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陕西工业提升门供应

陕西工业提升门供应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5-07

大家好,关于陕西工业提升门供应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简介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中航工业电源始建于1955年,地处古都西安以西的陕西省兴平市,距古都西安45Km,占地145万平方米(2200亩),公司现有四家子公司和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员工近5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00余人,拥有加工设备,动力设备3500余台套,试验设备560余台套。中航工业电源以航空报国为己任,为中国各型飞机提供了性能优良、品质可靠的先进飞机电源系统和发动机点火系统产品。

公司由研发和制造两部分组成,研发中心已经上级命名为中国航空电力系统研发中心,该中心位于西安市高新开发区锦业二路,占地110亩。生产基地位于西安以西45公里的兴平市,占地145万平方米,厂房面积17万平方米,公司包括各子公司共有职工近5000名。具有对各型飞机的电源系统、发动机点火系统、民用电机电器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试验等的科研生产能力,具有机械加工、锻造、焊接、精密橡胶、精密陶瓷、热表处理、电子元器件制造和可靠性筛选等综合生产能力及非标准测试设备的制造能力。具有完整的航空电源产品和发动机点火系统产品的研制和批量生产能力。拥有电磁兼容试验、三应力综合试验、高速拖动试验、30000米高空模拟试验箱等试验设备、先进的理化分析和计量检测设施、电子元器件制造和可靠性筛选能力、以及专业化的表面处理、热处理、特种焊接、特种陶瓷、橡胶塑料、粉末冶金、精密工夹模具制造等综合制造能力及非标准测试设备为产品研制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依托雄厚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制造综合实力,为中国各种型号的飞机研制生产了低压直流电源系统、交流变频电源系统、恒速恒频电源系统、变速恒频电源系统、二次电源系统产品、电动机及飞机电器产品,为各型国产涡轮螺旋桨式、涡轮喷气式、涡轮轴式、涡轮风扇式发动机研制生产了各种点火电嘴、电缆、点火器、火焰探测器等点火系统产品,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勇于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挑战,密切跟踪世界航空电源的发展,开展了270V高压直流电源系统和开关磁阻发电机的研究工作,与国际领先企业开始在航空电源和发动机点火系统方面展开合作,努力争取成为世界航空电源和发动机点火系统领域的重要一员。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质量第一,追求卓越,不断改进”的质量方针,以顾客满意为一切工作的目标,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已通过ISO9001和GJB/Z9001质量体系认证。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和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2005年公司开展了国际航空业界普遍采用的AS9100的认证工作。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政策,重视环境的保护,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建立了先进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对环境、健康和安全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获得政府的褒奖,是国家级环境保护先进单位,2003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绿色文明示范企业”称号。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除了航空电源和发动机点火系统外,还广泛涉足其它民用领域,参与投资建立了陕西秦岭特种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秦岭特种电机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秦航机电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天酬建业有限责任公司四个子公司,分别从事电气制造、电机制造、橡塑产品和航空标准件制造、路桥和建筑工程。1999年,公司还与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下属美国Hamilton Sundstrand公司合资组建了厦门汉胜秦岭宇航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民用航空电源产品维修业务。

近年来,中航工业电源以年均25%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公司的发展愿景: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航空电力系统研发制造供应商;发展目标: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挑战销售收入70亿。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始终把提升科研攻关能力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把军品、民品和三产快速发展作为发展的支柱,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根本保证,把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作为发展的突破口,梳理流程,创新管理,转变作风,强化执行,全面完成各项科研生产经营任务。

中航工业电源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践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坚持集团公司“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愿与国内外各界朋友在航空电源系统、发动机点火系统、民用电源、汽车零(部)件、石化装备、机床零(部)件、新能源、建筑工程及房地产开发等多领域进行广泛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套筒加工开题报告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都开始做毕业设计了,而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那么优秀的开题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套筒加工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姓名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 2021年 2月 15日

套筒的工艺分析与夹具设计

学生:吴新刚

指导老师:张明松

教学单位: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

1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探讨机械加工中一般性基础问题。课题涉及知识面较广,且设计要求较高,对学生的设计能力,特别是思考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课题研究内容包括机械工程学科的力学,材料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公差与互换性,机械制造工艺等知识,特别涉及机构的应用与创新是本课题的主要靓点。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锻炼。课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机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是一个挑战。课题为典型的机械设计类课题,涉及机械知识全面,与机械专业方向结合紧密。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1研究的目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腾飞,市场不断国际化全球化,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谋求发展,就要想方设法提高竞争力。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和开发时间,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降低研发成本,进行创新性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现代企业的机械生产中,如何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机械零件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技术经济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套筒零件是机械产品中最常见的一种零件,其生产工艺比较特殊,改造后的套筒零件可达到较高的精度,同时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能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2.2研究的意义

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在机械加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零件工艺编制得合不合理,这直接关系到零件最终能否达到质量要求;夹具的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能否提高其加工效率的问题。因此这两者在机械加工行业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用机械加工方法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使其成为零件的全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单位是工序,工序又由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组成。

规定产品或零件制造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称为工艺规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主要作用如下: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生产准备工作的主要依据,根据它来组织原料和毛坯的供应,进行机床调整,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编制生产作业计划,调配劳动力,以及进行生产成本核算等。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也是组织生产,进行计划调度的依据,有了它就可以指定进度计划,实现优质高产和低消耗。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新建工厂的基本技术文件,根据它和生产纲领,才能确定所需机床的种类和数量,工厂的面积,机床的平面布置,各部门的安排。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是两个主要的工艺文件,对于检验工序还有检验工序卡片,自动,半自动机床完成的工序,还有机床调整卡片。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是说明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工艺文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是每个工序制定时,用于直接指导生产,用于大批量生产的零件和成批生产中的重要零件。

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必须正确安装工件,使其对机床切削成形运动和刀具占有正确位置,还必须对“定位”。为了不因受切削力、惯性力、重力等外力作用而破坏工件已定的正确位置,还必须对其施加一定的夹紧力,这一过程称为“夹紧”。定位和夹紧全过程称为“安装”。在机床上用来完成工件安装任务的重要工艺装备,就是各类夹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机床夹具”。

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且有专业厂生产。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因此,专用夹具的设计是一项重要生产准备工作,每一个从事机械加工工艺的工装设计人员,都应掌握有关夹具设计的基础知识。

套筒零件是一种常用零件,研究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夹具生产技术,可以改进套筒零件的生产方法,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零件精度,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根据其功能,结构形状,材料和热处理以及尺寸大小的不同而异。就其结构形状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短套筒和长套筒两大类。它们在加工过程中,其装夹方式和加工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别。

1)套筒零件的功用与结构特点

套筒零件在产品中通常起支撑或导向作用,由于功用不同,在结构和尺寸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在结构上仍有共同的特点:零件的主要表面为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内外旋转表面,零件壁的厚度薄且受力容易变形。其主要技术要求为:外圆表面直径精度,通常取IT7~8;内孔直径精度,通常取IT7;内外圆的同轴度;孔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及表面粗糙度等。

2)生产加工现状

由于套筒零件壁薄,受到径向力容易变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常采用以下两种装夹方式:

(1)用外圆定位装夹;

(2)用已加工内孔定位。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均匀径向力夹紧或轴向力夹紧的方式。常用的'夹具有软爪,心轴,弹簧夹头,液性塑料夹具等。这些夹具都是根据不同的套筒零件专门设计出来的专用夹具,一旦零件结构,尺寸改变或者停产,这些夹具将成为报废品,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这对企业来说是要尽量避免出现的。

套筒零件加工中的主要工艺问题:

一般套筒零件在机械加工中的主要问题是保证内外圆的相互位置精度(即保证内,外圆表面的同轴度以及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要求)和防止变形。

1)保证相互位置精度

要保证内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以及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要求,通常可采用下列三种工艺方案:(1)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内外圆表面和端面。(2)全部加工分在几次安装中进行,先加工孔,然后以孔为定位基准加工外圆表面。(3)全部建工分在几次安装中进行,先加工外圆,然后以外圆表面为定位基准加工内孔。

2)防止变形的方法

薄壁套筒在加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夹紧力,切削力和切削热的影响而引起变形,致使加工精度降低。需要热处理的薄壁套筒,如果热处理工序安排不当,也会造成不可校正的变形。防止薄壁套筒的变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减小夹紧力对变形的影响;

(2)减小切削力对变形的影响;

(3)减小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3.2未来发展趋势

4、加工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

1.采用模拟技术,优化工艺设计

成形、改性与加工是机械制造工艺的主要工序,是将原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加工成毛坯或零部件的过程。这些工艺过程特别是热加工过程是极其复杂的高温、动态、瞬时过程,其间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冶金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不能直接观察,间接测试也十分困难,因而多年来,热加工工艺设计只能凭“经验”。近年来,应用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试技术形成的热加工工艺模拟及优化设计技术风靡全球,成为热加工各个学科最为热门的研究热点和跨世纪的技术前沿。

应用模拟技术,可以虚拟显示材料热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注塑等)的工艺过程,预测工艺结果(组织性能质量),并通过不同参数比较以优化工艺设计,确保大件一次制造成功;确保成批件一次试模成功。模拟技术同样已开始应用于机械加工、特种加工及装配过程,并已向拟实制造成形的方向发展,成为分散网络化制造、数字化制造及制造全球化的技术基础。

2.成形精度向近无余量方向发展毛坯和零件的成形是机械制造的第一道工序。金属毛坯和零件的成形一般有铸造、锻造、冲压、焊接和轧材下料五类方法。随着毛坯精密成形工艺的发展,零件成形的型成形的形状尺寸精度正从近净成形(Near Net Shape Forming)向净成形(Net Shape Forming)即近无余量成形方向发展。“毛坯”与“零件”的界限越来越小。有的毛坯成形后,已接近或达到零件的最终形状和尺寸,磨削后即可装配。主要方法有多种形式的精铸、精锻、精冲、冷温挤压、精密焊接及切割。如在汽车生产中,“接近零余量的敏捷及精密冲压系统”及“智能电阻焊系统”正在研究开发中。

3.成形质量向近无“缺陷”方向发展毛坯和零件成形质量高低的一另一指标是缺陷的多少、大小和危害程度。由于热加工过程十分复杂,因素多变,所以很难避免缺陷的产生。近年来热加工界提出了“向近无“缺陷”方向发展”的目标,这个“缺陷”是指不致引起早期失效的临界缺陷概念。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采用先进工艺,净化熔融金属薄板,增大合金组织的致密度,为得到健全的铸件、锻件奠定基础;采用模拟技术,优化工艺设计,实现一次成形及试模成功;加强工艺过程监控及无损检测,及时发现超标零件;通过零件安全可靠性能研究及评估,确定临界缺陷量值等。

4.机械加工向超精密、超高速方向发展超精密加工技术目前已进入纳米加工时代,加工精度达0.025μm,表面粗糙度达0.0045μm。精切削加工技术由目前的红处波段向加工可见光波段或不可见紫外线和X射线波段趋近;超精加工机床向多功能模块化方向发展;超精加工材料由金属扩大到非金属。

5、夹具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夹具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卡盘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

(1)高精

随着机床加工精度的提高,为了降低定位误差,提高加工精度,对卡盘的制造精度要求更高。高精度卡盘的定位孔距精度高达±5μm,夹具支承面的垂直度达到0.01mm/300mm,平行度高达0.01mm/500mm。德国demmeler(戴美乐)公司制造的4m长、2m宽的孔系列组合焊接卡盘平台,其等高误差为±0.03mm;精密平口钳的平行度和垂直度在5μm以内;夹具重复安装的定位精度高达±5μm;卡盘的重复定位精度高达2~5μm[12]。机床卡盘的精度已提高到微米级,世界知名的卡盘制造公司都是精密机械制造企业。诚然,为了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和经济性,卡盘有不同的型号,以及不同档次的精度标准供选择。

(2)高效

为了提高机床的生产效率,双面、四面和多件装夹的夹具卡盘产品越来越多。

为了减少工件的安装时间,各种自动定心夹紧、精密平口钳、杠杆夹紧、凸轮夹紧、气动和液压夹紧等,快速夹紧功能部件不断地推陈出新。新型的电控永磁卡盘,加紧和松开工件只用1~2秒,夹具结构简化,为机床进行多工位、多面和多件加工创造了条件。为了缩短在机床上安装与调整夹具的时间,瑞典3R夹具仅用1分钟,即可完成线切割机床卡盘的安装与校正。采用美国Jergens(杰金斯)公司的球锁装夹系统,1分钟内就能将卡盘定位和锁紧在机床工作台上,球锁装夹系统用于柔性生产线上更换卡盘,起到缩短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3)模块、组合

夹具元件模块化是实现组合化的基础。利用模块化设计的系列化、标准化夹具元件,快速组装成各种夹具,已成为夹具技术开发的基点。省工、省时,节材、节能,体现在各种先进夹具系统的创新之中。模块化设计为夹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组装打下基础,应用CAD技术,可建立元件库、典型夹具库、标准和用户使用档案库,进行夹具优化设计,为用户三维实体组装夹具[13]。模拟仿真刀具的切削过程,既能为用户提供正确、合理的夹具与元件配套方案,又能积累使用经验,了解市场需求,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夹具系统。组合夹具分会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正在着手创建夹具专业技术网站,为夹具行业提供信息交流、夹具产品咨询与开发的公共平台,争取实现夹具设计与服务的通用化、远程信息化和经营电子商务化。

(4)通用、经济

夹具的通用性直接影响其经济性。采用模块、组合式的夹具系统,一次性投资比较大,只有夹具系统的可重组性、可重构性及可扩展性功能强,应用范围广,通用性好,夹具利用率高,收回投资快,才能体现出经济性好。德国demmeler(戴美乐)公司的孔系列组合焊接夹具,仅用品种、规格很少的配套元件,即能组装成多种多样的焊接夹具[14]。元件的功能强,使得夹具的通用性好,元件少而精,配套的费用低,经济实用才有推广应用的价值。专家们建议组合夹具行业加强产、学、研协作的力度,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夹具技术水平的步伐,创建夹具专业技术网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夹具技术。主动与国外夹具厂商联系,争取合资与合作,引进技术,这是改造和发展我国组合夹具行业较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6、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通过对套筒零件的工艺进行分析,设计出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其中包括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基准的选择,确定工艺路线等。另外要设计出相应的夹具。

7、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及要求

8、最终目标及完成时间

本课题最终要完成如下目标:对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设计出其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完成相应夹具的设计,达到核审单位的核审标准。

最终完成时间为6月初,参加答辩。

9、现有条件及必须采取的措施

现有条件为大学期间所学的有关专业课程和从网上搜集的相关论文,相应的制图软件。目前仍需要搜集更多的资料,复习所学的相关知识,阅读更多的相关文献,以对课题有更深的了解。

10、协助单位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由于经验不足,需要得到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于骏一,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于骏一.典型零件制造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4]李旦,邵东向.机床专用夹具图册[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5]刘鸿文.材料力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沈学勤.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王先逵.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8]龚定安.蔡建国.机床夹具设计原理[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9]王光斗,王春福.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10]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胡宗武.非标准机械设备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2]汪小平.薄壁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8):177-178.

[13]卢小波,陆志科.套筒零件夹具生产技术改造的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3):51-54.

[14]廖雪梅.浅谈批量生产中套筒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J].大众科技,2011,(7):160-162.

[15]彭红梅.液压三爪卡盘机构设计[J].科技信息,2008,(33):23-27.

;

2011年,全省航线里程达到898628公里。航线条数373,国际航线44,港澳航线8条。通航城市165个,国际航线通航城市44个,港澳航线通航城市5个。运输网密度4.367公里/平方公里。全年旅客发送量777万人,货物发送量8万吨,货物周转量116百万吨公里。

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汉中城固机场

榆林榆阳机场

宝鸡机场

安康机场 2010年陕西GDP总量居全国16位(由2005年的20位提升至2010的16位),正式跨入中国“万亿省份俱乐部”。

2012年陕西GDP总量为14457.84亿元,较上年增速15.51%。快于全国平均水平6.2%,居西部第一。在全国排名16位,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GDP为38608元人民币,合6204美元(2012年末)继续领跑西部,人均GDP(接近湖北省38642元)居全国14位。

2014年,陕西省完成生产总值17689.94亿元,比上年增长9.7%;人均生产总值46929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09.69亿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6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2元。工业

2014年,陕西省全部工业增加值809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2%,轻工业增长12.1%;分工业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0%,制造业增长1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3%;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8.5%,非能源工业增长14.8%;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1.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8313.6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利润1706.45亿元,下降12.4%;税金总额1600.86亿元,增长16.9%。

建筑业

2014年,陕西省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650.89亿元。资质以上建筑业累计实现总产值4557.71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764.24亿元。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8829.4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031.28万平方米。国内贸易

2014年,陕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72.84亿元。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732.26亿元。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5035.05亿元;餐饮收入537.79亿元,增长8.6%。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餐饮收入191.33亿元;商品零售3540.93亿元。其中,吃类商品369.75亿元;穿类商品515.07亿元;用类商品2656.11亿元。

对外经济

2014年,陕西省外贸进出口总值1683.53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855.54亿元;进口827.99亿元。在进出口总值中,进料加工贸易935.81亿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41个。合同外资58.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76亿美元。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1.6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7.88亿美元;对外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11946万美元。

金融业

2014年末,陕西省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288.7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174.05亿元。全省境内证券公司3家。各类证券营业部179家(含外地公司在陕西的营业部)。期末证券开户数248.10万户;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额23096.30亿元。全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76.75亿元;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179.74亿元。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