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陕西自动工业提升门

陕西自动工业提升门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05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陕西自动工业提升门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陕西自动工业提升门的知识,包括工业提升门只能升不能降应该怎么维修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你好,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可能性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1、行程开关损坏或行程开关线短路:检查行程开关及行程开关接线;

2、光电开关光路上有障碍物:清除光电形状光路上的障碍物;

3、启闭负载力调节没有到位:重新调节启闭负载力.

如有疑问请私信到本百度帐号.

西安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兵工为五月的未央校区

特色,以工为主,理、文、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的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西安第二工业学校(因为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故名为“西安市第二工业学校”),这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工程的军工配套项目,学校于1960年升格为西安仪器工业专科学校,后于1965年升格为西安工业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业大学。从建校之初起,学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第二、第一、第三和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等部委。1999年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普通高校。学校坚持为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服务的办学定位,继续承担为国防工业和陕西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200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被陕西省确定为重点建设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1290亩,校舍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8亿元,馆藏图书155万册,并有Springer等21类(种)电子信息资源,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40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3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510人,有5个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3人被重点大学聘任为博士生导师;学校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2人、科技部和教育部重大科技成果评审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部级优秀教师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9人、“三五人才”工程4人,有110人在国家、省级学术团体担任评委、委员以及理事长、理事,学校还聘请了国内外8名院士作为特聘教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先生为学校兼职教授,并担任“西安工业大学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学校设有14个学院、1个工业中心。拥有15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6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1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0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确立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4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有6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陕西省特色专业、7个陕西省名牌专业、15门陕西省精品课程、4个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各类实验室114个,其中其中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陕西省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国际合作研究中心、陕西作家创作研究基地也设在学校。西安工业大学.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研究生1900余人,高职生3400余人。

学校荣誉

学校长期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兵工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防973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重点项目、总装备部重点项目、教育部以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重点项目等200余项。近三年来学校年均科研经费9756万元,其中2008年科研经费1.19亿元。近五年来,学校荣获38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其中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奖。学校学术刊物《西安工业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不断稳步提升,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先进单位”和“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在54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秉承和弘扬“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形成了“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办学传统和“敦德励学、知行相长”的校训,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6万名高素质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的骨干力量,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居陕西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文化、体育活动,成果丰硕,先后9次获得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以来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奖励30项;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级奖励30项。学校女篮保持传统优势,曾荣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女子篮球赛甲组冠军、首届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超级杯赛亚军、第四届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超级杯赛冠军、陕西省大学生女子篮球联赛“五连冠”,并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篮球锦标赛。男子足球队曾获陕西省高校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女子排球队曾获陕西省高校大学生排球联赛冠军;学校射击队多年来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法国、白俄罗斯等国家的1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法国梅斯大学、巴黎第十三大学等学校签署协议,联合培养本科生。面对新形势下发展的历史机遇,学校正积极实施发展规划,向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为建设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特色详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斗!

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传统

忠诚进取,精工博艺学校的校训敦德励学,知行相长学校的办学特色注重工程实践,突出制造技术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依法办学;坚持人才强校和创新兴校发展战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走学产研结合之路;夯实基础,科学管理,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影响较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以工学为重点、文理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坚持面向企业,立足一线,为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服务。

获得荣誉

学校多次受到国家、部、省、市级表彰,曾作为受奖先进集体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并在会上介绍先进事迹和办学经验。曾被陕西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近10年来。先后9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获得“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先进单位”、“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先进学校”、“西安市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历届领导

尹钧(1955-1963年任党委书记、校长)廉振民校长

[1]张明德(1963-1965年任党委书记)宗超(1963-1965年任校长)郭韫(1965-1969年任党委书记、校长)庄泽华(1980-1982年任党委书记)何有先(1979-1982年任校长)孙书孟(1983-1985年任党委书记)武强(1983-1985年任校长)骆秉璋(1985-1991年任党委书记)朱崇荫(1986-1991年任代校长、校长)郑洪刚(1991-2005年任党委书记)舒朝濂(1993-2003年任校长)刘江南(2003-2010年任校长)廉振民(2011-今)

光电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光电工程学院是学校重要工科院系之一,2003年由原光电科学与工程系与光电测试技术研究所合并而为省教学评估专家介绍光学重点实验室情况

成。光电科学与工程系的前身是与学校创建初期的光学系,随着我国光学事业的发展,先后更名为光学工程系、仪器工程系,后更名为光电科学与工程系。光电测试技术研究所前身是学校的科研所,是学校成立最早的专业研究所,经30多年的发展,在兵器靶场测试领域研制了一系列光电测试仪器,在我国兵器靶场测试行业享有盛誉。

学院规模

光电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学院面积约4000平方米。学院有2个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3个专职研究所(光电测试技术研究所、光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光电微系统研究所)、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学实验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院开设4个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拥有“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点。其中光学工程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也是学校的特色学科。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是首批省级名牌专业。50多年来,为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从事光学工艺、光学设计、光学测试、精密仪器制造、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在行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学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光学工程学科得到迅猛发展,在学校和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学科建设取得喜人成果,1999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建立“薄膜与光学检测实验室”,2004年先后经陕西省国防工业技术委员会和科技部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批准,成立“薄膜技术与微光电器件军民两用技术工程中心”和“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光学薄膜与器件研发服务中心”。在“薄膜与等离子体技术”、“微光电器件制造与应用”、“光学加工与计量”、“靶场光电测试技术”等方向造就了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近四年,先后在国内外100多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60余篇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I、ISTP等收录,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近三年,累计科研经费1千8百多万元,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奖励。学院不断加强与地方企业、国内军工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了多个联合培养基地和研究中心5个,如泰勒.霍普森(TaylorHobson)公司精密检测技术培训基地、德国莱宝(LEYBOLD)公司薄膜技术研究基地、北方光电有限公司—西安工业大学红外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南光机器薄膜技术研究基地、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光学制造联合研究基地,已经发展成为西北地区在薄膜技术、光电元器件技术、光学检测、靶场测试技术及等领域极具特色的教学科研基地。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先后邀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白俄罗斯无线电信息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学校的著名学者来校交流和合作,社会影响不断扩大。2002年经陕西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了中国与白俄罗斯高技术合作开发中心,简称“中白合作中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光电工程学院将不断发展,必将为我国的光电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优势专业

优势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美术学(书法)等

院校专业: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科(高职)理工类公办双高院校

官方网址:

官方地址:陕西渭南市

官方电话: 0913-2221078,0913-2221170

电子邮箱: sxrizs@163.com

【历史概况】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陕铁院)创办于1973年,前身是铁道部渭南铁路工程学校,位于陕西省渭南市。2002年划归陕西省人民政府,2003年改制升格为高职学院。学校先后经历了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省级示范校、国家骨干院校、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新校区建设等重大项目,现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学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首批全国高职诊改试点复核“有效”院校、教育部“百千万交流计划”中方项目院校。学校因铁路而建、倚铁路而长,坚持铁路特色办学,累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万余名,是我国铁路和城轨工程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办学条件】学校建有临渭、高新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68亩,建筑面积4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2亿元,学生规模170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618亿元,图书馆藏书70余万册。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室)133个、校外实训基地315个,其中测绘教学实训基地占地349亩,高铁、隧道、房建等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全国领先。两校区均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文体中心、乒乓球馆等,体育设施齐全先进。学生食堂被教育厅授予“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称号,学生公寓实行标准化管理,多次荣获“陕西高校学生公寓先进集体”称号。【标志成果】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1个、教育部示范专业点1个、国家骨干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制定专业国家教学标准4个,编写国家规划教材8部、国家级、省级优秀教材15部,国家重点建设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6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主持建设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1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院部专业】学校专业以铁路工程类为主干,以铁道运营管理及轨道装备制造为两翼,培养高铁、城轨、公路、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铁成(创新)学院、萨马拉交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4个特色学院,高铁工程学院、测绘与检测学院、城轨工程学院、道桥与建筑学院、工程管理与物流学院、铁道运输学院、铁道动力学院、铁道装备制造学院8个二级学院,基础课部、体育教学部等2个教学部。开设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工程物流管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工程机械运用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铁道机车等40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师资队伍】教师队伍高级职称以上19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占92%以上。有全国优秀或先进教师5人、全国行业名师4人;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陕西三秦工匠1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32名教师在全国行指委、教指委担任职务。近五年,教师在全国教学竞赛中获奖24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竞赛成绩排行榜中位居41位。【学生培养】学生培养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紧抓学生专业技能。近五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5年获得测绘赛项一等奖;获得第三届高速铁路精测精调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连续4年获得铁路类信号大赛一等奖。在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生获奖总成绩位居全国铁路院校前列。在羽毛球、乒乓球、艺术体操等文体竞技比赛中多次获得省级冠军,并代表陕西参加国赛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荣获第七届中国大学生羽毛球比赛男团季军、第六届中国高等职业院校乒乓球锦标赛季军、中国高等职业院校DMS冠军杯健身健美锦标赛冠军等多项荣誉。优秀毕业生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网等中省主流媒体报道,涌现出了最美奋斗者、全国双百人物、全国劳模窦铁成,全路铁路工务(高铁线路工)技能竞赛冠军张戈亮,“两省劳模”唐昭平(福建、江西)和贺琪(陕西、新疆)等一批先进典型。八年7人入选陕西省大学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招生就业】学校就业畅,招生旺,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单独招生报考率、招生计划完成率、新生报到率均位居省属高职院校前列。学校是全国工程局招聘的首选学校、18家铁路局集团招聘的指定学校,就业率连续16年保持95%以上,第三方西安交大高校研究中心发布全省高职就业竞争力排行榜,学校就业质量获评A+,平均月收入位居省属高职第一。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调查显示,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7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值,薪酬待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00余元。据《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校毕业生平均月薪达5124元,位居全国高职院校第八位、陕西省高职院校首位。【国际合作】学校是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中国-欧亚交通大学联盟、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培训联盟、中俄合作办学高校联盟等成员单位。立项教育部教育援外项目1项。与俄罗斯萨马拉国立交通大学联合创办萨马拉交通学院,办学规模1200人。主动服务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承担肯尼亚蒙内铁路员工培训,三年培训5.1万人日,培训质量得到肯方高度赞誉。“引进来”为菲律宾国家铁路局及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开展铁路技术培训。每年选派师生赴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境)外研修学习。【校企合作】学校牵头成立了“陕西铁路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与300余家企业形成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和人才供求关系,2020年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先后组建校企合作订单班133个,联合培养学生6532人。与中铁一局等5家央企单位共建“轨道交通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基地”“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研发基地”“省级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实验室”和“城市轨道交通新材料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率先在全国成立BIM技术应用研究中心。近五年,已为中国中铁马来西亚公司、中铁一局等30余家企业开展BIM技术服务,合同总额达5000余万元,BIM技术成果获省级以上荣誉50余项,学校被评为“推动陕西省BIM发展先进单位”。【主要荣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无偿献血特别奖”“全国首批技能鉴定站示范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官微年度十强”“国际影响力50强”“育人成效50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创新示范案例50强”“全国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高职院校魅力校园”等国家级荣誉70余项,以及“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陕西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双百工程’工作先进单位”等省级荣誉120余项。八次获得“陕西省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连续四年获国家级校园文化成果奖。连续三年被评为“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五次在省属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学校党委连续四次获得高校先进校级党委。【奋斗目标】近期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示范、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优质高职院校。中长期目标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铁路高职院校。

其他信息:

陕工院是公办大学,是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创办于1950年的国bai家级重点中专——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改制升格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西北地区首家由教育部批准改制升格的高职学院。陕工院是什么学校本科院校有985/211,高职院校同样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简称“示范校计划”)。自2006年起,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实施“示范校计划”,在全国1105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当年),前后共有100所高职学校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这100所高校也被外界称为高职院校中的“211、985”学校。 2019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又推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从全国1423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最终遴选出首批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41所高水平专业群学校,堪称高职院校中的“双一流”高校,其中又以高水平学校(A档)的10所高校为最。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力量学院学生总数近20000名,专职教师及职工1080名,建院以来教授累计95人(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10人)、副高职称以上43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51人,437人曾赴美、德、日、澳等国(境)外研修学习。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3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16人,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师德标兵2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多人入围教育部和陕西省高职教育专家库,1人当选国家督学、67人担任全国行指委、专指委、教指委主任委员、委员。近年来,教师公开发表各类教科研论文5334篇,其中核心期刊 3332篇,被SCI、EI、CSCD、CSSCI等收录121篇。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