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威海工业提升门制作

威海工业提升门制作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10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威海工业提升门制作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威海工业提升门制作以及威海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您好!

请看资料:

2006.7.8星期六(六月十三)

威海职业(技术)学院是山东省首批10所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之一,是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把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到威海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威海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

威海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在威海广播电视大学、威海教育学院和威海市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的。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院正式成立。威海市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原名威海市技工学校。1995年升格为威海市高级技工学校,2003年更名为威海市技术学院。2004年5月,威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威海职业学院和威海市技术学院正式合并。学院占地20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9亿元。拥有院内实验、实训室67个,大型实训车间2个,校办工厂1处;计算机实验室22个,语音室7个,多媒体教室18个;馆藏图书31.05万册,电子图书46万册;建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校园网络,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了50多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学院设置了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经济管理系、应用外语系、酒店与旅游管理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等9个系和成人教育教学部、技工教育教学部、中专教育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等4部及相关行政处室共21个部门,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软件技术、通信技术、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业设计、船舶工程技术、商务英语、应用韩语、商务日语、装潢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音乐教育、广告设计与制作、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与统计核算、旅游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烹饪工艺与营养、文秘、生化制药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电脑艺术设计、图形图像制作、法律等41个专业。在校学生达到14000多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2200人,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2400人。全院在编人员902人,其中教职工687人,企业职工215人。专任教师478人,其中高级职称的190人,“双师”素质教师11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87人。

几年来,在威海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省劳动厅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实力日渐增强。2004年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获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等级。在全省高校创建标准化学生公寓评估,学院9栋学生公寓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化公寓标准,这也是全省首家高职院校获此殊荣。2005年,学院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首批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被山东省经贸委确定为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达到优秀等级。

一、办学定位

根据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教学规律,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我们对学院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科学定位,提出了“以高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为主,职业岗位技能培训、成人高等教育共同发展,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办学思路,坚持“社会需要什么岗位,就设置什么专业;社会需要什么技能,就开设什么课程;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学生”的办学指导思想,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初步确立了集职业教育、岗位培训、远程开放教育为一体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二、教学科研

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和人才意识。出台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程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通过学科间互相渗透融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狠抓了教学常规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注重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建立了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确保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我们面向市场,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函授专、本科教育,先后有近万人取得成人教育学历;充分发挥培训职能,开展了计算机、普通话、职业资格证书等多项培训工作,共培训20多万人。学院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工作,成立了高职教育研究所,创办了威海职业学院学报—《威海科学导刊》。教师年均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和参编省部级规划教材45部。

三、专业设置

根据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我们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威海市确定的运输设备、电子信息、机电工程、轻工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五大主体产业群对人才的需要,以为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急需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已任,科学设置专业,调重调硬工程类专业的比重。在目前学院设置的41个专业中,与五大产业群相匹配的专业如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船舶工程技术等工程类专业占到专业总数的70%,并根据制造业基地建设对人才需求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按照“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思路,以现代制造技术和应用性强的专业为重点,打造一批品牌专业,初步形成了外向化、技术化、应用化、地方化的鲜明特色。

四、师资队伍

围绕办学定位和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我们出台了《2003-2010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全面实施以“稳定、培养、引进、借智”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工程。加快了提高教师素质、提升专业教师层次的步伐。出台了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和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广招人才。近两年,共引进高层次专家、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等各类人才近200人。同时,注重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实施了百人培训工程,选送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有200多名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或到企业学习锻炼。制定优惠政策,为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教育提供方便,目前有87名教师获得了硕士学位,另有42名教师在读硕士学位。

五、产学合作

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购置教学实训设备,初步建起了拥有67个实训室,2个实训车间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心;装备计算机室22个,2276台微机;语音室7个,座位 400个;多媒体教室18个,座位3031个;一次性购置图书15多万册,馆藏图书总数达到31.05万册;投资1300多万元建设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校园网络。同时,我们积极走产学合作的道路,创新产学合作的形式,与北京FUNUC、广州数控、华东数控、天润曲轴等企业合作建立了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并通过多种形式吸引企业捐赠了价值1100多万元的实训设备。学院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按照“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兼顾一般、协调发展”的原则研究、论证了我院的实践教学设施规划与建设工作,已着手对数控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6大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规划和建设,数控技术实践教学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并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通过“学训交替”方式,根据社会、行业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更好地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的“0+1”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顶岗工作的目标。成立了威海职业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与企业合作开展管理岗位和岗位技能等各种类型的在职在岗培训,实行了毕业证书与技能证书并重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威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储备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人才。

六、招生就业

学院招生呈快速增长趋势。2003年面向全省招生,2004年面向全国10个省招生。2005年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14个省,共招生近5000人。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我院学历教育资质的优势,努力扩大成人教育规模,成人学历教育学员总人数3000人。做好就业教育、就业指导和毕业生推荐工作,提高就业质量。建立健全了“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把就业教育纳入到日常教育工作中。近二年来,新生报到率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8%。

七、校园文化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先导,努力建设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我们从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研究提出了“修德强能、严谨精细、经世致用”的校园精神,以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为重点全面提升师生员工的文化品位,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了大学生艺术社团,经常举办读书演讲、作品展示、技能比赛和文体联欢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下大力气狠抓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实行教育引导、学生自治和严格管理三管齐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八、交流合作

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具有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办学资格。近几年,学院与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办学机构,多次进行学术合作交流。与韩国岭南大学、新罗大学、日本东京外语专门学校、韩国湖西大学、美国亚洲教育集团等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书,并进行经常性的中韩学生交流活动。

九、党建工作

以保持***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结合实际工作,着眼于学院整体发展,认真查找了我院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整改。注重党组织建设,建立了基层党支部,积极开展了基层党支部建设活动,年发展党员100人,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员先进性得到加强。加强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出台了《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使全体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加强了干部队伍廉政建设,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体察民情,严格自律;重视学院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成员团结一心,对学院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研究,较好地解决了学院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表现出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驾驭全局的能力。

十、后勤保障

学院建有现代化的后勤服务设施,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的工作思路,树立“大后勤、大服务”的意识,高标准地做好后勤服务和管理工作。对食堂餐厅实行“星级”酒店餐厅管理,对学生公寓实行标准化管理,对校园内外环境和邮政、银行等实行契约式管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优雅、舒适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成立了校办产业管理委员会,对校办产业进行总体规划、指导,提出双功能定位、产学研互动的发展思路,加快了校办产业改革创新的步伐,启动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十一、发展规划

立足威海市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优势,结合威海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规范办学程序,提高办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力争用2-3年的时间,使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教学、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把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设有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包括广播电视编导(动漫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该校还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如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此外,学校的专业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许多专业都设有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例如,广播电视编导(动漫方向)专业就有专门的动画制作实验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到电子工程实习基地进行实训。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的教师团队由众多具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专家和学者组成,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绩,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力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

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还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实习岗位。许多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之,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的专业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威海职业学院邮编是多少

威海职业学院的邮编为264210,该校地址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科技新城,是一所由威海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二、威海职业学院简介

威海职业学院是威海市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院于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由原威海广播电视大学、威海教育学院和威海市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威海市技术学院并入威海职业学院,实行一个班子两块牌子。

学院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7年9月,被确定为山东省第一批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单位。现有高职大专在校生14648人、中高职三二连读在校生645人、技工教育在校生1133人。

学院以服务威海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坚持“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全域威海”的办学定位,紧密对接威海市的新信息、新医药、新材料及制品、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运输设备、纺织服装七大产业集群,集中发展信息技术、检验检测、智能制造、食品加工、纺织艺术、建筑技术等10大专业群,开设59个高职教育专业、18个技工教育专业。

学院拥有优良的办学条件。座落于极具创新活力的威海市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景色宜人,海风水韵,特色鲜明。校园占地3048亩,恢宏大气。拥有固定资产9.58亿元,建筑面积40.7万平米,建有标准化学生公寓13栋,学生食堂7个、校医院1所,文体活动中心、游泳馆、大型体育场各1座。拥有总值20279万元的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按照生产实习一体化的理念建成涵盖4大专业集群20多个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建设实验实训室186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9.7万册,电子图书300万册。

学院拥有雄厚的办学能力。现有教职工1280人,长年聘请的合作企业兼职教师400多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70%,其中博士13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首席技师3人,市级突贡技师1人。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1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64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

学院始终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己任。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同时,千方百计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一切条件。全面整合校内生产经营和服务性资源,分期分批开发学生生产运营性项目,组建物业、地产、商超、电商等各类学生运营的小微公司20多个,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经营实践,积极打造校园学生营商平台。引进了剪纸、锡镶、鲁绣、传统锔艺、船模制作、螺钿漆器、胶东花饽饽等八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分别成立了工作室,建设非遗学院,积极推动文化技艺传承。成立了山东省首个高校预备役连队,以国防教育特色项目为载体,着力开展体魄教育和自律教育,将“铸兵魂、塑兵型、砺兵气、强兵能”的要求推广到学生日常管理活动中。

学院坚持开门办学方针,与区域内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全面合作关系。与威海市23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与升安海运、新北洋集团、家家悦集团、万斯达集团等多家现代化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了混合所有制的二级学院,引进了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382家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每年接收学生顶岗实习10000多人次;与40家企业合作举办了订单式培养专班。

学院坚持实训导向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与企业合作建设基于企业真实产品和工艺的专业课程,把把教室搬到实训室里,将实训工时要求纳入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模式,以技能培养为目标,工学交替、学做一体、任务驱动、教赛融合,大力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强化实习教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本专业岗位参加真实岗位的实习教学。

学院以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优质名校”为办学目标,不断解放思想,追求卓越,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为威海行业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先后获得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首批“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等学校校园文明建设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