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惠州工业提升门工程

惠州工业提升门工程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04

大家好,关于惠州工业提升门工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惠阳新圩发展如何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新圩镇位于惠州市南部,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2万多人,其中外来人口9万多人,于2002年被广东省定为”中心镇“,是惠阳区目前唯一的“省中心镇”和经济最发达的乡镇,也是惠州工业重镇。我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毗邻港澳,地处惠州、深圳、东莞三地交界处,距区行政中心所在地淡水街道办事处18公里,距南海石化项目所在地大亚湾31公里;西与东莞市清溪镇隔山相望,距清溪圩镇28公里,距东莞市区58公里;南与深圳市坪地镇相连,距深圳市区49公里,北距惠州市区29公里,是惠州的南大门,素有“金三角”的美誉。我镇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主要以丘陵平地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宜人。镇内山林较多,占地面积17万亩。其中不少山林景色优美,且颇具特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其中最受游客推崇的是惠阳区最大最高的山脉——白云嶂山脉。我镇拥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镇内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惠(州)深(圳)公路,惠(州)淡(水)公路和惠深高速公路贯穿全镇。全镇各村村道基本实现硬底化,是惠州市第一个实现村村通公交车的乡镇。供电供水充足,有3座11万伏变电站,有2个日供水总量为3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现正兴建日供水量7万立方米引水工程。通信邮政发达,电话网、数据通信网、宽带网、有线电视网遍布全镇每一个角落。文化休闲娱乐体育设施配套齐全,全镇共有大型酒店8家,正逐步成为惠州市南部消费娱乐中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镇经济保持高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态势。200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97.43亿元,有600多家工业企业,其中外资企业300多家,形成了以电子、制鞋、制伞和化工等行业为主的外向型工业体系。其中工业总产值96.84亿元;税收总额1.59亿元,用电量5.8亿度;全镇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提高,再次入选“全国千强镇”,并在“惠州市最具竞争力十大乡镇”中名列第三

工厂最多的地方是仲恺,仲恺都是工业区,很多就业的机会,还有就是惠阳淡水附近工厂也多,具体人数这个官方没有公布出来,只能给您提供这两个地方。

扩展资料:

(一)工业区中包含有基层工业区,属工业枢纽的组成部分。由一个或数个较强大的工业联合企业为骨干组成的工业企业群所在地区。

大多以企业地域联合为基础,由一群企业或数群企业组成,有共同的市政工程设施和动力供应系统,各企业间有密切的生产技术协作和工艺联系。其范围常在几到十几平方千米。工业企业群或为协作制造配套产品,或在共同利用市政工程设施基础上组成。

(二)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

中工招商网资料里显示我国的工业园区包括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省级各类工业园区等。

(三)管理办法

1.为加强产业园管理,提高园区服务质量和水平,塑造管理有序、服务周到、优质整洁的园区形象,提供现代化企业发展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园区档次,按照服从发展与科学管理并重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产业园内各企业单位。

3.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为给入区企业创造一个安心的生产环境,让投资者更放心地生产经营,保障企业主管部门服务职能的发挥,园区管委会实行代办或陪同上门服务,各企业应给与积极配合,对没有管委会人员陪同的,企业有权拒绝检查和收费。

这个问题直接到百度搜就出来了,我把百度百科的解释复制如下:(另外园州政府官方网站也可查询)

园洲镇地处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的西部,坐落在珠江三角洲东部,东江之滨,跟东莞市石排镇、企石镇隔江相望,西与东莞石龙镇接壤,东与惠州市博罗县龙溪镇相连。全园洲人民广场镇面积达110.68平方里,截止至2008年底,该镇下辖27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达20万多,其中户籍人口6万多(非农村居民为6089人,农村居民为55729人),外来人口13万多,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港、澳、台和海外侨胞近5万人。园洲镇是博罗县的经济强镇,被评为“惠州市六好示范镇”、“惠州市中心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广东省(制衣)技术创新专业镇”、“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宜居城镇试点”、“中国休闲服装名镇”。[1]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园洲四面环水,北有沙河,南有东江,因而得名“园洲”。公元1629年(明崇祯二年)为东莞县辖地。 1950年,东莞县划分区人民政府。石排、园洲、民主、丰乐、大同共六个乡组成东莞县第七区。首任区长魏达(兼区委书记),期时,和平乡乡长香兆彬,云山乡乡长王设。 1952年12月,珠江专区撤销,设立粤中行政区,东莞划归粤中行政区管辖。 1953年,第七区改称为第六区,至1956年,第六区又改称为企石区,与此同时,划分石排、园洲、企石三个大乡。 1956年1月4日,因行政区划变迁,东莞县划归惠阳专区管辖。 1957年,东莞县开展撤区并大乡的工作,并于当年12月26日完成,成立了37个大乡。 1958年9月14日,东莞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在园洲乡(现属博罗)成立,命名为“五一人民公社”。9月20日,废除大乡制,建立人民公社制,全县成立13个人民公社。10月1日,各乡群众集会,庆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11月13日,莞城人民公社成立。 1959年3月20日,撤销惠阳专区,东莞划归佛山专区管辖。 1963年7月3日,恢复惠阳专区,东莞县又划归惠阳专区管辖。 1959年,东莞县把园洲割给了博罗,从此园洲就划分到博罗管辖之内。 1983年改为园洲区,1986年建镇。镇政府驻下南圩。 2005年12月31日,撤销原九潭镇并入园洲镇,分为河南片区(辖园洲居委会、马嘶、田头、桔龙、廖尾、禾山、土瓜墟、深沥、沙头、阵村、上南、刘屋、下南、江头、白耀前、高头、李屋、寮仔、白马围)和河北片区(辖九潭居委会、上村、水口、凤山、马石岗、义合、佛岭、沥东、沥西、新村)。

[编辑本段]经济状况

工业

2007年,全镇实现GDP总量44.73亿元,完成财政税收13677万元(国税8119万元,地税5558万元),年末金融存款为17.91亿元人民币。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5070.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10元。进一步优化了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8.9:50.6:40.5。 2008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5.6亿元,其中实现工业总产值52.0亿元,农业总产值3.6亿元。全镇完成财政税收19598万元,其中,国税11098万元,地税8500万元。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7亿元;其中工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设备和土地购置费)2.41亿元;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4万元;城市建设竣工面积81056平方米,投资金额达5673.9万元。全镇年末金融存款为24.08亿元人民币。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纯收入不计在内)达5316.9万元,其中,集体经济纯收入超500万元的有3个村委会;集体经济纯收入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有7个村委会。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570元,同比增长8.0%。全镇总供电量6.83亿度;总供水量3548.13万吨,平均日供水量10万吨。该镇工业企业在册登记个数累计达1775家,累计投资总额达83亿元。全镇工业企业中500万元产值以上的规模企业45家,产值超1000万元的44家,产值超5000万元的19家,产值超亿元的6家,规模企业全年工业产值达29.72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7.2%。

农业

园洲镇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土地肥沃,盛产荔枝、蔬菜、甜玉米、塘、猪、鸡、鸭、鹅等农产品,优质荔枝面积1万多亩,水产养殖面积1万多亩,高产蔬菜种植基地1万5千多亩。通过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园洲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商业的转变。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瓜菜出口港澳地区及国外,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树立农业品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营效益。2008年该镇拥有多家绿色大型菜场和养植场,并建有一个8000亩的高标准、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另外,为鼓励外商投资发展“三高”农业,政府在用地和税收方面给予特别的优惠。[1]

房地产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镇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餐饮住宿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休闲娱乐业、金融保险业、物流仓储业、信息咨询中介业及广告业等第三产业在2008年都迈出了新步伐。相继开发建设并发售的名泽天下、东江华庭、园洲花园、御景豪庭、东洲花园、中心花园、盛园华府、明丰东江府、水岸香洲等房地产项目,提升了该镇的城市品位,打响了镇宜居好环境的招牌。继2007年“肯德基”落户该镇之后,2008年又迎来了另一巨头“麦当劳”落户该镇,强有力地拉动餐饮的发展。

特色产业

该镇作为惠州市的制衣名镇,当地的制衣行业当仁不让地占据了园洲经济的半壁江山。2008年,全镇共有制衣企业1000多家,其中印花、纺织、染整等配套企业200多家,占全镇工业企业总数的60%,年产各类服装近2亿套,销售总额达50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产品远销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当地政府也积极努力,为促进当地制衣行业的快速发展,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6年全镇已建成了园洲民营工业园上南制衣区、丰平乡工业园、东莞茶山商会园洲制衣基地等三个专业制衣工业园区。2006年11月23日,政府组织成立了园洲纺织服装协会,加强了企业之间的联系、互助和合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该镇为制衣产业提供培训、技术合作等服务。为培养制衣技术人才,该镇与桦阳技工学校联合举办制衣培训班,为当地制衣企业输送技术骨干。同时,与东莞市虎门富民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技术创新制衣专业名镇。该镇制衣行业得到了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的信息资讯互动平台、设计生产技术平台、人才培训交流平台、企业管理咨询平台、市场营销拓展平台等5大平台支持,使该镇制衣行业逐步向高效率、现代化转变。此外,规划建设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3亿元,集布匹、服装辅料、配料于一体的商贸中心—中大轻纺城,填补了该镇缺乏大规模、上档次的面和辅料供应专业市场的空白。

[编辑本段]城镇建设

园洲镇坚持“以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建设”的发展战略围绕“五年再造一个园洲”的总体目标,致力于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全面优化投资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投资、置业者。园洲镇污水处理厂按照“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的要求,于2006年重新修编了《园洲镇总体规划》,对全镇未来15年的经济发展战略、城性质与规模、镇域功能分区及空间布局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把沙头、阵村、岗头、高头四个村委会纳入河南片中心区范围进行规划,把新村、沥西、沥东、佛岭、义合五个村委会纳入河北片中心区范围进行规划,有效地拓展了该镇南北中心区的发展空间,带动中心区周边村的发展。 2006年以来,该镇努力加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配套设施、农村饮用水设施等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投入,主要包括:投入了1200万元铺设第二自来水厂至河北区水厂总长度为7.5公里的自来水管道,于2006年5月实现通水;投入了1000万元完善了新世纪工业园的东坡大道主车道,于2006年11月通车;投入了740万元建成了政法大楼,于2007年2月投入使用;投入了3300多万元建成了广惠高速公路园洲互通口,于2007年11月通车;投入了850万元对县道X193线进行改造,于2007年11月完成;投入了700万元完成了河北振兴大道首期工程,于2007年11月通车;投入了400多万元建成了园洲镇机关便民服务中心,于2007年11月落成并投入运作。自2006年以来,该镇还先后投入了近3000万元,对全镇的主要道路、排水管道、绿化配套、路灯设施等进行了改造和完善,使全镇的城镇档次和品位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有效地推进了城镇化进程。除了完成以上工程外,该镇还先后规划并启动了中心运河美化亮化工程、河北商贸市场以及包括东坡大桥、和安大桥、振兴大桥、龙江东江大桥和东坡大道、和安大道、振兴大道、环城北路的“四桥四路”的建设。[2]

[编辑本段]交通网络

园洲镇被称为博罗县的西南“门户”,距深圳、香港、广州、惠州均70公里,南与东莞市企石、石排两镇隔江相望,西与东莞市的石龙镇相连接,堪称进入东莞的“桥头堡”,园洲得天独厚的区位易接纳港澳、东莞、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的发展辐射,是拓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区域。园洲镇对外交通极为便利、南经东江石洲大桥可直达东莞、深圳、西经园洲大道到东莞石龙火车不到9公里,北经沙河大桥直达广汕公路,经广惠高速到广州火车站仅50分钟车程。连接东莞企石镇、总投资额近1.9亿元的龙江东江大桥以及和安大桥;东坡大桥、振兴大桥;广惠高速公路园洲互通口等工程已投入使用,园洲镇逐步形成以桥北路、福园路、东坡大道为三轴,以广惠高速园洲互通口、振兴大道、园洲大堤、沿江路为丝线、以河南区、河北区为双中心的“三轴四线——双中心”城镇结构。到2010年,园洲成功打造河南区5分钟、河北区10分钟到达镇中心区生活圈。

[编辑本段]水电通讯

园洲镇水电供应充足,日供水可达34万立方;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可达5万立方米;2008年已建有220KV、 110KV和35KV输变电站各一座,可确保全镇生活、生产所需。全镇通讯发达,镇内建有先进的微波发射网,城镇电话普及率及光纤电视网覆盖率均达100%。

[编辑本段]民风习俗

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每年的端午过后的几天,在该镇的部分村都举行龙舟比赛,来自附近地区的宗氏兄弟都会聚首一堂,派出龙舟参加比赛,促进交流,共叙情谊。

[编辑本段]文教卫生

园洲镇具有完善的从幼儿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成人中等教育的完善教学体系,尊师管教蔚然成风。2008年拥有完全小学26间,中学2间。该镇中小学教师以发展园洲的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己任,勤教善导,使该镇的教育教学质量长盛不衰,长期稳居博罗县的前列。博罗县园洲中学新校区坐落在园洲镇田头村东北面的“鹅岭岗”上。该校占地面积1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可容纳学生5500多人。园洲中学园洲中学新校区按省一级学校的标准设计建设。硬件建设有:①六层高综合大楼一幢;②五层高教学楼3幢;③五层高实验(功能)楼3幢;④五层高图书馆1幢;⑤五层高学生宿舍楼8幢;⑥五层高孝师宿舍5幢;⑦学生食堂2座;⑧教师食堂1座;⑨风雨操场(室内体育馆)1座;⑩标准运动场1个,篮球场12个。园洲中学新校区建设成为环境宽阔优雅、设备齐全、管理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过硬的现代化镇级中学。[3]园洲镇人民医院采用园林式设计,环境优雅秀丽,是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教学于一体的国营综合性一级甲等医院,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目前医院正按二甲医院标准建设和装修。现有职工118人,专业技术人员10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6人。设有病床152张,医院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和预防保健科,全院实行电脑信息网络系统管理。院内设急诊室、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骨伤科、痔疮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泌尿科、激光科、碎石室、心电图、B超、放射、检验等二十多个科室。[3]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