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工业快速提升门
今天给各位分享洛阳工业快速提升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河南洛阳市有能力晋升为二线城市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中原大地的十三朝古都洛阳,在历史上非常有存在感,但,现在却常年无缘城市经济排行榜前三十,基本上是四十名开外。这样的成绩实在让人难以满意,要知道这可是古代历史上的超级巨城,不过,展望未来,不说成为一线了,洛阳有没有可能晋级二线城市呢?
个人觉得基本没有希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地理位置决定了洛阳的天花板很低
当我们从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之后,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便捷的交通,即所谓的“通江达海”,这也是为何世界主要城市圈都在沿江、沿海地区。而洛阳地处中原腹地,本应没有靠海的先天条件,再加上黄河径流量太小,难以成为黄金水道,城市竞争力远比农业社会时期弱小。
在农业社会时,地处中原的洛阳长期位于农耕的核心区,经济发达,成为众多王朝的都城,也成就了洛阳“十三朝古都”的美名。然而,也是这个优势,使得洛阳无法在工业社会获得优越的先天条件,无法跻身大城之列。
其次,省会战略的实施,注定洛阳难以崛起
进入新世纪后,尤其是2010年之后,各省为了增强在全国城市竞争的实力,纷纷开启“强省会战略”。到现在为止,成绩斐然,成都、武汉、合肥、西安、郑州等省会城市的实力增长迅速,为各省带来了高端制造、高层次人才。
当然,也有其弊端,一城独大、挤占其他城市的发展资源问题十分严重。而洛阳位于的河南省,现在在全力发展郑州,并无足够的资源投入到洛阳的城市发展之中,因此,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之下,洛阳依靠自身发展晋级二线的可能非常渺茫。
再次,快速增长期的结束,预示着城市的格局基本基本成形
随着我们经济规模的增大,各城市体量迅速变大。其中,区位好或全省支持的城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跻身到前列,这些城市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分到了最大的一份“蛋糕”。然而,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相信各位也有明显的感受,近年来经济增速慢慢降了下来。
经济增速的下降,使得其他城市难以复制原来的道路,城市格局难有大的变动。即使有个别城市经济总量的提升,也只是个别位次的变动,不可能再出现直接跃升数十位的现象。
最后,人口增长放缓,掣肘城市规模的增大
洛阳若想步入二线城市,需要有充足的人口进入城区,毕竟,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口的增多。只有充足的人口才能支撑起工商业的发展,不然,只会愈发萧条。现在的问题是虽然我们的人口世界第一,但增速早已放缓,在可预期的将来依然没有提高的可能。
没有了人口基数,实力本就偏弱的洛阳更加难以吸引足够的人口进入城区。在城市规模难以增大的限制之下,洛阳无法晋级二线城市行列。
综上所述,洛阳维持现在的位次已经不错了,二线城市晋级的大门已经难以撼动,对洛阳能晋级的前景,不太乐观。不过,城市不一定非得做得很大,居民幸福感的提高,才是大家的追求。
若是洛阳成为一个生活环境友好、城市美观、人人安居乐业的城市,也会是一个非常让人向往的城市。
一、自然地理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至35.05'之间。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2`C降雨量546毫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
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廛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九朝古都
朝代名称都城位置所居帝王建都时间
1.夏斟鄩偃师二里头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前2070年—前1600年
2.商西亳偃师尸乡沟商汤、外丙、仲壬、太甲等前1600年—前1046年
3.西周洛邑、成周瀍河两岸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前1046年—前771年
4.东周洛邑王城(涧河两岸)平王至赧王,共25王前771年—前256年
5.西汉雒阳汉魏故城高祖前202年—前199年
6.东汉雒阳汉魏故城光武帝至献帝,共12帝 25年—190年
7.曹魏洛阳汉魏故城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8.西晋洛阳汉魏故城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9.北魏洛阳汉魏故城孝文帝至孝武帝共七帝 493年—534年
10.隋东都、东京隋唐故城炀帝、恭帝 606年—618年
11.唐洛阳宫东都神都-武则天东京隋唐故城高宗、武后、中宗、玄宗、昭宗、哀宗六帝 657年—908年(其间都洛40余年)
12.后梁西都隋唐故城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13.后唐东都隋唐故城庄宗、明宗、闵帝、末帝 923年—936年
14.后晋西京隋唐故城高祖 936年—938年(约2年)
15.民国洛阳洛阳市 1932年
洛阳在明清时期为河南府治,民国时期设有专员公署,1948年置洛阳市,但为县级市属洛阳地区管辖,1956年为地级市(省辖市)。
洛阳被称为“九朝古都”、“十三朝古都”。其中,“九朝古都”的九指的是多的意思,“十三朝古都”中的13指的是建都的朝代数量。
特别注释
洛阳的历史上的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引起误解。
1.商、周、汉、魏诸朝都有多次迁都的历史,这些朝代的都城从历史纵向上看可能不只一个,洛阳是其中的一个。例如商就先后多次迁都,所以安阳、郑州、洛阳都曾经是商的都城。其中安阳最为著名。公元前14世纪,商朝第十代国王盘庚,从山东“奄”(今曲阜附近)迁都到“殷”,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中国部分朝代的首都不只一个。出于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会设立陪都,例如唐,举世公认其首都为长安,洛阳之所以称为其都,是因为唐代统治者定洛阳为其行宫和巡幸之地,故有“东都洛阳”之称。虽然在影响和地位上不能和长安相提并论,但毕竟有别于一般的地方行政单位。
3.洛阳曾经是中华民国的陪都,“一·二八”淞沪之战和八年抗战中,曾两次迁都,前一次迁洛阳为“行都”,第二次迁重庆为“陪都”,南京作为中华民国法定首都的地位不改。
二、历史沿革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洛”本作“雒”,三国·魏改。周成王时周公营雒邑,此为成周城所在。战国时改称雒阳。秦置县,为三川郡治;汉后历为河南郡、司州、洛州、河南府、河南路治所。解放后(1948年)析洛阳县城区置市。1955年洛阳县部分地区并入。现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
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置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
1920年,直系军阀吴佩孚筋踞洛阳,在洛阳设置了两湖巡阅使公署和陆军第三师司令部。
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迁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
1932,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洛办公。
1938年6月,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洛阳成为北方抗日前哨,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洛阳。
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
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
1949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
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
1955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等县。
1956年,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区。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
1983年新安、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洛阳所辖登封市划归郑州市管辖。
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改属洛阳市。
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
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
三、行政区划
洛阳现辖偃师市、孟津、新安、洛宁、宜阳、伊川、嵩县、栾川、汝阳等一市八县和涧西、西工、老城、廛河、洛龙区、吉利六个城市区,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
四、民族人口
洛阳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3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8.8%,其他少数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2%,其中超过500人的民族有回族、满族和蒙古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超过6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0%以上。 2005年末洛阳总人口641.7万。
四、工业科技
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集中,是洛阳的一大特色。现有5000多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拥有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轻纺、食品等6大支柱产业和东方红拖拉机、洛阳浮法玻璃、大阳摩托、HJD04程控交换机、白马棉纱、牡丹铜材等一大批国际国内名牌产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14个。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投资100亿元,正在全力实施16户企业、48个项目的“1648”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发展石油化纤、煤电铝一体化、电子信息3大新兴优势产业。“十五”末全市工业销售收入可达1000亿元左右。
洛阳科技实力雄厚。拖研所、轴研所、耐研所、014中心、石化工程公司等14个部属科研所每年都推出众多的高科技成果。现有“两院”院士5名,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0%。九五”期间全市科技成果1280项,其中国家级43项,“省部级483项,技术交易额年均3亿元以上。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省级软件园各1个,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企业美国卡博陶粒公司等487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已入驻创业。全市被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46个,高新技术产品295种。
五、城市建设
近年来,洛阳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为龙头,相继实施了以“建设7路5桥1园、整治3个景点、搞好3项公益设施”为主要内容的“75133”工程,以绿、亮、净、美、畅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形象工程”和以景区建设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景区、文明城市”工程,,大规模改造了城市进出口道路和市区路网,兴建了东西长达14公里、绿地147万平方
米、水面148万平方米的洛河风景游览区,新建了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管道煤气、集中供热等公共设施,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形象品位明显提升。
洛阳城市建成面积已达105平方公里,市区道路总长近300公里。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广场景点绿化等绿化工程成效显著,建成了牡丹广场、洛浦公园。青年宫广场、中亚广场等一批公共绿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人均公共绿地7平方米,已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城市综合管理不断加强市容市貌整洁畅亮。目前,洛阳正以突出名城特色、实现洛河南北对应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努力实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统一。
六、物产资源
洛阳物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有钼、铝、金、银、钨、煤、铁、锌、水晶、铅等甲类矿产资源26种,这些矿藏储量大,品位高,易于开采利用。其中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三大钼矿之一。
洛阳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属、2308种及198个变种、6个变型。洛阳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全市有陆栖脊椎动物342种,其中有珍稀动物190余种,天然药物理学480余种。水资源也很丰富,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廛河、涧河等河流和陆浑、故县两座大型水库。
七、旅游资源
洛阳位于豫西山区,东临嵩岳,西依秦岭,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风景名胜。北25公理有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及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270平方里浩淼水面与崇山峻岭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北方千岛湖的壮观画面。东80公理有中岳嵩山及少林寺名胜,青山叠翠,峰峦耸峙,寺庙巍巍,武校林立。南部和西部50到160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龙峪湾、花果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伏牛山,有栾川老君山、洛宁神灵寨、嵩县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个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还有“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北国水乡重度沟和陆浑水库旅游度假区等景点。这些胜景密布且景景相连的自然景观,或山巍水澈,或峰奇水石怪,或谷狭洞幽,或竹翠林茂,或泉清瀑壮,融雄峻、奇险、秀丽于一炉,集豪野刚阳、明秀阴柔为一体,兼具南北自然风光之神韵。随着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小浪底至南部自然景区旅游快速通道的建设,这些久违人间的于生丽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八、农村经济
洛阳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区域化、规模化发展,优质专用粮食、林果、中药材、烟叶、花卉苗木等六大支柱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奶业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
洛阳境内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农业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有珍贵的领椿木、
铁杉、连香、银杏、山白芍等树种;有天然化工原料植物漆树、油桐等;有经济植物核桃、山楂、板栗、苹果、柿子等。还是重要的药材产地,种类多达1480余种。洛阳是河南小麦重要产区,偃师的小麦栽培技术驰名全国,亩产高达千斤以上。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烟叶、油料等。土特产品远近闻名,主要有偃师的泡桐,孟津的梨和黄河鲤鱼,新安的柿子和樱桃,洛宁绿竹和猕猴桃等等。孟津的奶山羊和伊川的大尾牛享誉海内,分别被国家确定为山羊和大尾牛生产基地县。
九、综合实力
近年来,洛阳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11.5亿元,较上年增长15.1%;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20.9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和工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2000年龙门石窟荣列世界遗产名录。
2001年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
环境明显改善。认真落实科教兴洛战略,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连续三次荣获国家、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十、洛阳市花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富丽堂皇,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相传,唐武则天寒冬设宴赏花,令百花绽放,唯牡丹不从,贬之洛阳。岂知迁洛后竟吐蕊怒放。武后闻知,命火烧牡丹。牡丹枝干烧焦,次年却依旧叶荣华发,且花更大,色更艳。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做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所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总理曾经说牡丹应当是国花。
1982年,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将牡丹定为市花。目前,洛阳牡丹已达700余个品种,2300万株,5400亩,遍布全城园林景点、街头花坛、机关庭院和城郊园圃。拥有王城公园、国色牡丹园等4大高品位观赏园。在科技进步推动下,洛阳牡丹已实现四季开花,盛花期不断延长。洛阳牌牡丹也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际市场。从1983年起,洛阳人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旅游唱戏,成功举办了24届洛阳牡丹花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全国四大名会之一。
一、洛阳理工学院在哪个区洛阳理工学院是在洛阳市洛龙区,具体地址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王城大道90号,该校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
二、洛阳理工学院简介
洛阳理工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十三朝古都、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洛阳。
2007年3月,原国家建材部直属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与原洛阳大学合并组建洛阳理工学院。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秉承“让政府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学生受益”的办学理念,深化“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先后为国家建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17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2013年,学校被确立为河南省首批五所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之一,2014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本科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2229亩,有王城、开元、九都三个校区,总校舍建筑面积93.3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是河南省园林单位。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有各类实验中心5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1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06万册,电子图书178万册,中外文期刊1084种,全文数据库32个。校内建有李凖先生纪念馆、李进学艺术馆等主题展馆。学校管理规范,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级文明单位,学校连续7年荣获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96万人,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坚持教学优先地位,产教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设有14个学院、2个基础教学部和2个行业学院。现有53个本科专业,5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项目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6个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河南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学校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现有教职工174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3人,副高级职称431人,博士学位教师221人,硕士学位教师805人,“双师型”教师7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有硕博研究生导师近40人。聘有包括两院院士、中原学者、博士生导师在内的200余名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还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348人。
学校坚持创新与服务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智库建设快速发展。建有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装配式建筑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隧道与地下工程院士工作站”等14个省级科研平台,与郑州大学、洛阳市人民政府在校内共建郑州大学洛阳研究院。承担或参与了《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五年规划纲要(2015-2020年)》等编制工作。与洛阳市、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70余家地方政府、产业集聚区、企业单位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洛阳分院、河南省发展研究中心豫西分中心、郑州大学出版社洛阳分社等机构落户学校。近5年来,学校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6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948项。
学校坚持特色兴校、创新发展,服务国家建材行业发展战略。传承建材基因,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当选中国—东盟建材合作委员会副主席单位、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副主席单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新材料专业协作会的理事长单位。2018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建材”走出去”发展先进单位。校内设有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培训基地、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培训专业委员会。学校是首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首批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合作高校。
学校坚持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与郑州大学、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千度创客空间”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00家,企业技工贸总收入2017年达到1800余万元。
近三年来,学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30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58项。连续三届获得“挑战杯”竞赛国家级“优秀组织奖”,连续四届捧得河南省“优胜杯”。毕业生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连续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与国内外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深入实施豫沪教育合作项目,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与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共建“中芬应用技术大学示范校”。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日本冈山大学等10余所国外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联合建立了材料研究中心,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国立大学举办3个合作办学项目,并接受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留学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教职员工秉承“致知、致善、致能、致新”的校训,在指引下,抢抓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机遇,以更加饱满的进取精神和更加蓬勃的昂扬斗志,为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生8010名,其中本科51个专业招生6610名(含河南省专升本1500名);专科17个专业招生1400名。本科新增电子商务、智能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
洛阳理工学院是一本吗
洛阳理工学院教务在线入口地址:
洛阳理工学院王牌专业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洛阳理工学院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洛阳理工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
洛阳理工学院是本科吗
洛阳理工学院是大专吗
洛阳理工学院邮编附地址和介绍
洛阳理工学院宿舍有空调吗
洛阳理工学院在哪里附准确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