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工业提升门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新民工业提升门,高塍的工业发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塍镇在外商投资工业集中区、桃园工业集中区已基本建成的基础上,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推进高塍镇集中区中心区建设,加速打造腾飞发展新平台。专门请苏州科技学院规划设计研究所高起点设计,高水平推进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集中区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和土地平整等,依法拆迁了6万多平方米的房屋,把位于东部的外商投资工业集中区、中部的中心区和西部的桃园工业集中区连成一片,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集聚效应得到有效放大。,工业集中区成功引进注册资本均超千万美元的凯普电子、罗普阀业等一批基地型、规模型外资项目,新增入区企业50多家,累计达到120家,集中区产出规模已占高塍镇经济总量的90%以上。
伴随着投资创业综合环境的日益优化,坚持以调优调强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扩大有效投入为主抓手,成为高塍镇企业、尤其是规模骨干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自觉行动。作为电线电缆行业“领军企业”的远东集团,在持续不断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的基础上,又启动实施了国内领先的高科技项目——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企业已实现应税销售70.06亿元,同比增长83.56%,全年集团营业性收入将突破百亿元,成为宜兴市首家“百亿强企”。高塍镇以远东集团为龙头的电线电缆,以鹏鹞、华都、博大等为龙头的环保,以申利化工、运通实业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以雨豪纺织为龙头的纺织服装等产业优势日益凸现,规模经济占地方经济总量的比重已提升到95%左右。
高塍的工业发展迅速,明清至民国时期,仅有缝纫业、砖瓦建材业、食品加工业、酿造业及铁木业等手工业。50年代,镇(公社)办起铁木竹生产合作小社,小型粮食加工厂。70年代后期,环保产业开始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环保产业崛起,并在全国独树一帜。1979~1981年,以环保产业为支柱的高塍工业,年产值几乎连年翻番。1985年,全乡(镇)工业产值连续7年居全县(市)首位。1987年,全乡有乡、村企业156个,职工6981人,工业产值1.48亿。1990年,高塍以工业产值最高(2.46亿元)、销售收入最高(1.72亿元)、销售税额最高(917万元)创当年乡镇工业宜兴市三项之最。次年,高塍以工业产值最高(3.15亿元)、村办工业产值最高(1.73亿元)及工农业总产值最高(3.41亿元)再创当年宜兴三项之最。1992年,高塍镇在北京召开“环保(产业)之乡”新闻发布会。会后,《工人日报》、《文汇报》、《新华日报》、《新民晚报》等纷纷刊发“环保(产业)之乡”的相关报道,高塍声名远扬。1994年,作为宜兴市的试点,高塍率先开展镇、村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工业发展又添活力。同年,改制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固定资产增加、账面利润增加、国家税收增加、镇级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后劲投入增加、职工收入增加和企业资产负债下降的“七增一降”凸现。年底,全镇工业产值突破10个亿,达10.25亿元。1995年,全镇仅环保企业就达256个,拥有固定资产1.53亿元,产品有5大类、116个系列、685个品种,产值11.75亿元,工业总产值则达到13.95亿元。1996年起,高塍工业的发展注重行业的拓展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至1998年,开办三资企业11个,私营企业220个,外贸供货额达1.83亿元,1998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行政村和镇办企业达28个,有5个村、企业年产值超亿元。1999年,全镇工业发展注重投资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提高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同年,全镇完成654个产品的企业标准制订,一批企业通过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2002年,全镇共有镇、村、私营三级企业421个,其中有164个企业为ISO 9001:2000版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企业。共有职工7563人,工业产值24.33亿元,其中环保产业产值15.61亿元;应税销售额为9.56亿元,其中环保工业6.23亿元。高塍发展成为全国环保企业密集度和全国知名度最高、产业产量和环保市场占有份额最大、环保产品门类最全、高新技术产品最多、环保产品原材料和配件供应体系最完备的乡镇级环保产业基地。
北新木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中国A股上市的企业,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它在多个城市设有生产基地,包括新民、朝阳、辽阳、呼和浩特和长春等。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木材加工和销售,产品线涵盖板材、地板、家具、木门和装饰品等多个领域。
虽然北新木业的控股股东是TCL贷款集团,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家国有企业。实际上,它是一家典型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其运营和管理模式与其他国有企业存在明显差异。
作为一家股份制企业,北新木业在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都遵循现代企业制度。其股东构成多元化,包括个人股东、机构投资者以及其他战略合作伙伴,这些股东共同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
在经营模式上,北新木业注重市场导向,强调效率和竞争力。它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此外,公司还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以提高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尽管北新木业与国有企业在某些方面存在共同点,如承担社会责任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它在股权结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与国有企业有显著区别。
楚门镇地处浙江东南黄金海岸线,位于玉环市北部、楚门是玉环岛外地带,是中国著名的“文旦之乡”、中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省级文明镇、省级生态镇、省级卫生镇、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省级科普示范镇,省、市两级中心镇。全镇陆地面积37.5平方公里,下辖行政村28个,居委会 9个,418个村民小组,人口8.7万人,其中外来人口4万人。
2018年10月8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楚门镇行政区类别:镇所属地区:浙江省玉环市下辖地区:筠岗村、东西村、龙王村等电话区号:0576邮政区码:317605面积:37.5平方公里人口:8.7万人方言:吴语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车牌代码:浙J荣誉称号:文旦之乡其他荣誉:中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概述,发展现状,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第三产业,城市发展,节日风俗,综述,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七巧节,七月半,中秋节,十月半,冬至,送灶君,谢年,行政区划,经济产业,概况,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建设,文旦之乡,所获荣誉,概述楚门镇位于浙江玉环市境北部,楚门是玉环岛外,东邻沙门镇,南接龙溪乡,西濒漩门港,北接清港镇。小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悠悠楚门河环穿全镇。镇***驻地南兴街28号。是著名的“文旦之乡”,是省域中心镇,全国经济百强镇,行政区域面积3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人口8.7万人,其中外来人口4万人。相传,楚门古时原为海洋,丫髻山与西青山形成海中的峡门,元朝末年筑塘围垦后,曾有楚树(牡荆)丛生,故称楚门。楚门镇历史悠久,楚门设御倭水军千户所建城于明朝洪武20年(1387年),属乐清县,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朝成化期为12年(1476年)属太平县;清朝雍正6年(1728年)归玉环厅;民国时期为镇,属玉环县;解放后沿用原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称楚门人民公社(大公社); 1961年改楚门镇;1992年5月“撤、扩、并”时;田马乡和外塘乡并入楚门镇,原名沿用。1995年被评为台州市首批命名“文明示范镇”,1996年被省***命名为卫生镇,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镇先进单位”,2001年被中央、省委分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省级文明镇、省级生态镇、省级卫生镇、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省级科普示范镇,省、市两级中心镇,09入选浙江省“十大经典江南小镇”。楚门文化底蕴深厚,从宋代戴明于1175年创建皆山书院,到现代涌现的著名作家叶文玲、叶鹏兄妹等,无不显示出文化古镇蓬勃的人文魅力。成品家具楚门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以历史名人迭出,人文景观众多的东西村历史文化村和楚洲文化城、南山公园等文化中心为主的休闲胜地已成为该镇的旅游休闲胜地。镇***驻地南兴街28号。是著名的“文旦之乡”,是省域中心镇,全国经济百强镇,该镇形成了阀门水暖、环保设备、家具三大支柱行业,1995年被评为台州市首批命名“文明示范镇”, 1966年被省***命名为卫生镇,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中国创建文明城镇先进单位”,2001年被中央、省委分别授予“中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楚门镇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镇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3.85亿元,财政总收入3.8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2亿元。在2006年的中国千强镇排名中楚门镇列第171位,位居台州市第二位。楚门镇发展现状工业经济近几年来,楚门镇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镇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2008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9.39亿元,财政总收入5.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1亿元。位列全国千强镇和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镇。该镇形成了阀门水暖、环保设备、家具三大支柱行业。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楚门镇是中国阀门生产出口基地、中国阀门产业升级示范基地和新古典家具生产出口基地。 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2.9亿元,增长37.6%。阀门、家具两大支柱产业分别实现产值66.11亿元和8.88亿元,增长63.7%和35.6%。规模企业发展强劲,规模上工业企业达到141家,其中产值千万元以上企业127家,上亿元企业23家。外贸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实现出***货值53.49亿元,其中自营出口额33.5亿元,居全县各镇乡首位。农业经济农业经济整体保持稳定,内部结构进一步**化。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503万元,增长3.5%;村级集体收入 2478万元,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8508元,增长 3%。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东西文旦园、彭宅杨梅基地、蒲田葡萄园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得到培育。楚门文旦已荣获中国柚类水果评比十一连冠。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日趋兴旺。玉环商展中心和现代家具城是浙江省最大的家具专业市场,成功举办了五届玉环国际家具博览会和三届工具机模具暨工业装备展,吸引海内外客商上万人次,贸易成交额累计达8000万美元文旦果品市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柚类批发市场。城市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大发展。楚门镇以文明镇创建为载体,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保障工作得到有效加强。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巩固。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楚洲文化城为国内一流的乡镇文化活动中心,也是台州市最大的水上文化中心。由楚门镇主办的纯文学季刊《曲桥》总共已刊出85期,扶植了大批文学新人,文学氛围浓厚,其杂志的档次和水准在中国乡镇一级堪称罕有。抬阁、梗杠、腰鼓及竹板舞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活动广泛开展。“平安楚门”建设稳步推进,在全县率先实行村级综治工作站网路建设,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节日风俗综述相传,楚门古时原为海洋,丫髻山与西青山形成海中的峡门,元朝末年筑塘围垦后,曾有楚树(牡荆)丛生,故称楚门。楚门设千户所建城于明朝洪武20年(1387年),属乐清县;明朝成化期为12年(1476年)属太平县;清朝雍正6年(1728年)归玉环厅;楚门民国时期为镇,属玉环县;解放后沿用原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称楚门人民公社(大公社);1961年改楚门镇;1992年5月“撤、扩、并”时;田马乡和外塘乡并入楚门镇,原名沿用。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俗称“大年初一”。人人穿新衣,家家贴春联、年画。早上开门放鞭炮,俗叫“开门炮”。过去,大年初一有许多禁忌:不扫地,不动刀,不讲不吉利的话,不乱泼水(要倒在指定的缸里);鸡鸭不出窝,牛羊不放牧;商店不营业,农家不下地。第一餐,有的吃长寿面,有的吃的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旧说天官生日,称“上元”,俗称“正月半”。过去太平祖各家置备菜肴,在家堂拜祖宗,到祖墓前送坟灯。本地过去一般在正月初开始滚灯,有龙灯、八蛮灯、十兽灯、马灯、马灯、鱼灯等。元宵夜大盛,通衢翻舞,锣鼓声、鞭炮声,沸翻盈天。灯滚到各商店、人家,都要送“香银”和“纸包钱”。滚灯一直延续到农历二月初二才满灯。清明节是传统的祭祖节日。人们到山上采来青蒿、地莓等嫩叶,掺入糯米粉里做青。并办了鱼、肉等菜肴上祖墓祭拜,烧纸钿、放鞭炮,俗称“上坟”。建国后,清明扫墓仍在民间流行,但祭祖、拦坟头等形式已罕见。机关、学校、工厂等单位组织职工、学生到“烈士陵园”奉献花圈,举行悼念仪式,给清明节增添了新风尚。端阳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俗称“端午”。过去家家门口挂艾旗,插蒲剑,有“艾旗纳百福,蒲剑斩千邪”的说法。摊麦饼,候中午吃。席间必须要饮一点雄黄酒,说是能解毒。小孩搽在石米窟等处,以防生疮疖。房间角落以及畜舍鸡窝等处都喷雄黄酒和撒生石灰消毒,清理环境卫生。青壮年到山上采夏枯草、艾叶、岩珠、白山茄等药物,以备过夏煎茶解暑。姑娘们做似湖菱、鸡心,或三角、四角、八角等各式各样香袋,大都用绸缎绣花做成,玲珑小巧,内装香料、雄黄、樟脑等药料,当作珍贵礼物,馈赠亲友或心爱的人佩戴,以表深意。解放后,端午聚餐仍然如故,插艾旗、蒲剑,做香袋习俗已经罕见。七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日,相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昔时是夜有人露天睡觉,隔着糠筛窥看“双星相会”情景。也有些人在面盆内装七种草花放在露天的高处,去接双星相会时的“泪水”,用来洗眼,据说能使双目清亮。也有些妇女采木槿叶捣汁拌水洗头,说是能免去生娘死后喝女儿洗头汤之苦。楚门是日义子要向义父送长寿面、炊糕(俗称“洋糕”)等食物,义父要亲自到义子家回送“巧人”(食品)、“千岁衣”和换“长命线”,此俗今已消失。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旧说是水官生日,称“中元”,俗叫“鬼节”。因此,家家置办菜肴供拜祖先和“外客”,晚上在屋外连路烧千张、纸钿,俗称“施生”。有些人生病许过愿,在七月半前向左右邻居讨“百家米”,是日做成糕,到晚上连同“羹饭”在户外还“百家愿”,意思是讨过饭的命就硬,鬼魔不敢侵犯了。也有人在河上“放水灯”、施焰口。解放后,移风易俗,七月半的迷信活动,已经逐渐消失。大都办些酒菜,合家于晚间聚中秋节农历八月十六日,楚门定为中秋节,俗称“八月十六”。过去为商家节日。店主为了要伙计出力,于每月初二、十六备点好菜酬劳伙计。为节省开支,改中秋节十五为十六合并举办,因此更名为“八月十六”。每年此时,也是店主差伙计四出讨账之期。有钱人家亲友往来,互送月饼;晚上在庭院摆酒席,一家团聚,吃月饼赏月。贫苦人家,赊欠店账逼还,反添愁烦。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互送月饼。十月半农历十月十五日,旧说是地官生日,称“下元”(正月半的“天官”、七月半的“水官”与十月半的“地官”,合称“三官大帝”)。是日,太平祖家家做新米糕,办菜肴,供拜祖宗。至今虽有沿袭,但大都没拜祖,只是冬至冬至日太平祖家家做糯米,俗称“冬至”,并办菜肴,祭拜祖先。早上吃汤,中午吃燥,晚餐又吃馔头。过去,穷人遇丧事,无钱做坟,只得“停厝”,防棺木暴露,围盖稻草扇,冬至日必须去换新弃旧。解放后,“停厝”已绝迹,但做习俗未变。送灶君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旧俗是送灶司菩萨上天之日。家家上掸灰尘,下扫地面,菜厨、桌凳以及所有家具都洗刷一番。晚上将旧灶君画像换新,两边贴“上天奏好事,落地保平安”的小对联。灶龛前供五果、素斋各一盘和一杯清茶,焚香点烛,烧金银纸叩拜,送灶君上天。此日晚餐吃年糕,谓之“垢糕”。廿五日一早,长工必须辞归。故有“廿四掸垢,廿五赶长工”的说法。掸垢习俗还有发展,此日,家家户户和各商店、工厂、单位都自觉地进行大扫除,并挖阴沟、扫街道、搬垃圾,乾乾净净迎春节。送灶君旧俗逐渐废除。谢年一般都在年前的“立春”前择吉日的傍晚或早上(潮涨时)举行。家家备三牲(猪头、雄鸡、鱼)福礼,以及年糕所制的“元宝”、“寿桃”、“聚宝盆”等,先拜天地,后供家堂土地。穷苦人家谢年,用年糕做成“三牲”来代替,点香插烛,燃放鞭炮,当家人作揖叩拜。谢年后的第一餐吃谢年糕。此俗至今还有部分人在沿袭,但用年糕代替“三牲”已不存在了。除夕旧历十二月三十(小月廿九)夜,俗称“除夜”或“三十夜”。早几天,户户做糯米粽,办过年货。楚门是日,家家打扫里里外外,贴上门联、斗神,焕然一新,喜气洋洋。入夜,办菜肴,点香烛烧纸钿,供拜家堂祖先。然后,一家团聚吃“年夜饭”,长辈人给晚辈分“压岁钱”。户主给每件重要用具挂上一条“千张”,说是给用具分“压岁钱”。主妇煮“过年饭”,意思是有吃有剩。接下大人们坐在一起聊天,直到午夜,俗称“守岁”。闭户时,要放三响爆竹,叫“关门炮”。近几年来,“除夜”的形式仍然存在,但内容有所改变。给用具分“压岁钱”和煮“过年饭”等形式渐废。家家房间电灯通明,“年夜饭”更加慧,看电视代替了“守岁”,广播向大家祝福,联炮声彼停此起,彻夜不息。行政区划全镇城成区面积9平方千米,人口8万人,其中外来人口3.1万人。辖行政村28个,居委会9个。邮编:317605行政村:黄家东西西岙张家赵家东岙石角石角大园吴家吴家孙家泮家前排林家洪家蒲田戴家小蒲田上陈田岙上井头冯家毛竹园下楚门新貌直塘上赵下赵张家直塘头马山天马山闸头中央河徐家里隔河彭宅彭家宅水潭头沙地塘胡新胡家里张家里郑家赵家屋冷饭塘沙矮里三联三角眼小塘吴罗王天字号丁岙丁岙湾上岸应家外头盖小坦红岗铁炉头老屋里中山中山塘垟中央坦中岸下厂筠岗街下燕前后路筠岗前路余家前山大山应山龙老屋里大峰山头龙头山北西山北门东门东门城郊西山后大渭渚南塘头西南南门西门山后浦谷水谷坦水门河桥小桥头沙河龙王外陡门小渭渚董家里小塘里里陡门新塘里龙王里小龙王筠岭岭头下余马岗岩饭庇山谢家下岗头张家响岩咬椅山头居委会:南门西门北门西山城郊谷坦水门东升东门经济产业概况 2011年实现全镇生产总值170.69亿元,是2007年的1.5倍,年均增长10.7%;财政总收入8.6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0亿元,分别增长20.81%和26.45%;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1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4万元,分别增长41%和10%。工业 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9.23亿元。阀门、家具两大主导产业总产值141.1亿元。楚门镇是中国阀门生产出口基地、中国阀门产业升级示范基地和新古典家具生产出口基地,被誉为“阀门王国,家具新都”。建设成楚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新增发明专利和品牌总数累计96项,被评为市科技强镇。科技产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和园区管理逐步完善,入驻企业达到326家,园区产值占61%,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67.2%,被评为全市“十一五”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农业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3家;建成彭宅无公害杨梅基地、千亩粮食基地。“楚门文旦”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第三产业镇内有木材、副食品、果品等各类专业市场10多个,历来是区域内的商贸重镇,玉环商展中心和现代家具城是浙江省最大的家具专业市场,成功举办了五届玉环国际家具博览会和六届工具机模具暨工业装备展,工具机模具暨工业装备展已成为浙东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效益型专业展会。2009年11月12日开业的中国水暖阀门城一期总面积6000平方米、入驻企业60家,是浙江省首家水暖阀门产源地市场。文旦果品市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柚类批发市场。世贸中心大酒店等启动建设,永兴村镇银行、台州商业银行等先后落户,神州、海西供应链等物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产源地市场群建设形势喜人。建设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楚门镇紧抓中心镇建设的历史机遇,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城市,加快构建以“五纵四横”为主干,以“三桥”为纽带的新的城区框架,着力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城镇品位,形成了水乡泽国和现代城镇和谐结合的独特品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迅速,完成76省道复线楚门段、环保路和家具城至漩门大坝、南兴街改造等一批主干路网建设,红照路、昌业路南北延伸等工程有序推进,五纵四横交通网路基本形成。城市化进程加快。高标准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中心区控制性详规、小城市三年行动计画编制,规划区面积由9.6平方公里拓展到13.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67.36%;完成境外引水工程楚门段、市民广场一期工程、规划展示馆、环湖路停车场、垃圾中转站建设,动工建设镇社会公共服务中心、镇行政审批中心、玉环县第二人民医院;南滨花苑、柳溪小区、华龙时代广场、闻莺小区、新民小区等一批住宅小区建成投用或正在建设,全面启动滨江望湖区块开发,整体推进旧城改造和老街保护,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完成南门河水系贯通、田岙溪坑治理、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整治,实施大南塘河整治,建成通村公路30.54公里,新增全面小康示范村1个,完成村庄整治13个,余家高山移民和东门、小王、城郊等村农房改造实质推进。富农强农、“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清洁家园创建在全市名列前茅,“十年树木、百年树企”行动反响良好,全面完成金属熔炼行业整治,获评国家级生态镇和全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先进单位。文旦之乡“楚门文旦”名闻国内外。民国年间,楚门镇的筠岗和街区有几户从龙岩乡山外张引入文旦种,经精心培育,建国前后已结果。由于文旦果味佳,种植逐年增多。特别在70年代后期,集体或个人陆续在山坡和零星土地上大批种植。1982年在南塘(外塘辖地)开垦土地200多亩,有180多亩种上文旦。至1986年,全镇总计种植2.8万多株。文旦三月下旬现蕾,四月下旬含苞,花期约3周。七月系定果期,八月初囊瓣分离,成熟于霜降前后。文旦果大,圆形,每只一般重3至5斤,大的超过7斤;皮色黄里透绿,光滑发亮。若室里放有文旦,即满室生香。文旦肉嫩汁多,瓤若糯粽,爽口生津。无核品种,尤是柚类中的佼佼者。文旦文旦极耐贮藏,放至翌年四月,香味不变。果实外围的海绵层能经受运输碰撞,有“天然罐头”之美誉。春节前后,品味臻善,是馈送亲朋的佳品。外地旅客经本地均要捎带几只“楚门文旦”回去。现已成批远销国内外。“楚门文旦”于1981-1984年,获省柑桔鉴评“四连冠”。1982年,在中国柑桔生产区划汇报和果评鉴品会上,囊括柚类评比前三名。1985年中国优质产品展评会上,再次荣获柚类桂冠,捧回农牧渔部优质农产品奖杯。所获荣誉 2018年10月8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