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工业提升门
大家好,关于徐州市工业提升门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徐州工业学院是教育部直属吗谁有徐州工业学院的官网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徐州工程学院,叫工业的就是职业技术学院
中文名:徐州工程学院外文名: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现任校长;韩宝平所属地区:中国江苏省徐州市类别:公办本科院校
★基本信息
徐州工程学院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徐州。淮海经济区面积达17.8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是一个跨越四省且经济文化高度关联的特殊区域。徐州,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交通四通八达,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是中华养生学的鼻祖彭祖、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她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多次被徐州市人民政府评为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单位、先进集体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全文明校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学校由分别创建于1983年5月、1985年5月的彭城职业大学和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2年6月,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两校合并筹建徐州工程学院。2005年3月,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正式建立徐州工程学院。2007年6月,创办于1959年的师范性高等专科院校——徐州教育学院整建制并入徐州工程学院。
[编辑本段]【办学规模】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070余亩,固定资产8亿元,仪器设备值1.2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高在校生18000余人,设置以工程类学科为主,兼设经济学、管理学、农学、文学、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门类,设有14个二级学院,35个本科专业。设有经济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信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生物)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
▲机构设置
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院长办公室、改革发展办公室、教务处、财务处、党委保卫部(保卫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基建处、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党委宣传部(党校、校报编辑部)、机关党委、人事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人武部)、审计处、教学设备处、产业处、总务处、离退休工作处。
▲其它部门
群团组织、工会、直属业务部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学报编辑部、经济管理研究所、团委、图书馆、高教研究所、后勤服务中心。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建有32个实验室、10个研究所和12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为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拥有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机械电子工程2个省重点建设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财务管理2个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国古代文学两门省精品课程,财务管理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特别是2009年,我校取得省级以上各类教学奖项合计15项,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位置。财务管理专业被推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食品工程类专业“弹性顶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推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336人,博、硕士665人,3名外聘院士,有5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有57人分别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市优秀专家和市拔尖人才,基本形成了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学科研梯队。近三年来,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围绕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中心,大力开展质量工程,积极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内涵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
官网~
一、校史沿革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泉山东麓,始建于1979年,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1983年,随百万裁军,划归原国家煤炭工业部;1998年随国务院机构改革,煤炭工业部撤消,划归江苏省;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07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10所高职院校之一。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单位之一。学院是江苏建筑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建筑类分专业主任委员单位。
二、机构设置
学院是江苏省省属普通全日制高职院校。设有19个党总支(含直属党支部),12个党政处室、3个群团组织和4个教辅服务部门。有12个二级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学院、建筑装饰艺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学院、建筑设计学院、市政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电子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语与公共基础教学学院)、3个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部、实验实训教学部)和继续教育学院共16个教学单位。设有江苏省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8个科研院所和建筑设计研究院等5个产教结合的校办企业。
三、办学条件
学院占地108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学院图书馆藏书54万册,另有电子图书5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8亿元。目前,学院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校内集成、校企合作”的思路,建有5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中心),79个实验实训室,50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站(点),拥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以江苏建筑职教集团为纽带,与龙信集团、中南集团、中建八局、南通四建、中煤五公司等几十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200余个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院是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江苏省“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先进单位。
学院自成立以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了“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和“访问工程师”制度。学院现有教职工647人,其中专任教师498人,正高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168人,高级职称比例达36.5%,有兼职教师44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54%。教师队伍中有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唯一一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团队,有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2人,省“333工程”人才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建筑业“十大科技之星”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有12人担任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院还积极参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十百千计划”,建立了教师出国进修培训制度,已经分期分批选送100余名教师出国培训和学术交流。
四、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和“优化结构,充实内涵,提高效益,办出特色,创建示范”的工作方针,坚持职业教育方向不动摇,坚持建筑类专业特色不动摇,坚持走产学研合作道路不动摇,立足江苏,服务行业,面向区域,辐射全国,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学院根据江苏省和淮海经济区建筑行业、煤炭建设行业、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从学院实际出发,形成了以工为主、以建筑为特色,土建类、机电类、经济贸易类专业为骨干的9个专业群,现开设54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学院借鉴国内外先进职教理念,坚持以岗位能力为本位,通过专业顾问委员会,与企业共同研究课程内容,设计课程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2005年,学院牵头组建了由建筑企业和职业院校参加的江苏建筑职教集团。依托职教集团,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根据企业需求为其培训员工、订单培养学生,企业为学院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优先选择毕业生,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的“校企联姻,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现有成员单位111家,其中有15家特级资质企业和45家一级资质企业。2001年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全省第一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目前,学院有2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十分重视课程建设,以主干课程或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按照国家级、省级、院级三个层次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已有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荣获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项。学院重视教材建设,各教学单位均制定了重点教材建设规划。学院有15部省级精品教材,15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9部建设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13200余人。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成立了教学质量考核办公室,实行教学督导制、听课制、信息反馈制、教师评教制、学生评教制等,把监控和评价的结果与教师个人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及岗位津贴挂钩,建立并形成了以“过程控制”为重点、符合学院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定了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9.3%。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社会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和称职率均达96%以上,在本地区和建筑行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和省数学建模竞赛中屡获殊荣,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多次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在江苏省大学生艺术节、体育运动会上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我院成立的56个学生社团中,连续五年有5个社团获得江苏省“十佳”社团,有1个社团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社团。建校30年来,学院已经为国家输送了4万多名毕业生。
五、科技服务
“十五”到“十一五”期间,由学院承担的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90余项,先后有1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有3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淮海科技进步奖,1项获建设部华夏建设科技奖,6项徐州科技进步奖,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建筑节能技术、新型建材技术、噪声治理、节水技术等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工程测量、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专业师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技术服务。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我院牵头制定了全国土建类高职高专部分专业和课程的标准。《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首届中国高校优秀期刊、全国职业技术院校“十佳”学报和核心期刊。
学院充分利用校内职业技能鉴定站,积极承担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依托建筑职教集团、教科研机构、校办产业,开发新项目、新产品,积极开展对外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学院完成的“苏北地区建筑节能技术”在建设行业得到推广应用。近两年,学院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经营,以及解决企业的具体技术难题3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辐射功能。积极开展与中西部地区和淮海经济区高职院校之间的对口支援,为其培养师资150余人,并在联合培养学生、共建实训场所等方面与相关高职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
徐州市企业办学涵盖了多个领域,具体包括: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是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由徐州市政府主办,与多家企业合作办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也为企业输送了大量专业技能人才。
徐州师范大学华东煤炭学院依托华能集团和煤炭企业的资源优势,专注于煤炭、能源相关的专业教育和科研工作。学院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确保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徐州工程学院亚洲欧洲国际学院是与英国谢菲尔德哈拉姆大学合作共建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设了英国本科教育体系的课程,并获得英国谢菲尔德哈拉姆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这一合作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徐州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航天分院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合作,开设了与航空航天相关的教育项目。该分院致力于培养航空航天领域的专门人才,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这些学院不仅促进了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还满足了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教育质量,也为企业培养了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上一篇: 徐州工业电动提升门厂家
下一篇: 徐州提升门安装工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