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工业提升门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玉林工业提升门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玉林工业提升门的知识,包括玉林玉州区都有哪些镇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1.玉城街道
玉城街道地处玉林市城区中心,是玉林市和玉州区党政领导机关驻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桂东南和雷州半岛重要商品集散地。街道下辖12个社区居委会,168个居民小组,辖区面积29平方公里,总人口19.1万人。
��玉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托地处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结合自身特点,确立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努力把玉城街道建设成为现代化工贸强街"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工业、商贸业、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市经济,使街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南流江由东向西婉蜒曲折贯穿全境,灌溉方便,土地肥沃,农业开发潜力大,建立了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种植和淡水鱼养殖、禽畜养殖等生产基地,是玉林市“菜篮子”工程重点生产基地之一,有名的渔米之乡;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火山灰土等,分别是生产水泥、红砖的优质原料,其中,火山灰土蕴藏量居桂东南各乡镇之首。旅游资源有水月岩龙珠湖风景区,古渡云龙桥,玉州乐园等;目前,全镇共有厂场、企业1363家,个体工商户1333户,形成了水泥、红砖、铸造、食品、针织、服装、制革、白铁加工、编织、运输等特色产业;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9亿元,与去年同期比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3472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41976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62843万元;财税收入2696.9万元,同比增长20%。各村水、电、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广播、电视、电信覆盖全镇13个行政村,通信传递快捷。此外,文教、卫生、科技、民政、民兵、计生、妇幼、老龄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南江街道地处玉林市城区南郊,属城乡结合部乡镇,现辖13个行政村,348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委员会,人口7.5万多人,总面积79平方公里。
2.南江街道
南江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快捷便利,资源丰富,商贸繁荣,经济较发达。黎湛铁路、玉林至北海、广东、茂名等主要交通要道穿境而过,是西南东向出海的通道;玉林火车站、玉柴机器、玉林制药等130多个中直、区直、市直大中型企业座落于境内,有力地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南流江由东向西婉蜒曲折贯穿全境,灌溉方便,土地肥沃,农业开发潜力大,建立了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种植和淡水鱼养殖、禽畜养殖等生产基地,是玉林市“菜篮子”工程重点生产基地之一,有名的渔米之乡;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火山灰土等,分别是生产水泥、红砖的优质原料,其中,火山灰土蕴藏量居桂东南各乡镇之首。旅游资源有水月岩龙珠湖风景区,古渡云龙桥,玉州乐园等;目前,全镇共有厂场、企业1363家,个体工商户1333户,形成了水泥、红砖、铸造、食品、针织、服装、制革、白铁加工、编织、运输等特色产业;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9亿元,与去年同期比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3472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41976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62843万元;财税收入2696.9万元,同比增长20%。各村水、电、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广播、电视、电信覆盖全镇13个行政村,通信传递快捷。此外,文教、卫生、科技、民政、民兵、计生、妇幼、老龄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3.城西街道
城西街道位于玉林市西郊,全镇总面积27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辖9个村委会、2个城市开发区和1个塘步岭工业区。2004年全街道工农业总产值5.05亿元,财政总收1576万元。是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荣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乡镇党委荣誉称号。
城西镇地处玉林市城郊结合部,周围有南流江、清湾江和白洲江三江环绕,环境优美,是北海、南宁出入玉林城区的西大门,至南宁、湛江、北海3小时可到达,至桂林、广州5小时可到达。黎湛铁路、324国道、玉石路、二环路、玉公路、玉福路等高等级公路纵贯全镇,形成了村村有高等公路通过的交通网络。
城西镇是玉林市规划中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工业集中区,是玉林城区人流、物流的聚集地。其中,已建成机电五金批发市场,正在建设建材和装饰材料专业市场,正在筹建中药城和汽车、摩托车市场。目前,林村工业集中区、塘步岭工业区和望州岭工业集中区,构成了环高等级公路工业带。
城西镇劳动力资源丰富,各行各业都有大批的技术熟练工人,一般员工月工资400-500元左右。电力充足,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均价0.45元/度左右。
4.城北街道
城北街道位于玉州区北部。辖14个行政村192村民小组,辖区面积64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4.8840万,耕地面积2026.65公顷,粮食种植面积1000多公顷。地方特色产品有香蕉、甜桃、台湾甜桃为主的农产品种植,并向规模种植发展,形成了以谷山、潘岭为主的香蕉、甜桃等水果生产基地,钟周、西岸、高山为主的蔬菜种植基地。主要旅游景区高山村明清民居古建筑,高山村2004年被评为全市文物保护单位,村周围有七个小山峰拱托着高山村山地,俗称“七星伴月”。明代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于1637年来到高山游宿。高山村古建筑是以两广地区宗祠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民居群。保存着明清古宗祠13座,古民居60座150幢,古火砖巷道9条,以及古坟、古井、古戏台、古剧场、古石碑、古围墙等一批古建筑。全年接待游客1.5万多人。著名的佛子山度假旅游中心就坐落在我镇,平均每年接待游客有2万多人。
全镇2004年财政收入603.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量1.567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315元,今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000万元。
5.名山街道
名山街道地处玉林市城区东郊,国道324线横贯全镇。辖12个行政村,235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52平方公里。至2004年人口 5229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6‰,耕地面积1.2万亩,粮食种植面积 3.4995万亩。农机总动力2.466万千瓦。有林面积911.3公顷。
名山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重要思想,按照建设“玉贵走廊”新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全镇形成石棠、和睦村花卉,太阳、二泉村黑皮冬瓜等生产基地。其中,花卉基地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授予“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2004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 162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1.3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55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1亿元。
名山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贸强镇”的发展思路,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步伐。一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构建区域性商品物流中心,重点抓好华凯汽车城、弘通汽车城的建设,并做好市弘通汽车城、华凯汽车城、环东塑料制品厂、城发房地产、林丰房地产等新上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工作;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优以无公害蔬菜、中药材、花卉盆景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品;三是做大做强造纸业、建材业、铸造业和餐饮服务业等传统优势产业。
几年来,名山镇认真抓好玉贵走廊和革命老区文化生态家园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硬化名珠路二泉段1公里和新建大囊村四级公路1.74公里,并硬化了0.8公里,投入8万元修建腾扬石山抽水站,投入114万元建设名山、太阳、大囊、石棠四村的人饮工程,投资45万元建设石棠小学教学楼3层主体建筑,投资2万元建设了大囊村卫生室,引导群众建设沼气池271座,投资3.2万元抓好名山开发区路灯亮化工程,共安装路灯41盏,投资5.6万元建设二泉村委办公楼,进一步改善了村委办公条件。
6.茂林镇
茂林镇位于玉州区东部,玉容一级公路(国道324线)从境内经过,西与玉林城区毗连,东北面与北流市交界,是玉林城区和北流市区的联结地带。全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78个村民小组,2004年人口5064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全镇耕地面积2250公顷,粮食种植面积1652公顷,农机总动力31780千瓦,有林面积3066公顷。茂林镇风景资源丰富,主要风景名胜有天门关、穿境山、宝相寺和龟头岭森林公园,此外还有汉朝马援兵营遗址和宋代方度城遗址。主要特色产品有莲藕、板栗。近年来,茂林镇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科技示范镇、村民自治模范镇、文明镇和自治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全镇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816万元,财政收入208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475万元,企业总产值4566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6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
近年来,茂林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把工业确定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充分利用和依托茂林镇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积极引进和发展一批新的工业企业项目,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食品加工、五金、日用品制造为主的产业,全镇工业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茂林镇正逐步向玉林工业重镇之路迈进。
7.仁东镇
【概况】仁东镇位于玉林城区西北部,面积63平方公里,东与城北镇、南与城西镇、西与福绵管理区福绵镇、北与兴业县大平山镇、龙安镇接壤。玉林城区二环路与本镇交接,黎湛铁路、324国道、玉石一级公路等高级公路从本镇通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镇辖13个行政村,325个村民小组,52个自然村,总人口53329人,农业人口498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64‰。全镇有耕地面积2370公顷,粮食种植面积3576公顷,林业面积2039.9公顷,水库、塘面积3447亩,农机总动力2.5397万千瓦。全镇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67亿元,财政收入332.9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98元;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亿元,财政收入456.6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48元;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619亿元,财政收入448.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07元。
【经济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强镇富民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企业化进程,努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按照区委“工贸强区”的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工业项目储备。全镇乡镇企业已由“九五”高速增长转变为“十五”的持续稳步增长,由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向个私经济和民营企业方向发展,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零星分散的经营向小城镇和园区集中联片发展,由粗放经营向科技密集型集约化和特色产业的方向发展。目前,全镇有个体私营业主294家,已规划建设了仁东镇工业集中区和塘步岭、鹤林、三山坡、旺鹤等5个工业小区。工业企业以造纸、食品加工、五金制品、化工、针织、塑料制品为主。从2001年来,仁东镇工业企业取得长足发展,三年新上工业项目44个,投资额22530万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7个,500―1000万元的项目6个,100万元―500万元的项目31个。目前新上项目大部分已投产,每年新增税收100万元以上,解决就业1500人。2004年共引进企业14家,总投资8350万元,营业收入完成29712万元,比2000年增长了48.79%;工业产值完成了15625万元,比2000年增长了62.33%;实交税金332万元,比2000年增长了47.55%;从业人员3631人,占全镇农业人口的7.06%,比2000年增长了49.6%,发展速度超过我镇以前平均发展水平。
仁东镇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大镇,农业以蔬菜、香蒜种植为主。农业生产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大面积集约经营,初步形成了木根村冬瓜、苦瓜生产基地,都甘村莲藕生产基地,大鹏村潮菜生产基地,龚罗、石地村番茄等农业生产基地,共3860多亩。其中,石地蕃茄生产基地一年四季种植蕃茄,产品闻名广西区内外;木根苦瓜生产基地,引进种植耐贮运的春秋苦瓜系列品种900多亩,获得每亩7000多公斤的高产,平均亩收入11200多元,实现“万元田”。仁东镇的香蒜全国闻名,生产的紫衣香蒜以个头大、色紫、结实饱满、味辛、香辣、爽口、含油量高成为蒜中之极品,具有杀菌开胃的极高药用功能,集食品、医药、工业等多种用途于一身,现全镇秋冬季节形成了“家家冬种,户户种蒜”的习惯,2004年种植规模达26000多亩。目前,我镇的农业生产形成了五大产业带:一是以冬种大蒜为拳头产品覆盖全镇范围的大蒜产业带;二是以玉石路、324线国道仁东圩镇段为中心,辐射到大鹏、旺卢、都甘、木根、鹤林的种植业产业带;三是以大鹏、中庞、龚罗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的高科技经济作物带;四是以北片丘陵、山地为主的林果种植产业带;五是以中庞、大鹏、旺卢为主的主体水产养殖产业带。五大产业带初步形成了本产业带主打产品,中庞的塘角鱼苗繁殖基地,已成为广西最大的塘角鱼苗繁殖基地,旺卢形成了肉鱼市场,大鹏、中庞形成了蔬菜市场,都甘形成了莲藕市场,以及分散在各村的大蒜收购点等。
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业企业的发展。以“长富酸料厂”、“爽乐酸料厂”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销售农副产品5000多吨,产品远销东南亚、西欧地区一带,农业企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同时,着重抓好以三黄鸡、参茸鸡为品牌的三龙养殖场,以农业企业为主的仁东嘉丰肉牛场,充分发挥我镇养殖业发展的优势,引导农户加入养殖企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8.仁厚镇
仁厚镇位于玉州区西北部。国道324过境。辖9个村172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30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7026万,人口自然增长率9‰,耕地面积1428公顷,粮食种植面积1216公顷。农机总动力1.23万千瓦。有林面积1112公顷。地方特色产品有大蒜、花生、红薯等。
全镇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11亿元,财政收入23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073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0.569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301元。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0.68亿元。
近来,仁厚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导向,依托“玉贵走廊”建设,“振兴工业、服务工业”大会战、城市基础设施大会战、筹备第二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四大发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同时,认真围绕农业增量,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做大作强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确保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目前,随着玉药制药生产基地项目的引进,镇内工业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红薯、花生、大蒜等农产品经优化调整后优势更加突出,蔬菜种植、猪鸡养殖蓬勃发展,酸品加工业不断壮大,目前规模酸品加工企业有11家。全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9.大塘镇
大塘镇位于玉林市城区至桂平路旁边,距城区8公里。东与北流市大里镇相边,西南与玉州区城北镇接壤,北与兴业县卖酒乡相望。全镇土地面积32.7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850人。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733万元,财政总收119.1万元。
大塘镇地理位置优越,属三县市区交界地。大塘圩是历史名圩,圩市辐射人口50000人。圩镇现有商住面积3万平方米,年集市交易量1000多万元。小城镇建设开发前景看好。辖区内有二级路1.1公里,四级路20公里,四通八达。规划中的南(宁)广(州)高速路途经本镇,出口引线在本镇。
辖区内有2.5万亩坡地,2.5万亩山地。坡地可开发种植中药材、花生、水果等经济作物,山地可开发种植八角、麻竹、速长林、松树、杉木等经济林木。水资源充裕,有苏烟水库、三和水库、三叉塘水库等,总储水量2000多万立方米。其中苏烟水库日供玉林城区居民饮用水10万方。
大容山森林旅游渡假区山峦叠嶂,延绵深入该镇。大双村至大容山公园不足20公里,是玉林城区至大容山森林公园的捷径,旅游开发价值极高。
大塘镇工业以烟花炮竹、食品加工、机械配件为主。共有合法烟花炮竹生产企业11家,大型机械配件企业1家,食品加工企业多家,发展企业潜力大。大塘镇劳动力资源丰富,各行各业都有大批的技术熟练工人,一般员工月工资400―500元左右。电力充足,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均价0.45元/度左右。你是玉林人啊??还是外地人呢??
位于:广西玉林市兴业县
兴业县位于广西东南部,总面积1486.7平方千米。总人口68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石南镇。
邮编:537800;区号:0775。
兴业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区位优势突出,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与贵港市、钦州市及玉林市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北流市接壤。兴业县自建县以来就狠抓公路交通建设,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汽车的目标。城乡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地方经济建设驶入快车道。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黎湛铁路和324线国道贯穿全境,正在建设中的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该公路的建成将使兴业成为桂东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
兴业县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地处桂东南,面向广东、海南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邻近北海、钦州沿海经济开放区。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8度,无霜期345.5天,降雨量1592毫米。土地肥沃,物华天宝。历来盛产稻米,是广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已实现粮食亩产吨粮田县目标,荔枝、龙眼、柑橙、香蕉等水果,茶叶、春烟、蔬菜、甘蔗等作物,品种繁多、质优量大。境内蕴藏丰富的石灰石、花岗岩、莹石矿等资源。
兴业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被誉为“岭南第一岩”的鹿峰山龙泉岩风景区;有景色宜人的燕山湖风景区;有始建于宋代的石嶷文塔;以及广西保存最大最完善的庞村清代民居群;还有中共兴业县特支旧址、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兴业抗日武装起义旧址等。兴业县有两座110千伏和八座35千伏的变电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区域性供电网络,年供电11.6亿度。通信十分发达。全县15个乡镇均开通了国内外直拔电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县。
2006年,兴业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方向,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加快建设步伐,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5.78亿元,增长13.9%;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8%、24.6%和17%,产业结构调整为48∶23∶29。完成财政收入2.011亿元,增长20.0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增长1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14.5%。
千年古郡开新宇,今日兴业展雄风。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兴业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兴业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打好基础。
【经济建设】
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5.78亿元,增长13.9%;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8%、24.6%和17%,产业结构调整为48∶23∶29。完成财政收入2.011亿元,增长20.0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增长1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14.5%。
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7亿元,增长7.75%。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全县粮食总产量25.08万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开局良好,石南镇马塘村百八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基地——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水稻增产增收明显,得到了农业部的肯定。
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县有养鸡龙头企业12家,养猪龙头企业2家。2006年,全县共出栏家禽6260万羽,增长17.3%;出栏肉猪60.5万头,增长5.7%;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8.43亿元,增长11.3%。
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企业发展到755家。森林防火和生态能源工作得到加强。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扎实推进。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选择石南镇凤山村、葵阳镇四新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重点村;选择石南镇黎村、东山村,大平山镇雅桥村、鸣峨村、大苏村、陈村,葵阳镇旧县村、旧城村、葵中村,山心镇山心村,城隍镇湖村作为试点,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800万元,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工业化建设不断加强,集中区经济效果初显。"振兴工业、服务工业"大会战取得良好成效。工业生产创建县以来最好水平。实现工业增加值5.64亿元,增长23.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亿元,增长11.3%。工业企业运营效益好,利润总额3818万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初步形成了兴业海螺、温氏公司、春茂公司、美凰公司、和丰公司、中石油兴业油库、鑫兆兴电子公司等为龙头的水泥、禽畜、石化、电子四大产业集群。
工业集中区建设不断完善,石大、六联、大平山、山心四大工业集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进区企业已达到109家,累计完成投资26.13亿元,集中区工业年总产值实现5.32亿元。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我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个体工商户发展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10510户,增长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新提高。强优企业发展迅猛,海螺公司销售收入突破3.8亿元。传统商贸服务业优势得到强化,消费趋于活跃。
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我县抓住自治区"三会一节"、第三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兴业金凤凰文化节举办的契机,继续深入开展"爱我兴业、建我家园"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城区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百业文化商业中心、兴业人民广场、牌访岭商业开发项目住宅楼工程、大平山温口玉石路交叉口改造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祥龙花园、兴业家园、兴业人造平原街、县给水工程一期工程、兴华房地产项目、大平山温口开发区建设、海螺项目葵阳圩镇回建小区建设、石南黎村和七团塘格村旧村改造工程等城建项目加快推进。教育活动中心、粮食局、国土局、法院等机关单位办公楼在抓紧建设中。
县城区面积由原来的6.7平方公里发展到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8万人,城区功能日趋完善。围绕服务自治区、市、县"四会两节",投资850万元建设国道324线兴业城区段配套工程,对道路进行"填平补齐"、"穿衣戴帽"、"美化亮化"改造。在全县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强化城镇综合整治,城乡面貌有了新改观。各乡镇小城镇建设在集约发展中推进。全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69亿元,增长19.9%;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7亿元,增长1.4%;城镇化率达22%,比200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招商、招大商"的要求,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小企业商机博览、金凤凰文化节为招商平台,围绕水泥、电子、机械、房地产、农产品加工等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特别是成功举办了首届金凤凰文化节,有100个代表团、108家参展商、102家国内外投资商和来自国内20多个省(区、市)以及港、澳、台等地的客商和嘉宾参加。文化节上签约项目102个,投资额21亿元;参展产品518个,贸易额3.8亿元;签订贸易意向合同13个,金额2.58亿元。2006年,全县与区内外客商签订经贸合作项目140个,项目投资规模总额24.3亿元,增长4.91%,全县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3500万美元。成功引进了一批香港、台湾、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的知名企业共32家落户我县。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0元,增长22.2%;农民人均纯收入2808元,增长14.9%。劳务经济加快发展,外出务工14.5万人,劳务收入超过6.96亿元,就业再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企业基本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扶贫开发取得实效,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科教文卫】
教育
兴业县是玉林撤地设市新建立的县,地处桂东南,管辖15个乡镇,213个行政村(街〕,总面积1486.7平方公里,63万人口。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狠抓校方,加快了教育事业发展步伐,早在95年就基本实现“两基”。现全县有学校239所,其中小学204所,初中30所,高中4所,中等职校1所。校园总占地面积289.5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72.9万平方米,有中小学生1050341人,教职工7551人。
兴业县积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136幢,新建成初中8所,每个乡镇、村创建有“***化培训中心”、“农民文化学校”,积极改造中小学危房,新添置图书近100万册,教学设备基本配套,电化教学普通采用,办学条件根本改善,有17所中小学成为玉林市“办学条件合格学校”。现兴业高中、石南一中、石南三中、沙脑中心校成为玉林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几年来,兴业县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积极引导中小学校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程教学渠道上,积极探索教育督导评估新路子,推进素质教育;大力调整校点市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在全县15个乡镇设立了“中小学财务核算中心”,采取集中管理、分校核算,规范了中小学会计行为,严肃了财经纪律。
文化
群众文化蓬勃开展。五年来,共举办各种文艺晚会100多场。演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部分节目获自治区、市级奖励。其中,自编自演的粤曲清唱《夜访农家》参加广西“八桂群星”农民文艺汇演,荣获四个奖:演出二等奖、组织奖、创作奖和优秀演员奖;自编自演的歌曲《兵心常在》获广西第五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三等奖等等。几年来,乡镇(村)文化娱乐中心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呈现勃勃生机。县影剧院也于 1998年维修一新,第一个实现县“十大民心工程”之一。
“知识工程”工作稳步推进。乡镇图书馆从建县前的6个,发展到今天的15个,村级图书馆(室)也增加到100多个,实现全县行政村50%以上都有图书馆(室)。为此,该县被评为广西“知识工程”先进县,山心图书馆获广西乡镇一级图书馆,石南镇政府获广西乡镇图书馆建设奖,葵阳图书馆获市乡镇一级图书馆,县委宣传部黎德胜部长被授予“广西‘十佳’乡镇图书馆建设领头人”称号。自治区“知识工程”指导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记者先后到兴业山心图书馆和葵阳图书馆采访,拍摄有关材料,向全区、全国宣传。
图书馆(室)的不断增多,读书活动的广泛普及,对兴业县农民群众学习科学知识,充实生活,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以及推动县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1999年,山心镇农民李振盛靠读书致富,其事迹被整理成文字材料和图片,参加全区农民读书成果巡回展,影响很大。
文物保护维修工作扎实有效。全县21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重视和保护,群众文物意识加强。几年来,解决了桂东南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界址划定问题(位于城隍);成立抢修孔庙领导小组,抢救孔庙;维护和修缮被人为破坏的石嶷山、石嶷塔;确定庞村清代民居群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自治区级;龙安绿鸦古冶铁遗址获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电影发行放映走出低谷。几年来,共组织放映100多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科学教育影片,起到了鼓舞人民,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作用。先后与“甲天下”烟草集团、CTL王牌电视集团、创维电视集团、小天鹅洗衣机集团联姻,开展“万场电影”下乡活动,免费为农民群众放映故事片和科教片800多场。既解决了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又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更为电影带来生机。
文化市场管理健康发展。目前,全县共有音像店19家,餐饮卡拉OK31家,电子游戏机室11家,网吧37家,桌球室5家,印刷企业4家,复印打字室17家,露天音乐茶座16家。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整个文化市场井然有序,健康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完善文化市场守则,加强办证管理。对全县所有文化经营点进行重新检证、登记,重新发证,切实解决了业主“办证难”的问题。
卫生
兴业县卫生局于1997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是县人民政府主管卫生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办公室、卫生法制与监督股、业务股3个职能股(室),辖县级直属医疗卫生单位3个,镇中心卫生院1个,乡镇卫生院11个。截止2001年年底,设有病床392张,职工干部总数610人,其中卫技人员576人。有村卫生所204家,乡村医生572人。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级卫生组织为基础的上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1999年,县卫生局被评为兴业县行风评议“合格单位”;2001年县人民医院荣获国家卫生部授予“二级甲等医院”称号;1999年元月蒲塘中心卫生院以玉林市最高分获国家卫生部授予“一级甲等医院”称号;2001年全县有大平山卫生院等9家乡镇卫生院通过审评,达到“一级乙等卫生院”水平。
体育
几年来,兴业县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98年一举夺得“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实现县“十大民心工程”之二(蒲塘镇也获“全国体育先进乡镇”)。全县共有锻标适龄学生9万多人,及格级以上8万多人,达标率85%以上。
目前,整个兴业县有大型体育场1个,体育馆2座,篮球场 570个,400米田径场2个,200米—350米田径场13个,游泳池2个。每所学校至少有乒乓球台、篮球场、沙坑、600米跑道等体育场地设施。共有15所学校成为县体育传统项目训练点。去年,争取到上级赠送价值10万元的全民健身样板工程器材,并安装在县体育场上。从此,每天来健身的群众络绎不绝,健身风气大大增强。
体育竞技结硕果。五年来,该县共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150多次,直接参赛人数超过20万。参加市级以上比赛16次。在各级比赛中,都有令人振奋的好成绩。其中,破6项自治区级记录,12项市级记录,6项县级记录。县业余体校设篮球、乒乓球、田径、游泳等四个训练项目,共有5名教练,一切活动正常。几年来,共向市级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100名,向自治区输送10名。
【旅游资源】
兴业县山川秀丽,山峦起伏,风景名胜颇多。有被誉为“岭南第一岩”的龙泉岩风景区,燕山湖风景区、铁联水库风景区景色宜人,有始建于宋代的石嶷文塔、庞村清代民居群,还有中共兴业县特支旧址、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兴业抗日武装起义旧址等。
庞村清代建筑民居群系兴业县梁纯庵(首富)及其子孙所建。位于兴业县城东面一公里的庞村内,现存民宅二十八座,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房屋方向皆壬丙兼亥已,基本上属硬山搁檀式结构,一底一搁、翘脊、重檐、歇山顶,梁檐有帮,帮雕穿花;墙体为青砖包皮、内衬泥砖,每座设有屏风;檐下、屋顶下绘有彩色的“裙画”,屋檐、窗额有精美的雕刻,手工精细,惟妙惟肖。
李宗仁屯兵发迹遗址当年为少壮派下级军官的李宗仁将军落难在此屯兵“得天地之灵气而连升三级”,设立干校、培养骨干队伍,为今后平定广西打下坚实的基础。
鹿峰山石林公园既有华山之险,又有泰山之奇,更有黄山之美。山上奇峰叠出,沟壑深幽,树木苍翠,一壁千仞,古藤直泻,鸟语花香,山回路转。使您遐想联翩,心旷神怡,既惊叹历史的天造地设,更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龙泉岩风景区位于玉林市兴业县城隍镇东一公里处,整个景区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由龙泉岩、龙泉湖、鹿峰山石林公园、李宗仁屯兵遗址等几个主要景点组成。龙泉岩全长1256米,由众多的喀斯特溶洞及地下暗河构成。岩内钟乳石、石笋、石幔、石花、石柱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更令人惊奇的是,岩洞内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大蝙蝠,倒挂串连,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观。
【历史沿革】
陈天嘉二年(公元561年)置石南郡、石南县,唐朝开始以兴业为县名。1952年8月撤销兴业县,归并玉林县。1997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7]26号):设立兴业县。兴业县辖原县级玉林市的石南、城隍、大平山、蒲塘、北市、葵阳、沙塘、山心8个镇和龙安、铁联、博爱、高峰、洛阳、小平山、卖酒7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石南镇。隶属地级玉林市。
2000年,兴业县辖8个镇、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石南镇 67911大平山镇 40122葵阳镇 51644城隍镇 44646山心镇 48379抄塘镇 42735蒲塘镇 38530北市镇 42672龙安乡 30307铁联乡 10518博爱乡 10013高峰乡 32832洛阳乡 17571小平山乡 28731卖酒乡 24885
2003年,龙安乡撤乡改镇,小平山乡撤乡改镇,高峰乡撤乡改镇。
2003年兴业县行政区划一览(11个镇、4个乡):(根据当年广西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100石南镇辖:石南社区居委会;黎村、环江、庞村、七团、葵山、六联、富阳、东周、谭良、东山、凤山、凤东、南乡、新村、塔竹坪、横枫、韦鸣、马塘、泉村、东龙20村委会。
101大平山镇辖:龙泉、田寮、上阳、正阳、雅桥、大苏、江下、江岭、鸣峨、陈村、新岭、古城、平山、山下、山腰、三联、阳村、高良、埠头、南村、双凤21村委会。
102葵阳镇辖:葵中、旧县、旧城、葵安、葵联、葵西、新荣、合星、四新、龙口、立石11村委会。
103城隍镇辖:城隍社区居委会;城隍、大西、镇南、莫村、陈塘、塘肚、枫木、荣华、平定、平巷、白沙、龙谭、万安、马庄、莲塘、湖村、幸福、镇东18村委会。
104山心镇辖:山心、新莲、龙江、龙兴、鸣水、社塘、联和、要古、高田、石柜、樟木、寨门、公和、对塘、蓬塘、升平、良星、五星18村委会。
105沙塘镇辖:沙塘社区居委会;沙塘、合成、合民、安善、永兴、水车、富旺、平塘、五团、张榕、福隆、福联、马村、水口莫、新圩、与善、民强17村委会。
106蒲塘镇辖:蒲塘社区居委会;蒲塘、安国、白花、凤文、大文、炉岭、石奇、龙平、山奇、陈关、龙旗、西寨、石山、石槐、南塘、化寿16村委会。
107北市镇辖:`北市、钦善、万龙、宏福、院垌、洋塘、垌心、长华、福德、兴福、旺石、水田、福田13村委会。
108龙安镇辖:龙安、马鹏、柑坡、太村、秧塘、旺冲、螺网、腾冲、长居、六霍、六西、三角山、牟村、杨前、新塘15村委会。
109高峰镇辖:罗平、高峰、卢村、芦塘、新李、靖文、靖定、太平、集义、龙文、民安、上河、新河、永德、张村、大同、大兴、欧岭、麻畲19村委会。
110小平山镇辖:小平山、四塘、宽畅、崇善、谭村、金华、油村、大坡、三德、旺里、深塘、旺翻、良民13村委会。
200铁联乡辖:跳崆、西村、铁南、泉江、六闲、安东6村委会。
201博爱乡辖:博爱、新文、葵峰、大良、石门5村委会。
202洛阳乡辖:洛阳、大礼、六九、金山、旺龙、龙垌、新安、新忠8村委会。
203卖酒乡辖:卖酒、通流、平浪、竹沙、党州、苍院、乐太、睦村、周覃、忠良10村委会。
2005年,撤销铁联乡,整建制并入葵阳镇,葵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博爱乡,整建制并入山心镇,山心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019年3月,兴业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3月,水利部公布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兴业县榜上有名。
2005年,兴业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第93名。
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决定玉博会由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会和玉林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主题为“中小企业大经济,玉林博览新商机”,宗旨为“合作发展,共创未来”,主要内容为中小企业论坛、商品展销展示、项目洽谈签约、文化艺术交流、旅游观光、容县沙田柚节等六大板块。
玉博会在短短四天时间里总共签约投资项 175个,投资总额309.81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03个,投资额143.34亿元;另外,共有3万多名采购商到会采购,总成交额102.4亿元。
玉博会商品交易馆共设19个展区、1168个展位、展馆面积24000平方米,展示了国内外上万种精美产品。有来自美国、德国、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
、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津巴布韦、香港、澳门、台湾等16个国家和地区,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山东、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四川、湖北、云南、山西、吉林、内蒙古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03家企业22类商品,参展商多达3709人。于2006年11月
4日晚落下帷幕,在本届玉博会期间,共签约投资项目133个,合同投资165.89亿元,比第二届玉博会增长9.7%。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4个,投资总额134.05亿元。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签约投资项目12个,投资总额36.32亿元,其中外资合同项目5个,投资总额2.25亿美元。招第六届(中国·玉林)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展方面,共设展馆25个,展位1428个,有来自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186家企业和国内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15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8家,中国500强企业有20家。会展期间共有58万人次到展会参观、采购、洽谈业务,寻找合作机会,达成贸易合同成交额52.79亿元,比上届增长8.5%。第四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中国·玉林)于2007年11月2日胜利落下帷幕,在本届玉博会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共签订合同项目100个,总投资额180.6亿元;共签订贸易合同16项,合同贸易总额16.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9个,投资总额150.72亿元,比第三届增加16.67亿元;合同项目投资额实现新突破,比原定目标任务的90亿元增加90.6亿元,比第三届增加14.7亿元;项目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工业项目比去年增多,房地产项目增多,商贸物流项目投资总额有新的突破,共签订工业项目57个
,占签合同项目的57%。 2008年10月27日,第五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中国·玉林)新闻发布会在玉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市委副书记、玉博会组委会副主任、玉博会秘书处秘书长刘子福宣布历时四天的第五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胜利闭幕。
在过去四届的基础上,本届博览会又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投资项目方面,共签订106个合同项目,合同投资额190.2亿元,比上届增长5.32%,其中,玉林罐头食品厂产权制度改革及整体开发项目、陆川水泥生产项目、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度假开发项目等10个签约合同项目投资额在6亿元以上。在贸易方面,共签订贸易合同8项,合同贸易额6.9亿元。招商招展方面,本届玉博会共设展位1300个,共有国内外1177家企业申请展位2515个,展位供不应求。参展企业比去年增加了150多家,其中市外参展企业820家1038个展位,占总展位数的79.8%;境外参展企业72家98个展位,占总展位数的7.5%。参展商来自国内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美国、法国、韩国、日本、泰国、缅甸等13个国家和地
区。本届展会知名企业、品牌产品与上届相比有较大幅度提升,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宝洁集团、娃哈哈集团、玉柴集团等14家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参展。共达成贸易成交额100.5亿元,其中合同成交额58.66亿元,意向成交额41.84亿元,均比上届有所增长。玉博会期间,国内外客商云集玉林,共有106万人次进馆参观,会展拉动消费、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会展经济作为玉林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逐步发挥出积极显著的拉动作用。 2009年10月22日至10月25日,为期4天的第六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圆满完成各项活动,在玉林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第六届玉博会的主要特点和亮点,可概括为“六个高”、“五个新”和“四个转型”。
“六个高”:尽显展会水平
第六届届玉博会紧紧围绕“中小企业大经济,玉林博览新商机”的主题,体现了高标准布展、高规格嘉宾、高品位活动、高质量服务、高频率宣传、高严密安保等特点。各展馆布展装饰新颖,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行业,运用了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体现了国际化、专业化水平。越南常务副总理阮生雄等重量级政要出席玉博会开幕式,来自东盟、欧美、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展参会,极大地提高了玉博会的档次。海内外专家学者聚首玉林,为中小企业发展把脉,使中小企业论坛成为玉博会乃至广西的代表性品牌。玉博会期间,共接待国内外嘉宾1025人,出动警力2355人、
青年志愿者1550人,确保了博览会的安全有序,也体现了我市高水平的接待服务能力和安全保卫能力。博览会引来新华社、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等30多家境内外媒体200多名记者采访报道,扩大了玉林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个新”:尽显展会成果
第六届玉博会盛况空前,硕果累累:一是合作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有新突破。在投资方面,签订合同项目130个,合同投资额236.51亿元,比上届增加46.31亿元,其中11个项目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在贸易方面,签订贸易合同项目18个,贸易额18.63亿元。在玉博会期间举行的12场专场推介会上,共签约97个项目,其中合同项目56个,投资额105.72亿元;意向项目41个,投资额68.77亿元。二是招展成果丰硕,展会效益有新提高。本届玉博会共设展位1300个,参展企业1085家,比上届增加137家。共达成贸易成交额121.5亿元,其中合同成交额64.53亿元,比上届增长34.46%。有2198家企业申请展位2970个,展位远远供不应求。三是论坛主题鲜明,学术交流有新进展。四是高层交流频繁,对外合作有新发展。五是拉动作用明显,经济发展有新促进。博览会期间,共有约110万人次进馆参观采购,全市先后举行了18个重大项目的开竣工仪式,会展经济成为了玉林经济发展的强劲拉动力。
“四个转型”:尽显展会前景
第六届玉博会探索尝试实现“四个转型”,努力向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特色化和规范化迈进。即:运作方式由政府主导向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并重转型、展会形式由综合性展会向专业性展会转型、交易方式由现场交易向订单交易转型、辐射影响由区域性向国际性转型。在市场化运作方面,积极借助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力量,使展会的运作方式更加灵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博览会首次设立主题展,首次举办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暨中药材交易会,在专业性展会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此外,本届玉博会还吸引了12家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参展,邀请大批专业客商前来参观采购,大大提高了博览会的交易成果和国际化水平。
第六届玉博会
开幕前,政府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玉博会开幕式文艺晚会名称,《岭南和韵》被确定为玉博会开幕式文艺晚会的固定名称。
2009年10月22日晚,第六届玉博会开幕式晚会——《岭南和韵》在玉林市体育中心隆重上演。晚会以“全民创业,源泉涌流”为主题,分《锦绣时代》、《岭南神韵》、《创业激情》上中下三部分,讴歌玉林市建设新成就,展现“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玉林人精神。并揉和了各种艺术元素凸显玉林市“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激情以及“全民创业,源泉涌流”的崭新精神风貌,艺术地展示了玉林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整场开幕式文艺晚会气势恢宏,高潮迭起,无论舞台灯光,还是明星阵容,其场面的华彩热烈、演出的创新动人、节目的精致高雅都超过了往届,体现更新、更高的水准。此外,晚会上还举行了《寻宝·走进玉林》颁奖仪式,让观众们观赏到玉林鲜为人知的珍藏宝物。第七届玉博会于2010年10月22日举行,本届博览会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跨越发展”主题展,并对开幕式、签约仪式等内容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同时增设“文化产业馆”,进一步推动展会交易方式由现场交易向订单交易转型。7月29日,玉林市召开第七届玉博会招展工作会议,对第七届玉博会招展工作进行部署。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第七届玉博会招展工作,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高质量筹备好第七届玉博会招展工作。
2010年东盟博览会首设台湾馆,促进两岸合作交流
2010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年、玉博会同期在玉林举行
在ECFA签署后的首个东盟博览会上,组委会将首次在广西玉林市独立设立台湾馆,来自台湾的上百家企业和同期举行的第七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和2010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年会的与会嘉宾充分交流,促进两岸的合作交流。
简称"玉博会"的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是与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同年诞生、同期举办、同步成长的盛会,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六届。玉博会因规模大、人气旺、商机广、内容丰富、商贸成绩斐然、论坛学术成果丰硕而倍受海内外关注。目前,玉博会在广西的影响力仅次于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为区域性品牌展会和玉林年度规模最大的经贸活动、盛大节日,是助推玉林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年会"是由"经济和信息化理事会"主办的、是国内唯一倡导经济和信息化技术融合的全国性行业大会,恰好也是与"玉博会"同年诞生.自从2004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首届百家优秀管理软件年会"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在海内外企业界和IT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融合、促进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影响深远。
"2010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年会"是在总结回顾新世纪第一个十年、西部大开发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本届年会主题定位于"新世纪,新经济"是要挖掘总结十年间已经行之有效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表彰先进、总结经验的同时,也给其它城市、企业树立典型,以期达到学习和提高的目的,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型。
广西新闻网玉林10月25日讯(记者麦一帆)10月24日下午,为期3天的第七届中国玉林中小企业商机博览圆满落下帷幕。本届玉博会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客商和政要参会参展。其中东盟十国全部派团参加,是历届玉博会没有过的。
第七届玉博会举办期间,观展人数达到了105万人次,其中有13000多名各地专业采购商进场洽谈业务。据统计,本届玉博会商品成交额达145亿多元,比上届增长31.9%,实现现场销售6亿多元。共签订135个合同项目,合同投资额372亿多元,比上届增长57.33%。
第七届玉博会明显突出了“科技创新、跨越发展”这一鲜明的主题。共展出区内外科研成果308项,其中,展出玉林本地的高新技术、新成果达到146项,充分展示了玉林的自主创新能力,让观展群众耳目一新。本届玉博会专门设立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展馆,成为入馆人数最多的展馆。目前,共有20家企业看中展出的作品,共达成500万元的购买意向。 2011年10月25日,历时3天的第八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简称“玉博会”)圆满落下帷幕。当天下午,玉博会组委会举行了成果发布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玉博会组委会副主任满昌学向与会的20多家新闻媒体通报了第八届玉博会的主要成果及举办第九届玉博会的初步设想。本届玉博会共达成贸易成交额156.24亿元,比上届增长7.2%;其中合同成交额93.16亿元,增长6.4%;意向成交额55.36亿元,增长7.3%;共签订合同项目121个,项目总投资397.39亿元,同比增长6.8%。彰显了玉博会的孵化器功能。
今年首次举办的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设6个展区,1223个展位,共有129家企业参展,签约项目140个,项目投资总额176.48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22个,投资总额63.20亿元。成功彰显了“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享陶瓷发展商机”的主题。2011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签约项目27个,项目总投资100.6亿元,投资额比上届文化节增长115%。一、中国(玉林)中小企业发展论坛
本届论坛将继续与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清华科技园合作,与国内权威媒体合作,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以“新十年中小企业转型压力与时代机遇”为主题,通过“互动研讨”的形式进行对话,回顾10年来中小企业走过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经验,研究措施,更好地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二、企业品牌展示及展品推销
本届展会计划按国家标准(3m*3m)设置1500个展位,共划分三个展区:1.中小企业商机博览十年成就展区,共290个展位;2.中外知名企业品牌、产品展示及小商品展销区,分设中外精品特装、东盟、港澳台、小商品展销等若干分区,共260个展位。3.会展中心周边及江南公园综合性商品展示展销区,共950个展位。
三、项目推介与商务洽谈
以县(市、区)、玉东新区、开发园区及知名大企业等为主体,分别或联合组织专场推介会,举行项目宣传推介、对接洽谈、签约仪式等活动。
四、配套节庆活动
2013中国侨乡·玉林旅游养生美食节
美食节设150个展位,举办时间为9月5日-9月10日,地点设在玉林市体育馆周边。
2013“岭南都会”消费购物节
由自治区商务厅、玉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小企业商机博览秘书处统筹协调。举办时间为9月5日-10月10日。突出国际化元素,促进对外合作与交流
本届玉博会,共有缅甸政府代表团、泰国北榄坡府代表团、老挝政府教育代表团、泰国黎皇家大学代表团等东盟官方团体参会。期间,举行了玉林市人民政府向缅甸政府代表团赠送农用机仪式,进一步促进了中缅友谊,为玉博会增光,为玉林与缅甸之间加深合作打下深厚基础。与泰国北榄坡府续签了国际友好城市协议,双方约定将大力推动在经贸、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为促进中泰友谊,推动两地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本届玉博会共设3个展区1500个国际标准展位。参展企业覆盖了美国、日本、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前来参展。
从沙滩起步到铸就品牌玉博会常办常新
从2004年至今,玉博会走过了一个从沙滩起步到铸就品牌的历程,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升,一届比一届更有成效,一届比一届更有名气,大步迈向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十年来,玉博会先后被评为中国最负盛名经洽会、2011—2012年度中国十大品牌展览会、2012-2013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50强,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配套展会,自治区统筹办好的四个展会之一。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是《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10周年,也是玉博会举办10周年。本届玉博会的成功举办,是玉林借助玉博会平台开创与东盟及欧美国家交流合作“黄金十年”的完美诠释,为玉博会的第二个五年周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玉博会的第三个五年发展周期打下了坚实基础,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