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工业提升门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惠城工业提升门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惠城工业提升门以及惠州未来城市发展怎么样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说我个人的结论,在外部大环境下,每个城市都会或快或慢的发展与改变。但如果要说惠州单独在某一段时间会发展得比较迅速,迎头赶上诸如东莞、佛山则不现实。惠州还是存在许多发展难题与瓶颈的。
地域面积
惠州区域面积极大,1.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相当于广州+深圳+东莞之和,在珠三角9市中仅次于发展得最为缓慢的肇庆。由于区域面积大,地形复杂,境内多山地区不在少数。其境内龙门县、惠东县与省内有名的老少边穷地区接壤,如龙门县和新丰县、河源市接壤;惠东县则同时和海丰县、紫金县、陆河县接壤。这些地区都是省内著名的贫困县,偏偏惠州两个面积最大的县与其接壤,发展之难度可见一般。广东集全省之力都没有能照顾好东边、西边和山区,遑论以一市之力去发展紧邻省贫困县的龙门和惠东边区。
发又发展不起来,丢又不能丢下,所以说得难听点,影响发展也就在所难免了。一个地区很难做到均衡发展,深圳在2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尚有不平衡的地区,遑论要1.1万平方公里的惠州去照顾好山区了。龙门发展这么多年,不说在省里,在惠州都毫无存在感,除了泡温泉几乎没人想到龙门就是一例。2017年龙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将近2.1万余元,和惠城区的4.5万元几乎相差一倍还有多,可见地域发展的不均衡。
外部支持不足
惠州的房地产经常玩的一个概念就是深圳东,深圳上班,惠州安家。同志们阔以安心在惠州临深地区安家立业。还一个概念就是深圳地铁惠州延伸线,延伸到惠州哪里哪里,然后借此机会开始发力发展了。
先说第一点:深圳东这个概念被惠州玩烂了,结果深圳却绕开惠东县在汕尾划了块468平方公里的飞地,变成了深汕特别合作区。人家都不带你一起玩,深圳东这个力是借不到了。
关于地铁概念,其实深圳规划与惠阳相连的地铁14号线甚至都还八字没一撇。根据国家去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
人口与发展
人才是创造一切社会价值的因素,没有人什么事也干不了,又谈何发展?
然而直到2017年底,惠州主城区才120万人。7年时间,惠城区+惠阳区才增加不到6万人口,照这个速度,增长到300万常住人口,不知得到何年何月。所以目前来看,深圳地铁延伸线到惠州是不可能的,惠州近年自身发展地铁也是不可能的。
至于说到省里或广州对惠州的支持,这个也是不太现实的,惠州还有太多的粤东兄弟和山区兄弟待照顾。没让你支持一把都算好的了。惠州的人口为何增长这么慢?一方面是缘于产业落后,一方面是缺少优势教育与医疗资源,导致城市缺少吸引力。境内以制造、加工企业为主,吸引的常住人口基本以劳动密集型群体为主。城内高校少,人才少。外地生不会考虑来惠工作,一所二本院校又能充实多少人才?
惠州的经济
就目前而言,惠州的经济其实真算不上出色,发展得怎么样,省里最清楚,要不然也不会将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划为4档,惠州在第3档了,仅比山区高140元标准。虽然在2018年冲上了4000亿元的GDP总量,排在广东第5位次,然而实际上和前四差距极大。能够保持第5不被中山超越都是件好事,至于想要再进一位,最近10多20年应该是看不到的。
结论
目前来说,惠州的经济只能说发展得尚可,但还远远不到时候说好。境内有山有湖,有江有海,有以电子数码与石化工业为龙头的产业、行业,有知名滨海旅游区,有山林温泉度假区。
以我本人在惠多年的经历来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要一条路修了10年还在修。打通东部沿海交通瓶颈问题,改善滨海旅游体验,大力吸引游客,扩充旅游资源,等等都是需要做的。
另外如果没有特别的政策支持,没有特别的经济增长点,惠州在几年后想要省内保持第5都难。
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正快速发展中....
一、惠州历史:惠州市也就是原来的惠阳地区,再往前就是惠州府,属于客家地区,早在宋朝时期苏轼就被贬惠州做官,今天惠州的城市名片就于苏轼有这莫大的关系。1094年,他写了一首《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惠州出了一大批的历史名人,我们熟悉耳熟能详的有叶挺、邓演达、廖仲恺无、陈炯明等等。李鸿忠也曾在惠州做父母官。
二、惠州区位:惠州曾经很大,我们的大深圳、东莞、河源、汕尾都是从惠州分离出去的,就算是这样,目前惠州的面积也足够大,足足1.1万平方公里,有4区3县(惠城区惠阳区仲恺区大亚湾区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东江从惠州川流而过。
1、区位优势明显。一是交通发达,惠州是粤东门户,交通发达,京广铁路、厦深铁路、赣深高铁(在建)、长深高速、广惠高速、武深高速、涌莞高速穿过,各种商品人流通过惠州中转。惠州机场也已经开通,通航城市越来越多。二是惠州属于珠三角城市,也是大湾区城市群之一,紧邻深圳东莞广州,这些大城市的外溢非常明显,深圳东莞房价高,间接把人推向惠州,对惠州的房地产推动作用非常大,现在惠州所卖的房子中,有1/3以上的客户是深圳客。
2、经济基础较好。目前惠州经济发展平稳,在广东排在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之后,GDP3800亿,有大亚湾高新区、仲恺高新区,在石油化工、家电、电子工业方面具有优势和相当实力。涌现出了TCL、德赛、亿伟锂能、中油PB(惠州)、伯恩光学、雷士照明等知名企业。
3、生态环境好、宜居,土地面积广阔,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空间。惠州享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惠州还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在惠州有西湖、罗浮山、巽寮湾、南昆山等知名旅游景点,2019年惠州市入选“2018年WFBA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榜单。惠州入选“2018年WFBA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榜单。
惠州这几年发展快速,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更是一骑绝尘,大量的土地开发,大量的深圳东莞等外地客涌入惠州购置产业。把惠州作为睡城,充分享受着深圳经济人口外溢的红利。应该说深圳的高速发展极大的带动了惠州的发展,大量的深圳公司把惠州作为他们前店后厂的生产基地。
展望未来,惠州将会更上一层楼,目前惠州已经是二线城市,国内前100名的房地产开发商大量到惠州开发,就是看上了惠州的发展潜力巨大。
惠州是一座很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惠州是珠三角地区面积最大的城市,其陆地面积约1.16万平方公里,约占珠三角地区的1/5。我们都知道,珠三角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寸土寸金,而惠州还有很大拓展空间。目前正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惠州不只是面积大,其地理位置同样优越,不仅与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接壤,也与东莞这个新一线城市接壤,惠州的面积几乎是广州、深圳、东莞之和,其中深圳、东莞开发强度已经很大了,未来它们的产业外溢,惠州将会近水楼台先得月。
惠州也有自己独特的产业优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惠州基本构建起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有TCL、华阳、侨兴、德赛、富绅等一批知名企业。惠州已经发展成为广东的经济强市,其2018年的GDP已经达到4103亿元,仅次于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位居全省第五。展望未来,惠州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完蛋的城市!好好的一所大学给整黄了
直接给结论建议吧,惠州现有的格局不变,发展势必缓慢!惠州版图太大,建议拆分为四个城市,临穗市,临莞市,临深市和临港市,前三个不解释,最后一个是分一部分土地给香港,让香港港府搬迁过来,解决香港的土地房屋问题和社矛盾,和发展瓶颈问题!
公交站台问题解决好再说。
排在广东省前五是没问题的!
惠州的GDP靠工业区拉起来的,毫不客气的说,惠州没有产业。
如果一定要有,那就是房地产,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如学校、商场等生活配套。
惠州的特点就地多,山多,人口少!
惠州有高铁和机场但是暂时没有地铁
为啥?
因为因为惠州人口数量不够的原因(城区人口不到300万),14号线惠州段尚处于规划阶段,开不了工。
虽然从大趋势上来看,深圳跟惠州之间开地铁是迟早的事,14号线终点也预留了延伸至惠州的条件,
但具体什么时候能成,不好说...
(地铁14号线,虚线部分为惠州段)
如果未来14号线地铁开通,排除通胀因素以后,可能惠州的房产还有大约70%的上涨空间。
不过呢!
14号线的深圳段已经开始建设,2022年通车,这个是不会有变数的,这条线深圳段的终点站沙田,到惠阳临深区域大概七八公里,与11号线终点站碧头到东莞长安镇的距离相当。 14号线深圳段开通,会给惠阳临深片区的房价带来一波提升,这个短期内就可以实现,正如同当年11号线拉高了东莞长安的房价一样。
但是惠州的很多是外来人口多,多数是以打厂工为主的,惠州的教育,医疗,学校,暂时还跟不上,不过惠州临近深圳各方面带来很多的便利,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建议龙门给广州,博罗给东莞,剩下的和深圳合并,东莞东三镇或者东六镇划给深圳。详见高铁枢纽文章《深圳扩大面积是刚性需求》
务虚瞎侃方案:惠州一分为三,龙门并入广州,博罗、惠城、仲恺并入东莞,惠阳、大亚湾、惠东并入深圳。东莞凤岗调剂并入深圳。穗莞深整体东进。
惠州应该好好治理一下旅游业民宿监管餐饮监管严惩宰客现象成立旅游警察局发现有问题的商家严惩不贷直接用铲车推平商铺没有乱宰客的现象游客量会大大增加
长城宽带客服热线:95079。
长城宽带以新世纪高科技发展为契机,致力于以新一代以太网技术为基础的宽带网络建设,为用户提供从接入到骨干、从天空到地面的端发展潜力巨大的驻地网运营商, 2003年后,公司发展得到更加雄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并带动了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增强和服务范围的扩大。
长城宽带已经发展成为签约用户 1500万,网络覆盖用户 400多万,已建设开通 210多万户,收费用户超过 40万户。
扩展资料:
网络覆盖
长城宽带总部设于北京,并在全国 30个大中城市设有分支机构。自成立以来,长城宽带以新世纪高科技发展为契机,以新一代以太网技术为基础的宽带网络建设,为用户提供从接入到骨干、从天空到地面的端到端宽带解决方案。
经过10年的发展,长城宽带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驻地网运营商。截至2010年6月,网络覆盖用户数近千万,资产规模约30亿元。在网用户规模正在以7万户/月的速度递增。
2009年长城宽带荣获中国互联网协会授予的“企业信用AA+级”荣誉称号;2010年获得中国互联网产业百强称号,并荣获最具人气宽带网络服务奖。长城宽带将以更优质的网络,更先进的技术,更人性化的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官网-长城宽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一、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校,该校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三年制大专学历文凭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二、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简介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4年3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三年制大专学历文凭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国家任务大学专科学生。
学校地处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珠江三角洲,位于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被誉为“半城山色半城湖”风景如画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惠州。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的形成,惠州得毗邻香港、澳门之利,将成为珠江口东岸区域服务和创新的中心。作为广州、香港、深圳连接粤东、福建和江西的交通要冲,美丽的惠州吸纳了山之仁、水之智,集古老而现代的文化气息于一体,就像一颗镶嵌在富饶的中国南海边的璀璨明珠,已拥有石化名城、数码之都、旅游胜地等著名名片,是宜学、宜商、宜业、宜居的上选佳地。
学校坐落于惠州市惠城区马安新乐教育园区,占地面积700余亩,建筑面积21万多平方米。周边交通便利,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气势宏伟的图书馆、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完善的体育运动设施、标准公寓式学生宿舍等设施。学校素以教育管理严格、教师教学严谨及文化气息浓郁著称,素质养成与技能培养相得益彰,形成了“诚信、勤奋、创新、精进”的良好学风和“浓厚的政治气氛、浓厚的学习研究气氛、浓厚的文娱体育气氛、浓厚的文明和谐气氛”的校风。校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是莘莘学子潜心求学致知的理想之地。
目前,学校有财经学院、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旅游学院、创业文化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基础学院等十四院,设有会计、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互联网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机场运行、报关与国际货运、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智能产品开发、电子商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移动商务、商务英语、应用韩语、商务日语、应用英语(行政管理)、动漫制作技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广告策划与营销、学前教育、服装与服饰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智能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体育运营与管理等45个专业,涵盖经济、管理、工科等协调发展的多个领域。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学校拥有一个配置合理、结构优化、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打造了一支高素质、敬业爱岗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质立校、学工并举、崇尚实用”的办学理念,秉承“明德、博学、求真、致用”的校训,确立了既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又“立足惠州、辐射广东、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以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凸显前瞻性、职业性、实用性的办学特色,形成“学校专业、工厂实业、学生就业三业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轨并行,教学、实训、技能鉴定和生产经营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成功摸索出了一套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43334”治校方略,即坚持办学理念四句话不动摇,实施“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的三大战略不松懈,紧扣“以模式引领发展、以管理促进质量、以软实力提升硬实力”的三大办学方针不放松,推行“班有先进党员,系有战斗堡垒;系有精品课程,院有特色专业;系有教学名师,院有创新团队”的三大实施路径不改变,把学校发展为“学生喜爱、教师留恋、同行认可、社会满意”的特色高职院校的办学四大目标不落空。在“43334”治校方略的基础上,学校继续开拓进取,革故鼎新,进一步形成了“六个五”育人体系,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与好评。
自办学以来,学校教学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社会相关行业、知名企业为依托,面向市场,走合作办学道路,推行“三业对接,双轨并行,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相继建立了安东尼服装工程系实训工厂、金融实训中心、工商学院物流中心等17个高起点、高水准的校内实践基地,12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大力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实施“订单教育”和“双证教育”,采取“外语+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学生毕业时可取得大学专科毕业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职业技术资格证、汽车驾驶证等证件。
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良好。学校与众多知名企业签订了长期、稳定、良好的定向培养和实习实训就业协议,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后有充分的就业保障。数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就业率,近三年均超过98%,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