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业提升门价格
很多朋友对于吉林工业提升门价格和天宝山的吉林省龙井市天宝山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天宝山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西南方的天宝山,曾是中国八大矿山之一,无论是有色金属的地质储量,还是矿山的开采历史,都在全国闻名。
慈禧命名
据史料记载,天宝山原名红石砬子,光绪十五年(1889年),恩泽继任珲春副都统,为安置从关内和朝鲜跑来的灾民,他派程光第在延边调查土地资源。
程光第、汉人,湖北襄阳人,时为五品顶戴,他在调查土地资源时发现了红石砬子有已经开采的小型银矿,这个意外的发现,引起了程光第独自控制银矿发财的欲望,他以恩泽随员的名义,用非法开矿的罪名把开采小型银矿的刘大宝,陈才等人抓了起来。刘大宝的儿子刘立业和义子朴善,陈才的儿子陈小东等人召集了数十名矿工,闯进程光第的临时营地,救出刘大宝,陈才等人,还打伤了兵丁。
惊慌失措的程光第派出快马向珲春的恩泽求救,恩泽觉得事关重大,就火速向他的顶头上司吉林将军长顺报告。
长顺时任镇守吉林边疆的将军,因受到洋务运动的影响,提倡兴办实业,富国强兵,他接到程光第的报告后,又向朝廷禀报,并不顾保守大臣的反对,坚决支持程光第办矿,他指示恩泽,程光第把刘大宝,陈才等人的处置由镇压改为招抚,并将红石砬子银矿的情况多次禀报朝廷。
1889年春,长顺给光绪的奏折中写道:“……窃奴才等,恭承恩命,理边务。深虑长年兵晌日久难继,每思就地筹划广开利源……”。“奴才长顺自到任后,周咨博访,群以三姓产金珲春产银为谈。三姓金矿前已将化私为官暂时试办,情形详细奏明在案,惟珲春产银一说无从考证。经程光第等人所勘,当于南岗天宝山(红石砬子)内见银矿一处,已挖成硐,似系流民所开……”。“上年春间,恩泽赴南岗校阅右路一军折回该处复加勘探,与程光第所勘情形相符,与奴才长顺往返协商,随令程光第招商试行开探……”
当时清廷国库空虚,所以长顺的奏折很快就被批准。程光第筹集银两,购买生产资料。根据长顺的指示,留用刘大宝,陈才等人,遂步扩大生产规模。
光绪十七年(1891年),长顺下令把珲春招垦总局迁到局子街(今延吉市),程光第从招垦局招用200多人,此时,红石砬子银矿的矿工已达到500多人。
经过改进生产工艺,白银的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长顺出于长远考虑,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带领程光第、郑维周和珲春副都统所辖的部分官员,到北京拜见西太后,献上白银2万4千两。时年,正为修建颐和园缺少银两而发愁的西太后十分高兴,,长顺趁机请老佛爷为银矿赐名。西太后就把“天宝山”作为银矿的名称,全称“珲春天宝山矿务局”。
长顺不愧为老谋深算,2万4千两白银换来了西太后的亲口命名。
这就是天宝山矿名称的由来。
天宝山历史
程光第在天宝山办矿十几年,有数据记载,此期间先后产出白银180万两。
正因为天宝山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从清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仅是封建王朝的官员把天宝山视为生财的摇钱树,而且引起外国列强的疯狂掠夺,其中犹以日本为甚。1915年,由于中国朝廷的软弱无能,日本驻华公使曾导演出“天宝山合办开矿契约”。日冠的强占,掠夺矿产资源成为事实,从1916年4月开始,日本人饭田延太郎先后招收汉、朝及其它民族的矿工400多人,大肆采集高品位矿石,并安装冶炼设备,生产规模曾达到日处理矿量70多吨。日本的东京经济杂志曾刊载文章说饭田延太郎在1916年到1919年的四年间,从天宝山赚取了超过投资900倍的利润。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强占中国的东三省,天宝山变成了三菱财团的私家后院,饭田延太郎仍然打着中日合办天宝山矿的招牌,于1936年10月在伪新京(长春)大同街50号成立了天宝山株式会社总部。
为了快速掠夺中国的地下矿产资源,饭田延太郎等人在1935年长达530公里的长(春)图(们)铁路全线贯通后,迅速恢复了从老头沟火车站到天宝山矿的18公里轻便铁路,为运输矿山设备物资,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日战争爆发后,天宝山矿的地下党组织领导矿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饭田所有的三菱财团为恢复多次遭受破坏的矿山,损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导致利润下降,饭田因此受到董事会的弹劾而辞职,最后,三菱财团对天宝山失去了信心,于1942年把天宝山矿卖给了三井财团。
三井财团接管天宝山矿后,更加残酷的压迫矿工,激起了矿工仇恨。1944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的晚上,有两名矿工再次遭到日本人木村的殴打,面对木村凶残的皮带抽打,这两名矿工再也忍不往长期压抑的愤怒,他们奋起反抗,当场掐死了木村,并在选矿厂的油箱上放了一把火,一场大火燃起,引发选矿厂汽油桶、机油桶,各种化学药品爆炸,彻底烧毁了日处理300吨矿石的选矿厂,直到日本战败投降也没能正式恢复生产。
1945年8月16日,矿工们发现矿上的鬼子兵、矿警、监工把头都不见了,后来得知,日本天皇已在8月15日中午宣布了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日本军国主义投降后,天宝山矿遭到维持会和反动分子的破坏,无法生产。直到1946年初,中国***领导的民主大同盟派人到天宝山,组织矿工群众,解散了维持会,收缴了反动势力的武装,镇压了一批反动分子,天宝山矿才算真正获得解放。
1948年2月,中国***东北行政委员会派林华、张定一到天宝山组织恢复矿山的生产建设。
在党的领导下,天宝山矿筹建处充分调动矿工的积极性,想方设法恢复矿山的生产设备、设施,经过努力,修复了小冶炼厂,在1948年10月,炼出了第一炉铜水。
1949年3月10日,筹建处召开了全矿职工誓师大会,在政治上获得解放,经济上得到翻身的矿工们决心在最短的时间里争取全面恢复矿山生产。
东北行政管理委员会、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为了支持天宝山早日恢复生产,在人才极端缺乏的情况下,调配了选矿、机电和采矿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筹建处组成了几支由工人、工程技术人员、领导干部三结合的突击队伍,向这座已有60年开采历史,遭受严重破坏的矿山发起了攻坚战。一队人马抢修老头沟至天宝山的轻便铁路,解决运输问题;一队人马大修钎子炉、火药库;技术水准较高的机电综合突击队抢修老头沟至天宝山的高压输电线路、主变电所的大型机电设备;井下排水、设备修复、地表基建分头进行。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随着天老高压输电线路和主变电所的正式运行供电,天宝山矿立山坑恢复了生产。
1950年6月,天宝山矿召开了首届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矿山管理委员会,昔日被压迫、剥削的矿工如今成为管理矿山的主人。
1950年9月,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派出一个实力雄厚的工程队,配合天宝山矿打响了恢复立山选矿厂生产的战斗。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修建了一万多平方米的钢筋水泥厂房;修复了球磨机、圆磨;新安装了鄂式破碎机、浮选槽、浓密机、脱水过滤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并建成十几公里长的大口经输水管路和水源地。在中国***诞辰30周年的喜庆日子,1951年7月,日处理150吨矿石的立山选矿厂正式恢复生产。
矿山恢复建设时期,正值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深受外国列强压迫的矿工积极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全矿职工,家属涌跃捐献,曾经为志愿军捐献天宝山号喷气式战斗机一架,援朝号大炮一门。
1953年9月27日,吉林省委书记付振声,轻装简从,微服私访天宝山矿。在深入调查研究后,这位省委书记在全矿几千人的大会上,高度评价了天宝山矿各项工作,矿山恢复之快,已经打破常规。应该给全矿职工家属记一大功。同时希望各族职工群众再接再厉,迎接既将到来的全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新高潮。
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天宝山矿作为生产工业原料,国防材料的重工业矿山,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财政先后下拔了相当数量的资金,有力地推动了矿山的发展,短暂的几年中,天宝山矿先后改建了从天宝山到老头沟火车站全长20公里的山区公路,组建了矿山运输科;改造了天老高压输电线路,由2万2千伏升至6万6千伏;新建一座5千6百千伏安主变电所;扩建机械修造厂,购进现代化的机床、设备;改造立山坑主井设施。加大矿石提升能力。
1954年,立山坑建成专门提升矿石的第二大竖井,形成立山坑至立山选厂的电机车运输矿石专用线。
当年的矿山生产建设,堪称日新月异,1955年,立山选厂已经形成日处理矿石1000吨的生产规模。
1958年,受全国大跃进的影响,天宝山矿把经过几年探矿和试生产准备的东风坑采矿系统建成投产,并在没有申请国家投资的情况下,依靠本矿的人力和财力,自力更生开始修建东风选矿厂,于1959年正式投产,从而形成了矿山第二大采选生产系统,日处理矿石250吨。1961年,东风选矿厂生产能力翻一番,1963年再次翻番,日处理矿石达到了1000吨。至此,天宝山矿形成了日处理矿石2000吨的生产规模,成为全国有色金属系统的八大矿山之一,多次受到国家冶金部和有色总局的表扬。
在历史的长河中,天宝山矿和其他领域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左右,影响。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矿山掀起了不小的波谰。起初,人们认为矿山是搞生产的,与文化大革命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运动的发展和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使人们感到,这场大革命超过了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严重性。在这扬运动中,天宝山出现了观点不同的群众组织,发生了对立派别间的武斗,停工停产,斗走资派,抓特务,揪地下国民党,搞群众专政等一系列阶级斗争。运动掀起高潮的时期,解放军的支左部队进入天宝山,军代表参与矿山的文化大革命和其它事务,成立革委会大搞清理阶级队伍。一场特殊条件下的特殊革命使这个仅有一万多人口小镇发生了多起冤假错案,有一千多人因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受到触及,被打死,被逼迫自杀的就有三十多人。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地处深山沟里的矿山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延缓了建设和发展。但是,素有自力更生精神的矿山人并没有停止进取,创业的步伐。七十年代,为了改善物资供应紧缺,职工家属生活不便的状况,矿部把全矿数千名职工家属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办起了砖厂,伺养厂,建筑工程队,粮油加工厂,被服厂,农业生产队,极大地缓解了矿山供求和生活上的矛盾。在天宝山矿的生产建设中,当年的“五、七”家属队,不仅使每个职工家庭增加了经济收入,还为矿山提供了大量的农副产品,为促进矿山的生产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直到1981年,矿党委学习贯彻全国人大《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把水土保持,植树造林,造福于子孙后代纳入日程,逐步落实退耕还林,使“五、七”家属队逐渐退出了矿山的生产活动。
矿山设立营林处后,采取以短养长,以副养林,多种经营,自我发展的方式,发展养殖业,木材加工,烧制木炭,兴建苗圃,培植果木。经过多年的经营,人工造林960多万公顷,水土保持林45万公顷,荒山植树400多万株,四旁绿化14万多株,培植果树1300多万株,八十年代末期,22平方公里的矿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8%,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评选,1988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命名天宝山矿为绿化先进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命名天宝山林场为绿化先进单位。
1991年,矿山获得全国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的荣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命名天宝山为环境优美矿山;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绿化表彰大会,天宝山矿务局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联合命名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当年吉林省委副书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书记***曾到天宝山矿务局视察工作。
天宝山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有色金属矿山,解放后的五十多年中发了巨大变化。
早在1948年东北解放初期,天宝山矿隶属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1953年所属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1956年所属东北铜铅矿务局;1958年归属吉林省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1978年矿山曾一度下放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1985年天宝山矿归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9年吉林省冶金国有控股公司接管矿山。
时代更迁,岁月沧桑,尽管解放后的五十多年中矿山几易隶属关系,但是矿山生产经营的基本方针的管理模式没有改变,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生产资料的有色金属,始终处在国家计划经济指导下,矿山的资金投入,井下开拓,探矿,掘进,采矿必须遵循国家计划,井下生产的探采结合,矿量平衡,通风防尘、电、水、风的输送,矿石的运输提升,选矿的产品回收率等生产工艺流程,必须遵守国家的统一规定和各项规章制度,达到相应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正因为有色金属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对受国家计划价格制约而导致政策性亏损的矿山实行财政弥补,天宝山矿务局在关闭破产前的若干时期,每年可得到960万元的补贴资金,其补贴年限和补贴数额在延边地区是绝无仅有的。
1986年7月,天宝山地区发生几十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矿山受洪水袭击,导致井下水位急骤上升,淹没井下配电系统和水泵站,仅有井下生产人员的撤离时间,无法顾及井下生产设施,机电设备,造成特大水灾,被迫停产,损失惨重。当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对受灾的矿山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了特殊的倾斜和关怀,有力地促进了矿山灾后的生产恢复。
198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之际,天宝山矿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大型庆祝活动,同时庆祝建矿100周年。
回顾矿山从恢复建设到不断发展的历史,不难得出一种结论,那就是,矿山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重视;离不开政治,经济上的稳定和投入;离不开企业全体员工学习先进技术,运用科学管理;离不开不断改革,勇于进取的创新实践。
多少年来,天宝山矿有经历苦难,令人难忘的悲壮;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以往;有开拓进取,奉献宝藏的辉煌。进入九十年代,尽管矿山面临资源贫乏、矿石品位下降、生产成本加大、资金周转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仍然保持了比较稳定的生产水平。
1997年开始矿产量
1997年矿山完成采掘总量47.2万吨;处理矿量41.5万吨;铜含量169吨;铅含量1485吨;锌含量5203吨;钼含量110吨。全矿固定资产总值460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393万元;在职职工3702人。
2000年全矿完成铜含量210。7吨;铅含量1749。4吨;锌含量4032。2吨;粗铅897。97吨;固定资产总值4400万元;在职职工1434人。
2001年10月22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发(2001)19号文件,同意天宝山矿务局等三户有色金属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吉林省有色金属企业关闭破产工作办公室以吉破字(2001)3号文件转发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同意天宝山矿务局等三户有色金属企业进入破产程度的通知》。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于2002年2月19日,以延州政函(2002)30号文件,批复同意天宝山矿务局进入破产程序。龙井市人民法院受理天宝山矿务局关闭破产一案,于2002年3月13日,以龙民二初字3----2号《民事裁定书》,公告天宝山矿务局实施关闭破产。
至此,拥有一百多年开采历史的天宝山矿退出了全国有色金属矿山的行列,留给后人的将是这座驰名中外的古老矿山的历历往事和色彩不同的传说。
现在
随着地方招商引资,龙井瀚丰矿业有限公司于2004年9月成立并收购天宝山。
2017年吉林GDP总量15288.9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较2016年下降1.6个百分点。据悉,2017年吉林GDP增长目标为7%左右,GDP增速距离目标还差1.7个百分点。2017年黑龙江GDP总量16199.9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较2016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2017年吉林省城市GDP排名如下图:
2017年吉林省经济排名:
【Top01】长春市 6530.03亿元
长春是近海沿边开放城市,享受国家沿海开放城市有关优惠政策。根据国务院批复,长吉图开放开发先导区以长春市、吉林市和图们江一带为核心,横贯中蒙大通道,向外辐射东北经济区、大图们江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区。
【Top02】吉林市 2302.82亿元
吉林市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吉林市东部山区素有“林海”之称。也是闻名中外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故乡,其中人参和鹿茸产量居全国之首。
【Top03】松原市 1648.40亿元
松原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素有“粮仓、林海、肉库、鱼乡”之美誉。享有“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魅力中小城市200强,中国东北十大魅力城市等殊荣。
【Top04】四平市 1230.32亿元
四平是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地区通向沿海口岸和环渤海经济圈最近的城市和必经之路,是东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城市,是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主要支点城市。四平也被誉为吉林省的“南大门”,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第五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首批成长型创业之城,东北三大粮仓之一。
【Top05】辽源市 722.11亿元
辽源历史比较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国内袜业也是最大项目的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在辽源正式开工建设,成为“中国棉袜之乡”。以其浓郁的东北黑土地文化,亦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二人转)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琵琶之乡等美誉。
【Top06】延边州 927.58亿元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吉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通常简称延边州或延边,延边是满族及其祖先肃慎人的发祥地、清朝的“龙兴之地”,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
【Top07】通化市 909.49亿元
通化市是吉林省东南部中心城市,是东北东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享有“中国医药城”、“中国葡萄酒城”、“中国钢铁城”美誉。
【Top08】白城市 708.77亿元
白城市是国家级大型商品粮基地市,是全国节水型井灌区建设示范市,被列为全国农业四大开发区之一和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有比较丰富的石油资源、风力资源以及多种矿产资产。
【Top09】白山市 705.33亿元
白山市是东北东部重要的节点城市和吉林省东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白山市境内著名旅游景点主要有长白山天池、杨靖宇将军陵园。
扩展资料:
2017年,吉林全省经济顶住下行压力,经济运行态势基本平稳。全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288.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429.21亿元、7012.85亿元和6846.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3.9%和7.5%。三次产业比重为9.3∶45.9∶44.8。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首次降到1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吉林统计信息网
行业前沿:林业品
今日投资强势行业排行榜显示,林业品行业在近一个月内排名不断上升,并于上周跃居榜首。由于国际供给日益紧张,而国内需求仍然稳步增长。供求状况的恶化将导致木材价格继续上涨,林业资产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申银万国姚宗辉赵金厚周海晨
1、木材价格持续上涨
中国林业工业协会信息显示,自2001年以来,我国木材价格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以针叶原木价格为例,当前价格较01年10月平均上涨17%,较04年初上涨近10%。
究其原因,可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加以解释:
需求:中国市场对木材的需求与日俱增。在1995-2004十年间,中国林产品消耗量(国内林产品消耗量加林产品出口量)增长了70%,其中国内林产品消耗量增加了5967万立方米RWE1,占全球木材供应增长量的55%(同期,全球木材供应量增加了1.08亿立方米)。换言之,全世界每多砍两棵树,其中一棵是为满足中国林产品消耗的增长。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林产品消耗国,其对木材的巨大需求,成为木材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
供给:1998年中国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严格限制对国内森林的采伐,这导致了国内木材产量大幅降低。渴求原料的林产品加工企业依托原木进口"零关税"等优惠政策,转移到海外寻求木材,这使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的林产品贸易。1995-2004十年间,我国林产品进口量增加了4.5倍,进口原木占国内木材消耗量的比例已占到1/2强(1995年,国内林产品消耗所需的木材只有21%来自进口,到2004年,这一比例已增长至56%)。因此,国外的木材供给已日益影响到中国的木材价格。
海关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原木进口2936.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1.6%;进口均价110美元/立方米,同比上涨3.5%,该价格已是自2002年以来连续第三年上扬。
近年来,来自国外的木材供给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首先,中国林产品主要供给国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俄罗斯、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是我国林产品的主要供给国,这些国家原木出口多不受限制,但处于保护本国资源的考虑以及环保等问题的压力,一些国家的林业政策已发生了变化,其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林业采取了控制和限制采伐量的措施,这都增加了原木供给的不确定性。以主要供给国俄罗斯为例,俄罗斯政府于2006年3月颁布命令,将原木、未加工锯材的出口关税由6.5%、不低于2.5欧元/立方米提高到关税6.5%、且不低于4欧元/立方米;到2007年7月还将提高到10%、不低于6欧元/立方米。关税的提高将直接导致俄罗斯出口木材价格的上升。
其次,印度洋海啸导致东南亚木材市场木材货源供应偏紧。马来西亚、缅甸和印尼等国一直是中国进口木材的重要供应国,而这些国家大多是大海啸的受害国,房屋损毁情况相当严重,经济也受到一定影响。其灾后重建因需要大量木材而影响木材的出口量,同时海啸还造成港口的损坏和海上运输停滞,造成运力紧张,运费上升,板材等原材料发生断货、缺货现象。此外,受灾国家重建需大量劳动力,也造成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因此,印度洋海啸对我国进口木材价格产生了较大影响。
第三,原木采伐、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无疑将加大木材采伐和运输的成本。如美国材、新西兰材的海运费用在半年内上涨了两倍以上,这也间接引起木材价格的上升。
第四,国家加大了对非法木材贸易的查处力度。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部分非法采伐的木材在获得了伪造文件后走私到中国。如绿色和平组织发布调查称,由于印度尼西亚的原木不允许出口,该国贸易商便伪造原产地证明,让盗采原木经由马来西亚,再在中国入关。对此,中国林业局加大了对木材非法贸易的打击力度,这样间接影响了我国的木材供给。
此外,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欧洲经济委员会和美国、印尼、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新西兰、英国等国家对国际森林资源和林产品供需进行的分析和预测,未来(2010年前)世界原木市场将呈低速增长,这也使市场产生了对木材价格上涨的预期。
2.林木资源价值日益凸现
2.1中国森林资源并不充裕
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蓄积124.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21%。其中,人工林面积0.54亿公顷,列世界第一位。
我国森林资源绝对数值可观,但总量严重不足。尽管中国森林绝对数值可观(森林面积占世界的4.52%,列第五位;森林蓄积占世界的3.22%,列第六位),但相对于我国地广人多、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以及维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分列世界134位、122位和130位,也就是说,用占世界不足5%的森林资源既要满足世界22%人口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要满足维护世界7%土地生态环境的需要。因此,中国在世界上是属于森林资源相对贫乏、总量严重不足的国家之一。
2.2三大行业带动林木消耗量持续增长
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带动下,中国国内工业用林产品的消耗量在过去10年增长了50%,2004年消耗量达到1.74亿立方米RWE,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林产品消费国。国家林业局资料显示,建筑业、制浆造纸和家具业是国内工业用材最主要的消耗大户,2004年这三个行业消耗了95%的国内工业用木材。
建筑业木材消耗:建筑、装饰装修需要消耗大量的人造板、木地板、建筑模板、装饰板等木制品。近年来建筑业的迅猛增长极大地拉动了木材的需求,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中国林业发展报告》,2004年建筑业消耗了接近一半的国内工业用材。以人造板为例,我国人造板产量从1990年的244.6万立方米增长至2004年的5446.5万立方米,15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31.2%。
家具业木材消耗:由于房地产业的持续升温、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以及家具出口市场的快速增长,在过去20年中,中国家具业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至2004年,中国家具生产总值达到2730亿元,成为世界第四大家具生产国。在出口方面,1997年我国家具出口额仅12.97亿美元,到2005增至137.67亿美元,十年间年均增长率30.4%,中国目前已成为仅次于意大利的世界第二大家具出口国。
图4:1990-2005我国人造板产量年均增长率31%图5:1996-2005我国家具出口额年均增长30.4%
造纸业木材消耗:一方面,造纸产品总量连年增长。1990-2004年间,我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从1372万吨增长至4950万吨,15年间年均增长率9.9%。尽管如此,截至2004年我国人均纸及纸板消费量仅42kg,仅有美国的1/8(312kg)。据FAO相关估计,假如中国人均纸张消费量达到美国的平均水平,将需要额外消耗16亿立方米的木材,相当于全世界一年的木材生产量!
另一方面,从造纸纤维原料结构来看,木浆占我国造纸原材料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但与世界造纸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发达国家木浆占造纸原料比重高达62.6%,我国仅为22%),随着木浆比重的不断提高,对木材的需求量也将持续增长。
图6:1990-2005我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年均增长率9.9%图7:木浆占我国造纸纤维原料结构的比重逐年上升
2.3新会计准则下的林木资源价值重估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新版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将自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
A.生物资产概念得到明确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①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农业类公司中幼畜及育肥畜和速生林、生物医药类公司中的药材等都属此类。②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农业类公司中经济林、产畜和役畜都属此类。③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农业、轻工类公司中的防护林和公益林都属此类。
B.生物性资产将作为资产项目单列
在2004年4月,财政部就曾经发布过专门针对农业企业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在这部企业会计制度补充规定中,对生物资产也有过一定的划分,包括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林。但是,这三类生物性资产并不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消耗性生物资产(速生林、幼畜及育肥畜等)作为存货下入账,生产性生物资产(经济林等)和公益林作为固定资产入账。而依照新的会计准则标准,从2007年开始,拥有生物性资产的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出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等单列资产项目。
C.引入公允价值概念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生物资产中明确指出: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②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它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
对林业公司而言,我们以速生林为例,假设林业公司自2007年1月开始对速生林资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则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原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将计入当期资本公积,相当于净资产增加。假设木材市场价格在2007年末出现上涨,则公允价值的波动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相当于净利润增加。
3.关注林业板块投资价值
我们认为,林业资源正在面临重新估值。一方面,木材价格在持续上涨;另一方面,新版会计准则即将实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林业资产成为可能。
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拥有丰富林业资源的上市公司。我们筛选出吉林森工(600189)、景谷林业(600265)、岳阳纸业(600963)、永安林业(000663)四家公司,建议投资者予以重点关注。
上一篇: 吉安工业提升门质量好
下一篇: 吉林工业提升门价格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