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阜新工业提升门批发

阜新工业提升门批发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07

大家好,阜新工业提升门批发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阜新是玛瑙之都吗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阜新工业提升门批发和阜新是玛瑙之都吗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中国玛瑙之都·阜新”

在国务院不久前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阜新玛瑙雕榜上有名。玛瑙自古被视为美丽、幸福、吉祥、富贵的象征,因其兼具瑰

丽、坚硬、稀有三大特征,从而荣膺“玉石”桂冠。地处辽西的阜新是中国主要的玛瑙产地、加工地、玛瑙制品集散地,玛瑙资源储量丰富,占全国储量的50%以上,且质地优良。

阜新玛瑙文化积淀深厚,7600年前的查海遗址中出土了用玛瑙打制的刮削器,以及玉器、石器等,说明查海人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玛瑙和使用玛瑙的人群。阜新玛瑙加工历史悠久,从辽代开始,阜新民间就有采集、挖掘、加工玛瑙的生产活动。到了清代,阜新地区玛瑙业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阜新玛瑙已成为宫廷贡品。

目前,阜新玛瑙艺术品已形成七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数千种款式,以“巧、俏、绝、怪、新”为典型艺术特色的“雅活”更为突出。巧:为人之灵气,设计构思精巧,雕刻技艺精湛,可谓巧夺天工。俏:为天之造化,充分利用玛瑙天然俏色,纹理图案及质感,所表现的人间万物栩栩如生,逸趣天然。绝:为天人合一,使作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使之成为出神入化的绝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今人拍案叫绝。怪:从作品的创意、设计、造型到技法,勇于超越古人,打破常规,鬼斧神工,使作品充满了鲜明而独特的个性,极富艺术想象力,使作品动人心魄。新:大胆创新,充满时代感,善于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营养,题材创新,技法创新,表现手法创新,作品不仅以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为题材推出新意,更多的是表现当今国内外人们的火热的生活和审美情趣,使这枝古老而传统的玛瑙雕刻艺术奇葩焕发青春,给人一种耳目一新、春风拂面之感。

近年来,阜新有一大批玛瑙雕刻作品获得全国宝玉石界“天工奖”。在全国大型展销会上,阜新玛瑙火爆南昌,走俏乌鲁木齐,热销深圳,走红南京。阜新的玛瑙精品还远销到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越来越被海内外人士所认识、喜爱和珍藏,其身价也不断提高。在阜新玛瑙宝石城精品市场,记者看到,不少精品价值数十万元。

要出精品,必有奇才。阜新有玉雕工艺大师或相当于工艺大师级水平的人近20位,达到工艺师水平的100余人,他们是阜新玛瑙业的核心和灵魂。“素活大师”李洪斌虽年近七旬但仍宝刀不老;被誉为阜新玛瑙界“三杰”的曹志涛、杨克权、邵景兴,艺术硕果累累,声名远播。曹志涛等在全国历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不断捧回金、银、铜奖。阜新老、中、青三代玉雕艺术家精湛的作品不仅在全国玉雕界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是艺术创新的弄潮儿,独领风骚。阜新的玛瑙雕刻已达到当今中国玉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阜新这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城市,至今已有100多年煤炭开采历史。“一五”时期,国家在156个重点项目中,为阜新安排了4个煤炭电力工业项目,使阜新成为共和国最早建立起来的能源基地之一。50多年来,已累计生产煤炭6亿吨,发电1700亿千瓦时,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阜新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1年,阜新被确定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阜新市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阜新实际的发展思路,经济转型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在转型实践中,阜新玛瑙产业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阜新市把玛瑙产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抓,使之成为阜新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近年来,阜新市玛瑙产业的营业收入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从业人员已达到3万多人,初步形成了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家子玛瑙批发市场和阜新玛瑙宝石城精品市场为代表的两大销售市场。阜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玛瑙交易中心和集散地,阜新玛瑙制品成为辽宁省十佳旅游纪念品。阜新玛瑙产业在全国同行业具有较高地位和影响力,在阜新众多产业中具有长远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阜新市富民强市的特色产业,具备了做大、做强、做优、做特的基础和条件。

为了加快玛瑙产业发展,打造中国玛瑙之都,前不久,阜新市与中国宝玉石协会商定,将于7月下旬共同举办首届“中国阜新玛瑙节”,旨在通过玛瑙节这一平台,展示阜新玛瑙产业优势,展示经济转型成果,展示城市特色历史文化,培育阜新独特的城市品牌和魅力,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推进阜新经济转型。

日前,阜新市代市长潘利国向记者介绍了阜新玛瑙产业的发展思路。“十一五”时期,阜新市把玛瑙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十大产业集群之一,加强政府引导,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形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努力把阜新建设成为全国玛瑙集散中心、玛瑙加工中心、玛瑙文化中心和玛瑙信息中心,打造中国玛瑙之都。到“十一五”末,阜新玛瑙产业的销售收入将在2005年基础上翻两番。为此,阜新市将充分利用资源、人才、技术、市场等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统筹规划,用新观念、新思路来谋求玛瑙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进玛瑙产业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加强玛瑙产业园区和市场体系建设,拉长玛瑙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加大玛瑙职业技术培训力度,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挖掘阜新玛瑙文化内涵,提高阜新玛瑙文化品位,努力形成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目前,阜新市成立了玛瑙协会,举办了阜新玛瑙产业发展论坛,阜新玛瑙产业工业园已开工建设。为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由教育、劳动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在阜新市大中院校开设玛瑙玉雕专业,并纳入招生计划。同时,在国内知名工艺美术类高校委托培养阜新市急需的玛瑙人才。对现有的玛瑙加工技校加强管理,增加投入,充实师资力量,并鼓励兴办民营玛瑙技工学校。照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岫岩县人民政府

岫岩大洋河桥

一、岫岩玉产业发展历史

岫岩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隶属于辽宁省鞍山市,是我国最大的玉石产地,东北地区的宝玉石产业中心,全国玉石原料的70%出产于此,久享“中国玉都”之名。岫岩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宝藏遍野、特产众多。尤其是岫岩玉,以其历史悠久、储量丰富而闻名于世界。中国古代先民崇拜和使用岫岩玉的时间极为久远,考古资料表明,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海城小孤山人类遗址中,就已经出现了岫岩玉制品。而在距今6000年前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中,出现了大量以岫岩玉为原材料进行雕刻加工的手工艺品,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为号称中华第一龙的C形玉龙的出土发掘。文献方面,明代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一书中有“朝鲜西北太尉山有千年璞,中藏羊脂玉,与葱岭美者无殊异”的描述,现已考证到朝鲜西北太尉山即为岫岩玉所孕生的长白山余脉,由文献可考,最迟在中国明代,中国的上层知识分子,已经将岫岩玉与新疆和田玉相提并论了。

虽然岫岩玉的历史与中华文明一样久远,但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原因,岫岩玉在中国古代时期只是上层贵族的奢侈品,产业规模长期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生产阶段。岫岩玉真正成为一个产业,还是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先后建起了岫岩县玉石矿、哈达碑镇玉石矿、偏岭镇玉石矿、大房身玉石矿、三家子玉石矿等10多家玉石矿企业,年产量达上千吨,占全国玉石用料7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玉原料基地。玉石销往国内32个省、市、自治区,供应北京、天津、河南、河北、苏州、扬州、上海等全国千余家玉器厂点用料。为了保护岫岩玉资源,1999年出台了《岫岩满族自治县玉资源保护条例》,对岫岩玉实行限量开采,年开采量控制在千吨以下。

岫岩石湖瀑布

丰富的岫岩玉资源给岫岩的玉石加工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集体、合资、个体玉雕厂点遍地开花,全县从事加工的企业有3000多家。一些农村乡镇的玉器加工业逐步走向集团化、专业化。兴隆镇出现了树地玉马专业村和五道河玉虎、玉鹰专业村;哈达碑镇出现了瓦沟玉枕专业村。全县50万人口中有近10万人直接从事玉石加工、销售及其相关的产业,年创产值4亿元,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

二、2006~2012年岫岩玉产业发展概况

1.数据分析

2006年至今,岫岩玉伴随着国内经济形式的发展以及国际宝玉石市场的走势,出现了产业大发展、从业人员增多、企业规模扩大、原材料价格暴涨以及从业人员素质优化等情况,现将各项数据汇总如下: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数据显示表明,自2006年以来,岫岩玉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总的来说,就是由原来的以粗放的、小规模的、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开始向节约型、可持续型、创新型模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产值、利税稳步提高,从业人数逐步扩大,从业人员学历快速提升。尤为突出的是在企业数量上呈现了“缓坡式”的先增后减变化,这表明岫岩玉产业在发展上趋于理智,一批耗能高、效益差的小企业被市场淘汰了,市场结构优化了。各级玉雕大师的数量呈现了喜人的增长,这是外界对于岫岩玉产业自身软实力认可的重要表现,长期以来,岫岩玉产业一直有“硬件”上的优势,而在“软件配置”上较为落后,大量玉雕大师,尤其是省级以上玉雕大师的出现,证明岫岩玉产业的“软实力”同样在近些年获得巨大进步。

中国玉雕会展中心

2.基地重点项目

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较大的玉器交易中心有中国玉雕会展中心、东北玉器交易中心、荷花玉器批发市场、玉都4处,各大交易中心侧重点各有不同,均为岫岩玉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及窗口。

(1)中国玉雕会展中心

中国玉雕会展中心位于城区北出口,总投资2.6亿元,占地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共有19200个国际标准精品展位,内设会议室、商务中心、写字间、玉雕博物馆、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配有中央空调、自动扶梯、消防自动灭火、多功能会议室、大小会客厅、全方位监控系统等现代化设施,拥有3万平方米大型玉都广场,建有大型停车场、音乐喷泉、石雕、绿化带、灯控系统等设施。预计年可实现交易额4亿元,税收2000多万元,安置就业5000余人,是目前国内难得一见的现代化高级宝玉石交易中心。玉雕会展中心已成为中国玉都岫岩最主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大提升了玉都岫岩的品牌形象,也使岫岩成为世界玉雕产品销售的集散地。

(2)东北玉器交易中心

东北玉器交易中心坐落在辽宁鞍山岫岩县站前大街东路最繁华地段,占地面积11180平方米,营业面积8800平方米,经营业户1076个,从业人员2000人,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年实现利润1500万元,年上缴税费300万元。东北玉器交易中心自1994年筹建以来,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强化服务,现已成为规模较大、质量较优、品种齐全、价格合理、环境优美的宝玉石市场。东北玉器交易中心是目前岫岩玉中端产品的重要交易中心。

(3)荷花玉器批发市场

岫岩荷花市场位于岫岩县城西北路,1992年11月建成使用,总投资280万元,东西长117米,南北宽28.6米,市场封闭面积3300多平方米,楼层建筑面积564平方米。荷花市场共有300多个摊位,业户主要经营各种岫岩玉产品,有人物、动物、花鸟、首饰、保健用品及杂件,以销售中、小玉件为主。此外,还兼营缅甸玉、河南玉和阜新玛瑙制品等,共计180多个品种,每天可接待客商上千人,年成交额6000多万元,是岫岩第一个大型玉器交易中心,性价比最高的交易中心。

(4)玉都

岫岩玉都建成于1993年9月,坐落在县城中心位置,东西长176米,南北宽44米,封闭式建筑,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1300多万元,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画栋雕梁,富丽堂皇,将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艺术融为一体,设有东西仿古城门,三层建筑。

玉都是岫岩玉制品的交易市场,设有100多个门点,经营有玉雕人物、花鸟、首饰、装饰品、保健品等中、高档近千个品种,荟萃了岫岩玉雕工艺品之精华。置身其中,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每年都吸引国内外数十万客商前来参观、购物,年成交额达7000多万元,被誉为岫岩玉交易的“天下第一城”,是岫岩玉高端产品的重要交易中心。

玉文化艺术节

3.基地节会活动

岫岩县自2010年起,每年举办“岫岩玉文化艺术节”节庆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有专家论坛、全国玉石作品玉星奖评选、招商洽谈以及节庆表演,是目前国内影响力较大、参与人数较多、活动内容最为丰富、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宝玉石节庆活动。节会期间,共吸引国内外各大宝玉石基地展团几十个,国内外各级媒体30余家,成交额上亿元,已成为岫岩玉产业一张闪亮的名片。

4.基地发展优势

(1)当地政府大力扶持产业发展

岫岩县当地政府长期以来大力支持岫岩玉产业的发展,把发展岫岩玉产业当做发展岫岩县经济的头等大事。不仅在市场培养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并且专门成立了鞍山市宝玉石协会专门为岫岩玉产业的制作和销售保驾护航。以政府为推动力先后举办了岫岩玉文化节、玉星奖评选等大型岫岩玉产业节庆活动,并且和中国玉雕产业的翘楚——扬州玉雕厂长期合作,培养岫玉雕刻人才,为提升岫玉产品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2)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作为中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岫岩玉是中国传统玉石原料中目前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玉种。

首先,岫岩玉拥有如和田玉、独山玉、缅甸翡翠等其他玉种都无法匹敌的原料优势。短期内尚无原材料枯竭的困扰。

其次,作为中国传统玉雕的原材料之一,岫岩玉能够胜任中国传统玉雕中的绝大部分题材和造型,这是其余传统原材料和近些年的新兴玉种所无法比拟的。

最后,当今岫岩玉产业蓬勃发展,人才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工艺进步空间大,人才贮备量大。人才优势是保证未来岫岩玉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3)产业基础优势明显

鞍山宝协组织扬州拜师学艺

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0年的市场培养,岫岩玉产业的市场已经趋于成熟,在国内外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国内宝玉石市场拥有一席之地,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有岫岩玉产品的商铺或专柜。

岫岩满族自治县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宝玉石产品集散中心,辐射整个东北亚地区,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省举办“十二运”的带动下,东北地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文化消费能力增强,对岫岩玉产品的认可度在逐年稳步提高。

伴随着岫岩玉产业的稳步发展,配套的物流、包装、旅游产业也蓬勃兴起。岫岩玉产业由于长期以来起点较低、工艺水平欠佳,激发了岫岩玉产业大力引进和学习国内兄弟产业的精湛技艺。目前国内的河南玉雕、扬州玉雕、东阳木雕等产业从业人员都有大量转投于岫岩玉产业,为岫岩玉产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2012玉星奖获奖作品《语意》

三、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

1.原材料的销售和开采法律法规不健全

岫岩玉原料的开采和销售缺乏专门的法律和法规的约束和限制,岫岩玉也因此被无序、过度地开采。为了实现对岫岩玉的依法管理,岫岩县委、县政府于1999年制定了全国第一部宝玉石资源的地方性法规《岫玉资源保护条例》。但是,此条例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对岫玉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缺乏细节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规定,以致很多开采商、加工商可以钻法律的空子,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对岫玉资源的合理开采和有力保护。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法律和法规的建设却一直没有进一步完善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岫岩玉产业的发展。

2.发展模式单一

目前,岫岩玉的发展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进行销售业,和当地其余产业尤其是旅游业联系十分薄弱,产业集群优势没有体现出来。

2011玉星奖获奖《生机无限》

3.产品文化附加值不足

近几年来,虽然岫岩玉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在迅速提升,但这种“软实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质的飞跃的。具体表现为岫岩玉作品题材单一、风格雷同、创新能力较弱,目前距离国内领先的扬州玉雕依然有相当的距离。

四、岫岩玉产业在未来10年内的发展规划

1.建立宝玉石原料统一市场

目前,岫岩玉原料在开采上已经实现了限量开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在原料的销售渠道上,却缺乏规章、缺乏市场规则的约束。为了能够保护宝贵的岫岩玉资源,实现其最大价值,岫岩县政府计划在10年内建立全县统一的岫岩玉原料交易市场,全县玉石原料统一销售,竞价拍卖,公平公正,保护市场竞争秩序。

2.丰富发展模式

加强岫岩玉产业与当地旅游业的合作,重点建设玉皇山旅游带,联动发展寻宝、温泉、农家乐等都市休闲形式于一体的岫岩玉市场,扩大岫岩玉的潜在消费群体。

3.扶植规模企业发展

促进市场良性发展,裁汰资源耗费高、经济效益差的小企业,重点扶植一批规模大的企业。建立岫岩玉玉雕大师产业园,集中全县的玉雕巨匠于一处,便于艺术交流及企业技术的增长。

4.增强岫岩玉的“软实力”

建立岫岩玉雕博物馆,挖掘和保护岫岩玉文化。专项建立岫岩玉科研项目,研讨岫岩玉在美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上的重要意义,编纂岫岩玉乡土教材,在国内部分知名媒体投放岫岩玉宣传广告,达到扩大岫岩玉知名度、传播岫岩玉文化和充实岫岩玉文化底蕴的目的。

2012玉星奖获奖作品《夜宿山寺》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