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高密大型工业提升门

高密大型工业提升门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05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高密大型工业提升门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鲁商的典型代表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简称鲁商集团)是1992年底由山东省商业厅整建制转体组建的大型国有企业。经过十五年的发展,鲁商集团已经成长为一个以零售为主业,以制药和房地产为重点产业,涉足的领域有:

1、零售业: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银座家居有限公司、山东银座汽车有限公司、山东统一银座商业有限公司。

2、制药业: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公司、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

3、房地产业:鲁商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4、酒店业:山东银座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银座佳驿连锁酒店。

5、教育业: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万杰医学院、山东银座·英才幼儿园(集团)。

6、传媒业:山东商报社、山东新闻网。

7、其他产业:山东永兴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牧工商总公司、山东一卡通科技有限公司、易通支付有限公司、山东省物资集团总公司。

未来,鲁商集团将抢抓机遇,多业态协同发展,形成高速度、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格局,力争在2020年实现销售额超过1100亿元,利税过100亿元,跨入中国企业百强行列。

以“银座”为品牌的现代零售业是鲁商集团主业,主要经营高档百货、购物广场、便民连锁店三种业态。自1996年开业以来,品牌效应、社会声誉、信用度和整体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现已在全省13个地级市拥有44家万平米以上大型门店、80多家便民连锁超市,营业面积近60多万平米,2006年销售额超过70亿元,为省内同行业之首,位居全国前20强。

精耕齐鲁,布道天下。银座零售业正以规模扩张为主线,多业态并举,立体式开发,2007年将经营网络拓展到周边省市,2008年前进入北京等商业制高点,2010年前争取进入全国前10名,向全国零售商业的强势品牌迈进。 09年跻身世界五百强品牌

2009年世界500强品牌名单近日于日本东京发布,山东省的山东钢铁集团、海尔集团、魏桥创业集团。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3月26日挂牌成立,注册资本金为100亿元人民币的国有独资公司,是省属规模最大企业。山钢集团由山东省国资委以其所拥有的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业(单位)国有产权划转成立,并于2008年3月17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注册资本100亿元,生产能力将达3160万吨,总资产850亿元,净资产266亿元,其中国有权益177亿元,其他少数股东权益是89亿元。

按照重组方案,两个股份公司分别属于两个集团,法人主体地位不变;其次,山东钢铁集团将围绕着两大集团的核心优质资产进行调整,实行主辅分离的改革,由山东钢铁集团直接控股两家股份公司。

公司拥有从原料、烧结、球团、炼铁、炼钢到轧钢完整的生产工艺系统,具有独立面向市场的产、供、销系统,主要从事钢铁系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碳素结构热轧中厚板、A、B级船用板、高强度09MnNb耐用海水腐蚀船用板、AH32、AH36高强度船用板、09CuPTiRE耐侯性钢板、H型钢材、锅炉板、压力容器板、花纹板、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圆钢等。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7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7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86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当时的冰箱厂亏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张瑞敏是到农村大队借钱,才使全厂工人过了一个年。

1985年,张瑞敏从消费者的信中发现了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为了真正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砸冰箱”事件成为海尔历史上强化质量观念的警钟。

1986年,原西德驻华大使裴培义先生从北京专程到青岛电冰箱总厂考察。工厂紧张有序的工作状况使裴大使十分佩服年轻的厂长张瑞敏。

由于产品质量过关,海尔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阳三大城市一炮打响,市场出现抢购现象。张瑞敏分析了当时电冰箱市场品种繁多,竞争激烈的形势,提出了“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制定了海尔发展的“名牌战略”。

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1988年12月,海尔冰箱在全国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从此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头地位。1989年6月,市场出现寒流,而海尔冰箱在这场风波中,不但没有降价,反而提价12%,仍然被抢购。海尔以它的高质量和服务赢得了市场。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截止到2007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7883项(其中发明专利1736项);仅2007年,海尔申请专利875项(其中发明专利502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参与9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3项国际标准即将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5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25项。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2008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三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突飞猛进,海尔开始了信息化流程再造。海尔通过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到端的流程,打造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海尔的信息化革命,意味着“新顾客时代”的开始。海尔通过流程机制的建立和卓越商业模式的打造,创造和满足全球用户需求。海尔已经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通过无边界的团队整合全球化的资源,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

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海尔集团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商学院、南加州大学商学院、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面对新的全球化竞争条件,海尔确立全球化品牌战略、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挑战自我、挑战明天,为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续创新!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WEIQIAO TEXTTLE COMPANY LIMITED)位于鲁北平原南端,紧靠胶济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占地1000公顷,现有总资产135亿元,银行信用等级AAA,海关信用等级AA,纳税信用等级A,是一个集棉纺、织造、染整、服装、热电、铝业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企业集团;技术装备居国内一流,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连续6年居全国棉纺织行业首位。魏桥创业集团是目前世界上纺织能力最大的棉纺织企业,是中国企业500强和山东省26户特大型企业之一。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8亿元、利润5亿元、自营出口创汇2.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36%、36%和73%,其中,销售收入、利税和自营出口创汇均位居全国棉纺织企业第1名。 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14.3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利税15.1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利润8.56亿元,同比增长75%;完成自营出口创汇4.39亿美元,同比增长66%。2004年1-8月实现销售收入1296459万元,同比增长158.09%;实现利税145375万元,同比增长67.36%;实现利润86151万元,同比增长59.59%;完成自营出口创汇34797万美元,同比增长39.42%。

魏桥创业集团下辖魏桥纺织、魏桥热电、魏桥铝业三家子公司,形成了“以棉纺织为基础,以‘纺织-染整-服装’和‘热电-金属冶炼-金属压延加工’为两翼”的产业格局。魏桥纺织是魏桥创业最大的控股子公司,2003年9月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2698)。主要生产两纱两布,高支高密、弹力面料,牛仔布,化纤布等十大类2000多个品种,于2003年公司总的生产能力将达到棉纱线44万吨、坯布8.4亿米。“魏桥”牌产品以其档次高、质量好、规格全的优势,覆盖美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魏桥热电是魏桥创业的自备电厂,现有装机容量42万千瓦,到2007年,将形成3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魏桥铝业是魏桥创业的新兴产业,一期工程已于2003年7月投产,到2007年,将形成年产25万吨铝锭、15万吨铝深加工的生产能力。

魏桥创业集团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办工业十佳企业、全国工业系统利润大户、全国工交财贸系统排头兵,1996-1998年被评为全国商办工业利税第1名,199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97-2002年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系统和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1998-2002年被评为全国自营出口先进生产企业,1998-2002年被评为全国棉纺织行业经济效益排头兵企业。董事长张士平是全国劳动模范、第九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力诺集团成立于1994年。受惠于国家的好政策,得益于合作伙伴的支持,感恩于全体力诺人的智慧,力诺集团秉承为国家图富强、为社会创财富、为企业谋增值、为员工谋发展的愿景,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成长为太阳能新能源领域的领头雁,跨入百亿元企业俱乐部行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住宅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济南太阳能特色产业基地等,体现了企业发展成果、所做贡献及影响力。为了更好地通过发展惠及员工,2010年力诺集团开始实施“四五规划”,提出了到2014年基本完成“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技术先导型企业的转变”的思路。为满足全球化条件下企业做强做大的需要,集团又从业务专业化的角度组建了八个二级集团,即力诺光伏集团、力诺瑞特集团、新康集团、力诺光热集团、宏济堂集团、玻璃集团、力诺药业集团、上海集团。率先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及开放的视野,展现了企业一贯的创新与国际合作精神,太阳能研究院、光伏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院、宏济堂中药研究院、有机化工研究院、特种玻璃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不断孵化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技术、新发明,这是各项业务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保持优势地位的关键所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中温集热管(器)、电池片转换效率、甲级料医药包装、TT阴极电泳漆等具有发明专利的技术,代表了行业最高水平及发展趋势,并借此承担国家多项“火炬”计划等重点项目。一流的技术装备,共享的数据资源,国际化的战略视野,客户为先的专业态度;相近的发展价值观,节能环保的理念,创新领先的思想,完善的职业体系,使得力诺集团成为JSJ、BASF、SIEMENS、OSRAM、Honeywell、MEMC、IBM、Dow、Philips等世界500强的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环境的改善、员工的成长及客户的增值。

彰显社会责任,常怀感恩之心。稳健、创新、国际化,开放、平等、全球化的用人观使员工专业的职业精神、国际化的视野。对国家的感恩,对社会的回馈,对责任的担当,同样体现在对员工的亲情中,这是企业赢得各界尊重、员工认可的关键所在。力诺集团愿与众多新能源企业一起,为我国的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推进贡献自己的力量。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力诺集团与德国Paradigma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太阳能光热利用综合性企业,亚洲最大的太阳能生产企业之一。企业已通过ISO9001、ISO14001、OHSAS18000、CCC强制认证、中国环境标志太阳能产品认证及金太阳认证,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用户满意产品”、“绿色之星”等荣誉。国内首家通过欧洲Solar Keymark认证、通过澳大利亚AS2712认证;通过台湾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能源与环境研究所的检定;集热器通过美国SRCC、德国TUV机构认证;通过韩国可再生能源设备认证等。公司拥有济南、濮阳、上海三个国内生产基地和古巴一个海外生产基地,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堪称亚洲之雄的合计8万平方米的专业太阳能生产车间,源自德国、达到国际一流标准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具备年产50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和200万平米太阳能集热器的生产能力。2009年,公司斥资千万引进与世界500强同步的SAP ERP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环节的全过程精益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产品。

力诺瑞特拥有合作方德国Paradigma公司世界领先的、三代以上的技术储备和国际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专家;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适应市场需求的研发队伍;拥有全球领先的多项太阳能综合应用技术;拥有行业内近百项技术专利,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参与行业内多项标准编制研究;拥有同步世界太阳能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技术,全自动生产流水线、CPC—U型集热器生产线全部实现欧洲最高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于力诺瑞特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住宅与城乡建设部授予力诺瑞特“太阳能应用与建筑一体化项目”住宅产业贡献金奖,成为太阳能行业唯一一家通过“建筑产品/住宅部品康居认证”的企业,获得住宅与城乡建设部批准设立的、太阳能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的太阳能推广基地——“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山东省委党校也将力诺瑞特认定为济南市第二家教学基地。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太阳能应用推广企业,力诺瑞特通过全球领域的太阳能技术交流,国际高端技术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与世界领先的德国Paradigma公司合作,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合作,与德国胡赫公司合作,与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霍尼韦尔集团合作,与古巴政府合作等。依靠国际交流合作,力诺瑞特太阳能成为印度最大的太阳能供应商,成为日本政府指定太阳能工程用集热器,成为韩国工程市场中市场份额最高的真空管集热器,成为唯一通过南非政府测试中国产品。力诺瑞特国际贸易拓展到全球6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力诺瑞特还借助力诺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清华力诺能源光电子研究所”,建立全球最前沿的太阳能光热研发机构,研发世界第一的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山东建筑大学实现战略性合作,成立国内第一个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实验室;与济钢集团合作,实现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战略联合,推动太阳能行业快速发展;与浪潮集团强强联合,引领太阳能LED应用进入双核时代。

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领域,力诺瑞特与国内设计院所进行了广泛直接的合作,与中国建筑标准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建科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西安建大、浙大设计院及绿城设计院等建筑设计部门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

“尽阳光责任、创世界品牌”,力诺瑞特以“成为中国和世界一流的太阳能产业领域的专家型制造商和世界太阳能知名品牌运营商”为战略目标,在中国打造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基地,成为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推广)多方面功能的,以品牌为纽带与中外企业和科研单位在技术、资本、资源等方面实行多层次合作的综合性企业。

1月14日,钢铁和汽车产业振兴规划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2月4日,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也获原则通过;2月11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2月19日,轻工业和石化产业振兴规划获得通过;25日,有色金属和物流业振兴规划也获通过。至此,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部出齐,其实施时间将从2009年至2011年。可以预见,3年的实施将使上市公司中各龙头企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一年之计在于春。伴随春雷阵阵,国务院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种大规模、高密集的产业政策发布,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所仅见。纵观十大规划,渡过当前难关是首要着眼点,更长远的目标则是通过产业调整,来实现产业提升和布局优化。接下来,制定出台这些规划的细则并付诸实施,当是更重要的工作。

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贵在一箭双雕

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强调,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分析会议推出的具体举措,针对性强,见效果快,既有助于在短时间内拉动汽车消费,又有利于汽车产业和汽车社会的结构调整,可谓一箭双雕。

具体分析,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目前我国现行的车辆购置税税率为10%,其计税价格为车辆不含增值税的价格。以购买一辆10万元的1.6升排量的车辆为例,消费者原来在购车环节应缴纳的汽车购置税为10万元÷(1+17%)×10%=8547元。而按照降低后的税率,这辆车的购置税为10万元÷(1+17%)×5%=4274元,消费者省下的四千多元的购置税,按照目前北京93号汽油的油价,能加将近800升油。

当然,这次购置税调整采取简单地以1.6升排量为界限,好处是可操作性强,优惠面大,见效果快;但政策也有未尽之意,那就是暂没有将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的技术标准明确,并大幅度降低甚至免除其购置税。去年9月1日起,我国对排气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车,消费税税率已由3%下调至1%。从调整我国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结构的角度看,如果在购置税杠杆上再进一步加大对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的倾斜力度,这种政策组合拳将发挥巨大的消费引导作用。

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记者认为,提升农用车辆的安全性能既有助于拉动内需,又能够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也有一举两得的功效。农民利用相关补贴淘汰安全性差的农用车,购买新的轻型载货车以及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有利于相关汽车厂家的销售,有利于降低农村及城乡接合部的恶**通事故,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要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对此,各地方政府应当坚决落实。要着眼大局,算大账,不能从本部门利益出发算小账,为汽车消费设置各种门槛。例如,广州等地对小排量汽车上牌的限制就应当果断取消。如果国家有关部门能借这次政策调整的契机,大力清理各地限制汽车消费和小排量汽车的土政策,不仅对短时间内拉动内需有帮助作用,还会对调整我国汽车社会结构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记者认为,当前,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应当积极进行兼并重组,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也应当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国内汽车业要想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以及未来的挑战,首先要抓住危机中的“倒逼机遇”,进一步在主管部门的协调下,通过大手笔的购并改变产业小、散、弱的现状。主管部门应当立足未来参与国际汽车业的竞争,鼓励上汽、一汽、东风、奇瑞等参与并购,扶植起一两家年产销超过200万辆的汽车集团。

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今后三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要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记者认为,这一系列政策为自主品牌汽车立足新能源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的双重保障。从近日公布的2008年汽车产销数据看,2008年中国汽车产销(含出口)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增长5.21%和6.70%。这在眼下的全球汽车市场显得弥足珍贵。而在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刺激下,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以高于GDP增长的幅度继续攀升。这也意味着自主品牌汽车仍然有充足的发展空间,上汽、一汽、东风等厂家应当抓住这十分难得的机遇,立足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厂家只有立足朝阳产业的决战,在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重点突破,才有机会超越世界汽车巨头的百年积累;只有抓住危机中的机遇,以创新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在全球范围跻身未来汽车工业的盛宴。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