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工业提升门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滁州工业提升门和滁州是怎样的一座城市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滁州工业提升门以及滁州是怎样的一座城市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先说结论:儿时那个脏乱差的18线小城,正在慢慢远离。
1、路面可以说是一尘不染
城市各个角落都做到了整洁,市区道路全部白转黑,各种标志线清晰完整,以及到处摆放规整的垃圾桶。
同时细节也很突出,路上非机动车标志线直行左转右转齐全,不少路口还有非机动车遮阳棚。
2、亭城这一ip逐渐融入这座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三线小城,从城南到城北,到处是亭子和小公园
江山不愧是省旅游局长出身,知道把滁州最大的旅游资产跟城市属性捆绑。过去是说滁县有个醉翁亭,但是这个存在于千年之前文章里的仿古建筑,到底跟滁州有啥关系呢?
似乎也没啥关系,只能生拉硬拽一下,每年骗骗周边城市游客来打个卡,或者蹭一下琅琊榜热度提升下旅游收入,除了拍几张照,呼吸下山里的新鲜空气,几乎没有太大的旅游价值,换句话说,全中国哪个城市没有琅琊山这样的百米左右的小山包?刨去吃老本的醉翁亭记,你滁州市区的旅游价值很低。
现在,不仅琅琊山的旅游资源在丰富,整个城市围绕这一命题在作文,我们要让中国人都知道的醉翁亭ip,先辐射整个城市,让城市自带山水园林城市的属性。以此为基点,衍生出一系列旅游产品矩阵,包括花博园,影视城等(闭环?生态化反?)。虽然现阶段这些产品特性还比较初级,跟国内同类竞品相比依旧没有突出亮点,但我们好歹迈出了走向星辰大海的第一步。
3、人
滁州人就是毫无特点的18线小地方人。
现在,这一刻板印象似乎在改善,每个路口都有志愿者,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现象少了,答主发现即使是晚上没有志愿者的时候,大多人依旧在等红绿灯。
每个公交站台都有志愿者,公交还没到人已经挤破头的情况少了。
机动车不让行人罚款扣分,使得斑马线前车让人已随处可见。
不断巡逻的城管,让占道经营,乱摆乱放的现象消失了。
似乎以前大城市的文明人行为,我们滁州也慢慢学到了。
所以我们真的是天生自带泥土属性么?10年前华吧上安徽=乞丐省的标签,真是与生俱来的么?
4、口音
以前,滁州是滁州人的滁州,能听到的口音也就是市区方言+下面各个县的方言。
现在一个很明显的观感是外地口音多了,普通话多了。
贴合前几天一个数据说滁州市区常住人口有70万了。这什么概念?答主小时候,市区也就20万人,10年前的韩时代,也就3、40万的样子,当时规划过2030年能达到100万人,也就是市区扩大到100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1万人。
答主小时候看地图册,100万人口的城市,那都是2个圆圈裹着的,放眼整个安徽省,合肥市区也没有100万人口,也只是个大于50万人口的一个圆圈的城市。
这么看来,11、12年那一波房地产鬼城榜常驻城市,居然也能稳步迈向规划的人口。
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实现的呢?
从这几年一系列的城市操盘手段来看,张无疑是出色的:轻轨,合宁二线,明湖战略,苏滁二期等等,这张执政答卷,我给了90分,可以说是做到了滁州几千年来之最(MCGA?)。
不过要说这张蓝图是谁第一个画的,那还是韩,无论从城市框架,轻轨,苏滁,城南,还是工业立市的理念,都是极其超前的(滁州***?)。
展望未来:
10年之后能做到啥样?
坐上火箭的话,可以发展成青岛,无锡那样一个省的另一个经济增长极。
做的一般的话,就退二保三,稳坐第三城。基本能达到常州,温州那样区域一霸,环城高架,地铁有个2条,工业强劲,商业繁华,3线小而美城市的典范。
土生土长滁州人不请自来一下,回顾一下2015年的滁州:
1、城市面貌。
40w人的小城,但最近几年发展太快,得益于离南京近和高铁的开通,房地产,江浙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以及一些看上我们这里地价便宜的第三产业(南京的高校,影视基地,旅游产业)都过来了,城市面貌接近苏南浙北的一些县城,整体布局稍微大一点,但依旧属于3线城市比较靠后的。
2、这个城市人是什么样的。
先说08年大发展之前:穷,懒,虚荣,好(第四声)吃,爱玩
醉翁亭记大家都知道,滁州就是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生活环境没的说,有山有水,上有天堂,下有滁州(慌忙躲避板砖中),再加上离南京近,80~90年代滁州各方面数据均在安徽数一数二,农业老本行,产粮基地,工业有西门子,扬子康佳等一批大厂压阵,三产更不用说了,一个醉翁亭在当年就是旅游业的保证。滁州人工作也好找,工资也凑合够吃,这造成了滁州相对轻松安逸的生活环境。
进入21世纪,在江浙城市化大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创造数据的时候,滁州依旧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停滞不前的发展着。直到2008年省里派来一位新领导(现已在纪委喝茶),滁州人民才知道,,,咱们落后啦哈哈,咱们要发展啦,于是乎,大滁城建设开始了。说到这,就回到了第二点,滁州市民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两年,处于滁州转型的时候,有点像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刚刚打开国门,取得了点小成绩的暴发户。尤其这几年滁州跟南京的联系日益密切,滁州搭上了南京飞速发展的便车,自信心就跟暴发户心理没差别。可是道理我都懂,那滁州人是怎样的呢?
好,我冒着被家乡人民人肉的风险说一下:
(1)虚荣:以前是没钱,这几年的造城运动富了一大批人,出现了贫富差距,但整体上大家都有钱了,于是买车,要面子,三分之一的苏A牌照,然后买房,(滁州房价4000出头,而且严重的供过于求)谁家都备个一两套房子,这只是一个方面现在走在滁州街头,可以感受出浓浓的浮躁气息,有点像没啥文化的暴发户
(2)懒,这个毛病改了很多,毕竟有了贫富,大家才有奋斗的动力,但总体上,懒是这个城市的基因,改变需要时间。
(3)好吃:这是这个城市另一个基因,滁州的饮食文化非常发达,各种餐饮场所不计其数,因为物价低,大家都吃得起,再加上现在生活水平好了,那家伙,至于餐饮的卫生情况,我只能说,习惯就好。
(4)不爱干净:不是说你有钱了就变好了,一个脏乱差的城市,可不是花点钱就变干净的。从我小时候到现在,路上随处可见随手乱扔垃圾,晚上随处大小便也时有发生。有一次,答主经过一个小学,刚放学,一个孩子妈骑着电动车带着孩子,一边吃着甘蔗,一边随地吐甘蔗屑,孩子于是也学着妈妈这么做。
有人说这个也许是个例,那ok,就说自己,我爸妈逛街时会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这两年每当我说二老这个问题要注意一下的时候,毕竟滁州也是要向着大城市看齐么,他们就会反驳,哎呀,不得了啊,念了几年书回来看不起我们了啊,关键是我父母的教育都是大专及以上的教育水平,我的家庭都尚且如此,滁州还有大量的家庭父母没怎么上过学的,细思极恐。
更深层次的原因会引来骂声说我地域歧视,城乡歧视,那ok,这点大家自己理解。反正一个连市中心都脏乱差的城市,就不要谈什么全国文明城市了吧。
(5)爱玩:不管穷不穷都爱玩,有钱的,离南京近,小城市没有的,去南京玩,中产一下,打麻将,打掼蛋,开拖拉机赌博等等,其他娱乐方式吃饭喝酒逛街都算(后来我想了下,这应该是小城市通病,在一个熟人社会里,通勤时间的小成本,能大大增加朋友间的线下来往,这种正相关能更加促进你去认识更多的人,然后更多的时间放在熟人社交中)、、、、
(6)讲个好的吧——民风淳朴:好客(其实我更认为这是虚荣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北方人通病),诚信(在滁州吃喝玩乐,极少会被宰,这是答主这么多年仔细观察过的,有一部分是小城市熟人社会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良心)。
滁州人最重要的特点——安逸,年轻人搞对象,玩;年纪大的打牌打麻将钓鱼,没有理想,没有长远规划,总觉得滁州就是世界(当然这个问题深层次是教育),没有多少自己原创的工业或本土品牌,为这个国家也没用多少原创的价值(制造业转移不算,那只是外地老板来这里赚钱)。
考出去的大学生除非混不下去的,不然也绝不会回来,因为回来这里就再也适应不了大城市的工作节奏了。
最后总结:过去滁州之于南京就像墨西哥之于美帝,我旁边有个超级大国,他会带着我发展,我就等着钱来找我好了、虽然与南京一江之隔,但贫富差距悬殊,,打铁还需自身硬,靠别人给予终究不是最保险的,当然,一切都在变,滁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从这两天南京的江北新区获批就是个机会,滁州很积极的在做好自己的事,后发优势很明显。
滁州的未来会很美好,但高楼大厦不能代表全部,人的内在提高,还需要LONG LONG LONG TIME。
JE中专
江苏[切换]
学校专业招生信息
安徽的滁州是不是很小很穷啊.
安徽的滁州是不是很小很穷啊.
怎么有的地方都不显示滁州.就象地区问题里都没有滁州.想问问定远县是不是很穷啊?
技校_网友 2018-05-17 01:48
其它答案
安徽省定远县政府新区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中原官话(信蚌片)
母亲河:池河
名片:全国商品粮油大县、全国生猪生产大县、全国岩盐资源大县、全国石膏资源大县,亚洲最大的盐化工基地安徽省畜牧业十强县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4亿元,增长12%;财政收入2.5亿元,增长34.4%;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增长80.8%。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再创新高,总产达11.1亿公斤,增长9.9%;养殖业快速增长,全国能繁母猪第一张保单在我县开出,全年生猪出栏146.1万头,增长34.7%,位于全省十强县之列;水产品产量2.9万吨,网箱养殖居全省首位。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到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加到42个。植树造林取得新成果,完成造林8400多亩;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农机具达12.8万台(套);水利兴修取得新突破,完成土石方556万方,新增蓄水能力750万立方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市一等奖;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项目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先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效显著,新建和改建农家店416个,配送中心4个。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28.2%。中盐东兴公司、三和石膏矿等骨干企业产销两旺。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新增民营企业132家,新增注册个体工商户2261家。外贸出口创汇453万美元,增长15.4%;合同利用外资5200多万美元,实际到位230万美元。园区经济迅速崛起,引进入园企业55家,15家已建成投产,实现工业增加值1亿多元。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559元,增长29.6%;农民人均纯收入3380元,增长24.9%。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非金属资源:
定远县矿产资源特别是非金属矿产品种多,质量好。目前,境内已发现的矿种有金、铜、铅、锌、岩盐、石膏、石英岩、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花岗岩、麦饭石等23个品种,其中:岩盐储量为17.5亿吨,氯化钠含量最高达99.2%;石膏储量2.3亿吨,为全省所独有;大理石荒料储量277万立方米,是皖东地区大矿之一,主要品种有虎皮、条带、龙云、彩云、鱼子、黑皖螺、方山、青石、豆沙等九种;石英岩矿储量2620万吨,含氧化硅品位95-99%,矿石硬度7-8级;石灰石储量3亿吨,含氧化钙45~51%,氧化镁1~3%;方解石矿储量100万吨以上,含碳酸钙95%以上;白云岩矿储量189万吨;还有页岩、陶土、玄武岩、膨润土、麦饭石等。
农副产品资源:
盛产水稻、小麦、油料、棉花、畜禽、米、山芋、豆类、烤烟等多种农副产品。年产粮食10亿公斤,油料1亿公斤,棉花10万担,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2002年粮食总产居全国第26位,油料总产居全国第27位。定远瘦肉型猪是全国31个良种猪之一,1996年至2002年连续六年跻身“安徽省畜牧业十强县”行列。目前已建成粮油、生猪、棉花、花生、水产、蔬菜等六大农副产品基地。
林业资源:
1、定远县境内,历史上有过大片森林,宋、明时,县北凤阳山区和县东山区,曾有连绵不断茂密森林,主要树种有栎类、山槐、黄檀、黄连木、枫香、化香等硬阔之类和少量杏、柏、漆树等名贵树种。1981年后,林业实行“三定”,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高涨。80年代,植树造林重视科学,讲究实效,对不适宜本地生长的黑松不再种植,改为种植马尾松和外国松,并注重经济林的发展,至1990年,全县林业用地22.8万亩,造林199477亩,占87.5%森林覆盖率为11.3%。
2、面积蓄积:1985年至1990年期间,经上级同意,对部分生长不良的黑松低产林,砍伐3万余亩,为地方提供中小经材2.8万多立方米,至1990年全县森林蓄积量187580立方米。按树种组分,杉类7686立方米,松类157302立方米,硬阔14703立方米,软阔1100立方米,珍贵树种6789立方米。
3、树种分布:据1985年调查,已发现的木本植物种类共有63个科、140属、230多个品种,其中乔木110个品种,灌木105个品种,还有藤木15种。从适种地域和用途分造林树种40多个、四旁树木80多种、常绿风景花木60多种,还有一部分野生小灌木。
[编辑本段]特色产业
石膏及其制品:
现有生产能力:开采石膏120万吨/年,以及石膏粉、石膏板产品。
业内企业:三和石膏开发有限公司、定远石膏矿、鑫和石膏矿、三和石膏板业公司
规划建设项目:年产5万吨石膏粉、1200万平方米石膏板,年产20万吨石膏矿等
石膏开采。定远石膏矿始建于1970,年产石膏10万吨;皖东三和石膏开发有限公司年开采石膏80万吨;定远鑫和矿业公司年产石膏20万吨。
石膏粉生产。定远县石膏粉厂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年产石膏粉1万吨。三和石膏板业公司年产5万吨石膏粉、1200万平方米石膏板项目正在兴建之中。
盐及盐化工:
[现有生产能力]精制盐生产能力120万吨/年,锌盐、铁盐、低钠盐等系列保健盐,洗浴盐等特种盐。
[业内企业]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长江盐化股份有限公司,东升盐化股份有限公司
[规划建设项目]煤盐一体化工程盐化项目,长江盐化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精制盐项目,东升盐化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精制盐项目
[定远县制盐业]定远县盐矿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新建一期工程年产精制盐10万吨生产线,二期年产30万吨生产线于2002年建成投产,三期30万吨精制盐工程于2006年2月建成投产。目前,年生产能力为精制盐120万吨。长江盐化股份有限公司和东升盐化股份有限公司2个年产30万吨精制盐项目正在筹建之中。
[盐化工]正在规划建设的安徽省建省以来最大的工业项目——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盐化项目,总投资达149亿元,年产100万吨PVC、80万吨烧碱、144万吨电石、250万吨水泥,以及20多种化工产品。这是定远县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盐化工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定远县将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烧碱生产基地。
优质水稻:
现状:定远县是水稻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60%以上,总产5亿公斤,占粮食总产60%,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主要以汕优63品种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发展,我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品种调优上取得了较大进展。1995
一、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哪里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地址在安徽滁州市丰乐大道2188号,该校是滁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优质专科学校建设单位、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二、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介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滁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皖东历史文化名城、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核心城市——滁州市,紧邻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琅琊山和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是教育部优质专科学校建设单位、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连续八年荣获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标兵单位”称号、连续两次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AA级)。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3140人,教职工673人。
校园设施功能齐全,实习实训条件优越。学院现有龙蟠校区、清流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140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3亿元。新校区龙蟠校区坐落于滁州市城南科教园区,校园环境优美,设计新颖,教学楼、图书馆、综合实训大楼、现代化运动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套齐全。学院建有机械加工、数控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等9大实训中心,下辖实验实训室9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扶持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学院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近万元,居省内同等院校前列。
专业设置科学合理,内涵建设特色鲜明。学院立足地方办学。设有机电工程系、土木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贸易系、汽车工程系、食品与环境工程系、传媒工程系、基础部、体育部、安徽滁州技师学院等10个教学单位,设置高职专业45个,其中有28个专业与滁州市的智能家电、先进装备、新型化工、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硅基材料等六大支柱产业结构相吻合。学院建有中央财政扶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型课程1门。
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学院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现有专任教师547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8人,副高职称12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26人,双师型或具备“双师素质”教师218人,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0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优秀教师2名,省级教坛新秀9名,有1名教师入选安徽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出版专著9部,主编和参编教材215部,发表论文千余篇,承担科研项目20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课题3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9项。
合作办学深入推进,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校际合作。连续19年与德资企业博西华(博世-西门子)公司合作,采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并积极探索“双元制”模式中国化的方法和途径,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学院加强与滁州市及所辖县市区的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合作,成立了校地合作委员会。2013年7月,学院牵头成立安徽滁州职教集团,并当选首任理事长单位。学院通过职教集团平台加强与区域行业企业合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师资培训、协同科研创新、实训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引领区域中高职协调发展。
就业工作成绩突出,服务地方成效显著。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先后两次(2008-2009年度、2010-2011年度)被安徽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至今连续八年被评为“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院创建以来已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22344名。2009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设立安徽滁州技师学院,培养预备技师、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可开展89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服务。近5年来,学校累计开展各项职业技能培训23000人次,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26000余人次。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办学声誉持续提升。学院发展得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重视支持和肯定。先后荣获教育部高职专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安徽省“双师素质”软件类师资培训基地、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创新创业示范校、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AA级)、滁州市文明单位、滁州市市直企业招工帮办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2013年5月22日,******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视察学院,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学院提出“将来要争取成为全国的示范典型”的要求与期望。2015年,学院以优秀等次顺利通过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和人才培养工作个性评估,被立项为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