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汉沽工业提升门

汉沽工业提升门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04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汉沽工业提升门这个问题,汉沽区的经济概况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汉沽已经形成了以海洋化工为主、综合发展的滨海工业体系。在国民收入中,工业占80%。主要工业门类13个:盐业、化工、轻纺、服装、机械、加工、冶金、造纸、家电、家具、电子、建筑材料、食品、制鞋。汉沽工业生产规模较大、设备和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的是盐业、海洋化工、纺织、机械加工、冶金等。长芦汉沽盐场是著名的长芦盐区四大盐场之一,原盐生产能力较强,具有精制盐、化工方面的系列产品,质量优良,多有出口。天津化工厂是国家大型重点氯碱化工企业,年产优质“天工牌”烧碱12万吨,有盐酸、三氯乙醛、聚氯乙烯等30余种产品,远销十几个国家。天津市渔网集团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渔网生产企业,是全国同行业唯一可以综合生产丝、纱、绳、网、线的厂家,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机械工业主要是汽车内燃机冷却水泵和汽车减震器的生产,其质量和规格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营城冶炼厂是天津市唯一生产工业硅的企业,产品的各项经济指标、技术指标居国内同行业之首,被外商誉为“营城硅”。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万吨蛋氨酸已建成投产,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

汉沽属于大工业、小农业的经济格局,西北部为农业区,东南部为工业区和海洋渔业区。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1996年全区农渔村全部实现小康。 2003年,全区社会总产值完成 88.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59.5亿元,占 69.8%;农业总产值 7.03亿元,占 9.7%;建筑业总产值 5.7亿元,占 4.7%;服务业总产值 13.7亿元,占 15.8%。 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 29.53亿元,比上年增长 10.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2.96亿元,比上年增长 6.2%;第二产业完成 16.47亿元,比上年增长 10.4%;第三产业完成 10.1亿元,比上年增长 11.2%。区属生产总值完成 22.21亿元,比上年增长 15.3%,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 7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 2.96亿元,增长 6.2%;第二产业完成 9.93亿元,增长 16.5%;第三产业完成 9.32亿元,增长 17.3%。三级财政收入完成 3.34亿元,比上年增长 14.7%;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 1.12亿元,增长 11.9%。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93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247元。2009年,汉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17亿元,增长29%;三级财政收入完成20亿元,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亿元,增长70%。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2010年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汉沽是随着海盐业和海洋化工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滨海工业区,现已初步形成以海洋化工为主导,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轻工纺织、机械加工、工程塑料等综合发展的工业体系。 2003年末,全区村以上工业企业 197家,其中市属 15家,区属 182家(农村工业 114家),固定资产原值 14.04亿元,其中年产值在 5000万元的企业 16家。主要涉及盐业、化工、机械、纺织、塑料制品、服装、造纸、农副产品加工、铸造等 13个工业门类,产品 150多种,职工总数 2.55万人(农村 1.1万人)。拥有“天工”、“芦花”、“津脂”、“飞鱼”等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知名的工业品牌。另外有私营工业企业 319家,从业人员 5241人。

2003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59.5亿元(占全区社会总产值的 70%),比上年增长 17.5%,其中区属工业实现产值 40.1亿元,增长 20.4%;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 14.3亿元,增长 7.7%,其中区属实现 7.9亿元,增长 12.9%;全区工业实现利润 1.7亿元,比上年增长 1.7倍;全年实现销售税及增值税 3.37亿元,比上年增长 25.2%。工业全员劳动效率为 4.37万元,比上年增长 23.8%。全区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完成 6亿元,增长 4.7%,其中区属完成 5.4亿元,增长 12.2%。汉沽盛产优质的长芦盐,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几十年来,汉沽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化学工业,现有化工企业 61家,涉及原盐生产、石油加工、化学基础原料、医药、化纤、橡胶制品和塑料制品等七大类,化工企业产值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 53%,是全区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3年主要产品产量分别为:原盐 96万吨;精制盐 11.1万吨;烧碱 24.4万吨; pvc12万吨;润滑脂 3万吨;盐酸 11.9万吨;氯化镁 11.1万吨;磷酸 3.9万吨;五钠 2.1万吨;水泥 2.6万吨;复合肥 7万吨。

渤海化工集团天津化工厂是国家大型氯碱企业。有烧碱、聚氯乙烯、盐酸等 28种主要产品。“天工牌”商标是国家著名商标。“天工牌”烧碱被誉为信得过产品,出口免检,曾连续十年出口创汇居全市第一。该厂 pvc研究中心 1994年 6月被批准为国家级 pvc新材料试验基地,天化的 pvc研究水平代表了中国 pvc发展方向。天津化工厂 5.8万吨/年水银法烧碱就地改造为 8.5万吨/年配套 2.4万吨/年环氧氯丙烷项目被列为国家级“双加”工程。渤海化工集团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是长芦盐的摇篮,年产能力百万吨。拥有大规模现代化结晶区,产收、运输、洗涤、集坨等工序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为我国盐业生产现代化提供了一条新路。

“芦花牌”(出口为长城牌)精制盐称雄国内,享誉国际,多次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获第一, 1988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另外,其所生产的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钾、溴素等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也很有名气。

坐落在本区的中石化集团津脂公司,经过长足发展,该公司的润滑脂产量中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四,代表了中国润滑脂的最先进水平。华新制药厂是全区最大的制药企业,其主要产品盐酸乙醚在全国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 1999年投产的新药“盐酸特拉唑嗪”,在治疗高血压、前列腺炎等方面具有神奇功效。 2003年,实际生产经营的三资企业 1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6.4亿元。规模较大的有:天津日石润滑油脂有限公司、雅士佳汽车公司、平和物产有限公司、天德汽车减震器有限公司等。外商投资涉及服装、纺织、机械、石油、化工、冶金、医药、水产品加工等领域。

私营企业加速发展。 2003年,全区私营企业达到 621户,从业人员 8452人,注册资本 3.43亿元,实现产值营业额 8.1亿元。其中:工业企业 319户,实现产值 3.73亿元。 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含物价指数增长18.2%),比“九五”末增长81%,五年年均增长12.6%,增速比“九五”时期高出3.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区属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含物价指数增长18.1%),比“九五”末增长1.1倍,五年年均增长15.6%。财政收入完成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4%,五年年均增长10%;区级财政收入1.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五年年均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累计完成5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1%。

200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21. 5亿元,其中区属1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13.9%,五年年均增长13.4%和18.7%。海洋化工、轻工纺织、工程塑料、机械加工等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8.5%。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与“九五”末相比,工业效益综合指数提高47.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17.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8.1个百分点。区政府设立了企业技术改造贴息资金,五年实施工业开发技改项目393项,投入资金26.9亿元。工业品出口稳步增长,出口交货值五年年均增长14.3%。建筑业健康发展,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长10.7%。

2005年,农业增加值完成3.3亿元,比上年增长2.5%,五年年均增长3.8%。优化提升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发展葡萄标准化种植2万亩,鲜储能力达到1.5万吨,深加工能力2万吨。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扩大设施化养殖规模,水产品工厂化养殖达到8万立方水体。水产品累计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畜牧业发展迅速,累计发放畜牧小额信用贷款1400万元,建成各类养殖小区24个,畜牧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达到19%。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3个,市级龙头企业5家,带动农户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0%以上。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田园机械化耕种水平达到70%,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2万亩。 2005年,汉沽区生产总值达到41.8亿元,同比增长18.2%,比“九五”末增长8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工业增加值完成21. 5亿元,同比增长16.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2亿元,同比增长19.2%。

汉沽区,大工业与小农业并存的经济格局,其经济实力主要体现在工业区和海洋渔业区。全区人民共同努力下,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3年社会总产值达88.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9.5亿元,占比69.8%;农业总产值7.03亿元,占比9.7%;建筑业总产值5.7亿元,占比4.7%;服务业总产值13.7亿元,占比15.8%。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9.53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9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完成16.47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完成10.1亿元,增长11.2%。区属生产总值完成22.21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72%。工业汉沽以海洋化工为主导,形成了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轻工纺织、机械加工、工程塑料等综合发展的工业体系。2003年末,全区村以上工业企业197家,其中市属15家,区属182家(农村工业114家),固定资产原值14.04亿元,其中年产值在5000万元的企业16家。涉及盐业、化工、机械、纺织、塑料制品、服装、造纸、农副产品加工、铸造等13个工业门类,产品150多种,职工总数2.55万人(农村1.1万人)。拥有“天工”、“芦花”、“津脂”、“飞鱼”等知名工业品牌,私营工业企业319家,从业人员5241人。2003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9.5亿元(占全区社会总产值的70%),同比增长17.5%,其中区属工业实现产值40.1亿元,增长20.4%;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4.3亿元,增长7.7%,其中区属实现7.9亿元,增长12.9%;全区工业实现利润1.7亿元,增长1.7倍;全年实现销售税及增值税3.37亿元,同比增长25.2%。工业全员劳动效率为4.37万元,同比增长23.8%。全区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完成6亿元,增长4.7%,其中区属完成5.4亿元,增长12.2%。

海洋化工产业在汉沽发展强大,依托长芦盐资源优势,化学工业实力雄厚。现有化工企业61家,涉及原盐生产、石油加工、化学基础原料、医药、化纤、橡胶制品和塑料制品等七大类,化工企业产值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3%,是全区经济的支柱产业。2003年主要产品产量分别为:原盐96万吨;精制盐11.1万吨;烧碱24.4万吨;pvc12万吨;润滑脂3万吨;盐酸11.9万吨;氯化镁11.1万吨;磷酸3.9万吨;五钠2.1万吨;水泥2.6万吨;复合肥7万吨。渤海化工集团天津化工厂是国家大型氯碱企业,有烧碱、聚氯乙烯、盐酸等28种主要产品,“天工牌”商标是国家著名商标,“天工牌”烧碱被誉为信得过产品,曾连续十年出口创汇居全市第一。轻纺行业不断壮大,全区从事纺织、服装、家具、造纸、包装及食品加工的企业50多家,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海洋捕捞业稳步发展,外海作业能力不断增强,共有渔港码头4座,船只420艘、2.2万马力。第三产业多年来,汉沽不断加强商贸设施建设,拓宽经营领域,取得了较快发展。先后建成汉沽百货大楼、汉沽商厦等大中型商场近十家;培育建设了寨上、河西、东风路等五个农贸市场及水产品交易中心、西大桥早市等特色批发市场。200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67亿元,其中区属14.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9%和21.1%。各类集贸市场成交额完成4.93亿元,增长18%。在巩固发展传统商贸业的同时,加快了房地产、交通运输、信息咨询、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业的发展,经营领域不断延伸。2003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78亿元,增长28.9%;各保险公司承保金额111.79亿元,支付赔款1395.1万元;实现保费收入1.23亿元,增长16.1%。

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41.8亿元,同比增长15.3%(含物价指数增长18.2%),比“九五”末增长81%,五年年均增长12.6%,增速比“九五”时期高出3.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区属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1.4亿元,同比增长15.1%(含物价指数增长18.1%),比“九五”末增长1.1倍,五年年均增长15.6%。财政收入完成4.92亿元,同比增长18.4%,五年年均增长10%;区级财政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20.2%,五年年均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累计完成5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1%。

200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21.5亿元,其中区属1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13.9%,五年年均增长13.4%和18.7%。海洋化工、轻工纺织、工程塑料、机械加工等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8.5%。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与“九五”末相比,工业效益综合指数提高47.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17.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8.1个百分点。区政府设立了企业技术改造贴息资金,五年实施工业开发技改项目393项,投入资金26.9亿元。工业品出口稳步增长,出口交货值五年年均增长14.3%。建筑业健康发展,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长10.7%。

2005年,农业增加值完成3.3亿元,比上年增长2.5%,五年年均增长3.8%。优化提升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发展葡萄标准化种植2万亩,鲜储能力达到1.5万吨,深加工能力2万吨。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扩大设施化养殖规模,水产品工厂化养殖达到8万立方水体。水产品累计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畜牧业发展迅速,累计发放畜牧小额信用贷款1400万元,建成各类养殖小区24个,畜牧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达到19%。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3个,市级龙头企业5家,带动农户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0%以上。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田园机械化耕种水平达到70%,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2万亩。

扩展资料

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汉沽区位于天津东部滨海地区,西距天津市中心区60千米。南濒渤海湾,北接宁河县。总面积441.5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20.1平方千米。2003年末,全区户籍常驻人口167979人,其中城市人口122496人;人口密度为380人/平方千米,其中城区人口密度5696人/平方千米。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