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工业提升门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滁州市工业提升门,安徽的滁州是不是很小很穷啊.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JE中专
江苏[切换]
学校专业招生信息
安徽的滁州是不是很小很穷啊.
安徽的滁州是不是很小很穷啊.
怎么有的地方都不显示滁州.就象地区问题里都没有滁州.想问问定远县是不是很穷啊?
技校_网友 2018-05-17 01:48
其它答案
安徽省定远县政府新区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中原官话(信蚌片)
母亲河:池河
名片:全国商品粮油大县、全国生猪生产大县、全国岩盐资源大县、全国石膏资源大县,亚洲最大的盐化工基地安徽省畜牧业十强县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4亿元,增长12%;财政收入2.5亿元,增长34.4%;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增长80.8%。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再创新高,总产达11.1亿公斤,增长9.9%;养殖业快速增长,全国能繁母猪第一张保单在我县开出,全年生猪出栏146.1万头,增长34.7%,位于全省十强县之列;水产品产量2.9万吨,网箱养殖居全省首位。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到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加到42个。植树造林取得新成果,完成造林8400多亩;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农机具达12.8万台(套);水利兴修取得新突破,完成土石方556万方,新增蓄水能力750万立方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市一等奖;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项目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先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效显著,新建和改建农家店416个,配送中心4个。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28.2%。中盐东兴公司、三和石膏矿等骨干企业产销两旺。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新增民营企业132家,新增注册个体工商户2261家。外贸出口创汇453万美元,增长15.4%;合同利用外资5200多万美元,实际到位230万美元。园区经济迅速崛起,引进入园企业55家,15家已建成投产,实现工业增加值1亿多元。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559元,增长29.6%;农民人均纯收入3380元,增长24.9%。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非金属资源:
定远县矿产资源特别是非金属矿产品种多,质量好。目前,境内已发现的矿种有金、铜、铅、锌、岩盐、石膏、石英岩、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花岗岩、麦饭石等23个品种,其中:岩盐储量为17.5亿吨,氯化钠含量最高达99.2%;石膏储量2.3亿吨,为全省所独有;大理石荒料储量277万立方米,是皖东地区大矿之一,主要品种有虎皮、条带、龙云、彩云、鱼子、黑皖螺、方山、青石、豆沙等九种;石英岩矿储量2620万吨,含氧化硅品位95-99%,矿石硬度7-8级;石灰石储量3亿吨,含氧化钙45~51%,氧化镁1~3%;方解石矿储量100万吨以上,含碳酸钙95%以上;白云岩矿储量189万吨;还有页岩、陶土、玄武岩、膨润土、麦饭石等。
农副产品资源:
盛产水稻、小麦、油料、棉花、畜禽、米、山芋、豆类、烤烟等多种农副产品。年产粮食10亿公斤,油料1亿公斤,棉花10万担,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2002年粮食总产居全国第26位,油料总产居全国第27位。定远瘦肉型猪是全国31个良种猪之一,1996年至2002年连续六年跻身“安徽省畜牧业十强县”行列。目前已建成粮油、生猪、棉花、花生、水产、蔬菜等六大农副产品基地。
林业资源:
1、定远县境内,历史上有过大片森林,宋、明时,县北凤阳山区和县东山区,曾有连绵不断茂密森林,主要树种有栎类、山槐、黄檀、黄连木、枫香、化香等硬阔之类和少量杏、柏、漆树等名贵树种。1981年后,林业实行“三定”,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高涨。80年代,植树造林重视科学,讲究实效,对不适宜本地生长的黑松不再种植,改为种植马尾松和外国松,并注重经济林的发展,至1990年,全县林业用地22.8万亩,造林199477亩,占87.5%森林覆盖率为11.3%。
2、面积蓄积:1985年至1990年期间,经上级同意,对部分生长不良的黑松低产林,砍伐3万余亩,为地方提供中小经材2.8万多立方米,至1990年全县森林蓄积量187580立方米。按树种组分,杉类7686立方米,松类157302立方米,硬阔14703立方米,软阔1100立方米,珍贵树种6789立方米。
3、树种分布:据1985年调查,已发现的木本植物种类共有63个科、140属、230多个品种,其中乔木110个品种,灌木105个品种,还有藤木15种。从适种地域和用途分造林树种40多个、四旁树木80多种、常绿风景花木60多种,还有一部分野生小灌木。
[编辑本段]特色产业
石膏及其制品:
现有生产能力:开采石膏120万吨/年,以及石膏粉、石膏板产品。
业内企业:三和石膏开发有限公司、定远石膏矿、鑫和石膏矿、三和石膏板业公司
规划建设项目:年产5万吨石膏粉、1200万平方米石膏板,年产20万吨石膏矿等
石膏开采。定远石膏矿始建于1970,年产石膏10万吨;皖东三和石膏开发有限公司年开采石膏80万吨;定远鑫和矿业公司年产石膏20万吨。
石膏粉生产。定远县石膏粉厂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年产石膏粉1万吨。三和石膏板业公司年产5万吨石膏粉、1200万平方米石膏板项目正在兴建之中。
盐及盐化工:
[现有生产能力]精制盐生产能力120万吨/年,锌盐、铁盐、低钠盐等系列保健盐,洗浴盐等特种盐。
[业内企业]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长江盐化股份有限公司,东升盐化股份有限公司
[规划建设项目]煤盐一体化工程盐化项目,长江盐化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精制盐项目,东升盐化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精制盐项目
[定远县制盐业]定远县盐矿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新建一期工程年产精制盐10万吨生产线,二期年产30万吨生产线于2002年建成投产,三期30万吨精制盐工程于2006年2月建成投产。目前,年生产能力为精制盐120万吨。长江盐化股份有限公司和东升盐化股份有限公司2个年产30万吨精制盐项目正在筹建之中。
[盐化工]正在规划建设的安徽省建省以来最大的工业项目——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盐化项目,总投资达149亿元,年产100万吨PVC、80万吨烧碱、144万吨电石、250万吨水泥,以及20多种化工产品。这是定远县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盐化工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定远县将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烧碱生产基地。
优质水稻:
现状:定远县是水稻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60%以上,总产5亿公斤,占粮食总产60%,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主要以汕优63品种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发展,我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品种调优上取得了较大进展。1995
在历史的长河中,滁州如同淮东长江边的一颗璀璨明珠,千年来以其甘甜的水源滋养着这座依江傍淮的名城。滁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古时曾被称作“涂中”、“新昌”等,它的名字源于境内流淌的滁河。这里曾是英雄豪杰们挥洒才情的地方,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让琅琊山的美景声名远播,皇甫山的翠绿、高邮湖的浩渺、琅琊山的雄奇,都吸引着文人墨客们的诗篇。登上琅琊山的会峰阁,四季变换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滁州的文化气息浓厚,融合了吴楚淮扬的特色,孕育了众多的历史名人。如北宋的欧阳修、唐代的韦应物、南宋的辛弃疾,他们都在这里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滁州还是《茉莉花》这首民歌的发源地,以及众多文化名人的故乡,如朱元璋、郭子兴等,他们共同构建了这片土地的人文辉煌。
历经沧桑变迁,滁州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作为中国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以及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城市的称号,展示了滁州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卓越成就。滁州市正致力于推进工业、城镇化和东向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美好新滁城”,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质,使之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山水特色城市,同时积极吸引产业转移和东部地区的投资,为市民创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扩展资料
滁州市,中国安徽省省辖市,地处安徽省最东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缘。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南京市江北门户、皖东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级“皖江城市带”北翼城市,安徽省东部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城市,江淮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郡起元徽,州建大同,名始开皇,文扬庆历,开天首郡,逾史千年。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形兼吴楚,气越淮扬”。滁州是国家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一、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哪里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地址在安徽滁州市丰乐大道2188号,该校是滁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优质专科学校建设单位、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二、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介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滁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皖东历史文化名城、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核心城市——滁州市,紧邻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琅琊山和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是教育部优质专科学校建设单位、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连续八年荣获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标兵单位”称号、连续两次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AA级)。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3140人,教职工673人。
校园设施功能齐全,实习实训条件优越。学院现有龙蟠校区、清流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140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3亿元。新校区龙蟠校区坐落于滁州市城南科教园区,校园环境优美,设计新颖,教学楼、图书馆、综合实训大楼、现代化运动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套齐全。学院建有机械加工、数控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等9大实训中心,下辖实验实训室9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扶持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学院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近万元,居省内同等院校前列。
专业设置科学合理,内涵建设特色鲜明。学院立足地方办学。设有机电工程系、土木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贸易系、汽车工程系、食品与环境工程系、传媒工程系、基础部、体育部、安徽滁州技师学院等10个教学单位,设置高职专业45个,其中有28个专业与滁州市的智能家电、先进装备、新型化工、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硅基材料等六大支柱产业结构相吻合。学院建有中央财政扶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型课程1门。
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学院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现有专任教师547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8人,副高职称12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26人,双师型或具备“双师素质”教师218人,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0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优秀教师2名,省级教坛新秀9名,有1名教师入选安徽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出版专著9部,主编和参编教材215部,发表论文千余篇,承担科研项目20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课题3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9项。
合作办学深入推进,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校际合作。连续19年与德资企业博西华(博世-西门子)公司合作,采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并积极探索“双元制”模式中国化的方法和途径,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学院加强与滁州市及所辖县市区的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合作,成立了校地合作委员会。2013年7月,学院牵头成立安徽滁州职教集团,并当选首任理事长单位。学院通过职教集团平台加强与区域行业企业合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师资培训、协同科研创新、实训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引领区域中高职协调发展。
就业工作成绩突出,服务地方成效显著。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先后两次(2008-2009年度、2010-2011年度)被安徽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至今连续八年被评为“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院创建以来已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22344名。2009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设立安徽滁州技师学院,培养预备技师、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可开展89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服务。近5年来,学校累计开展各项职业技能培训23000人次,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26000余人次。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办学声誉持续提升。学院发展得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重视支持和肯定。先后荣获教育部高职专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安徽省“双师素质”软件类师资培训基地、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创新创业示范校、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AA级)、滁州市文明单位、滁州市市直企业招工帮办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2013年5月22日,******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视察学院,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学院提出“将来要争取成为全国的示范典型”的要求与期望。2015年,学院以优秀等次顺利通过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和人才培养工作个性评估,被立项为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上一篇: 滁州工业门提升门厂家
下一篇: 滑升门是工业提升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