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提升门制造供应
其实河南工业提升门制造供应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河南省濮阳市有哪几个县区,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河南工业提升门制造供应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濮阳市辖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和华龙区5县1区,设有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和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冀、鲁、豫3省交界处。东、南部与山东省济宁市、菏泽市隔河相望,东北部与山东省聊城市、泰安市毗邻,北部与河北省邯郸市相连,西部与河南省安阳市接壤,西南部与河南省新乡市相倚。
地处北纬35°20′0″~36°12′23″,东经114°52′0″~116°5′4″之间,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100公里。全市总面积为4188平方公里。
濮阳市的地形地貌:
濮阳市位于中国第三级阶梯的中后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地面自然坡降南北为1/4000~1/6000,东西为1/6000~1/9000。
地面海拔一般在48~58米之间。濮阳县西南滩区局部高达61.8米,台前县东北部最低仅39.3米。由于历史上黄河沉积、淤塞、决口、改道等作用,造就了濮阳平地、岗洼、沙丘、沟河相间的地貌特征。
境内有临黄堤、金堤及一些故道残堤。平地约占全市面积的70%,洼地约占20%,沙丘约占7%,水域约占3%。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濮阳
邓州市基本情况和发展优势
一、邓州市基本情况
邓州市地处豫西南边陲,素有“三省雄关”、“豫西南门户”之称,更有“中原之雄区,天府之亚选”的美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全市辖28个乡镇(办、区),578个行政村,156万人,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耕地240万亩。1988年撤县建市,198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1992年被河南省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2004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5个重点扩权县(市)之一,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省政府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把邓州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中等城市。”
历史文化悠久。邓州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海经》有“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神话传说,邓林即今邓州市。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表明,早在6800年前,邓州就有先民居住。邓州为邓姓发源地,每年都有海内外邓氏族人前来邓国侯吾离陵寻根谒祖。***在《邓氏家谱》中记载:“我姓始于周之邓国,盛于汉之高密,唐宋元明,代有伟人。”邓州建制较早。夏、商、周皆为侯国。春秋时期,楚国灭邓,邓归楚地。今邓州杏山仍有楚长城遗址。隋朝时置邓州。中华民国二年,改邓州为邓县。至今,邓州有建制机构1300余年。
交通区位优越。邓州地处武汉-郑州-西安大三角和南阳-襄樊-十堰小三角的中心地带,起着连接东西、南北的“桥梁”作用。邓州市交通便利,207国道和六条省干线穿境而过;位于焦枝铁路和宁西铁路、二广高速公路和陕沪高速、207国道和312国道三个“十字”交汇的枢纽位置。水路从老河口、襄樊等地码头入位,通江达海。距襄樊、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邓州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力度,形成了九纵七横城市道路网络,正在逐步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豫西南区域性现代化中等城市。
综合实力雄厚。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南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强力实施三大战略(工业立市、开放带动、人才兴邓),坚持三抓带动、产业支撑,全力推进“六大工程”(工业振兴工程、农民增收工程、城乡一体建设工程、劳动技能培训工程、社会保障工程、生态邓州建设工程),走好三条路子(工农互动,探索农区工业化路子;城乡互动,走城镇化路子;经济生态互动,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了邓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200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05亿元,同比增长1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6亿元,同比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4亿元,同比增长3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8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508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2%;居民储蓄66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居南阳各县市区首位。一二三产之比达到29.2:43.3:27.5。
二、邓州具有的发展优势
农业特色突出。邓州全境平原广袤,土地肥沃,粮丰林茂,水域宽广,生态良好,物产丰饶,盛产小麦、棉花、油料、烟草、豆类、辣椒等优质粮油等农副土特产品,形成了林牧烟棉等四大优势产业,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还是全国粮食、黄牛、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棉花、芝麻生产重点市。2008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01.9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农业增加值59.8亿元,同比增长5.9%。
工业基础雄厚。围绕建设“工业强市”目标,强力实施项目统揽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扩张壮大优势产业,依托邓州资源优势和现实生产力,大力培育发展棉纺服装、建材、粮油食品、林板纸、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优势支柱产业,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新兴工业体系,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支柱产业成为支撑邓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2008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58.6亿元,同比增长18.6%;限额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24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增加值40.8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70%。全市工业企业入库税金9796万元,同比增长22.9%。工业综合效益指数315.3%,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30家,实现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0%以上。强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六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80%以上。
商贸流通发达。邓州市围绕建设豫西南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依托资源、区位、产业优势,强化市域中心城区对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吸纳能力,已经形成独具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彩棉种植及加工中心、服装产业集散中心、农机制造及销售中心、豫西南粮食仓储现代物流服务中心、优质烟叶生产及加工供应中心、豫西南石油储备战略中心等六大市场体系,对周边形成了强有力的辅助带动作用。
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属于新郑市
作为实验区的重要一部分,位于郑州市区东南约20公里的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是河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基地,也是郑州都市区建设规划的“六城十组团”之一——航空城。
综保区(港区)正在推进制造业集群、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和集铁、公、机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分为北部16平方公里的物流商贸区和南部26平方公里的临空产业区。其中,南部临空产业区以加工制造功能为主,主要布局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临港物流园区等,重点发展航空器材及相关零部件制造加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高附加值的出口加工业。
扩展资料
战略定位
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建设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机场,进一步发展连接世界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航空物流通道,完善陆空衔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升货运中转和集疏能力,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
发挥航空运输综合带动作用,强化创新驱动,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大力发展航空设备制造维修、航空物流等重点产业,培育壮大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重要节点。
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提升航空港开放门户功能,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和陆空口岸建设,完善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层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富有活力的开放新高地。
现代航空都市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实验区空间布局,以航兴区、以区促航、产城融合,建设具有较高品位和国际化程度的城市综合服务区,形成空港、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航空都市。
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强化产业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综合实力,延伸面向周边区域的产业和服务链,推动与郑州中心城区、郑汴新区联动发展,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最具发展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区域。
上一篇: 河南工业提升门价格走势
下一篇: 河南工业提升门厂家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