乾符四年(877年)八月,王仙芝(亦说黄巢)义军克随州,俘唐随州刺史崔休徵,唐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之子率部救随毙命。嗣后义军撤离随州城。
宋元时期
乾德五年(967年),按军的建制改随州为崇义军,后赵光义即位是为太宗,避讳改为崇信军。随州为宋的军事要地。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随由崇信军改为随州,并划为上州。其贡品有绢、绫、葛、覆盆子等,随州丝织业发达程度在京西南路中可谓首屈一指。
元佑元年(1086年),重修唐代灵峰寺(俗称洪山寺)。绍圣元年(1094年)诏以少林寺僧报恩和尚为洪山寺住持,洪山寺规模日渐宏大。金兵南下,寺院受损,部分僧侣迁至武昌东山寺,改东山寺为洪山寺(今称宝通禅寺),易名为小洪山。
绍兴四年(1134年),南宋朝廷授民族英雄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蕲黄州招讨使,旋提升为太尉,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认为襄阳等六郡为恢复中原之基本,提出“今当先取六郡,以除心膂之病。”郢州一战获胜后,岳飞派张宪、徐庆马不停蹄收复随州。此后,随州成为岳飞“营田”、支援北伐的根据地之一。
开禧二年(1206年)十一月,金兵破随州,旋被收复。次年十二月,金兵再破随州。随州一带呈现拉锯战状态。
嘉定十年(1217年)四月,宋将刘世英在随州大败金兵。次年,金军围枣阳。防守枣阳的随州籍将领孟宗政,在随州守军配合下,迫使金军溃退。
端平二年(1235年)七月,蒙古兵侵犯唐州,宋随州知州全子才弃城逃跑。次年蒙古兵占随州。
嘉熙元年(1237年)一月,宋京西兵马都监、随州驻扎程再暹在大洪山抗蒙古兵有功,晋为合门宣赞舍人、京西钤辖兼知随州。
淳佑十二年(1252年)二月,数万蒙古兵攻随州。
德佑元年(1275年)五月,随州知府傅安国投降蒙古兵。宋帝钦命朱端履为随州知府,州治由城迁大洪山黄仙洞。十二月,蒙古兵攻破大洪山,朱端履投降,蒙古委朱为随州知州,仍以黄仙洞为州治,领随县、应山县。
至正十一年(1351年),随州梅丘里玉沙村(今柳林镇古城畈)人明玉珍,聚千名饥民于现光山、青林山筑寨起义,捕杀随州、钟祥、应山县官吏乡绅。后加入徐寿辉红巾军,率部入川。1362年在重庆称帝,建立大夏王朝,年号“天统”。
明清时期
洪武元年(1368年)随州降为县,属黄州府。
洪武二年(1369年),守御抚李富等始建随州砖城,随州古城为土城(外城),砖城(内城)。土城为元代建造,周长5里45丈,高2.5丈,设聚奎门、汉东门、玉波门等八个门。砖城周长625丈,高2.5丈,设东、北、西门和大小南门,均建有门楼。南门城楼设有钟楼。建造敌台23座,女墙950座。成化年间修挖城濠,弘治年间又筑护城堤。经历代修筑,随州古城的整体形态从高处窥视颇似古编钟形状,成为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史上一绝。
洪武十三年(1380年),编里甲、定田赋,升随县为州,以应山县属随州,属德安府,隶湖广布政司。
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宋元遗址上重建学宫,始重视教育。万历年间迁和主城内,立明伦堂。顺治九年于明伦堂左边立礼部教条。康熙四十一年钦颁训饬士子文。乾隆十年又立钦颁饬士子文。
崇祯八年(1635年)八月,张献忠、罗汝才等11支农民起义军与明援总兵官曹文诏部在随州城激战,失利后转移。
崇祯九年(1636年)冬,张献忠、罗汝才部回师随州,围攻厉山等集镇。明巡抚王扬基率兵追至孤山冲,其先锋副将杨世恩领兵3万于三道河陷于义军埋伏,除杨偕数百骑突围,其余被歼。崇祯十年(1637年)二月一日,张献忠、罗汝才部破随州城外南关厢,十一月占随州城。十二月,明监纪张大金、副总兵杨世恩领兵攻城,起义军突围。
崇祯十四年(1641年),义军张献忠、罗汝才部克随州,旋撤走。七月二十三日,义军李自成部再破随州城。次年春,明巡抚宋一鹤领兵攻随州,义军撤退。
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李自成取随州,任汪鹭为随州牧。明10万京营兵追击义军,于随之小坝山遇大雨,衣甲火药尽湿,义军乘机四面冲杀,明军死亡无数。后义军走厉山,其右队克安居、破长庆堡,驻扎运粮。明军追至,义军牺牲千余人,余部会合主力,撤离随州。
嘉庆元年(1796年)襄阳白莲教首领王聪儿(女)率众起义,二月,义军进入随西进行游击活动。次年二月转战随北,三月二十八日与清军激战失利后撤离。
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太平军陈玉成部包围随州城,并斩杀清西安将军扎拉芬。
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太平军范川部攻克随州,筑城据守。十月一日,清军施计,授意太平军叛将刘维桢,借英王陈玉成之命骗义军出城,州城失陷。
民国时期
1912年,德裕恒商号在随县试销洋靛,并逐渐发展成为县内专营洋货的最大商号。外国商业资本开始渗入本地市场。
1917年冬,在武汉读书的张绍书、丁觉群等人加入恽代英组织的进步青年社团,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19年张绍书等人受武汉学联派遣回随县,创办《觉剑》进步周刊。同年6月24日组织和发动县城保校300余名师生走上街头**北洋军阀卖国行径,宣传**“日货”。1920年2月张绍书、陈忠农、周耀先等进步青年,在烈山书院成立“随县新文化协进会”,宣传科学和民主。
1926年10月4日,中国***随县特别支部委员会在厉山镇成立,李彩奇任书记。
1926年至1937年间,随县棉花种植面积和皮棉输出额均居全省第一位,最高年分植棉面积达万亩,超过江西全省的棉田面积。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中央和湖北省委先后派遣张学武、李富春、王一飞及陆沉、阮芳臬来随县领导秋收暴动,并成立中共随县委员会,隶属中共鄂北特别委员会。
1927年秋至1928年2月,中国***发动随北武装暴动成功,建立了祝林、青苔、吴山三个工农武装割据区。
1931年月4月至于932年6月,桐柏山苏区、大洪山苏区建立了个乡苏维埃政府。
1936年9月,湖北省银行在县城玉石街成立办事处。1937年1月改为支行。随县金融业一直不发达,民国初年县内虽有王洪璋创办的“随裕银行”,但因资金不足,开业仅次3个月即倒闭。玉石街支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金融业开始在随县萌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县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作出了宝贵的贡献。1938年初月建立中共随县委员会,积极发展***员及进步组织,输送青年参加抗战。同年11月,中共鄂中区委员会在随县长岗店成立。11月17日,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在随县均川成立,陶铸任特别顾问,石毓灵任主任,李范一任副主任。
1938年11月8日,日军对随县公路沿线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将淅河费家屯全村男女老少集中村头稻场后,四处放火,全村一片火海,20余人当场杀死。
1939年2月,***率新四军独立大队及随行干部160余人,从河南前往随县长岗店,与鄂中党组织负责人陶铸、杨学诚等会唔。10月4日,***率部开进随南洛阳店、柳林店、古城畈一带,司令部进驻九口堰(孙家大湾)。中共鄂豫边党委成立,由朱理治(书记),陈少敏(副书记)、***、陶铸、刘子厚等11人组成。***任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司令员。
1939年四月,27架日本飞机突然飞到随县城关上空疯狂轰炸,县城内一片火海。此次日军共投下炸蛋150余枚,炸死炸伤800余名平民,县城闹区内房屋无一完整。同年5月,日军突然包围万店梁家湾,一次屠杀逃难百姓300余人。
1939年6月4日,日军为报复一名索要“花姑娘”的日本兵被当地村民打死,出动三个据点兵力,前往金屯一带进行清乡报复。日军在范农湾抓住17名“可疑犯”,带到敖农岗全部用机枪射杀,又到王家窝子抓走农民24人,绑至王家口集体枪杀;抓走马观花3名抗日士,割去鼻子、耳朵,其中5人被军犬活活咬死,7人被钉在板凳上折磨至死。
1940年6月,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发动白兆山战役,歼灭了盘踞在随南洛阳店一带的顽军杨弼卿部。随南白兆山抗日根据地宣告成立,并很快成为中国***在鄂豫边区发动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鄂豫挺进纵队司令部及所属机关,相继迁入九口堰一带。
1941年2月18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鄂豫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任命***为师长兼政委。4月5日,***率全军将士在九口堰通电就职,并举行了隆重的建军典礼。
1941年9月,中共鄂豫边区负责人陈少敏在随南县开展兴修“千塘百坝”的水利运动。
1944年至1945年,随南和信应随地方武装,成功地进行了“反扫荡”斗争。1945年二月,日军驻淅河部队副司令鹿田台太郎,被肖店农民自卫队击毙。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一直在鄂豫边区坚持抗战的新四军第五师,与八路军三五九旅用南下支队、嵩岳部队在随县合编为中原解放军,随即在随北桐柏山发动自卫反击战役,收复大片土地,随县境内建立了8县级委员会。
1948年1月7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江汉独立团第一次解放随县城;6月4日,汉江独立旅第二次解放随县城;12月17日,解放军民在成功粉碎国民党军队第五次“扫荡”后,第三次解放随县城。随即投入了巩固解放区和全民性的支前工作。仅据随北、随南两县不完全统计,两县在支前工作中先后出动民工68.5万人次,担架3万余副,运转军粮640万斤,做军鞋1.5万双,送慰问品1.35万件,组织木船87只,牲畜3.9万匹,运送伤员2421人,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作战,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随北、随南合并为随县,归孝感地委(专署)领导;撤销洪山地委(专署)。洪山县归襄阳地委(专署)领导。5月16日,随县人民政府成立,李必烈任县长。同时成立中共随县委员会,韩国治任书记。
湖北随州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转载)
一本次市场调查的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在收集相关市场信息和个别楼盘详细的调查所获取的资料的基础上作出分析,发现随州总体市场层次的关键特征,并且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基本内容及上升空间来评价◎◎项目宗地开发销售的前景。
二本次市场调查发现
1、随州地产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基本从2000年开始,近阶段迅速膨胀,需求和供应迅速放大
�8�5;随州经济增长迅速,给地产市场繁荣带来契机,新建项目多,市场供应和需求近来增长迅速,住宅地产消费供需两旺,预计2006—2008年内将新增大批量新建项目上市。
2、房价上涨较快,目前新开发高档小区价位已达1700元/㎡左右
�8�5;随州近两年来是房价上涨很快,目前普通商品房价格在每平方米700-1100元之间,城区商品房约均价为95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140元/㎡,年底可突破1000元大关。而在2002-2005年,随州市商品房均价分别为每平方米650、730、780、810元。一些带电梯的小高层楼房售价都在每平方米1300元左右,而小高层、高层商品房价格则在1300-1700元/㎡之间。
�8�5;主要带动房价上涨的是开发的高档新兴住宅,规模和建筑品质较以前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主要以文峰都市花园、汉东星都为代表的新兴小区。
3、地产消费已经出现两极分化,好项目贵也有人买,差项目价格便宜市场销售也不错
�8�5;价格较高的新兴小区销售良好,月销售业绩最好的达三四十套,而价格极为便宜、地段又好的小盘销售也不错,仅余少量尾房。
�8�5;城市规模扩张,很多较强实力开发商进入随州拿地开发项目。
4、项目产品种类由过去单一产品向多样化转变
�8�5;以前随州只有多层住宅和沿街网点,目前产品开始丰富:小高层、步行街、物流中心等产品都已经在市场上出现。
�8�5;住宅户型设计上较以前有了很大突破,热销项目的户型无一不是先进合理的优良户型结构。但因房价相对较低,市场热销户型一般在120-160㎡之间,120㎡户型很少,仅在个别小区出现,开发商尝试90-100㎡户型,如城市金典、文峰都市花园,但出现形式多是以一梯四户,销售情况良好。
5、高品质小区产品,多层住宅销售良好,小高层渐被接受
�8�5;目前随州人对小高层住宅由陌生逐渐开始接受。
�8�5;让随州接受小高层项目仍需要积极的进行引导,但高品质社区和户型是随州项目销售的前提。
6、物业管理刚刚起步阶段,专业物业管理公司没有进入市场。
�8�5;市民对物业管理处于刚刚认识阶段,多层物业管理费用一般在0.25-0.35元/月.㎡。
�8�5;小高层、高层的物业管理费用(含电梯使用费用)最低0.6元/月.㎡,是目前小高层、高层产品市场销售障碍。
7、客户来源仍然以随州本地客户为主
�8�5;热销项目的主要客户来源仍然是本地为主,本地和外来客户比例仅为5%;小项目的客户几乎全部为本地客户。
�8�5;本地客户对项目有跟风趋势,只要有外来客户购买的项目他们就认为是好项目。
8、推广进步明显,很多项目已经开始进入专业营销团队组合方式
�8�5;代理行在随州项目上大量出现,推动当地房地产营销的进步。
�8�5;外来开发商在销售观念上也较新,开始在报纸、电台、路牌、车体等多方面进行大量宣传,但未出现样板展示单位。
9、商业形态比较原始
�8�5;目前随州市场上,因住宅价格较低,所有开发的沿街住宅基本上都有商业网点,并且面积较大,销售价格期望值较高,商业产品的销售还没有大面积的出现,出现多是以产权销售,另外住宅低层多带有配套车库,市场最高销售价格在2000元/㎡以上。
�8�5;整个随州的娱乐、休闲、餐饮业等非常不发达,明显落后于区域发展现状。
�8�5;拥有独立门面的住宅底商开发量较之前几年明显上升。
�8�5;专业市场拥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但运作还不够成熟,如香江市场。
�8�5;已有项目明确提出做综合商厦、步行街、物流中心等,设计构思也比较出色。
10、商业整体层次结构不清,发展不均衡
�8�5;许多商业配套设施不完善,硬件设施有待改善,周边环境条件不佳,购物空间和市场环境亟需改善。
�8�5;商业管理较为滞后,缺乏应有的、完善的法制来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有效发挥以及规范、调控市场的建设和运行。
�8�5;开发的思维落后,存在重销售,轻设计、轻招商,轻管理,以住宅模式开发商业、不考虑规划,不考虑商家,对周边人流、交通研究不够。
�8�5;大平层现象普遍、商业动线规划不合理、商业配套缺乏产品规划设计问题严重,缺乏特色市场。
三随州市总体概况
【位置】
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跨北纬31度19分至32度26分,东经112度43分至113度46分。东承武汉,西接襄樊,北临信阳,南达荆州,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为”鄂北重镇”,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东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转站。全市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约105公里,总面积6989平方公里。
【交通】
随州交通便利,京广铁路、汉渝铁路、西宁铁路和1117、312、316国道以及”汉十”高速公路,“随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区划】
随州市是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全市版土面积9636平方公里,人口258万(非农业人口50万),下辖一市一区:广水市、曾都区,有55个乡、镇、城(郊)区办事处和国营农场,2个省管经济技术开发区,1610个行政村、居委会;广水市共有18个乡镇,曾都区共有29个乡镇、办事处、场。
随州城区面积43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
随州市市花:月季,市树:银杏,市标:鹿鹤。
【生态环境】
随州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
【经济】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193.1亿元,年均增长10.9%,人均生产总值7680元,年均增长10.7%。“十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粮棉油生产基本稳定,2005年粮食总产达到128万吨,特色种植业规模扩大,食用菌、特色蔬菜、优质水果、优质茶叶产量持续增长;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出口突破6000万美元。
【资源】
随州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以“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而闻名海内外,有着大量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铀、铝、铅、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钾长石、花岗石、磷矿石、稀土和石棉数百种,其中重晶石储量丰富,质量居全国之冠、储量居全省之首。
随州素有“鄂北粮仓”之称,建有优质大米、优质麦、优质棉、优质茶、菜牛、瘦肉型猪、蜂蜜、食用菌八大商品生产基地;银杏、蜈蚣、蜂蜜、中药材、柞蚕等名列全国榜首;银杏、香菇、茶叶、葛根等闻名海内外。
【基础设施】
突出历史文化名域的神韵与风采,追求现代开放城市的气魄与胸怀——随州人用这样的形象定位,来改造和妆扮自己的家园。市政广场、神农大道、白云大道、波导路等市政工程全面启动并相继竣工;沿河大道、 316烈山大道、解放路商业步行街高标准包装改造,立交桥维修、明珠广场植绿、白云山公园商业旅游街和88条街巷道路建设等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城市功能;城南新区标志性建筑市政大楼正式投入使用;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成现代化住宅小区和商业步行街12处,市区街道已形成五纵六横的大格局。
【产业概况】
随州坚持"开放兴市,工业兴市,项目兴市”,一座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在中原腹地崛起。
四随州市房地产特点及预测
随州市房地产特点
【概况】
�8�5;随州房地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期
�8�5;随州房地产业正处于国家调控期
�8�5;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土地成本在房价中居低位
�8�5;金融政策影响大,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受“考验”
�8�5;现行房地产市场企业操作存在不公平竞争
�8�5;房地产形势看好,市民在投资上愈来愈重视房地产方面的投资
【住宅】
�8�5;住宅开发在随州房地产市场开发上占据主导地位
�8�5;市场结构不合理,中低档房供应市场份额高,高档房市场开发供应量较少。
�8�5;楼盘多为豆腐块小盘,分散且杂乱,整体规划差,因楼盘体量均小的缘故,环境一般,绿化极其少
�8�5;营销水平较低,传统经营模式,漠视策划营销的楼盘土处理
�8�5;大面积、多居室占主导,90平米以下的小户型产品市场无销售,更无公寓产品出现
�8�5;住宅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与消费心理预期差距逐渐较大。
�8�5;缺少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市民对物业管理刚刚认识阶段。
【商业用房】
�8�5;商业用房占据房地产市场份额小
�8�5;商业用房投资需求弱于住宅需求,部分开发商的期望值较大,有先“捂盘”后销售的嫌疑
�8�5;商业用房开发模式不成熟
�8�5;网点多是两层连体卖,三层多为一住两经营
【写字楼】
�8�5;随州市写字楼产品处于初级市场,目前仍处于萌芽状态,在售产品中无写字楼产品出现。
�8�5;在写字楼市场初期,商住两用的楼盘满足了市场的需要,但随着写字楼市场的发育成熟,智能化、专业化将是更适合的道路。
随州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8�5;价格不会出现下跌现象
�8�5;住宅市场将进一步成为市场发展的轴心,产品结构更加合理
�8�5;国有投资回落,民间投资拉动强劲
�8�5;购房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购房心理更加成熟
五项目基本情况
六市场定位
七个案调查
八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