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提升门验收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工业提升门验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最新版介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最新版》是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而制定本规范。以下是中达咨询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最新版进行相关资料: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最新版》基本概况: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最新版》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最新版》是一本书籍,主编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最新版》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抹灰工程(5)门窗工程(6)吊顶工程(7)轻质隔墙工程(8)饰面板(砖)工程(9)幕墙工程(10)涂饰工程(11)被糊与软包工程(12)细部(13)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十三部分内容,其中门窗工程的基本内容如下:
5.1一般规定
5.1.1本章适用于木门窗制作与安装金属门窗安装塑料门窗安装特种门安装门窗玻璃安装等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
5.1.2门窗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文件和记录:
1门窗工程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
2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
3特种门及其附件的生产许可文件
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施工记录
5.1.3门窗工程应对下列材料及其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1人造木板的甲醛含量
2建筑外墙金属窗塑料窗的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
5.1.4门窗工程应对下列隐蔽工程项目进行验收:
1预埋件和锚固件
2隐蔽部位的防腐填嵌处理
5.1.5各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1同一品种类型和规格的木门窗金属门窗塑料门窗及门窗玻璃每100樘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樘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2同一品种类型和规格的特种门每50樘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樘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5.1.6检查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木门窗金属门窗塑料门窗及门窗玻璃每个检验批应至少抽查5%并不得少于3樘不足3樘时应全数检查高层建筑的外窗每个检验批应至少抽查10%并不得少于6樘不足6樘时应全数检查2特种门每个检验批应至少抽查50%并不得少于10樘不足10樘时应全数检查
5.1.7门窗安装前应对门窗洞口尺寸进行检验
5.1.8金属门窗和塑料门窗安装应采用预留洞口的方法施工不得采用边安装边砌口或先安装后砌口的方法施工
5.2木门窗制作与安装工程
5.2.1本节适用于木门窗制作与安装工程的质量验收
主控项目
5.2.2木门窗的木材品种材质等级规格尺寸框扇的线型及人造木板的甲醛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材质等级时所用木材的质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
5.2.3木门窗应采用烘干的木材含水率应符合建筑木门木窗(JG/T 122)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5.2.4木门窗的防火防腐防虫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5.2.5木门窗的结合处和安装配件处不得有木节或已填补的木节木门窗如有允许限值以内的死节及直径较大的虫眼时应用同一材质的木塞加胶填补对于清漆制品木塞的木纹和色泽应与制品一致
检验方法:观察
5.2.6门窗框和厚度大于50mm的门窗扇应用双榫连接榫槽应采用胶料严密嵌合并应用胶楔加紧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
5.2.7胶合板门纤维板门和模压门不得脱胶胶合板不得刨透表层单板不得有戗槎制作胶合板门纤维板门时边框和横楞应在同一平面上面层边框及横楞应加压胶结横楞和上下冒头应各钻两个以上的透气孔透气孔应通畅
检验方法:观察
5.2.8木门窗的品种类型规格开启方向安装位置及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检查成品门的产品合格证书
5.2.9木门窗框的安装必须牢固预埋木砖的防腐处理木门窗框固定点的数量位置及固定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5.2.10木门窗扇必须安装牢固并应开关灵活关闭严密无倒翘
检验方法:观察开启和关闭检查手扳检查
5.2.11木门窗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位置应正确功能应满足使用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开启和关闭检查手扳检查
一般项目
5.2.12木门窗表面应洁净不得有刨痕锤印
检验方法:观察
5.2.13木门窗的割角拼缝应严密平整门窗框扇裁口应顺直刨面应平整
检验方法:观察
5.2.14木门窗上的槽孔应边缘整齐无毛刺
检验方法:观察
5.2.15木门窗与墙体间缝隙的填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填嵌应饱满寒冷地区外门窗(或门窗框)与砌体间的空隙应填充保温材料
检验方法:轻敲门窗框检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5.2.16木门窗批水盖口条压缝条密封条的安装应顺直与门窗结合应牢固严密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
5.2.17木门窗制作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2.17的规定
5.2.18木门窗安装的留缝限值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2.18的规定
5.3金属门窗安装工程
5.3.1本节适用于钢门窗铝合金门窗涂色镀锌钢板门窗等金属门窗安装工程的质量验收
主控项目
5.3.2金属门窗的品种类型规格尺寸性能开启方向安装位置连接方式及铝合金门窗的型材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门窗的防腐处理及填嵌密封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印刷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检查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3.3金属门窗框和副框的安装必须牢固预埋件的数量位置埋设方式与框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手扳检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3.4金属门窗扇必须安装牢固并应开关灵活关闭严密无倒翘推拉门窗扇必须有防脱落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开启和关闭检查手扳检查
5.3.5金属门窗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位置应正确功能应满足使用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开启和关闭检查手扳检查
一般项目
5.3.6金属门窗表面应洁净平整光滑色泽一致无锈蚀大面应无划痕碰伤漆膜或保护层应连续
检验方法:观察
5.3.7铝合金门窗推拉门窗扇开关力应不大于100N
检验方法:用弹簧秤检查
5.3.8金属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填嵌饱满并采用密封胶密封密封胶表面应光滑顺直无裂纹
检验方法:观察轻敲门窗框检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3.9金属门窗扇的橡胶密封条或毛毡密封条应安装完好不得脱槽
检验方法:观察开启和关闭检查
5.3.10有排水孔的金属门窗排水孔应畅通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
5.3.11钢门窗安装的留缝限值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3.11的规定
5.3.12铝合金门窗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3.12的规定
5.3.13涂色镀锌钢板门窗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3.13的规定
5.4塑料门窗安装工程
5.4.1本节适用于塑料门窗安装工程的质量验收
主控项目
5.4.2塑料门窗的品种类型规格尺寸开启方向安装位置连接方式及填嵌密封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内衬增强型钢的壁厚及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检查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4.3塑料门窗框副框和扇的安装必须牢固固定片或膨胀螺栓的数量与位置应正确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点应距窗角中横框中竖框150 200mm固定点间距应不大于600mm。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4.4塑料门窗拼樘料内衬增强型钢的规格壁厚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型钢应与型材内腔紧密吻合其两端必须与洞口固定牢固窗框必须与拼樘料连接紧密固定点间距应不大于600mm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尺量检查检查进场验收记录
5.4.5塑料门窗扇应开关灵活关闭严密无倒翘推拉门窗扇必须有防脱落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开启和关闭检查手扳检查
5.4.6塑料门窗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位置应正确功能应满足使用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尺量检查
5.4.7塑料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应采用闭孔弹性材料填嵌饱满表面应采用密封胶密封密封胶应粘结牢固表面应光滑顺直无裂纹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一般项目
5.4.8塑料门窗表面应洁净平整光滑大面应无划痕碰伤
检验方法:观察
5.4.9塑料门窗扇的密封条不得脱槽旋转窗间隙应基本均匀
5.4.10塑料门窗扇的开关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开门窗扇平铰链的开关力应不大于80N滑撑铰链的开关力应不大于80N并不小于30N
2推拉门窗扇的开关力应不大于100N
检验方法:观察用弹簧秤检查
5.4.11玻璃密封条与玻璃及玻璃槽口的接缝应平整不得卷边脱槽
检验方法:观察
5.4.12排水孔应畅通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
5.4.13塑料门窗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4.13的规定
5.5特种门安装工程
5.5.1本节适用于防火门防盗门自动门全玻门旋转门金属卷帘门等特种门安装工程的质量验收
主控项目
5.5.2特种门的质量和各项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
5.5.3特种门的品种类型规格尺寸开启方向安装位置及防腐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检查进场验收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5.4带有机械装置自动装置或智能化装置的特种门其机械装置自动装置或智能化装置的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启动机械装置自动装置或智能化装置观察
5.5.5特种门的安装必须牢固预埋件的数量位置埋设方式与框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5.6特种门的配件应齐全位置应正确安装应牢固功能应满足使用要求和特种门的各项性能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检查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和进场验收记录
一般项目
5.5.7特种门的表面装饰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
5.5.8特种门的表面应洁净无划痕碰伤
检验方法:观察
5.5.9推拉自动门安装的留缝限值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5.9的规定
5.5.10推拉自动门的感应时间限值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5.10的规定
5.5.11旋转门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5.11的规定
5.6门窗玻璃安装工程
5.6.1本节适用于平板吸热反射中空夹层夹丝磨砂钢化压花玻璃等玻璃安装工程的质量验收
主控项目
5.6.2玻璃的品种规格尺寸色彩图案和涂膜朝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单块玻璃大于1.5m2时应使用安全玻璃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和进场验收记录
5.6.3门窗玻璃裁割尺寸应正确安装后的玻璃应牢固不得有裂纹损伤和松动
检验方法:观察轻敲检查
5.6.4玻璃的安装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玻璃的钉子或钢丝卡的数量规格应保证玻璃安装牢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5.6.5镶钉木压条接触玻璃处应与裁口边缘平齐木压条应互相紧密连接并与裁口边缘紧贴割角应整齐
检验方法:观察
5.6.6密封条与玻璃玻璃槽口的接触应紧密平整密封胶与玻璃玻璃槽口的边缘应粘结牢固接缝平齐
检验方法:观察
5.6.7带密封条的玻璃压条其密封条必须与玻璃全部贴紧压条与型材之间应无明显缝隙压条接缝应不大于0.5mm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一般项目
5.6.8玻璃表面应洁净不得有腻子密封胶涂料等污渍中空玻璃内外表面均应洁净玻璃中空层内不得有灰尘和水蒸气
检验方法:观察
5.6.9门窗玻璃不应直接接触型材单面镀膜玻璃的镀膜层及磨砂玻璃的磨砂面应朝向室内中空玻璃的单面镀膜玻璃应在最外层镀膜层应朝向室内
检验方法:观察
5.6.10腻子应填抹饱满粘结牢固腻子边缘与裁口应平齐固定玻璃的卡子不应在腻子表面显露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验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标准》;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等消防法规
各机电专业的消防设计
1、多层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各层的每个防火分区,当其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系独立设置时,则被保护防火分区内的送、回风水平风管与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防火阀;
2、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但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
3、火灾照明应在下列设置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
4、按规定应设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建筑的疏散走道;
5、疏散用的事故照明,其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的照明支线,应接在消防配电线路上;
6、散指示标志宜放在太平门的顶部或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上的指示标志间距不宜大于20m。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控室
1、报警区域按防火区域划分,一个报警区域可以有几个防火分区组成;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有:集中报警系统:区域报警系统;控制报警系统(消控中心),一个区域报警控制器可警戒多个楼层(看产品的功能)安装位置距地面1.3-1.5米,报警电话安装位置1.3-1.5米;
3、建筑面积大于500m的地下商店应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4、独立设置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采用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3h的隔墙和2h的楼板,并与其他部位隔开和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5、消控室应设置下列功能:接受火灾报警,发出火灾的声、光信号,事故广播和安全疏散指令等:控制消防水泵,固定灭火装置,通风空调系统,电动的防火门、阀门、防火卷帘、防烟排烟设施。显示电源、消防电梯运行情况等;
6、火灾报警按钮安装在距地面1.5米;
7、报警线预留100-200毫米长度,绑扎成束、+红—兰线
8、报警线敷设不应有接头、纽结,导线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用接线端子或焊接连接(每个接线端子接线不超过2根),盒内外加螺母。不同电压、电流、不同回路、不同系统、不同类别的线不能放在同一线槽内;
9、线槽每隔1.5米设吊架及支架,吊拉杆不小于6mm;
10、消防电源应为专用电源,不允许插接接头;
11、消控室门向疏散方向开门,允许有送回风管但应加防火阀。严禁无关电气线路穿越,控制台周围留1米通道和检修通道;
12、消防控制的功能:控制消防设备的开启、关闭;消防水泵、防烟、排烟风机的开关;关闭防火阀,停止空调送风机;显示火灾、故障报警的位置;疏散通道、出口等;显示保护地图(模拟图、平面图);显示消防电源的状态;配备火灾报警应急广播控制装置;
13、消防控制状态的过程:当火灾报警时;火灾报警系统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启动;室内消防栓系统启动(消防水泵启动);电源进行切换(非消防电源停电,应急消防电源启动),并接通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装置和疏散指示照明。电梯迫降在首层;,加压送风机启动(风口开启),隔离系统启动(防火卷帘下降);防火门关闭;
14、每隔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装置,两个手动火灾报警装置的距离不超过30米,安装位置1.3-1.5米。
防烟、排烟系统
1、一二类建筑(高度超过50米)、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建筑物应设置防烟分区;
2、防烟分区一般不超过500平方米,不大于防火分区;不跨越防火分区,防排烟系统设置一般在走廊、防烟道、排风井道各自独立,耐火等级1小时;
3、高层建筑的防烟、排烟系统。分为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和自动排烟系统(可开启外窗);自动排烟系统(可开启外窗)分为:机械排烟系统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系统;
4、塔楼建筑应设有两个疏散防烟楼梯;并设有前室,前室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每隔2-3层设置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每层都设加压送风口;
5、防烟楼梯间。合用消防前室设计风量18000-20000.28000-30000M3、H。层数超过32层的分段计算。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在前室、楼梯间、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当楼梯间和消防前室加压送风系统必须合用时应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力点的的压头损失,其余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2、防烟楼梯间为50PA;
3、前室、楼梯间、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避难间为25PA;
4、楼梯间每隔2-3层设置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每层都设加压送风口。
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的风速规定
(1)采用金属风管,风速不大于20米/秒
(2)混凝土结构管道风速不大于15米/秒
(3)送风口的风速不大于7米/秒;排烟口的风速不大于10米/秒;
6、排烟系统的设置的:一般设置在楼梯间、前室、消防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层。
7、超过32层的建筑楼梯间的送风量和排风量应分段计算
8、剪力楼楼梯间可供用一个风道其风量按两个楼梯间计算,风口分别设置。
9、避难层的加压送风量按净面积计算不小于30立方米/秒,避难层应设有消防电梯出口、应急照明、广播、消防电话、消防栓、并设有独立的防烟设施,防烟楼梯进行分割。
机械排风(防烟)系统
1、排烟系统的设置条件:
(1)建筑高度超过32米,
(2)内走廊超过20米。并设有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设施
(3)面积超过100平方米
(4)通风和空调系统应设置排烟系统
2、防烟系统的安装位置:
(1)担负一个防烟分区净空高度大于6米的房间,每平方米不小于60立方米
(2)担负一个防烟分区净空高度大于6米的房间,每平方米不小于120立方米
(3)排烟口安装在屋面及顶棚位置;排烟量不小于60立方米/秒;
(4)防烟口设置水平距离不超过30米防烟阀关闭温度280℃
(5)走廊的防排烟系统竖向设置,室内的按防火分区设置
(6)机械防排烟系统可以与通风空调系统合用但必须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
(7)防火风管为建筑中的安全救生系统:主要应用于火灾时的排烟和正压送风的救生保障系统,一般可分为1h、2h、4h等的不同要求级别。
3、通风与空气调节
(1)通风系统应设置,横向按防火分区设置,竖向每五层设置(不超过5层);
(2)通风空调系统穿越下列情况时安装防火阀700C(穿越防火分区墙、楼板变形缝等)。
防火分区
1、一类建筑:1000平方米;二类建筑:1500平方米;地下室:500平方米;
2、高层建筑与裙楼有防火墙及良好的防火措施时最大防火分区不应超过2500平方米;
3、高层建筑有自动扶梯、上下层连通、上下开口通道楼梯等,防火分区应按上下连通作分防火分区,面积叠加计算
4、每层防火分区安全通道门不应小于两个,两个安全门的距离不小于5米。一般在24-40米,环形走廊10-20米;安全疏散门距离室内的任何一点不超过40米,室内到室内门不超过15米。
5、首层消防通道走廊宽1100-1200毫米;门900-1300毫米,门往外开。门外1。4米内不应有踏步104、防火卷帘耐火等级一般为3小时;
6、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方米,住户不超过八户,应设有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
7、消防电梯的配置:小于1500平方米设置一台消防电梯,大于1500小于4500平方米2台,4500平方米3台;
8、消防电梯应设置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消防电梯前室不小于6平方米;
9、十层以上的建筑应在单元内的阳台进行连通或凹陷。
消防给水及消防灭火设备
1、消防电梯前室设有消火栓;
2、消防泵房耐火等级为2级。消防水箱楼板厚15毫米,隔墙耐火2小时,甲级防火门;
3、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均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设备。
其他
1、玻璃幕的耐火等级应耐火1小时;
2、建筑变形缝等应加防火保护层;
3、无框玻璃幕墙及间隔玻璃幕墙应耐火1小时,应有800mm高实体墙;
4、发电机房储油不能超过8小时用量;
5、高层建筑的间距13米、群楼6米;
6、消防车道宽度不小于4米,与建筑物距离不小于5米,高度不超过4米;
7、建筑物的变形缝及金属结构要加防火保护层;
8、一、二级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距离150米,面积2500平方米。电缆井、管道井、排风井、防烟井应每层进行分隔。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消防验收工作是检验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针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施、安全防火设计等功能进行检验。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工作与生命、财产等息息相关,因此消防验收工作受到国家及社会的关注,所以务必保障建设工程的消防安全,防止出现火灾隐患。
一、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单位消防意识淡薄,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随着国家与社会对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工作的重视提高,对建设工程进行验收已成为严格的消防法律明文规定的内容。然而许多建设工程单位或因对这一法律规定并不清楚,或因其他原因而刻意忽视,致使建设工程在竣工后,往往没有经过消防验收就已投入使用。尤其是许多工业园工程、开发区工程等都未接受消防验收,这表明建设单位对消防验收的意识十分淡薄。同时,由于建设单位不存在高度的消防验收意识,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随意改动设计图纸上关于消防工程的设计,而将消防设施作为装饰自行建设。例如,在有的工程建设中,室内的消火栓栓口建得与墙面平行,致使消火栓门难以关紧;或是室外消防栓远离过道,被设置在离建筑物较近的地方,这大大降低了消防车使用的及时性;有的建设单位使用木质或是没有经过防火处理的钢制材料作为疏散楼梯,且宽度不足1.1m,或是楼梯是旋转形式的,且上下踏步角度超过10度。
(二)建设工程设计单位不符要求,图纸存在问题
建设工程设计单位是最基础的存在,它为建设施工单位提供全面的图纸,指导整个工程的建设。随着建筑设计行业市场竞争力度的加大,许多设计单位在设计中往往以讨好建设单位为前提,从而忽略了建设工程的科学性。尤其是许多建设单位对消防工作的忽视,直接导致设计单位在设计中不顾国家关于建筑消防的规定要求,也不管建设工程规范的具体情况。结果是在设计图纸中难以发现的消防方面存在的缺陷,直接暴露在建筑施工中,这就很难达到消防验收的要求。如:从建筑设计图纸中,可以明显看出办公室区域以及商铺卖场等区域的完美消防建筑,然而在消防验收工作完成后,业主自行将区域进行分隔,致使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设施等的正常运行都出现问题;甚至在有的设计中,消防给水、报警淋喷等消防设施没有任何图示,仅仅是呈现文字说明。
(三)消防验收单位的监督工作存在问题
在建设工程数量逐渐增加的今天,从事消防验收工作的人员数量却未有变化,始终呈现量少、事多、质弱的特点,导致消防验收监督工作不到位。同时,为了完成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工作,许多人员都是临时上阵,属于典型的边干边学,这些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在进行验收工作时敷衍了事,随意性大。甚至有的消防验收人员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消防设施,采取避而不查,掩耳盗铃等方式,多以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作为主要参考,导致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二、提升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工作的途径
(一)强化建设单位的消防验收意识,加强对设计图纸的执行力度
建设单位作为消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必须具备严格的消防验收意识,才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树立严格的消防责任意识。建设单位应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的学习,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建立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一般的建设工程,要求在通过备案管理,取得施工许可后,7个工作日内到消防机构备案,这将利于提高消防审查效率。至于特殊的的建设工程,对其的验收工作,设计文件、审核工作等都需要消防机构完成。通过彻底改变建设单位领导的思想观念,让他们主动参与协助消防验收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消防设施建筑施行一定的惩处,以降低消防安全隐患。同时,设计图纸是指导建设单位执行工作的重要文件,是设计单位依照相关规定而制定的,涉及到大量的消防设施的建设规定,对于减少由火灾引起的大量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涉及图纸的相关规范执行,也能进一步确保消防验收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加大对设计单位的监督管理,确保设计图纸的科学合理性
首先,要加大对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图纸的审查力度,确保设计图纸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的相关规定及技术要求,杜绝设计图纸降低或是省略消防设计的情况。其次,可以通过建立责任惩处制,提升设计单位对消防设计的重视度,由专人进行消防设计管理,争取从源头上做好消防验收的准备工作。最后,工程设计单位的人员还需要定期到施工单位查看,监督建设单位是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包括消防设备、消防材料等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等,才能保证建设与设计相统一,共同协助完成消防验收工作。
(三)提升消防验收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为了更好地应对逐渐增加的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工作,需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消防验收队伍,除了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消防验收队伍的实力。同时也要注重提升验收人员的服务意识及能力,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工程消防验收,针对不合格的消防设施要对建设单位提出整修要求,才能真正的保证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消防验收工作中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验收单位作为3个参与者,都对提高消防质量,减少火灾隐患具有一定的责任。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三者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消防验收,只有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改善,才能真正地达到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的目的。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