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快速工业提升门加工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北京快速工业提升门加工,木材加工的历史沿革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木材加工行业业已成为立国内发展速度较快且具有良好前景的制造产业之一,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整个制造业的平均水平。2001-2010年木材加工行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5%,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26%。2010年,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744.25亿元,占GDP的比重近2%。
木材具有重量轻、强重比高、弹性好、耐冲击纹理色调丰富美观、加工容易等优点,从古至今都被列为重要的原材料,木材工业由于能源消耗低、污染少、资源有再生性,在国民经济中占非常重要地位。
产品已从原木的初加工品如电杆、坑木、枕木等各种锯材,发展到成材的再加工品,如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各种人造板,从而使木材工业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在森林工业中,木材加工业和林产化学加工同为森林采伐运输的后续工业,是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部门。
受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的推动,中国木材加工行业迅速发展,产能迅速提高。
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锯材产量3722.63万立方米;木片、木粒加工产品1873.51万实积立方米;木竹地板产量达到4.79亿平方米; 2010年人造板产量达到15360.83万立方米,其中,胶合板7139.66万立方米,纤维板4354.54万立方米,刨花板产量1264.20万立方米,单板产量为2724万立方米,人造板表面装饰板产量为2.95亿平方米。中国在石器时代已以石为刃,刳木为舟,开始了木材加工的历史。青铜时代,出现了锯条的雏形;春秋时期相传鲁班发明墨汁、角尺等多种木工工具。秦汉之际,木工工具种类益多,锛、凿相继发明。北魏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对木材的加工和利用均有论述。沿至唐、宋,已采用锯开、气干、拼合、包封等较为复杂的技术制造木柱,并有了提高木结构稳定性的蒸煮和干燥处理方法,以及加楔、留缝技术。明代家具以其结构精巧、造型简朴驰名中外。
1949年后,中国依靠自己的森林资源,进行木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木材生产基地与木材加工工业体系逐渐形成,有关的科学研究也得到较大发展。从1949~1986年,木材产量从年产 567万立方米增加到6502万立方米;锯材从1950年产344万立方米增加到1986年产1505万立方米;胶合板从1953年产3.54万立方米增加到1986年产61.1万立方米;刨花板1962年产0.54万立方米,到1986年产21万立方米;纤维板1959年产1.16万立方米,到1986年产 102万立方米。三聚氰胺装饰板于60年代初开始生产,1986年已发展到年产1000多万立方米。在研究工作方面,1958年建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并设置木材工业研究所。其后地方性的木材工业研究机构陆续在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成立。各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也大都有木材加工的科研部门,北京、南京和东北林业大学及其他林学院有木材加工系。1980年中国林学会成立了木材工业学会。在对国产木材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出版的《木材学》以及小型纤维板的生产技术和利用国产材料设计、制造的三聚氰胺装饰板生产线等,都具有中国特色。林业部林产工业设计院担负木材加工的工艺、设备和建厂的设计任务,现在全国已有7个林业机械厂具备木材加工成套设备的制造能力。
2005年,中国木材几大主要类别的产品出口几乎都处于增升态势。从数量上看,原木、锯材、胶合板、纤维板、家具五大类产品与2004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6.94%、35.68%、30.45%、355%和18.27%;从价值金额看,则同比分别增加了5.73%、34%、55.32%、393%和29.43%。这组数字充分说明,2005年中国木材制品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快速进步,即使在原木和锯材等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的品类上,中国木业界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变进口为出口,以得到其中的价值提升。
2006年以来,中国林业产业总值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突破了9000亿元。中国木材工业呈现出投资主体多样、产业规模扩大、产业聚集度提高的良好趋势,已初步实现3个战略性转变:由利用天然林为主向利用人工林为主的转变;由扩大生产规模的单一发展模式向扩大规模与节约使用并举的复合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利用一个市场、一种资源向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转变。
2008年以来,我国的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进口较2007年减少。2008年前3季度共进口胶合板234524立方米、纤维板248607吨、刨花板182017吨,分别比2007年同期下降1.75%、26.39%和25.07%。对国外高档的实木家具需求量增加,2008年前3季度共进口实木家具18389.62万美元,同比增长66.89%。
2008年前3季度出口到美国的胶合板由2007年同期的1501363立方米,下降到2008年同期的1065772立方米,下降29.01%;在中纤板出口方面,2008年前3季度出口完成1542895吨,比2007年同期减少24.63万吨,下降13.77%;刨花板出口方面,2008年前3季度完成97757吨,比2007年同期增长7.27%;在木家具出口方面,2008年前3季度出口完成50.48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5.7%,其中广东省增长0.25%。中国木材加工业的逐渐机械化始于清末。这时外商在中国建立机械化制材厂,继而发展地板、门窗等以房屋建筑为对象的木材加工厂;20世纪初又设厂生产胶合板。从50年代中期起,胶合板生产有了发展,接着并开始制造刨花板及纤维板;表面装饰材料及层积材等也陆续出现。这标志着中国的木材加工业已进入以综合利用为中心的现代化时期。
套筒加工开题报告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都开始做毕业设计了,而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那么优秀的开题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套筒加工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姓名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 2021年 2月 15日
套筒的工艺分析与夹具设计
学生:吴新刚
指导老师:张明松
教学单位: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
1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探讨机械加工中一般性基础问题。课题涉及知识面较广,且设计要求较高,对学生的设计能力,特别是思考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课题研究内容包括机械工程学科的力学,材料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公差与互换性,机械制造工艺等知识,特别涉及机构的应用与创新是本课题的主要靓点。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锻炼。课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机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是一个挑战。课题为典型的机械设计类课题,涉及机械知识全面,与机械专业方向结合紧密。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1研究的目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腾飞,市场不断国际化全球化,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谋求发展,就要想方设法提高竞争力。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和开发时间,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降低研发成本,进行创新性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现代企业的机械生产中,如何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机械零件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技术经济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套筒零件是机械产品中最常见的一种零件,其生产工艺比较特殊,改造后的套筒零件可达到较高的精度,同时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能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2.2研究的意义
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在机械加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零件工艺编制得合不合理,这直接关系到零件最终能否达到质量要求;夹具的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能否提高其加工效率的问题。因此这两者在机械加工行业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用机械加工方法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使其成为零件的全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单位是工序,工序又由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组成。
规定产品或零件制造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称为工艺规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主要作用如下: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生产准备工作的主要依据,根据它来组织原料和毛坯的供应,进行机床调整,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编制生产作业计划,调配劳动力,以及进行生产成本核算等。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也是组织生产,进行计划调度的依据,有了它就可以指定进度计划,实现优质高产和低消耗。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新建工厂的基本技术文件,根据它和生产纲领,才能确定所需机床的种类和数量,工厂的面积,机床的平面布置,各部门的安排。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是两个主要的工艺文件,对于检验工序还有检验工序卡片,自动,半自动机床完成的工序,还有机床调整卡片。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是说明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工艺文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是每个工序制定时,用于直接指导生产,用于大批量生产的零件和成批生产中的重要零件。
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必须正确安装工件,使其对机床切削成形运动和刀具占有正确位置,还必须对“定位”。为了不因受切削力、惯性力、重力等外力作用而破坏工件已定的正确位置,还必须对其施加一定的夹紧力,这一过程称为“夹紧”。定位和夹紧全过程称为“安装”。在机床上用来完成工件安装任务的重要工艺装备,就是各类夹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机床夹具”。
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且有专业厂生产。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因此,专用夹具的设计是一项重要生产准备工作,每一个从事机械加工工艺的工装设计人员,都应掌握有关夹具设计的基础知识。
套筒零件是一种常用零件,研究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夹具生产技术,可以改进套筒零件的生产方法,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零件精度,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根据其功能,结构形状,材料和热处理以及尺寸大小的不同而异。就其结构形状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短套筒和长套筒两大类。它们在加工过程中,其装夹方式和加工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别。
1)套筒零件的功用与结构特点
套筒零件在产品中通常起支撑或导向作用,由于功用不同,在结构和尺寸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在结构上仍有共同的特点:零件的主要表面为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内外旋转表面,零件壁的厚度薄且受力容易变形。其主要技术要求为:外圆表面直径精度,通常取IT7~8;内孔直径精度,通常取IT7;内外圆的同轴度;孔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及表面粗糙度等。
2)生产加工现状
由于套筒零件壁薄,受到径向力容易变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常采用以下两种装夹方式:
(1)用外圆定位装夹;
(2)用已加工内孔定位。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均匀径向力夹紧或轴向力夹紧的方式。常用的'夹具有软爪,心轴,弹簧夹头,液性塑料夹具等。这些夹具都是根据不同的套筒零件专门设计出来的专用夹具,一旦零件结构,尺寸改变或者停产,这些夹具将成为报废品,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这对企业来说是要尽量避免出现的。
套筒零件加工中的主要工艺问题:
一般套筒零件在机械加工中的主要问题是保证内外圆的相互位置精度(即保证内,外圆表面的同轴度以及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要求)和防止变形。
1)保证相互位置精度
要保证内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以及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要求,通常可采用下列三种工艺方案:(1)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内外圆表面和端面。(2)全部加工分在几次安装中进行,先加工孔,然后以孔为定位基准加工外圆表面。(3)全部建工分在几次安装中进行,先加工外圆,然后以外圆表面为定位基准加工内孔。
2)防止变形的方法
薄壁套筒在加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夹紧力,切削力和切削热的影响而引起变形,致使加工精度降低。需要热处理的薄壁套筒,如果热处理工序安排不当,也会造成不可校正的变形。防止薄壁套筒的变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减小夹紧力对变形的影响;
(2)减小切削力对变形的影响;
(3)减小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3.2未来发展趋势
4、加工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
1.采用模拟技术,优化工艺设计
成形、改性与加工是机械制造工艺的主要工序,是将原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加工成毛坯或零部件的过程。这些工艺过程特别是热加工过程是极其复杂的高温、动态、瞬时过程,其间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冶金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不能直接观察,间接测试也十分困难,因而多年来,热加工工艺设计只能凭“经验”。近年来,应用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试技术形成的热加工工艺模拟及优化设计技术风靡全球,成为热加工各个学科最为热门的研究热点和跨世纪的技术前沿。
应用模拟技术,可以虚拟显示材料热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注塑等)的工艺过程,预测工艺结果(组织性能质量),并通过不同参数比较以优化工艺设计,确保大件一次制造成功;确保成批件一次试模成功。模拟技术同样已开始应用于机械加工、特种加工及装配过程,并已向拟实制造成形的方向发展,成为分散网络化制造、数字化制造及制造全球化的技术基础。
2.成形精度向近无余量方向发展毛坯和零件的成形是机械制造的第一道工序。金属毛坯和零件的成形一般有铸造、锻造、冲压、焊接和轧材下料五类方法。随着毛坯精密成形工艺的发展,零件成形的型成形的形状尺寸精度正从近净成形(Near Net Shape Forming)向净成形(Net Shape Forming)即近无余量成形方向发展。“毛坯”与“零件”的界限越来越小。有的毛坯成形后,已接近或达到零件的最终形状和尺寸,磨削后即可装配。主要方法有多种形式的精铸、精锻、精冲、冷温挤压、精密焊接及切割。如在汽车生产中,“接近零余量的敏捷及精密冲压系统”及“智能电阻焊系统”正在研究开发中。
3.成形质量向近无“缺陷”方向发展毛坯和零件成形质量高低的一另一指标是缺陷的多少、大小和危害程度。由于热加工过程十分复杂,因素多变,所以很难避免缺陷的产生。近年来热加工界提出了“向近无“缺陷”方向发展”的目标,这个“缺陷”是指不致引起早期失效的临界缺陷概念。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采用先进工艺,净化熔融金属薄板,增大合金组织的致密度,为得到健全的铸件、锻件奠定基础;采用模拟技术,优化工艺设计,实现一次成形及试模成功;加强工艺过程监控及无损检测,及时发现超标零件;通过零件安全可靠性能研究及评估,确定临界缺陷量值等。
4.机械加工向超精密、超高速方向发展超精密加工技术目前已进入纳米加工时代,加工精度达0.025μm,表面粗糙度达0.0045μm。精切削加工技术由目前的红处波段向加工可见光波段或不可见紫外线和X射线波段趋近;超精加工机床向多功能模块化方向发展;超精加工材料由金属扩大到非金属。
5、夹具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夹具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卡盘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
(1)高精
随着机床加工精度的提高,为了降低定位误差,提高加工精度,对卡盘的制造精度要求更高。高精度卡盘的定位孔距精度高达±5μm,夹具支承面的垂直度达到0.01mm/300mm,平行度高达0.01mm/500mm。德国demmeler(戴美乐)公司制造的4m长、2m宽的孔系列组合焊接卡盘平台,其等高误差为±0.03mm;精密平口钳的平行度和垂直度在5μm以内;夹具重复安装的定位精度高达±5μm;卡盘的重复定位精度高达2~5μm[12]。机床卡盘的精度已提高到微米级,世界知名的卡盘制造公司都是精密机械制造企业。诚然,为了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和经济性,卡盘有不同的型号,以及不同档次的精度标准供选择。
(2)高效
为了提高机床的生产效率,双面、四面和多件装夹的夹具卡盘产品越来越多。
为了减少工件的安装时间,各种自动定心夹紧、精密平口钳、杠杆夹紧、凸轮夹紧、气动和液压夹紧等,快速夹紧功能部件不断地推陈出新。新型的电控永磁卡盘,加紧和松开工件只用1~2秒,夹具结构简化,为机床进行多工位、多面和多件加工创造了条件。为了缩短在机床上安装与调整夹具的时间,瑞典3R夹具仅用1分钟,即可完成线切割机床卡盘的安装与校正。采用美国Jergens(杰金斯)公司的球锁装夹系统,1分钟内就能将卡盘定位和锁紧在机床工作台上,球锁装夹系统用于柔性生产线上更换卡盘,起到缩短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3)模块、组合
夹具元件模块化是实现组合化的基础。利用模块化设计的系列化、标准化夹具元件,快速组装成各种夹具,已成为夹具技术开发的基点。省工、省时,节材、节能,体现在各种先进夹具系统的创新之中。模块化设计为夹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组装打下基础,应用CAD技术,可建立元件库、典型夹具库、标准和用户使用档案库,进行夹具优化设计,为用户三维实体组装夹具[13]。模拟仿真刀具的切削过程,既能为用户提供正确、合理的夹具与元件配套方案,又能积累使用经验,了解市场需求,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夹具系统。组合夹具分会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正在着手创建夹具专业技术网站,为夹具行业提供信息交流、夹具产品咨询与开发的公共平台,争取实现夹具设计与服务的通用化、远程信息化和经营电子商务化。
(4)通用、经济
夹具的通用性直接影响其经济性。采用模块、组合式的夹具系统,一次性投资比较大,只有夹具系统的可重组性、可重构性及可扩展性功能强,应用范围广,通用性好,夹具利用率高,收回投资快,才能体现出经济性好。德国demmeler(戴美乐)公司的孔系列组合焊接夹具,仅用品种、规格很少的配套元件,即能组装成多种多样的焊接夹具[14]。元件的功能强,使得夹具的通用性好,元件少而精,配套的费用低,经济实用才有推广应用的价值。专家们建议组合夹具行业加强产、学、研协作的力度,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夹具技术水平的步伐,创建夹具专业技术网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夹具技术。主动与国外夹具厂商联系,争取合资与合作,引进技术,这是改造和发展我国组合夹具行业较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6、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通过对套筒零件的工艺进行分析,设计出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其中包括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基准的选择,确定工艺路线等。另外要设计出相应的夹具。
7、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及要求
8、最终目标及完成时间
本课题最终要完成如下目标:对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设计出其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完成相应夹具的设计,达到核审单位的核审标准。
最终完成时间为6月初,参加答辩。
9、现有条件及必须采取的措施
现有条件为大学期间所学的有关专业课程和从网上搜集的相关论文,相应的制图软件。目前仍需要搜集更多的资料,复习所学的相关知识,阅读更多的相关文献,以对课题有更深的了解。
10、协助单位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由于经验不足,需要得到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于骏一,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于骏一.典型零件制造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4]李旦,邵东向.机床专用夹具图册[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5]刘鸿文.材料力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沈学勤.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王先逵.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8]龚定安.蔡建国.机床夹具设计原理[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9]王光斗,王春福.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10]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胡宗武.非标准机械设备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2]汪小平.薄壁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8):177-178.
[13]卢小波,陆志科.套筒零件夹具生产技术改造的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3):51-54.
[14]廖雪梅.浅谈批量生产中套筒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J].大众科技,2011,(7):160-162.
[15]彭红梅.液压三爪卡盘机构设计[J].科技信息,2008,(33):23-27.
;中国快速门10大品牌有哪些
1、阔福
阔福是亚萨合莱(中国)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是锁具方案及五金产品的制造商和供应商,致力于确保用户的生命安全、财产保障和使用方便的安防方案。
2、舒心
大连舒心门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先进技术、设备和雄厚实力的企业,成立于2003年,先后从德国引进西门子数控操作系统龙骨生产线五条,从日本引进龙骨生产线二条,专业化生产龙骨系列产品,目前是国内生产能力强的龙骨系列产品生产基地。
3、金秋竹
江苏金秋竹集团是以原江苏金秋竹门业有限公司为基础组建的,集科技研发、加工制造、安装服务、国际商贸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4、天明
亚萨合莱天明(北京)门业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制造金属门窗、钢质防火门、钢质安全门、木质门窗、木质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帘、防火窗等。
5、盛泉
烟台盛泉门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3月8日,主要从事生产、批发、研制各种金属材质的门、防风卷帘门、烟台卷帘门。
6、旭峰
无锡旭峰门业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特种门业制造基地,是国内规模少有的车库门、卷帘门、卷帘窗的出口生产基地之一。
7、霍曼
霍曼(北京)门业有限公司于1998年正式成立,拥有德国进口流水线。主要生产防火门、防盗门、公寓户门及分节提升门、装卸货平台快速门等。
8、施普雷特
许昌施普雷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是一家以新型环保建材为主的综合性企业,从澳大利亚引进技术,率先在中国国内开始研制、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遥控车库门产品。
9、春港
营口春港实业有限公司坐落于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工业园,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生产各类门业、交通设施、环保设备及压力容器的专业厂。
10永盛
宁波永盛防火门实业有限公司是生产防火卷帘系列产品的专业化厂家,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制作和安装人员都具有多年的丰富制作安装经验。
上一篇: 北京微型工业提升门批发
下一篇: 北京怀柔工业提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