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重庆工业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阳江工业提升门公司

阳江工业提升门公司

来源:行业新闻 / 时间: 2025-07-02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阳江工业提升门公司,以及阳江十八子集团的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阳江制刀历史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公元557年,民族英雄冼夫人屯兵两阳,在阳江地区制作兵器。清《冯代族谱》记载,冯大将军即冼夫人的孙子冯盎,曾任宋康令,公元646年葬于阳江北山,其使用的“峨眉宣锦大刀”即阳江俗称的“大杀刀”。清初,阳江县城形成了大规模的制刀坊,代表作是何传利铁匠制作的“文武刀”,当时国内著名酒楼都在何传利作坊制菜刀。城郊那洛村村民开始制造小刀。

二十世纪30年代,县城昌记是生产和销售小刀的专业店,同一时期,梁季芙创制独具一格的“季芙小刀”,这种小刀锋利、耐用、美观,可刮胡须,在全国小刀评比中获奖,并送世界博览会参展。从此,阳江小刀闻名海内外。建国前,阳江从事小刀生产的有300多人。1955年,生产小刀的个体户组成4个生产社,1956年组建国营小刀厂,这是阳江县规模最大的小刀厂,也是国内行业中产值、产量、品种、创汇最多的企业之一,被列为国家机电产品出基地企业。1966年,又先后成立了一批小刀集体企业,主要产品有小刀、怀剪、民用剪及餐具等。

改革开放后,阳江刀剪业蓬勃发展,出口规模不断扩大,采用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使刀剪产品始终保持优良品质,获国家级多项殊荣,享誉海内外,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和出口值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60%和80%。特别是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在董事长李良辉的带领下,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创新,经历了五次技术革命,奠定了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这“中国菜刀中心”的龙头地位。从传统手工生产碳钢刀发展到现代化、机械化规模,生产规格上千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刀具产品,集科研炼钢、生产、销售、旅游配套服务一条龙全方位经营的综合大型品牌企业,产品畅销至全国各地及日、美、加、韩、东南亚、港澳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简史:

1983年创建初期附属于当时的集体小厂“朝阳工艺刀剪厂”。

1988年成立“江城向阳家用刀具厂”。

1990年创建初期附属于当时的集体小厂“朝阳工艺刀剪厂”。

1997年成立“阳江十八子厨业有限公司”。

1999年被国家日用五金技术开发中心批准成立“中国菜刀中心”。

2000获得“ISO9001:2000版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资格。

2001成立“阳江十八子饮食娱乐服务有限公司”。

2002成立“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2003成立“阳江十八子精密特钢有限公司”。

2004“十八子作”刀剪系列产品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十八子作”刀剪系列产品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国出口名牌”荣誉称号;“十八子作”刀剪橡颂系列产品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中国十大刀剪知名品牌”称号;被国家旅游总局授予“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荣誉称号。

2005“十八子作”刀剪系列产品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国家免检产品”资格,获得“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资格,被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06被国家科委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广东省十大民营诚信企业”荣誉称号。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经历了四个跳跃式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3年创建初期附属于当时集体小厂“朝阳工艺刀剪厂”,是一个占地面积不足200平方米,只有8名生产人员,资金不足2万元,以生产碳钢菜刀为主的小作坊。

第二阶段:1988年彻底脱离挂靠集体小厂,成立“江城向阳家用刀具厂”正式成为私有性质的企业,拥有工业用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生产人员50多人,当年创产销值达50多万元。

第三阶段:1997年成立现代公司机制的“阳江十八子厨业有限公司”,迎来了企业的迅速发展,员工增加到200多人,年产销值达到200多万元。

第四阶段:2002年集团企业全方位开发,企业飞速发展,成立了“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属下拥有6家子公司(十八子刀剪制品有限公司、十八子厨业有限公司、十八子工贸实业有限公司、十八子饮食娱乐服务有限公司、十八子材料供应有限公司、十八子精密特钢有限公司、十八子华翔真空设备有限公司,拥有国内、国外、自制机械设备800多台(套),工业用地及配套设施用地超过25万平方米,员工超过1500人,年销售值超过亿元大关。

五次革命:集团公司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五大技术革命,奠定了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菜刀中心”的龙头地位。

第一次技术革命是1993年首次将传统焊接刀具改进为连体直出刀具,引发中国刀具第一次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是1995年参考当时日本、西德刀具的特点,开发创新外观品种多样化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日式多功能家用厨刀,引领刀具市场由单一产品拓展为多类型综合刀具市场。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套装刀具的开发推广,借鉴国外经验,设计推出了倾注“人性化”理念、富有中国特色的通透式套装刀具系列产品。

第四次技术革命是将军工材料七铬十七钼(7Cr17Mo)及高级国际流行材料不锈钢复合钢转换为民用制造刀具。

第五次技术革命是建设特种合金钢厂,瞄准国际高级刀具市场,炼钢、制刀、技术一体化。

产品与服务:

产品特点:“十八子”刀具的主要选材为复合不锈钢、8Cr13MoV、7Cr17Mo特殊钢及3Cr13、4Cr13Mo、5Ccr13MoV不锈钢、由十八子炼钢厂自行研制的特殊抗菌抗腐蚀、高硬度的高级合金钢等钢材。

复合钢、7Cr17Mo、8Cr13MoV特殊钼钒钢、3Cr13Mo、4Cr13 Mo不锈钢的区别:作为马氏体型的3Cr13、4Cr13不锈钢材,主要特性是:含碳量高、淬透性好,一般油淬或空冷后即可得到马氏体组织,是不锈钢中机械性能最高切削性能最好的钢组。而近年来开发的7Cr17Mo(7铬17钼)、8Cr13MoV(8铬13钼钒)特殊钢,硬度、韧性比3Cr13材料机械综合性能更好,是目前国内做菜刀最好的不锈钢材,硬度可达58(HRC)以上,锋利耐用。由于高碳高铬钢生产的刀硬度高,修磨较难,要做到刀具硬度高又易修磨,复合钢材就有这种性能。它的特点是侧面材料硬度低,中间夹层硬度高,锋利耐用,更好地起到抗碱、抗腐蚀、防酸、防锈的作用。相对来说,马氏体不锈钢材料含碳量高,则刀具硬度越高(含碳量低,韧性比较好);含铬量高,防锈性能也越好。

十八子刀具所用的钢板材料都是由十八子精密特钢厂经过特殊工艺冶炼和加工锻打而成的,具有硬度高、韧性强、抗腐蚀性能优等特点。经反复进行切削试验显示,十八子刀具与普通的刀具对比,更具冲击力,不变形,锋利度持久等特点。

取得成绩:集团公司通过工贸合作、经济互补的经营方式,使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被国家科委日用五金技术开发中心批准为“中国菜刀中心”、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广东省计委、广东省经贸委、广东省科委联合授予“广东省五金刀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中国刀剪十大知名品牌”、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连续十年重合同守信用单位”、阳江市“科技兴市十项工程实施单位”和“重点发展工业企业”等200多项荣誉称号和奖项。十八子集团正顺应全球化、市场化需求不断改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势,提升自己的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十八子刀具发展方向是:向多门类刀具领域进军——比如民用产品、军用产品、收藏工艺品、行业产品(医疗器械、药材用具等)等,大力拓展研发生产领域,在做专做优的基础上做强。十八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被列入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国家免检

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发展漆艺,推进阳江漆器工艺技术的发展,实现阳江漆器工艺传统的现代化转换,那么阳江漆器工艺的振兴指日可待。

1.更新漆艺创作观念

漆艺不能单靠技艺来炫耀,技术背后要有精神内容,要具有传统的人文精神文化特质和漆的特质,必须使漆艺创作进入现代绘画更自由、更人性化的创作观念上,体现其内在的艺术表现力和个性创造力。

2.开拓漆艺表现语言

传统的漆艺的表现语言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空间多元化的需求,现代漆艺应该把传统漆艺的技法制作规范及其视觉审美规范,拓展到以作者自主表现人们时尚的审美追求和个性创造上来,把自己融入当代艺术中,用一种新的现代美术样式来延续阳江漆艺术传统,从而实现在更高层面上的继承传统。

3.提升社会大众认知度

政府、企业对传统漆艺要多资助、扶持,可建立专门的漆器博物馆、漆艺收藏馆等并对公众开放,开设专门的漆艺画廊,传媒、舆论对漆艺要多宣传、引导。漆艺家们也要多出精品,组织各种等级的展览或拍卖,扩大其社会影响。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漆艺的价值,提高整个社会对漆艺的认同感,漆艺就能深深地植根于肥沃的社会文化土壤中。

4.融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漆之被利用,首先是从实用开始的。正是由于实用先于审美及实用和审美的统一,阳江漆器才有一段非常辉煌的过去。大漆,它可在木、竹、皮、陶、金属、玉石、玻璃、布等器物上进行装饰,它性质坚硬,不怕强酸或碱性浸蚀,防潮、防蛀、防腐蚀,可用来个性化装饰各类器物。漆艺在实用层面主要可用于厨卫用品、家具、室内装饰、首饰、工业产品等。实用性的追求能给予传统工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多的发展领域,使传统工艺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使传统工艺得到更广泛的接受和理解。

5.培养工艺技术人才

从质的方面看,漆器工艺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是,长期程式化的制作方式以及陈旧的艺术样式的更新,而稍懂一些漆的画家们面对技术问题难免知难而退,或出些粗制滥造的效果,阻碍了他们的艺术创意。阳江相关教育机构的师资目前虽还不具备这方面的工艺技能,但也可开设着这类课程,可长期聘请高级工艺师作为教学的技术指导,以改善技能的薄弱环节。

从量的方面看,必须扩大培训面,可在阳江中小学校、中专、技校等开设漆艺培训班,以培养漆艺的初级人才。阳江劳动部门也可推出相关的职业培训,并给从业人员颁发各种等级的技能证书。这样,便可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阳江漆器工艺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

6.革新漆艺生产技术

阳江漆艺生产不能停留在作坊式的模式,这方面应该尽快学习日本、韩国的先进经验,引进机械化设备,降低生产成本,使漆器能尽快在生活中普及。中高档漆艺制品可考虑用机械和手工相结合的技法制作。现在平面或立体的雕刻都可以利用电脑数控技术轻松地完成,漆器制作上高科技的运用也并非没有可能,只要通过漆艺家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在漆艺生产技术方面一定能探索出一条新路。

7.开发漆艺产品市场

在漆画和漆立体方面必须开发精品市场。这方面必须依靠文化艺术公司的宣传、推广,比如普洱的商业行为就是一个成功典范,非常值得借鉴。另外,琉璃的市场开发也较为成功。笔者相信,漆艺界只要有商业行为参与进来,将会很快改变较死板的现状。

在漆器方面,可开发厨卫用品、办公用品、高档礼品、个性首饰、室内装饰品、家具,漆器还可以成为工业产品(如手机、摩托车、汽车、冰箱等)的个性化装饰。相对漆画和漆立体作品而言,漆器的市场开发可根据不同的消费层面而定位成高、中、低几个档次,并在各大型商场设立漆器专柜,让它们真正走入老百姓的生活。这样,在不久的将来,不但形成了漆器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也将促进漆艺这一传统文化的延续。

——技术研发团队、科研手段和多方技术合作的战略伙伴

特变电工沈变公司是我国最早开始研制和生产500kV变压器的企业,为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创下了数个第一和技术更新换代的先河,拥有国家级变压器技术中心,其中数十名科技人员享受政府津贴,以高兴耀先生为代表等多位老专家更是被国家电网公司聘为资深专家和顾问。长期以来,特变电工沈变公司始终坚持“保障企业自主研发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和基石,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和科研投入力度,长期与国内知名院校清华、西安交通大学、哈工大、沈阳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以及原子能所进行合作研发,在每个“五年规划”中都承担了重大课题成果,并取得了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坚持自主研究、创新的同时,也不断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变压器制造技术。80年代起,先后引进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和日本日立公司500kV大型变压器的设计制造技术,90年代到新世纪,又通过技术合作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学习和引进了德国西门子等国外主要变压器制造企业的设计制造技术。2001年成功引进了乌克兰扎布罗日变压器研究所350kV~1150kV整套特高压设计和验证技术。通过先进技术的整合,大大加快了自主创新的能力提升。 2008年8月1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做出批复,决定由特变电工沈变公司与沈阳变压器研究所联合实施“特高压变电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9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举行仪式,正式授牌,这是我国变压器行业唯一国家工程实验室,辽宁省首批国家工程实验室,沈阳市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准实施这一项目,是国家对特变电工沈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的充分信任与肯定,标志着特变电工沈变公司已成为中国变压器行业自主创新主导企业。该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将带动特变电工沈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提高企业对行业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形成集聚效应,推动特变电工沈变公司不断掌握行业核心技术,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行业技术发展的领跑者。

特变电工沈变公司的超高压、特高压试验大厅内部结构及屏蔽措施均按照目前国际先进技术设计建造。主要的试验设备均为气垫可移式,大厅内的试品也是通过气垫车移动。主要的试验设备、测量仪器均为国内、国际著名公司生产。良好的试验条件及先进的试验设备和测量仪器极大地提高了试验效率和试验技术水平,也使大厅具备了试验特高压、大容量输变电设备的能力。

超高压试验大厅内部有效空间:长×宽×高为:70×40×33米。进出产品大门宽×高为:11×17米。大厅接地电阻0.08Ω。大厅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和声音屏蔽效能。电磁屏蔽由铜网和金属导体组成,屏蔽效果可达65dB。所有的门与该屏蔽系统联为一体。因此,在用宽带法进行变压器和电抗器局部放电试验时,背景干扰水平可小至10 pC。大厅良好的声音屏蔽功能使得声级测量时的背景噪声水平不超过40 dB(A)。试验室内部设有可控中央空调通风系统,有利于保证更好的试验环境。本试验室装备了试验自动控制系统,试验室顶部还设有多点吊钩,从而简化了试验步骤,提高试验效率。大厅内部具有两个独立的试验工位,可同时进行两台产品的试验。

变压器、电抗器等产品最后电气性能试验在该大厅内进行。这些试验包括:例行试验、型式试验、除短路能力以外的特殊试验等。试验中严格按照用户技术协议和相应标准进行,这些标准主要包括:中国国家标准、IEC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其它国家标准等。

试验大厅具备如下试验能力:

直流产品:

±1000KV大容量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等;

交流产品:

1000KV大容量变压器、电抗器、可控电抗器等

其他特殊项目试验和研究性试验

优良的试验环境、精密的试验设备仪器不仅满足了目前试验需要,同时还能够满足未来更大容量、更高电压等级的电气产品试验要。大容量的产品业绩为我公司提供了宝贵的制造经验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生产500kV变压器,到90年代末研制百万伏级变压器,我们已经为国家多个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了几千台优质的220kV~1000kV变压器类产品,积累了丰富的工艺制造经验,锻炼出了一大批业务熟练的专业技术工人,针对重点产品的制造,我们提出:结合以往超大型变压器成功制造的经验,制定核电变压器铁芯、线圈、绝缘、油箱、装配等几个方面最成熟可靠的工艺方案,典型产品业绩如下:

1980年为锦州董家变电站制造了我国第一台250MVA、500kV单相变压器;

1985年为葛洲坝水电站制造了360MVA、500kV有载调压自耦变压器;

1993年为云南漫湾水电站制造了100MVA、500kV单相水冷SF6套管出线变压器;

1995年为李家峡水电站制造了当时我国容量最大的450 MVA、330kV三相电力变压器。

1998年自行开发研制500kV并联电抗器,并为三峡送出进行配套并联电抗器生产。

1999年开发研制出的150MVA/1000kV单相变压器,现已作为500kV并联电抗器的试验设备正在使用。

1999年自行开发研制出当时我国电压等级、单机容量最大的720MVA、500kV三相电力变压器,已在广东沙角发电C厂投入运行。

2002年自行设计制造了“西电东送”灵宝换流站的换流变压器。

2002-2004年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生产500kV换流变压器和840MVA/500kV电力变压器。

2004年2006年,我公司自主研发的900MVA变压器在美国挂网运行后状况良好,获得国家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5年,我公司又将自主研发,运用于1600MVA变电站的533MVA国产最大容量单相自耦变压器发往美国,充分证明企业完全有能力生产替代进口的同类产品;

2005年我公司为绥中电厂现场抢修了三相1000MVA/500kV主变,取得成功,这是到目前为止国内现场抢修的最大容量的发电机变压器。

2005年我公司为田湾核电站修理了一台单相417MVA/500kV变压器,实现了国内首创。

2006年,我公司在国内率先自主生产了±500kV直流换流变压器,成功制造了服务于节约型社会,为特高压电网建设提供了全新无功补偿方案的特高压可控电抗器,并以我国首条特高压试验线路为依托,成功研制了40MVA/1000kV变压器。

2007年,我公司成功为甘肃黑河330千伏变电站研制了我国首台大容量解体变压器,从而在龙滩780MVA世界最大三相组合式变压器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大容量变压器运输解决方案。

2008年初,贵广二回全部产品一次投运成功,产品各项性能参数超过西门子处于世界领先水平;4月12日,我公司胜利完成西北后续750千伏送出工程750千伏变压器研制任务;6月3日,我公司为中俄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研制的±500千伏直流换流变压器首批产品成功发运。产品完全由我公司自主设计、自主验证、自主采购,独立制造,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化。

2008年7月4日,世界首台特高压交流1000兆伏安/1000千伏变压器在特变电工沈变成功研制,并通过全部试验项目。这是继6月5日世界首台±800千伏干式平波电抗器研制成功后,特变电工沈变自主研发的又一“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世界级产品!一系列世界级产品的成功研制,标志着特变电工沈变已全面建成特高压产品自主创新体系,全面掌握了世界交流、直流输变电设备研制领域的最前沿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已经站上世界行业最高峰。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输变电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正在实现由变压器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跨越!2008年11月17日,特高压1000千伏第四台产品也顺利通过试验,特变电工沈变公司圆满完成了2006年与国家电网公司签订的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合同设备的按期交货工作。2008年12月8日-10日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启动了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零起升压试验和冲击合闸试验,特变电工沈变公司的三台变压器和三台电抗器,全部顺利通过最高1100kV电压的考验,成为变压器、电抗器类产品唯一一家在调试中未发生问题的厂家。

2009年2月7日,我公司为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生产的田湾核电主变压器备用相DFP-417000/500产品一次通过试验,且试验结果均优于技术协议要求值。这台产品是我公司真正意义的核电主变,也是我公司现有制造完成的最大容量单相双柱变压器,其成功标志着我公司完全有能力为核电站提供大容量变压器。

2009年4月,彭城电厂DFP-380000/500变压器成功投运,这台变压器为公司生产运行的单相单柱容量最大的变压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8月26日,为南网公司±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研制的世界首台一次试验成功的±800千伏产品,其局放指标几乎等于背景值,空载、负载、温升及噪音等指标均远远优于合同标准要求;12月6日,为国网公司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研制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再一次以最优指标通过试验。

2009年12月28日,我公司研制的特高压直流±800kV换流变压器在1850米世界最高海拔换流站——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楚雄换流站一次投运成功。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的获得,标志着特变电工沈变公司特高压产品研制技术已全面成熟,提前一年完成所承担的国家“十一五”重大科研攻关计划,成为我国首个具有全系列交直流产品业绩的厂家。

2009年12月我公司研制的红沿河核电项目主变压器DFP-420000/500产品第一台在我公司国家工程实验室试验成功,为后续批量生产红沿河核电主变、阳江核电主变、台山核电主变汲取了宝贵的经验。

2010年2月24日,公司成功中标印度国家电网公司8个765kV变电站共计5个包的变电站局部成套工程,共计73台765kV并联电抗器及中性点电抗器、避雷器、互感器等主要设备,合同总额超过1亿美元。此次中标标志着我公司不但在中国特高压输电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同时正在世界特高压输电领域得到广泛认可,自主创新能力已经走在了世界行业的前列。

2010年8月2日,公司成功中标青海-西藏±400kV直流送电项目拉萨换流站全部主设备换流变、平波电抗器。再次中标直流设备,说明我公司生产的换流变产品已经得到国家电网公司的认可。

2010年9月,公司成功中标中国核电工程公司田湾核电站扩建工程3、4、5、6号机组主变压器、辅助变压器、高压厂用变压器,共计26台套,合同额近2亿元人民币。该项目的中标,标志我公司全面进入核电市场,得到了核电客户的认可。

2010年10月签约南方电网公司糯扎渡、溪洛渡特高压直流项目。共计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40余台套,合同额过10亿。该项目的中标,再次提升了我公司在直流市场的份额。也标志着我公司的直流产品迈上新的台阶。

2010年12月,公司成功中标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增容扩建项目5台主变压器,中标金额近2亿元,中标额在同行业中排名第一,继续巩固了我公司在特高压领域的地位,为我公司全面参与“十二五”特高压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1月19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刚刚落幕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公司参与研制的“三峡输电系统工程”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十一五期间,继“超高压直流输电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和“750kV交流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项目在2010年和2007年分别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之后,公司第三项科技成果载入国家科技成就最高奖的史册。“三峡输电系统工程”是国家科技攻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设备研制和国家产业化重大科技项目,属于国际电工行业的前沿技术,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我国输电成套设备技术升级,打破国外公司市场垄断和技术壁垒,实施国家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国家电力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司为三峡输电系统工程中分别提供“三峡—常州±500kV直流输电工程政平换流站换流变压器”、“葛沪直流±500kV枫泾换流站用平波电抗器”等产品,在整个项目中共承担了8台直流、9台交流产品研制任务,这些产品大部分已在三峡输电系统工程中运行,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项目实施中,通过科研攻关,公司解决了交、直流复合电压作用下的换流变压器主绝缘设计等问题,打破外方的技术垄断,实现了自主设计、自主采购与自主生产;形成了自主的直流项目开发休系,开创了重大装备国产化的先河。经鉴定,以上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三峡输电系统及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011年2月,公司在锦屏-苏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招标过程中,独拔头筹,中标6.9亿元,在国内三家竞标单位中取得中标份额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此次中标,表明我公司全面吸收和掌握直流输电核心技术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的认可。

2012年1月3日,沈变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华北联网高岭背靠背扩建工程第一批设备项目招标中,成功中标华北侧全部6台换流变压器、4台油浸式平波电抗器,中标率到达50%。

2012年3月9日,在国家电网公司皖电东送工程招标中,沈变公司成功中标7台ODFPS-1000000/1000变压器和7台BKD-240000/1000电抗器订单,变压器中标量占整个项目变压器数的近1/3,电抗器中标量占1/4,充分显示了沈变公司的实力。合同金额共计4亿多元。皖电东送是特高压交流输变电技术规模化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重点建设的特高压交流工程,属世界级重大创新项目。揽得皖电东送工程这样的大订单,不仅表明沈变公司技术水平等综合实力得到客户充分认可,更为企业提供了提质创新的平台,不断巩固沈变在世界输变电前沿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2012年5月24日,在国网公司2012年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输变电工程主设备招标项目中,沈变公司成功中标17台750kV电抗器产品,其中包括世界首台750kV磁控式可控电抗器。这是沈变公司继2010年承接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750kV主变压器和电抗器研制工作后,再次承接这一国家重点工程,也是在2006年公司为荆州换流站研制首台500kV超高压磁控式可控电抗器后,再攀电抗器领域技术高峰。在各中标单位中,特变电工输变电产业集团中标金额排名首位,沈变公司在全部中标厂家中也名列前茅,继续保持了公司在国网市场的领先地位。

2012年9月14日,在国家电网公司哈密南-郑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招标中,沈变公司成功中标高、低端换流变压器包1共计26台产品,中标金额15.5亿元,在所有投标厂家中唯一双项中标高低端设备,中标份额约占总量的49%!哈密南-郑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继“向上”、“锦苏”工程后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第三回特高压直流工程,是国家实施“疆电外送”战略以来,西北地区大型火电基地送出的首个特高压直流工程,是沈变公司继向上、宁东、呼辽、灵宝、青藏、高岭、锦屏、黑河、枫泾等九个项目后,在国家电网公司获得的第十个直流输电项目。本次中标为特变电工直流输电业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在特高压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些代表当今世界输变电最前沿技术的产品的研制成功,说明了国家对特变电工沈变公司综合技术实力的充分肯定,也充分展示了特变电工沈变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技术中心是特变电工关键核心部门,包括直属总部的技术中心以及其领导的四个分中心和一个实验室。中心聚集了一批包括行业院士在内的顶尖专家和技术团队,致力于输变电、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关键设备、技术、工艺和标准的研究与开发。技术中心不断的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同时也不断完善和改进现有技术。中心的使命在于为不同国家、区域的用户提供可靠、节能、方便、适用的产品和新的可选择的技术方案,并降低用户的成本,与此同时使公司获得持续的竞争能力。

中心以全球化的视野,在输变电、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乌克兰扎布罗热变压器研究所、克罗地亚、西安交通大学等10余家令人尊敬的科研院校进行合作,与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领先者交流和学习,开展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不断使新的技术成果得以商品化,并促进了中国在输变电领域的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专利技术与证书

1.OSFSZ9—900000/230自耦有载调压变压器,2005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500kV低损耗、低噪音并联电抗器,2004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3.OSFPS—400000/400三相油浸式无载调压自耦变压器,2004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4.DFP—250000/500单相油浸式无载调压电力变压器,2004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