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大型工业提升门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绵阳大型工业提升门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绵阳大型工业提升门的知识,包括绵阳的人口民族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根据绵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绵阳市常住人口为 461386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170141人相比,十年共减少556279人,减少10.76%。年平均减少1.13%。
绵阳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 1672202户,家庭户人口为437530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3.14人减少0.52人。绵阳重视各种文化教育和体育设施的投入。广大市民崇尚学习,善干思维,淳朴正直,奋发向上。
2010年,绵阳市举办县级以上各级各类运动会49次,19152人参赛。发展等级运动员180人(二级运动员174人,三级运动员6人),发展裁判员145人(二级裁判员35人,三级裁判员110人)。绵阳市举办综合性群众运动会5次,单项群体运动会29次,85700人参赛;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3300人(国家级2人,一级11人,二级831人,三级12456人)。
绵阳承办大型体育赛事
第十三届世界拳击锦标赛 2005年
第十六届亚洲国际邮展 2003年
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 2002年
全国第四届农民运动会2003年
亚洲体育舞蹈锦标赛
第六届亚洲龙舟锦标赛 2004年
亚太职业体育舞蹈锦标赛 2004年
中国绵阳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2004年
全国女子排球联赛
全国乒乓球联赛
2014年,绵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9.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位,增速居全省第9位,较上年提高9个位次。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2.1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05.70亿元、增长10.0%,其中: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80.11亿元、增长9.4%,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5.59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2.01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51:33。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24.74亿元,增长10.2%,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8.5%,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6.83亿元、同比增长4.1%。农作物播种总面积66.01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1.88万公顷、同比下降0.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93万公顷、增长0.7%。全年粮食总产量215.94万吨、减产0.2%,其中:小春粮食产量50.27万吨、增长3.2%,大春粮食产量165.67万吨、减产1.2%。油料作物产量35.01万吨、增长3.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比上年提高7个位次。“2+4”重点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1%,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其中:冶金机械产业增长12.3%、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2.2%、材料产业增长11.7%、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11.5%、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1.2%、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增长7.2%。
全市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继续扩大。重点监测的133种工业产品中,有81种工业产品增长,增长面为60.9%,比上年扩大4.5个百分点。
全市资质以上总专承包建筑企业352个,其中:有工作量的343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3.97亿元,增长27%,较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完成建筑安装产值323.96亿元,增长26.3%;完成其它产值10.01亿元,增长57.8%。按控股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69.87亿元、增长12.5%。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0.37亿元,增长7.9%,增速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完成649.43亿元,增长15.7%,增速比全社会投资高7.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1%,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3.02亿元,同比下降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25.10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22.25亿元,增长8.8%。
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0.74亿元,同比增长24.0%。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888.96万平方米,增长13.9%;商品房竣工面积353.37万平方米,增长54.0%;商品房销售面积302.84万平方米,下降7.9%。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4.77亿元,增长13.0%,总量居全省第2位,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比上年提高8个位次。
分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516.32亿元,增长14.1%,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18.45亿元,增长10.7%。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8.04亿元,增长23.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31.80亿元,增长12.0%;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9.85亿元,增长11.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5.08亿元,增长10.6%。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涨幅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中出现五升三降: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8%、食品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2%、居住上涨0.2%、烟酒下降1.4%、交通和通信下降0.4%、衣着下降0.1%。
根据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全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1.75亿元,增长12.5%,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9.67亿元,增长10.5%,较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支出294.49亿元,增长1.6%,较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更倾向于民生工程,其中: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支出分别比上年增加6.86亿元、6.01亿元、3.17亿元。
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21.72亿元,比上年增长8.8%,比年初增加211.4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6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比年初增加152.5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98.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比年初增加145.72亿元。
绵阳科教发达,产业兴盛。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7万。现有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富临等大中型骨干企业50余家,其中长虹加快向千亿企业迈进,九洲加快向200亿台阶攀登,攀长钢、新华、富临加快向百亿目标冲刺。拥有注册上市公司12家,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基础坚实,北斗卫星导航、通用航空、新一代显示技术、3D打印、大数据和新一代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环保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1个。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城创新中心、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西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中心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成立有四川省智能电视、北斗卫星导航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2012年专利申请量4992件、增长38.6%,授权量2846件、增长66.2%,认证和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872家,六合锻造、富临精工、三阳塑胶等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2013年10月,绵阳承办了2013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7400余人,参展项目1304项,参会单位签约项目214个、金额486.5亿元。
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绵阳发展和科技城建设。国务院成立了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委组成的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在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给予科技城强力支持。四川省赋予科技城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支持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政策措施》10条,明确对科技城土地利用实行单列管理,规划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支持绵阳承办2014中国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省财政五年内为绵阳安排2.5亿元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试点,推动中国科技城突破性发展。绵阳市人民政府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指挥部,正加快建设5平方公里的核心示范区启动区。设有驻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青岛、福州和海外招商分局,成立由市级领导负责的6个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办公室和行业协会,对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对口联系和“绿色通道”审批。世界500强艾默生、宝马、IBM、神华集团、中航集团、中国建材和中国重汽、华晨汽车、海尔集团、新加坡芯联芯、浪潮集团等大企业纷纷入绵发展。绵阳的主要菜系是川菜,成都、绵阳的川菜算得上是最正宗的。但是在川菜风行于大江南北,川菜已经算不上是绵阳的特色了,更有特色的,应该是绵阳的小吃。绵阳的小吃种类多、味道好而且价格便宜,前来旅游的人们在大吃火锅、川菜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尝一尝真正的绵阳特色小吃。
绵阳特色的小吃有:梓潼酥饼、梓潼片粉、春卷,冷粘粘,梓潼镶碗、菜豆花、席凉粉、罐罐汤、疋二黄、罐罐鸡、锅魁等,最好的小吃以前总是藏在街巷的深处,绵阳小吃已经从深深的巷子里走了出来,走进了连锁店,走向了全国。
特别向各地游客推荐绵阳传统美食-绵阳米粉,绵阳米粉有着1800多年历史。相传三国时,蜀主刘璋与刚入川的刘备相会于涪城(今四川绵阳)东山,刘备早就听说四川人擅长烹饪,就提出品尝当地美食。刘璋就说:“闻此山中一人家,其妇善烹饪,祖传以大米磨浆,制成丝,辅以鸡鱼肉等自制作料,开水烫熟即食,汤鲜味美,百里名盛。”于是,命令手下将这名主妇叫上山来做了一道菜。还没上桌,刘备及众将就闻到一股妙香的味道。一会儿工夫就吃了个精光。吃完饭,刘备顿时来了精神,手下众将也一个个笑逐颜开。再看上下,水肥稻丰、牧笛声声。刘备禁不住抚掌感慨:“富哉,今日之乐乎,美味也!”后来,四川民间争相仿制。在绵阳,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在大街小巷,街道两旁米粉店都是清香扑鼻。在绵阳街头,随处可以看到米粉店,每天早晨排着长龙吃米粉也成为绵阳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绵阳米粉缘以一伟人,他文有诸葛遗风,武俱姜维之勇——蒋公琰,绵阳历史上驻留最久丞相,蒋公不仅是军事政治家还是美食家。一日他微服私访于绵州街头,品尝绵阳华龙文化旗下诸葛后裔店家连锁米粉后,提出建议原料由粗变细,方更入味,也就现流行语味更劲道!一改形成全国独有细米粉特色,流传省内外地区细米粉视绵阳米粉为鼻祖。渊源流长绵阳米粉历史,诸君品尝米粉美味后,若去绵阳西山景区雅游时须带崇敬之心瞻仰蒋公琰雕塑与其寝陵,方能领悟博大精深绵阳全国最具影响力响亮独特传统饮食文化。
绵阳米粉分为不同的口味:牛肉米粉;肥肠米粉;元子米粉;鸡汤米粉;笋子米粉等.绵阳本地最有名的有老开元米粉、德华开元米粉、通安巷胖米粉、高水杨米粉、永华米粉五大品牌连锁米粉店,绵阳地区有约8000家及全国各地绵阳米粉有一万多家米粉店,行业从业人员20多万,行业年收入100多亿元,行业目前正在迅速壮大。可以这样说,如果到绵阳不品尝绵阳米粉,就不算真正到过绵阳。
绵阳特色小吃店:廖排骨(全国连锁),窝窝店包子,山西面馆,席凉粉,罐罐汤,菜豆花,余妈妈锅魁,德华开元米粉,胖米粉,陈稀饭等。
特色小吃街:马家巷,孙家巷,翠花街,通安巷,梅西百货后街等。绵阳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是四川省重要的粮食、油料、生猪、蚕茧、水果生产基地。
绵阳市名优土特产:木雕漆器、仿古家具、壁挂、扎染、黄麻地毯、水磨漆器、玻璃画、扇子、竹禽等工艺品,以及平武套枣和梅线、北川茶叶、北川腊肉、核桃、木耳、光友方便粉丝、雪宝牛奶、江油中坝酱油、梓潼酥饼等名优特产。
并且,四川一直以来就有“中药之库”的美誉,而绵阳更是四川境内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绵阳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拥有大面积的高原和山地,这种特殊的地表形态和气候为中草药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绵阳盛产附子、川乌、麦冬、天麻、丹参、辛夷、桔梗等多种传统中草药材,并且远销海内外。绵阳的商业气氛相当浓厚,购物环境优良,
一直以来吸引着大量的周边地市人们前来购物消费,社会零售额保持川内第二的水平,随着万达广场、香港新世界百货、红星美凯龙、华润置地等国内商业巨头及本地长虹、九州、富临等开发商的布局,绵阳的购物环境也将迎来一个新的提升和跨越。
绵阳市内主要购物场所有:
【购物中心】
凯德广场,涪城万达广场,崇尚百货(人人乐百货),茂业百货,梅西百货,新世界百货,万达百货,美一天百货,富安百货,新兴旺百货,成都人民商场,天骄摩尔广场,中环时代购物广场,百盛购物广场,长虹缤纷时代购物中心,跃进路1958商业中心,劲浪体育城等。
在建有:凯德广场二期,富临时代百盛购物中心,华润五彩城,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长虹七彩世界购物中心,绵阳CBD万达广场,福星时代天骄摩尔商业街,伊藤洋华堂、华地恒通乐荟城等。
【超市】
已有:沃尔玛(凯德店、站前店、跃进路店),人人乐(崇尚店、平政桥店),大润发,好又多,永辉超市,百盛超市,成都人民商场超市,旺客隆超市,美联连锁超市,新华蜀连锁超市,互惠连锁超市,红旗连锁超市,屈臣氏。
在建:欧尚超市~经开店,家乐福~高新店,华润万家~园艺店,沃尔玛~高新店。
【数码、家电】
赛德数码电子城,佰腾数码广场,e时代数码商场,绵阳电脑城,天翼智能手机城,金柱园通讯城,家福来电器连锁,苏宁电器连锁【安昌桥店、北街店、剑南路店】,国美电器连锁。
【商圈】
市中心—公园口商圈、科委立交桥电子商圈、富乐路商圈、跃进路商圈、火车站商圈
绵阳城市商业氛围和生活气息浓厚,拥有5星级酒店1家、4星级酒店9家、3星级酒店7家,还有其他较好酒店若干。
人口:约146万人
人口密度:549人/km2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海拔高度307-672米。
三台县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最高气温39.9℃,最低气温-15℃,年平均气温16.7℃,日照1376小时,无霜期283天,降水量882-1134毫米,空气相对湿度79%。县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三台县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丘陵面积占94.39%,总人口148万,其中农业人口123万,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
省道成(都)南(江)、绵(阳)重(庆)高等级公路交汇于县城,自古就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通道。
县城北临中国科技城绵阳市60公里,西距离成都150公里,东距重庆300多公里,是四川省2010年规划建设的十大重点中等城市之一,已争创为全国综合治理和双拥模范县,科技、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县,省文明和卫生县城,是四川省丘区经济试点县。2009年1月20日,正式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首批“全国文明县城”。
三台县全县有四大土类,十二个金属,以紫色土、水稻土为主,质地壤土占75.3%,PH值7.0-8.4,各类土壤宜种性广,有木本植物260多种,草本植物69种,动物198种,森林覆盖率28.6%,地表水极其丰沛,有涪、凯、梓、_四江,水能蕴藏量27万千瓦,可供开发17.3万千瓦,已开发13万千瓦,涪江县内流程70.65公里,年平均流量395立方米每秒,凯江县内流程45.35公里,年平均流量32.4立方米每秒,涪凯两江达到《国家地面水》GB3838-2002三类水域水质标准,全年水温变化情况是:枯水期17.1-18.5℃,丰水期29-31.5℃,平水期15.5-18.1℃,有人民渠、武引渠、百里渠等人工水渠,形成了团结湖、鲁班湖、永和埝、大围埝五大自然灌溉体系,蓄水量4亿多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4.63万亩,三台县大气环境达国标,属免检对象,已探明的鹏润土、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极具规模开采价值。
三台县情(08年五月更新)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北邻绵阳,南连射洪,西靠中江,东接盐亭。省道绵(阳)渝(重庆)公路和成(都)南(充)公路横贯全境。
三台是四川19个百万人口丘陵大县之一,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辖63个镇乡(其中镇41个、乡22个)、936个村。全县总人口150万,居全省第三位,占绵阳市的28%,其中城镇人口25万,农业人口123万。耕地面积118.6万亩。县城位于潼川、北坝两镇,城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8万。
三台历史悠久。自西汉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设广汉郡_县始,隋唐为梓州,宋、元、明为潼川府,清置三台县,至今已历2200多年。古老的三台在唐与成都齐名,为蜀地第二大城市,是川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诗圣杜甫于唐玄宗宝应元年(762年)七月流寓三台,历一年零八个月,创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百余首不朽诗篇。1938年3月至1946年8月,东北大学内迁三台,播下民主进步科学文明种子,培养了大批人才。县境内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众多,最负盛名的有先秦时期古_国遗址、全国四大汉墓群之一的_江汉墓、四川第二大道观云台观、四川第二大杜甫纪念堂梓州杜甫草堂、川中最大人工湖鲁班湖,还有大佛寺、琴泉寺、灵峰寺,与县城相连的凤凰山森林公园、东山公园、小明湖、灵兴崖墓等历史、人文景点。
2007年,三台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四川省27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农业抓工业,依托工业建基地”的思路,大力实施“开放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发展工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三台”三大重点,实现了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人均GDP达到7402元,比上年增长15.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05亿元,比上年增长36.69%,规模工业增加值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完成财政总收入(全口径)3.31亿元,比上年增长30.47%,其中一般预算总收入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实现旅游收入5.48亿元,比上年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988元,比上年增加14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76元,比上年增加603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近年来的新高。年内获得十大“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金融生态县”、首批“四川省文明县城”、“省级平安示范县”、“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等多项荣誉。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三台县大力实施“工业百亿”工程,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全力打造“纺织丝绸、食品加工、能源化工和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2007年,四大支柱产业全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48.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87%。“纺织丝绸”产业已被纳入绵阳市产业发展规划。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8户,总数达到79户,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5户,总数达到12户。工业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纳税过百万工业企业达22户,新增6户。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技改投资5.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和四大支柱产业的集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出口企业培育力度,全年共引进县以外项目33个,新引进和增资项目合计到位资金14.23亿元,增长64.9%,到位外资563万美元,增长37.7%,培育有出口实绩企业达19户,实现外贸出口2007万美元。全县民营企业达861户,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4.34亿元,增长20.2%,民营工业增加值12.63亿元,增长33.4%。
“三农”工作实现新突破。2007年,三台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2.19亿元,增长10%,增加值35.7亿元,增长5.4%。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91.53万亩,实现粮食总产73.86万吨,同比增长14.6%。全县粮食总产、人均占有量和加工转化商品率均创历史最高记录,荣获十大“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加快建设优质粮油、生猪、小家禽、蚕茧、油橄榄、中药材等农产品基地,全年生猪出栏200万头,小家禽出栏2500万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2.4%,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345元。产茧250万公斤。大宗农副产品产量和农业的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和保持全省前三名,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全年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总数达到42家。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经济组织的带动下,“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快速发展,涪城麦冬、崭山米枣、建设油橄榄等一大批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品牌效益不断提升,被成功誉名为“中国米枣之乡”。充分发挥5个驻外劳务办作用,全年输出劳动力45万人,其中向县外输出35.7万人,组织化输出11.32万人,劳务创收28.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2298元。
城乡经济和第三产业更加繁荣。2007年,县城出口干道、西城区、银杏路、解放街改造全面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大力提升。以开展“清洁农村大行动”为契机,辐射带动和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共发展集镇建房586户,建农房2900余户,拉动建房投资约4.9亿元。全年建设通乡油路(水泥路)35公里,村道公路394公里,农村客运站10个、招呼站143个,农村客运通车率达68%。古_国旅游风景区项目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乡村旅游上档升级和品牌建设全面推进,全县农家乐总数已达到183家,各景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84.3万人次,增长27.8%,实现旅游收入5.48亿元,增长32%。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2亿元,同比增长17.9%。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并成功获得“全国金融生态县”称号。
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小学、初中教育质量稳步上升,高考再创辉煌,大学本科文考硬上线突破4000人大关,上线率达55%,居全省各县第一,巩固了我县教育在全省的领先地位。采用“国有民办公助”的方式,县职教中心实现公司托管经营。成功举办了三台县第六届运动会。广播电视事业完成自然村通有线电视150个,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25.5万户,名列全省、全市第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参合农民受益度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7‰。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文明县城”。
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抓住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群众工作试点县的契机,积极开展新时期群众工作试点。构建起了“县委负责,政府实施,部门联动,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群众工作大格局。投入惠民行动资金4亿余元,全面完成了十大项92子项惠民任务。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实现了双覆盖,农村五保、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在全县形成整体联动人防网络和覆盖城乡的科技防范网络,成功创建为省级“平安示范县”。把扶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精心组织,探索出了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政策扶贫等一系列脱贫新举措,初步形成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全面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的三年扶贫攻坚任务。
2008年,是三台抓住扩权强县试点机遇,实现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在中央、省、市的领导下,三台县将牢牢把握省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立足县情,更加注重产业互动、城乡统筹、资源整合、环境提升,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全民创业、民生工程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力争实现GDP总值101亿元,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亿元,增长3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38.2%,民营经济增加值54亿元,增长22%,民营工业经济增加值16.05亿元,增长27%,财政总收入4.14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200元,使三台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和较高发展水平。
三台农业资源
三台有耕地面积124.5万亩,林地119.68万亩,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一、二型水库98座,可养鱼总水面7万多亩,宜于发展粮食和棉花、油料、桑、麻、糖料、水果、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中国麦冬之乡,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列全省20强和全国100强,灌溉水、土壤符合DB51/3361-2003标准。年产小麦15.67万吨,大麦2万吨、花生和油菜籽9.47万吨、玉米17万吨、红薯11万吨、棉花1.26万吨、水果5.82万吨、水产品1.1万吨、麦冬6000吨、蚕茧420万公斤、原竹20万吨,年出栏生猪186弯头、家禽2180万只,胡萝卜、番茄、辣椒、大蒜、榨菜、土豆等蔬菜品种繁多,种植面积较大,并可根据需要调整种养结构,扩大种植面积和产量。这些农副产品,为大规模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优质、稳定的原材料。
三台--“中国米枣之乡”
2007年12月8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命名三台县为“中国米枣之乡”。
三台县永新镇崭山村种植米枣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崭山米枣因具有“皮薄肉嫩,入口化渣,酸甜适中,滋阴补肾,健脾开胃”等特点,已成为享誉川内外的优质水果。截至目前,全县米枣面积达到了20000余亩,产量达到1300万公斤,当地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崭山米枣产业带已初具规模。
三台“涪城麦冬”
涪城麦冬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含有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的多糖、氨基酸等具有抗心肌缺血、血栓形成,耐缺氧、抗衰老,降血糖等药理作用,因此麦冬的医疗、保健功效受到西欧、北非和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地区的青睐。三台县的“涪城麦冬”主要集中在涪江流域以花园镇为中心的九个镇乡,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截止2007年,三天县麦冬种植农户大约有1.5万户,麦冬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量达5000余吨,产值超过1.2亿元。
2004年,麦冬生产开发、加工技术成为国家五部委和四川省重大科技公关项目,被国家列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和《中药种植规法GAP、生产技术操作规法SOP基地建设项目》。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06年第73号公告,批准三台县“涪城麦冬”实施地理标志保护。
三台工业及优势产业三台现已初步形成了纺织丝绸、食品加工、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四大产业集群。这些产业和产业集群纵向和横向延伸配套空间很大。台虎钳、扳手、车圈、水泵、黄磷、棉纱、丝绸、生活用纸、水晶电子等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远销西欧、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三台旅游资源
三台历史悠久,古称梓州,历为州、府、路治所。县城在唐宋时与成都齐名,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是四川历史文化名城。
三台自古就是蜀中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昔日六景,闻名遐迩,今日名胜,独具特色。工部草堂、东林晚钟、奎阁迎辉、三台滴翠、琴泉余韵、蟠龙大佛、典雅灵峰享誉巴蜀。先秦时期的古._国遗址和妻江汉墓、灵兴崖墓神秘而悠远,四川第二大道教胜地云台观虽历经百年沧桑,仍保存完好;而今,雄伟壮丽的鲁班湖主坝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湖面水天一色,美不胜收,被称为“小西湖”的团结水库,波平如镜,千娇百媚,淡妆浓抹总相宜。经过多年的着力打造,形成了“汉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唐宋文化”、“乡村旅游文化”、“生态旅游文化”五大品牌优势,神秘的古妻阝国、仙境云台观、生态鲁班湖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到此一游,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三台教育
三台是一个教育大县,现有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一所,省级示范普通高中2所,每年高考上线率在57%左右;初中和小学教育协调发展,教学质量和水平堪称一流。
三台的初中教育特别值得一提,每年为全市高中输送了大量优秀学生,特别是初中教师,更是兢兢业业。教学水平一流,三台教育的辉煌他们功不可没。
三台有3所职业高中,1所民办职业中专、1所电大,开设有纺织、机械、汽车维修等30多个专业,在籍生达7200余人,每年毕业生在全国各地就业率达98%以上。
三台基础设施
三台是川西北交通枢纽,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已通车的三(台)大(英)路、三(台)绵(阳)路、三(台)射(洪)路、三(台)中(江)路、三(台)盐(亭)路均为一、二级公路,并与成(都)绵(阳)、绵(阳)广(元)高速公路相连,绵(阳)重(庆)高速公路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并从县城通过,镇乡公路四通八达。
三台历为川西北物资中药集散地,武昌馆、凤凰山、西门、北门大型批发市场和各镇乡集市,形成了开放式新型物流体系。梓州国际酒店,三台大酒店等众多星级酒店遍布县城,正在兴建的滨江半岛假日酒店将是全县档次最高,设施最全,服务最优的大酒店。
县城新老街道宽敞整洁,空气质量优良,城市绿化率达27%,人居环境优越。
2021年4月,三台县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1年1月,三台县上榜2020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三台县上榜2020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0年9月,“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单揭晓,三台县上榜,位列第80位。
2019年3月,三台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川陕片区)。
2018年8月,三台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6年2月,三台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09年1月,三台县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2005年,三台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第49名。
2005年,三台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第31名。
2004年,三台县位列2004年度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第69名。
“以人为本,拒绝平凡”,家福来电器以其惊人的速度经历了从成长到腾飞的发展历程:
1987年,一个经营面积46平方米的“涪兴五交化商店”在绵落户;
1997年,更名“兴达家电商场”,经营面积增至800平方米,属绵阳第一家上规模家电专业商场;
1999年,公司投巨资在绵阳黄金口岸设近2000平方米的电器广场,公司正式注册命名为“绵阳市家乐福电器有限公司”,成为川西北最大的家电专业商场。
2000年5月,成立“绵阳市家齐美电器维修服务中心”,承担了数百家家电品牌的保修、安装等售后服务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2000年11月,与青岛海尔集团合作,在绵阳设立全国第一家海尔销售服务加盟店。
2001年,建立了配置、功能完善的仓储配送服务中心,为公司连锁经营实施扩张战略奠定基础。
2003年,公司定为管理年。收购了“遂宁宾馆;4月,为创自我品牌,走向全国,向国家商标局注册“家福来”商标,同时公司正式更名为“绵阳市家福来电器有限公司”。
同年9月,实施扩张计划,成立江油家福来电器有限公司。
2004年,公司定为执行年,出版内刊《家福来人》报。全面实施跨区域经营策略,正式进驻遂宁市,5月1日遂宁店正式开业。同年成立绵阳市家福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开发梓潼家福来商厦并于年底销售告罄。
2005年,3月18日家福来江油通惠店迁址并更名为“家福来电器江油纪念碑店”,6月18日梓潼店、10月1日三台店分别成功开业。
2006年, 9月广汉店盛大开业,一举占领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内部强管理,服务升级,打造核心管理团队,扩大服务能力,其配送、安装、售后响应时间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为连锁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1月,位于御营坝黄金口岸的“家福来嘉苑”商品房破土动工,封顶前就销售告罄;3月绵阳嘉信茂店成功开业,开创了品质营销先河,成为川内服务形象样板店。同年9月射洪店强势开业,成为射洪家电风向标,与遂宁相结合打造为家福来川南副中心。年底成为国家商务部“家电下乡”试点工作首批指定流通企业,并以网点多、服务能力强成为中标企业中“家电下乡”最大的一家,负责全川中小型流通企业家电下乡流通工作的开发管理与监督,成为行业领头雁!
2008年,4月公司斥巨资新装临园口旗舰店,软硬件同步升级被业界喻为西南家电第一店。同年5月江油二店火暴开业,成就了江油家电界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
2008年8月23日,绵阳首家融数码、通讯、IT、橱柜、家电为一体的综合类商城——时代大厦家福来数码电器城盛大开业。
2008年9月25日,因发展需要三鹏广场店迁址富乐路隆重开业,着力打造绵阳家电第二卖场。
2009年,08年面对自然灾难、金融危机、对手竞争等多重考验下,不退反进,取得了管理、经营双丰收,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09年公司定为发展年,作为有 22年历史的家福来,称雄绵州,走向全川,将会开设更多分店,让更多的顾客朋友享受到优惠的价格、优质的服务。
家福来电器采用现代化ERP电脑网络管理系统,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及管理平台,销售、配送、安装、售后一条龙服务,让你购家电省时省钱更省心。
价格:我们始终秉承“价格更低,服务更好”的经营理念,“簿利多销,服务创先”的经营策略,凭借独特的低成本运做优势和国内外各大品牌制造商长虹、海尔、美的、三星、松下、飞利浦、西门子、格力、创维、伊莱克斯、新飞、樱花、苹果、索尼、万和、奥普等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保家福来电器始终能以优质的商品,低廉的价格,服务于广大顾客朋友。规模化经营、大单采购、灵活机动、价格随市调整保持更低,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使家福来电器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为确保消费者的利益我们郑重承诺:
十五日买贵退差;不满意就退换;拒绝三无商品,只售优质家电!
家福来电器努力为您想得更多,做得更好!请记住“买贵十五日退差价!”
仓储配送服务:仓储配送,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我们倡导呵护商品,拒绝野蛮装卸、拒绝非专业、私人送货车配送;仓储配送服务中心,自家福来电器成立之日起,就深刻的认识到了,仓储、配送是家电销售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一个专业的配送人员可以有效的防止家电产品在仓储和运输途中出现“内部损伤”和调包等现象的发生,让顾客所购家电的使用寿命更长。家福来仓储、配送服务中心从成立初的三轮配送发展至今确保拥有50辆汽车和近100辆三轮车,达300余人的专业仓储配送队伍,也是川西北最大最专业的家电仓储配送中心。在家福来购家电能在第一时间送货上门(非大型活动以及节假日城区2小时送货上门),他们承担了家福来所有电器的运输和仓储任务,十几年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也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见证者,在众人眼里他们只是将货放进仓库,看好仓库,将货送到用户家中,这样在简单不过的工作。其实不然,这是一项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细致操作规范的工作,在上岗前都会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强制性、严格的操作培训,合格者方能上岗,细到货物仓储的堆放层数、着力点、仓储湿度和温度、以及搬运的方式、摆放要求(不同的货就有不同的搬运要求)等,家福来电器通过这每一个细节确保了电器产品从生产商到用户手中的每一个环节均是安全规范的操作,有效防止货物“配送内伤”的出现,确保家电的使用寿命和正常的使用性能,让您更放心。
安装维修售后服务:价格决胜、服务先行,家福来电器在提升销量的同时,率先投资百余万元,配备了精密的检测、维修设备,在川内成立了“售后服务中心”——绵阳市家齐美家用电器服务中心。绵阳市家齐美家用电器服务中心成立于2000年,总部地处绵阳市富乐路百货大楼内,服务中心总面积达千余平方米,专业售后人员近800人,属绵阳市家福来电器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专业从事各种家用电器、专业音响设备、视听产品、制冷工业设备、工业电子、仪器仪表等安装维修服务。成立至今始终秉承“电器到家,服务到家,满意到家”的服务宗旨,承担了近百品牌的安装保修业务和百余家厂商的售后服务业务,全面实施厂商联保。现以发展成为川内最大、最全的家用电器综合服务中心。中心通过互联网直接与厂商和客户保持联系,获得最新、最高的科技信息和服务反馈资料,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24小时热线免费咨询,电脑系统派单城区两小时内免费上门整体设计安装,免费上门清洗、保养、维护、维修;电话回访、顾客建档、投诉跟踪等售后服务措施,解除了顾客的后顾之忧,并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商誉,我们倡导专业、规范、标准、安全的安装维修售后服务,拒绝小维修门面承接安装维修售后服务。
上一篇: 绵阳卷帘工业提升门推荐
下一篇: 绵阳工业提升门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