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临汾工业提升门维修

临汾工业提升门维修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03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临汾工业提升门维修,以及临汾职业技术学院(临汾)怎么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介绍

山西省临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由国家级重点中专——山西省临汾卫生学校、临汾农业机械学校、临汾农业学校、临汾工业学校合并成立。学院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函授教育于一体,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财经、卫生等第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院占地面积460亩,拥有教学大楼,实验大楼,科技图书楼,文体活动中心,标准化的体育运动场,学生公寓楼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授,副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81人,讲师230人,获得硕士学位教师7人,在职研究生学历教师34人,设有大专部、中专部、并与山西医科大学联合办学。招收临床医学、高级护理专科学生。已开设七大学科门类的35个专业。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我院中专部在继续办好原设护理专业和特色护理的同时,又增添了英语护理班,特职护理专业。各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8000余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600余人。学院拥有两所附属医院和24所长期合作的教学医院。设有心血管、口腔、儿科等研究所。设有农场,优种鸡场,猪场、兽医门诊部,蔬菜大棚,食用菌及花卉培育基地。拥有各类专业实验室60余个,并建有计算机校园局域网与国际互联网和中国教育网联网。设有计算机中心,网络信息中心,远程教育中心,电子阅览室等。学院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沟建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以高考招生和普通中考为主导以对口升学和成人招生为辅助,以免试推荐和职业中专班为补充的办学模式。并与北京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农大、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江苏大学等著名院校联合办学,为学生在校深造,提升学历层次,创造了有利条件.

历史沿革

1958年临汾地区卫生学校创建1958年洪洞农业学校创建1964年临汾地区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1981年临汾地区工业职工中专学校创建2002年洪洞农业学校、临汾农业机械学校、临汾卫生学校、临汾地区工业职工中专学校合并升格为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概况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备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全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日制综合性高等专科院校。学院座落在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历史文化古城—临汾。临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东邻雷霍,西控河汾”,历来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如今,同蒲铁路贯穿南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信息尤其发达。临汾,古称平阳。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地处黄河中游,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和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据《尧典》记载:原始公社时代的帝尧即建都平阳。数千年间,武将良相,文人墨士,方圆几百里历代相继。今日,平阳大地古风犹存,遵礼守法、崇儒尚文之意更加浓郁。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无数璀璨夺目的名胜、名人。从“文明始祖尧庙、黄河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等为代表的根祖文化,到“苏三监狱、明代署衙、丁村人遗址、华门”等为代表的文化景观,无不透射出这片沃土的钟灵毓秀,无不彰显出这片沃土的厚重底蕴。崛起中的临汾职业技术学院传承历史文化,引领美好未来。在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形成了独具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体系,聚集了一批具有很高教学、学术造诣的专家和教授,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成为全省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等第一线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促进地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院占地500余亩。校内的教学楼、图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礼堂等古今建筑错落林立,相映成趣;校办网络中心、多媒体电教室及60多个专业实验室等教学实习实验设施齐全,性能先进;校园文体活动中心、标准化体育场等文体娱乐场所环境优雅,生机盎然;集学习、生活、娱乐为一体的人文和谐学院,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学习条件和深造成才的机遇,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院设有七系二部40多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研成果丰硕。拥有教授、主任医师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150余人,专职讲师240余人,大多具有“双师型”资历,其中获硕士学位教师和在职研究生近百人。近年来公开发表的国家、省级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0余本,制作电子课件100余个,积极推进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在发展中立意高远,志在一流,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建有两所附属医院,设有心血管、口腔、儿科等研究所,并与30多所教学医院和临汾职业技术学院36个校外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合作,还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著名院校合作办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全力培养创新能力强、专业技能精、综合素质高、适用范围广的高层次、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我院中专部在继续办好原设护理专业和特色护理的同时,又增添了英语护理班,特职护理专业。各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8000余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600余人。学院拥有两所附属医院和24所长期合作的教学医院。设有心血管、口腔、儿科等研究所。设有农场,优种鸡场,猪场、兽医门诊部,蔬菜大棚,食用菌及花卉培育基地。拥有各类专业实验室60余个,并建有计算机校园局域网与国际互联网和中国教育网联网。设有计算机中心,网络信息中心,远程教育中心,电子阅览室等。学院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沟建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以高考招生和普通中考为主导以对口升学和成人招生为辅助,以免试推荐和职业中专班为补充的办学模式。并与北京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农大、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江苏大学等著名院校联合办学,为学生在校深造,提升学历层次,创造了有利条件。学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强化实验学习、实训环节,本着适应需求,与时俱进,发展优势,坚持特色,规范办学,严格管理和保证质量的办学原则,充分发挥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和师资雄厚的优势,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各科专业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这片承载着希望的沃土上,立足新世纪的高起点,展望未来,学院始终把“建一流环境、造一流师资、育一流人才、创一流院校”作为不懈追求。在省、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将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以更加强劲的发展态势,跻身全国百强高职院校行列。

教学系部

1.护理系: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其前身为临汾卫校,创建于1958年,现为临汾职业技术学院二校区,校区占地面积11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拥有教学大楼、图书大楼、实训大楼、两栋学生公寓楼,标准化的餐厅、体育运动场等教学设施,其中护理实验中心是教育部命名的“国家级职业教育护理实训基地”。现有专兼职教师64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研究生4人,中级职称23人,双师型教师40人,近年来,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两项,主编、参编卫生部、教育部规划教材十余部,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现有学生3500余人。2.医学系:我院医学系是在原“国家级重点中专”临汾卫校的基础上创建的。办学四十余年来为省内外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输送万余名医疗技术人员,其中很多人已成为医疗卫生战线上的骨干和精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该系现有专职教师5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人,占教师总数41%,讲师6人,占教师总数12%。我系各专业现有学生2385人,其中大专生1815人,中专生570人。现有教研室19个,包括:解剖组胚教研室、预防医学教研室、中医教研室、生化教研室、生理教研室、病理教研室、药理教研室、微生物与寄生虫教研室、内科教研室、外科教研室、妇产科教研室、儿科教研室、皮肤科教研室、耳鼻喉科教研室、眼科教研室、口腔教研室、影像教研室、功能检查教研室和检验医学教研室。专业实验室9个,包括:内科实验室、外科实验室、妇产科实验室、儿科实验室、耳鼻喉眼科实验室、影像实验室、检验医学实验室、医学美容实验室和口腔实验室。实验设备齐全,并有附属医院两所、教学实习医院38所,在充分保证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为医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现设临床医学专业、卫生保健专业、医学检验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助产专业、药剂专业、口腔工艺技术和康复医学等8个专业3.机电系:机电系现有教职员工34人,技术力量雄厚,职称结构合理,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团结、稳定、健康,勤奋、进取、向上的创业型集体。机电系现有在校生近千人,17个教学班级,11个实验、实习室,教学资源丰富,实验、实习条件优越,已同多家生产企业建立了实习合作关系。目前,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矿井通风与安全三个大专层次专业,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采矿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四个中专层次专业。2005年9月建系以来,在院党、政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机电系全体工作人员拼搏进取,加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前采矿技术、机电、汽修等部分专业已实行了订单招生,2006届毕业生已全部就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4.农学系:农学系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有一支观念新、素质高、经验丰富和奉献精神的专职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4名,其中副教授8人,讲师(实验师)12人,硕士学位9人。农学系教学、实验设备齐全,实行“教学研”一体化,除传统专业实验室,正在建设高标准的组织培养室,还拥有日光温室、园艺园林专业实训基地11个,食用菌基地3个,实习农场及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同时,实行院企联合办学扩大实训能力和服务能力,满足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及社会服务的需求;院校联合,引进中国农业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成立中国农业大学临汾教学点,开展本科函授教育。该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强化实验、实训环节,本着适应需求,与时俱进,发展优势,坚持特色,规范办学,严格管理和保证质量的办学原则,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专业人才。5.畜牧兽医系:畜牧兽医系是在原临汾地区洪洞农校畜牧兽医专业基础上组建成立的。主要培养从事畜禽饲养与管理、畜禽良种繁育、动物防疫检疫、畜牧企业经营与管理工作的技术型人才。该系拥有一支理论扎实,富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其中副教授五名、讲师七名、助讲五名、实验员五名。教学设施完善,拥有“动物解剖与生理”、“饲料分析”、“传染病”、“微生物”等专业实验室,校内有实验鸡场、种猪场、兽医门诊部等实训基地,并拥有盛德饲料公司、农丰饲料公司、霍州同兴种鸡场、洪洞羊獬种鸡场等校外实习基地。6.外语系: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我系现有英语教师34人,其中副教授5人、研究生4人、讲师9人。我系教学设施齐全,有语音室5个,多媒体教室5个,大型视频点播室2个,音像资料室2个,有教学光盘、教学磁带等1000余盘,教学实习基地18个。此外,还外聘实习教师6人。教师队伍知识结构新,示范能力强,外语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7.公共课教学部:公共课教学部成立于2005年9月,是学院公共课与基础课的教学部门。该部成立以来,始终以教学工作及教学改革为核心、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素质教育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一体,教学科研相结合,形成了“治学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我部承担了全院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思想、***理论与“****”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文写作、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音乐欣赏等十几门公共课与基础课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还负责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学院运动会、体育活动的组织、协办工作。下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6个教研组。现有教学管理人员6人,专兼职教师85人。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合理,现有副教授13人,讲师25人,助讲15人,青年教师10人,教辅人员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3人。是一支工作兢兢业业、学术思想活跃、创新意识浓厚的教师队伍。

[编辑本段]开设专业

1.卫生保健:

主要专业课程:疾病学基础、常用诊疗技术、康复医学概论、健康教育、预防医学、保健学基础等。就业方向:在农村医疗机构从事对常见病的防治、卫生保健、防疫及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工作。

2.药剂:

主要专业课程: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临床医学概要、天然药化、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基础、药理学、药事管理、药物分析化学、药剂学基础等。就业方向:面向城乡各级医院、社区医疗单位、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从事药品调剂、常用制剂制备等工作;面向药品经营单位(批发、零售)从事药品营销工作;面向药厂从事药品生产与检验、药品管理与销售等工作。

3.助产:

主要专业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心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高级助产学、儿科护理学、医学遗传与优生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等。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院及社区医疗机构。

4.中医(针灸推拿):

主要专业课程:中医基础、经络腧穴学、刺灸学、推拿手法、针灸治疗、中医内科、中医外科学、常见急症处理等。就业方向: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医疗和保健工作。

5.护理:

主要专业课程: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生化学、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学、护理概论、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精神科护理、传染病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心理学等。就业方向:到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医疗机构从事护理管理、科研及技术服务。

6.计算机应用技术:

主要专业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VisualFoxpro6.0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VIsualBAslc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微机组装与维护、PHOTOSHOP、3DMAX.多媒体技术、SQLServer等。就业方向:从事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安装、调试、运行、维修及应用技术工作;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应用程序的设计、应用项目的开发以及相关岗位的技术工作。

7.会计:

主要专业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成本会计、税法、会计学原理课程设计、财务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培训等。就业方向:在各行各业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评估等专业工作。

8.畜牧兽医:

主要专业课程:家畜解剖、家畜生理、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动物营养与饲料、家畜繁殖、猪生产、牛羊生产、禽类生产、动物普通病、动物疫病、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等。就业方向;面向畜牧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动物养殖、病症防治、防疫检疫、实验室检验等工作;从事饲料、兽药、动物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工作。

9.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检疫):

主要专业课程:兽医微生物、兽医基础、兽医临床诊断技术、传染病及人畜共患病、家畜寄生虫病学、动物检疫技术、畜禽普通病学、畜牧概论等。就业方向:畜禽养殖厂、良种繁殖厂、县乡畜牧兽医工作站、动检站、商品检疫部门、质量监督部门以及其它动物防疫检疫相关部门。

10.养殖(经济动物养殖):

主要专业课程:畜禽解剖生理、畜禽营养与饲养、畜禽疾病防治、经济动物生产、畜产品加工等。就业方向:在各级养殖场、饮料公司、畜产品加工企业、检疫机关、自创实体等单位从事动物生产、动物防疫检疫、饲料生产、技术推广、营销、管理及服务等工作。

11.种子生产与经营:

主要专业课程:遗传育种、种子病理、种子经营与管理、作物良种繁育、种子加工与储藏、种子生产与检验等。就业方向:从事种子生产、良种繁育、种子营销、技术推广等管理及技术服务工作。

12.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技术应用:

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液压气动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AUTOCAD、机械设计、单片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厂电气控制及PLC、变频技术、电力拖动、电变维修与原理、空调制冷等。就业方向:在机电类企业中,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技术开发及各种机电设备采购和销售等工作,也可从事电力施工、电器控制等工作。

1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

主要专业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机械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汽车电器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养护、汽车空调、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营销、汽车驾驶、汽车拆装技术、汽车修理技术等。就业方向:从事汽车的性能检测、维修、营销、运输、管理等工作。

14.矿井通风与安全:

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AUTOCAD、机械基础、煤矿地质、煤矿测量、矿山供电、矿井通风机械、开采方法、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图、通风安全与监测、现代企业管理等。就业方向:面向煤矿生产企业,从事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管理等工作,或从事供电、测量、开采等工作。

15.采矿工程:

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普通电工、AUTOCAD、机械基础、煤矿地质、煤矿测量、矿图、井巷工程、煤矿供电、煤矿机械、煤矿开采方法、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安全工程、企业管理等。就业方向:主要面向煤矿生产企业,从事矿井建设、开采、测量、安全管理等工作。

16.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主要专业课程: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概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电视机原理与维修、VCD/DVD原理与维修、电子产品营销、电机与控制、通信设备原理与维修、电冰箱空调原理与维修、显示器原理与维修等。就业方向:在电子电器行业中从事电热、电动、制冷、通讯、视频、电器控制等方面的安装、维修、调试等工作,也可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技术管理工作。

17.园艺技术:

主要专业课程:花卉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林规划与设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盆景与插花艺术、园艺产品经营与管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鲜切花保鲜贮运技术等。就业方向:从事花卉生产、经营及销售工作;从事农林、城管、园林系统管理及技术服务工作

18.工业分析与检测(煤化工方向):

主要专业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合物及鉴别、定量分析、工艺分析、有机分析、仪器分析、工业分析技术、煤化工产品检验技术等。就业方向:煤化工、石油、医药、冶金、轻工、电子、建材、纺织、农业、商业、环保等部门从事分析检验工作和实验室(化验室)的组织管理工作,亦可在涉及分析与检验的科研工作中担当助手。

19.农村经济管理:

主要专业课程:农村经济学、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农村企业经营管理、农村审计实务等。就业方向:各县(市)农业经济管理局、乡镇经管站、农村基层行政、农村经济管理等。

20.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

主要专业课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城市规划与管理,环境与质量评价、园林绿地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环境规划与管理、土地利用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就业方向:从事城市规划设计、村镇规划、地籍调查、城市绿地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21.农副产品加工:

主要专业课程:粮油品质检验、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农副产品加工设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等。就业方向:在食品厂、农副产品加工厂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农副产品的营销、检测、储藏等工作。

22.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专业课程:农业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效益分析、气象观测等。就业方向: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从事环境监测及相关管理工作。

23.商务英语:

主要课程: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函电、英语听说、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国际法律与案例、国际汇兑实务、市场营销学等。就业方向:涉外经贸企业、外资机构、跨国公司、外国驻华商务公司、国际物流公司、涉外律师事务所等。

24.旅游英语:

主要课程:旅游英语、英语听说、英语写作、英美概况、导游实务、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文化、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就业方向:国际旅行社、出境旅游领队、外事旅**政部门、外事接待处以及其它涉外企业等。

25.涉外洒店服务与管理:

主要课程:酒店英语、餐饮服务英语、英语听说、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餐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统计学、现代酒店管理等。就业方向:星级酒店、旅行社、渡假村、行业协会、旅游景区、旅**政管理部门、外贸、外事、会展中心等。

26.旅游管理:

主要课程:旅游英语、英语听说、旅游学概况、中国旅游文化、中国旅游地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规划与开发、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等。就业方向:旅**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宾馆、渡假村、其它涉外单位等。

27.安全技术管理:

主要课程:安全原理、管理学原理、安全工程概论、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电气安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法规、消防工程等。就业方向:有关安全生产的企业及相应的管理机构。

28.食品营养与检测:

主要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卫生学、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安全检测、食品感官评定、食品营养学、食品标准法规、仪器分析、食品营销学。就业方向:肉制品生产公司、烘焙食品生产公司(基地)、食品发酵公司、乳制品生产公司、淀粉生产公司、农产品加工公司以及与食品相关的经销企业、农业教育单位、科研院所等。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中心

科研中心是负责全院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组织和成果管理及教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科技合作、学报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如下:·根据国家科技方针和学院的总体规划,制定学院教科研发展中长期规划及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的意见和方案;制定科技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编制学校科技工作年度计划,做好科技年度统计和科技宣传工作,提出年度教科研经费预算。·负责组织教学科研项目的论证、遴选、推荐、争取及督促检查工作。·负责教学科研成果鉴定、报奖和专利申报工作。·协助人事处做好科研人员定岗、定编工作;负责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申报、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负责教科研业绩管理办法的制定、统计和奖励工作。·负责院学术委员会日常工作和校学术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组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全面完成学校下达的任期目标任务。

其实在临汾什么都不是太好

不过自己努力肯定能学下东西

学校里有一只黑狗,很逗的

不管在哪里,加油!

邮编:41000

隰县位于临汾市西北边缘,吕梁山大背斜中轴部,地跨东经110°55′—111°15′,北纬36°30′—36°55′。东临汾西,西连永和,南与蒲县、大宁接壤,北与石楼、交口毗邻,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52公里,总面积1415.3平方公里。

隰县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达。209国道纵贯南北,境内长52公里;省道洪(洞)永(和)线横穿东西,境内长60公里,临(汾)大(宁)线与209国道相接,境内长3.6公里。县乡公路328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贯通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络。

二、历史概况

(一)历史沿革

隰县历史悠久,素有“河东重镇、三晋雄邦”之美誉。公元前17世纪,是商朝属下的基方小国部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属同姓诸侯国中的蒲国。春秋时代,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史称蒲邑。战国归魏,改蒲阳。秦属河东郡。汉置蒲子县。西晋永嘉二年(308)刘渊建汉,曾徙都蒲子,后迁平阳,于此置大昌郡。北魏初属仵城郡。魏孝文帝改蒲子为长寿县,太和十二(488)年于此置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置龙泉郡。隋朝统一全国,视晋西为冲要,开皇五年(585)废郡置隰州,继设隰州总管府,开始以“隰”命名。《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南有龙泉下隰,因以为名。”开皇十八年(598),下设隰州县,大业三年(607)改隰州总管府为龙泉郡,辖隰州、永和、浮山、石楼、蒲县。唐武德元年(618)置隰州,属河东道。武德二年设总管府,领隰州、中州、昌州、南汾、东和、西德6州。贞观三年(627)复置隰州。宋、元、明、清因隰州置。

****元年(1912)5月,隰州改隰县,直隶山西省。民国3年(1914)划属河东道,民国19年(1930)撤销河东道,仍直隶山西省。民国26年(1937)9月,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隰县黄土村,晋西事变后又移驻城关镇,辖汾西、霍县、灵石、石楼、永和、隰县、大宁、蒲县、吉县(次年划出)、乡宁(次年划出)、临汾、赵城、洪洞、襄陵、汾西等15县。

1946年11月28日,隰县解放,**九地委、九专署、九分区驻隰,辖隰县、蒲县、永和、汾西、洪洞、赵城、大宁、石楼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隰县划归临汾地区。1958年6月27日,隰县与大宁合并为隰宁县。同年又与蒲县、永和、石楼合并组建吕梁县。1961年复改隰县。

(二)自然概况

隰县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境内垣面高阔残缺,沟壑纵横交错,山峦连绵,丘陵起伏。全县主要有三川、七垣、八大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大部分在950米至1300米之间,最高处黄土镇紫荆山1955米,最低处午城镇上胡城村770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5℃,年平均降水量450——550毫米,日照2740.9小时,无霜期150——160天。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涝、风、雹、霜等自然灾害,尤其旱灾较为严重。

三、行政区划

隰县设龙泉、黄土、午城3个镇,城南、阳头升、寨子、下李、陡坡5个乡。全县共有8个乡(镇)、98个村委、4个居委会、384个自然村。

四、资源概述

(一)人口资源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99691人,其中城镇人口21137人、农业人口78554人。

(二)土地资源

隰县共有土地2119588.7亩,其中农用地1391187.6亩,含耕地314608.7亩(基本农田206734.5亩)、林地826320.3亩、园地96287.3亩、牧草地95087.2亩,其它农用地58884.1亩;建设用地41203.7亩;未利用地687197.4亩。按2003年人口计,人均占有耕地约3.2亩。

(三)矿产资源分布及储量

1、煤:依据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技术中心勘查,隰县属河东煤田中南部,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埋藏较深,全县总面积1415.3平方公里,无煤区面积288平方公里,含煤面积1127.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9.6%。全县煤炭资源储量约121887万吨,现阶段开采深度按1000米预计,全县焦煤和1/3焦煤预测地质储量约6.8亿吨,主要分布在下李、龙泉、陡坡、黄土、寨子等乡镇,在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的今天,开发利用隰县煤炭资源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2、花岗岩:主要分布在下李乡石马沟村、辛庄河村、黑疙瘩村、陡坡乡玉泉寺、黄土镇马如坪村、上庄村、紫峪村一带。它主要色泽有紫红色、黄白色、芝麻黑等,可用于建筑装饰或地板等,也可用于化工等行业的耐酸材料,成材率50%以上,以黄土镇上庄村东沟为**。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储量约30000万m33。

3、大理石:是良好的建材和装饰材料,它主要蕴藏在陡坡乡玉泉寺山海拔约1800米处,储量较大,材质坚硬,纹理细腻,花纹层次清晰,立体感强,可为大理石中心精品。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面积约3平方公理,储量大约10000万m33。

4、石膏矿:是生产硫酸和水泥的主要原料之一,它主要分布在下李乡梁家河村东北的牛家山沟内,向东北呈35度,左右倾斜厚度约1.5米左右,具有中小规模开采价值,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储量大约170万m33。

5、白云石:是生产金属镁、钙镁磷化肥、硅镁合金等产品的主要原料,主要分布在下李乡石马沟、黄土镇大坪村东北,矿层厚度大约在8米——12米左右,具有工业开采价值,面积约10平方公里,储量约9000万m33。

6、硅石:是生产硅铁合金、硅钙合金、硅锰合金等产品的主要原料,主要分布在下李乡石马沟中部北侧,厚度约5米左右储量较大,具有工业开发价值。

7、高岭土:主要用于制造日用陶瓷,耐火材料,釉料、涂料等。主要分布在下李乡石马沟和黄土镇东沟,以黄土镇谙正村东沟为好,具有小规模开采价值。

8、膨润土:用于各行各业的添加剂,脱色剂、催化剂、混合剂等,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矿产品。在该县出露层较少,主要在下李乡石槽沟有**层,厚度约50公分左右,具有小规模开采价值。

9、高铝粘土:是生产耐火材料的主要原料,在下李乡石马沟、黄土镇谙正一带均有出露,由于含铁量偏高,不能生产耐火度较高的耐火材料。

10、石灰岩:主要用于煅炼石灰、水泥和建筑材料,又是冶炼钢铁的溶剂原料。主要分布在下李乡上均庄村、青龙山、石马沟、黄土镇谙正村、大坪村至郭家背一带,面积约40余平方公里,储量85000万m3。

11、石英砂岩:分布在黄土镇上庄牛沟峪、陡坡乡玉泉寺一带,可用于建筑的装饰和地板,面积约8平方公里,储量大约3000万m3。

除以上矿产资源外,在山咀村后沟,谙正东沟一带发现有铁矿出露,在玉泉寺附近发现有水晶石存在,紫峪东沟有铝矿石在,在0村西约1000米处发现有少量石油从岩石缝隙渗出,在石马沟桑湾村东南发现有蛭石矿存在,有待下一步化验分析后作出结论。

(四)水利资源

隰县水利资源总量为6700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85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5.4%;亩均占有量32立方米,为全国亩均水资源量的1.5%,是全国严重缺水县之一。自70年代后期,全县进入了一个较长的枯水期,降水量、水资源总量、河流径流量均比50—60年代明显减少。

隰县境内河流较多,其中流入昕水河的三大支流有东川河、紫川河、刁家峪河,三条河流均为常年流河。由于隰县地处黄土残垣沟壑区,植被覆盖较差,因此,夏季每遇暴雨,河水便将大量泥砂携带注入黄河,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昕水河的一般支流。

(五)旅游资源。

隰县的旅游资源丰富,有建于明崇祯年间以悬塑闻名中外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西天,有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大观楼(古楼)。另外,玉泉寺、南北朝石佛窟、灵隐寺、紫荆山原始森林、马刨泉、鹿鸣谷等名胜古迹亟待进一步开发建设。

(六)主要物产

隰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谷子、高粱、小麦、豆类、马铃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梨果、烤烟、油料、药材和蔬菜等。隰县获“中国金梨之乡”和“中国酥梨之乡”的美誉。梨果面积达23万亩,主要品种有酥梨、晋蜜梨、黄金梨、红富士等,产量突破1亿斤大关。

隰县境内已发现的陆栖动物66种。其中,鸟类32种,哺乳类16种,爬行类5种,两栖类2种,节肢动物10种,环节动物1种。大型动物有金钱豹、梅花鹿、狼、野猪、黄羊等。在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褐马鸡、梅花鹿;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麝等;三类保护动物有燕子、猫头鹰、蛇等八种。

隰县边缘为森林草原地带,中部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带。野生牧草种类繁多,有禾本科114种,豆科90种,蔷薇科35种,菊科47种,其它植物145种,共474种。其中优质牧草有百余种。药用植物分布较广,其中甘草、枸杞、桔梗、柴胡、生地、远志、茵陈等在全国颇负盛名。

五、经济发展

综合概况

2003年,全年县内生产总值达到4015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1%,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为近八年以来最好水平。第一产业增加值10481万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0万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长值13301万元,增长9.2%。三项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分别为26.1、40.8、33.1。在经济增长拉动因素中,第一产业拉动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1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3.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085元,增长34.8%。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全县各级财税部门千方百计培植财源,强化征管,严格控制支出,全年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8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县财政支出10041万元,比上年增长2.6%。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升。2003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居住分别比上年上涨8.7%、1.7%、5.5%、5.9%,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比上年下降1.8%、2.7%、5.6%、2%。

(一)工业发展情况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2003年,我县坚持以扩量增效为重点,一手抓老企业技术改造,一手抓新项目启动上马,天天饮料公司千吨冷冻果块加工项目、四纬巾被公司“一洗净”毛巾技改项目、晋利源水泥公司15万吨技改项目、梁家河煤矿9万吨原煤生产项目、裕兴镁业公司万吨镁合金一期工程、林森采石厂、石英砂岩开发项目陆续竣工投产;梁家河煤矿30万吨扩建等项目陆续上马,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2003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4376万元,比上年增长98.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13102万元,是上年的3.86倍。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原煤233800吨,比上年增长40.1%;发电量2418万千瓦时,增长8.6%;水泥7万吨,增长56.3%;生铁213013吨,是上年的5.7倍;焦炭75000吨,减少39.6%;食用植物油271吨,是上年的11倍。

(二)农业发展情况

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农业总产值18709万元,比上年增长21.1%,粮食总产量49976吨,增长11.4%;油料3503吨,增长8.2%;烟叶733吨,增长26.2%;蔬菜12192吨,减少1.1%;瓜果类5237吨,减少0.5%;水果12918吨,增长6.2%。农业主导产业调结构、上规模,新建5000亩优质水果和6000亩优质干果基地,果品套袋8000多万个。全县8万亩马铃薯、3000多亩烤烟、近万亩中药材、6000多亩出口“订单”红小豆,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加快了特色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8500千瓦,比上年增长4.0%;农用化肥施用量16046吨,增长2.1%;农村用电量510万千瓦时,增长4.7%;地膜覆盖面积3636公顷,减少0.4%;农药使用量61吨,增长8.9%。

(三)林业发展情况

现有林地面积80.03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27.23万亩,人工林面积31.7万亩,灌木林9.5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9.2万亩,四旁植树1600万株,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2%提高到32.8%。天然林主要树种有:油松、白皮松、侧柏、栎类;人工林主要树种有:油松、刺槐、杨树等;灌木林主要树种有:山桃、山杏、杵条、沙棘、刺梅等。经济林有苹果、梨、核桃、葡萄等。退耕还林成效显著,造林绿化工作继续加强。2003年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7.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万亩。营造“三北”防护林1.5万亩,天然林植被恢复2.5万亩。完成了城区万亩绿化,在城川百华里绿色走廊植树78万株,坡面造林8000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四)交通运输情况

2003年,全县县乡公路328公里。新改建乡村道路24.4公里。公路货物运输稳定增长。全县共完成货物周转量4872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5526万人/公里,完成增加值1915万元,比上年增长10.8%。

(五)科技发展情况

科技工作有所加强。全县新引进20多个农业新品种,大面积推广了果实套袋等10多项实用技术,企业普遍加大了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

(六)教育发展情况

教育事业有所发展。2003年,中考、高考、职业对口考试好于往年。改造学校危房6405平方米,两所“四化”学校通过市级验收。全年全县普通中学招生2413人,其中高中267人;在校中学生6940人,其中高中927人;毕业中学生1677人,其中高中208人。全县小学招生2805人,在校小学生11017人,毕业小学生2159人。

(七)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结合防治非典,我县新建了县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启动了疾控中心扩建项目,配置了CT机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医疗卫生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得到提高,2003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6个,医院床位315张,卫生技术人员465人,其中中西医师207人,护师78人,中西药师35人,检验及其他技师35人,中西医士61人,护士、助产士21人,其他初级技术人员21人。

(八)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邮电通信事业平稳发展。2003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99.4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22.3万元,增长10.4%;邮政业务总量277.1万元,增长9.9%。市话机总数7152部,增长16.4%。其中本年新增1009部,农话话机总数2047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320户,比上年增长59.3%,其中本年移动电话新增3470户,本年新开通小灵通业务,用户达719户。

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稳步增加,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3580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4061万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0%和10.4%。银行现金收入158611万元,比上年增33.7%,现金支出158605万元,增长31.1%,收支相抵货币回笼6万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县保费收入944.5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2.4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832.1万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91.6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66.2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25.4万元。

(九)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到2003年末,全县共有民营企业25个,从业人员3763人,营业收入19944.8万元,完成增加值5819.4万元,上缴税金399万元。

(十)经济结构调整情况

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在2003年召开的“两代会”上,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全县5年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调结构、上项目,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抓好“两个重点”(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工业特区建设),强力推进“645”发展战略(培育梨果、烤烟、饲草、养畜、土豆、药材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均庄、上庄、岭上、午城四大工业口岸特区;构筑项目兴县、信用立县、人才强县、机制活县、开放富县五大发展支撑体系),奋战四五年,总量翻两番。按照这一思路,县委、县政府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植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继续深入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调整,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

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坚持从市场需求、资源条件、比较效益和群众意愿出发,积极发挥涉农部门和农民协会的作用,引导群众扩大梨果、烤烟、土豆、药材、饲草、养畜六大主导产业的经营规模,2003年,新建5000亩优质水果和6000亩优质干果基地,果实套袋8000多万个,果品总产达到1.2亿斤,人工种草1.8万亩,新发展舍饲圈养户1000户。全县8万亩马铃薯、3000多亩烤烟、近万亩中药材、300多亩桑蚕养殖、6000多亩出口“订单”红小豆,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加快了特色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工业结构调整上,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县”意识,把工业规模扩张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以项目为载体,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加快四个工业“口岸特区”建设,推动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以扩量增效为重点,一手抓老企业技术改造,一手抓新项目启动上马,天天饮料公司千吨冷冻果块加工项目、四纬巾被公司“一洗净”毛巾技改项目、晋利源水泥公司15万吨技改项目、裕兴镁业公司万吨镁金一期工作、北方矿业公司石英砂岩开发项目陆续竣工投产,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十一)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2003年,全年完成水保初治面积12.7万亩,退耕还林7.5万亩,“三北”防护林建设1.5万亩,天然林植被恢复2.5万亩。完成城区万亩绿化,城川百里绿色走廊建设由南向北扎实推进,完成植树78万株、坡面造林8000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午城至蒲县界4公里县际公路、回珠至陡坡2公里通乡公路路基改造结束。鼓楼落架大修和县城二期供水管网改造基本结束,古城新桥开工,县城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主体工作竣工。西山果品交易中心开工建设。市话扩容1000门,县城开通了小灵通业务,15村新开通了程控电话。阳头升等3个移动基站建成并投入运营。农村电网改造完成40个村、2000户。有线电视建成10个中继站,新入网2700户,新建沼气池1000个,完成31个自然村、310户,1500口人的移民搬迁任务。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隰县位列第247名。

2020年10月,隰县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隰县入选。

2020年6月,隰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绥片区)。

2017年2月21日,隰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