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工业快速提升门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南通工业快速提升门,以及南通gdp为什么那么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南通GDP之所以高,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因素:
一、地理位置优越
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南通拥有深水海港资源,是长江出海的重要门户之一,这使得南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南通交通便利,公路、铁路和水路等交通网络发达,为其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二、产业基础雄厚
南通工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了一批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尤其在船舶制造、纺织、化工等领域,南通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南通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推动了南通经济的快速增长。此外,南通的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为GDP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政策扶持力度大
南通市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兴业。同时,南通市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为自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些政策扶持为南通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四、创新能力提升
南通市注重创新驱动,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南通市的高等教育和研发机构众多,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南通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南通GDP之所以高,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产业基础、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南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坚持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的原则
苏通科技产业园属于发达地区的后发园区,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在招商引资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在东部沿海地区用地普遍紧张、很多项目寻求扩张空间的背景下,苏通科技产业园一定要坚持提升产业层面和发展质量的原则,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抬高入园项目的门槛。注重产业发展层次和发展质量,也是苏通科技产业园在产业发展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发展,才能使苏通科技产园的产业发展更具有持续性,才能保障苏通科技产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优势,才能在产业上有力支撑苏通科技产业园的定位要求。
2、坚持资源集约和环境保护为重的原则
苏通科技产业园临江靠海,周边地区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上项目、谋发展的愿望非常迫切,抓工业、增实力的劲头十足。处理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苏通科技产业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苏通科技产业园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坚持生产和生活功能并重的原则
从长远发展来看,苏通科技产业园将会成为一个新城区或新城市,因此,在园区发展起步阶段,就要坚持生产和生活并重的原则,在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的同时,也要积极引进配套的生产***业和生活***业,实现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不断增强园区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为建设国际创业园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积极发展生产***业,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进一步完善园区的生产服务功能。另外,要加快发展生活***业,不断聚集人气和商气,完善生活服务功能,为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江海生态城创造条件。
4、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引导有机结合的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苏通科技产业园作为长三角地区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在产业发展方面,更是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园区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着力推进产业分工与协作,发挥苏通科技产业园的比较优势,与周边地区实现错位发展,最终达到产业发展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政府则主要是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提高和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为市场机制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 1、国家“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的示范区
苏通科技产业园凭借其优越的区位和后发优势,要努力打造国家“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的示范区。其中“中国创造”示范区主要是在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苏通科技产业园通过引进高端的制造业及不断提高这些高端制造业的研发设计能力,努力在“中国创造”方面有所突破,并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苏通科技产业园可以结合周边的产业基础及自身的发展优势,在海洋及港口装备产业、新能源、生物工程新医药及医疗设备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并加快相应的研发平台建设,打造国家“中国创造”的示范区。同时,要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结合南通市在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培育壮大具有自主品牌的服务业体系,努力将苏通科技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国服务”的示范区,从而在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长三角地区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型、高科技产业园区
苏通科技产业园的建设是苏新深化经贸合作的又一硕果,是江苏跨江联动、跨国合作的又一创举,是南通学习借鉴中新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规划、开发理念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响应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跨江联动合作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之举,也是南通接轨上海、融入苏南、构建沪苏通“小金三角”的战略选择。在此宏观背景下,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等很多先进的经验可资借鉴。苏通科技产业园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与苏州隔江相望,地处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内,区位优越,岸线广阔,交通便捷,可以充分依托南通开发区现有产业和基础条件,形成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将其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一个融生产、生活、商贸、物流、居住于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型、高科技的产业园区和商务新城,使其成为沪苏通“小金三角”的一个亮点和苏新合作的又一成功典范。
3、江苏省新兴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
苏通科技产业园区作为发达地区的一个后发园区,没有目前不少发达地区面临的“腾笼换鸟”的困难,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具有高起点高标准发展的基础和优势。苏通科技产业园通过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乘开放之势,以“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为其发展方向,在充分尊重开发规律和市场规律、引进成熟开发模式的基础上,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可以在更高层面提升园区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此外,这里独具江风海韵,环境优美,生态最优,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人员和商务人士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理想家园,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通过高端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苏通科技产业园将成为江苏省新兴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同时在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板块中,苏通科技产业园将会发挥其在苏中连接苏南苏北的特殊作用,在承接苏南产业转移带动苏北地区发展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1、2015年近期目标
到2015年,发展重点在于构建基础设施建设框架,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基本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力争实现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园区产值60%左右,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园区产值40%左右,园区RDP增长速度年均在20%左右。
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
——海洋及港口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3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0%;
——新能源产业,年均增长3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5%;
——高端电子信息业,年均增长2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0%;
——新材料,年均增长2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5%;
——生物工程新医药、医疗装备业及其他,年均增长1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0%。
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
——现代物流业,年均增长20%,占服务业产值比重为20%;
——科技服务业,年均增长15%,占服务业产值比重为15%;
——商务服务业,年均增长30%,占服务业产值比重为25%;
——房地产等配套生活***业及其他服务业,年均增长30%,占服务业产值比重为40%。
2、2030年远景目标
2015-2030年,基本建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型科技产业园,园区单位面积产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产比重控制在30%左右,三产比重控制在70%左右。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达到70%以上,现代服务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达到80%以上。
苏通科技产业园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0月22日下午,苏通科技产业园一期开发区域项目工地举行了隆重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新加坡卫生部部长许文远,新加坡贸工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李奕贤等新加坡政界及商界高层代表与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各相关厅局主要领导,南京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等地方主要领导共同出席开工仪式,并共同为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奠基培土。
开工仪式由南通市市长丁大卫主持,仪式上,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梁保华与新加坡卫生部部长许文远共同为苏新文化狮举行点睛仪式;新加坡贸工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李奕贤、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及入园企业家代表分别致辞;南通市副市长沈振新向大家具体介绍了本次集中开工项目的投资情况。
苏通科技产业园位于世界第一斜拉大桥苏通长江大桥北翼,地处江苏省南通市。距上海市区及苏州市区仅一小时车程。园区于2009年5月26日正式奠基,总体的规划开发建设也随之全面启动。
该项目为借鉴新加坡先进的规划理念与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的开发建设经验,新加坡与江苏省为拓展合作领域的又一重大合作项目。全区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30万人。
根据中新双方专家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先进经验,将用10年时间,将该园区开发建设成为一个高科技、生态型、国际化、综合性的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此次集中开工建设的首批重大项目为园区一期开发区域内的部分落户项目,一期开发区域为9.59平方公里,至上月底,一期区域已经达到“九通一平”标准,主干道路景观同步建成,并初具形象。
据了解,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数为10个,其中工业项目3个,总投资3.45亿美元;配套设施项目7个,总投资约为10亿元。所涉产业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精密机电、社区配套等。
南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30)》纲要论证会,省建设厅副厅长张泉、副市长朱晋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专家组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介绍,审阅了规划文本和图件,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论证意见。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于1994年编制完成,并于199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2001年进行了局部调整。随着我市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通承接上海辐射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的内部、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总体规划已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2005年6月,市政府专题向省建设厅请示,要求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得到了省建设厅的同意和支持。2006年初我市委托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修编工作,2007年7月份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纲要论证。随即又委托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与此同时,为使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城市用地相互反馈、相互衔接,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实现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市又委托省规院编制南通市综合交通规划。省规院对这两项重大规划编制工作极为重视,由院领导领衔组成精干的工作团队,多次驻通现场踏勘,召集相关部门召开数十次协调会,搜集整理了详实齐备的一手资料。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终于在2008年10月份完成了南通市总体规划讨论成果。在此基础上,我局专程赴省建设厅汇报《南通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成果,得到省建设厅的基本肯定,随后按照建设厅的要求,从解决建设用地发展需求和供给矛盾出发,将规划年限由2006-2020调整为2008-2030,通过组织规划编制单位开展深化研究,形成了提交论证的规划成果。
南通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专家组由南京大学教授崔功豪教授任组长,由来自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东南大学、上海市规划局、苏州市规划局、南京交通研究所,以及省国土厅、文物局、社科院、交通厅、铁路办等单位的13位专家组成。专家组认为,《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成果在纲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深化研究,充实完善了有关内容,提交论证的规划成果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内容较为全面,达到了国家和省对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编制的要求。总规成果对市域和规划区的各项设施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了统筹安排,重视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的协调,有利于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提出的城市发展目标、中心城区发展规模、总体布局、发展方向和基础设施布局等基本恰当。专家组同时对规划成果进一步完善提出六点意见:一是进一步论证城市经济发展目标,合理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强化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等各项设施的配置,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二要按照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结合城市化态势和空间特点,合理确定市域城镇等级规模和空间资源的保护利用,并加强对县(市)城镇总体规划的统筹。进一步强化对沿江、沿海岸线优化利用的引导及生态岸线的保护。三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工业用地的布局,合理增加城市生活岸线,充实城市高度控制和整体风貌的规划内容,优化绿地布局,加强公共开敞空间布点及控制。四是完善机场、港口、铁路、水运及城市综合集疏运系统,加强城市综合枢纽布局规划内容,南通铁路东站宜确定为客货运综合站;完善交通分区划分及其政策,充实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内容,优化城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理顺城市组团间的交通联系。五是完善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充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内容,合理划定历史街区保护范围、确定历史城区建设高度限制,补充对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的规划引导。六是充实近期建设规划和2020年规划内容,加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做好与交通、水利、环保等有关专业规划的协调。
《南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30)》纲要论证组由南京交通研究所杨涛所长任组长,有八位专家组成。专家组认为南通具有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正处于城市战略地位提升期和加速发展阶段,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修编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对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发挥南通区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编制是必要的、及时的。《综合交通规划纲要》指导思想明确,理念先进,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符合国家和省有关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纲要阶段的编制要求。《规划纲要》在全面分析了南通城市现状交通需求与供给特征的基础上,对现状城市交通存在问题的诊断是正确的,对未来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态势的判断符合南通发展特点,提出的城市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符合南通的城市发展目标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规划成果编制工作,专家组提出五条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与上海、苏南交通关系的分析,明确与上海、苏南联系通道数量和预控要求。结合市域空间布局规划,整合铁路、公路等交通资源,优化干线公路网布局。二是优化岸线资源分配和利用,适当增加城区段生活岸线。进一步深化对港口集疏运输特征、集疏运方式、集疏运通道布局、港口陆域用地规模及布局和关键交通结点的研究。三是明确2020年等重要时段城市综合交通发展需求和交通设施布局的引导。进一步加强与城市发展方向、用地功能布局的衔接,南通铁路东站宜确定为客货运综合站,优化铁路客运枢纽功能并提出周边用地功能调整的建议。四是完善交通分区划分及其政策,落实公交优先的路网、枢纽、用地布局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城市轨道线网布局方案。五是深化老城区交通组织与实施策略,加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交通措施。
两规划将按照专家组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按程序上报省政府审批。副市长朱晋在论证会开始时致辞,他简要介绍了南通的市情和两个规划的编制过程,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总体规划成果和综合交通规划纲要论证过程中多多献计献策、指导把关,进一步增强本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南通经济社会及城市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朱晋说,各位领导和专家所提出的论证意见为我们下一步总规成果的修改和城市总体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南通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市将着力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对专家所提的论证意见及各位专家发言中所提出的意见,抓紧梳理和研究,有些问题要做专门的会商。二是请省规划设计院很好地消化各位领导和专家所提出的意见,能够比较好地把握所提意见的关键和实质。尽快地对总规成果进行修改,尽快地搞好两个规划之间的衔接,抓紧对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进行编制。三是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对南通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和支持,及时提出有利于南通发展的好的建议,使我们少走弯路,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促进南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