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工业提升门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邢台工业提升门的问题,以及和邢台县南青山村历史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河北省邢台县英谈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深山腹地,距邢台市70公里,路罗镇西8公里处。
该村分为3个自然村庄,全村200户,620多口人。历史文人称赞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该村自然风景独特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清水秀,民风纯朴,有一川、三山、六岩、九沟、十八垴和“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称。英谈村简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村英谈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西部太行山深山区,此村有太行山崎峰雾子垴、和尚垴紧紧包围,有万亩山场古树参天,枝繁叶茂。
传统的古建筑规模有4500平方米,现在保存完好。 [1]编辑本段由来邢台县英谈村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村内67处院落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具有典型的古太行建筑风格,是该省目前发现保存最完好的石寨。
英谈村建筑多为明清时所遗存,筑有围寨墙,留有四门,错落有致,该村民风纯朴,热情好客。古寨原是唐朝黄巢义军留下的营pan,明朝永乐年间,山西一位路姓的大户举家来此落户,目前的建筑多为清代咸丰时所建,一处经典的明清建筑群。
千年古寨,岁月流逝,原来的“营pan”被乡民叫来叫去(用了谐音)叫成了今天的名字———英谈。编辑本段组成英谈村分为三个自然村庄,当地称东庄、前庄(前英谈)、后庄(后英谈)。
东庄人口房屋最少,解放前只有四座四合院。前庄人口多于东庄,共十四座院落。
后庄人口最多,共有六十七座院落,是英谈村古村落的主体建筑群,建筑风格独特,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保存完好。英谈村村民以路姓为主,路姓宗族后英谈分为三股。
即前股、南股、后股。三股是从清初分开的。
三股贫富发展距离较大。鼎盛时期最为富裕的是前股,是顺德府赫赫有名的富家大户。
路姓前股从法字辈分为三支三堂,即贵和堂、汝霖堂、德和堂。后德和堂分出中和堂。
即三支四堂。编辑本段历史渊源在古代,邢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占据太行就可以囊括三晋,跃马幽冀,挥戈齐鲁,问鼎中原。关于黄巢起义,在太行山一带有许许多的传说和古迹遗存,如黄巢岩、朱温坪、血流峪、天明关、贺家坪等村名地名的由来都与黄巢有关。
如山西省和顺县东的走马槽村,是因黄巢的骑兵从这里经过而得名;又如圈马坪村,是因黄巢在此圈过马而得名;再如南天池村,是因黄巢在此饮过马而得名。位于邢台大峡谷半山腰石岩下的黄巢岩古建筑,是黄巢起义的历史遗存。
可惜的是该建筑于1972年当地乡中学盖校舍拆掉木材作门窗口料。对黄巢起义相关的传说,如黄巢祭旗、点将台、二鬼偷油、黄巢刀岭在当地广为流传。
据史料考证,邢台本是黄巢朱温部的领地。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公元877年,也就是唐乾符四年朱温和兄朱存一起加入黄巢起义军,受到黄巢的重用,封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同州防御使。
他负责防守东线。黄巢攻入长安后,黄巢做了皇帝,尚让为丞相。
因为屡次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战败,请求增援,黄巢没有答应。882年9月,朱温背叛了黄巢,率军投降唐朝,被唐僖宗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
公元883年,封为宜武(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并被提升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黄巢起义失败后,只剩千余人逃亡今邢台西部山区的大峡谷在今黄巢岩扎寨,伺机再次起义。
黄巢、黄邺、黄揆等及他们的妻子后被其外甥林炎杀害。去报功路上路遇唐兵,杀了林炎,黄巢起义宣告最后失败。
由此可见,黄巢据太行是有史事根据的。在英谈村安营扎寨是符合历史事实。
这些传说又给英谈村又增添了丰富的文化与富有传奇的神秘色彩。编辑本段地理英谈村三面环山,东面临河,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静谧宜人。
英谈村靠山而居,依形营造,错落有序,层层叠叠看古寨,山寨如同在画中,所以有人说这里是世外桃源。编辑本段民居关于英谈山寨的寨墙,这是有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寨墙,根据东寨门上的墨书题记,可以知道现在的寨墙修建于清代咸丰七年九月,也就是公元1857年。
寨墙宽三米,高低不等,最高达六米许。有以墙为房的,有以房为墙的,墙随地形而建,依山坡蜿蜒起伏,整个寨墙置四门,东门修有阁楼,阁楼的梁架上施有彩绘,用黑墨、白粉、朱红等绘成云纹、暗八仙、花卉等纹样,虽然装饰较为简单,但大方、朴实、粗犷。
在寨门并有“大清咸丰柒年九月吉日立”十一个楷书墨字。南寨门外修石板阶梯,路外有断崖,甚为险胜。
英谈村的民居是英谈最精华地方。建筑选材是当地盛产的一种红石材,也有少量的青石建筑。
这座用石头建成的山寨,在国内其它地方是没有的,进入山寨后民居大多以两三层建筑为主,民居都是依山而建,随坡就势,因地形差异而千姿百态,这些红石民居层层叠叠,参差错落,房前屋后,树影离离,绿荫婆娑,别具一格、自成特色。开放院落,设有后门,无论是从军事意义上理解,还是从村民和谐相处上去体味,都不失古老文化的风韵。
英谈村有一姓三支四堂之说,所谓的一姓,全村的村民95%以上都姓路,路姓有三支,三支又分设有四堂,这四堂是德。
河北邢台的起源邢台,中国著名的卧牛城,简称为“邢”,有三千五百年的建城史,是河北省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先后做过商朝、邢国、赵国、常山国、后赵五个朝代的国都。
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曾有如下名称:有苏氏、井方、邢国、巨鹿郡、司州、襄国郡、邢州和顺德府、顺德路、顺德道、邢台市。邢台还有“鸳水龙岗,襄国故都,依山凭险、形胜之地”的美称。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位于北纬36°50′~37°47′,东经113°52′~115°49′之间,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相望,西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毗邻,南与邯郸市相连,北分别与石家庄市、衡水市接壤。
辖区东西最长处约185公里,南北最宽处约 80公里,总面积12486平方公里。市***所在地北距省会石家庄市106公里,距首都北京396公里。
在很久很久以前,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盛.常年在太行山上打猎的姬运,姬生兄弟俩,一天下山时,看到一头神牛,头南尾北,席地而卧在这里.那时,牛是丰收吉祥的象征.于是,他俩就带领一班人用智慧和勇敢战胜了兴风作浪的”黑龙”,然后就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城镇.人们亲昵的称自己的城镇为卧牛城.至今,邢台市还有很多关于牛的掌故.市南面有东牛角村,西牛角村,市北面有牛尾河横穿东西,市内有牛市街,拴牛撅,牛心坑,牛蹄坑等.另外还有一些变化的地名,如南长街,北长街,传说为神牛的肠子变化而成,原先写的是南”肠”街,北”肠”街.市郊的叔伯营村,则是当年姬运,姬生兄弟俩居住的地方.象征”卧牛城”的雕塑,曾经横卧在市中心,如今迁居到我市的达活泉公园.它象征着邢台人民善良,纯朴的愿望.也为邢台这座名城增添了新姿!。
南村镇的历史南村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的南村还是一个仅十余户的小村。大箕乡秋木洼村王泰来,在朝官居司空,见南村这块地方风水好,即大兴土木,在南村建司空府、花园、琉璃井,修街房,设铺面,起牌楼,造东、西、北三座宫门,南村街为宫街,起集市。自此,南村由村变镇。
随着时间延续,南村镇由小变大,日趋繁荣。1939年日军占领前夕,集镇工商业有盐店、当铺、杂货铺、京货铺、布店、染店、估衣铺、成衣店、丝行、药房、烟房、镶牙、理发、肉案、饭铺、铁货铺、炒炉、铁匠炉、银匠炉、方炉、圆炉、木作铺等。文物古迹有关帝庙、无梁殿、文昌阁、卫公庙、东狱庙、牌楼、宫门等,商贾云集,墨客不断,购货村民熙熙攘攘,市面繁荣。
解放以来,几经扩建,旧貌全改,集镇街道原来仅有一条长250米、宽5米的街道。又演变为,一条东西大街,二条南北大街,街道总面积达26000平方米,相当于原来的20倍。集镇四条大街,把南村、募西、原家、十字、孔匠、北社等六个自然村,连威一体,集镇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集镇上工商单位80余家,平均日销售移8万元,等于解放初期的近百倍。
1983年,晋城改县为市,人民公社改建为乡镇,南村镇成立了镇人民***。1984年,各大队改建为村民委员会,下设村民小组。1985年冶底东、冶底西、冶底后三家,后又合并为一个冶底村民委员会,全镇共38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一直沿用至今。
1988年山西省授予“亿元镇”金字匾一块;1989年,山西省授予“明星乡镇”金杯一个;召城市委、市人民***授予南村镇“文明镇”金{匾一块;1990年,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国乡镇之星”奖牌一块。正式进入全国乡镇百颗明星先趔行列。1993年省委、省***授予南村镇“三亿圆”、“五亿圆”铜匾,山西省委授予南村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并奖铜匾一块。二十一世纪的南村镇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也是晋城市委、市***确定的“六区联动、组团发展”战略的六个片区之一。
河北省历史名村名城名镇一览表1、河北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个)名称批次时间承德市第一批 1982年保定市第二批 1986年正定县第三批 1994年邯郸市第三批 1994年2、河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名称批次公布时间赵县第一批 2005年7月15日邢台第一批 2005年7月15日定州第一批 2005年7月15日宣化第一批 2005年7月15日蔚县第一批 2005年7月15日3、河北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称批次公布时间1蔚县暖泉镇第二批名镇2005年11月12日2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第二批名村2005年11月12日3永年县广府镇第三批名镇2007年5月31日4井陉县于家乡于家村第三批名村2007年5月31日5青苑县冉庄镇冉庄村第三批名村2007年5月31日6邢台县路罗镇英谈村第三批名村2007年5月31日7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大社镇第四批名镇2009年9月19日8河北省井陉县天长镇第四批名镇2009年9月19日9河北省涉县偏城镇偏城村第四批名村2009年9月19日10河北蔚县涌泉庄乡北方城村第四批名村2009年9月19日11河北省涉县固新镇第五批名镇2010年12月13日12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第五批名镇2010年12月13日13河北井陉南障城镇大梁江村第五批名村2010年12月13日14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镇第六批名镇2014年3月17日15河北省蔚县代王城镇第六批名镇2014年3月17日16河北省沙河市柴关乡王硇村第六批名村2014年3月17日17河北蔚县宋家庄镇上苏庄村第六批名村2014年3月17日18河北井陉县天长镇小龙窝村第六批名村2014年3月17日19河北省磁县陶泉乡花驼村第六批名村2014年3月17日20河北阳原县浮图讲乡开阳村第六批名村2014年3月17日4、河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7个)第一批河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民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6个):井陉县天长镇永年县广府镇武安市伯延镇武安市冶陶镇武安市阳邑镇蔚县暖泉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1个)井陉县于家乡于家村清苑县冉庄镇冉庄村邢台县路罗镇英谈村平乡县丰州镇窦冯马村临城县赵庄乡驾游村涉县河南店镇赤岸村涉县偏城镇偏城村蔚县南留庄镇南留庄村蔚县宋家庄镇上苏庄村阳原县浮图讲乡开阳村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第二批河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6个):蔚县代王城镇遵化市马兰峪镇霸州市胜芳镇邢台县皇寺镇涉县固新镇邯郸市峰峰矿区大社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7个):井陉县南障城镇大梁江村井陉县天长镇小龙窝村蔚县涌泉庄乡北方城村献县南河头乡单桥村内丘县南赛乡神头村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涉县关防乡岭底村第三批河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6个)蔚县宋家庄镇万全县万全镇迁安市建昌营镇霸州市信安镇盐山县庆云镇肥乡县天台山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1个)沙河市柴关镇王硇村井陉县天长镇梁家村井陉县南障城镇吕家村平山县杨家桥乡大坪村平山县杨家桥乡大庄村蔚县代王城镇石家庄村抚宁县界岭口村遵化市马兰峪镇官房村顺平县腰山镇南腰山村定州市赵村镇孟家庄村涉县关防乡宋家村。
河北省邢台地区南宫市大村乡邢家庄村的历史【历史沿革】南宫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西汉初年始置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因西周“八士”之一的南宫适(音:括)曾封邑于此,汉高祖刘邦取其复姓命县名,以示“尊周礼、敬贤人”之意。境内有普彤寺、普彤塔始建于公元67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建筑之一。
清末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张裕钊手书“重修南宫县学碑记”,创立“南宫体”书法,现已风靡海内外。南宫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为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冀南军区、冀鲁豫边区省委驻地,***、刘伯承、徐向前、宋任穷、王任重、陈再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和战斗过,南宫人民的优秀儿女张霖芝、李菁玉、马国瑞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南宫,自汉置县一直沿用此名。相传春秋时期周朝时有个复姓南宫名适字子容的鲁国人,曾寓居此地,很有德望,是当时名人,称南宫子。
刘邦用此人姓氏做县名,以示为"礼义之乡",这就是南宫县名的由来。(见《南宫县志》、《冀州志》)。
今市境,春秋时期属晋国地。战同时为赵国辖域。
秦代属钜鹿郡。西汉时置南宫县(新莽时称序下),故城在今城西三里旧城村(南、北旧城);在东南境还置有缭县,故城在城东南二十三里(据《读史方舆纪要》)。
南宫县初属冀州信都郡(其间曾三次封为广川国,三次复为信都郡),后隶信都国(曾改国为郡,后仍为国);缭县初属冀州清河郡,后为清河国(其间时国时郡,几经更迭)。东汉时省缭县入南宫县,初属冀州信都郡,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封为乐成国,延光元年(公元122年)改名安平国,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更为安平郡。
三国、魏时,南宫县属安平郡。晋代,南宫县初为冀州安平国,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为长乐国。
北魏时,南宫县属冀州长乐郡。于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经县(今威县地)省入,太和十年复析置。
北齐时废南宫县。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复设南宫县,初属冀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隶信都郡。
唐代,南宫县初属宗州(武德四年置),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改隶冀州(龙朔二年更名魏州,咸亨三年复名冀州;天宝元年降为信都郡,至德二年复升为冀州),自贞观元年起,冀州隶于河北道。五代时,南宫县仍属冀州。
宋代,南宫县属河北东路冀州,入金后仍从宋制。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析南宫县之新河镇置新河县,同时南宫县省入;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复设南宫县,而新河县又省入为镇。
元代,于太宗四年析南宫县原新河县地复设新河县,南宫县属真定路冀州。明代,南宫县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徙治飞凤冈(即今城关),属真定府冀州。
清代属直隶省冀州。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南宫县属直隶省冀南道,三年改为大名道,十七年(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划属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9月创建冀南区,属晋冀鲁豫边区(1941年成立),南宫县为冀南区之十三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自1945年底始,南宫县一直属冀南区四专区。
1948年9月华北人民***成立,晋冀鲁豫边区即行撤销,南宫县改隶华北行政区冀南区四专区。1949年8月1日。
南宫县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宫县仍为邢台专区。
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南宫县划归邯郸专区。同年12年20日,撤销威县、清河县并入南宫县。
1960年5月3日,又撤销邯郸专区,南宫县归邯郸市辖。1961年5月23日复设邢台专区,南宫县还属。
同年7月9日,析南宫县复置威县、清河县。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仍辖南宫县。
南宫县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
邢台市的历史概况邢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据史载,西周时天子分封诸侯,“成王封周公第四子为邢侯”。邢侯曾在今邢台县浆水村附近筑台,古人李攀龙有《登邢台诗》:“郡斋西北有邢台,落日登临醉眼开,春树万家漳水上,白云千载太行来。”邢台之为地名,即源于此。
历史上,邢台的名字很多。战国初,这里是赵襄子的封地,故名襄国,隋唐五代名龙冈。宋宣和三年(公元112年)改名邢台,沿袭至今。邢台又通称顺德府,顺德府一名源于元代。金、元之际,我国北方经济萧条,元世祖忽必烈根据邢台人刘秉忠的建议,遣“良吏”治理,“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公元一二六二年,“升邢为顺德府”,因顺德府府衙设在邢台县城内,故二名通常混一。
邢台在历史上曾两次建都。秦末农民大起义,六国旧贵族张耳建立赵国,都城设在信都,即今邢台。魏晋南北朝时,羯族人石勒统一北方,于公元三一九年,建立后赵王国,设都在襄国。石勒及其子石虎在襄国大修宫阙馆舍,其名殿有建德殿、崇训宫、太武殿等数十处,“皆漆瓦金档,银楹金柱,珠帘穷银玉”。今邢台城郭,相传即为石勒所建。
邢台人民为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唐代的“邢瓷”,宋元以来的冶铁,元明以来的鞣皮、制革等,曾闻名全国。邢台人中如汉代的张禹、元代的刘秉忠、郭守敬等,皆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但是,在历代封建统治下,古城邢台发展缓慢,百业凋零,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全国解放后,邢台市经济、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能源、冶金、机械、轻工、纺织、化工、医药、建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已成为华北平原上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
河北邢台南和县善友桥村来历-当年身为秦王的李世民北征时路过此地。
见交通便利,地肥人丰且民风朴实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便建城于此取名“金城”,“五代十国”时毁于战火。
明初,这里没有村庄,倒是有座香火旺盛的寺庙名为“卧龙寺”。要说起这“卧龙寺”,其中还有段小故事。
传“燕王”朱棣造反并攻克北平。“建文帝”同少量近臣潜逃至此。
落魄的“建文帝”仰视“卧龙寺”不由感叹:“难道这便是我的栖身之所”。于是暂避寺中。
数月后“燕王”得知,派兵来剿。建文二次出逃,可怜寺院众僧及方圆百里村民无一幸免…。
若干年后,从山西洪桐移民于此地。清兵入关后,本村聚集了不少意图反清复明的义士,曾更名为“光明村”。
宣统年间,由南向北一条大河从村中央经过,过往不便。新任和阳县令彭善友得知后,克难募资修石桥一座。
村民感恩,所以称之为“善友桥”。
桥东区位于邢台市区东部。东与邢台县祝村、东汪镇接壤,北同邢台县豫让桥办事处毗连,南依沙河市,西沿京广铁路与桥西区为邻。总面积37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54001。行政区划代码:130502。区号:0319。拼音:Qiaodong Qu。
桥东区是邢台市的老城区,辖两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13个村、86个社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区内有汉、回、蒙、满等13个民族。市委、市政府和军区分区、全市的经贸、文化中心都集中在此,是邢台市的主城区。
桥东区是邢台历史文化名城的承载地.这里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保存了开元寺、清风楼等几十处文物古迹,其中开元寺是我国北方有名的佛教圣地,佛教文化的不断发展,彰显出桥东人“与人友善、和谐共处”的人文情怀。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出现了中医圣祖扁鹊、唐代名相宋璟、太平道教创始人张角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激励着桥东人“崇尚科学、善于治理、敢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桥东区是邢台市最重要的产业基地,企业众多,门类齐全。它位于华北平原,土地肥沃面积广阔。是全国优质粮和棉花生产基地,素有“粮仓棉海”之称。近几年来,桥东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特种钢制品及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和医药化工三大产业体系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蓝鸟家具的“蓝鸟”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镁神化工的氧化镁销量跃居全国第一;吉泰特钢生产的造船用钢一举通过德国、英国、挪威等9个国家船级社认证,获得了抢滩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光源太阳能的产品已经开发到第四代,其开水器工程已占据中国北方60%以上的市场份额。三产是桥东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区有各类市场23个,已形成以银座商城、新世纪地下商城、亿德隆特色商业街为中心,年营业额超30亿元的中心商贸圈;形成了以新华路为轴心,占全区50%以上商业份额的现代商业走廊;形成了以新兴东路为纽带的专业市场带。桥东区的经济发展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一座活力之城正在冀南大地上悄然崛起。
近年来,桥东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GDP增速连年保持在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保持在20%以上,利用外部资金增长保持在35%以上,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形成了吸商、引商、留商、富商的“四大优势”,它象一个强大“磁场”,把触角伸向全国各地,召唤着五湖四海的投资志士。历史可以见证,桥东将会从更高层次的平台上,敞开海纳百川的胸怀,融四方之力,扬古都之帆,筑活力之城,乘风借势,展翅腾飞!
未来五年,桥东区将按照“提升一产、做精二产、壮大三产”的思路,加快地区经济建设、城建开发、构建和谐社会“三大战略”,到“十一五”末,全面实现“富民强区”的奋斗目标。第一产业,充分利用城郊优势和七里河开发机遇,积极发展与旅游观光、生态休闲等有关的现代农业,培育特色,提升水平,打造邢台市的“江南水乡”。第二产业,依托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符合中心城市特点、受土地制约小、劳动密集、产业关联度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城区工业,新建一批总部型企业,嫁接改造一批传统企业,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企业。第三产业,依托邢台总规划面积2600平方公里的“百里产业经济带”,充分发挥桥东的重要支点作用,搞好配套开发和服务,大力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信息中介等生产型服务业,积极发展商贸流通、餐饮住宿等生活型服务业,依托恒祥物流、亿德隆、华北五金机电市场和义乌商品城,打造邢台市的物流中心、现代商贸中心、专业市场中心和商务中心,把桥东区建成“百里产业经济带”的重要枢纽。
院校专业:
邢台学院位于有“千载都邑”之称的燕赵名城、古郡邢台,是一所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 1910年的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堂,是河北省最早成立的四所师范之一,具有远近闻名的“三杆子”教育光荣革命传统。2002年3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邢台学院,2014年5月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12月被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9月,学校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邢窑白瓷)建设单位,2020年12月获批河北省第二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校。,目前,全校教职工 12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9115人。学校设有20个二级学院(系部),5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艺术学九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3个,省级教学、社科及工程技术创新中心9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及研究院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2个,省级外国院士工作站1个,省市级科普基地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优秀教学名师和团队4个,省级精品和一流课程13门。,学校自本届班子 2019年5月成立以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纯德实学”校训精神,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着力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学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开放办学、特色发展,强化师范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两大育人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师范教育在“三联盟”(幼儿教育联盟、小学教育联盟和初中教育联盟,构建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U-G-S”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发展指导下,学校与包括新疆若羌、雄安新区在内的共21个县市区开展教育实践合作,覆盖上述县市区教育局下属学区(直属学校、直属幼儿园)共249个,建设实习点302个,迄今已经组织6041人次学生前往各县市区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教育(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县域基础教育师资困难,服务并推动了县域基础教育工作发展。,应用型专业以“三对接”(主动与区域经济对接,主动与地方政府(部门)对接,主动与行业、企业对接)为引领,学校已与35家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企业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校企(校政)创新型合作学院10个。近两年,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35项,成果转化437项;签约企业安排学生实习1200余人,吸纳毕业生就业近百人。近几年,我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逐年增加。2020年,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动中,获国家级奖项21个,省级一等奖30个,省级以上奖励133个。,学校积极开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邢台学院和河北机电职业学院共建了邢台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并在新农科、新文科引领下,积极谋划筹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学院和影视产业学院。学校将以现代产业学院为突破点,积极推进“引企入教”“教学进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实训基地、共同研发产品和项目攻关,助力地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教育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合。,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已与韩国又松大学等 27所海外高校在师生互访、学术及文化交流等领域建立了不同层次交流合作关系;积极与省内外重点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硕士项目,与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9所高校签署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现已有27位教师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为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将自身发展主动融入邢台市中心城市成长行动当中,正在积极推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区建设,该园区总建筑面积 13.2万㎡的一期工程现已全面开工,二期工程8.8万㎡正在规划设计中,将致力于打造其成为邢台市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的聚集地,创新创业的加油站,高新技术项目研发的孵化器,成为邢台市创新创业人才优质的生态系统和邢台区域高新经济的重要增长区块,以此引领学校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全校师生才智,推动邢台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创新,让学校成为应用型转型发展示范校和新师范建设新高地,助力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踏上“十四五”发展新征程,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对接地方主导产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扬优拓新、品牌引航、争先竞优”加快推进“八大工程”,促进学校高速高质发展,为实现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奋楫前行!,邢台市基本情况:邢台地处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晋中市毗邻,东隔卫运河与山东省聊城市、德州市相望,南连邯郸、北接石家庄,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省第7),位于北纬36°50′--37°47′、东经113°52′--115°49′,东西最长185公里,南北最宽80公里,海拔最高1822米,最低24.5米,市区平均海拔75米。常住人口737万(省第6),户籍人口790万(省第4),其中市区常住人口95万人。辖20个县市区(2个县级市、15个县、2个区、1个经济开发区),198个乡镇(乡68、镇104、办26);5394个村(村4882、居512),是中原经济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是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省级文明城市。,邢台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古城。作为仰韶文化发源地,是我国北方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区之一,有 3500余年建城史,曾四次建国、五次定都,以一当十、破釜沉舟、鹿死谁手、阳春有脚、珠圆玉润等成语都出自邢台。先后涌现出唐朝名相魏征、宋璟和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等历史名人,也是改革开放先驱任仲夷、全国劳动模范吕玉兰等当代名人的故乡。,邢台是一座交通便利的枢纽之城。距北京 380公里,距雄安新区250公里,距石家庄100公里,距太原、济南、郑州三大省会城市和黄骅港、天津港均在300公里左右,是华北地区交通最便利的城市之一。全长80公里的环城公路、六纵六横的铁路公路网、加快建设的邢台机场,共同构建了“东出西联、南承北接”的立体化交通格局。,邢台是一座资源富集的农业大市。地势自西而东山地、丘陵、平原 2:1:7阶梯排列,西部山区盛产苹果、板栗、核桃,东部平原是国家重要粮食主产区。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460万吨左右,食品工业全国领先,建成了全国最大挂面生产基地、全国最大方便食品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维生素B12生产基地、全球单体最大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全国最大宠物食品生产基地。,邢台是一座风景秀美的旅游名城。有被誉为“北方一绝”的国家地质公园崆山白云洞,被称为“世界奇峡”的大峡谷,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的前南峪等自然风景区;也有邢窑白瓷、广宗柳编、内丘神码、威县土布纺织等技艺传承;还有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等红色经典景区;连续举办的邢台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已跻身中国顶级自行车赛事。,邢台是一座加速崛起的产业新城。拥有全国最大的轧辊生产基地、阀门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基地,形成了完备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生产链,食品、汽配、羊绒、轴承、玻璃、电线电缆、童车和自行车等特色产业享誉海内外。站在新时代,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邢台正在致力优化提升先进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打造若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3+2+2”现代产业体系。,2018年,生产总值完成2150.8亿元,同比增长7%;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48.1亿元,同比增长9.4%;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73.7亿元,同比增长17.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9亿元,同比增长17.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640元、12287元,分别增长9.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