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业提升门设计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贵州工业提升门设计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1.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统筹规划,坚持上大与压小相结合、新增产能与淘汰落后相结合,优化有色金属生产力布局。以满足内需为主,严格控制资源、能源、环境容量不具备条件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产能。积极引导能源短缺地区电解铝及镁冶炼产能向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有序转移。逐步推进部分城市有色企业转型或环保搬迁。在沿海地区,利用进口原料有序布局建设若干铜、镍基地。选择条件合适的区域,依托拆解园区,充分利用国内外废杂铜、铝资源建设若干规模化的再生金属基地。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鼓励在境外建设氧化铝、电解铝、铜、铅、锌、镍等产业园区。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建设若干资源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有色金属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支持建设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东、中、西部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
2.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
以发展精深加工、提升品种质量为重点,以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低成本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铝、镁、钛等高强轻合金材料,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为方向,加快发展高性能铜合金材料、铅锌镍各种合金及其他功能材料,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重大工程的需求,形成若干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聚集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生产基地。
铝:开展航空用高抗损伤容限合金、高强度铝合金品种开发,以及铝合金薄板、厚板、型材和锻件的工程化技术开发,满足航空及国防科技工业对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要求。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用大型铝合金型材、具有较好成形性能的汽车车身用6016类及6022类合金,以及液化天然气船(LNG)船用5083-O态合金板材生产技术。大力发展高纯高压电子铝箔,满足特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的需求。
镁:以开发生产汽车、高速列车及轨道交通车辆、电子信息、国防科技工业、电动工具等领域应用的大截面型材、板材、大型压铸件为重点,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及示范工程建设,加快高性能、低成本镁合金及深加工技术及产品研发,实现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建设以镁合金铸件、型材、锻件、板材为主体,终端产品相配套的完整产业化体系。
钛:针对国家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需求,着力发展大规格棒材和锻件、紧固件用丝材、宽幅板材和钛—钢复合板、大直径管材、大型铸件和粉末冶金件。积极发展钛带材、焊接钛管及挤压型材等,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其他有色金属:重点发展镍及镍合金板带材、高性能锌合金,高强高导引线框架材料、水箱铜带、变截面带材、高精度异型铜合金材、超细毛细管、高速列车及铁路电气化高性能专用铜材、5ppm(百万分之一)以下高纯无氧铜、小于18微米压延铜箔等高性能铜合金,锡锑精细深加工产品、高性能稀有金属材料等。
专栏4:精深加工产品发展重点铝:高性能铝合金半固态坯料及零件,涡轮发动机压叶轮材料,汽车铝合金板,航空航天用2系、7系列铝合金及材料,铝锂合金,深冷设备用铝合金板材,大型、超大型及微型铝合金工业型材,可焊铝合金薄板,超高纯铝,高压阳极铝箔等。镁:耐热铸造镁合金,低成本挤压型材,高性能镁合金挤压型材,大截面镁合金中空型材,宽幅镁合金板材,镁合金铸轧板材,镁合金热轧板材,镁合金薄带材,镁合金精轧薄板材,镁合金锻造汽车轮毂,镁合金锻件等。钛:优质宽幅冷轧纯钛板材,高性能宽幅钛及钛合金厚板,钛合金型材,钛及钛合金带材,大规格宽厚钛合金板材,高精度、宽幅钛合金薄板材,大规格钛合金棒材及特征锻件,紧固件用丝材、大型钛铸锭及锻件,新型钛合金结构材料,专用钛合金材料,钛及钛合金模锻件,钛基多孔材料等。铜:铜合金引线框架,高强高导新型铜合金接触导线,无铅新型环保铜合金,高性能无铍弹性铜合金,高性能耐蚀镍铜合金,铜包铝,低松比雾化铜粉,高纯铜合金溅射靶材,压延铜箔等。其他有色金属:镍基高温合金、镍基合金无缝管,镍基金属多孔材料,高性能球形氢氧化镍,高性能锌合金,无铅锡焊料、锡化合物,先进锑阻燃材料,纳米晶及特粗晶粒等高性能硬质合金、ITO靶材、大规格钨钼靶材、核级锆材等高性能稀有金属材料等。 3.积极推进企业重组
按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结合优化布局,大力支持优势大型骨干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推进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大型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
4.发展有色金属生产服务业
大力支持科技实力雄厚的有色金属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鼓励有色金属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生产***。建立和完善有色金属的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市场手段。支持发展工程咨询、设计、装备集成、安装调试、运营服务一体化的工程承包服务。鼓励发展有色金属工业检测认证、科技成果推广等中介服务,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 1.加快资源基地建设
以加快境外铜、铝、铅、锌、镍、钛等原料供应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境外资源勘探,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依托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骨干企业,建立与资源所在国利益共享的对外资源开发机制,加快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境外矿产资源基地。进一步加强国内重点成矿地带的普查与勘探,增加资源储量,提高查明资源储量利用率,积极开展现有矿山深部边部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以云南、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有色金属成矿带资源开发为重点,加快建设西部矿产资源基地。在广西、贵州、山西适度发展具有资源保障的氧化铝产能。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鼓励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资源开发利用。促进铜、铅、锌等冶炼企业原料中各种有价元素的回收,冶炼渣综合利用,以及冶炼余热利用。建立完善铜、铝再生资源利用体系,规范回收、拆解,建设一批规模化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完善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将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利用纳入矿铅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重金属污染。支持改扩建形成一批锌、钴、镍、锡、锑、锗、铟、贵金属等回收利用及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依托内蒙古等高铝煤炭资源,有序推进高铝粉煤灰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的组织实施工作。 1.增强创新能力
围绕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重点和难点,在矿产资源勘查、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先进材料制备等领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培育企业的应用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创新投入机制,强化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推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开展前沿共性技术攻关,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基础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专栏5:科技开发重点重点开发技术。氧气底吹及侧吹连续炼铜技术、闪速炉短流程一步炼铜技术、高温高浓度溶出浆液高效分离技术、底吹电热熔融还原炼铅技术、闪速炼铅新工艺、红土镍矿绿色湿法冶金技术、镍锍连续吹炼技术、新法炼钛技术、等温熔炼炉关键技术及配套设备、赤泥分选用超导磁选机和赤泥综合利用技术等。重大节能技术。氧化铝节能技术、铝电解节能技术、多热源内热式电热法生产镁技术与装备、低品位红土镍矿生产镍铁节能技术、海绵钛节能降耗技术、镁电解多极槽技术、大型充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烟气制酸低温位热回收技术等。精深加工技术。高洁净、高均匀性合金冶炼和凝固技术,中厚板固溶及预拉伸技术,高性能铸造镁合金及变形镁合金制备及深加工技术,镁合金腐蚀控制及防护技术,18微米及以下压延铜箔压延及表面处理工艺技术,高质量引线框架材料合金制备及加工工艺技术,钛铝合金及加工成型技术,钛合金模锻件锻压、型材挤压、大型铸件、异型管棒丝材成型技术。重点前沿技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潜力快速评估与勘查基地优选、地下金属矿山智能化采矿关键技术与装备、生物提取金属、有害元素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金属复合材料及难加工金属电塑性加工技术、先进材料制备技术、低碳技术等。 2.加强技术改造
支持有色金属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以质量品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两化融合等为重点,对现有企业生产工艺及装备进行升级改造,加快淘汰落后,实现清洁、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数字化水平。
专栏6:技术改造重点采选。推广电动液压采矿凿岩设备如掘进台车和深孔凿岩台车、低矮式破碎机等大型高效节能自动化采选装备以及新型高效药剂,实现采选装备机械化、自动化和大型化,加强矿山现场监测,提高矿山管理信息化水平。铝冶炼。重点推广新型结构铝电解槽、低温低电压铝电解等高效节能技术;低品位铝土矿高效节能生产氧化铝技术、氧化铝生产过程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铜冶炼。推广氧气底吹炉炼铜等技术。铅冶炼。推广富氧底吹熔炼、液态铅渣直接还原炼铅工艺等先进技术,加快对落后熔炼、鼓风炉还原等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镁冶炼。推广套筒竖窑及蓄热式竖式还原炉技术。钛冶炼。重点推广植物油除钒技术、铝粉除钒技术、新型节能还蒸炉、多极槽镁电解等技术。铜铝加工。推广铜铝加工短流程生产技术,积极开发引进大断面、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制造技术、大型高性能铝合金预拉伸板制造技术及装备,高强高导新型铜合金制造技术及装备。稀有金属。推广微量杂质低成本高效分离技术、高纯金属制备新技术、高功率电子束熔炼炉及难熔金属的提纯技术及装备等,生产高档硬质合金、高纯化合物、高纯金属细粉、大卷重丝材、大规格高性能板、棒材及特种钨、钼制品等精深加工产品。 3.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认真总结和推广行业先进企业的信息化经验,建立和完善有色金属工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工作体系。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鼓励企业建设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推广使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提高管控效率。
4.加强标准化建设
适应有色金属工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新材料的需要,建立、修订、完善技术和产品标准。进一步做好能耗、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标准的制订。制订再生有色金属能源消耗标准和环保标准。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力度,实现国际国内标准接轨和双向转化。以重有色金属污染防治为重点,按照《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十二五”规划》要求,遵循源头预防、过程阻断、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综合防控原则,加快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
1.限制重金属污染排放项目
严格准入条件,优化产业布局,禁止在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居民集中区等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的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到“十二五”末,仅保留少数符合环保排放要求的原生汞冶炼企业,取缔其他原生汞冶炼企业。汞触媒回收企业应配套有汞蒸汽回收装置,严格控制其他地区新建的汞触媒回收企业。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大力推广安全高效、能耗物耗低、环保达标、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好的先进生产工艺,强化从源头防控重金属污染。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实施区域综合整治,以湘江流域为重点,推进污染产业密集、历史遗留污染问题突出、风险隐患较大的重金属污染区域综合整治。
3.强化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重金属污染环境监测能力,推行污染源自动监控,重金属废气、废水排放企业要安装相应的重金属污染物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1.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
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立高耗能产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继续运用提高资源税、调整出口退税、将部分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提高高耗能产品差别电价标准。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依靠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及技术进步,按期淘汰落后产能。
专栏7:落后产能淘汰目录铜: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炼铜工艺及设备(2011年),铜线杆(黑杆)生产工艺,无烟气治理措施的再生铜焚烧工艺及设备,50吨以下传统固定式反射炉再生铜生产工艺及设备。铝:铝自焙电解槽及100KA及以下预焙槽(2011年),利用坩埚炉熔炼再生铝合金、再生铅的工艺及设备,铝用湿法氟化盐项目,1万吨/年以下的再生铝,4吨以下反射炉再生铝生产工艺及设备。铅:采用烧结锅、烧结盘、简易高炉等落后方式炼铅工艺及设备,1万吨/年以下的再生铅项目,未配套制酸及尾气吸收系统的烧结机炼铅工艺,烧结-鼓风炉炼铅工艺。锌:采用马弗炉、马槽炉、横罐、小竖罐等进行焙烧、简易冷凝设施进行收尘等落后方式炼锌或生产氧化锌工艺装备。锑:采用地坑炉、坩埚炉、赫氏炉等落后方式炼锑。汞:采用铁锅和土灶、蒸馏罐、坩埚炉及简易冷凝收尘设施等落后方式炼汞。其他有色金属:采用土坑炉或坩埚炉焙烧、简易冷凝设施收尘等落后方式炼制氧化砷或金属砷工艺装备,烟气制酸干法净化和热浓酸洗涤技术,再生有色金属生产中采用直接燃煤的反射炉项目。 3.加大节能力度
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总体要求,降低有色金属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积极推进有色金属行业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示范。大力推广高效节能采选工艺和设备、自热强化熔炼工艺、低温低电压铝电解节能技术、湿法冶金节能先进技术等。积极开展节能技术和项目示范,推进能源转换和梯级利用,加强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武船
武船,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型现代化造船企业和核心军工企业,始建于1934年6月6日,原名武昌机厂;“一五”期间,被列入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更名为武昌造船厂,代号438厂;2009年完成公司制改革; 2011 年和2013年,武船产业主体分两期注入“中国重工”上市,分别成立“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武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同属一家治理结构,统称“武船”。2020年,因城市建设和自身发展需要,武船从武昌整体搬迁到新洲,扎根双柳新家园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晚清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开办了冶铁、兵工两厂,在武昌开设了布纱丝麻四局,但没有发展船舶制造业。1934年4月20日,经当时的湖北省建设厅提案,利用张之洞早年开办纺纱局旧址设立武昌机厂,发展长江中游新式造船厂。武昌机厂于1934年6月6日正式开工,开启了武船的持续发展历程。从武昌机厂、湖北省航业局修船厂到宜沙航务处修船厂,武船经历多次机构改组。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原临时政府考虑到修造船舶行业的统一管理和发展,决定将汉阳船舶修造厂与湖北机械厂合并,成立华中的大型造船企业——江汉船舶机械公司。1951年,江汉船舶机械公司正式被列为国家基本建设单位。
武船始终按照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船舶集团”的发展要求,以科技为支撑,不断创新超越,走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之路,在高技术船舶、大型水利工程、航天设施、大型现代化桥梁、重型装备和多种成套设备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形成了军品、民船、非船舶产品三大主业协调发展的经营格局,主导产品在国内同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并走向国际市场。
多用途工作船、多功能守护船等产品出口到希腊、德国、挪威。系列挖泥船、LPG运输船、海洋公务执法船……,民船产品形成了一批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双高”特色的系列化船舶。武船率先在国内建立起大型桥梁钢结构建造基地,并进入国内桥梁界第一方阵,成为国家首批14家钢结构制造特级企业之一,“武船”商标镌刻于祖国的大江南北:“神州第一跨”西陵长江大桥;“中国第一跨”江阴长江大桥、武汉军山长江大桥;“世界铁路第一高桥”贵州北盘江大桥;我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厦门海沧大桥;世界第一大跨径钢管拱中承式桥——巫山长江大桥……均在武船建造。“世界第一跨”杭州湾跨海大桥也将在这里诞生。
号称“天下第一门”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永久船闸人字门,武船缔造“精品”工程;国家重点工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塔架为武船赢得“铸造通天塔大师”的美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两大关键地面设施在运行中“一滴不漏”,力助神舟系列飞船的顺利登天,并为武船摘得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的桂冠;武汉体育中心、深圳会展中心……一座座雄伟的体育场馆,如同一部部气势恢弘的现代交响曲,奏响在中国城市的上空。
港口机械设备、冶金石化设备、海洋石油装备、大型压力容器,武船的经营领域不断扩展,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青岛海西湾建设项目开工,武船抢滩海洋工程产业;武汉市江夏庙山置地,壮大武船非船产品制造基地。拥有出口经营权的武船日益与国内外市场接轨:质量体系、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国际通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一、二、三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桥式起重机制造许可证等有效资质证50多件。
中船重工研究所
武汉有什么待遇好的研究所?
7打头的各研究所介绍
船舶系统包含中船总体和设备研究所。总体所主要负责项目抓总、集成、协调、布置,平常加班较多,经常会到沿海船厂出差,三五天哑无音讯。能进武汉701所和719所,闭着眼睛选(基本上只招双985硕士和博士)。设备所709、712、717、722等,主要承担船舶设备和专业技术研发,对技术和研发有意向的可以考虑,薪资待遇参差不齐,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择优考虑。
701所,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是我国从事舰船研究设计的国防核心科研事业单位,被誉为“战舰的摇篮”。本部位于湖北武汉市繁华市区,在上海设有分部。
719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又称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719所),成立于1965年,地处湖北武汉,是中国唯一的核动力舰船总体设计研究所,是集总体研究、设计、民用产业化等业务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国家重点科研院所。七一九研究所在水下舰艇领域具有雄厚实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5年3月20日,由***总理主持的中央专委第11次会议批准核潜艇工程“上马”,重新列入国家计划,715所划归二机部建制,要求二机部1970年建成核潜艇陆上模式堆。6月12日,以海军舰艇研究院(七院)一所二室为基础,组建核动力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即719所)。1966年,海军舰艇研究院第719所开始进行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体方案论证和设计。
1971年6月,武汉石油化工厂一期工程(武钢炼油厂)正式破土动工。
为缓解武汉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国务院于1970年作出在武汉建设炼油厂的决定,重油作炼钢燃料,轻油综合利用,发展石油化工、橡胶塑料纤维等,以解决湖北、武汉工农业生产和市场的需要
1975年6月,武汉石油化工厂一期工程初步建成,完成总投资2995.6万元。1977年12月,武汉石油化工厂二期工程建成,完成基建投资9770万元。一、二期工程建成投入试生产后,随即开始配套工程的建设。1978年1月,武汉石油化工厂试车投产任务全面完成,于8月正式成立武汉石油化工厂。1980年,武汉石油化工厂正式纳入国家炼油生产计划,全面投产,1984年正式划归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领导。
作为一座由燃料型向燃料化工型发展的炼油厂,武汉石油化工厂投产后产量产值持续增加,能源消耗逐步降低,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缓解武汉地区能源矛盾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2月28日,中国石化集团武汉石油化工厂重组改制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2007年12月18日,中部地区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中国石化武汉年产80万吨乙烯项目开工。2013年,年产800万吨油品升级炼油改造工程和石化年产80万吨乙烯项目建成投产,武汉石化跨入千万吨级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行列。从1978年投产到2018年,武汉石化公司资产规模翻了493倍,累计加工原油超过1.35亿吨。
2013年底,中国石化与韩国SK集团就武汉年产80万吨乙烯项目成立合资公司,2014年1月开始正式商业运行。中韩石化80万吨乙烯项目是中国石化“十一五”重点工程,带动下游千亿元的产业产值,填补了中国中部地区大型乙烯项目的空白,装置绩效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18年底累计实现利润超百亿元,上缴税费约70亿元,成为中韩经贸合作的成功典范。
2019年7月3日,中韩石化一体化合资公司——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揭牌进入商业运营。武汉石化与中韩石化合资重组,成为湖北省最大的能源化工合资企业,也是中韩在能源化工领域最大的合资项目。
设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院,中国五环工程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铁四院,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
建筑:中建三局
中建三局前身是建工部第三工程局,1965年7月17日,建工部将部属云南工程总公司和原西南工程管理局在渡口(现攀枝花)、西昌地区的施工力量组建成立建工部第三工程局,经国务院批准在四川攀枝花成立。1966年,在继续完成渡口工业基地建设任务的同时,从四川调迁贵州,承担建设“011系统工程”,即“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1973年起,在完成贵州011工程等任务的前提下,中建三局分批调迁湖北。1982年6月更名为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隶属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基础设施建设:中铁大桥局、中铁十一局、中交二航局、葛洲坝集团
1955年5月19日-6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主持召开全国文化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高等教育部筹建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方案(草案)》。决定以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等五所院校测绘专业的师资、设备为基础,创办中国第一所民用测绘高等学校。6月11日-14日,高教部主持召开了该学院第一次筹备委员会议,夏坚白被委任为筹委会副主任。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在测绘界有一个称号:亚洲第一,宇宙第三,至于武测为何如此厉害,需要追溯它的历史。被誉为“世界测绘教育之都”的武汉大学,其测绘学科走过了风雨兼程的 62年。
1956年,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正式成立,直属高等教育部领导。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建校之初,学校设3个系、4个本科专业。学院于1956年9月1日在武汉市珞珈山南麓开学,学制5年。学校集中了以夏坚白、王之卓、陈永龄、金通尹、叶雪安等5位一级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全国测绘学科的精英。1958年8月,学校由教育部划归国家测绘总局领导。同年12月,更名为武汉测绘学院。
航天三江集团。航天三江由原航天科工四院和原航天科工九院于2011年12月合并重组而成。2017年11月,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公司制企业。
原四院组建于2002年7月,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对所属单位进行专业重组改制而成,是我国专业从事某固体运载火箭系统的研制生产主体与技术总抓单位,曾创造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自主研制的多个型号产品分别参加了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阅兵任务。
原九院于2007年4月挂牌,其前身是经***总理亲自批准成立的066基地。该院是我国重要的型号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和特种越野车及底盘研发生产基地。其成功研制的我国某重点航天型号系列产品,填补了中国航天领域的空白。其多个型号产品及配套的特种车底盘共80台,先后在国庆50周年、60周年阅兵式上接受检阅。
航天三江集团业务主要聚焦商业航天、激光产业、特种车辆及重工装备、能源装备产业;并拓展信息产业、微电子与微系统、金融租赁等领域。在商业航天领域,2018年9月29日,由航天三江研制的快舟一号甲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实施两次商业发射。
中达咨询对银百高速公路贵州段的介绍,贵州北段由道真至瓮安高速公路(简称道安高速或道瓮高速)和瓮安至贵阳高速公路(贵瓮高速)组成。南段由贵阳至惠水高速公路(贵惠高速)和惠水至罗甸峨坝(惠罗高速)组成。
北段
由道真至瓮安高速公路(简称道安高速或道瓮高速)和瓮安至贵阳高速公路(贵瓮高速)组成。
1、道安高速起点位于渝黔交界处重庆南川区的福寿场(特长隧道内),经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土城坝、双河、云峰、三江,正安县的安场镇、俭坪、和溪、米粮、和平,绥阳县的坪乐,湄潭县的西河、清江、流河渡、兴隆场,余庆县的龙家镇,瓮安县的中坪坝、天文、木老坪,止于瓮安县城西南的陆家寨。项目路线全长254.096千米,其中道真支线6.081千米。全线共设置桥梁162座,长53641米;隧道53座,长47164米(其中特长隧道2座,长4460米;长隧道18座、长26392米);互通14处,互通接线长约25.4千米。共设置服务区4处、停车区6处以及其他必要的交通工程、沿线设施。道瓮高速大部分位于我市境内,其中,道真境内(含道真支线)长47.831千米、正安境内长51.950千米、绥阳境内长16.780千米、湄潭境内长76.43千米、余庆境内长18.330千米,黔南州境内长38.463千米,均在瓮安县境内。道安高速主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80千米,路基宽度24.5米,道真支线(预留武重庆武隆至贵州道真高速公路南起点)与主线按相同的技术标准建设。
2015年12月31日通车的道真至瓮安高速公路,全长254公里,是国家高速公路G69(银川至百色)重要组成部分,从此成为西南地区南下出海的又一条便捷通道。道真至瓮安高速公路起点为渝黔交界处福寿场,终点为瓮安县陆家寨,起点处与重庆市在建的南川至大有(渝黔界)高速公路相接,终点处与已建成通车的贵州省“678网”之第三纵中段瓮安至马场坪高速公路顺接。道瓮高速使得县城北上直通重庆市由原来的2小时车程,大大缩短到1个小时,融入到重庆市一小时城市圈;南下则使得到贵阳的车程从5个小时缩短到3个小时。
2、贵瓮高速公路起于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李资村,终于瓮安县银盏镇钱家院,与道真至瓮安高速公路相交,与江口至瓮安高速公路相连。主要途经贵阳市乌当区的水田和百宜、开阳县的龙岗和毛云、瓮安县的建中、玉华、雍阳、银盏等乡镇。全长约71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路基宽24.5米,2012年12月12日开工,于2015年12月31日与道安高速同步全线通车。
贵瓮高速公路为黔中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贵阳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最便捷路段。对区域内的行政区域沟通和合作,黔中经济区国土均衡开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贵瓮高速公路周边旅游景区丰富,是有效连接黔中经济区的道路交通,对改善该区域的交通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南段
由贵阳至惠水高速公路(贵惠高速)和惠水至罗甸峨坝(惠罗高速)组成。
1、贵惠高速公路,起点位于花溪区孟关乡沙坡村,与贵惠大道对接,与贵阳市绕城高速南环线交叉设杨眉堡枢纽立交,经花溪区青岩镇设青岩互通,经惠水县长田工业园区设高镇互通,经惠水县和平镇设惠水北互通,经和平大新村设惠水枢纽立交。该枢纽东接规划中的惠水至都匀高速,南端龙田寨为项目终点同时接在建的惠水至罗甸高速。
贵惠高速于2012年5月8日开工,比原计划提前了7个月于2013年10月10日通车。该高速总投资36.86亿元,全长约40公里,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100公里,是目前贵州省等级最高的高速公路之一。
该高速开通后,从贵阳到惠水仅需半个小时。今年底,经贵惠高速公路从贵阳到兴仁也只需要两个半小时。在以往,从贵阳到惠水和兴仁分别需要一个半小时和四个小时。有关人士称,贵惠高速公路不仅开启了贵阳的“南大门”,还将带动惠水、罗甸融入贵阳经济圈。
2、惠罗高速公路,路线起于惠水县城南的龙田寨,接在建的贵阳至惠水高速公路,经断杉、边阳、罗甸,至于罗甸县峨坝(黔桂界),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拟建的银川至龙邦公路通道天峨(黔桂界)至百色高速公路,全长约112.42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其中,惠水至罗甸段长约82.34公里,设计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罗甸至黔桂界段长约30.08公里,设计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I级。
该项目于2013年开工。
2014年11月29日惠罗高速公路惠水至断杉段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2015年8月28日18时,惠水至罗甸高速公路断杉至罗妥段通过验收后正式通车,罗甸县从而实现了通达高速公路目标,摆脱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以上就是建筑网对银百高速公路贵州段的介绍。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