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优质工业提升门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江苏优质工业提升门的一些知识点,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本科还是专科院校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属于本科。
学院介绍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以“职业”两字冠名的职业教育学校,是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首批获准与应用型本科联合举办高职本科专业的高职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和卓越高职院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入选国务院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第一所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学校前身是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于1918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历经上海机械学校、南京机电学校;1999年6月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校,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2020年6月,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据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仙林、中山、天堂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361亩,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图书113万册;设14个教学单位,有17个专业群、48个高职专业、2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3600余人,其中本科生571人,专科生12824人,外国留学生208人;教职员工近900人,专任教师750人。
院系专业
据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14个教学单位,开办有17个专业群、48个专科专业、23个本科专业。
教学建设
据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4个,国家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3个,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在线开放课程10门,获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1个、省高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入选首批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教学建设项目。
截至2020年1月,学校建有国家示范专业4个;国家“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7个;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示范点1个;江苏省品牌专业16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群4个、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2月11日,学校共有教职员工105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学位的教师占90百分比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46.5,双师素质教师占90以上。拥有以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的国家级教师团队4个,省级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16个,全国技术能手9人,国务院特贴、省名师、省级“333工程”培养对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双创博士、紫金文化创意人才、社科优青、南京市劳模、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十佳职教教师”等200余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人其中副主任委员5人。
录取分数线
1、2021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云南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3分;
2、2021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山东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4分;
3、2021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四川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3分;
4、2021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福建历史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4分;
5、2021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重庆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1分;
6、2021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宁夏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12分;
7、2021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江苏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01分;
8、2021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贵州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71分;
9、2021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新疆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58分;
10、2021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山西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45分。
学术研究
据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4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中心1个、中华职业教育社研究院1个、校级产业研究院6个以及一批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是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牵头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学术中心、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教分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高职研究会、全国机械行业现代机电技术职教集团等全国性平台5个,以及牵头江苏省轻工协会、江苏机电职教集团等全省性平台9个。
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有江苏省精密制造技术工程研发中心、江苏省智能传感网应用技术工程研发中心、江苏工业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江苏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
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中心)有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
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有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团队等
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有杨战民、丁继斌
中华职业教育社研究院有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职教思想研究院
校级产业研究院有智能工程产业研究院、人工智能工业应用产业研究院、智能控制技术产业研究院、无人机产业研究院、轨道交通产业研究院简介、跨境电商产业研究院
职业技术大学的目标,是开展本科层级的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普通院校的区别主要是三点:1、办学属性不一样。普通本科开展的是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职业本科开展的是本科职业教育。2、培养方向不一样。普通本科院校主要培养高级专业人才,职业技术大学以培养高级职业技能型人才为主。3、专业设置不一样。普通本科以开展理论教学为主。而职业技术大学开展偏应用型教学为主。
对外交流
据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30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华为、中兴、西门子、现代重工、罗克韦尔等企业建立合作平台15个;与世界职教院校联盟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90余家境外组织和院校保持联系;与中国有色金属行指委、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合作在赞比亚成立中赞职业技术学院南工院机电分院,学校的机电专业教学标准获批成为赞比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入选世界教育大会2019年优秀案例。
15所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的名单是: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苏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
15所高水平大学布局合理,立足江苏,辐射全国,学科布局匀称,基本涵盖现今十二大学科门类,并且在地域上做到了涵盖苏南苏北苏中,体现了高教强省战略,贯彻了江苏“两个率先”的指导思想。
扩展资料
1、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南京师大,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
2、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五省通衢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9所实施高校之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之一,江苏省和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江苏师范大学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苏南军区转业干部文化速成学校;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是当时苏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高校。1996年,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11月,学校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
3、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Nanjing Tech University,abbreviatedNJTech),简称南工,位于“六朝古都”江苏南京,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国家首批入选“2011计划”的14所牵头高校之一,是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2001年5月,原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南京工业大学。原南京化工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15年的同济医工学堂。
4、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南林”,位于江苏南京,是一所由国家林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江苏省十五所重点建设大学成员。
已成为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拥有理、工、农、文、管、经、哲、法、艺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等三个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前五。
5、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1981年升格为南京粮食经济学院,1993年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1999年,南京物资学校并入南京经济学院。
2000年,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南京经济学院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京师范大学&百度百科-江苏师范大学&百度百科-南京工业大学&百度百科-南京林业大学&百度百科-南京财经大学
泰州市是江苏省长江北岸的水陆交通枢纽,新兴工业城市。位于扬州市与南通市之间,地当澛汀河、东泰运河、南官河与通扬运河交会外,通扬公路经此,扼省境长江北岸东西间水陆交通枢纽,里下河地区入江门户。
这里春秋时代开发,长期隶属吴国。汉代置海陵县。与扬州几度分合。1988年改为省辖地级市,并管辖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四市和海陵、高港两区,总面积5793平方公里,总人口503万。
境内地势平坦,总体上呈现从南到北中间高、两头低的形势,沿江地势稍低,西北部低洼,河网密布,称为“里下河水乡”。自古以农业丰盛、盐业发达著称。西汉吴王刘濞设“海陵仓”于此。五代南唐和宋代均于此设海陵监。明代设盐运使分司,管理淮南盐业生产和运输。自淮南盐业衰落后,泰州经济亦趋衰落。传统手工业发达,特别以银器打造为地方特色行业。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了纺织、机械、化工、电子、食品等工业,所产空调器、机动泵、发电机组、锦纶帘子布、机制纸和纺织品等均享有较高市场声誉。工艺美术品以地毯、刺绣、绢花著名。20世纪80年代之后,泰州家电业发展较快,春兰牌空调曾经领军中国空调业10年。
泰州市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较多,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及东进谈判旧址、杨根思烈士陵园、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纪念馆等现代革命历史纪念场馆,有泰兴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兴化垛田千岛湿地奇观、兴化水上森林、凤凰河国家水利风景区、河横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等自然风光,有泰州学政试院、兴化船厅、兴化郑板桥故居纪念馆、梅兰芳故居纪念馆、庆云禅寺、曲江楼、上方寺溱湖明日涉园(又名乔园)、岳武穆祠和五代铜钟等文物古迹。
泰州市-自然地理
泰州绿韵泰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位于北纬32°01′57″~33°10′59″,东经119°38′24″~120°32′20″。
泰州南临长江,北通盐城,东邻南通西接扬州,是苏中里下河地区入江达海5条航道的交汇处,是沿海、长江与内河的“T”型结合部。泰州高港是重要的长江港口。
全市区域呈南北长条状,南北长而东西窄,南北最大直线距离约124公里,东西最窄处约19公里,最宽处也仅55公里。全市总面积579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8平方公里。总面积中,陆地面积占82.74%,水域面积占17.26%。
全市除靖江有一独立山丘外,其余均为江淮两大水系冲积平原。地势呈中间高、两头低走向,南边沿江地区真高一般在2~5米,中部高沙地区真高一般在5~7米,北边里下河地区真高在1.5~5米。
泰州晨曦全市区域内唯一的独立山丘——靖江孤山,位于靖江市区北面五六公里的孤山镇,海拔55.6米,周长1.5公里,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是浙江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之一。全国四大孤山,鄱阳湖畔大小孤山以隽秀闻名,广东肇庆孤山以俏丽闻名,杭州西湖孤山以妩媚闻名,靖江孤山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山——长江北岸、南通之上、金陵以下,苏北大平原唯一的一座山,故而颇具盛名。
泰州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织。北部地区,地势低洼,水网呈向心状,由四周向低处集中,这里的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是古代射阳湖的残余。
江淮分水线由西向东从中部穿过该市,境内河流大致以通扬公路为界,路北属淮河水系,路南属长江水系。人们习惯上把属于长江水系的老通扬运河和与之相连接的河流称为“上河”,而把属于淮河水系的新通扬运河和与之相连的河流称为“下河”。把扬州至淮安的运河称为里河,里河与下河之间的地区称为“里下河”。高水位时,上河水位高于下河水位1.2米左右,平均水位差为0.9米。而里河与下河之间的水位落差较大。里下河地区以兴化地势最低,俗称“锅底洼”。
泰州引江河泰州市在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性特征。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具有无霜期长,热量充裕,降水丰沛,雨热同期等特点。泰州市的气温最高在7月,最低在1月,冬夏季南北的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在14.4℃—15.1℃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037.7毫米,降雨日为113天。但受季风的影响,降水变率较大。
泰州常年主导风向以东南风居多,春、夏两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以偏北风为主。泰州市一般在3月底、4月初进入春季,6月上、中旬进入夏季,9月中旬开始进入秋季,11月中旬转入冬季。大致上每年冬季有4个多月,夏季有3个多月,春、秋季各2个多月。一般情况下,该市四季的气候特征比较明显。
春季,该市天气多变。春季冷暖气团互相争雄,旋进旋退,因此天气就时寒时暖,乍晴乍雨。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春天孩儿面,一天有三变”。春雨对三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的返青、生长,以及春播作物的及时下种和萌
发都是极为有利的,这真是“春雨贵如油”。
初夏,来自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会带来一段高温多雨的天气。该市夏季最典型的两种天气是梅雨和伏旱天气。正常年份的初夏(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上旬)多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这是由于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天气系统。这时正好是江南的梅子成熟的季节,所以称为梅雨(亦称“黄梅雨”、“霉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正是梅雨季节的景象写照。梅雨天气一般持续23天左右。梅雨有利于水稻、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但由于夏季风强弱不一,雨期来临有早有晚,持续期有长有短,降水量也有多有少,往往出现“空黄梅”或“旱黄梅”、“涝黄梅”、“迟黄梅”等不正常现象,不正常的梅雨天气最易出现旱涝灾害,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严重的影响。
泰州人民公园梅雨过后的盛夏,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这时正值三伏季节,人们称之为“伏旱”。伏旱天气多出现旱灾,尤其是对“三日不雨小旱,七日不雨大旱”的高沙土壤区威胁最大。盛夏,正值稻谷生长旺季,需水正多,其他秋熟作物玉米、大豆、花生等开始扬花结籽,棉花开始吐絮,甘薯块根开始形成,也都需要一定的水分供应。
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风逐渐南迁,冷空气慢慢占据该市,气压也逐渐升高,多出现晴朗天气,这时的风力也不大,有利于此季的农作物成熟和收割。
另外,在每年的夏秋季节,该市也常受到台风的侵害。台风出现时,多强风、特大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这也会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等带来严重的灾害。
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受到寒潮侵袭。当冷锋过境时(即北方冷空气南迁时),全市普遍降温,气压上升,有时还会出现大风、雨雪、霜冻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形成“三日寒,四日暖”的寒暖交替的天气变化过程。如果遇到强冷空气爆发南下(即冬季风强烈作用),48小时内气温骤降10℃以上那就是寒潮天气。寒潮是该市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寒潮入侵时,会造成剧烈降温,有时还会出现大风、大雪、冻害等灾害性天气,这对农业生产、水陆交通、市政建设及人民的生活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泰州市-历史沿革
过江阴大桥就进入泰州境内泰州,古称海阳、海陵,是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周秦时称海阳,东晋设海陵郡,与金陵(南京)、广陵(扬州)、兰陵(常州)齐名华夏,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美誉,南唐时建泰州,寓意“国泰民安”。据马令《南唐书》中记载,南唐开国之初“供亿公费,不知限极,烈主喜之,以海陵为泰州”。即由于泰州上缴国家的盐税很多,又是苏北地区的水陆要津、咽喉要地,在公元937年,将海陵由县升为州,取国泰民安之意,故名泰州,这就是泰州之名的由来。这里江海交会、气势磅礴,唐代诗人王维为之惊叹:“浮于淮泗,浩然天波,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
周代,称海阳,属吴国。
西汉,建海陵县,属临淮。海陵县始置时间史无明载。《汉书.地理志》载:武帝元狩六年(前117)设置临淮郡,下辖29个县,其中有海陵县。海陵县命名由来,《大清一统志》卷六十七云:“以其地傍海而高故曰海陵。”汉代海陵,县治所在地不详,唐以后县治位于今泰州市市区(海陵区)。
新莽,海陵县改称亭间,属淮平郡。
东汉,海陵县属广陵郡。
三国,江淮之间为魏吴战场,海陵县废。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海陵县复立,属广陵郡。
泰州望海楼东晋,海陵县属广陵郡。
刘宋,海陵县属广陵郡。
南齐,海陵县属广陵郡。
南梁,海陵县改属海陵郡。海陵郡设置于东晋义熙七年(411),下辖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5个县,郡治所在地不详。
刘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增辖临泽县。武帝永明元年(483)、五年先后增设齐昌、海安2个县。
南梁时海陵郡郡治移治海陵县,下辖海陵、建陵、宁海、如皋、临江、蒲涛、临泽7个县。海陵郡属南兖州。
北齐,南兖州改称东广州,海陵郡属东广州,仍辖海陵等7个县。
南陈,宣帝太建五年(573),东广州复称南兖州,海陵郡属南兖州,仍辖海陵等7个县。
北周,南兖州改称吴州,海陵郡属吴州,辖海陵、建陵、如皋、宁海、临泽5个县。蒲涛县省,临江县并入宁海县。
隋代,文帝开皇三年(583),海陵郡废。建陵县并入海陵县,如皋县并入宁海县,临泽县并入高邮县。不久,海陵县分出江浦县。海陵县属吴州。开皇九年,吴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炀帝大业初年,扬州改为江都郡,海陵县属江都郡。江浦县又并入海陵县。
海陵区,泰州老城区唐代,高祖武德三年,海陵县改称吴陵县,以县设置吴州。武德七年吴州废,复称海陵县,属邗州。武德九年,邗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宁海县并入海陵县。中宗景龙二年,分海陵县东境设置海安县,玄宗开元十年,海安县又并入海陵县。
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政权将海陵县属江都府。高祖武义二年,分海陵北境招远场设置兴化县。睿帝乾贞中,于海陵县设置海陵制置院。
南唐,烈祖升元元年设置泰州。又分海陵南境5个乡设置泰兴县。泰州下辖海陵、泰兴、盐城、兴化4个县。南唐元宗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分海陵县如皋场设置如皋县,泰州增辖如皋县。同年又于海陵县东境设置静海制置院。马令《南唐书》卷一:“改元升元,……以扬州海陵县为泰州。”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四十:“相传以为取通泰之义。”海陵县为泰州州治所在地。
后周,以泰州为团练州,属扬州。仍辖海陵等5个县。
北宋,太祖乾德五年,泰州由团练州降为军事州,属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分全国为15路,泰州属淮南路。神宗熙宁五年淮南路分为东西两路,泰州属淮南东路。太宗太平兴国前,泰州仍辖海陵等5个县。太平兴国二年盐城改属楚州后,泰州辖海陵、兴化、泰兴、如皋4个县。
南宋,泰州为军事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四年,兴化县改属承州,泰州辖海陵、如皋、泰兴3个县。绍兴五年,泰兴县改属扬州,兴化县废为镇,并附入海陵县,泰州辖2个县。绍兴十年,泰兴县改属泰州,泰州治所一度移至泰兴沙上。绍兴十二年,泰兴县再次改属扬州。绍兴十九年复设兴化县,仍属泰州。孝宗乾道二年,兴化县改属高邮军,不久又属泰州。淳熙四年,兴化县再次改属高邮军,泰州仅辖海陵、如皋2个县。
元代,世祖至元十四年,设置泰州路,属淮东道,至元十九年属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改为泰州,属扬州路。泰州辖海陵、如皋2个县。
明代,太祖洪武初年,海陵县省入泰州。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
清代,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世宗雍正三年,如皋县改属通州,从此泰州不再辖县,成为散州。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分泰州东北境设置东台县。
古民宅记录了遥远的过去
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南京临时政府裁府废州,泰州改称泰县。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江苏省分为5道,泰县属淮扬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道废,泰县属江苏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江苏省划为15个行政区,泰县属泰县行政区,泰县行政区辖泰县、泰兴、靖江、东台。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江苏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泰县属江都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江苏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泰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10月,新四军东进抗日,在泰县东部建立民主政权泰县县政府,隶属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会撤销后,先后隶属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苏中区行政委员会第三行政区、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直到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1月泰县全境解放。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2月至34年8月,日军侵占泰县,成立伪政府,先后隶属伪苏北行营与苏北绥靖主任公署。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1月22日设立泰州市,属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5月,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改称苏北泰州行政区,辖泰州市及泰兴、靖江、泰县、海安、如皋、东台、台北7个县。
泰州古巷子1950年1月,苏北泰州行政区与苏北扬州行政区合并为苏北泰州行政区,专员公署驻泰州,下辖2市9县:泰州市、扬州市、泰县、泰兴、靖江、江都、高邮、宝应、兴化、六合、仪征。原所辖如皋、海安2县划属南通行政区,东台、台北两县划属盐城行政区。泰州行政区属苏北行政区,扬州市直属苏北行政区后,泰州行政区辖1市9县。
1950年5月8日,泰州市、泰县合并,称泰县,县政府驻泰州,属泰州行政区。10月7日分治,泰州市建制恢复,仍属泰州行政区。1953年1月,泰州行政区撤销。泰州市划归扬州行政区。
1954年11月,泰州市改为省辖市,并受扬州专署督导。
1958年7月,泰州市改为专署辖市,属扬州专区。
1959年1月9日,泰州市、泰县再度合并,称泰州县,县政府驻泰州,属扬州专区。
1962年5月24日,泰州县撤销,泰州市建制恢复,泰州市政府驻泰州,仍属扬州专区。1971年5月,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泰州市属扬州地区,为地辖市。
1983年1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泰州市属扬州市。
1996年8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扬州市行政区划,“扬泰分设”: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划出,组建地级泰州市,下辖海陵区、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市、兴化市。
1997年,海陵区、姜堰市、泰兴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组建高港区。
由此,泰州下辖四市两区和泰州经济开发区。
泰州市-人口民族
泰州海光广场夜景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泰州实际登记总人口为4785759人。
在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中,有本地户籍人数为4742737人,其中农业户口3569774人,非农业户口1172963人,农与非农人口的比例为3∶1。全市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403310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22%;女性人口2382449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9.78%。
每十万人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为:大学程度人口2379人,高中程度人口12081人,初中程度人口36469人,小学程度人口34849人。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中,大学程度占2.51%,高中程度占12.75%,初中程度占38.50%,小学程度占36.79%。
泰州市总人口共由38个民族构成,汉族人口为4779742人,占总人口比重为99.87%;少数民族6017人,占0.13%。有8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200人,其中,土家族1425人,苗族1291人,壮族570人,回族554人,布依族374人,侗族370人,满族267人,彝族222人。
泰州市-经济概况
泰州是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工贸城市。1996年地级泰州市组建以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GDP705.20亿元,财政收入86.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4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12.09亿元。
泰州农业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型猪、淡水产品、优质银杏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兴化市被国家环保局认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姜堰市被江苏省认定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市),姜堰市河横村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称号。
“鱼米之乡”泰州拥有32.6万公顷耕地、11.3万公顷水面滩地,是国家重点粮棉、蔬菜和水产品生产基地。以无公害大米为主的河横绿色食品基地被联合国环境署认定为“全球500佳”,“大佛指”银杏是昆明世博会指定的全国唯一无公害白果,被誉为“长江三鲜”的刀鱼、鲥鱼、鮰鱼蜚声中外、名满天下。5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着泰州农业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泰州工业经济在江苏省处于中上游水平。有各类工业企业3.4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83家,以机电、化工、纺织、食品、轻工、医药、建材等为主体的支柱行业。
春兰集团曾经占泰州经济“半壁江山”
全市近100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56个产品的产销量居全国同行前3位,17个产品成为“单打冠军”,涌现了春兰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陵光集团、中丹集团、兴达钢帘线、新世纪造船等一批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或年利税过亿元企业。
工业经济是泰州的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拥有轻工、纺织、冶金、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医药、机电、船舶、化工等四大优势主导产业,戴南不锈钢、靖江微特电机、泰兴减速机、姜堰五金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及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培育了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春兰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新世纪造船等大型企业集团,陵光集团、梅兰集团、林海集团、兴达钢帘线公司等一批规模企业团队。中成药、VC、钢帘线、汽车零部件、离子膜烧碱等产量全国领先,空调、冰箱、微特电机、船舶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以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创成国家火炬计划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力打造“中国医药第一城”。
春兰(集团)公司是全国最大的50家企业集团之一,扬子江药业集团规模总量和效益指标自1996年起连续7年在全省同行蝉联榜首。
泰州工业基础扎实,规模工业是泰州经济的显著特色。以春兰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为代表,全市拥有大中型企业集团2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000多家,50多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之首。机电、医药、化工、船舶修造、新材料等五大产业集群随之迅速崛起,进一步提升了泰州企业的配套能力。春兰集团,其发展之路被中国经济学界称为“春兰现象”、“春兰模式”、“春兰奇迹”,已成为高科技支撑、多元化扬子江药业集团,30年前还只是一个作坊式小厂,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中成药提取生产基地,综合效益连续数年在全国6000多家医药企业中名列三甲。紧跟春兰和扬子江发展的步伐,陵光集团、LG公司、梅兰集团、林海集团、兴达集团、新世纪造船厂等企业脱颖而出。“十五”期末,全市30强工业企业营业总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
泰州城区泰州建筑业发展较快,目前拥有房屋建筑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3家,二级资质企业59家,多次摘取全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在国内外建筑市场赢得了“神兵”、“铁军”的称号。
泰州服务业发展迅猛。全市拥有各类市场360个,其中超亿元市场25个,商贸餐饮等传统产业持续增长,交通、邮电、市政服务基础产业高速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社区服务、房地产等产业迅速崛起。
泰州是一个开发开放步伐加快的滨江城市。截止2004年9月份,先后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泰州投资兴业,累计兴办三资企业17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9.77亿美元。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韩国LG公司、雅马哈、久保田公司、瑞士魏德曼、美国GMT公司、荷兰阿克苏公司等均已在泰州落户。进出口贸易增势强劲。全市现有自营进出口获权企业256家,出口市场发展到137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全市劳务输出遍及亚、非、欧、美等34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与美国纽波特纽斯市、澳大利亚拉特罗布市、韩国阴城郡、芬兰科特卡市等4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
泰州境内长江岸线近百公里,其中-10米以上较为稳定的深水岸线60公里,正成为沿江开放开发的重要板块。目前,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完毕。杨湾海螺水泥、陵光重交沥青——燃料油等重点产业项目已落户沿江,沿江高等级公路、泰州电厂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中石化(泰州)开发园区、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园区、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等重点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上一篇: 江苏仓库工业提升门价格
下一篇: 江苏大型工业提升门