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工业提升门工程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阳泉工业提升门工程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阳泉工业提升门工程的知识,包括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一、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在哪里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地址在山西省阳泉市开发区学院路1号,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培育院校、山西省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二、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介绍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座落在素有“中共第一城”“东方无烟煤城”美誉的山西省第三大城市——阳泉,位于三晋门户,晋冀要衡,地处太原、石家庄两个省会城市的中间位置。是晋东地区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技术进步研究支持的重要基地和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窗口。
学院始建于1984年9月,建校初名山西矿业学院阳泉煤炭专科班,1986年更名为阳泉煤炭专科学校,2001年挂牌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暂代阳泉市增挂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校牌,承担高职教育教学任务。2014年5月27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校园占地面积73.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2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8814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7万册,电子图书32万种,配备完善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学院建有体育馆、游泳馆、羽乒馆(文艺演出中心)、塑胶操场、篮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施。
发展至今,学院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兼顾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构建了集本科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设有矿业工程系、地质与环境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信息工程与大数据科学系、土木与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经济贸易系、工业设计与包装工程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部等13个系(部)。学院现有28个本科专业,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西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西省特色专业3个、优势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
学院现有教职工562人,硕士及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2%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以上。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入选“三晋英才”7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7名,省级优秀教师14名。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工程第二批人选5人。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王一德院士为我校特聘教授,特聘“*”马兆远教授为首席专家,为学院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承担省级及以上教研课题立项42项。教师主编教材147部,其中14部为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师出版专著36部,发表学术论文650篇,获得授权专利69件。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兼有经、管、法等学科的普通高等院校,前身是阳泉煤炭专科学校,隶属于山西省教育厅。现学校本科名称为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专科名称为阳泉职业技术学院科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机械与电子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从事煤矿机电工程的设计能力和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检修、选型与改装设计的基本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的综合能力,并了解本专业前沿技术的最新动态,能解决煤矿机电工程生产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煤矿机电设备操作、调试和维修及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液压传动、电力拖动与控制、矿山机械、矿山供电、机械CAD、数控技术、制图测绘、矿山机械实训、供电实训等。
就业面向:煤矿机电设备操作、调试和维修及机电设备销售与服务工作。
其他:本专业可考取劳动部电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
数控技术(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数控原理、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从事数控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调试、维修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数控机床的操作、调试和维修,数控设备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数控原理与系统、CAD/CAM应用、数控机床使用及维修、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工业企业管理、制图测绘、PLC实训、机加工实习、CAM实训、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实训、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数控机床控制技术、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技术、机械CAD/CAM。毕业实习(设计)等。
就业面向:在工业企业,从事数控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使用、维护与技术管理,数控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
其他:本专业可考取劳动部组合机床操作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劳动部(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省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基础理论知识,从事现代机械加工设备的设计制造、控制与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机械的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生产技术与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机加工实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综合实训、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
就业面向:工业企业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机电设备的技术销售与管理等工作。
其他:本专业可考取劳动部组合机床操作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劳动部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
煤矿开采技术(省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
煤矿开采技术(省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只招男生)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煤矿生产管理、采矿工程与生产设计、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采区设计、固采工艺设计及采掘工作面生产组织和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煤矿地质学、岩石力学、煤矿开采学、机械制图、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现代企业管理、采掘机械、矿山电工、矿井运输与提升、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绘图、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井巷课程设计、通风课程设计、采煤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毕业后能够从事采矿、通风、安全、交通、勘测、特殊的地基处理、技术设计、工程施工、组织、监测管理工作的企事业单位。
工程测量技术(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测量工程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测绘技能,从事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阶段的测量工作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地形测量、测量平差与计算机程序设计、数字化测图技术、控制测量与GPS测量技术、摄影测量基础、施工测量、工程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地形测量实习、控制测量与GPS测量实习、摄影测量实习、施工测量实习、毕业综合实训与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测绘、水利水电、地矿、交通、城镇规划、市政建设、房产、国土资源利用等部门从事各种工程建设中的测绘工作。
矿井通风与安全
矿井通风与安全(只招男生)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的设计与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矿井通风与安全的设计、施工、管理能力及矿山的突变与事故的防治技术。
专业主干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流体力学、地质学、采矿学、井巷工程、矿井通风、矿井瓦斯防治及防尘、矿山灾害防治、计算机应用、矿山安全系统工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通风课程设计、开采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毕业后能够在企业、工厂和矿山及安全生产监察与管理部门从事通风、安全技术(防瓦斯、防火、防尘、防水、防毒、防爆技术)及其工程设计、环境监测及管理等职业。
工程地质勘查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地质学、岩上钻掘工程学等知识,从事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监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地质勘查评价、资源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工程地质、基础工程与施工、钻探工艺与设备、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资源勘查、工程勘察及其管理部门。
采矿工程系
始建于1984年,现有采矿工程、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煤层气方向)3个本科专业以及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炭深加工与利用3个专科专业。其中,煤矿开采技术专业2011年评为山西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同时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采矿工程系教学设施完备,教学手段先进,实验条件良好、功能齐全。现有实验室,模拟矿井掘进巷道实训基地,煤矿井下实景模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另有阳煤集团新景矿等校外实习基地。采矿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31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9名,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实验室1名,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14名,专业带头人5名,骨干教师6名,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2名。在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系教师主编、参编教材、专著23部,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59篇,省级教研课题5项,国家级课题1项,获得8项专利,参与技术服务(培训)项目4项。多名学生荣获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科技制作国家级、省级奖励。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山西省五大煤业集团是该系学生的就业主渠道,就业率多年来均达到95%以上。地质与测量系
于2011年6月经学校系部调整独立设系,所属专业有:测绘工程(本科)、勘察技术与工程(本科)、工程测量技术、工程地质勘查、矿山地质等。其专业前身为1988年建立的阳泉煤炭专科学校地质测量专业,后经历地质测量与城乡规划、地质工程、测量工程、城乡规划、旅游资源管理等专业发展,以及近三十年的教育教学全面改革创新而来。其中“工程测量技术”为山西省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地质与测量系现拥有专任教师29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11名,助教8名,3人拥有博士学位,20人获得研究生学历学位;校外兼职教授2名,高级工程师3名。本专业教师承担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科技厅等省级教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26篇,出版教材4部,专著5部,省级教科研项目获奖4项,市级获奖1项。地质与测量系拥有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分别在太原新晋岩土工程勘察检测有限公司、阳泉测绘处、阳泉国辰设计有限公司、阳泉国土资源局、阳泉新宇岩土公司等5个单位建立了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机械电子工程系
于1984年伴随着学院的诞生而成立,又伴随着学院的改革发展逐步壮大,是我院建立最早的系部。现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机械电子工程(本科)、机械工程(本科)、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矿山机电等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前期评估为国家级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山西省特色专业;数控技术实验室被教育部、国防科工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机电一体化实习基地获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该系拥有先进设备的数控技术实验室、电机传动与控制实验室、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供配电模拟系统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等16个专业实验室,10个校外实习基地。该系有专职教师44人,其中教授5人,占专职教师的11.4%,副教授12人(含高级实验师1人),占专职教师的27.3%,讲师18人(含实验师3人),占专职教师的40.9%,助教9人,占专职教师的20.5%;硕士及以上24人(含博士2人),占专职教师的54.5%。兼职教师13人。另外,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17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
创建于1995年,1999年更名为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简称信息系。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个本科专业(培养四年制普通本科生及两年制专升本学生),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煤矿供电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等3个三年制专科专业。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专业建设,坚持区域性、应用性、适用性、超前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煤炭行业发展的需要,努力打造品牌专业,彰显专业特色。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学缘构成优化,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精湛,爱岗敬业,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设有6个教研室,共有专任教师33名,兼职教师10名,省市知名学者、教授长期担任客座、名誉教授,有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兼职教师均为高级技术人员,专职教师中,有教授5名,副教授(含高级讲师、高级实验师)11名。注重教材建设,积极开展科学、教学研究,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教学设施完备,教学手段先进,图书资料丰富,实验实习条件良好、功能齐全。建筑工程系
设立于2000年3月,现有土木工程(本科)、工程管理(本科)、工程造价(本科)、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矿井建设、城镇规划、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九个专业。建筑工程系现有教职工49名,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名,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6名;省级科研立项课题6项,出版教材50余部,其中主编14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EI收录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建设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建筑工程系拥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完整的产学研结合体系,建筑材料、土工、力学三个实验室,是学校的三个重点实验室,另有建筑施工工艺等示教室,建有阳泉华通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十三冶金建设有限公司、山西中方森特有限公司建筑设计研究所阳泉分院、山西嘉盛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阳泉和信分公司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筑工程系建系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多名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在98%以上。管理工程系
成立于2007年1月。现设有财务管理(本科)、会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我系拥有专业实验室2个,校外实习基地5个。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10人,高级会计师2人,高级经济师1人,讲师15人,助教4人;博士2人,硕士20人。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敬业创业精神的培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探索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和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了5个校外实习基地,始终把办出特色,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严格教学管理,加强课程建设。该系十分重视教学工作,积极参与教改项目。由于该系各专业的设置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专业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经济贸易系
成立于1999年,现有教职工19人,其中专任教师13人。有副教授4人,讲师8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12人;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各1名。常年聘请3位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指导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及实训环节。现开设五个专业:投资学(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保险、证券投资与管理、市场营销;经济贸易系设有国际贸易、金融证券、市场营销三个教研室和国际贸易实验室;国际贸易实验室配置了Simtrade仿真教学软件、单证系统、证券交易仿真教学软件,通过Simtrade外贸平台,学生可以在实验室里完成进出口交易的交易磋商、审证、报关、报检等业务流程的训练,完成证券交易的股票交易、期货期权的交割等业务操作,经过训练学生基本具备进出口业务、证券交易业务操作的水平和能力。社会科学系
前身是社科部。2006年10月,在原社科部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社会科学系,现开设法律文秘、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三个专业。主要职责是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培养法学、法律文秘专业学生。社会科学系现有专职教师30人、兼职教师2人,共3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17人;有博士学位的2人,在读博士1人,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7人;获省级教学名师2人。社科系下设三个教研室:法学、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学艺术教研室。2007年该系获山西省第三届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优秀组织奖。2011年,完成两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注重与社会的联系,有三名教师受阳泉市公检法机关邀请,参与立法、司法和政策咨询工作。基础部
成立于1984年,是该校主要的公共课基础教学单位,下设英语教研室、数学教研室和物理教研室,有6个语音室和3个物理实验室。基础部共有专任教师43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5名,高级实验师1名,中学高级1名,讲师20名,助教5名。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12名。基础部承担的主要课程有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复变函数、积分变换、计算方法、离散数学、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等课程。基础部教师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共编写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近100篇,完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指导全国数学建模大赛获多项奖励,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中也获多项奖励,为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体育部
现有专职教师19人,其中6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1人具有硕士学位;另外还有专职管理员一名。体育部按照《大学体育》教程及大纲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及手段,本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中心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来指导每位教师编写教学计划、教案,提出了“打好根基,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为了迎合学生的各种不同的兴趣我部还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各种体育项目供其选择。另外,体育部对于身体有疾病和残疾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开设了体育保健课程,极大的满足的学生的需求使体育教学更人性化。在课外学院为教师和学生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课余文化活动。继续教育培训部
主管学院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学机构,主要职责是:1.做好学院继续教育规划并组织落实,使学院继续教育工作不断适应山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2.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和管理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培训等业务。3.组织做好学院继续教育的工作计划、项目引进、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组织、质量督查、考务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工作总结等工作。积极推动学院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切入点,不断拓展学院与企业全方位合作的空间。4.负责协调并配合各系部与各类企事业单位、行业沟通、协商有关合作办学的事宜,拟定办学协议,依托本校资源,为各类厂矿、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队开展教育培训服务及其他合作。5.研究继续教育的特点,进行继续教育理论研究,探索继续教育的规律,制订和修订学院继续教育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