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陕西工业提升门推广

陕西工业提升门推广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07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陕西工业提升门推广的一些知识点,和陕西咸阳永寿县店头镇地理地势和经济情况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店头镇是永寿县西南的一块飞地。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4公里。东临漆水河与仪井镇和乾县石牛乡相望;西南部与扶风县天度乡接壤,北至娄敬山北麓与麟游县庙湾乡毗邻。总面积78.3平方公里,境内海拔最高点是娄敬山1200米,最低点是漆水河出境河底600米,平均海拔高度900米。地下有石灰石等矿石。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点三处(西汉建信侯娄敬墓,西汉大中大夫陆贾和唐柳公权书写的大司徒刘沔神道碑)。有驻镇单位12个。辖27个行政村, 64个村民小组,共4318户,17983人。全镇总耕地44544亩。属南部丘陵台塬沟壑区,以深塬为主,是永寿县自然条件最好的乡镇。因东、西两侧皆为支毛沟,中间高地状如箭头,元末得名“箭头”,明代中叶,将“箭”谐言为“店”,故名店头。1956年3月撤区并乡时,店头乡、梁家乡与乾县的羊毛湾、周家、黎家河、成家河、周家塬合并建立店头乡。1958年10月,店头乡、好寺乡合并建立红星公社。1959年1月改称店头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称店头乡,同年12月改称店头镇。该镇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经济作物有苹果、蔬菜、药材等。养殖业以布尔山羊和獭兔养殖为主。全镇国民经济总值164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元。土特产有面粉、菜籽油、芝麻、香油、“红富士”苹果、香醋、“白菊牌”卫生纸。辖区面积0.4平方公里。街道长1200米,宽30米,其中车行道12米,两边人行道各9米,柏油路面、路灯30盏。全镇有15个村8303人饮用自来水。12个村有供水点。 13个村铺设油路42.16公里。26个村低压电网改造57.5公里。26个村通了程控电话,6个村应用“电视村村通”。有初中1所,完小7所,初小7所,教学点1个。中小学教职工189人,在校学生3218人。每天有汽车客运52个班次,往返县内外,其中往返永寿14次,扶风4次,杨凌34次,咸阳 28次,西安28次。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三月二十日、七月七日、十月十日为物资交流会,逢旬三、六、九日为集日,日上市约5000人,摊点700余个,年市场成交额1200多万元。

樊家河: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5公里处。明末,樊姓人筑城而居,得名樊家堡。又因居于漆水河畔,更名为樊家河。现有4个村民小组,310户,1341人,耕地2514亩,人均1.85亩。该村自然条件好,主要以果畜业生产为主。人均纯收入2071元。

好寺河: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公里处。从唐末到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此处作为好寺县治共448年。县治撤消后,街市尚存,称好寺街。明末,好寺街市衰败,衍为村庄,因地处漆水河畔,沿用好寺旧名,得名好寺河。1949年10月至1958年10月为好寺乡人民委员会驻地。现有5个村民小组,437户,1619人,耕地2596亩,人均1.61亩。该村自然条件较好,90年代中期在全县首先发展大棚菜生产,近年来,以苹果生产为主。199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人均纯收入2106元。

安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7.5公里处。清代,此处建有庵堂,且地势较高,得名庵头。“安”系“庵”之讹误。原属好寺河大队。现有2个村民小组,79户,306人,耕地986亩。该村位居漆水河畔,自然条件较好,粮食产量高。人均纯收入2046元。

西塬边: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7公里处。清初,以地处好寺河之西的塬边而得名。原和桃花园、庄和合称庄桃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96户,396人,耕地1143亩,人均2.5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辅以养殖业。人均纯收入1026元。

庄和: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公里处。清初,取村庄和睦之意而得名。1952年6月至1953年7月为庄和乡人民委员会驻地。现有2个村民小组,125户, 507人,耕地1677亩,人均3.24亩。该村土地面积较大,主要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1045元。

桃花塬: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5公里处。据传汉建信侯娄敬曾在此娶妻。新娘头戴一朵桃花,引得满塬桃花盛开,故名桃花塬。现有1个村民小组,141户,587人,耕地1755亩,人均3.01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1043元。

苏家塬:位于镇政府驻地北6.5公里处。元代中叶,以居民姓氏和所处地形而定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115户,517人,耕地1858亩,人均3.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辅以养殖业。70年代,在该村建有漆水河抽水站,现很少发挥效益。人均纯收入1044元。

西坡:位于镇政府驻地北5.5公里处。清初,以地处苏家塬(村)之西的沟坡上而得名。原属苏家塬大队。现有2个村民小组,77户,273人,耕地1384亩,人均4.9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1041元。

包家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5公里处。清初,以居民姓氏和居住特点而得名。原属徐家塬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69户,296人,耕地873亩,人均2.92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1042元。

徐家塬: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处。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大队部驻地东北徐家塬村名而定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186户,784人,耕地1710亩,人均2.13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1046元。

高崖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处。清初,以所处地形而定名。原属徐家塬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85户,336人,耕地793亩,人均2.60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1038元。

庄桥: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处。1958年组建大队时,取其所辖北庄头、大桥两自然村名各一字而得名。现有4个村民小组,252户,1034人,耕地2825亩,人均2.6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675元。

坡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1.7公里处。明末,刘姓人依山坡分居两村,居坡下者取名下坡刘,居坡上者取名上坡刘。1958年组建大队时,取所辖上坡刘、下坡刘两村名主体而得名。现有3个村民小组,171户,603人,耕地2335亩,人均3.80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人均纯收入1680元。

刘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处,明末,以刘姓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属坡刘大队。现有3个村民小组,168户,539人,耕地1974亩,人均3.68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699元。

南庄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公里处。元末,王姓人分居两村,居南者称南庄头。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大队部驻地村名而得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142户,603人,耕地1332亩,人均2.1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830元。

钟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公里处。明末,以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和张家、周家塬等合成七联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118户,420人,耕地1363亩,人均3.23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人均纯收入1904元。

张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2.5公里处。明末,以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属七联大队。现有5个村民小组,290户,1116人,耕地2512亩,人均2.17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840元。

周家塬: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5公里处。明朝中叶以居民姓氏和所处地形而得名。原属七联大队。现有3个村民小组,98户,398人,耕地842亩,人均2.1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031元。

方里: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公里处。明初,在店头镇南侧设有作坊,故名西坊里。明末,西坊里部分群众迁居于此,沿用方里二字得名。“方”为“坊”的谐变。原属光明大队。现有2个村民小组,196户,856人,耕地1258亩,人均1.45亩。该村临近镇区,运输、餐饮、商贸业发展较快。人均纯收入1824元。

强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5公里处。明代中叶以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和成家河合称强成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98户,402人,耕地919亩,人均 2.25亩。该村土地平坦,土质肥沃,粮食产量高。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果畜业生产为主。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人均纯收入1980元。

成家河: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5公里处。明初以居民姓氏和所处地形而得名。原和强家合称强成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26户,102人,耕地392亩,人均3.24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046元。

梁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5公里处。明代中叶以居民姓氏而得名。1949年10月至1958年10月为梁家乡人民委员会驻地。现有3个村民小组,237户,1008人,耕地1883亩,人均1.88亩。因该村和临近的葛家、祁家、强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群众生活较为富裕,历史上称为“新四村”。现主要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955元。

祁葛: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8公里处。明代中叶以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和葛家合称祁葛大队。现有4个村民小组,223户,976人,耕地1520亩,人均1.57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840元。

东庄子: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公里处。明代中叶王姓人分居两村,居东者取名东庄子。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大队部驻地而得名。现有3个村民小组,146户,575人,耕地1120亩,人均1.94亩。该村自然条件较好,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900元。

西庄子: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5公里处。明代中叶,王姓人分居两村,居西者取名西庄子。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大队部驻地而得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 248户,1011人,耕地2530亩,人均2.42亩。该村自然条件较好,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811元。

坡龙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南5公里处。明末,以所处沟坡状如龙头而得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163户,598人,耕地1352亩,人均2.24亩。该村为店头镇的南大门,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199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人均纯收入1910元。

你可以看看这个:

上边的全部摘自这个网站上边的。据我所知,西北地区的所谓政务,人均收入什么之类的全是假的,根本没有那么多。

天津工业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是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12年,2000年更名为天津工业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获批国防科工局与天津市共建高校,是我国最早开展纺织高等教育的学府之一,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综合大学。

扩展资料:

截止到2021年3月,学校现有65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1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天津市品牌专业、6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8个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12个应用型专业,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学科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学科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特色学科(群)、1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

参考资料:

天津工业大学-天工简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套筒加工开题报告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都开始做毕业设计了,而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那么优秀的开题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套筒加工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姓名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 2021年 2月 15日

套筒的工艺分析与夹具设计

学生:吴新刚

指导老师:张明松

教学单位: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

1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探讨机械加工中一般性基础问题。课题涉及知识面较广,且设计要求较高,对学生的设计能力,特别是思考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课题研究内容包括机械工程学科的力学,材料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公差与互换性,机械制造工艺等知识,特别涉及机构的应用与创新是本课题的主要靓点。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锻炼。课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机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是一个挑战。课题为典型的机械设计类课题,涉及机械知识全面,与机械专业方向结合紧密。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1研究的目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腾飞,市场不断国际化全球化,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谋求发展,就要想方设法提高竞争力。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和开发时间,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降低研发成本,进行创新性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现代企业的机械生产中,如何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机械零件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技术经济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套筒零件是机械产品中最常见的一种零件,其生产工艺比较特殊,改造后的套筒零件可达到较高的精度,同时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能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2.2研究的意义

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在机械加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零件工艺编制得合不合理,这直接关系到零件最终能否达到质量要求;夹具的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能否提高其加工效率的问题。因此这两者在机械加工行业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用机械加工方法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使其成为零件的全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单位是工序,工序又由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组成。

规定产品或零件制造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称为工艺规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主要作用如下: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生产准备工作的主要依据,根据它来组织原料和毛坯的供应,进行机床调整,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编制生产作业计划,调配劳动力,以及进行生产成本核算等。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也是组织生产,进行计划调度的依据,有了它就可以指定进度计划,实现优质高产和低消耗。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新建工厂的基本技术文件,根据它和生产纲领,才能确定所需机床的种类和数量,工厂的面积,机床的平面布置,各部门的安排。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是两个主要的工艺文件,对于检验工序还有检验工序卡片,自动,半自动机床完成的工序,还有机床调整卡片。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是说明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工艺文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是每个工序制定时,用于直接指导生产,用于大批量生产的零件和成批生产中的重要零件。

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必须正确安装工件,使其对机床切削成形运动和刀具占有正确位置,还必须对“定位”。为了不因受切削力、惯性力、重力等外力作用而破坏工件已定的正确位置,还必须对其施加一定的夹紧力,这一过程称为“夹紧”。定位和夹紧全过程称为“安装”。在机床上用来完成工件安装任务的重要工艺装备,就是各类夹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机床夹具”。

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且有专业厂生产。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因此,专用夹具的设计是一项重要生产准备工作,每一个从事机械加工工艺的工装设计人员,都应掌握有关夹具设计的基础知识。

套筒零件是一种常用零件,研究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夹具生产技术,可以改进套筒零件的生产方法,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零件精度,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根据其功能,结构形状,材料和热处理以及尺寸大小的不同而异。就其结构形状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短套筒和长套筒两大类。它们在加工过程中,其装夹方式和加工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别。

1)套筒零件的功用与结构特点

套筒零件在产品中通常起支撑或导向作用,由于功用不同,在结构和尺寸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在结构上仍有共同的特点:零件的主要表面为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内外旋转表面,零件壁的厚度薄且受力容易变形。其主要技术要求为:外圆表面直径精度,通常取IT7~8;内孔直径精度,通常取IT7;内外圆的同轴度;孔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及表面粗糙度等。

2)生产加工现状

由于套筒零件壁薄,受到径向力容易变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常采用以下两种装夹方式:

(1)用外圆定位装夹;

(2)用已加工内孔定位。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均匀径向力夹紧或轴向力夹紧的方式。常用的'夹具有软爪,心轴,弹簧夹头,液性塑料夹具等。这些夹具都是根据不同的套筒零件专门设计出来的专用夹具,一旦零件结构,尺寸改变或者停产,这些夹具将成为报废品,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这对企业来说是要尽量避免出现的。

套筒零件加工中的主要工艺问题:

一般套筒零件在机械加工中的主要问题是保证内外圆的相互位置精度(即保证内,外圆表面的同轴度以及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要求)和防止变形。

1)保证相互位置精度

要保证内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以及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要求,通常可采用下列三种工艺方案:(1)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内外圆表面和端面。(2)全部加工分在几次安装中进行,先加工孔,然后以孔为定位基准加工外圆表面。(3)全部建工分在几次安装中进行,先加工外圆,然后以外圆表面为定位基准加工内孔。

2)防止变形的方法

薄壁套筒在加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夹紧力,切削力和切削热的影响而引起变形,致使加工精度降低。需要热处理的薄壁套筒,如果热处理工序安排不当,也会造成不可校正的变形。防止薄壁套筒的变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减小夹紧力对变形的影响;

(2)减小切削力对变形的影响;

(3)减小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3.2未来发展趋势

4、加工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

1.采用模拟技术,优化工艺设计

成形、改性与加工是机械制造工艺的主要工序,是将原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加工成毛坯或零部件的过程。这些工艺过程特别是热加工过程是极其复杂的高温、动态、瞬时过程,其间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冶金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不能直接观察,间接测试也十分困难,因而多年来,热加工工艺设计只能凭“经验”。近年来,应用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试技术形成的热加工工艺模拟及优化设计技术风靡全球,成为热加工各个学科最为热门的研究热点和跨世纪的技术前沿。

应用模拟技术,可以虚拟显示材料热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注塑等)的工艺过程,预测工艺结果(组织性能质量),并通过不同参数比较以优化工艺设计,确保大件一次制造成功;确保成批件一次试模成功。模拟技术同样已开始应用于机械加工、特种加工及装配过程,并已向拟实制造成形的方向发展,成为分散网络化制造、数字化制造及制造全球化的技术基础。

2.成形精度向近无余量方向发展毛坯和零件的成形是机械制造的第一道工序。金属毛坯和零件的成形一般有铸造、锻造、冲压、焊接和轧材下料五类方法。随着毛坯精密成形工艺的发展,零件成形的型成形的形状尺寸精度正从近净成形(Near Net Shape Forming)向净成形(Net Shape Forming)即近无余量成形方向发展。“毛坯”与“零件”的界限越来越小。有的毛坯成形后,已接近或达到零件的最终形状和尺寸,磨削后即可装配。主要方法有多种形式的精铸、精锻、精冲、冷温挤压、精密焊接及切割。如在汽车生产中,“接近零余量的敏捷及精密冲压系统”及“智能电阻焊系统”正在研究开发中。

3.成形质量向近无“缺陷”方向发展毛坯和零件成形质量高低的一另一指标是缺陷的多少、大小和危害程度。由于热加工过程十分复杂,因素多变,所以很难避免缺陷的产生。近年来热加工界提出了“向近无“缺陷”方向发展”的目标,这个“缺陷”是指不致引起早期失效的临界缺陷概念。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采用先进工艺,净化熔融金属薄板,增大合金组织的致密度,为得到健全的铸件、锻件奠定基础;采用模拟技术,优化工艺设计,实现一次成形及试模成功;加强工艺过程监控及无损检测,及时发现超标零件;通过零件安全可靠性能研究及评估,确定临界缺陷量值等。

4.机械加工向超精密、超高速方向发展超精密加工技术目前已进入纳米加工时代,加工精度达0.025μm,表面粗糙度达0.0045μm。精切削加工技术由目前的红处波段向加工可见光波段或不可见紫外线和X射线波段趋近;超精加工机床向多功能模块化方向发展;超精加工材料由金属扩大到非金属。

5、夹具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夹具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卡盘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

(1)高精

随着机床加工精度的提高,为了降低定位误差,提高加工精度,对卡盘的制造精度要求更高。高精度卡盘的定位孔距精度高达±5μm,夹具支承面的垂直度达到0.01mm/300mm,平行度高达0.01mm/500mm。德国demmeler(戴美乐)公司制造的4m长、2m宽的孔系列组合焊接卡盘平台,其等高误差为±0.03mm;精密平口钳的平行度和垂直度在5μm以内;夹具重复安装的定位精度高达±5μm;卡盘的重复定位精度高达2~5μm[12]。机床卡盘的精度已提高到微米级,世界知名的卡盘制造公司都是精密机械制造企业。诚然,为了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和经济性,卡盘有不同的型号,以及不同档次的精度标准供选择。

(2)高效

为了提高机床的生产效率,双面、四面和多件装夹的夹具卡盘产品越来越多。

为了减少工件的安装时间,各种自动定心夹紧、精密平口钳、杠杆夹紧、凸轮夹紧、气动和液压夹紧等,快速夹紧功能部件不断地推陈出新。新型的电控永磁卡盘,加紧和松开工件只用1~2秒,夹具结构简化,为机床进行多工位、多面和多件加工创造了条件。为了缩短在机床上安装与调整夹具的时间,瑞典3R夹具仅用1分钟,即可完成线切割机床卡盘的安装与校正。采用美国Jergens(杰金斯)公司的球锁装夹系统,1分钟内就能将卡盘定位和锁紧在机床工作台上,球锁装夹系统用于柔性生产线上更换卡盘,起到缩短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3)模块、组合

夹具元件模块化是实现组合化的基础。利用模块化设计的系列化、标准化夹具元件,快速组装成各种夹具,已成为夹具技术开发的基点。省工、省时,节材、节能,体现在各种先进夹具系统的创新之中。模块化设计为夹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组装打下基础,应用CAD技术,可建立元件库、典型夹具库、标准和用户使用档案库,进行夹具优化设计,为用户三维实体组装夹具[13]。模拟仿真刀具的切削过程,既能为用户提供正确、合理的夹具与元件配套方案,又能积累使用经验,了解市场需求,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夹具系统。组合夹具分会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正在着手创建夹具专业技术网站,为夹具行业提供信息交流、夹具产品咨询与开发的公共平台,争取实现夹具设计与服务的通用化、远程信息化和经营电子商务化。

(4)通用、经济

夹具的通用性直接影响其经济性。采用模块、组合式的夹具系统,一次性投资比较大,只有夹具系统的可重组性、可重构性及可扩展性功能强,应用范围广,通用性好,夹具利用率高,收回投资快,才能体现出经济性好。德国demmeler(戴美乐)公司的孔系列组合焊接夹具,仅用品种、规格很少的配套元件,即能组装成多种多样的焊接夹具[14]。元件的功能强,使得夹具的通用性好,元件少而精,配套的费用低,经济实用才有推广应用的价值。专家们建议组合夹具行业加强产、学、研协作的力度,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夹具技术水平的步伐,创建夹具专业技术网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夹具技术。主动与国外夹具厂商联系,争取合资与合作,引进技术,这是改造和发展我国组合夹具行业较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6、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通过对套筒零件的工艺进行分析,设计出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其中包括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基准的选择,确定工艺路线等。另外要设计出相应的夹具。

7、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及要求

8、最终目标及完成时间

本课题最终要完成如下目标:对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设计出其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完成相应夹具的设计,达到核审单位的核审标准。

最终完成时间为6月初,参加答辩。

9、现有条件及必须采取的措施

现有条件为大学期间所学的有关专业课程和从网上搜集的相关论文,相应的制图软件。目前仍需要搜集更多的资料,复习所学的相关知识,阅读更多的相关文献,以对课题有更深的了解。

10、协助单位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由于经验不足,需要得到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于骏一,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于骏一.典型零件制造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4]李旦,邵东向.机床专用夹具图册[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5]刘鸿文.材料力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沈学勤.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王先逵.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8]龚定安.蔡建国.机床夹具设计原理[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9]王光斗,王春福.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10]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胡宗武.非标准机械设备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2]汪小平.薄壁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8):177-178.

[13]卢小波,陆志科.套筒零件夹具生产技术改造的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3):51-54.

[14]廖雪梅.浅谈批量生产中套筒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J].大众科技,2011,(7):160-162.

[15]彭红梅.液压三爪卡盘机构设计[J].科技信息,2008,(33):23-27.

;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